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安康市 >> 汉阴县 >> 铁佛寺镇

铁佛寺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龙岗生态旅游区

龙岗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龙岗公园在汉阴县城之北,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运动、游憩于一体的以体育运动为主的城市郊野生态运动公园,集中体现汉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重要地段。整个园区占地为4.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约为390公顷,北至赵家河水库、皮家沟,南至316国道,东至李家沟和陈家沟山梁,西至树扒梁,分为特色旅游区、森林观光区、休闲娱乐区、体育运动区、人文景观区、宗教文化活动区。目前主要景点有龙岗阁、千步梯牌楼、状元林、抱翁丈人雕塑、凤凰亭、尚德亭、芳林亭、朝阳门、革命烈士纪念碑、林荫广场、菩萨泉、祖师殿、戏楼等40余个,总投资3000余万元。龙岗公园山雄树奇,桃红柳绿,整个汉阴县城尽收眼底,凤凰秀山和月河川道的美景一览无余,是人们旅游休闲的理想宝地。

汉阴凤堰古梯田

汉阴凤堰古梯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汉阴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是我国北方第一个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民风民俗为陪衬,保护和展示传统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  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漩涡镇黄龙村、堰坪村、茨沟村,距县城35公里。包括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种植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为主,一年两熟。该地居民以从祖籍地湖南长沙府善化县迁来的吴姓族人为主,梯田级数均在300级左右,梯级层高0.3—1米不等,每级宽3至15米,最长处达600余米。梯田灌溉系统完备,依靠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4条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长年不绝。  绵延数十公里的凤堰古梯田,层层环抱着山脊,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形状各异,各具特色,阡陌相连,高低错落,层层叠叠。从高处远望,梯田的一条条优美曲线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显示了动人心魄的曲线美。在莽莽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其线条行云流水,其规模磅礴壮观,构成了壮丽而隽秀的景观。  2010年,凤堰古梯田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  据考证,漩涡镇一代的古梯田是由清代中叶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以吴氏族人为主营建。始于清朝乾隆丙子二十一年(公元 1756年),于咸丰、同治时期大规模建设,是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梯田。它集“山、水、田、寨、村、屋、庙、农”为一体,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于一身,是天人合一的伟大杰作。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境内

汉阴古城墙

汉阴古城墙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阴古城墙  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墙,本不足为奇,但历经劫难,饱历战事,一任风雨的剥蚀,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们一睹昔日“金城汤池”原貌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就物以稀为贵了。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弥足珍贵了。汉阴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旧时四城门高耸,气势恢宏,古朴雄浑,使人们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我总爱在汉阴古城墙脚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汉阴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为土城,开四门,设箭楼。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砖石。弘治九年(1496),扩大城区,延伸周长,四面拓宽四尺。正德七年(1512),城墙加高加厚,内外加砌砖石。嘉靖十四年(1535),环城开凿城壕,宽一丈,深五尺,补修城垣,匾其四门,东曰“迎晖”,南曰“南薰”,西曰“承恩”,北曰“拱辰”。万历四十六年(1618),扩宽城内外马道,改南门曰“朝凤”,北门曰“拱龙”。崇祯十四年(1641),培筑里城,新建西北与东北角楼及守城窝房50间,并在护城河侧筑土郭,竖栅栏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砖城,统长五百九十丈五尺,并加厚加高城墙,修城垛(女墙)七百五十二垛,北面因地僻人稀,龙岗坡水患城,不复建门。并于城门镶嵌石刻匾额,改题三门,东为“日昇”,西为“肇庆”,南为“文明”。嘉庆十八年(1813),壕旁植柳,四隅各建炮台,北城设谯楼一个,敌楼三个。同治十二年(1873),因“邑士累科,无能登桂”,为振文风,在东南隅城墙上修建了文峰塔。民国二十七年(1938),汉白公路修通,沿城北而过,遂复开北门。民国二十九年(1940),为防御日寇飞机空袭,方便城内居民疏散,于城西北角开小西门。新中国成立后的60、70年代,由于多种原因,汉阴古城墙的北面和东面被毁,仅存西门、南门及西城墙和南城墙一段,共计长约800余米。21世纪之初,因扩南街,南门又被拆除,各界人士强烈呼吁,县政府拟恢复南门。  汉阴明城墙距今已有540余年的历史,和世界最著名的西安古城墙处于同时代。从明成化元年始建土城,至正德七年城墙增高加宽,内外垒砌砖石,历时47年,奠定了汉阴城墙的基本格局和规模。其城墙周长约四华里,高二丈,厚一丈八尺。之后又开凿环城河壕、扩宽城内外马道,构筑护城河土郭、城门吊桥,在城门上建城楼、谯楼、敌楼、角楼等。加之数百年来的不断修葺完善,汉阴古城墙已成为陕西县城中不可多得的城垣建筑工程。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作为一种古代建筑艺术,古城墙却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它无声地诉说着汉阴历史的演变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明王朝建立之后,谋士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突出强调修筑城墙的意义。明太祖朱元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要巩固江山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因而当他统一全国后,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筑城堡。汉阴古城墙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而修筑和完善的。  汉阴古城墙作为一种防御性的战略工事,坚固经久是设计者的主要意图。其城墙的高厚象山岗般稳固。城顶宽阔,也便于在上面运动兵力,贮存物资。城墙外侧为砖面,砖面底部有基石,内侧为片卵石垒砌,中间夯土筑成。城顶外侧有垛墙,并留有垛孔、垛口,是战时供掩蔽、瞭望、射击用的。城墙内侧有城壕登城马道,战时守军车马可从城内直奔马道登城,驰骋于城墙上,迅速布防,扼守各要害部位。城周四角设有炮台,是城防的重要据点。城墙分段设有敌楼,是城防点,御敌力大大加强。城门是攻击的主要目标,因而防御设施最为完善。四城门设有吊桥,城门上有威武庄严的重檐歇山顶城楼,并设有箭楼。箭楼上有森森密布的箭窗。战时,守城士兵居高临下,凭窗射击,杀伤力很大,既能保护自己,又可以消灭敌人。四门城楼、箭楼耸峙,重楼叠阁,飞檐翘角,蔚为奇观,既是军事工程,又是人文景观。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引月河水流,古人所谓“金城汤池”,在这里可以身临其境,细细体味。  汉阴城墙兼有防洪的功能。县城位于县境中部、月河上游。县城的洪水威胁主要来自城西的观音河、城南的月河和城北龙岗的滚坡水,汉阴城墙的修筑,大大提高了城区的防洪能力。  人类社会究竟何时开始出现城墙一类的建筑,迄今尚未有确凿的定论。作为防御性建筑的城墙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有一种防御外来人、兽袭击的壕沟,应属于城墙的原始雏形,只不过是凹于地面,而城墙是凸于地面。据历史记载,早在夏代,我国已出现都市城垣这种建筑形式。夏王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以夏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按照他们的需要,营造了“堂”、“室”等组成的宫殿,并构筑了我国最早的“城郭沟池”。  凝视着古斑苍然的古城墙,我不尽有怆然的慨叹。20世纪70年代后,如果汉阴古城墙建筑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它给汉阴人民带来的益处是难以估量的。遗憾的是现已大半被毁了。一部完整有形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的县城史书残缺不全了。今天,当人们住厌了水泥森林的枯燥无味的环境,自然会勾起对昔日厚重历史文化的怀念。但文物遗产是不能再生的,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但别让遗产再度变为遗憾,却是应该吸取的深刻教训。

两合崖

两合崖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两合崖坐落于距汉阴蒲溪镇约3华里的后坝村,安石二级公路北侧200余米处,占地3.5公顷。进山约40米,迎面有雄伟壮观的彩牌坊,上 书“两合崖聖景”五个镏金大字,苍劲雄浑,两侧楹柱上有联“门迎青山绿水观两合大殿,崖抱古洞僧含藏日月乾坤”,把具有传奇色彩的两合崖的灵光秀色,作了概括的描绘,引人入胜。  两合崖历史悠久,两山对峙,一线见天,崖高百仞,云蒸霞蔚,相传为南海观音驱妖劈就,造福一方。民众为感念观音威德,依山凿崖,供奉观音大士。山上有股清泉,自崖眼出,滴水入潭,清冽可口,饮此泉可祛病消灾,神清气爽。故人们又称两合崖为滴水崖,尊奉神灵为“滴水观音”,并修建观音阁,从此,两合崖名扬遐迩,善男信女膜拜者甚多。清道光年间,民众捐资整修观音阁,重塑观音大士金身,洞天福地,一时兴盛。故有古联赞之“石  上高山门两扇,滴水清泉洞中仙”。把昔日的两合崖作了传神的素描,后几经破坏,景区黯然失色。  改革开放以来,恢复旅游胜景,两合崖又有了新的发展。经退休干部蒋孝琬、马世多等热心公益事业者的倡导,群众大力资助,加之市县领导重视旅游产业的开发,扶植两合崖景区扩建。经十多年的艰辛营造,而今两合崖焕然一新.盛况空前。  五年前有人来两合崖览胜,曾新奇地称此为“庙街”。而今两合崖,已是庙宇清秀的仙山琼阁,别有洞天。这里迎聚了儒释道三教代表仙尊,供奉了民间崇敬的各路神人,上有元始天尊,下有一方土地,远有西天圣母,近有故里名医显圣的唐老爷。景区庙堂神洞星罗,花香鸟语不绝,山灵崖秀,群仙陶然。进崖,左侧依山有13米高的如来佛,慈眉善目,笑对游客,大佛对面是龙凤飞舞,出将入相的戏楼。每逢庙会,朝山进香、览胜看戏者,日达  千人,香烟萦绕,钟鼓齐鸣,热闹非凡。深入佳境,云雾缭绕,有观音慈悲扬善,有灵官挥鞭除恶;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数十八罗汉笑对人生。拾阶登山,蜿蜒而上,现龙泉玉池,龙喷清泉,泉香如酿。“困龙池”畔,有姜太公垂钓,“过仙桥”上,有张果老倒骑毛驴过桥,别有一番情趣。此处还有龙王仙人饮酒题诗“天上骑只驴,人间解双凫。悠悠归来神仙府,为问蟠桃熟也无。”神游至此,层峦叠嶂,气象万千。看青藤垂吊,似为仙人挂帐,有花格浮崖,妙与神人作屏。正如佳联所颂“两合崖下百佛现世,一线天内群仙隐身”。置身仙境  心旷神怡,俗虑顿捐,情志高洁,超然物外。两合崖以它神奇的魅力,引来四面禅师到此云游诵经传道,迎进八方游客触景贼诗作画留言。人们盛赞两合崖乃凤凰山麓旅游胜景的一只奇葩,是汉阴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两合崖神集仙聚,名扬遐迩,腾龙喷泉,灵气四溢,堪称两全其美。游客至此流连忘返,实乃不可多得的人间仙境。  A级:2A  电话:0915-5410840  传真:0915-5212222  地址:汉阴县蒲溪镇  蒲溪镇  汉阴县蒲溪镇位于汉阴县东部,距县城15公里,位于月河川道,总面积51.27平方公里,有耕地18962亩。该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户数6473户,总人口21778人,2002年人均纯收入1249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前列,是政治、经济、文化较繁荣的一类乡镇。该镇以桑、畜、姜为主导产业,特产桑果、五香豆腐干、桃花鱼干等绿色食品。地下矿产主要有黄金、石英、…… 详细++

汉阴菩萨泉

  汉阴菩萨泉  闻名遐迩的汉阴菩萨泉,位于县城以北的龙岗中段。它因有一眼奇特的山泉,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千年难解之谜。又因登临它,全城风光、月河田园景色能尽收眼底,成了人们休闲赏景的好去处。原庙门两侧有石刻对联曰:“三百里河山知是何年图画,数千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这便是昔日菩萨泉胜景的写照。历代文人墨客游此,吟唱不绝,题诗作画,感慨不已。清晚期名士钱昆秀游菩萨泉曾诗咏:“几度寻幽历胜区,郁葱佳气近城隅,泉声喷涧听偏韵,草色笼烟淡欲无。古树夕阳明眼底,小桥流水傍山隅。龙岗好景知多少,此乃蓬莱一画图”。  最早的菩萨泉,只有一泓清的泉水,清凉可口,吸引着过往行人。清康熙《汉阴县志》描绘它:“倚岗豁为土穴,高丈阔常深二寻,上戴土壤,不骞不崩,泉自龙口出,汇为一潭,浸润两壁,不泛不溢”。龙岗不高,又是一座孤立的山冈,为什么能在它中部南坡偏上段出现一眼冬夏不涸、不泛不溢、不垮不塌的清凉可口山泉?泉水从何而来?多少代人求证,均未找到答案,只得以“龙泉”相称,在此修建了土地庙。明代之时,有一年大旱,人们举着火把,舞着旱龙,点放山铳,携香带表,前往龙泉虔诚求雨。碰巧“祷辄六澍”,天降大雨,干枯的农作得救,民众欢心庆贺,认为是菩萨手握净瓶,滴水人间,解救了民困,故而将龙泉改为菩萨泉,并修建殿宇,供奉菩萨和龙王。清嘉庆有年,陕南久旱不雨,草木枯死。饥民遍野,唯独汉阴时有降雨,免受其灾,汉阴厅通判钱鹤年主事后,认为这是菩萨保佑给汉阴降了福音,便组织民众捐物筹款,大兴土木,修建了砖木结构、歇山顶、清水脊大殿,在岔脊上雕塑了形态生动的人物、走兽塑像,还对主体建筑进行了油漆彩绘,使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后来又增修了门楼、厢房、“桂中明月”、“水厅幽林”、“万年戏楼”及木雕彩绘牌坊等建筑。民国二十三年(1934),新建了百子门、百子堂。此后,对庙宇进行了粉饰,龙泉口配置了锡铸银龙,泉水自银龙口滴出,并在路两旁置有花坛、盆景,四季常青。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举办庙会,公演汉调二黄5天,热闹非凡。民国二十五年(1936),整修了菩萨泉周围百亩林区,并在林区建亭榭,辟曲径,装点一新,使菩萨泉景区成了树木参天、绿荫环抱、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的人们休闲好去处。抗日战争期间,建了抗日英雄纪念碑,又对景区主道进行了拓宽,增设了凉亭石几。每到夕阳西下,游下如织。  “文革”中,菩萨泉遭到毁灭性破坏。从上世纪末开始,得以恢复重建菩萨泉正殿,依山还建有药王祠、唐公祠、对景区实施了封山育林,绿化美化,并修建了千步梯、观景台等配套设施。如今,沿古木掩映的千步梯攀援而上不到200米,眼前突现一大平台,古树浓荫之下,有游人在休憩,有休闲客在观看县城美景,品味浮雕故事,聆听殿堂悠悠钟鼓之声,再进到正殿,下龙池捧一掬甘醇的山泉饮下,顿会神清气爽。正如殿前碑文所写:“山峻险,城嚣喧,独此处,可休闲,能常常游览,心态怡然,紫燕彩莺花前舞,仙乐佛音空中传。”

三沈纪念馆

  介 绍 三沈纪念馆位于安康汉阴县县城新街以西的古城墙边,旨在纪念新中国文化巨匠、新文化运动先驱、北大著名教授、中国文学大师——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三兄弟。沈氏三贤青少年时代曾生活于汉阴,现在其故居已经修茸完善,陈列有“三沈”事迹及作品供后人瞻仰、纪念。馆内还有很多大师的题词留念,如启功、赵朴初等。   十九世纪末,在汉阴古城一个书香世家,诞生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三沈”昆仲少年立志,游学中外,学贯古今,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享誉国际的国学与文化大师。“小县出大才,一门三人杰”,这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属罕见。 交 通 从安康汽车站乘坐发往汉阴县的班车,车次较多,约20分钟一趟。到汉阴县城下车后步行即可到达。      陕西安康市

汉阴文峰塔

汉阴文峰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峰塔  文峰塔是山城汉阴的象征,是百多年来沧桑变迁的历史见证。文史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筹资兴建,次年落成,筑于明城墙东南角隅垣上,是当时县令及地方绅士为“文出卧龙”而捐资所修。  文峰塔造型之美,设计之巧,构思之奇,匠艺之工,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塔高十二丈,塔体五层,通体均为砖结构,呈六棱楼阁式锥形。各层均为砖砌的檐、椽、斗拱,六角端外伸,石雕龙头似螭首,翘首下悬铎铃。一楼侧东面有拱券洞门,其他五面上方嵌圆眼透窗,二层以上六面均有洞门,侧东门上方俱有阑额字匾,衬以美仑美奂的花纹图案,塔身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成之时,即成山城一景。其正月初一登城墙,会带来蒸蒸日上的运气;进塔游观,可带来步步高升的福气;上塔楼拜叩魁星点斗神像,能带来文星下凡的才气。外地人来此,也敬慕这样的风俗,游塔再参观“三沈”纪念馆,乃是铭记先祖兴塔之意.仰慕文化先驱,张扬文化名城。

龙寨沟景区

  龙寨沟景区  龙寨沟景区位于汉阴县城东南15公里,是最新发崛的自然生态风景区。沿山间小路而上,山路时而平坦、时而陡峭,潺潺溪流伴您找寻回归自然的感觉,并可领略到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太白金景古寺、古洞穴,险秀称奇的山势和仪态万方的窈窕怪石及古寨堡等,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大自然森林植被间繁衍着20多种珍稀动物,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天然奇石景区。

铁瓦殿道观

铁瓦殿道观为文化旅游景点。  铁瓦殿道观  铁瓦殿位于汉阴县城西南方距316国道二级路高粱铺段20余公里处,是道教文化重要的传播地之一,海拔2128米,原名“离尘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景区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怪石嶙峋,奇花与异草遍布,竹林与云海为伴,登临峰顶,可眺汉阴、紫阳、石泉三县,原始森林美景尽收眼底。该殿系用精选的石条建成,因主殿用铸制的千斤铁瓦覆盖而得名。

大木坝森林公园

  大木坝森林公园位于凤凰山北麓,距县城11公里,海拔980—2128米,总面积3152公顷,分布景点、景物70余处。隶属于汉阴县凤凰山林场,公园位于安康市汉阴县中部,地跨凤凰山梁南北,东与紫阳县汉王镇及汉阴县永宁乡接壤,南与本县漩涡镇毗邻、北与本县城关镇相连,距县城11公里,距安康市59公里,交通便利,公园东西长10.9公里,南北宽6.9公里,总面积3152公顷。  大木坝森林公园是以水体、天象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周边地区的人文景点为依托,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文化娱乐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省级森林公园,主要有仙女池、吊罐寨、黑龙洞、仙石台、擂鼓台、铁瓦殿等众多景观,园内植被茂密,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景区里山势雄峻,怪石嶙峋,云涛松海,清溪潺流,森林季相变化万千,四季景色迷人,阳春花开争奇斗妍,盛夏绿荫凉爽宜人,金秋红叶野果飘香,隆冬瑞雪山舞银蛇,“伟人仰卧”尤为神奇,日可目断千村,夜观万家灯火,集险、秀、奇、幽为一体。  游人可见云海奇观,可听松涛声声,并可感受到“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之趣。  景区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永宁乡境内  乘车线路:在汉阴县可乘开往永宁乡的班车,后在永宁乡包车可达景区

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

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分布在汉阴县城关镇杨家坝村、观音河镇观音河村、合心村、进步村、水田村。公园总规划面积425.15公顷,依据《汉阴县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规》将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域。公园内有龟山、蛇嘴、麻龙洞、水围寨等自然景观,植物共有37科180余种,有马尾松、麻栎、落叶松、锐齿栎、槲栎等珍贵乔木;主要有杜鹃、中华蚊母、女贞、胡枝子、马桑、高山柳、蔷薇和悬钩子等灌木;园内动物共有12目33科154种,有朱鹮、金鸡、白冠长尾雉、猫头鹰、杜鹃、啄木鸟、苍鹭、白鹭等国家、省级保护物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观音河水库

  观音河水库  观音河水库位于汉阴县城西北3公里,由上段观音河库区和下段观音峡两部分组成。上段有水域1150余亩,首尾绵延15公里的安康第一大中型水库——观音河水库,并有天、水、山、人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观,自库坝至观音峡约8公里,有幽深峡谷间蕴藏着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和栩栩如生的怪石,有龟山、蛇嘴、麻龙洞、水围寨等自然景观,带给闹市游客“世外桃源”的清幽之感。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汉阴县文庙

汉阴县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阴县文庙  孔庙是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地,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故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朝以后称文庙,我县沿用此称。  汉阴县文庙,在城内东大街,座北朝南,是县城最大庙宇之一。庙内正中有“大成殿”乃供奉孔子牌位之处。大成殿基高雄伟,四角有翘檐龙首,下吊铜钟,殿四周有两米宽的走廊,廊下有十二根盘龙大柱;殿内有二人合抱的四根大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前有古柏苍松,巍然壮观。大成殿东西有两庑①,东庑左为“更衣亭”,西庑右为“尊经阁”前为戟门,名宦,乡贤祠,殿背后为“启贤伺”(即供奉孔子先辈之处)戟门右,有一三足铁鼎,高二尺许,容积约五斗,后缺两足一耳,遂作燎炉②用。进文庙二门内,有城内小八景的“三步两拱桥”,“爬柏灵雀树”,幽静俊逸。  汉阴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壬子年(1372年)至永乐年间又重修。逮③弘治,嘉靖,万历年,迭又重修,几经修建,规模宏伟至崇祯十年(1637年),毁于兵祸,仅存大殿、戟门。棂星门,崇祯十二年(1639年)知县张鹏翱,重建两庑及名宦、乡贤祠;清顺治初约(1645—1648)年间,知县马朱麟对正殿进行了改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添建补修,规模大备。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通判黄国钧,在原有基础上,巍然大规,直保存到民国。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秋,汉阴中学校址,始在文庙隔壁的马王庙。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于学生人数增多,校址遂移至文庙,大成殿作了学校大礼堂,其余房舍,几经拆除新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县上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材。今文庙,仅存大成殿,为县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后人尊孔子为“万世师表”。历代沿袭祭孔之习。汉阴也不例外,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孔子生日),为县祭孔日,县上有功名、有学位者及乡贤名流,前一日云集山城,准备参加隆重的祭孔盛典。是日上午,由奉祀官主持,在大成殿前,摆设香案,献上浑猪、浑羊,由知县领衔主祭,其余官绅,学者陪祭。辛亥革命后,一般学生也要参加祭典,还要唱“大同歌”,歌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功……”祭祀毕,凡参加祭典的学生,每人发“胙肉”④半斤,以示尊师重教,弘扬孔孟之道。  相传清代以来,汉阴人在外地为官者,回乡省亲,先要到文庙更衣,然后经拱桥、踏石阶、入大成殿祭孔毕,方可回家。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政府,把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因日寇入侵,国难深重,来能推行。  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尊孔,笼络有识之士,以维护其统治,在神权统治时,给孔子也披上一层“神”的面纱。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文庙时,碑文记有“尝闻天下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凡有知觉运动者,孰不知孔子之可敬又可尊也。”又云“所以尊孔子也,矧⑤祭神如神在,不享非礼,孔子之神,高明如天,博厚如地,悠久如日”。  在文庙东侧,清康熙四十二年(1073年),修黉宫(即学校)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黉宫,碑刻记有“起凤腾蛟,英才蔚秀”八个大字,意在办好学校。人文蔚起,英才倍出。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补修黉宫时,碑文记有“天下事有兴有废,而惟事之关矩典者,则有兴而无废。”意在别的事都可兴可废,惟兴学校,育英才,是事关法度,典章之大事,只可兴不可废,说明办教育,乃是一个县振兴之大政,不可等闲视之。这一点对我们今天,也是有启示的。  历代有识之士,视文庙为崇儒重道,兴贤育才之地。尊孔与兴学紧密相连,故在我县文庙左侧,建有黉宫,是清末汉阴的最高学府,文庙对门那条小巷,名为“黉学巷”(现名红学巷)是当时英杰学于,在黉学求学时,群居寄寓之地。黉学堪称我县教育之摇篮。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安康凤凰山主峰

  凤凰山森林公园位于安康汉阴县平梁镇铁瓦殿,地处凤凰山主峰,南倚秦岭,向北俯视整个汉阴县城。凤凰山平均海拔1100米,分为云雾山、望河垭、石窟山、溪竹园4个景区,有人文、自然景观40余处。  沿盘旋山区公路行进,或从林间小道依山而上,可领略古木参天的幽静,奇峰异石在飘忽不定的云雾中忽隐忽现。登至山脊,会觉得此处是“望断南北千丘堰,脚踏云端似神仙”的人间胜境。  交通市内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可乘坐当地出租车或包车前往景区。    陕西安康市  平梁镇  汉阴县平梁镇位于汉阴县城以西,镇域140.6平方公里,西邻石泉县池河镇,南依凤凰山麓与本县汉阳镇接壤,北邻本县观音河乡,东与本县城0关镇接壤,辖20个行政村,165个村(居)民小组,7976户,27752人,有可耕地39723亩,其中水田14133亩。阳安铁路、316国道横贯其境,照明用电通组率、通村公路均达100%;有完全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铁佛寺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铁佛寺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