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北省 >>襄阳市 >> 谷城县 >> 石花镇

石花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伍子胥 (前559~前484) 春秋末期军事家、谋略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伍子胥(前559~前484)。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此时官分三等:上卿、大夫、士)。后为吴国破楚有功,被封于申(约在今黄浦江下游一带),又称申胥。楚太子太师伍奢次子。前522年,其父兄受谗,被楚平王杀死,他逃亡在外,经宋(今河南商丘一带)、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等国入吴(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市),决心借用吴国之力以报父兄之仇。他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以夺取王位,又协助阖闾整军经武,使吴国势日强。前512年(吴阖闾三年),他建议阖闾组织三支部队,轮番袭击楚军,侵扰楚境,楚军因此疲于奔命。前506年,吴国联合蔡(今河南新蔡)、唐(地处今湖北随州市西北)攻入楚都郢。此时楚平王已死十年。相传他曾挖开平王坟墓,鞭打平王尸体。楚大夫申包胥离郢后得知此事,使人传话斥责伍子胥说:你这样报私仇,违反天道,不得人心!他说:我就是要倒行逆施!后至吴王夫差时,他因劝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渐被疏远。夫差十二年,伯1对吴王说伍子胥怨恨吴王,吴王赐剑,命他自杀。  [以上内容由"蝶澈"分享。]

王之望 (?~1170) 宋朝词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之望,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1170年冬卒,谥敏肃。有《汉滨集》六十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1102-1170),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授处州教授,历官太学录,知荆门军,湖南茶盐第,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成都府路计度转运副使、四川茶马,太府少卿,户部侍郎,川、陕宣谕使,直学士院,复除吏部侍郎、通问使,又擢右谏议大夫。继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后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乾道元年(1165年),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早年以父少傅荫泽补将仕郎。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由右迪功郎、昌化军判官改辟监台州支盐仓,举家徙居台州(今临海县)。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授为处州教授,入为太学录,迁博士。绍兴十八年(1148年)出知荆门军,提举荆湖南常平茶盐公事,改潼川府路转运判官。绍兴三十年(1160年)改成都府路计度转运副使、提举四川茶马。除太府少卿,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后升太府卿。绍兴三十二年(1160年)充川、陕宣谕使。因德顺兵败,除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未几权户部侍郎、江淮都督府参赞军事。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未几权江淮都督府参赞军事,俄兼直学士院,复除吏部侍郎、通问使,又擢右谏议大夫。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拜参知政事,俄兼同知枢密院事。后罢为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居天台。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寻复罢。工诗属文,又是词学大家。其“手未尝释卷,博学无所不通,谈论英发,听者忘倦。为词章下笔立成,豪赡宏博,切于事理”。所作之词,如《菩萨蛮》“华灯的白乐明金碧。玳筵剧饮杯余湿。珠翠隔房栊。微闻笑语通。蓬瀛知已近。青鸟仍传信。应为整云鬟。教侬倒玉山”。又如《鹧鸪天》(台州倚江亭即席和李举之,时曹功显、贺子忱同坐)“撩乱江云雪欲飞。小轩幽会酒行时。佳人喜得鸳鸯侣,豪客争题鹦鹉词。歌舞地,喜追随。歙州端恨外迁迟。谪仙狂监从来识,七步初看子建时”等等。脍炙人口,享誉海内。生平事迹见《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八九》、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宋史·卷三七二·王之望传》、《建炎以来系要录》、《史乘笔记》等有小传。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冬病卒于台州,终年68岁,谥敏肃。著有《汉滨集》60卷(今已散佚)、《奏议》、《经解》等,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16卷,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汉滨集》为底本,酌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行于世。  [以上内容由"风伴我行"分享。]

延岑 (?~3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延岑(?~36年),字叔牙,史书或称延牙,南阳筑阳(今湖北谷城县北)人。其始不详。更始元年(23)六月,延岑在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被更始帝的大将军刘嘉击败,降于刘嘉。  更始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封刘嘉为汉中王,延岑随刘嘉来到汉中(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由于更始政权腐败混乱,时隔不久,延岑趁机起兵,进攻汉中王刘嘉,并包围了郡府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刘嘉不敌,最终败走,延岑便占据了汉中。建武二年(26)二月,延岑在汉中自称武安王,随即进兵武都郡,与更始帝派出征讨蜀、汉的大将军李宝、张忠大战,延岑战败,向北退到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  延岑退走天水,公孙述派部将侯丹攻取南郑。刘嘉与已为其相的李宝从武都南下攻打南郑未下,还军河池、下辨。延岑又与刘嘉、李宝不断对抗。延岑终于不敌刘嘉,从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南)进入关中。刘嘉领兵追上,又将其击破。延岑不得已领军东走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在此,延岑与光武帝的大将军邓禹大战,将邓禹击败,于是占据蓝田。  建武二年九月,重返长安的赤眉军派左大司马逄安带领十余万人来攻延岑,延岑与李宝合兵在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与之激战,延岑等大败,数万士兵战死,延岑收拾散卒退走。李宝投降逄安,但秘密派人告诉延岑回军再战,他将做内应。于是延岑回军再战,逄安带领本部人马空营迎击。当逄安战疲欲回营休息时,见营中尽树白旗,部下士卒见此大乱,夺路回走,延岑趁机追击,赤居军死伤十余万,逄安仅与数千人退回长安。  延岑击败赤眉军后,军威大震。关中各割据势力纷纷依附于他。延岑遂自设牧守,欲据有关中。建武三年(27)三月,延岑联合张邯,任良等人,一同攻打屯军上林苑(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及户县、周至县)的光武帝的大将冯异,被冯异击破。先前旧附于他的地方势力又转降于冯异。延岑无法立足,派兵攻取析(今河南西峡县),以保退路。冯异在击败延岑之后,继续派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进攻,延岑不敌,大败,部将苏臣等八千余人投降。延岑无奈,出武关(在今陕西商南县)退入南阳郡内。  建武四年(28)二月,延岑在武当(今湖北均县西北)被邓禹击败。第二年延岑投奔了公孙述,公孙述以他为大司马,封汝宁王。建武十二年(36)十一月,成都城被汉军攻破,公孙述战死,延岑领兵投降,汉大司马吴汉纵兵屠城,杀死延岑及公孙述全族,时在公元36年12月27日。  [以上内容由"sky508"分享。]

杨洪胜 (1875~1911)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洪胜,(1875年—1911年),湖北谷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出身农民家庭。1903年投入武昌防营当兵,后隶湖北新军第八镇第三十标为列兵,随即升正目,后结识刘公、孙武等革命党人,立志革命。1911年加入文学社,受命请长假离营,在武昌中和门正街右旗营房附近设小杂货铺为革命联络据点。武昌起义前夕,起义总指挥部成立,杨洪胜任军务筹备员,负责运送军火至工程营。10月9日被尾随-捕获。1911年10月10日凌晨与彭楚藩、刘复基同时就义。烈士的鲜血,激起了革命军的0怒火,当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枪声就回荡在武昌城。  少年往事  杨洪胜,1875年出生在湖北谷城戈家营子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没有一寸土地,仅有两间草屋栖身,其母时常生病,其父杨大鹏因参加反清活动,于1883年被清军杀害在薤山“万人坑”里。这年杨洪胜刚8岁。父亲被清军杀害后,杨洪胜和母亲、妹妹仅靠杨洪胜爷爷杨老铁匠在县城街上帮人打铁的微薄收入活命。一年后,母亲也因病离开了人世,杨洪胜和妹妹只好来到爷爷身边。杨老铁匠是一个有骨气的老头,为给儿子报仇,夜里悄悄为反清组织打造刀矛等兵器。有一天,杨洪胜突然向爷爷问起父亲,爷爷流着泪说:“你爹为反清在10年前就被清兵杀害了。”后来爷爷也被清兵抓去杀害在狱中。从此杨洪胜就悄悄立下了报仇的决心。  被捕就义  杨洪胜在当日下午,奉命秘密往工程营交送枪弹时,被-发现,掷弹抵御,受伤被捕。当夜被清督署审讯,被打得体无完肤,终未供出一人,并且怒骂清吏无耻。10日凌晨,与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同于清署东辕门外英勇就义。  武昌起义的平阅路就是为了纪念这三位烈士改名为彭刘杨路的,并在三烈士就义处建有纪念亭。谷城南河南岸高亭山有杨洪胜烈士墓。  性简朴,崇尚侠义.早年务农,后入伍,先为清廷绿营兵.见该军腐败,加入新军,为正目(班长).新军内革命志士多,先后结识刘公,孙武,彭楚藩等.  旧历八月十八日送炸弹至工程营时,被守卫士兵发现,他返身夺门,卫兵追击,他被卫兵击伤,岗警鸣笛,清军蜂拥而至,洪胜被捕送往总督衙门。此时,各地起义机关均先后被破获,彭楚藩、刘复基也被捕。当清廷官员铁忠一再向杨洪胜谁是党羽,他骂着说:“老子是革命党!杀便杀!除你满奴一人外,都是革命党!”铁忠大怒,施以毒刑,他仍谈笑自若。直被打的体无完肤,他终未供出一人。铁忠命斩首,他仍骂不绝,说:“你要杀快杀,恐怕你不久也要随老子来也!”牺牲前犹高呼孙中山以及未死同志万岁,时年36岁。同时被害于总督门前的尚有彭楚藩、刘复基二烈士。  杨洪胜烈士墓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谷城县城东南约3.5公里处汉江西岸的高宁山上。山高海拔130米,山势巍峨,秀丽壮观。  [以上内容由"断桥残雪"分享。]

杨宏胜 (1875~191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宏胜(1875—1911)字益三,汉族,湖北谷城人,清末民主革命者。187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杨宏胜一开始常耕种于田间,后来认为老死田间非大丈夫所为,因此于1903年离开家乡到武昌防营当兵。后来编入湖北新军,几经改编,最后属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五协第三十标,并由列兵升到正目(班长)。第十三标多革命党人,杨在此结识刘公、孙武、彭楚藩等人。杨的祖父和父亲均被清兵杀害,从小素有革命意识,一经党人启发,即以推翻满清为自己的志向。  1911年3月,杨宏胜加入文学社。他胆大心细,任劳任怨,凡社中艰难之事,多由他担任。凡有付托,贻误极少,因此深得社长蒋翊武和同志们的信任和倚重。当时社务发展迅速,急需有人在外专门负责联络。于是杨宏胜主动提出请长假离营,在武昌中和门正街右旗营房附近开设杂货店,作为联络地点便于联络。  1911年9月,武昌起义总指挥部成立,杨宏胜任交通员,负责运输武器弹药。起义前各标营所需要的炸弹和子弹,即由杨宏胜收购和运送。10月9日,孙武和潘善伯等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十四号内赶配0,适值刘公的弟弟刘同进入,指间夹了支卷烟,烟灰余烬引起了0的0。0声和浓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清兵的注意,由此汉口的总机关被破,被捕的刘同叔嫂经不起严刑拷打供出了革命党人的机关所在和活动情况。为此,革命党人决定立即起义。   杨宏胜在起义中负责输送子弹和炸弹。他将炸弹装在买菜的提篮里,上面盖上青菜,先由胭脂巷运到他的小杂货店,再运到工程营。下午五时运送第一次时,正值熊秉坤任门卫,得以顺利交接。七时再去时,不料门卫换人了,交接失败。在被门卫简单盘问后杨就往回走,在距杂货铺不远处见有-张望,于是转身走避。但这反而引起清军的注意,清-见其形可疑,于是尾追不舍。杨宏胜怕被捕,反身投一炸弹,想借此脱身,可惜距离自己太近,受伤倒地而被捕。同时,小朝街总机关也被破,彭楚藩、刘复基等人也被捕。  清总督瑞澄见捕获多人,大为震惊,立即命令组织军法会审。当提审杨宏胜时,只见他面被炸伤,焦如黑炭。当清吏讯问要求他供求党羽时,杨骂道:“老子革命党,杀便杀,胡问为?党羽除汝满奴外悉是也。”清吏恼羞成怒,死命鞭打他。杨宏胜被鞭打得体无完肤,但终究没有供出一人。清吏见无所获,于是命令将他们斩首。当铁忠写斩标时,杨大声骂曰:“贼虏,杀,快杀,恐奴才不久亦随老子来也。”在临刑时,杨宏胜无所畏惧,还大呼曰:“孙中山及未死同志,万岁!万岁!”。适值36岁的杨宏胜就这样为革命献身,死得其所。  [以上内容由"fengyun"分享。]

刘德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德全  湖北省谷城县(今湖北省谷城县)人,进士,光绪十五年(1899)二月任洵阳知县。任内关心民疾,自奉节俭,做饭常以谷壳作薪。重视教育,到任后,见敷文书院经费拮据,就动员县内士绅为书院捐置学地。又把县城东门外官地所收租粮拨给书院,作为廪生生活费用。还拿出俸金为书院捐置学地半亩。从此书院诸生“观摩有资,粥无虑”。光绪二十七年(1901),奉令实行新学,主持将县敷文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捐置有关中外新思潮书籍二十余部。小学堂初设,县内士人以“洋学”斥之,不肯送子弟来学。刘德全请来德高望重的郭炎昌老先生,到县内各地游说,终使士人消除思想顾虑,送子弟前来就读。光绪二十八年(1902),主持纂修《洵阳县志》,是书14卷,史料宏富,体例颇合志法,参加修志人员共达121人,都是洵阳当时最优秀的人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调任陕西省咸宁县(辖今西安市钟楼以东)知县,再任候补直隶州知州。  [以上内容由"真言"分享。]

马玉贵 (1885~195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玉贵(1885~1957)回族。字青山。湖北谷城人。三岁丧母,五岁丧父,随长兄马玉山生活。清光绪末年为生活所迫入伍为新军,后由湖北调到西安,任陕西新军混成协二标一营左队正目。他在新军中加入了哥老会,是哥老会首领之一,常在西安回民中进行反清宣传,被视为西安回民中反清活动最有影响的人物。在钱鼎等的联络下,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清宣统二年(1910)六月初三,马出席了由同盟会、哥老会、新军三方首领在西安大雁塔举行的歃血结盟会议,宣誓“同心同德,共同反清”。后与各方首领加强合作,积极酝酿反清起义;重点在西安回民中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委托杨文玉、邬登赢等人组织回民青年500人,准备配合革命党人共同行动。1911年10月22日上午,马参加了同盟会与新军、哥老会领导人在西安西关林家坟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立即发动起义。第二天黎明,起义军攻打满城受阻,张凤翙下令强攻。马与刘世杰率先冲进满城,与清军展开惨烈巷战,为攻克满城立下了战功。  陕西起义成功后,在组建革命政权的过程中,起义军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权位之争。马以大局为重,协助张凤翙、钱鼎、郭希仁协调各方关系,平息了内部斗争,建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马任总理粮饷兼管军务都督。  西安光复不久,即受到清军自河南、甘肃两路夹击。马除派其参谋谢彩臣率部分回、汉士卒参加保卫潼关的战斗外,作为粮饷都督,他坐镇西安筹集粮饷弹药,保障了东西两路前线将士的军需供给。后西路战事告急,马还多次率部赴西路作战。农历十月中旬,清军以重兵猛攻长武冉店桥,各路革命军纷纷败退。马率队占据有利地势,多次击退清军猛冲,毙敌数百人,部下却无一伤亡。报纸盛赞这次战斗是“自军兴以来,未有如此之万全也”。十二月乾州(今乾县)告急,革命军分兵三路进攻乾州北塬清军,马部为东路。会战开始后,他率部突入敌阵,因其他两路配合失调,被清军包围。形势危急。他振臂高呼,冲锋在前,终于杀出重围。1912年2月,马会同陈树藩、胡景翼部与清军大战于礼泉。马安良率领的振武军和崔正午率领的骁锐军是以回民为主体的两支清军主力。他们在升允的怂恿下,成为秦陇复汉军的劲敌。马玉贵以秦陇复汉军回族将领的身份,多次致函马、崔二人,劝其拥护共和,促成了与马安良等人的停战议和。  这一年,甘肃宣布拥护革命,但陕甘之间摩擦不断。马代表陕西当局赴兰州,向甘肃各界发表讲演,揭露清廷腐朽黑暗,呼吁陕甘各族加强团结,拥护共和。他还与马安良、马福祥等甘军将领结为金兰之好,对联络西北回族上层人士投向共和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民国初年,秦陇复汉军缩编为二师四旅,马任第二旅旅长。1913年8月,川军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响应“二次革命”,袁世凯命陕西当局派马率一混成旅入川“讨伐”。马于10月到四川夔州,熊早已弃重庆他往。袁世凯电召马进京,以“援川不力,逗留不前”的罪名,将马软禁。黎元洪任大总统后,马才获得自由,并被任命为北京政府陆军部少将咨议。  1923年马福祥任绥远特别区(1928年改设省,1954后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督军时,马玉贵被任命为警备司令、参谋长和副官长。北伐战争期间,任马鸿逵师参谋长。1932年,马鸿逵任宁夏省主席,马玉贵任省府参议。抗战前曾代表马鸿逵送九世班禅回青海。抗日战争后期代表马鸿逵赴西宁会见马步芳,调解宁青二马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北京。1957年9月25日患脑溢血去世,葬于北京西郊回民公墓,墓前有碑,38字的简短碑文概括了他的一生业绩:“忆昔日辛亥首义,念七树勋,总督秦疆,声威显赫;看今朝革命成功,古稀归真,安厝京郊,身后哀荣。”  [以上内容由"人民子弟兵"分享。]

彭立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彭立勋 (1937~)  湖北谷城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任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深圳市社科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深圳市社科院院长、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国际经验美学学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美的欣赏》、《西方美学名著引论》、《美学的现代思考》、《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等。专著《美感心理研究》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西方美学与中国文论》(合著)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审美经验论》获广东省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主编)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西方美学史》第二卷(合著)获深圳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以上内容由"悠悠我心"分享。]

陈怀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怀国 (1963~)  湖北谷城人。中共党员。1980年应征入伍。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部队宣传干事、创作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部创作室副主任。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遍地葵花》,小说集《毛雪》、《黄军装黄土地》等。短篇小说《营盘》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电影剧本《马兰草》获夏衍电影文学剧本一等奖,长篇报告文学《洞天风雷》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以上内容由"松子"分享。]

肖日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肖日富(1936.9-)湖北谷城人,擅长版画。1955年毕业于华钢技术学校。曾先后担任《一冶工人报》美编,《野笛》美编、副主编。武汉一冶俱乐部从事职工业余美术、辅导工作。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这里要盖起大工厂》编入《第三届全国版画展览作品选》、《编网》编入《中国新兴版画六十周年选集》。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  [以上内容由"liguoliang"分享。]

石花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东门社区

----

西河社区

----

石溪街社区

----

苍苔社区

----

后畈社区

----

民营社区

----

大峪桥街社区

----

老君台社区

----

界牌垭村

----

红马庙村

----

铁庙沟村

----

黄营村

----

平川村

----

裴家桥村

----

巩家湾村

----

杨溪湾村

----

水星台村

----

下新店村

----

周家湾村

----

施湾村

----

彭家湾村

----

蔡家营村

----

高家冲村

----

大峪村

----

邵家楼村

----

陡坡村

----

彪家庙村

----

土桥沟村

----

同北庙村

----

殷畈村

----

凉水井村

----

彭家岭村

----

席垭村

----

五家洲村

----

岩湾村

----

苍峪村

----

白家堰村

----

铜山村

----

翠花铺村

----

将军山村

----

杨家湖村

----

小坦山村

----

陈家楼村

----

龙家沟村

----

龙湾村

----

石花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