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中 >> 介休市

介休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绵山

绵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  绵山,又称介山,在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山势陡峭,多悬崖绝壁,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绵山的景观很多,有白云庵、光岩寺、云中寺、地藏殿、世姑庙、龙王庙、柏龙、说法台、棋盘石、五龙墓、舍身崖等。还有直径1米的铁锅水,水从崖壁流入,满而不溢,掬而饮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锅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级,行500米,即达沟底深谷,又有“石洞水”与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赏心悦目。  最佳旅游时节  绵山风景区游览四季皆宜:  03——04月份春到绵山,回归自然生态游  05——09月份寻幽探奇,消夏避暑游  10——11月份金秋红叶、层林尽染,绵山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12——02月份绵山暖冬游,古老神奇的绵山同一景区温差悬殊,水涛沟观冰峰,玉柱擎天,龙脊岭赏鲜花,山花烂漫。  文化地理  历史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  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环境  3-4月份绵山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可以来此踏青;  5-9月份的绵山苍松翠柏掩映,适合寻幽探奇,消夏避暑度假游;  10-11月份绵山金秋红叶、层林尽染,七彩绵山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12-2月份绵山暖冬游,古老神奇的绵山同一景区温差悬殊,水涛沟观冰峰,玉柱擎天。  景点特色  一、自然景观  奇:抱腹岩之大,抱二百余间殿宇及一两百万游人于内而不满;  险:天桥是一条三百余米,上离山顶20多米,下距沟底300余米,多云天气,人在桥上过,云在脚下涌。从岩沟直插岩上摩斯塔的500余米的路程,几乎都是75度的绝壁,其惊险程度比华山千尺幢毫不逊色。  秀:水涛沟树木曲径怪石,树木荫翳,瀑布各异;栖贤谷九曲一线天,人行吊桥惊无险,脚踏瀑布奇亦秀。因此绵山既有北方山水的险峻粗犷,又有江南名山的秀丽多姿。  二、人文景观  博:绵山共有88座寺庙,二千余间殿宇,仅大罗宫道教建筑群面积即达三万平方米,为全国之最。  精:绵山虽屡遭劫难但仍保留有许多古建筑和碑刻、彩塑。云峰寺石佛殿全部斗拱和其它构件都是精心雕琢而成,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古:绵山铁瓦寺是中国最早的山区佛教寺院,抱腹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回銮寺建于唐代之前,五龙寺为北宋前建筑。  交通  客车:从太原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换乘直达介休的汽车(每半小时发一趟车),两个半小时左右到达。  自驾:全程共156.767公里1从起点出发,在太原市城区行驶16.1公里,上匝道(经罗城收费站(太原)),进入大运高速1.1从起点出发,朝东方向沿桃园三巷行驶154米,右转进入G208/新建路1.2沿G208/新建路行驶1.1公里,过建工大厦约250米后右转进入G3071.3沿G307行驶4.5公里,过万水物资贸易城约200米后右转进入晋祠路1.4沿晋祠路行驶10.1公里,上匝道(经罗城收费站(太原)),进入大运高速2沿大运高速行驶32.9公里,从平遥出口离开,进入大运高速3沿大运高速行驶90.8公里,从灵石出口离开(经灵石收费站),4行驶0.7公里,右转进入S2215沿S221行驶3.2公里,右转6行驶5.0公里,过南槐志村约300米后右转进入X3787沿X378一直向前行驶,到达终点7.1沿X378行驶5.5公里,7.2行驶37米,到达终点。  旅游专车:介休火车站有绵山风景区旅游专车往返接站直达山顶景区。山上各景点之间均有旅游车往返接送,票价视景点远近每人2-4元不等。  住宿  绵山共有宾馆7座,其中最大的是全国唯一的一座悬崖宾馆——云峰墅苑,最显悬崖宾馆精要的是卧龙宾馆。  其余5座宾馆同样都为悬崖宾馆,有的半临悬崖半凌空,有的远观如房近观是楼,因此绵山住至特色就是悬在崖上。  美食  绵山有餐馆数十座,除供各式中西餐外,还经营绵山特色系列文化菜肴如“秦王宴、”“介公宴”、“回銮宴”等。  购物  游玩绵山途径介休,可以买些介休特产,比如蒜味、辣味醋。  地址:晋中市介休市介休城东南20公里处新地村  类型:洞穴山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电话:0354-7055567;0354-7059725  官方网站:http://www.cnsanjia.com/  开放时间:  8:00——19:00。  门票信息: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10元,淡季(11月1日-3月31日):90元,景区内交通50元。绵山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龙凤乡张壁村,背靠绵山,面对绿野,海拔1040米,周圆1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还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到处是古迹胜景,古香古色。  古堡地下遍布地道,与堡内四通八达。地道为三层立体,高层距地面仅1米左右,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各高2米、宽1.5米,土结构,各弯曲迷离,呈网状结构。堡外北、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道内留存有气孔,通于沟堑外,还有隔井直下三层底部。堡内现有水井6眼,每眼井的井壁上均开有洞口或洞门。有洞口的可垂绳索系水桶汲水,供地道内人畜饮用;有洞门的搭木板跨过井筒可直接进入另一通路。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离不等,是放置油灯的地方。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宽2——3米、长4——5米的深洞,是存粮的洞穴。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绝非民财民力所及,是军事需要、对外保密的战略设施。依据堡内有刘武周和尉迟敬德之像考证,认为是在唐武德二年(619)开始建造的,是尉迟恭帮刘武周与李世民交战守介休时所为,是“明筑城堡、暗挖地道”时的遗物。  张壁古堡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颇多,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大体都是明清遗物。著名的有明代空王佛行宫,建造在北门丁字门顶上,座北向南,大殿三间,殿内塑主像为空王佛,山墙绘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殿顶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珍贵的是在行宫前廊下有两通罕见的琉璃碑,通体琉璃烧造,孔雀蓝底,黑字书写,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两边蓝黑龙纹花卉装饰图案。东侧一通记述着空王佛-成佛的艰苦历程,西侧一通记载空王行宫修建缘起。此外,堡内还保留着真武庙、三大士殿、吕祖阁、二郎庙、关帝庙、兴隆寺、可汗王祠等古代建筑。称奇的是街中路西有一株根深叶茂的槐抱柳,相传植于宋代,给古堡增添了情趣。  目前,古堡各景和地道正在进行修复和保护。  地址:晋中市介休市龙凤乡张壁村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354-7086002;4001161600  开放时间:  09:00-17:30  龙凤镇  龙凤镇属丘陵山区,位于介休市城南7.5公里处,全镇辖1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10.4平方公里,总人口13759人,截止2008年底,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4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亿元,工业现价总产值达到1.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5元,粮食总产值达到665万公斤。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 详细++

太和岩牌楼

太和岩牌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岩牌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东北20公里北辛武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造。因它通身包砌精美华丽的琉璃饰件,而被当地人称之为“琉璃牌坊”。  太和岩牌楼,原是该村真武庙前的门前坊,其坐北向南,占地27.7平方米。据传,该牌楼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北辛武村晋商巨富冀氏家族冀以和在对村内的七座庙宇进行补修时,在真武庙中轴线之山门前所新建。虽然现在只剩下了牌楼这个单体建筑,但是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真武庙的气势,在明间西侧柱底有“光绪丁酉年(1897)年造立”的题记。  此牌楼为四柱三楼歇山顶琉璃砖石结构,坊高8.5米,长9.65米,宽1.55米,台明为长方形,四周设压檐石,中间用方砖斜墁,前檐设四步踏步,两侧垂带处雕石狮一对,柱基座为石制须弥座,圭脚四角雕角兽,中间用缠枝花瓣相连。整个建筑绚丽、高贵、庄重而典雅,通身包砌琉璃饰件,色泽鲜丽,造型传神,运用了仿线刻、仿高浮雕、透雕等多种表现形式,并且掺入了大量的绘画技法,其图案无一雷同,其顶为单檐歇山造顶,铺以黄、绿相间的琉璃脊瓦、吻兽,在其正脊的中间有“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世远家声旧,孝訯喜气新”的题字。柱头、柱底均用琉璃烧造了各种不同的花卉、卷草龙、寿山、瑞兽及八卦等。柱头设仿木的普柏枋及阑额,其上用琉璃烧制精美图案,体裁丰富。柱中用琉璃雀替,明间雕有二龙戏珠、蝙蝠,上设枋子承琉璃匾额,其-:“紫极腾辉”。背面书“天枢真宰”的横匾。次楼南北图案不同,南侧以博古及八宝为主,北侧雕卷草龙及寿字。次间柱两侧也用琉璃烧制了不同图案,西侧雕瑞兽树木,东侧雕行龙和鲤鱼。  主楼斗拱为一跳五踩仿木琉璃斗拱;次楼斗拱为一跳三踩仿木琉璃斗拱。主楼与次楼的斗拱中均设琉璃匾额,主楼檐下有块字牌,-“太和岩”次楼南面书“无上道”“众妙门”;北书“除俗障”“契真源”。拱眼壁中雕有花草,仿木的琉璃檐檩上设木制的椽,其全部用琉璃装饰。  2006年5月,太和岩牌楼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位置  山西省介休市义安镇北辛武村  

介休张兰村

  张兰镇在春秋战国时期(2500年左右)设置为邬县,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张兰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有“小北京”之称。乾隆年间,张兰的古玩兴盛起来。趁“康乾盛世”聚敛大量钱财的晋商,也把收藏古玩当成一种投资、一种风气,致使张兰成为全国古玩的集散处。“家家藏宝,户户赏古”,一时蔚然成风。  在收藏界张兰是大名鼎鼎,甚至盛名远扬于海外淘宝界。坊间流传:“可以不标北边的平遥古城、南边的介休绵山,在一些海外前来者手中打开的淘宝图中,却能清晰地圈出张兰。”   张兰村目前约有人口1.5万,但本地人只占了三分之一,多数都为外地人。外来人到此就是为了从事古玩生意。每逢星期五,外地的古玩商人就来了,京津的居多,周边的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也为数不少,更有西藏、海南的千里迢迢的赶过来。   每年的农历9月17日-19日,张兰的民间工艺品交流市场就会主办全国藏品交流会,主要包括古玩瓷器、书画玉器、烟标门券、旧木家俱、票证卡片、文革遗品、连环画书等,随着交流品种日益增多,交流规模逐渐扩大。  走进张兰五百米长南北向的街道,只见一家挨一家摆满地摊。到了南端,摊子又延伸拐入西边街道。摊子都是小摊子,一块毯子摆在地下,上面就放满古玩。其中以瓷器居多。摊子后面是服装、小超市、五金、发廊、饭馆等各种小商店。  摊主以精明的中年男女居多,也有上了年岁的和一些小姑娘。行色匆匆的外地人,操着不同的方言,挎着大包,有的手中还提个水杯。不少人已经有了斩获:小件放进包里,大件就拎在手里,大算盘、屏风、小石狮子等等,各自陶醉着。   景点位置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张兰镇  

大罗宫

  传说因春秋时期介之推在此曾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曰大罗”的道家最高境界“大罗仙境”,后世遂建大罗宫。又传说宗唐太之妹曾修道于大罗宫,唐玄宗时期复修。经历代修葺,大罗宫成为中国道教最大的宫殿,号称“天下第一道观”。  大罗宫因历代战事,几毁几复,1942年2月2日侵华日军又纵火烧毁。现在的大罗宫为当地大居士阎吉英先生筹4亿巨资在原值上重建而成,迄今已经建造道教殿堂60余座,塑造神像600余尊。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层110米,层楼迭阁,青墙金瓦,画栋雕梁。雄狮背驮整座宫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动。一层至七层面阔五间,以财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姆殿、九曜星君殿、二十八宿殿、灵霄殿、三清殿、五老君殿为主。七层以上为众妙堂、讲经坛、混沌殿、诸仙殿、藏经阁。八层至十三层面阔9间,廊下各有10根盘龙大柱,宛如皇宫天庭,一派金碧辉煌。主体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群总面积共达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巧妙地将明清风格与现代技术融为一体,群楼高耸,崇阁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既雍荣华贵,又古朴典雅,可与布达拉宫媲美,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   地址:晋中市介休市翼家庄村绵山景区内  类型:历史建筑道观  游玩时间: 建议0.5小时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绵山套票内

龙头寺

龙头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绵山景观主要分布于岩沟东侧半山腰。从介休市区驱车上108国道东夏线,过秦柏所在地西欢村不远左拐,便是一条缓缓上升的12公里专用公路。再经有薄一波题写“绵山”匾额的山门牌楼,过光岩寺、朱砂洞、飞虎洞、楞严会旧址,便可到达龙头寺。龙头寺又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来绵山朝山谢雨,见双龙显灵而改为现名。  龙头寺有20余个景点。如《叶剑英元帅论绵山》、《介子推不言禄》、《屈原咏介子》等大型碑刻,以及百龙壁、赋诗亭、普救殿、南天门、关帝庙、龙门石牌楼等。  从景区入口处拾级而上,过龙头寺牌楼匾额,往左侧山壁前一回头,就见有一面阔大的山体前,雕塑有盘腾旋绕的众多龙形,这就是百龙壁。与百龙壁相对,有一处景观名赋诗亭。南天门为庑殿顶楼阁式建筑,三层景观各有不同,是观落日、晚霞、云海的绝妙去处。在龙头寺出口处,是一座工艺精湛、造型精致的龙门石牌楼。牌楼雄踞要隘,凌空矗立,为绵山标志性建筑之一。从石牌楼折返至赋诗亭,向下不远有普救亭,这是通往下面地宫的入口处。地宫内的殿宇、塑像是根据介子推劝人为善的心愿设计的。宫内彩塑由省内专家精心创意制作,集人学、美学的精粹于一体,有兴趣者也可一观。   景点位置  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介休汾河湿地森林公园是汾河公园的北延工程,它位于介休市三贤大道汾河大桥以南、108国道以北区域,南北两岸各长2.4公里,南起胜利桥北汾河橡胶坝,北至森林公园西门,总占地面积为1000亩(其中水面450亩)。它以“自然、生态、野趣”为建设理念,其景观简而言之就是“一条水带、两条长廊、三个绿岛、四个景点”。其中,四个景点分别是东岸的“芳草渡”、“轮之舞”和西岸的“汇石园”、“野趣园”。  汾河景区北段原有生态环境良好,有纵横交错的水网、长满青草的滩涂、众多野生动植物等众多有利的先天条件,因此,在2005年10月,利用现有地形,再结合天然地表水,首次在此地尝建自然湿地景观。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尽量保留原有景致,追求生态平衡,努力恢复城市局部自然生物的多样性,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景区中,还专门设立了禁止进入区域,游人只能远眺、观赏而不能参与,以确保生物的休养生息。  今年,经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专家组实地考察评估、集体评审和公示,介休市汾河湿地森林公园正式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景点位置  滨河东路森林公园南门对面  

秦柏岭风景区

  秦柏岭位于素有“三贤故里”美称的山西省介休市,古晋贤人源缘于此,也是中国目前主要的传统节气——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位于距介休市区只有9公里的绵山镇西欢村,108国道旁边。  秦柏位于介休市西南15公里处的西观村柏树岭,相传为秦初植种,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树根部围长16.7米,树冠高16米,主杆高2.6米,距离地面1.5米处的树围11.8米,之上分有10各树杈。每个枝杈平均周长3.1米,最粗一枝周长4.75米。现仍枝繁叶茂,常青永翠,树荫覆盖面积近300平方米。秦柏比陕西黄陵轩辕柏(树围10米)粗了1.8米,其周长围全国柏树之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有“华夏第一柏”之美誉。  据当地人介绍,这棵古树周围原来就有很多建筑,但是早已被毁,所以村民们对这棵古树爱护有加。2001年夏季,久旱无雨,眼看着古树就挺不过去了,吃水都困难的西欢村百姓花了整整4天时间,用三轮车往山头上拉了200多车水用来浇树。  2002年,介休市农民企业家宋维贵投资3000万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原来的建筑,植树数万棵,其中柏树上万株。为了保证水源,“秦柏”旁边还建起了一座水塔。生长了2200年的“华夏第一柏”居住在绵山脚下,以这棵古树为依托开发的“秦柏岭旅游区”正式开放。  地址:介休城西南15公里西欢村柏树岭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5.0元

洪山源泉

  古称狱族泉。在介休市区东南13公里洪山之麓。这一股源泉水质清澈,常年奔涌,它穿山越洞,灌溉着介休县13个乡87个村庄的11万亩农田,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洪山源泉。  泉清见底,游鱼可数,渠道纵横如同,浮萍四季长青。洪山为绵山支脉,古称狐歧山。洪山泉为山下泉水主源之一,秒流量1.2立方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石桐水北流而注于汾”的记载。附近山青水绿,杨柳夹岸,梯田如画,有江南风光。源泉之上有源泉神祠,俗称源泉庙,寺庙依山面水而筑,居于泉眼近侧,建造富丽,誉为“华宫”。宋、明多次重修,现存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移地重建之物。正殿5楹,东西配殿各3间,乐楼1座,左右是六角攒尖顶的钟鼓楼,正殿和配殿的廊下竖立从宋代至清代的数十通石碑。院内植有古柏,环境清幽,古色盎然。庙与洪山源泉有数十个石级相连,石级和源泉间还有一座石拱桥横跨,桥上建有牌坊,桥下有清溪一条,这条清溪,由源神庙周围无数小泉汇流而成,由于这条清溪在源泉外,水利上习惯地称之为东河水。   景点位置  山西省介休市洪山镇洪山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绵山水涛沟,为绵山之灵,一条曲折十里的溪水,延伸到至绵山大峡谷中。水涛沟水资源发达,植被茂密,春有万物复苏,嫩芽抽新,枝叶舒展;夏天有茂林敝日,凉爽如秋,草密花繁;秋有山果累累,松涛阵阵,红叶泛泛;冬有银妆素裹,冰凌如晶,山舞银蛇。  水涛沟一年四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9度,空气格外清新,每平方米负氧离子含量为15000多个,故有天然氧吧之称。水涛沟不仅水系发达,为北方山岭秀水景观一绝,既有南方水色秀丽旖旎的一面,又不失北方山水气势磅礴的大气。  水涛沟水系,最为奇特的是“十里画廊,叠瀑大观”。一条湍流不息的十里水系,大小瀑布近百处,一层层重叠而下,仿佛将光鲜的银丝绸缎不停抖动,形成层层叠叠的瀑布波段。水涛沟瀑布最大落差为80余米的五龙瀑;流量最大的为水帘洞,真谓是步步有景,景景有点,素有“北方小九寨沟”的美称。  水涛沟内不仅自然山水秀丽,名人雅士的摩崖石刻遍布山间岩石之上,让游人更能体会到诗情画意的感觉。  水涛沟全长15公里,有古树、怪石、山花与长年流淌不息的山水,人物典故和大小不一的瀑布群、水帘洞几十处,以及星星点点的茶楼、酒肆、木屋、藤桥、石桌凳,构成了秀比江南的自然风光。魏郦道元《水经注》上着录的“石桐水”。它时而平缓,时而激湍,并在几个地段形成近三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  地址:晋中市介休市翼家庄村绵山景区内  类型:洞穴瀑布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绵山景区的门票内  

郭有道墓

郭有道墓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郭有道墓  郭有道墓(第一批省保)  时代:后汉  地址:介休市城区东门外  郭泰,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太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因看到东汉王朝-将灭,不应征召。归乡执教,弟子达数千人。不慕高爵,乐与士人为伍,被世人视为楷模。建宁二年(169年),病殁于家,时年四十一岁。  墓地南北长50米、东西宽35米。墓向南,夯筑封土,下方上圆,高4米,下边边长13米,上圆周长52米。墓前原有东汉建宁四年(171年)蔡邕撰文并书丹《郭有道碑》一通,至明代已佚。清康熙年间傅山依原拓临摹另刻一碑,立于墓前。碑高2.24米、宽0.9米、厚0.19米,隶书。碑文记述郭有道生平,碑阴有康熙十九年(1680年)介休知县金一凤和傅眉等题跋。1978年该碑被移到县博物馆收藏。  墓地北500米有郭林宗祠,明清建筑,四合院式,有窑洞九孔,房舍6间。  郭泰 (128~169)  郭泰(128年—169年)(范晔为避父范泰讳于《后汉书》作郭太 ),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 。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郭泰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他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 最初被…… 详细++  郭泰 (128~169)  郭泰(128年—169年)(范晔为避父范泰讳于《后汉书》作郭太 ),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 。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郭泰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他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 最初被…… 详细++

虹霁寺

虹霁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虹霁寺又名滚钟寺,位于介休市城西10余里的义棠镇师屯南村的银锭山巅,寺内有虹霁寺塔、滚钟坡、天王殿等。史料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破刘武周于汾州,立寺。该寺自唐初建,明万历年重修,清康熙年间复修,乾隆金妆,后几经战乱。银锭山巅古塔,系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山前流过汾河,景同延安宝塔山,百姓称“小延安”。     1993年,介休市加大开发旅游资源力度,虹霁寺如枯木逢春。当地除修复寺庙外还新增了寺牌楼、人工瀑布、得月亭等旅游景点。站在几里之遥,人们就可看见矗立在银锭山巅的虹霁寺古塔,雄伟的古塔同山前流过的汾河交相辉映。    2005年由于一些煤矿越界开采,致使银锭山上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塔虹霁塔出现严重倾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文物部门已经关闭了虹霁寺景区,目前寺庙的修缮保护工程正在进行,很快就会重新开放。    师屯南村  师屯南村位于介休市义棠镇南端,坐落在历史悠久的虹霁寺脚下,南靠白岸村,北邻师屯北村,108线国道横贯全村,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农户410户,人口1116人,占地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876亩,退耕还林共498.94亩,汾河护岸林100亩。产业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经济作物以旱地小麦和玉米为主,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 近年来…… 详细++

绵山天桥

  绵山天桥是一处长300余米,宽不足1米的世间奇特的云中栈道。上离山顶200余米,高出云表;下距沟底300余米,悬于半空。多云天气漫步桥头,人从桥上过,云在脚下涌,平步青云,飘飘欲仙。此处不仅有绵山龙王化作柏龙驻足悬壁、神兔助高僧志超通过断崖的神奇景观,更有中国最险绝的军事要塞石勒寨和唐太宗李世民为感恩太上老君所建的洞神之宫。正殿主要有“三洞大教主”之一的神宝君塑像。两侧为“南北五祖”、“七真人”及众仙殿。桥下长洞内塑有老君历世应化身,以及我国古代四位发明家的造像。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塑像均为唐宋风格。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辅佐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精通天文、阴阳、历算的唐代李淳风、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等都曾在这里打坐修行。   景点位置  介休市绵山风景区内  

祆神楼

祆神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祆神楼(第四批国保)  时代:清  地址:介休市顺城关正街东隅  是原祆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接合的楼阁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庙毁,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楼。  祆神楼位居庙前,既是山门,又是点缀街心的过街楼。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为过街楼,面宽进深各三间,东、西、南三面通道,高二层,中设平座,上施重檐。楼较宽的部分下层为山门,上层为乐楼。下层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围廊,空间敞朗,山门腰间平座与过街楼平座衔接,上铺楼板,形成向庙内献神演戏的乐楼。乐楼居于山门门庭上部,楼身两侧设八字影壁,楼上部重檐,加上腰间平座勾栏实为四层。楼内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楼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全部以琉璃脊饰瓦件覆盖。袄神楼

晋中回銮寺

晋中回銮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銮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  据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记:原为空王灵溪寺,建于唐中年间(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礼佛至此回銮,唐僖宗时(873——887年)改名为回銮寺。五代末,毁于兵火,宋初重建,北宋末又毁。金天会十一年(1133年)“仍于旧基而兴新构”。现大殿明间脊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子丁未时重建”的题记。廊下有明清碑数十通,记载了明嘉靖、清康熙、乾隆时维修情况。  寺坐北朝南,占地近10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正殿、垛殿、东西配殿、胁配殿等建筑二十余间。主体大雄宝殿为悬山造,面阔五间,进深六楹,屋面琉璃剪边。山墙用土坯砌筑,外墙用白灰泥抹面,尚残存绘画痕迹。回銮寺

介休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北关街道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西关街道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东南街道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西南街道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北坛街道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义安镇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张兰镇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连福镇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洪山镇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龙凤镇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张壁古堡 绵山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绵山镇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义棠镇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虹霁寺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绵山天桥 晋中回銮寺 祆神楼
城关乡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宋古乡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三佳乡 郭泰 (128~169) 东汉太学生领袖 文彦博 (1006~1097) 宋朝宰相 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复明 刘德怀 赵定远 (1921~2013) 董柴 (?~1777) 清著名诗人 杨绍曾 (1912~2001) 罗钰如 (1915~1999) 开国大校 赵力之 (1915~2012) 许建斌 绵山 张壁古堡 太和岩牌楼 介休张兰村 大罗宫 龙头寺 汾河湿地森林公园 秦柏岭风景区 洪山源泉 水涛沟瀑布 水涛仙沟 郭有道墓 虹霁寺 绵山天桥 祆神楼 晋中回銮寺

介休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