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稷山县

稷山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稷山稷王庙

稷山稷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稷山县城步行西街北侧的稷王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被火焚毁,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姜嫄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献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东西两面山墙嵌有巨幅石雕。正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踩单翘斗栱,四周回廊,殿前有四根浮雕蟠龙石柱,有石雕花柱20根,以52块雕有图案的石板构成屏形栏杆。姜嫄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覆顶。八卦亭为元代遗构,献殿、后稷楼、钟楼、鼓楼为清代建筑。  庙内现存清代碑碣8通。  献殿两侧山墙各有一石刻。其中西壁墙上是清代稷山知县李景椿为重建稷王庙撰写的《稷王庙告成因赋七古一首》。在秀雅的文词、遒劲的字体中,可以感受到这位父母官在承建了民意安放之所时的惬意。献殿的东壁上有“稷峰叠翠、姑射晴岚、甘泉0、羲陵晓照、玉璧秋风”等稷山八景图,以空间形式,书写着这个农耕文明发祥地上曾经绚烂的时间;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着曾经辉煌夺目的艺术。正殿前后石柱上分别雕刻一颂联:思文配乎天树八百年王业之本,率育命自帝开亿万世粒食之源;稼穑劳后躬播种功能垂百代,民人饱圣德崇隆祠宇耸千秋。一笔一画见手下功力,一词一句显深远内涵,表现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和谐统一。  东西墙壁石刻,加之正殿上石刻对联,七十六块栏杆的内容和回廊四周的二十根大石柱,组成稷王庙“三绝”之一——精湛的石雕。其中最摄人心魄的是主楼正门前的两根蟠龙石柱。一柱为火焰熊熊,朱雀穿跃的火龙柱,一柱为云腾浪涌,鱼跃龙飞的水柱。以鬼斧神工之艺术,展示着古老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文化内涵。回廊外围以52块雕花石板构成屏形栏杆,栏板图案雕有山水人物、花草花卉、飞禽走兽等,内容有二十四孝、八仙过海、渔樵耕读、松鹤延年、文王访贤等。护栏石柱上雕有莲花。望柱上有牡丹、菊花、南瓜、猴、狮、人物等造型,形态各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琉璃瓦顶富丽堂皇,正脊的雕饰尤为华丽美观。脊中部饰三重檐琉璃塔三座,塔顶有精美的铁雕,共同组成九凤朝阳图,成凌空欲飞之势,两侧饰芍药、牡丹花叶浮雕,顶端饰飞马行走,两端为龙吻吞脊,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夺目,不失为清代琉璃制品的上乘佳作。百年前的斧凿声声,贯通数千年岁月长廊,使中华文明有了抑扬顿挫的旋律。  稷王庙的第二绝是,壮美的琉璃。进入稷王庙,抬眼望各个建筑之顶而去,望见的,是一个流光溢彩的艺术世界。那铺顶的彩瓦,脊饰上的花卉、天马、神兽、人物,还有主脊两端高大的螭吻等。一时让人忘了是骋目于古老的中国文化,还是神游于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  庙中最早的碑碣为明万历年间,碑文中没有记录该庙的创建事件;但已足以证明,明代,同样是传递后稷文明不可或缺的驿站。稷王庙最值得注目的第三绝,奇妙的木刻。绝就绝在其以静止的手法展示了行走的历史,以无声的笔调描绘了有声有色的世界。这是一幅灵动而有生命的立体画。画上,有手持谷穗的稷王、耕耘播种的农夫、默默辛劳的牛马、碾滚的碌碡、扬谷的扇车等,画上人物,既是昨日开启农耕文明的后稷及周部族,也是今日沿着后稷铺就的农耕文明线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众百姓。因而,这幅画,与其说“挂”在献殿前檐板上,不如说挂在一个民族信念的-上,一动,就有古今共振的乐章。同时被高高挂起的,还有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这就是—“社”与“稷”,“土地”与“粮食”。  电话:0359-5522446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丁庄李家大院

  丁庄李家大院坐南向北,由一条东西巷道把整座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南排由东院基址、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五号院组成;巷道自东向西设巷门和三道门;北排由六号院、七号院、护院、八号院、九号院、西院组成;整座大院共有十二座独立的四合院组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9.4米,南北宽34.5米,占地面积3084平方米。整体布局完整,这是稷山县现存民居中体量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民居建筑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晋商大院的繁华景象,是研究晋商大院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护院位于七号院与八号院之间,坐南向北,大门面宽一间,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前檐下通雀替平雕双龙团寿,中辟板门,鼓式柱础,线刻卷草图案。大门两侧各跨耳房一间,深二椽,单檐硬山顶。穿过大门,正南设二进门,屋顶为砖雕仿木结构,前檐下施砖雕斗拱3攒,中辟一砖券门洞,门额上嵌“凝瑞居”砖匾额。  丁庄李家大院三号院,据梁脊板题记载,由宅主李枝秀、李士秀兄弟两人于清嘉庆二十年建。院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南北长17.6米,东西宽11.3米,占地面积192平方米。由南厦,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整体保存较好。东西厢房皆面宽四间,深一椽,单坡硬山顶,西厢房北尽间辟为该宅院大门。南厦面宽一间,深二椽,单檐硬山顶,东、西、南三面檐下露明。南房为主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屋内梁架结构为三檩无廊式架构,大梁前出头,无斗拱装饰。明间和东次间皆装六抹六扇隔扇门,西次间隔扇门已改制,现砌檐墙破格子窗。明间走马板楷书“温柔敦厚”字样,明间金柱柱础为八棱体,线刻团寿和祥云图案。天井上方设铁罩封护整个内院。  丁庄李家大院四号院,据梁脊板题记载,由宅主李枝秀、李士秀兄弟两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创建。院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南北长17.6米,东西宽14.2米,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大门设于北墙正中,面宽一间,深二椽,单檐硬山顶,前檐下施垂花柱二根,通雀替平雕缠枝莲纹,中辟板门二扇,两侧置门枕石狮一对。后檐两金柱间装六抹四扇隔扇门,走马板上楷书“最乐堂”字样。东西厢房皆面宽三间,进深一椽,单坡硬山顶,明间辟板门,前设凉门,两次间破格子窗。南房为主房,面宽四间,进深二椽,单檐悬山顶,灰筒瓦覆盖,菊花雕饰脊筒。屋内梁架结构为三檩无廊式架构,顶部设木隔层,用于庋藏杂物,东尽间辟为便门。天井上方设铁罩封护整个内院。  丁庄李家大院五号院,据梁脊板题记载,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院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南北长17.6米,东西宽13.7米,占地面积241平方米。由大门,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整体保存较好。大门设于北墙正中,面宽一间,深二椽,单檐硬山顶。前檐为砖雕仿木构,后檐为木架构。中辟板门,门额上嵌“敦本”石匾额,板门两侧嵌石楹联一幅,上联“遵东鲁雅言诗书执礼”、下联“法西汉明诏孝弟力田”,后檐两金柱间装六抹四扇隔扇门,走马板上阳刻“庆有余”字样。东西厢房皆面宽四间,深一椽,单坡硬山顶。南房为主房,面宽五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屋内梁架结构为三檩无廊式架构,大梁前出头,前檐平身科施装饰性斗拱3攒,檐柱柱头均有砍斜。明间设板门,次间破槛窗,两梢间辟为东西便门。  电话:0359-5522446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稷山大佛寺

稷山大佛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凉院”,“佛阁寺”,因寺内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称“大佛寺”。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96)7号]文件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同治《稷山县志》及寺内所存在碑碣记载,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000佘平方米。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下班,坡道两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极多。因兵乱大部分建筑遭毁。现仅存下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罗汉洞等。  正殿,系楼阁式建筑,依崖建成造。前的抱厦三间。面阔三部,进深三部悬山顶。其一楼斗拱系典型的金代构件。单昂五铺作。该殿原为重楼三层,道光三十年(1850年)楼阁倾圯,至咸丰九年(1859年)建翅墙,“自下而上砌以砖,上建大厦三间”。现二层为咸丰九年所建。正殿左右各的垛殿一间,为元时所建。  殿内存有释加牟尼坐佛一尊。该佛像依崖雕塑,高20米,宽6.7米,气魄雄伟,保存完好。佛身串通阁之上下,攀木梯登至楼顶,不仅可瞻爷佛之全身,稷城全景历历在目。  正殿两侧,尚存有十王洞和十六罗汉洞。该洞系人工凿成,深9米,宽3米,正面塑地藏王坐像,高1.55米,两侧侍童高1.23米,十王雕像分立洞之左右两侧,高0.69米,栩栩如生,保存完好,为元代雕塑之精品。  十六罗汉洞,保存有十六尊塑像,亦为土元时所塑。  大佛寺处高崖之上,气势雄伟,其土雕大佛及众多佛像,在华北地区极为罕见,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稷山佛阁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其寺又名“清凉院”,因寺内有一巨佛,故俗称“大佛寺”。  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坡道两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极多。因战乱大部分建筑遭毁。现仅存正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罗汉洞等。正殿,系楼阁式建筑,殿内有一尊高20余米,宽6.7米,保存完好的释迦牟尼佛像。佛身穿之阁之上下,攀木梯登至顶层,不仅可瞻仰佛之整体,整个县城全景均历历在目。  在华夏大佛的范畴里,尽管有驰名的乐山和强巴大佛,可它们分别为石质和铜质,而稷山大佛独具特色,佛身是以土崖雕塑而成,亦可谓出类拔萃。  大佛寺位居高地,土雕大佛又以此为基,更显其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稷山大佛,实堪称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电话:0359-5522446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马村墓室

马村墓室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村墓室在稷山县城西4公里,南有汾河水,北有吕梁山。村西有唐代古刹——青龙寺,寺内保存有元代壁画,早为国内外学者所仰慕。近年寺西300米处,考古开掘出14座宋金时期的砖室,雕花墓。  马村墓室全部为砖质仿木结构,按宋金时期民宅院落形式建筑。北为堂屋,东西为厢房。全部装饰隔扇,四周回廊环绕,院栏花纹雕刻各异,有鱼鳞彩瓦、脊饰螭吻狻猊。这里的房屋建筑分单檐、重檐,做工细腻,斗栱结构也精巧。  雄伟的楼台殿阁的下部,为雕花须弥座,雕有花纹、走兽、人面。生、旦、净、丑和鼓、板、笛、感篥等人物、乐器一应俱全,人物神态活泼。  在稷山县城西4公里,南有汾河水,北有吕梁山。村西有唐代古刹——青龙寺,寺内保存有元代壁画,早为国内外学者所仰慕。近年寺西300米处,考古开掘出14座宋金时期的砖室,雕花墓。  马村墓室全部为砖质仿木结构,按宋金时期民宅院落形式建筑。北为堂屋,东西为厢房。全部装饰隔扇,四周回廊环绕,院栏花纹雕刻各异,有鱼鳞彩瓦、脊饰螭吻狻猊。这里的房屋建筑分单檐、重檐,做工细腻,斗栱结构也精巧。  雄伟的楼台殿阁的下部,为雕花须弥座,雕有花纹、走兽、人面。生、旦、净、丑和鼓、板、笛、感篥等人物、乐器一应俱全,人物神态活泼。  

新绛天主教堂

  天主教新绛县圣安道主教座堂亦称“新绛总堂”, 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是天主教运城教区主教府所在地,管辖运城、临汾等二十三个市县的教务工作,有教友18000余人。  新绛是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方,公元1620年(明朝万历四十八年),意大利神甫艾儒略来到绛州,建立山西省第一座天主教堂。1936年,罗马教廷册立绛州为宗座监牧区,定新绛为主教(府)座堂。隶属荷兰方济会传教区,奉天主教圣人安多尼为教区及座堂主保,任荷兰籍方济会士孔昭明为监牧主教。成立建有修道院、修女院、保赤会、养老院、首善医院、安道学校及公教进行会。主教府占地60多亩,房产200多间。1937年孔主教母亲为纪念儿子荣晋监牧主教,独资赞助黄金45公斤兴建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型主教座堂,与青岛、上海、广州教堂并称全国四大天主教堂,其建筑规模在全中国的哥特式教堂中属于较大的一座。   景点位置  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  

南阳法王庙

南阳法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稷山县西南4公里南阳村。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建,明成化七年(1471年)增建舞庭一座,清代又局部修缮。庙内布局敞朗,建筑壮丽,山门三间,舞庭围廊,左右十帅殿与后土殿对峙,正殿五楹,两侧垛殿配衬。正殿本名法王殿,悬山式,前檐插廊,斗拱五铺作,补间出斜拱,结构简练。两侧垛殿供九曜、七星,与南侧后土殿皆为元构,形制分悬山、歇山两种,位置不同,结构亦异。舞庭在正殿前面,为当年酬神演戏之所,三间见方,三面围廊,上盖十字歇山式屋顶。檐下斗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梁架结构精巧,制作手法洗炼。屋顶琉璃脊兽齐备,形象秀美,色彩鲜丽。晋南明代舞台,已由内柱分开前后场地,此庭方形无内柱,仍沿袭元代乐楼古制,在我国戏剧史上是一项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庙内明成化七年《创建舞庭记》碑上,刻有庙址全图,保存完好。

马村砖雕墓

马村砖雕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村砖雕墓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的马村西部,墓群年代当为宋金时期(公元960年-1234年)。  马村砖雕墓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马村砖雕墓以砖雕的形式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样式,一般多为前厅后堂、左右配置厢房的四合院结构,再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为宋金时期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该墓地出土的戏曲乐舞砖雕,再现了当时的戏楼结构和戏剧表演的舞台形式,是迄今所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戏剧史实物资料之一。同时,该墓地发现的二十四孝立体雕塑,造型生动,体态优美,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马村砖雕墓的砖雕精美丰富,对研究宋金时期的建筑、戏剧、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都有重要价值。   

稷山汾河湿地公园

稷山汾河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山西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稷山县境内,是国家林业局2015年批准的在建项目,总规划面积718.23公顷,规划范围涵盖了汾河稷山段全程及两岸河堤内的河道部分。公园内奔流不息的汾河水,逶逸蜿蜒的河堤岸,随风摇曳、生机盎然、独特的湿地植被,“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的动人画面,构成了蜿蜒曲折百转千回的独特湿地景观,为游人呈现出悠然惬意的美丽画卷。

北阳城砖塔

北阳城砖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阳城砖塔  北阳城砖塔(第四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  据塔内所嵌石佛题记,该塔由北阳城村村民解武为其母奉佛建造,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塔为七级方形砖塔,高5米。塔基嵌有1尊释迦牟尼石佛像。以上各层皆为叠涩出檐。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稷山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寺居土岗四面辽阔,掩映于枣林之中,别具佳趣。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创建,翌年改今名。元明清各代多次重建、修葺和补绘。现存建筑多为元明遗物。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院落,大小殿宇八座。前院有天王殿、罗汉殿、地藏殿(残坏),北向为弥陀殿;后院有大雄宝殿、腰殿和后殿及东西两厢,后殿两侧各有垛殿,分别供0、韦驮、祖师及伽蓝。腰殿和后大殿均为三开间,单檐悬山式屋顶。腰殿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修,后大殿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修,垛殿亦为元代遗物。各殿塑像皆已不存,唯腰殿与后大殿内尚存壁画,约185.13平方米。后大殿有壁画六张高2.3米、宽1.2米,内容主要是佛及菩萨像,东壁为释迦像,两侧画阿难、迦叶二弟子及二菩萨,两隅有0金刚;西壁为弥勒佛及胁侍菩萨,西南隅为侍者和供养人。后殿壁画大都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补绘或重装,唯西南隅少部分粉墨古朴,还保留元代遗风。腰殿壁画总体画面高四米,宽七米,为水陆画,内容甚广,有佛教、道教及儒家题材,人物纷繁但不杂乱,栩栩如生。腰殿壁画东西南三壁为建殿时所作,北壁和扇面墙为明代补绘。壁画以腰殿技巧最精,人物比例适度,色彩浑厚,线条流畅,画工之巧,可与永乐宫壁画媲美。      地址:稷山县城西4公里的马村西侧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宋金墓群,现已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在这里,既的独占景观的地下宫殿雕刻群,又有多姿的地上建筑群,松柏云彩成林,奇形怪状花异草满园,真正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之一。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马村西南隅,东与闻名全国的青龙寺相距300米,原为马村段氏祖莹地。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因雨水冲刷,曾先后发现宋金时期砖室雕花仿木构建筑墓三座,于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八年省文管会派人在此考古钻探,又发现同类墓室十二座,共计十五座,并发掘了其中八座,发现各个墓室,虽砖质相同,但在结构上装饰上却各有千秋,有窑洞式,楼阁式,宫殿式,分单檐,重檐和多重檐等,大多为四合院民宅样式,真可谓精巧美观,玲珑剔透。在各个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滴水猫头,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墓内回廊下安祥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和陈设廊下的“二十四字”人物组雕,什么曾用名参打柴,刘恒尝药,陆绩怀桔,杨得打虎,丁兰刻木等等,或雕刻,或捏制,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尤其应到的是墓主人对面有舞台乐楼,既有乐队又有演员,乐器大鼓,腰鼓,拍板,横笛等多种吹打乐组成,演员行当齐全,分副净,副末,装旦,末泥,装孤等,看上去,既有故事情节,又有表演技巧,真是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若进入一墓室,真宛若光临一座陈设工艺珍品之殿堂,实有琳琅满目,华气盈门之感.  据第7号蟆地志铭记载:系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至金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之遗物,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宋金建筑和音乐戏剧发展史极为罕见的历史佐证,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宋金墓群,于一九八二年开始,国家陆续投入了大批资金,予以妥善的维修和合理的辟新,现已俱备了一定的规模,并于一九九六年三月,经山西省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金墓博物馆,并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二OO一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马村  

玉璧城遗址

玉璧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璧城遗址  玉璧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北朝  地址: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一带  玉璧城位于汾河南岸,北朝时期处于北周与北齐的分界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始筑于西魏大统四年(538年),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勋州,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城始荒废。古时南北大道从城中穿过,西、北、东三面绝璧环绕。古城遗址东西长420米,南北宽500米,城南残垣高0.8——3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在南北长1000米的中轴线上耸立着六座古建筑:山门、文瀛湖、宫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西部为民俗博物馆、服务区、假山、凉亭、吕公祠、王母娘娘殿、东部为停车场、商肆区、午台、长廊、真武庙、石牌坊及后园的聚仙园,吕祖坟。整个建筑布局显明,主次有序。  永乐宫现存元代壁画1005.28平方米,分布在无极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大殿内。永乐宫壁画的精品,以无极殿的《朝元图》为代表。  无极之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巍峨壮观,冠于全宫,殿内金碧辉煌,气势壮丽。所绘的《朝元图》为我国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在402平方米的画面上,描绘出朝元神286位,8位主像3米以上,玉女像1.9米以上。画面按对称美的仪仗形式排列,以青龙、白虎为先导;32位天地君为后卫,八位主神为领班展开浩大的朝拜仪式。画面和谐自然,主次分明,表情逼真,色调优雅;衣饰千变万化;场面波澜壮阔,气势雄伟。郑振铎先生称赞是:“大规模的汉宫威仪展览,大组织的人物画汇集”。  纯阳殿、重阳殿是吕洞宾、王重阳修道成仙的连环故事画。这些画集人物、山水、园林、宫殿、道观古刹、农舍、茶肆于一体,为我们研究唐、宋、金、元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永乐宫的壁画艺术被著名戏剧家马少波称为“永乐三清铁画钩,曹衣吴带兼刚柔。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  搬迁后的永乐宫,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茸,扩建,古老的建筑再次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如今的永乐宫殿宇辉煌,亭台参差,楼阁巍峨,廊榭典雅,基本上形成集参观游乐、住宿就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0格局。  纯阳殿、重阳殿是吕洞宾、王重阳修道成仙的连环故事画。这些画集人物、山水、园林、宫殿、道观古刹、农舍、茶肆于一体,为我们研究唐、宋、金、元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永乐宫的壁画艺术被著名戏剧家马少波称为“永乐三清铁画钩,曹衣吴带兼刚柔。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  搬迁后的永乐宫,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茸,扩建,古老的建筑再次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如今的永乐宫殿宇辉煌,亭台参差,楼阁巍峨,廊榭典雅,基本上形成集参观游乐、住宿就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0格局。  地址:运城市芮城县永乐北街78号  类型:古迹道观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59-3011491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门票50人民币    信息来源: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永乐镇  永乐镇依滩傍河,南北窄,东西长,北高南低,一面阳坡,水利条件十分便利,光热资源丰富,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 22 个行政村, 26000 口人, 49000 亩耕地, 6000 亩河滩地;山西省芦笋产业基地,芮城县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 2004 年底,芮城县永乐镇农村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 1024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918 元,高于…… 详细++  信息来源: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神潭大峡谷

神潭大峡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位于山西永济市南中条山内,原名水谷,距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山势巍峨,溪流山泉遍布,自然植被独特,万亩天然柏林郁郁葱葱,为中条山区所罕见。整个景区林木密布,山花烂漫。主峰“九洲疙瘩”海拨1778.3米,突兀于群山之中,山坡陡峭,山顶平缓,云雾天九个峰顶平浮于云海之上,亦真亦幻,自古被寓为“九洲太平”。据考证,景区内有关王庙、娘娘庙、牡丹庙、柏神庙、香花寺、玉皇庙、观音庙、药王庙、龙王庙、庵院、唐朝的罗成点将台、呼延瓒练武馆、清朝孟家园古堡、尚书孟世芳避暑山庄等遗址。  景区以两瀑三溪一百零八潭为代表,与千年神龟、娥皇女英沐浴潭、关公圣像、关公试刀台、北宋摩崖石刻、天梯、一线天等景点组成高山峡谷自然景观。奇峰、怪石、翠海、叠瀑等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被誉为“梦幻水乡”“人间仙境”。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度假区。  地址:运城永济市永济电机厂南2公里处水峪口村  类型:峡谷森林瀑布  等级:AAAA  电话:400-1155-188  官方网站:http://www.stdxg.com/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神潭大峡谷高空玻璃水滑成人票 50元   镂空玻璃吊桥+高空钢索桥+猿挠古道套票 60元  神潭大峡谷玻璃栈道成人票 60元   红艺人演绎中心成人票(演出时间13:10) 80元    信息来源: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信息来源: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稷山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稷峰镇 稷山稷王庙 丁庄李家大院 稷山大佛寺 马村墓室 新绛天主教堂 南阳法王庙 马村砖雕墓 稷山汾河湿地公园 北阳城砖塔 稷山青龙寺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玉璧城遗址 店头古村
西社镇 稷山稷王庙 丁庄李家大院 稷山大佛寺 马村墓室 新绛天主教堂 南阳法王庙 马村砖雕墓 稷山汾河湿地公园 北阳城砖塔 稷山青龙寺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玉璧城遗址 店头古村
化峪镇 稷山稷王庙 丁庄李家大院 稷山大佛寺 马村墓室 新绛天主教堂 南阳法王庙 马村砖雕墓 稷山汾河湿地公园 北阳城砖塔 稷山青龙寺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玉璧城遗址 店头古村
翟店镇 稷山稷王庙 丁庄李家大院 稷山大佛寺 马村墓室 新绛天主教堂 南阳法王庙 马村砖雕墓 稷山汾河湿地公园 北阳城砖塔 稷山青龙寺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玉璧城遗址 店头古村
清河镇 稷山稷王庙 丁庄李家大院 稷山大佛寺 马村墓室 新绛天主教堂 南阳法王庙 马村砖雕墓 稷山汾河湿地公园 北阳城砖塔 稷山青龙寺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玉璧城遗址 店头古村
蔡村乡 稷山稷王庙 丁庄李家大院 稷山大佛寺 马村墓室 新绛天主教堂 南阳法王庙 马村砖雕墓 稷山汾河湿地公园 北阳城砖塔 稷山青龙寺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玉璧城遗址 店头古村
太阳乡 稷山稷王庙 丁庄李家大院 稷山大佛寺 马村墓室 新绛天主教堂 南阳法王庙 马村砖雕墓 稷山汾河湿地公园 北阳城砖塔 稷山青龙寺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玉璧城遗址 店头古村

稷山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