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运城 >> 夏县

夏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运城司马光祠

运城司马光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运城司马光祠  司马光祠位于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2公里处小晃村北峨眉岭上。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即今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聪明过人,以“砸缸救童”为世代妇孺口碑。宝元间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元祐元年九月卒于相位,享年68岁。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元祐三年正月,宋室以国葬大礼安归祖茔。遗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  司马光茔祠占地百余亩,平方旷达,规模宏丽,分四大部分:  茔地:占地面积约50亩,司马光本人及其先祖多人均归葬于此。古冢垒垒,树木森森,石刻遍布,气象肃穆雄浑。每逢深秋季节,松柏翠拥,秋柿尽染,红绿相映,景色极丽。  祠堂:创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26年)规制,迎面是五间“杏花碑”亭,内藏宋苏轼撰文并书石、金代摹刻的《司马温公神道碑》(俗称“杏花碑”)。后为祠堂,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间。殿内祀温公四代先祖塑像。  余庆禅院:为北宋英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创建的司马温公祖茔香火院。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敕赐“余庆禅院”额,五间大殿系宋代原物,内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高达3米左右,并配有彩塑韦陀、胁侍菩萨等,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均为宋塑。艺术精湛,造型传神,施彩绚丽,满堂生辉。  涑水书院:系司马光为家乡子弟所建学堂。现内陈列司马光手迹,《资治通鉴》各种版本,科举制度展,邵仲节艺术展馆等。  茔祠内还保存众多的北宋石雕,以及宋、金、元、明、清珍贵碑刻。如王安石撰文、书法家雷简夫书丹的司马沂碑,苏轼撰文并书石的司马光神道碑(又名杏花碑)以及明代时用宋制螭首(高1.8米)龟跌(高1.6米),宋哲宗篆额的“忠清粹德之碑”,均为历代金石学家视为珍品。  电话:0359-8320835  地址:山西运城夏县水头镇小晁村  门票:门票25人民币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泗交生态旅游唐回漂流风景区,由夏县大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历时5年斥资开发,位于中条山腹地的夏县泗交镇,是集漂流、水上拓展、松林别墅渡假、避暑、体验农家、休闲、野营、野炊、探险于一体的原生态景区,距县城25公里,二级公路直达景区;景区面积4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多米。  境内群山连绵,奇峰林立,潺潺流水,蜿蜒曲折;山花野果,满山遍壑;野生动物、鸟类,种类繁多。良好的森林植被形成了泗交独特的小气候,夏季平均气温比运城市区低9-15℃,尤其是昼夜温差大,夜晚远离酷暑高温。这里宁静清凉,自然祥和,远离现代大都市的喧嚷,远离现代工业化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比市区高出300多倍,被称为天然“氧吧”。  特别是唐回漂流景区,位于群山环抱、清溪潺潺、山泉婉婉的泗交唐回村,是三晋规模最大的峡谷漂流,独创6连环凌空飞跃漂,首创特色峡谷勇士热情漂,国际级S型滑道、波浪形滑道,适合双人滑、六人滑,三晋首家大型水上娱乐拓展项目更是让您尽享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令游人流连忘返,可谓理想的生态旅游胜地,避暑度假的宝地。  电话:0359-8544003  传真:0359-8544119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泗交

夏县架桑漂流

  夏县架桑漂流  架桑漂流——是由山西省八斤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在夏县泗交镇架桑村投入巨资开发的水上漂流娱乐项目。架桑景区山川秀丽,风景宜人,泉水清澈,民风淳朴,山货奇多,是您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吃吃农家饭,品品山珍野味,休闲于窑洞木屋、农家院,感受大自然的风景,做一回山野闲人。从高空俯瞰峡谷,河道宛如一条晶莹剔透的飘带盘绕在深山中。这里水流湍急、瀑布高挂、山高谷深、奇峰险石、林木繁茂、空气清新,让大自然恩赐的一切沁入您的心肺。这里是古代战场和革命老区,有孟良寨、焦赞坨、杨家将屯兵的地方。有保存完好的明朝四合院,有会发声的千年皂角树,还有千年的石板路。嘉康杰、柴泽民也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过。1941年-将军卫立煌率部队和日军在此进行的“中条山战役”的指挥部至今保存完好。  在九公里长的漂流过程中,你会欣赏到焦赞磨刀石、逍遥滩、张飞挡关、二郎滩、龙门、虎门、石门、将军门、孟良谷、青龙潭、好汉坡等十多处景点。夏县架桑漂流,九公里的河道峡谷,清澈见底的泉水,刺激惊险的漂流使您流恋忘返,更使您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给您带来的动态刺激!  电话:0359-8531289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泗交架桑村

司马光墓

司马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墓及祖茔坐落于山西省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夏县涑水乡人,世人都称之为“涑水先生”。他是北宋宝元年间的进士,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重要的文献。  墓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祖族多人都葬于此处,明、清及民国曾多次修葺。陵园的中部是祠堂,左边是茔地,右边为余庆禅寺。墓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猪、石羊等二十多件石雕。墓园的院墙以红砖垒砌,环绕在墓的周围。  祠堂建于金皇统九年(1149年),祠堂的正中原来塑有司马光像,周围立碑,今天塑像已毁弃不存。祠堂前有五座碑亭,碑亭内保存有司马光神道碑四块,俗称“杏花碑”,原碑为苏武撰文并书,宋哲宗御篆额,曾没于土中,后在杏树下掘出,因此得名,但是已经剥蚀的十分厉害,漫漶不清。现碑为金代所刻,明嘉靖间选巨石,依照宋碑的模样,重刻碑文并建立了碑亭。明碑高7.33米,龟趺、碑首为宋代的原物,碑额御篆“忠清粹德之碑”六个大字,中间小字为“元佑戊辰崇庆殿书”,字体苍劲雄厚。碑楼是砖塔结构,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装饰秀丽。  祠堂的左侧为茔地,茔地内有五座大墓,东西向成一轴线,两侧侍立着十几对石人、石兽。茔地现在还保存着三块石碑,其中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诸、熙宁八年(1075年)司马浩碑的碑文都是司马光撰写的。  余庆禅寺是司马光祖坟的香火院,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是司马光奏请守护祖茔而建的。元丰元年(1078年)敕牒建香火寺余庆禅院,牒文刻石仍保存在寺院的后边。元丰八年(1085年)敕赐“余庆禅院”额。殿内现保存有释迦、燃灯、弥勒三尊大佛,佛像端庄凝重,塑工细腻,不愧为宋代的佳作之一。佛像的两侧有二胁侍、二金刚,沿山墙两侧塑有十六弟子。  1988年1月,司马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 (1019~1086)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 详细++  司马光 (1019~1086)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 详细++

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阴村遗址  西阴村遗址(第四批国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  遗址西北隔鸣条岗近涑水河,东南隔青龙河依中条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  1926年由李济先生发现并主持第一次发掘,这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具有划时代意义。1994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为新石器时代仰韶庙底沟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三里桥类型文化和商代二里冈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  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迹有半地穴式圆形或长方形房址及不同形状的灰坑。出土遗物包括石、骨、蚌、陶等类。主要器型有釜、灶、夹砂罐、尖底瓶、直口或敛口钵、敛口瓮、缸、彩陶罐等。  庙底沟二期文化遗迹有圆形半地穴式房址及不同形状的灰坑。遗物以陶器为主。主要器物包括夹砂瓮、缸、折沿罐、釜灶、双耳壶、高颈瓶、钵、盘、器盖。其它遗物还有石刀、锛等。

泗交国际滑雪场

  夏县大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继唐回漂流之后 ,隆重推出的又一旅游盛宴-泗交滑雪场,泗交滑雪场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景区配备有大型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滑雪练习区及滑雪道。可同时容纳5000人进行滑雪运动。游客服务中心内设雪具教练区、观光区、嬉雪区、餐饮区等服务设施。滑雪道分为滑雪圈、初级道、中级道等娱乐项目,是冬季旅游休闲的美好乐园。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泗交镇  类型:滑雪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98.0元  用时参考  至少4小时  交通   自驾车路线:   ①运城方向:运三高速-东郭高速路口出-(左转)-夏县县城-泗交山路-泗交镇;  ②侯马临汾方向:大运高速-夏县高速路口-(左转)-夏县县城-泗交山路-泗交镇。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瑶台山又称巫咸山,位于夏县县城2公里的中条山前沿,孤峰峭拔,苍翠摩空,一衣带水,景色宜人,为夏县古八景之首。明清时期,这里庙宇林立,是游人拜遏游赏的最佳去处,中秋尤盛。抗日战争时期,瑶台山周围所有建筑俱遭毁坏,树木被烧。1954年夏县县委、县政府发动民众绿化瑶台,使前坡翠柏覆盖。2004年恢复重建,2006年9月29日开当大典。  瑶台山顶太虚观中建有九层佛塔,塔高43.69米。塔中供奉有三世佛及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五大菩萨,道教建有:三清、三官、文昌、药王、雷神等殿阁。  瑶台圣境儒、释、首三教合一,堪称古今宗教圣地,已成为古都夏县的重要标志。  电话:0359-8553255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县城以东二公里的中条山前沿  类型:山  开放时间:  8:3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东下冯遗址

东下冯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下冯遗址(第五批国保)  时代:新石器至商  地址:夏县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东下冯村  遗址位于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春考古调查时发现。从197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联合进行了发掘,历时5年。  遗址共分六期,其中一至四期属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遗迹有灰坑、房子、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  遗物以陶器为主,陶质有夹砂灰陶、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泥质褐陶及其他杂色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此外有弦纹、附加堆纹、素面陶、篮纹等。主要器型有:鬲、鼎、深腹罐、小口尊、大口尊、单耳罐、深腹盆、器盖、折肩罐、甑、敛口瓮、蛋形三足瓮、杯等。东下冯遗址一至四期在年代上与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基本上一致,为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或东下冯类型文化。东下冯遗址正处在文献记载的“夏墟”范围,其大致年代又在夏纪年内,对于探索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东下冯遗址五~六期,相当於商代二里冈时期。有商代古城址和排列有序的圆形房址,遗物以陶器为主。

禹王城遗址

禹王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城遗址(第三批国保)  时代:东周至汉  地址:夏县西北7.5公里中条山麓  古城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垣。大城平面近似梯形,周长约15.5公里,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北墙、西墙和南墙的西段保存较好,一般高出地面1—4米,西墙最高达8米。东墙大部分仅存断续残基。在西墙北段之外有宽约30米的护城壕痕迹。出土春秋战国遗物有鬲、盆、罐、浅盘豆、盖豆、甑、筒瓦和板瓦等,还有汉代的卷云纹瓦当、绳纹板瓦等。  据初步研究,大城可能为战国时期魏都安邑,中城为秦汉时期的河东郡治,小城使用年代最长,可能为原安邑的宫城,建于东周,至北魏仍沿用。

上冯圣母庙

上冯圣母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母庙  圣母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夏县埝掌镇上冯村  创建于宋,元、明、清屡次修葺。现仅存圣母殿与八卦亭(香亭)。  圣母殿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立柱皆为八棱柱,柱头卷刹明显,有侧角,阑额出头。前檐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昂咀为琴面昂。梁架采用露明造。八楞形脊瓜柱,下设合沓,平梁下设驼峰,平梁与四椽栿之间增置矮柱支撑,各间皆设攀间斗栱。殿内两山墙壁之上有彩塑及悬塑的琼宫楼阁。  庙内保存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碑记三通。

堆云洞

  道教名观堆云洞(河东特委革命旧址)位于夏县城西二十五公里的水头镇上牛村洞沟,始建于元代初年,居于稷王山麓,隐匿于黄土沟壑之间,因建筑群远观如云朵叠加,进穴崖而入,洞阶相连故名“堆云洞”,历经明清时期不断地增筑扩建,形成了房上建房,院中寻院,洞里藏洞,道法自然,层叠构筑的建筑奇观,素有“小布拉达”之称,被誉为“放大的盆景、浓缩的仙境”。1922年,革命先烈嘉康杰在此道观创办了“平民中学”,把这里做为传布新思想新文化的讲坛,招收北方九省学习达1200余人,其大部成为革命活动的中坚力量;1928年6月山西省委书记汪铭在堆云洞主持召开了河东地区党组织会议,正式成立了河东特委;1929年4月,省委书记汪铭再次在堆云洞召开了河东特委会议,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改特委为特支。堆云洞做为河东特委的秘密活动中心,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领导晋南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至今遗留有“秘密印刷厂、地道、井中通道和藏身暗洞”等革命遗迹,嘉康杰、柴泽民、孙雨亭、贾蒿、金长庚、赵廷臣等革命前辈都曾在此学习、生活战斗,为晋南乃至全国革命活动的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后人誉为晋南革命的摇篮。198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这里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10月,又被确定为首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著名景点。  地址:夏县水头镇上牛村堆云洞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崔家河墓群

崔家河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崔家河墓群  崔家河墓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周  地址: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埝掌河与青龙  河夹峡的丘陵之上  墓区东接崔家河水库,北接东下冯遗址,西接埝掌河,南接崔家河遗址。墓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墓葬多为竖穴墓,随葬品以铜鼎、豆、壶为主,还有铜编钟、鑒、匜、罍、石罄、玉、骨圭和铜贝、石贝、骨贝、贝币以及玉饰等。铜器纹饰为云雷纹、蟠螭纹等。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形制,墓群时代为东周时期或偏早,墓群对研究东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1929年  地址:夏县水头镇上牛村北堆云洞  1922年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嘉康杰同志在此创办了平民中学,1929年“0河东特委”在此成立,嘉康杰任书记。  旧址堆云洞是一座全真教道观,为元、明时期建筑,现有北极台、笔峰、三皇阁、牛马祠、三清殿、真武殿、山门、牌坊等。主体建筑三清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存有堆云洞全景石刻图碑一通。  嘉康杰 (1890~1939)  嘉康杰,1890年生,山西夏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曾两次到日本留学。1920年,阎锡山向日本出卖山西煤矿权益,他作为留日学生代表回到北京,号召山西学界起来斗争,使阎锡山的阴谋破产。 1921年,他回到家乡,拒绝阎锡山的收买拉拢,致力于平民教育。从1921年到1933年,先后在夏县、运城、临汾、太原等地,创办了以太小学、夏县平民中学、…… 详细++  水头镇   水头镇位于运城市夏县县城西端,北接闻喜县,南与盐湖区相连,东与夏县禹王乡、胡张乡接壤。地形两边高,中间低,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而下。国土面积90.1方公里,耕地面积9.45万亩。全镇28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43337 人。   境内属于涑水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全省积温最多,无霜期最长的地区。水头镇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大运高…… 详细++  嘉康杰 (1890~1939)  嘉康杰,1890年生,山西夏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曾两次到日本留学。1920年,阎锡山向日本出卖山西煤矿权益,他作为留日学生代表回到北京,号召山西学界起来斗争,使阎锡山的阴谋破产。 1921年,他回到家乡,拒绝阎锡山的收买拉拢,致力于平民教育。从1921年到1933年,先后在夏县、运城、临汾、太原等地,创办了以太小学、夏县平民中学、…… 详细++  水头镇   水头镇位于运城市夏县县城西端,北接闻喜县,南与盐湖区相连,东与夏县禹王乡、胡张乡接壤。地形两边高,中间低,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而下。国土面积90.1方公里,耕地面积9.45万亩。全镇28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43337 人。   境内属于涑水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全省积温最多,无霜期最长的地区。水头镇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大运高…… 详细++

薛嵩墓

薛嵩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嵩墓  薛嵩墓(第一批省保)  时代:唐  地址:夏县水头镇大张村北300米  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东万泉(今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曾平安禄山之乱,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军节度史,封平阳郡王。  该墓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壁龛、墓道组成。墓冢封土高2.45米,周长91米。墓前有唐大历八年(773年)神道碑一通。现存石羊两尊。甬道内保存有约20平方米的壁画。  薛嵩 (?~772)   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东万泉(今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父亲薛楚玉曾经担任范阳节度使。算得上是将门虎子,年轻时以臂力骑射闻名,为人豪迈。 曾平安禄山之乱,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军节度史,封平阳郡王。 薛嵩墓:该墓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壁龛、墓道组成。墓冢封土高2.45米,周长91米。墓前…… 详细++  薛嵩 (?~772)   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东万泉(今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父亲薛楚玉曾经担任范阳节度使。算得上是将门虎子,年轻时以臂力骑射闻名,为人豪迈。 曾平安禄山之乱,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军节度史,封平阳郡王。 薛嵩墓:该墓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壁龛、墓道组成。墓冢封土高2.45米,周长91米。墓前…… 详细++

大洋泰山庙

大洋泰山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洋泰山庙  大洋泰山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  地址:夏县瑶峰镇大洋村  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元代大殿一座。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殿内四椽栿底部有“元大德八年重修”等题记。

中条山

中条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总面积32158.3公顷。中条山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三皇五帝中的尧、舜、禹、汤都曾活跃于此。距今二万三千到一万六千年的下川遗址就在公园内。中条山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园”之美称,据调查有种子植物1000余种,还有密源植物、野生花卉等,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温带向亚热带过度的区域,故在华北植物区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该区动物资源比较丰富,陆栖动物已知的有25目、66科、222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猕猴、水獭、林麝、大鲵、金雕等。  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地区的夏县、闻喜、绛县、垣曲等县境内,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3)166号文件批准建立,总面积为47473公顷。  公园处于太行山脉南段,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北有涑水,南有黄河,自然景观壮丽多姿,有多条溪流从园内发源,分别注入涑水和黄河。  中条山素有“华北天然植物园”之美称,据调查有种子植物1000余种,还有蜜源植物、野生花卉等,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区域,故在华北植物区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主要树种有橡树、桦树、杨树、油松、华山松等,药用植物有100多种,主要植物有山茱萸、连翘、五味子、黄芩、柴胡等,还有名贵的药用植物和食用菌,如九节菖蒲、玉竹及罕见的冬虫夏草、猴头、灵芝等。  该区的动物资源也较丰富。已知的有66科329种,鸟类258种,兽类45种。其中最珍贵的是猕猴、大鲵,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鹳、金雕、金钱豹。现有猕10余群,500余只。中条山也是猕猴自然地理分布最北线。  景点位置  山西省永济市境内  门票  30元  

夏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瑶峰镇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中条山
庙前镇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中条山
裴介镇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中条山
水头镇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埝掌镇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上冯圣母庙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中条山
泗交镇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中条山
尉郭乡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中条山
禹王乡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禹王城遗址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胡张乡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中条山
南大里乡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中条山
祁家河乡 司马光 (1019~1086)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魏斯 (前472~前396) 魏国国君 魏击 (?~前370) 魏国国君 魏嗣 (?~前296) 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 魏罃 (前400~前319) 魏国国君 卫铄 (272~349) 晋代著名书法家 仲康 (前2089~前2030) 夏朝帝王 卫獶 杨一桂 卫觊 (155~229) 司马池 嘉康杰 (1890~1939) 康俊仁 (1908~1944) 赵羾 (1364~1436) 卫璪 (?~311) 卫瓘 (220~291) 运城司马光祠 夏县唐回漂流景区 夏县架桑漂流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泗交国际滑雪场 运城瑶台山风景区 东下冯遗址 禹王城遗址 上冯圣母庙 堆云洞 崔家河墓群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薛嵩墓 大洋泰山庙 中条山

夏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