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牧护关滑雪场 | 牧护关滑雪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牧护关滑雪场 牧护关滑雪(草)场位于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内。这里地处秦岭之巅,距西安绕城高速58公里,距商洛市区46公里。牧护关属黄河流域,暖温性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夏季平均气温约26℃,冬季零摄氏度以下时间长达85天。植被覆盖率85%以上,生长着数百种草木本植物。春夏山花烂漫,百花争艳;秋天满山红便;冬天雪景飘浮云端,好一幅银装素裹的美丽画卷。景区内生态环境十分优越,风光秀丽,泉水清澈,峰岩竞秀,树木繁茂,花草林立,是你理想的避暑休闲娱乐圣地。 牧护关滑雪场于2005年12月18日正式对外营业。现拥有680米初级滑雪道1条,50米雪圈道1条,牵引式索道1条,进口雪具、雪服500余套,其辅助设施建有欧式别墅30栋,会议中心及雪具楼各一栋,包括雪具大厅、特色火锅居、垂钓苑、VIP休息室、棋牌室、KTV及茶秀等,是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会议、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射击俱乐部的即将开业也将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功能,成为该景区的又一亮点。 |
清明山 | 清明山 清明山位于商州西北六十华里大荆镇街北,海拔约1200多米,是商州西北闻名遐迩的风景点。 清明山,原名玄武山。相传州城始建时就有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说。 清明山,系东秦岭支脉西峪山的末端峰峦,山势巍峨,风光秀丽,似一条欲飞的巨龙活路在大荆北面的群山之中。只要你一进入大荆川口便可眺见气势雄伟、浮云移动的龙头——挺拔而起的清明山。它的背后是约30华里的东西峪大峡谷。从商贾云集的大荆镇步行两华里 ,淌过清澈透明、鱼翔浅底的清明河,便可凳上蜿蜒崎岖、野花扑鼻的清明山路。在山门口,道先迎迓你的是“看山土地庙”。穿过农作物混杂的层层梯田与枝叶繁茂的核桃林带,行至半山腰,山势变陡,一峰突起,四周陡峭险峻,林木阴翳,怪石虬龙。圣公圣母殿、药王殿、黑虎灵宫殿、马王庙等就依次座落在这缓陡转换之处。在这里游客既可瞻爷济世医民的药王塑像,也可端详圣公圣母的慈善面容;既可观赏殿宇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及艺术风采,也可稍事休息,为准备攀登最高峰涵养精神。 登上高耸入云的清明山主峰,金碧辉煌的玄武大帝,无量祖师殿就建在主峰最高处。庙何时创建,众说不一。相传有山就有庙,可见其年代久远。东临上八仙、天宫殿,再东数步之遥,消壁悬岩之上是送子娘娘庙,背后是无是祖师的避静宫,西侧山后是太白神洞,祖师脚下是看山土地的神庙。站立峰项,大荆川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举目遥望,四周群山逶迤,层恋叠嶂。清明山背后是绵延数十里漫山岭的主峰红岩寨,在阳光沐浴下,酷似一位年迈苍苍、嗜酒酣醉的长老的前额,闪闪发光。清明山四时之景不同,朝暮色彩各异。风各日丽的春季,野花竞放;漫山碧翠的盛夏,林木葱茏;天高气爽的金秋,红叶点缀;寒风凛冽的隆冬,雪掩翠柏,人们一年四委都可以从中领略五彩缤纷的独特景色和大自然的惠赠。 清明山曾在1966年“0”中,遭到-的破坏,经过几年多方查找,仅收到一副圣公圣母殿前 公心似水,灵昭万古千秋; 圣徳如天,福荫八方四海。 的黑漆金字木制楹联。1993年,大荆镇政府也将清明山旅游景点列入议事日程,组织群众在顶峰原地重建起无量祖师殿、消壁娘娘神庙、山腰药王殿、黑虎灵宫殿、看山土地神庙,并请艺人画师再塑了玄武大帝及诸神金身。又修复了山间道路,安装栏杆,并拉电上山,保障了游人的安全。 新复建的庙宇殿堂,尽可能保持了过去的整体布局和古建艺术特色;以体现其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清明山主峰玄武大帝无量师殿,设计古朴,格调独特;身着蓝袍、手持利剑的玄武大帝塑像眉清目秀,高大端庄;周公与桃花女相伴,龟蛇二将站立两侧;两壁又有十数幅栩栩如生的人物壁画,描述了玄武大帝离家出走,奋发修道的动人故事。另外,还有一幅“刘海戏金蟾”,一幅“合和二神仙”的装饰画。 清明山每年过会都有秦腔、汉剧助兴,上演三天。将神迎入献殿后,敬神的人便出出进进,川流不息。会场上男女老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会间,大荆地区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还有卖当的、搞杂耍的等等。这些都给清明会增添了几份热闹。清明会晚上放焰火,种类齐全,名目繁多,燃放时间要持续到深夜多时。冲向天空的礼花五光十色,绚丽多采,令人 陶醉。是夜,清明山上的散灯,如同万颗金星洒落山中, 十分状观。清明会正值春暖花开的大好时光,方圆数百里以外的群众也来赶会,其规模之大,人员之多,热闹的程度,都是其耸庙会所不能相比的。 每年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奔赴大荆镇,攀登清明山。当地政府曾利用这一传统节日,举办过几次春季物资交流会,组织商品交流,传播各种经济技术信息,对大荆镇及邻区经济发展都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
商州金凤山公园 | 金凤山公园位于商洛市城区北坡,总面积约3750亩。公园建设规划总体概括为"八区、八路、四亭一塔两长廊及绿化美化"。 八区A区:位于公园西侧,连接文卫路,是公园的西入口广场,是市民休闲和花鸟鱼虫市场;B区:金凤小区,是西关社区砖场用地,设置为公园商业区;C区:高尚住宅区,以别墅为主,位于和平社区九组;D区:林荫道休闲区,有自然林和绿化美化园;E区:白龙山度假村,设置有商务会议、饮食、农家生活、健身等服务中心;F区:栖凤顶晨练场,位于公园最高点,视野开阔,植被茂密,自然风景极佳;G区:硕果游乐园,位于栖凤顶以东,和平社区八组,设置有会议接待中心、饭店、垂钓园、跑马场和水产基地;H区:老年儿童活动区,位于烈士陵园东侧,临近市区,设置有老年运动区(即网球、门球、舞场、台球、羽毛球等场地)、儿童活动区、健身、休闲等内容。 八路公园内修建4条步行上山道路和4条汽车道路,8条道路贯通于8个区域,形成公园路网化。步行路主道宽3米,次道宽2米,林荫小路宽1米,路面采用混凝土、鹅卵石、地砖材料等铺筑,车行道路宽分别为10米和7米,路面采用沥青铺筑。 四亭一塔两长廊老年儿童活动中心修建望江亭及望江亭长廊;硕果游乐园修建知耕亭;林荫道休憩区修建闻涛亭;栖凤顶(金凤山顶)修建观云塔及观云阁长廊;白龙山度假村修建翔龙亭。 园建设总造价9820万元,其中道路540万元,亭廊塔170万元,商业区、别墅、度假村、农家乐、运动器材等9110万元。工程建设计划3年时间,分三期完成。一期至今年12月底,修建4条上山道路,四亭、一塔、两长廊;二期从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修建公园入口广场、度假村、老年儿童活动场等6大工程;三期从2007年3月至年底,修建金凤小区、别墅、农家饮食村、酒店、垂钓园、跑马场等。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城北 乘车线路:商洛市内乘2、3、5、6、10等路公交在西岗站下车可达公园 |
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 | 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 牧护关地处秦岭之巅,位于商州区西北部,是商洛市西大门。西邻西安市蓝田县,东接商州区黑龙口镇,312国道穿境而过。距世界旅游名城西安绕城高速近58公里,距商洛市区46公里。牧护关属于黄河流域,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左右,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适宜于各类动植物种类的生长,有“天然园林”和“天然氧吧”的美称,是理想的避暑休闲之地。 景区分为四大功能区:一是牧护关避暑度假区,包括湘子苑、文公斋、刘秀阁、牧童乐4中风格的别墅群;二是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包括滑雪(草)场、攀崖、射击、射箭、垂钓园、匹特博(彩弹-)、遛马场、牧羊烧烤和徒步观光游览;三是韩愈祠、湘子洞人文景观游览区,包括韩愈祠森林公园、湘子洞、商州人文历史民俗博物馆、秦巴山区生态博物馆;四是绿色农业观光区,主要包括畜牧小区以及生产一季玉米、洋芋、反季香菇、大棚蔬菜等。一期工程占地39亩,总面积26800平方米,现已建成30栋欧式别墅,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会议中心(餐饮、娱乐)楼一栋,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目前,滑雪(草)场、度假村及会议中心于2005年12月18日正式开业。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层次,我们还推出了“农家乐”项目,已有20户挂牌营业,这里有极富牧护关地方特色的一系列餐饮食品:牧护关洋芋糍粑、秦岭之巅红豆稀饭、牧护关豆腐干、秦岭腹地酸菜杂面、牧护关紫豆角干面、文公乐大烩菜、湘子笑杠子馍、秦岭散养鸡蛋、家养野味等。 按照旅游整体规划,牧护关生态旅游区西可与蓝田的水陆庵、王顺山,东与商州的仙娥湖、静泉山、丹凤的丹江漂流、商南的金丝大峡谷形成旅游资源共享,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成为秦岭之巅的旅游亮点。 |
商州戴云山 | 戴云山,在商州城西北十五里。位临商州经板桥至洛南的道路左侧,今商洛电视台电视载波台即建于其上。山亦名“大云山”,“大”字,在此读dài,人或疑“戴”应为“大”的转音。旧志说是,大云山,天欲雨山先戴云,因而得名。当地人俗称“搠刀山”。 商州城“环城皆山也”,惟戴云山在群山中显得特别突兀起眼,山势不仅耸拔高峻,而且山上烟树杳茫,未雨先云,无论阴晴,望之如画。古时例称一方名山殊大者为州、县治所之“镇”,所以王时叙在首句说明了戴云山得名的来由后,紧接着就说它像庄重独立而又威严不可侵犯的武士一样,镇守在州城西北,护卫着城市的平安,从而成为商州城郊一道醒目亮丽的风景。 戴云山旧时又是商州城周的一处重要的游览胜地。山上曾建有玄帝庙。山后有戴云洞,为旧时躲避兵匪的地方。农历三月三举办有庙会,规模很是盛大。好玩好看的东西,肯定有不少,但作者此时遥想念及的却是童年登临绝顶的最初观感,“连山浩荡似波流”,即是说戴云山四面连绵不绝的山山岭岭,犹如那滚滚不息的江流奔腾浩荡而来。 比喻,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即是说,比喻的类别虽多,总以比得恰当为宜。北胡和南越相距虽远,却可以像肝胆一样,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把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块来相比,就是为了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诗的末句用“波流”来比山脉,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驰目骋怀,不仅恍若可见,而且似乎可闻其声,使静止的山岭完全产生动感,给人以鲜明、生动、形象化的印象。 |
商洛崖墓群 | 商洛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洛崖墓群 在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地区,东起丹凤丹江河谷,西至柞水乾佑河两岸约百余公里范围内的高崖上,密布着数千个如燕子窝一样的山洞。数百年来,关于这些山洞的由来众说纷纭,当地相传称之为“躲反洞”、“跑匪洞”、“藏兵洞”。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考古人员进入洞穴后惊奇地发现,洞内厅、卧、灶、井、池和厕所等一应俱全,有的还饰有壁画……这些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神秘山洞到底是做什么的? “跑匪洞”实为古代崖墓群 1月5日,记者来到商州区杨峪河镇老虎崖。这是一面目测近百米高的砂石山崖,中部凿有数层洞窟,常人极难攀爬。所幸在靠近山脊缓坡的一侧,当地人用钢管焊接了一条半悬空的栈道,记者得以进入山崖最靠边的一处山洞。 山洞洞门仅容一人出入,但洞内十分宽敞。方形的洞室高约4米,占地10平方米左右,颇似现代人住的“单元房”。洞壁上凿痕清晰可辨,中部有一排凹坑,似乎是用来放横木之类的东西,可以隔出一个“复式二层”。外墙靠上还凿有一孔“窗户”,爬上去贴着崖壁可进入隔壁数个连通的洞窟。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听老一辈讲,这些山洞都是“跑匪洞”,是祖先早年为了躲避土匪修建的。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地形复杂,三省交界的商洛历史上常闹匪患。一旦遇到土匪袭扰,当地人就背上粮食和生活用具,拖家带口住进绝壁上的洞窟里,直到土匪无奈退去再回村。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从洞窟风化剥蚀的程度看,这些开凿在坚硬的砂岩石上的洞穴,百年左右不可能剥落得如此残破,从而推断这些洞至少有数百年或上千年历史,不可能是近代产物。 为此,记者采访了商洛市博物馆馆长王昌富,王馆长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就开始研究这些洞窟。但学术上找不到相应的答案,只好笼统地以明清时期的“崖窟”遗存进行了调查登记。随后,他多次探访接触这些“崖窟”,直到1997年到镇安调查考察时,才意识到这可能是“崖墓”,即我国古代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墓葬形式。2003年,在省文物局领导的肯定支持下,省考古所和商洛市考古队终于将“商洛崖墓”确定为考古课题,“商洛崖墓”从此拨云见日。 墓主人或为古代长安贵族 作为起源汉代的一种丧葬习俗,古人为何要将崖墓修建得如此险峻呢?专家认为,这与两汉时期人们的信仰有关。 在思想文化方面,汉代人崇尚“天人感应”、“入土为安”的观念,他们认为只有将墓葬造于高山上,人们的灵魂才能更容易地与天感应,这就为人们死后要葬在崖墓中找到了依据。加之人们依山傍水居住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而这种环境与习性使他们对山水产生了眷恋和崇拜的感情,因而死后多选择靠山临水的位置。同时,汉时的人们还“视死如生”,认为人死后还有一世,因此其墓室格局和陪葬品安排得与现实生活一样。至于为何把棺木放得很高,那是因为高处可以防潮保尸,还可以防止人兽侵扰。 千百年来,由于风雨剥蚀和后人的再次利用,这些崖墓长期洞口敞开、暴露在外,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空穴,可以说是十墓九空。王馆长说,根据目前考古发现的材料和证据,这些崖墓的主人不大可能是商洛当地人,而是当时经济较为发达、生活较为富裕的长安城里的富商大贾,甚至可能是贵族墓地。“以当时的生产力、财力和人力而言,这种规格的崖墓绝不会是居于商洛的先人们为自己开凿的。”另外,考古专家还发现,商洛的汉代崖墓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征,就是非常隐蔽,在崖墓的周围几乎没有人类活动所留下的痕迹。 崖墓如何开凿仍存疑 令人惊奇的是,建造在悬崖峭壁上的这些崖墓依山顺势,其选址定位取向、布局之科学令人难以置信,仿佛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特别是墓与墓间的上下间距和横向距离掌握得恰到好处,有的上下位置相对应,崖层厚度仅20来公分,却丝毫没有打穿。有的墓室间崖壁很薄,仅有十几公分,却很难找到裂缝。在墓室的设计上一点也不浪费空间,卧房、厅房、厨房、贮藏室分工明确,水池、水井、厕所、灶台、壁龛等辅助设施应有尽有,与现代人居住的“单元房”有异曲同工之处。墓顶多见平顶、弧形顶,少数墓中有兽面、人面浮雕和岩画等。考古人员还在崖墓中发现有“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等模印纪年的年号砖,砖上刻有龙纹、虎纹和几何图案。 记者走进发现,有的墓室纵深达20米以上,在2000多年前开凿这样宏大的崖墓群,难度确实很大。对此,有专家推断,除了商洛有适合开凿崖墓的崖层外,与汉代的冶铁和铸造锻制技术有很大发展不无关系。汉代当时已用煤作燃料,使用鼓风装置,并具有成套的手工炼铁设备和完善的生产工序。铁制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力学原理的掌握应用,无疑对开凿崖墓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当时也一定拥有一大批精于开凿崖墓的能工巧匠。 “按照当时的生产条件,开凿崖墓这样浩大的工程,能在没有留下生活痕迹且短时间内完成,实在是不可思议。”王馆长说,由此可以推断,商洛汉代崖墓的开凿者,很可能是一批训练有素、以此为生的专业队伍。而这批队伍极有可能也来自当时的经济中心长安城,从出土的陪葬品等物件上也可初步确定。然而,究竟祖先们是通过什么手段在悬崖峭壁上凿出这些崖墓的,时至今日,对考古学家来说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
砚池河溶洞群 | 砚池河溶洞群 砚池河溶洞群位于商州城区南40余公里的砚池河乡,目前已发现20多处,构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溶洞群落。经实际考察,证实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有“观音洞”、“三官洞”两处。 1、观音洞:位于砚池河乡西侧三公里处的龙凤山上,洞口有观音寺。该洞沿东西方向延伸,深约700余米,洞内宽敞平坦,空气清新,属宽敞厅堂式溶洞。洞内景点分布集中,其他各处景点各具特色。其中“迎客厅”、“朝霞满天”、“珍珠峡”、“仙女下凡”、“白猴倒挂”、“唐僧师徒”、“石荷”、“石狮”等景点。微妙微肖,耐人寻味,犹如艺术家精雕细刻而成。游人到此,对大自然匠心独运的艺术杰作无不叹为观止。 2、“三官洞”位于砚池河乡北侧的寨子坡上,上下三洞呈倒写“品”字挂于山腰,即“神洞”、“水洞”、“天洞”,合称三官洞,洞口宽四米,洞深莫测。相传,古时有人牵一狗进洞,在狗尾巴上系一长吊鞭炮,点燃后使狗惊吓,狗拼命向洞内跑去,结果,这只狗从柞水县红岩寺狮子沟的三官洞跑了出来。从此人们才证明了这两处的三官洞虽然相距50华里的洞外跑程,但两个洞是相通的。洞内最广处,可容纳800余人,狭窄处,人需屈身而过。著名景点有“二龙戏珠”、“飞龙腾空”、“老鼠吃葡萄”、“天桥”、“石墩”、“卧仙床”、“0空悬”、“千尊佛洞”等等。形象逼真,绚丽多彩,使人目不暇接。 |
仙娥湖旅游区 | 仙娥湖旅游区 仙娥湖原名仙娥溪,位于商州市城西5华里处。仙娥溪是丹江河水在岸边悬崖峭壁下聚集可泛舟的溪水。1973年此地建成二龙山水库,全溪积水成湖,人们称此水库为仙娥湖。水库大坝高63.7米,水系面积为96平方公里,湖区水面6000余亩,湖面成“丫”字形。 在这如此广阔的水域和周边土地上,分布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大大小小的人文景观。仙娥湖四周山崖峭壁,风光旖旎,松柏常青,山道如带,气候宜人,天然的风景秀丽而壮观。二龙山、仙娥峭壁、王母梳妆台、百云洞、古驿站绕湖散布,古代文雅人士在此留恋吟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商贾驿站在此留恋忘返 ,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神仙美女在此驻留,留下了许多美丽传说。以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又可分若干旅游观光小区。有湖心岛小区、石神峰碑林风景区、戴云山度假小区、风云洞小区、闯王寨游览小区、凤凰沟鸟语林区、胭脂关砭、西山寺、刘秀山、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湖心岛小区尤为突出。湖心岛总面积18亩,高出水面约18米,岛上建有平台、风景林带、恐龙馆、馆内展出恐龙脚印化石、恐龙蛋化石及恐龙雕塑,陈列唐宋诗人的咏商诗作,以及当代商洛作家画家的作品。此岛有“四龙戏珠”之称,三月桃花,引人入胜,乘舟游览者无不到此领略大自然的绮丽风光。 |
松云寺 | 松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松云寺 在商州城西南30公里的杨斜镇,有棵形似云浮、状如苍龙的劲松,人们以松建筑了寺院,谓“松云寺”,旧称“东寺”,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修。旧有戏楼、钟鼓楼,均早已毁,古历十月八日的庙会亦废,今存前殿3间、后殿3间、偏房7间、千年古松一棵。 人们常常形容松树是“挺然屹立傲苍雄”可眼前这棵巨树蜿蜒曲折,如苍龙翻腾,顶上枝叶又同盘江蹈海般的云海,覆盖在整个寺院上空。老松非常沧桑,每个缝隙的裂纹里都在记录着历史的起落和悲凉的故事。看碑文,查资料知道《松云寺,因寺内有棵千年古松而得名。古松树枝曲折盘旋,主干像一条活脱脱的苍龙,昂首摇尾,密实的枝叶像一把巨伞遮盖着寺院上空,幽静的院落里,游人香客三三两两。相传当年王莽废汉称帝时追杀皇族刘秀,刘逃进商洛山,躲在松树下化险为夷。后人因其状似苍龙浮云而称其龙松。》很难想象是这样斜着的!所以松云寺的这颗松就是这样才更显特别。 松云寺供奉的是关公,在大殿的一侧同时还有求子娘娘。我们在寺的前前后后仔细的观察,古色古香,院内还有三颗真真正正挺拔的古老松柏,陪护着苍松。 注:松云寺距商州市区约30公里,以当年刘秀曾在松树上避难而得名。 |
静泉山风景旅游区 | 静泉山位于商州城东南3公里处,历来有“商州小华山”、“商州莫高窟”的美誉。静泉山海拔808.8米,远看宛若一尊盘坐的大佛。山腰有泉,不涸不溢,数千年来,以静、清、澈、洌著称,故美其名曰:“静泉”,山因泉而得名。自唐代初,当地民众就在山上凿洞拜佛,是商洛著名的佛教圣地。 因山之青翠,泉之不涸不溢而得名。静泉山,景出“静泉”。泉本属一眼井。这井,口大如蒲篮,深数丈。井下有一泉眼涌水,但水升至井口即形成泉,历数千年从来不涸不溢,人们赞美其名为“神泉”。每当春日郊游之人,必以饮此水为快事。 静泉山下有罗公祠,祠后通往静泉山的石阶天梯路,名曰“罗公碥”,是通往静泉山的唯一险道,需攀登330个台阶。该山系红白砂砾结构,每登一台,均有砂粒滚动,更给游人增添一番惬意。 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州罗文思为景上添景,遂筹资兴建了“补山阁”。距补山阁八九丈处,筑有“甘雨亭”;又在“七星菩萨洞”外筑悬空的“七星菩萨楼”;再往前又是“龙神阁”;又于岩凹深处,顺应山势开凿了“百子洞”。如此,阁、楼为伍、洞泉相映,加上东西两峰山花翠竹、松柏、桃花陪衬,偶尔鹿嘶,时闻鸟鸣,竟成了人间的“世外桃源”。 历代文人骚客畅游静泉山,又给静泉山谱韵了八景。即:“曲蹬云横”、“紫阁凌虚”、“洞锁朝岚”、“西崖新月”、“春山杏锦”、“柏林晴雪”、“龙峰拱翠”、“石泉鳞跃”等。 静泉山旅游风景区交通便利,山下有寺庙,山上有石窟等景点。1985年静泉山及山下关帝庙被商洛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目前商州度假旅游避暑之首选佳境。近年来静泉山旅游景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景区供水工程建设,送子观音殿和财神殿的屋面上瓦和消防设施维修等工作。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假日旅游的兴起,拟在原有历史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新建以科技培训、现代种植、水上游乐、珍禽异兽饲养为重点的集生产、科研,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城东南3公里处 乘车线路:商洛市内可乘1、10等路公交在静泉山站下即到 |
东龙山遗址 | 东龙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龙山遗址 东龙山遗址位于商州城东8公里的丹江北岸,1997年6月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即与考古所联合发掘,已揭露面积1500平方米,发现房址15座、灰坑221个、墓葬75座,出土一批夏商周时期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和碎铜器,分别测定了夏与商的分期和商与周的分期,已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列入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尤为重要的是,在遗址上部的发掘中,发现了40余座夏代早期的墓葬,其出土器物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在考古学术上填补了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的缺环,它将被命名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东龙山文化。这一发现,还可为古商国的起源以及商族始祖的活动提供可贵的资料。 |
商洛大云寺 | 商洛大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云寺坐落在商洛市城中,始建于唐代(公元690年)。现存大云寺面积8000平方米,4座大殿基本保持原貌,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寺内有《五戒本生》的壁画,描写佛教“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缘起的五个故事。壁画绘于大云寺大雄宝殿东墙,五组画自右向左,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唐朝时武则天借《大云经》中“弥勒下生作女王,威伏天下”等语,改唐为周,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女皇帝,嗣后,诏两京各州修大云寺,诵《大云经》,宣扬“君权天授”。诏令即出,全国各地纷纷修建大云寺。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登基复唐,诏毁大云寺,其时,全国各地大云寺大多尽毁。商州大云寺因被地方官改名“西岩院”得以幸存。元代复修时改回原名。 |
商洛丹江公园 | 商洛丹江公园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丹江公园于2010年9月正式建成,总面积64.1万平方米。这里重现了商州“丹水绕城”的历史景观,形成了丹水为裙、长堤为带、白玉为栏、卵石为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区新景。 漫步园中,时而空旷无比的广场,时而曲径通幽的小道,时而亭廊迂回于绿树丛中,时而笑语花香,时而小桥流水,图文并茂的古词佳作道不尽商州的美景,树木花草将公园点缀得美轮美奂。老人们跳舞的,练剑的,打太极的,唱戏谈曲的;青年们漫步园中,赏花游玩的、促膝谈心的、捧读书籍的;孩子们嬉笑打闹的、追来追去的,无不怡然自得,惬意万分。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民政局南100米 乘车线路:商洛市内可乘9路公交在丹江公园下即到 |
昙花胜地 | 昙花胜地 在商州东七十里,棣花铺之南山,渡丹江,循鸟道里许,抵东洞侧,盘折而上,佛子楼阁,浮屠方丈,居然一兰若名丛也。 [注释]东洞:清万历年间东禅师在今丹凤县城西15公里的橡花乡的南洞,住了二十年。大水泛滥,他施药济人,救活许多群众,众称其洞为“东洞”。佛子:佛家弟子。浮屠:佛塔。方丈:佛寺主持所居之处。兰若名丛:名寺。兰者,梵文阿兰若省称。 [注释]东洞:清万历年间东禅师在今丹凤县城西15公里的橡花乡的南洞,住了二十年。大水泛滥,他施药济人,救活许多群众,众称其洞为“东洞”。佛子:佛家弟子。浮屠:佛塔。方丈:佛寺主持所居之处。兰若名丛:名寺。兰者,梵文阿兰若省称。 |
商州巴人洞旅游区 | 商州巴人洞旅游区 商洛北靠关中,东临中原,在其境内的山川河谷中,分布着许多开凿于山崖峭壁上的石室,尤以丹江上游两岸分布较为密集。据1988年陕西省文物普查统计,这类遗存在商洛境内的有600多处,当地人称之为“跑匪洞”、“巴人洞”。 商州境内共有洞穴群38处1200多个,分布于汝河流域和丹江两岸的杨斜、麻池河、杨峪河、刘湾、沙河子、张村、白杨店、夜村、孝义等九个乡镇的陡峭山崖之上。这些山体分别为红砂岩、红砂岩夹泥岩、泥灰岩和灰质片岩构造。洞穴就分布于这些山体距地面2米—200米不等处。有些则开凿在远离河岸且十分隐蔽、深幽偏僻的谷岭之中,地势险要,依山傍水,易守难攻。 |
商洛二龙山水库 | 二龙山水库 二龙山水库位于商州市城区西北部,丹江上游,距市中心4公里。水库大坝高63.7米。总库容8000万立方方。米,最大水面5490亩。平均水域面积3420亩,库区海拔高度720——1300米,年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20毫米,水库控制丹江上游流域面积965平方公里。该水库自1973年建成以来,在防洪、发电、灌溉、城市洪水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二龙山水库地处历史上闻名的“仙娥溪”,故库区又称仙娥湖,早在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文人墨客不远千里跋涉来此吟诗放舟、游览观光,并从那时起,该处已成为古都长安的旅游胜地。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