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商洛市 >> 洛南县

洛南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商洛老君山

商洛老君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老君山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成仙的地方,以峰秀、林密、径幽、洞奇著称,享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它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处,陕西省洛南县境内,距西安190公里,北接华山,虎视八百里秦川;南瞰秦蟒,扼中原进出秦巴之门户,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称。  老君山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苍松劲树,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夏季翠绿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红叶似火,热情奔放;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新建的登山盘道,路面平整,曲径通幽;数千级台阶周围老藤错落,鸟语百啭;山风乍起,松涛汹涌,啸声阵阵,不绝于耳。雨中登山,薄雾缭绕,风雨潇潇,如泣如诉,凭高远眺,醉若天仙。清理整修后的老君山溶洞溶柱林立,景观别致,烛火通明,古香古色。  太上老君是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传说太上老君在此-成仙,玉皇大帝亲临拜师迎驾,故老君山留有老君庙、玉皇殿等名胜景观,民间人士每年古历二月十五在此举办老君山庙会,敬天祈福。老君仙洞中现有天然溶柱形成的“圣君卧榻、系牛柏、炼丹炉、塔林、高山飞瀑、天门、青牛、豆腐坊”等道教信物,塑有太上老君像、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牌位供香客朝拜,千百年来一直为道教信众朝圣之所。鬼斧神工般的溶柱奇观,与天然、原始的自然地貌融为一体,成为老君山生态旅游开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老君山从山门七里坪入口处起,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之多。历代毁毁修修现存6处,以顶峰老君庙最为壮观,在中原众多庙宇中屈指可数。老君山现已开发的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道教文化区沿途庙宇历史悠久,山顶老君庙有“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之说,初一、十五朝拜老君庙香客成群结队,四月八老君庙会人山人海;生态观光区老君河有追梦谷,明太子慈烺藏身洞称为太子洞,六十年代野人壕曾发现野人足迹,原始林大部分地域至今无人进去,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的石林景观,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老君山保护区现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102种,有中草药830种之多,称之为国家中草药基因库。  巡检镇  巡检镇位于洛南县城北45公里处,东邻寺耳镇,西接驾鹿乡,南连石坡镇,北依潼关县。全镇辖10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2062户,8224人,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耕地548公顷,人均1.09亩,林地21万亩。 全镇南北狭长,东西较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畜、林、矿、药”成为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畜牧业以生猪、羊、肉牛为主,已发…… 详细++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禹平川秦岭原乡风景区位于洛南县北部,距离县城10余公里,距离渭南市潼关县42公里,北依华山、南望洛河,东牵伏牛山、西接大秦岭。从石门镇庵沟口,经石坡镇、巡检镇至老君山景区,沿线全长31.1公里,覆盖洛南县北部4个镇56村(居)1076平方公里,辐射1.8万户10万人,占全县面积三分之一。既是全县“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乡村旅游示范区。景区内有百里竹廊、万亩花海、珍稀苍鹭园、佛山红叶、鞑子梁石板房古村落、喀斯特地貌溶洞、自驾游营地、蜗居客栈、风车酒店等景观,别开生面,韵味悠长,是您品乡愁,寄乡思的绝佳之地。

洛南佛山

  洛南佛山  在苍茫绵延的南秦岭深处,一座山脉如回环交错的屏风横亘在陕西与河南的交界处。从北向南远远望去,她像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静静地安坐在天地之间,当地人给她起了个美丽动听的名字——佛山。千百年来,佛山以其独具神韵的文化底蕴和瑰丽俊绝的奇山秀水吸引着宗教信徒和喜好探险旅游的人们。  佛山位于陈耳镇高村,总面积约5130公顷,主峰金顶海拔1988.8米立,共有大小山峰80多座,这些纵横的山峰连绵起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宛若一组巨大的山水盆景摆放在秦岭脚下。站在金顶俯瞰,北望秦岭层峦叠嶂,河谷间厂矿田畴,阡陌交错,村舍人家,历历在目;南眺峰峦如聚,沟壑层叠,-莽莽。若选晴好天气登临金顶,清晨旭日东升,波光万点,烟云缭绕;傍晚夕阳西下,苍山如海,披锦烁金。雨后初晴,晚霞层层笼罩,佛光若隐若现,人称“佛山夕照”,是佛山的一大独特景观。  佛山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珍稀植物种类繁多。山上古木参天,藤萝倒垂,与合抱粗的大树相拥,缠绕悬挂。森林中生长着橡树、栲树、白桦等树种2300余种,其中枫树品类就多达五六种,一些珍稀的三角枫、五角枫、八角枫等均有生长,还有红杉、龙柏、绿皮椴、秦岭冷杉等30多种国家保护树种。  成年累月沉积下来的-落叶为佛山提供了肥沃的土质,使之成为中药材的王国,野生丹参、柴胡、苦参、天门冬等中药材储量大,质量好。山里还生长着野木耳、野山菌、野蘑菇等菌类。丰茂的植被还吸引着草鹿、野猪、山羊、獐子、麂子、山鹰等24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红腹锦鸡、青羊、林麝、金钱豹等十多种珍禽异兽更是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佛山,不愧为“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乐园”。  初春时分,坡面嫩草如茵,树梢嫩芽初绽,杜鹃似火,棠梨如雪,各色野花竞相烂漫,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花香袭人、蜂恋蝶舞;酷夏之时,满山绿树婆娑,遮天蔽日,空气清爽,是真正的“天然氧吧”,林荫间清泉激湍,涧水潺潺,鸟鸣婉转,忽近忽远,蝉鼓琴瑟,时续时断,更显得山幽林深;深秋季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野果飘香,脚下衰草铺绵,枝头红叶欲燃,十里山峦似火烧,万道彩霞竞灿烂。隆冬之际,一场大雪飘过,积雪没膝,冰挂林梢,持续连月,经冬不化,分外妖娆,一派雪山-景象,听松风鸟啼,赏冰雪雾凇。一年四季,美景不断。  佛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闻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文帝永安年间,云游的高僧便定居与此,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禅林寺。1000多年前,的隐居道人又修建了玄帝庙等。历代的修行者还给佛山遗留下了石龟、石臼、白鹿古洞、跑马坡、鸽子洞、天言题诗处等多处景观。岁月沧桑中,这些寺院庙宇现在仅留下了一些瓦砾碎石和残垣断壁,但从散落在林间草丛中的断碑、石雕中依稀还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每年农历四月一日是佛山的庙会,秦豫两省居民扶老携幼,登山朝拜,山路上人流如织,络绎不绝,破庙前香火旺盛,烟云缭绕。同时还有民间戏班凑兴,时而秦腔,时而豫剧,时而静板书,表演风趣活泼,具有明显的两省文化融合特色。  佛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曾经在佛山打造刀枪,储藏粮草,秣马厉兵,留下了闯王试剑石、饮马槽等遗址。佛山还是一块红色的热土,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74师徐海东部北上抗日,途径佛山,山下的陈耳镇南沟农民王义祥受托为部队带路,帮助红军顺利翻越佛山北上。  目前,陈耳镇政府已经对佛山的旅游开发进行了总体规划,一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800万元,修复金顶、禅林寺等古迹,重点开发金顶日出、佛山夕照、佛山红叶、天然氧吧等项目,并在山下修建休闲别墅、滑雪场、狩猎场等旅游设施,将佛山打造成以生态观光、探险寻幽、休闲养心为主,文学创作、摄影创作、绘画写生基地为辅的生态文化旅游区,预计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创收2000万元,将其打造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共融的洛南旅游新亮点。届时,您可以在景区踏春赏山花,听鸟戏流泉,品果观红叶,玩雪看-,访古探幽,修心养性,乐而忘返。

阳虚山

  阳虚山  仓颉造字阳虚山  阳虚山,在洛南县城西北24公里处,与元扈山隔洛河对峙。传说为仓颉造字处。《雍胜略》记:“仓颉,造书于此”。《策海·大书》载有:“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又一说仓颉为黄帝史官,并有“史皇”之称),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援之”。《外记》云:“颉有圣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灵龟负图出于水中,仓帝受之,遂究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之灵,指掌而创文字,造为六书。书成龙藏鬼哭,以有文字恐人书之故也。天为雨粟雨金,以其浅天地之秘也”。  元扈山,今名双连山,地傍洛水南岸,北和阳虚山相对,山势巍峨秀丽。《黄帝录》载:“黄帝坐于元扈之阁,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史官仓颉等百二十人临之,凤衔图至帝前,黄玉为匣,署曰:‘黄帝诏司命集帝行录’”。元扈山石壁上,原刻仓颉手书“兽蹄鸟迹”二十八字,传说秦国丞相李斯,只认得八字,即“上帝垂命,皇辟迭王”,其余二十字不识。但据《淳化阁古法贴》五卷释文所注二十八字是:“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从家受赤水尊戈干爷”。  洛南县城西北20公里之地有一个近千人口的村子,过去曾是一个重要集镇——黑潭子镇。如今在周围仍有一定名声。这个村子就是仓颉造字后洗笔的地方——黑潭遗址。据《洛南县志》记载:“……仓颉造书于此,前有黑潭,亦因造书得名,如王右军之墨池也”。  关于我国文字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综合古代众多传说中的记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字的发展:“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从垂现象。及神农氏结绳而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名候刚见鸟兽蹄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时,初造书契。”《帝王世纪》载有:“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制文字。”《荀子·解蔽》又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由以上史料证实,文字始于仓颉,仓颉造字于洛水之滨,阳虚山、元扈山、黑潭子镇均是仓颉造字遗址。  仓颉在阳虚山下有石刻手书二十八字迹。二十八字,历代以来,遍载典籍,知名度很高,所以,凡过往洛境的达官贵人,文客显士,无不瞻仰圣迹,拓印字形以示风雅。虽经寒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犹存。后不幸原字被毁于火,不好辨认。于是清道光年间知县王森文以民间征得了拓印真本,又摹勒石,建碑树于阳虚山下许家庙村。其碑高1.6米,宽0.65米,长方形,正面题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额为“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它正是仓颉造字于洛南的信证实物,此碑现存于洛南县博物馆。  仓颉造字,功在千古,誉满中华。为了纪念这位文字始祖,洛南县府于清光绪五年,在县城东南隅修建了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前殿。正殿奉木神牌位,题“仓圣之神位”五字,朱底金字。享殿由陕西督学使许振讳题“奎文启圣”四字。大门由洛南县令伊允桢题“仓圣祠”,字迹苍劲有力。如今的仓圣祠仍保持原貌,成为游客朝拜仓圣的绝好去处。

洛南仓颉造字处

  阳虚山在洛南县城西北24公里处,与元扈山隔洛河对峙。传说为仓颉造字处。《雍胜略》记:“仓颉,造书于此”。《策海·大书》载有:“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又一说仓颉为黄帝史官,并有“史皇”之称),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援之”。《外记》云:“颉有圣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灵龟负图出于水中,仓帝受之,遂究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之灵,指掌而创文字,造为六书。书成龙藏鬼哭,以有文字恐人书之故也。天为雨粟雨金,以其浅天地之秘也”。  元扈山今名双连山,地傍洛水南岸,北和阳虚山相对,山势巍峨秀丽。《黄帝录》载:“黄帝坐于元扈之阁,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史官仓颉等百二十人临之,凤衔图至帝前,黄玉为匣,署曰:‘黄帝诏司命集帝行录’”。元扈山石壁上,原刻仓颉手书“兽蹄鸟迹”二十八字,传说秦国丞相李斯,只认得八字,即“上帝垂命,皇辟迭王”,其余二十字不识。但据《淳化阁古法贴》五卷释文所注二十八字是:“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从家受赤水尊戈干爷”。  洛南县城西北20公里之地有一个近千人口的村子,过去曾是一个重要集镇——黑潭子镇。如今在周围仍有一定名声。这个村子就是仓颉造字后洗笔的地方——黑潭遗址。据《洛南县志》记载:“……仓颉造书于此,前有黑潭,亦因造书得名,如王右军之墨池也”。  关于我国文字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综合古代众多传说中的记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字的发展:“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从垂现象。及神农氏结绳而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名候刚见鸟兽蹄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时,初造书契。”《帝王世纪》载有:“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制文字。”《荀子·解蔽》又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由以上史料证实,文字始于仓颉,仓颉造字于洛水之滨,阳虚山、元扈山、黑潭子镇均是仓颉造字遗址。  仓颉在阳虚山下有石刻手书二十八字迹。二十八字,历代以来,遍载典籍,知名度很高,所以,凡过往洛境的达官贵人,文客显士,无不瞻仰圣迹,拓印字形以示风雅。虽经寒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犹存。后不幸原字被毁于火,不好辨认。于是清道光年间知县王森文以民间征得了拓印真本,又摹勒石,建碑树于阳虚山下许家庙村。其碑高1.6米,宽0.65米,长方形,正面题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额为“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它正是仓颉造字于洛南的信证实物,此碑现存于洛南县博物馆。  仓颉造字,功在千古,誉满中华。为了纪念这位文字始祖,洛南县府于清光绪五年,在县城东南隅修建了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前殿。正殿奉木神牌位,题“仓圣之神位”五字,朱底金字。享殿由陕西督学使许振讳题“奎文启圣”四字。大门由洛南县令伊允桢题“仓圣祠”,字迹苍劲有力。如今的仓圣祠仍保持原貌,成为游客朝拜仓圣的绝好去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南县博物馆位于洛南城关中甫街37号文庙院内,是依托文庙建筑群而建立的一座历史类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洛南县文物旅游局。  洛南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是从洛南县文化馆分离出的一个新单位,前身为洛南县文化馆文物组,1984年4月依托文庙古建筑群成立洛南县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3115平方米。洛南县博物馆成立之初,接管原文化馆所藏各类文物千余件,初步形成了馆藏体系。同时,博物馆对全县各地分东、西、北三路展开了广泛的调查与重点征集工作,征集文物2000余件。  洛南县博物馆藏品门类广泛,涵盖化石、石器、铜器、铁器、陶器、古钱币、古字画、古籍版本、革命文物、杂品十大类别。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总数4455件。其中化石124件、石器248件、铜器272件、银器137件、陶器443件、古钱币1836件、古字画337件、古籍版本608件、革命文物16件、杂品334件。重要藏品有商代父辛爵杯、宋代黑釉盏、清代蜀绣贺幛十屏等。  旧石器藏品作为该馆一大特色藏品,数量400余件,品类齐全,数量丰富。包括砍砸器、尖状器、渔网坠、石球、石核、刮削器、骨针、研磨器等,较全面地反映了史前人类的生活状况,是研究史前社会的真贵实物资料。  洛南博物馆所在的文庙,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呈纵轴式对称布局,由南至北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影壁、棂星门、泮池、神道、月台、大成殿、东西厢房,以戟门为分界,分前后两个院落。  1993年以来,该馆先后举办了“洛南县出土文物展”、“馆藏书画精品展”、“毛泽东像章展”等多个展览并在各乡镇巡回展出。在世纪之交举办的“20世纪洛南书画名家作品收藏展览活动”,共征集展览20世纪洛南书画名家作品87幅,此展因设计独特、构思新颖、展品丰富,而成为该馆一大特色展览。  在考古发掘及科研工作方面,洛南县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院)、商洛地区文管会以及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等多家博物馆联合,通过持续9年的旧石器遗址调查及发掘工作,在洛南盆地南洛河及其支流两侧二级以上不同高度的阶地上共确认旷野类型地点268处,总计获得各类石制品13579件。同时,通过1995—1997年连续3年对洛南花石浪龙牙洞遗址系统的考古发掘,还获得20余种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动物化石以及包括人类生活踩踏面、灰烬层、烧石、烧骨和77000余件石制品在内的大量人类文化遗迹和遗物。此外,博物馆还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院)、商洛地区文管会合作编写了《洛南盆地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研究》一书。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中甫街文庙内。  乘车线路:洛南县城内可步行,或打车前往至中甫街即到。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为文化旅游景点。  罗汉洞位于洛南县城东20公里之柏峪寺洛河北岸崖上,始建于西汉。清代,把原彩塑罗汉像改为铁铸。据《洛南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光复汉室逃避王莽追兵,曾在此避难,后脱险称帝,建都洛阳。曾于公元25年,重返罗汉洞,在“三教殿”石壁题古诗一首“古洞万载记,常闻水响鸣。上透秦岭顶,下串洛阳城。”至此香火旺盛,名声远扬,若逢庙会,更是香客游人云集。  相传古时候,有一樵夫崖下砍柴,只听见头顶沙沙作响,抬头见半崖上有一白蛇游弋,樵夫停止砍柴,仔细端详,突见崖上银光一闪,蛇影顿失,樵夫感到蹊跷,缘藤蔓攀上悬崖,见一小洞,里面云雾缭绕,紫气外溢,仙乐阵阵……樵夫很是惊奇,讲于相邻。众说:乃是仙女下凡,便在洞内竖观音菩萨像一尊,供人信奉。唐代,常有十八个乞丐,白天逐村沿户乞讨,晚上宿于洞内,常因争食夺衣争吵不休,喜怒哀乐变化无常。一个冬日,他们从山上砍来一些树木枝叶,在洞内生火取暖,一时,香烟四起,直升“天宫”,玉皇大帝闻到香气后十分欣喜,从南天门观望,原来是乞丐生火取暖,便传令土地神,封他们为十八罗汉。后来,人们彩塑形态各异的十八尊罗汉,排列于观音菩萨两侧,罗汉洞由此而得名,观音菩萨反而明不经传了。  2000年,乡党委成立了罗汉洞管理委员会,由政协组负责筹建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后的罗汉洞景区,古洞林立,庙宇悬空,佛态众生,亭台楼阁遍布,20多孔古洞、石窟和80多尊塑像以梯形分布在延绵300米的悬空文化长廊之上。有龙潭、通幽门、百寿台、观水亭、娘娘洞、三教殿、罗汉洞、聚仙亭等20多个景点,深约200米的内洞,环形分布,巧妙衔接,以钟乳石构成天然石龙、石凤、石人、石莲等奇观。  罗汉洞环境优美,星罗棋布的山洞石窟,千姿百态的塑像佛位,龙腾凤舞的古建山门,洞内深浅不一,洞洞相连,回环往复,钟乳奇石,姿态万千,新建的白玉护栏如一条白龙跃出水面,绕山腰腾空而起,整个景观集古、奇、险、幽为一体,远望山青水碧,近观洞幽像奇。罗汉洞每逢正月下旬都有规模较大的庙会,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素有“洛阳小龙门”之美称,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东20公里之柏峪寺洛河北岸崖上  乘车线路:洛南县城内乘开往柏峪寺镇的班车可达。

洛南云蒙山

  云蒙山景区位于洛南县城北15公里处的麻坪镇境内,云蒙山为洛南群山之首。其主峰海拔1745米,峰峦高耸入云,雾山横绕,萦回不绝如缕,故称“云蒙山”,又称“书堂山”,称其书堂山是因为这里曾有过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  据《雍胜略》记载:古时有一日,一猎人在书堂山的沟壑密林处发现一只梅花鹿,鹿角枝多形壮,鹿身红毛白斑,四肢细长,强壮健美。梅花鹿发现猎人后一跃数丈,穿林越岭,越跑越快,猎人紧随其后,毫不放松,追至书堂山后的两个山洞前,突然不见了踪影。猎人左顾右盼,只见洞前桃红似锦,烂漫如春。洞中仙乐充耳,书声琅琅,好象书堂赋诗配乐一般。因时值寒天雨雪,竟出现如此情景,殊为奇异。猎人疑惑不解,想走进看个究竟,只见洞口倒立生长着一株古松,树叶随风摆动,如蛟龙腾空起舞,洞内有玲珑美观的山石,形如桌椅、方凳、锅盆、碗筷、灶台等,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另一洞洞庭高大,深不可测。洞壁上有的如山水绘彩,有的似百鸟朝凤,有的像百仙祝寿。洞内香烟飘渺,钟磬声声,气氛肃穆,幽中有雅,俨然书堂陈设。猎人甚感奇异,迅速走出洞门,便以刀刻桃树为记。次日登山寻找其处,满山树木尽皆带有刀痕,而读书之洞无从得知,于是书堂山因此得名。  书堂山上文化古迹甚多,名胜传说迷人。相传神化人物神龙雨师、赤松子云游于此;汉张良辅佐刘邦兴汉灭秦后,功成思退隐居于此;真人孙碧云曾结草茅屋于此藏修。“云蒙观华”“书堂雪花”皆为胜景。每当天气晴朗,旭日东升,站在山头举目北望,纵目秦岭天外,望见华岳朝阳、落雁,莲花三峰险峻层峦,名胜景观历历在目,使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初春时节,山上大雪弥漫,一片雪白,山下却是桃花盛开,0异常迷人。“岳色遥临,秦岭难遮天外目;书堂宛在,洞内犹现雪中花”正是这两大景观的生动写照。  如今人们三月春游,重阳登高,游览者络绎不绝,站在山上令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北望秦岭,珠峰如翠屏环列,芙蓉插云;俯瞰洛水汹涌澎湃,浩荡东流,南环群山,莽莽苍苍,山川名胜尽收眼底,顿时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更加倾心极目地领略商山洛水这颗灿烂明珠。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洛洛南县麻坪镇境内  乘车线路:洛南县城乘开往麻坪镇中巴车,到麻坪镇后无车到达可步行登山前往

洛南抚龙湖

洛南抚龙湖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抚龙湖景区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城西南8公里的谢湾镇卢村,原名谢湾水库。据说该水库航拍时颇像一条龙,因而著名书法家何伯群先生为其命名,并手书“抚龙湖度假山庄”。  抚龙湖总库容19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100亩,滋润着洛南烤烟大乡谢湾乡的3100亩烟田,还承担着为县城三级橡皮坝调水的任务。目前,在两个湖湾150万平方米的水面上,设置有9个养鱼网箱,年产肉美味鲜的鲤、鲫鱼2.5万公斤,鱼苗10万尾;还设置有可容纳60余人垂钓的人工钓鱼场;湖中投放环保型游船2艘,供游人嬉水摆渡。在风景观赏区,建有观赏鱼池、踱步长廊、石桌石凳、花木草坪,供游人消闲。  抚龙湖坝体雄伟,湖周树木葱郁,谷幽峰秀。乘船游荡在山清水秀的湖面上,但见远处苍鹭、野鸭不时拍打着水面翱翔竞舞;船的两侧,鱼儿自由自在地游荡,令人心旷神怡,好不惬意。  有了青山绿水的陪衬,这里显得格外怡人,微风扶过的湖面掀起层层涟漪,跟山上的松涛完美融合,山青水绿天蓝,你一定会为大自然的巧妙安排会折服,是什么造就了这里迷人的风景。  夏天这里是你避暑的最佳地点,坐在湖边垂钓,呼吸着带着咸味的湖风,有青山绿水的陪伴,这时的你是幸福的也是惬意的。这么完美的一幅画面,定然会吸引你的目光。这里四周被青山所环绕,有山有水,是一个上风山水之宝地,来到这里,可以吸收大自然的灵气,赶走一身的尘埃!  到了秋天,抚龙湖好比一个色彩缤纷的魔术师,金灿灿的橡树,红艳艳的枫林,深绿色的青松,重重叠叠,层林尽染,陪伴着湍流不息的湖水,不时传来啄木鸟、布谷鸟、杜鹃鸟清脆的鸣叫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谢湾镇卢村  乘车线路:洛南县乘开往谢湾的中巴在谢湾水库下可达景区  自驾线路:  1.西安-商州红门河镇(三叉路口左拐)-洛南永丰镇-四皓-距县城4KM右拐南行3.5KM至抚龙湖大坝;  2.河南南阳西峡-陕西商南-丹凤(丹井公路)洛南井村-洛南县城西行4KM左拐南行3.5KM至抚龙湖大坝;  3.陕西渭南-华县罗夫-洛南县城-西行4KM左拐南行3.5KM至抚龙湖(谢湾水库)大坝。

洛河峡谷

  洛河峡谷  蜿蜒洛南全境的洛河,其源头峡谷位于秦岭主脊,谷深流急,奇峰擎天,密林蔽日,谷底清泉奔涌,瀑布飞溅。欲览峡谷景观,人们只能到谷口龙潭。再想往深处探究,便是壁立千仞和飞瀑直下的瀑布挡道阻障。  为探秘这人迹罕至的洛河源头峡谷,笔者曾结伴前往。我们一行在洛源镇黑章村弃车步行,取道洛河右岸的山脊,经过“七里岗、八里坡”来到洛南县最高山峰草链岭,洛河峡谷的顶端,洛河的源头。  洛河峡谷顶端,远处峰峦叠嶂,云飞雾罩;眼前乱石汹涌,直通云天。涓涓洛河源头溪流在花石浪底叮噹作响,潺潺流淌几里后,才在巨石大浪下边的几棵清脆欲滴的树下,露出了芳容,此处人们称作汲水潭,捧一掬清泉,冰冷刺骨,饮一口山泉,清冽甘甜。汲水潭往下,源头溪流又隐入密林乱石丛中,不见踪迹。  弃水侧下七八里,走出荫天遮日的密林,斜出到一山脊旷野处,鸟瞰洛河峡谷,蜿蜒曲折在脚下的密林深处。我们劈荆斩棘,手脚并用,溜到几千米深的峡谷,但见瀑飞流急,潭泉相连,绿茸茸的青苔绣满了潭边的巨石。我们不忍也不敢践踏布满青苔光滑的巨石,只能挑选被湍急的浪花冲刷白净的河石,或被劲疾的山风吹荡得黑越越的山石上蹿越。几小时后,一个丈余高的瀑布大潭挡住了沿河谷下行的路途,试图从两侧陡坡而下,几经努力难寻一道,无奈,我们只能从坡度较缓的峡谷左侧向山上攀登,登至山腰,我们又横着前行,绕过峭壁深谷。攀越一个多小时后,渐渐天晚,仍看不到人们沿峡谷而上的龙潭,我们不免有些焦急。但只能翻过一个山洼再越过一个山洼。为消除焦急和恐惧,我在前边不时呐喊。越过几个山洼之后,约摸顺一山洼下去,可能就是谷底龙潭,便止步等候。待同伴相聚争辩一番后,决定下去一探。一同伴溜到谷底,发现了龙潭,大声报知,峭壁上的同伴闻之欣喜,大家欢呼雀跃,陆续爬溜到谷底。小憩后顺峡谷下行到泊车的黑章村,黄昏时节,乘车返回。  我们一行沿洛河峡谷右侧山脊攀登到草链岭,又下到峡谷,再登上峡谷左侧山腰,又下到峡谷龙潭,顺峡谷下行,回到泊车地,穿越了洛河峡谷,以脚划了一个椭圆,历时近10个小时,探寻了洛河峡谷的瑰丽奇妙景色,堪称一大趣事。

馒头山生态园

  馒头山生态园  馒头山生态园始建于公元2005年,其规模东起干河,西至川口,南到黄塬,北屹县河,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4.2平方公里,该园依托馒头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承袭洛南丰厚的文化底蕴,顺应民众健身娱乐的需要,以山门、山顶广场、云燕楼、仓颉园等为主要景观。  馒头山山门是一座四柱牌坊、整体风格为仿明代建筑,斗拱飞檐、红柱彩梁、高宽均为9米,取“九九归一”之意,蕴含进一门而观万象。  馒头山共规划休闲亭6座,现已建成3座,第一座取名虎步亭,建在虎头崖上,并在山门西方,接星象排列应为左青龙,右白虎,故取虎字。第二座取各龙骧亭,建在山门东侧,按星象说取龙字,龙即龙、骏马,骧即马昂首奔跑。第三座取名集贤亭,座落立丰山腰上,供游人登山时临时歇脚休息,它是唯一的一座四角亭,一身素清:白柱、蓝瓦,未题一字,无一笔彩绘,与馒头山所有仿明清建筑不同,是一座仿汉建筑。  山顶广场是游人登高望远,锻炼身体和登山休息的场所,总面积2741平方米,入口排狮迎宾,四周白狮朝楼,共有205个,表示2005年修建,狮子分公母,栏板各不相同,以入口为例,右侧为凤,左侧为龙,公狮母狮交叉布置,所有踏步无一例外的都是9和13这两个吉祥数。  云燕楼高17.3米,共分三层,设有南北两个门,全部采用精心描绘的书画装饰其中,一楼为花鸟树木,二楼为八仙的传奇,三楼为八卦图案,整座楼上的人物、树木、花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自古就有九燕扑馒之说,登此楼可直观九燕扑馒之势,一览馒头山的全貌,近看,亭楼错落有致,遥相呼应,盘古错节,交墨相映,四处通山踏步蜿蜒起伏,曲径通幽,山间柏翠松青,花草烂漫,鸟语花香,夜晚通山公路路灯似一条银链,缠绕在山间,山顶广场典雅多彩的灯饰为馒头山镶上了流光溢彩的桂冠。远看,城区内一条条错综交叉道路连接着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楼房,熙熙攘攘的人群为古城增加了活力,一座座桥梁,如彩虹般架在碧波荡漾的水面,连接着城区南北,站在云燕楼上,举目远眺,给人无限的遐想,无限的留连……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香山溶洞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洛南县石坡镇香山村,距洛南县城38公里。与河南省灵宝市、潼关县华阴市相邻,是省内外驰名的关中后花园之地。香山溶洞属秦岭地貌咯斯特地貌原始生态区,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这里山青、水秀、石奇、洞幽、仙鹤展翅、盘旋古松之上,是人们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景区内东、西两山对峙,东山松柏苍翠,峰如波涛;西山形似香炉,名曰“香炉山”,山中巨石,突兀峭立、状如佛头,名曰“香山护神”。移步山涧,鸟呜回转,花木深处,曲径通幽,“思过泉”常年溪水潺潺,溪潭相连,溪中怪石遍布,通往洞口石阶,势如盘龙,腾空而上,居险而不惊,耳边松风阵阵,眼前烟波浩渺。洞内是洞中有洞,五层分布,巧妙衔接,上下互通。移步异景,可见钟乳遍布,奇形怪状,巧夺天工,尤以“飞天瀑布、坠石惊天、福地龙宫、卧龙幽洞、仙魔撑天,石门朝圣、天女散花”等景观称绝,构成了美妙绝伦的洞中仙境。相传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曾由景区的“天外人家”下凡。游洞醉酒,降龙安民,留下了一段美丽的神话传奇,为景区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涵蕴。置身期间,使人游目驰怀,留恋往返。   据《洛南县志》记载:6亿年前,现在的秦岭山系在地壳运动中下沉,被海水浸没,到距今5.2亿年至4.4亿年间,地壳又上升隆起变为陆地。由于地球内应力的作用岩浆浸入成为火石岩,这种富含碳酸钙元素的岩石,经洞中积水冲刷浸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洞钟乳石笋奇观。这些大自然鬼爷神工造化的景观,被后人幻想演绎成为美丽传奇神话,洛南香山溶洞就是例证。  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香山村  乘车线路:洛南县乘开往石坡镇的中巴车,在石坡镇换乘开往香山溶洞的车前往

元扈山

  元扈山  元扈山,位于洛南县城西北22千米处的眉底乡南境,地傍洛水南岸,北与阳虚山对峙,巍峨秀丽。“元扈凤图”、“阳虚鸟迹”被列为《洛南八景》之中。据《雍胜略》记载,“仓颉造书于此”。仓颉,也作苍颉,陕西白水县史官镇人,相传是五帝之一黄帝的左史,是我国古代创造文字的代表人物。他的造字在  距今5000年之前的五帝时代,属我国“四圣”之一。  《帝王世纪》载有:“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创文字”。据《白水文物》援引《河图玉版》记载:“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亦称元扈)、洛讷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直隶商州总志》载:“阳虚山石室二十八字,系仓颉遗笔”。秦相李斯只识8宇,其余20字皆不能识。《荀子·解蔽》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可见,我国文字始于仓颉,仓颉造字在陕西华山之阳虚山下,洛水之滨。仓颉将他最初造的28个字雕刻于阳虚山崖之上,虽经寒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犹存。由于历代过往-、社会名流纷沓观至拓印,以示风雅,对当地百姓骚扰甚大,他们便趁雷电之机,架柴火焚,浇水而毁,致使字颓石裂,若隐若现,不便辩识。所幸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请石匠凿碑,竖立于阳虚山下的许家庙村。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额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题为:“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白水县史官镇北与桥山黄帝陵遥遥相对。

洛南仓圣祠

洛南仓圣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洛南仓圣祠  距洛南县城西北22公里的眉底,有座元扈山,山势巍峨秀丽。据《雍胜略》记载:“仓颉造书于此”。  仓颉造字事出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策海·大书》载曰:“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阳虚山下原有石刻仓颉手书28字。古拓其字,视为至宝者代不乏人,后不幸原字被毁于火,不便辨认。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洛南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摹勒于石,建碑树于阳虚山下许家庙村,其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额题:“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碑文流传至今,信而有证。  洛南人民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褒扬他对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清光绪五年(1879)于县城东南隅修建了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和前殿,一院四进,雕梁画栋、五脊六兽、庄严肃穆。正殿奉祀“仓圣之神位”朱底金字神牌。洛源书院山长陈绶额题:“肇造斯文”,陕西督学使许振祎享殿题书:“仓圣祠”,字迹苍劲有力。院内有自黑潭街移回的“仓颉授书处”原碑,并于祠左侧建有碑楼,右侧配设“敬惜字纸,功德无量”的醮炉,两旁对称耸立,蔚为壮观。  洛南作为仓颉造字的故乡,永远值得我们引以为豪,“仓颉授书处”和“仓圣祠”已被列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洛南玉虚洞

  玉虚洞位于洛南县城以北27.5公里石门镇罗家沟,它是秦岭支脉逶迤东南而成的一个哈斯特地貌溶洞。四周群山青秀,烟霞轻绕。松柏苍翠,幽然若仙境。相传明历13年,大悲寺僧人逐一玉兔至半崖而发现。从此玉虚洞名闻遐迩,游人纷至沓来,无不感叹其鬼斧神工,天造地设之奇景。  玉虚洞洞口高约2米,宽1米。入洞后便是宽23米,高9米的洞厅。洞厅宽敞可纳数百人。洞内奇景叠现,玲珑剔透,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洞深约800米,有8个支洞呈环形分布。有幽邃曲折的小径将各洞巧妙连通。形成大洞回环,深不可测,小洞蜿蜒穿插其间的奇妙景致。处处锺乳悬垂,石流分挂。其境有“黑龙探幽”、“柏柱擎天”、“莲池映趣”、“银佛禅座”、“群峰竞秀”、“神塔迎客”、“双警苍穹”、“石流纷挂”、“牛皮悬天”、“万景争辉”、“玉岩淋露”或玲珑剔透、或翡翠披散、或怪石嶙峋、或山峦叠显、有如牛而卧、有如狮而踞、有如僧而坐、有如笋而生,“葡萄洞”葡萄串串簇簇、“锣鼓洞”锣鼓阵阵连连。“玉米花洞”苞花粘满,“黑风洞”黑风扑面,令人目迷神醉。给游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诗云:“天工巧成玉虚洞。风光旖秦山中。神力造设万千景,醉倒游人话逸情。”如今玉虚洞正期待着揽胜探幽的四方游客的光临。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门镇罗家沟  乘车线路:景区无直达车,可在洛南县租车前往

花石浪遗址

花石浪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石浪遗址是距洛南县城北5公里之县河、石门河、洛河三段交汇的夹角村东河花石浪。在花石浪东面的山坡上,有一个高约4米、宽约2米,洞深8.8米,面积20平方米,洞内堆积有3层古人类居住面的普通小洞。  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最初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遗址范围包括龙牙洞内部以及洞外附近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门河二级河流阶地坡积物部分。  龙牙洞为发育在石灰岩山体上的裂隙型深洞,洞内面积约20平方米。1995年至1997年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区文管会及洛南县文管会连续三年的发掘清理证实,龙牙洞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内涵十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其文化层堆积的时代为距今约50—25万年间。  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遗迹及遗物,它们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洛南猿人臼齿化石、生活活动踩踏面、用火遗、迹,及部分生活在水里的两栖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以及熊猫、大象、熊、犀牛、貘、河狸、鹿、野猪、牛等二十余种哺乳动物和鱼及龟化石。除此之外还出土有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制造的石制品约6.5万件以上,这些石制品多以取此于河边的石英岩、石英岩和石英等砾石为原材料打制而成。类型有石核、石片、打制石器形成的断片及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工具。  花石浪龙牙洞遗址是我国北方最靠南的一个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遗址,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代的空白,对中国乃至世界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早期先民的经济和生活类型以及第四纪以来的生态环境变迁等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001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五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洛南县花石浪遗址入选古遗址类111号,成为全商洛乃至陕南唯一入选的“国保”单位。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北5公里处  乘车线路:洛南县可乘开往城关镇的小巴,后在租车至夹角村可达。

洛南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城关街道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四皓街道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景村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古城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三要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灵口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寺耳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巡检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石坡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石门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麻坪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洛源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保安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永丰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柏峪寺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高耀镇 商洛老君山 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 洛南佛山 阳虚山 洛南仓颉造字处 洛南县博物馆(文庙)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洛南云蒙山 洛南抚龙湖 洛河峡谷 馒头山生态园 洛南香山溶洞景区 元扈山 洛南仓圣祠 洛南玉虚洞 花石浪遗址

洛南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