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陈奇瑜 (?~1645) 明代五省总督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奇瑜(?-1645) 明末官吏。山西保德人,字玉铉。万历进士。崇祯五年(1632),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镇压农民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七年,擢为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进驰均州,调集诸将围击各路起义军。李自成等部农民军-退入汉中,困于车箱峡,遂诈降。他檄所过郡邑传送。被围义军既出栈道,连破宝鸡、凤翔、麟游,州县告急。各省巡抚、朝廷言官交章弹劾,被除名、戍边。南明唐王立,召为东阁大学士,道远未赴,不久病死。 [以上内容由"光头的小猪"分享。] |
张侯拉 (1901~1989) 全国劳模造林英雄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侯拉(1901.4—1989.4),山西忻州市保德县新畦村人,造林英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劳动模范。他从19岁开始义务植树,毕生致力于伟大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事业,曾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地县劳动模范。并被省政府、忻州地委、行署授予“造林英雄”和“义务植树功臣”的光荣称号。1985年3月被国务院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组、国家林业部评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1978—1985)工程劳动模范”,同时还被国家绿委会授予“造林英雄”的光荣称号,几十年来他共植树一百万株,其中将三十余万株献给国家,为绿化祖国的荒山事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他的事迹将载入史册,他的名字将永垂不朽。 小时候 张侯拉小时聪颖好学,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本想供其上学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只因家境贫寒,无力供养,美好愿望终未实现。刚满10岁,张侯拉就给本村一家地主去当小长工放牛,年初讲好除管饭,年终可得小米二斗。一天下大雨,一头小牛走失,遭到主人拳打脚踢并被赶出门。后经父亲多次上门求情,才免强留下,但到年底两手空空,粒米未给。 11岁随父走口外掏干草;13岁给本村一户人家当羊倌放羊;14岁开始单独外出打工。15岁那年,县城贴出公告招兵,他打算去从军,回家与父亲商量,遭到坚决反对。为了拴住他,父亲借钱、托人给他说了一门亲。头年媳妇过门,第二年分家另过,从此挑起小家庭的生活重担。他借得银元两块,置办一些日用小百货,挑起一副货郎担,走村串户沿街叫卖。 张侯拉从小爱树,喜欢栽树。自家想栽树,但没有栽树的地方。他就打发女人王改子去岳父家借钱。岳父以为他做买卖缺钱,就给他银元4块。他用这些钱买了三垧荒地,栽树一千余株。他怕岳父知道-后骂他,三年没敢进岳父的门。 1944年 1944年,张侯拉又拿出自己当货郎子攒下的60块银元,置了60亩荒地。经过几年辛苦,栽树8万余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把树全部献给了国家。张侯拉是个植树迷,他一心迷上了栽树。不仅给自己栽,也给别人无代价地栽。他走到哪里就把树栽到哪里,经常自己掏钱买上树苗树籽,贴上辛苦别人去栽种,自己分纹不取。为了栽树,张侯拉受过村里、乡上的批斗,停分过口粮,甚至被迫出走;为了栽树,张侯拉受过世人的冷嘲热讽,遭到爱人的咒骂,儿女们的埋怨。但是,不管遇到多么大的阻力与困难,他栽树的决心不变。 1966年开始 1966年夏天,张侯拉乘老伴和女儿去内蒙探亲之机,把家中仅有的80块银元拿出来换成树苗,全部栽到新畦村周围的荒山坡上。为此,老伴大闹一场,非和他离婚不可。在树干部的劝说和儿女们的再三恳请下,老两口虽然没有离婚,但从此分居了。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侯拉背起他的破行李卷,严到石塘村对面的九塔,在一个3米多深、2米多宽的石洞内安了家,直正过起了“野人”的生活,开始全面绿化九塔的荒山荒坡。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张侯拉一直住在九塔,吃在九塔,干在九塔。16个年头过去了,原来光秃秃的九塔披上了绿装,彻底改变敢面貌。 1982年 张侯拉已81岁。这么大的年纪要照看好九塔那么多树,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他决定把树献给国家。他回到县城,找到县委书记刘振国,把自己的想法跟领导说了。刘书记带领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亲自到九塔察看。面对郁郁葱葱的树林,在场的同志无不感动。县林业局的5个技术人员,整整忙活了5天,通过丈量、测算,张侯拉在九塔共造林310亩,植树37.75万株。县里打算折价收回,张侯拉说:“既然给国家,我还要什么钱?只要九塔的树今后不被偷砍、羊啃就行了。”经过研究讨论,县里决定:一、将张侯拉的模范事迹通报全县,号召全县人民学习;二、将给张侯拉奖状一支及现金3000元;三、安排张侯拉的儿子张香成到县林场工作,子承父业;四、将张侯拉事迹记入新编县志,昭示后代子孙。《山西日报》为此发了消息,新华社也向全国作了报道。从此张侯拉的事迹哄动全国,张侯拉的名字在全国流传。 1983年 1983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陆拂为、任复兴采写的长篇通讯《“野人”张侯拉》,该文后来被《瞭望》杂志全文转载。同年10月,张侯拉应新华社社长穆青邀请,到北京穆青家中作客。同年10月,张侯拉光荣地出席了山西省林业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会上介绍了他一生植树造林的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厅领导的接见。10月18日,《山西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野人”张侯拉》的报道。10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张侯拉“造林英雄”的光荣称号。10月19日和11月18日,山西省林业厅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又先后向全省发出向“造林英难”张侯拉学习的通知。12月1日保德县委作出《关于学习张侯拉精神,走小赵家沟道路,开创全县工作新局面》的决定,全县再掀起学习张侯拉的高潮。 1984至1989年 1984年12月,张侯拉出席了山西省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先进单位模范个人表彰大会,并获得两个纪念奖怀。 1985年3月,张侯拉被国务院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评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劳动模范。同年8月,反映张侯拉模范事迹的电视剧《故乡啊故乡》在保德开拍,10月与山西观众见面,后中央电视台亦在全国播出。 1986年,张侯拉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评为“特等劳动模范”;1987年又被山西省绿化委员会评为“山西义务植树模范”。 张侯拉把九塔的树献给国家后,仍然不肯休息,每天照样要到九塔走一回,看看树是否被人偷砍、被羊啃。1987年12月27日,张侯拉在去九塔的山路上突然摔倒,从此瘫痪。县里派最好的医生给他进行治疗,终不见好转。1989年4月11日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享年89岁。 [以上内容由"天天天蓝"分享。] |
张茂才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茂才,中共山西省晋城市委书记 男,汉族,1954年9月生,山西省保德县人,研究生学历(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法学专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晋城市委书记。 1970年12月至1974年09月,任保德县贾家峁公社兽医站会计、保德县桥头公社团委书记、保德县团县委干事; 1974年09月至1977年08月,在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政治专业学习; 1977年08月,任忻县地委组织部干事; 1979年00月,任忻县地区教育局干事; 1982年00月,任忻州地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1985年06月,任山西省省委宣传部干部处处长; 1992年06月,任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理论宣传培训班学习); 1999年01月,任山西省临汾地委委员、组织部长; 2000年02月,任山西省临汾地委副书记、临汾市委副书记(地改市); 2001年01月,任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年01月,任中共临汾市委书记; 2006年02月,任中共运城市委书记。 2008年02月,任中共晋城市委书记。 山西省省委八届委员,山西省省十届人大代表。 [以上内容由"popfans"分享。] |
马玉涛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玉涛,女,1936年2月生,山西省保德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幼就受到河曲民歌和二人台音乐的熏陶,1950年14岁参加解放军。历任绥远军区文工团演员,华北军区文工团合唱队学习声乐。1955年入北京军区文工团,任独唱演员、合唱队教导员、歌舞团副团长、声乐艺术指导,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十年代后期,马玉涛三次去上海进修声乐,师承林俊卿、在北京曾向沈湘、郭淑珍、王福增及王昆、贾桂兰、常香玉学习声乐、民歌与戏曲。还向李桂枝学过河北梆子,尤其向河北梆子老前辈丑金刚学习收获很大。现为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兼艺术指导,女高音歌唱家,专业技术文职中将军衔。演唱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歌剧《刘胡兰》选曲,演唱《马儿呀你慢些走》、《献给敬爱的周总理》,分别获1964年、1977年第三、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汇演演员奖。 [以上内容由"襄江两岸有人家"分享。] |
王金贵 (1921~201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金贵,男,汉族,1921年生,山西省保德县人,1937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省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因病于2012年10月19日在太原逝世,享年91岁。 [以上内容由"freedment"分享。] |
马林 (1903~198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 林(1903-1983)山西保德人。原名赵秉彝。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太原地委、阳泉市委宣传委员,晋西北区委宣传部部长,兴县中心县委书记,苛岚地委书记。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雁门行署副主任,晋绥边区高级法院副院长、晋西北行署主任。建国后,历任山西省人民法院院长、省监察厅厅长、省第二至四届政协副主席。 [以上内容由"anna"分享。] |
康熙枣园 | 康熙枣园农业观光旅游区占地228.73公顷,由山西煤销集团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全额投资。该项目规划建设目的是,以万亩红枣、千亩千年天然枣园为依托,以黄河文化、红枣文化、民俗文化为基础,以发展旅游为平台,带动枣产品的展示和沿黄7县市大型枣市场的形成,促进红枣产业的升级、发展、壮大,增加农民收入。 观光旅游区以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葛尔丹路径此地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策划设计,以红枣、枣林为载体,结合乡村特色,田园生态特征,设计红枣养生、红枣采摘、枣林休闲、红枣娱乐等多样旅游产品;利用黄河水面开展黄河水上娱乐和黄河观光项目;借助晋陕黄河大峡谷国际探险漂流活动,配套基础服务设施,作为漂流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补给点、活动点;通过举办中国黄河红枣文化节和深度开发红枣加工产业,借旅游发展主打枣产品,扩大消费市场,为农民增收开创新的突破点。 观光旅游区总占地228.73公顷,建设项目包括景区大门、景区标识、红枣大观园、诗书堂、养心殿、青花庄园、问天阁、洪福轩、景观长廊、康熙庄园、临水亭、书画厅、牌坊、林间服务设施、岛林浴场、报时台、商贸街、街道文化墙、圆通寺、陶屋、树屋、码头、水车、水边小筑、观景台、红枣加工厂等旅游景点及游客服务中心,星级厕所、街道、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通讯系统等旅游接触服务设施。 |
天桥水电站 | 山西省天桥水力发电厂位于黄河中游河口镇以下199KM,上距水利部万家寨水利枢纽95KM,下距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两县城8KM,是黄河北干流上第一座低水头、大流量、河床式、试验性径流水电站。电厂以发电为主,兼有排凌、排沙、排污等多种效能,在山西电网中承担着重要的调峰、调频任务。 电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变晋陕老区贫穷、干旱、低产的落后面貌,于1970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的。1977年2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1978年8月全部机组并网发电,总投资1.69亿元。电厂装有4台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8MW,设计年发电量6.07亿kw.h。天桥枢纽主要由左岸混凝土重力坝、发电厂房、泄洪闸、岛上重力坝和右岸土坝等五部分组成。坝高42m,坝长752.1m,设计库容0.66亿m3,正常水头18m,最大水头20.2m。电厂共有出线8回,其中110KV4回,35KV4回。发电量按山西、陕西两省各半的原则分配。现有职工59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6人。 电话:0350-7351019 传真:0350-7351014 地址:山西省保德县义门镇 |
飞龙山公园 | 飞龙山公园位于保德县城东,地理坐标东经111°19′40″-111°56′30″、北纬38°39′8″-39°6′56″,面积1200公顷。公园紧临黄河,依山势、自然地形规划建设,是2002年以来通过大搞造林绿化、建设景区景点而形成的新造林地公园。主要林木有油松、杨树、侧柏、山杨还有绣线菊、沙棘、柠条等灌丛。 飞龙山公园景观有莲花山主峰北坡的龙山野趣,庙山北坡200余公顷油松林的松海听涛,树高17.30米的千年古槐,5株古柏,从古槐树分叉处长出榆树的“槐抱榆”,还有枣林映翠、野花漫步、果花烂漫等森林景观。 飞龙山山体陡峭壁立,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出奇形异象的山石景观,主要有飞来石、悬钟石、浮石坡、佛洞、莲花峰、骏马饮水、响水聩等山石景观20余处。站在飞龙山上远眺,向东可见雄伟的天桥水电站屹立在滔滔黄河之上,向西可欣赏长河落日的旖旎风光。由于地处黄河岸边,独特的区域气候造就了飞龙祥云、山岚雾霭等特色鲜明的天象景观。 电话:0350-7327333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 |
兴保塔 | 兴保塔坐落于山西省保德县飞龙山之巅,保德县旅游景点之一 兴保塔位于山西省保德县东关镇康家滩村,总体建筑环境由三部分组成:兴保塔、“之”字行步道、文化广场 兴保塔高为59.09米,底层中宽20.10米,主体为钢混结构,斗拱、飞檐采用仿古木结构,塔顶采用青铜镀钛合金,,层面采用宝石黄琉璃瓦盖顶,各层围廊采用汉白玉栏板。整体墙面为米黄色,配置LED灯光,塔内九层螺旋式楼梯贯通;“之”字行步道,高129.53米,直线距离490米,步行距离780米,880级阶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文化广场,总面积为7969平方米,布置文房四宝、日月同辉、状元笔(塔)等景点。 交通线路 公交:乘坐环城公交,康家滩环岛站下,步行前往 |
貂蝉故里 | 貂蝉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国纷争中重要人物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 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 |
林遮峪遗址 | 林遮峪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林遮峪遗址 林遮峪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保德县城南35公里林遮峪乡林遮峪村南 500米墩儿梁 该地背山面水,地势平坦,遗址长1000米,宽500米,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从断崖观测文化层厚0.5---1米,器形有鬲、罐等,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红陶为次。1971年在此遗址内清理出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30多件青铜器,有铜鼎、铜爵等随葬品。为商代代表性器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保德金峰寺 | 保德金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峰寺位于县城南34公里处的牙前塔村。 这里深谷幽静,山峰巍峨,佛寺依山面水,规模宏大。 寺庙始建于金代,清康熙年间郡庠生袁变募金重修,乾隆九年、咸丰七年又先后扩建维修,成为东西中三院并列的建筑群。 东院创建最早为主寺。山门、献殿、千佛殿、大堆宝殿由前向后座落在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各原有配殿6间,现仅存西配殿,东配殿全部折毁。 山门,面阔、进深各3间,硬山顶,斗拱5铺作,单抄单下昂(五踩)补间1朵。内梁题字“大清乾隆十年二月二十八卯时上梁大吉重修南殿一座”。 南殿面阔3间,进深4架椽,硬山顶,施“一斗二升”斗拱。东壁题字“大清咸丰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开笔大吉丹青张柱茂长元八月十五日助工完旦”。 大雄宝殿面阔3间,8.54米。进深4架椽,7.32米。台基用红砂石砌筑,高1.27米。柱头斗拱4铺作,单抄,耍头平出,补间斗拱各1朵。明间用45°斜拱。整个斗拱用材硕大,风格古朴,保留了金代形制。 梁架结构为4架梁对前后搭牵,无穿插枋。 西院有窑洞3间。上作楼阁,东西配房6间。1966年以来,楼阁折修为教室,配房折修为伙房。中院原有戏台和后殿,均被牙前塔完小折毁。 金峰寺又名水驮寺。明隆庆年间寺院洪水侵袭,能法和尚券金主持在中院内砌120米的长涵洞一条。为纪念这工程改为水驮寺,后复其原名。 康熙年间,寺院有殿堂屋宇140间,僧众近百人之多,成为保德最大寺庙。 电话:0350-7327333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保德钓鱼台景区 | 钓鱼台位于黄河之滨的山西省西北部保德县西部杨家湾镇,距保德县城8公里,这里面临黄河,背靠大山,近临沿黄(河)旅游公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将领明代五省总督陈奇瑜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耗巨资开凿的一处大型园林式石窟。这里“轻鲦出水、白鸥矫翼,水石清幽、地势险峻”,是全国十大钓鱼台之一,是黄河上唯一叫钓鱼台的旅游景点。景点主要有陈奇瑜总督的书房同哥馆和大型佛教活动区佛祖阁、潮音阁、藏经洞、古韵轩、吕祖祠等,此外还有古水井、古渡口和嵌有“天险雄辟”的古关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上”之险。 石窟区悬崖总长3000米,总面积八万平米。石窟前有水域面积50亩的玉玹湖。这里还有黄河中游现存的唯一黄河古纤夫栈道,山顶有占地八十万平米的春秋古城遗址“林涛寨”,此外还有晋西北名刹关帝庙和魁星阁和钓鱼台宾馆。 钓鱼台也是红色旅游景点,许光达大将、彭绍辉司令员曾在这里多次指挥战斗,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曾多次和盘踞在陕西的-部队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43年许光达将军的女儿许玲玲去世后就安葬在这里,现有纪念石碑。 钓鱼台前的湖心岛上是以陈奇瑜的字命名的正学亭、景区周边是艺术围墙、以及钓鱼台广场、健身场、网球场、山门、游泳池、划船、养鱼池和玉玹湖。设备先进的钓鱼台宾馆将随时为你提供各种有益健康的时尚服务。 你可从县城乘船顺河而下,健步登石窟,静心拜佛祖,亲近古遗产,泛舟玉玹湖,披蓑执钓杆,品尝田园风,享受古文化,感受好传统。 钓鱼台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旅游战略意义,它可以把山西沿黄河旅游景点串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它北可接偏关县老牛湾、河曲县娘娘滩,南连兴县蔡家崖、临县碛口镇,东接五寨县荷叶坪、宁武县汾河源、五台县五台山,西连陕西府州城、神木二郎山、伊旗成吉思汗陵,因而是忻(州)、吕(梁)、榆(林)、鄂(尔多斯)的后花园,晋陕峡谷的旅游点。 电话:0350-7327333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 杨家湾镇 保德县辖乡。1959年建杨家湾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60.8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杨家湾、后会、前会、故城、胶泥圪垯、李家峁、王家洼、杨家塔、崔家湾、稻畦、郭家湾、西阳塔、旺塔、余铁、石洼 、山头、崔家墕、石圪垯、花园、孙家梁、段家沟、-梁、霍家梁、太平头、崔家塔2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土豆,兼产苹果、梨、桃。.……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