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忻州 >> 偏关县 >> 楼沟乡

楼沟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万世德 (1547~1603)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万世德(1547-1603),字伯修,号邱泽,晚年更号震泽,山西偏关县人。始祖万杰。随明朝开国将领中山 王徐达在大同征战,以壮勇驰名。其父万岩,自幼酷爱读书,世德自幼奇颖聪慧。曾有五岁解对句之美传。一日,都督某公说:“三光日月星。”世德迅即对曰:“一统山河地。”满堂无不称赏。少年时代,与伙伴戏耍,常营垒布阵。世德从小励志读书,过目成诵。十八岁时,补弟子员。海陵袁公晋学三晋时,首先看中的是万世德。并抄录他的文章传阅于士林名流中间。二十岁时,为兵使范大儒的公子讲学,每讲一篇,范公拍案叫绝。二十四岁时,参加会试,大司寇王世贞看中了他的文章,甚为赏识,深感奇异。将文章指给饶仁侃说:“这真是三晋奇才啊!”  隆庆四年(1571年),万世德中进士。初授南阳令。南阳,为中原交通要道,陌习器张,豪强横行,奸佞轻狂之徒常寻衅滋事。万世德每遇繁难之事,都一一克服。手下人若有隐清,或有傲慢之语,他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下属常惊奇万分,相顾吐舌,视其为神君。因此,互相约束戒备,从不敢欺瞒。后任元城令。元城为盛辅大邑,繁盛有如南阳。万公,政声胜于南阳。后又补缺宝坻。宝坻为京城近郊,境内多数为达官贵人,世青外戚田宅。世德在任时,不畏-,秉公办事,不偏激,不阿谀逢迎,翦恶.除害,权势之家不敢妄为胡行。  世德三宰巨邑,深得民心。因名声远扬,拜兵部主事,迁升员外郎,以精通兵事韬略,闻名朝野。  万世德身体颀长英俊,有臂力,善骑射。平时喜欢研读兵书韬略。况其生长在边关重镇偏头关,又是将门之子,所以深知防边御虏长策。还擅长文章诗赋,所作堂皇精奥。海内贤达豪杰,凡认识他的人,都以文武全才推崇。后出任陕西按察使佥事,备兵西宁。他一上任,便缮葺城堡,修练兵员。每遇边患,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擐甲先驱。每次战斗都大获全胜。副将李魁,才本庸碌,妒贤嫉能,自认为打败虏寇功归文臣,这是武将的耻辱,趁酒醉率部阻遏虏寇归路,结果吃了败仗。世德闻讯,急提兵援救,敌望风逃遁。事后,中丞曹登认为平庸将领违犯军律,乃万世德治军不严之故,上 书弹劾,皇上颁发诏书,命世德戴罪立功。于是,万世德日夜操练兵马,决心铲除虏患。敌虏惧怕其威名,经常散布流言蜚语,密切监视他被罢免的消息,以图报复。后受督府郜光先暗害,万世德被罢免。万世德奉圣旨回到原籍,听任勘察。经过考察,第二年降职使用。降用回家后,火酋大举进玫,又有王顺义配合,集合四十万人驻扎河套一带。陇西骚动,明王朝边境不宁。郜光先惊恐万分,卧病而死。当事者起用万世德为赵州知府,又擢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备兵辽左。这时,召府上疏皇上,举荐万世德监管幕府军事。万世德接到皇命诏书,单车就道,日夜兼程,驰至西宁。将佐士卒见其到任,欢呼雀跃。少数民族首领却以手加额。万世德对他们说:“你们世代受中国之思,为何服务虏寇?虏寇最不仁慈,胜则独获其利,败则以你们为诱饵,望你们权衡利黔,三思而行。”一席话,说的少数民族首领罗拜而去。招抚了五万八千四百二十余名部族。虏寇侦探断绝,稍稍畏缩。而王顺义仍然顿众观望,迟迟不来归顺。万世德想:自从郜光先恇怯敌威,讳忌征战以来,虏寇日益轻视于我。目今之策,必须重创边患。于是与诸将商议,决计出师。一战于莽刺川,再战于水泉口。皆获大胜,斩擒夺获虏寇人马器械无数。虏寇受此震摄而远遁。  万公又与郑公商议,出兵攻打边虏巢穴—仰华寺,以绝后患。于是,提兵远征青海,驰骋七昼夜计二千余里,烧毁其巢穴仰华寺。班师后,报幕府上功,恰遇枢密府谋翦忌妒他。台省又认为世德不能尽歼火酋。仅薄叙战功,进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备兵怀隆。在此任上,赤身许国,倾身下士,四方怀才聚艺之士,纷纷投奔,愿为世德效死节,文武豪杰,声望日重。  早在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的关白(官名)丰臣秀吉就凯靓朝鲜,发兵十万从釜山登陆,很快就攻陷王京,占领平壤。明廷以宋应昌、李如松率兵援朝,与朝鲜军合作,打垮了日军,光复了平康。丰臣秀吉侵略朝鲜虽遭失败,但野心不死。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二月,卷土重来。羽书告急,辅臣张获、沈一贯建议,认为登莱为天津门户,天津又是京师堂奥,宜于天津派重臣强压。南北台省上疏举荐万世德的戍边才能。于是招升其巡抚天津,登莱、旅顺等地,为督察院右金都御史,专管海防军务。  万世德受命后,征兵造舰,昼夜辛劳,次第就绪。又遇经理朝鲜都御杨镐的流言蜚语,被罢免,以汪应蛟代理。给事中张辅上琉皇上,请求万与汪互换职务。世德受命,驾驶舟揖渡江,北入辽东界,与总督邢价商议征讨便寇之策。命提督蓝元出兵中路,游击毛国器等辅佐策应;麻贵出兵东路,副总兵王生等辅佐,刘廷出兵西路,副总兵吴广等辅佐,陈碑出兵水路,游击季金等辅佐。分兵并进,直逼釜山。生擒并斩获俊寇大将平正成等五名,杀委大将平义,智擒斩真俊二千二百四十八名。招回朝鲜民五千六百余名。焚烧倭舟七百余艘,获粮米二万五干九百余包,牛马械器无数。朝廷赏银八千两,红锦飞鱼一袭。并命给事中徐观谰,监军道陈效核实奏报朝廷。晋升万世德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荫封一子入世代官籍。  倭寇逃遁归国后,朝鲜战争结束。大明军队本应部撤回.而朝鲜国王恐怖倭奴积威,苦留明朝军队善后,朝廷议定留万世德与李亟勋率三千兵驻戍朝鲜。经过两年时问,安然无事。  万历二十八年((1600)万世德率领部队班师回国,任蓟辽总督。在任上,万世德施行德政,息边宁兵,扶助农事,宽大简静,边境肃然。后又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特赐一品服色。终因积劳成疾,于癸卯年(1603)殁于任上,官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万世德入仕一生,大多数岁月守边抗虏,屡建奇功,因多智多谋为同行所钦佩。因他是文进士,文武全才,戎马倥偬之暇,挥笔成文。文笔宏丽,风格别具。洒脱倜傥。旧关志中评价:“公关塞人龙,庙堂天柱,文章卓绝。首辟千古之荒,远系万邦之望,威镇华臾,勋业不朽,才兼文武,姓名草木皆知。”真可谓“功在当时,名垂后世。”关城十字街牌楼专为万世德而修。有牌联日:身显道隆一代殊勋垂国史,德高望重千秋洪范仰乡资。  万世德的文章诗赋有《湟中犊》、《经略犊》、《海上稿》、《塞下曲》、《竿犊偶语》等传世。还有《海防奏议》《经理奏议》、《经略奏议》等,今存者甚少。  万世德天质豪爽,意度豁达。每临大敌,意气雄毅。身先士卒。虽矢石如雨,然脸色不变,出奇制胜。智谋若神,提兵气吞胡虏。他虽处权贵傲骨凌嶒,而折节下寒士,不难屈体。即使狂士使酒骂座,人所不堪忍受。万世德却依然了之,绝无恼怒之色。虽有忌妒他的,并散布流言蜚语,恶意中伤者,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仅此,可见其大度,万世德娶妻杨氏为参军秉礼之女,有贤德,自头偕老,旁无姬侍。  [以上内容由"虫虫3号"分享。]

张瑞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瑞平 (1964~)  笔名夏榆。山西偏关人。高中学历。1996—1997年在鲁迅文学院创作班学习。1982年后历任山西大同矿务局晋矿工资科职员、机电科工人、干事、工会干事,中国煤矿作协合同制作家,湖南电广集团《文化时报》记者,《南方周末》驻京记者。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隐忍的心》,中篇小说《天黑黑》,短篇小说《闷雷的狂欢》、《桃花红杏花白》、《河边往事》、《掀起你的红盖头》、《侏罗纪荒煤》,随笔《白天遇见黑暗》、《悲伤的耳朵》、《黑暗之歌》、《失踪的生活》、《黑暗的轮转》。《桃花红杏花白》获第四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短篇小说《歌谣在思乡者心中》获第三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  [以上内容由"七彩.鸿"分享。]

阎晶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阎晶明 (1961~)  山西偏关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同年入陕西师大中文系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6年毕业,获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山西省作协工作,历任《批评家》杂志、省作协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省作协秘书长。2002年调中国作协工作,历任办公厅副主任,《文艺报》总。现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主席团委员,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十年流变——新时期文学侧面观》《批评的策略》《鲁迅的文化视野》《鲁迅与陈西滢》《独白与对话》《我愿小说气势如虹》《叙说所有》《千面足球》等,主编《新批评文丛》《鲁迅演讲集》《中国大西部长篇小说丛书》《2005中国短篇小说新选》《人说山西》大型旅游文化丛书及《文艺报》“文学新势力”丛书。1992年获首届华北区文艺理论评奖一等奖,2002年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  [以上内容由"tiantian99"分享。]

张秀桂 (1922~201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秀桂,1922年5月出生,山西省偏关县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治区党委工交部副部长(正厅级)、1988年12月离职休养。享受副省级单项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3月24日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94岁。  [以上内容由"天涯一尘"分享。]

徐东里 (1925~201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徐东里,1925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偏关县,1942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山西省晋绥二分区贸易局、晋绥区地委、晋绥五分区、南下工作团、川北区党委组织部、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工作。1956年6月进藏,先后担任西藏工委组织部副处长,西藏公学政治部副主任,西藏民族学院组织部部长、革委会副主任,西藏自治区文教局副局长,1979年9月任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党组副书记,1980年11月任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副厅长。1985年1月经组织批准离休。2009年9月享受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1月14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93岁。  [以上内容由"沙滩@Melody"分享。]

偏关

  在山西偏关县。与宁武,雁门合称三关,东衔管涔山,西濒偏关河,因东仰西伏,又称偏关。五代迄宋曾置偏砦,元时改关。现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筑,并置偏头所,太原镇总兵驻此。清改置县,属宁政府,辖边墙四道。头道边在关北60公里处,东接平鲁县崖头墩界,西抵黄河,长150公里。二道边在关北30公里处,北贯草垛山,西抵黄河岸老牛湾,南连河曲县石梯隘口,迤东达老营好汉山。长城至此分为内外,外长城即山西,内蒙古自然分界。三道边在关东北15公里处,东接老营堡,西抵白道坡,长45公里。四道边在关南1公里处,东起长林鹰窝山,西达教场。今存边墙最佳处为黄河岸桦林堡地段,约30公里,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其余大部夯土犹存,  随山据险,好似黄龙逶迤于群山峡谷之中。   

老牛湾

  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  万里长城自辽宁告别鸭绿江之后,翻千山越万岭在偏关终于和滔滔南流的黄河第一次见面了。长城、黄河可谓中华大地上的两大奇观,一个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所造就之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巨龙;一个是大自然神功奇力所造就之九曲连环、浊浪滚滚的玉带。从偏关继续往西,直到甘肃兰州,长城和黄河最后分别,这期间,他们曾四度握手相逢,并且在很多地段结伴而行,相互辉映。长城和黄河在中华大地上,穿高山、越大漠,冲破一切险阻始终勇往直前。  长城和黄河相交的地方叫老牛湾,位于山西省的偏关县境内。这里在明朝时是一座屯兵的城堡,为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所建。在老牛湾堡紧临黄河的山崖上,有一座至今仍保存很好的砖砌空心敌楼。此楼雄踞崖上,俯视黄河,是偏关著名的风景地之一。长城到老牛湾之后,虽抵黄河岸边了,但并未跨黄河西去,而是顺黄河的东岸南下,经万家寨、关河口至河曲县,然后才越黄河进入保德县境内逶迤西去的。  老牛湾,因长城与黄河在这里第一次握手而闻名天下。老牛湾的步伐也象老牛一样慢,这里的人似乎依然脸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古老的、让大城市人“羡慕”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素面朝天的老牛湾毫不走样地保留着岁月的痕迹,把我带回那-的边塞风云,让我感受着古朴与苍凉的魅力。  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地方!      景区地址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村  最佳旅游时间夏秋冬皆可  开放时间8:00—18:00  景区门票96/人;75岁以上老人持本人身份证免费;学生持本人学生证50元/人;儿童1.2米以下免费;残疾人持本人残疾证免费;军官持本人军官证免费  交通信息交通资讯:太原——偏关(在东客站乘坐)车程约4小时朔州——偏关,车程约两个半小时自驾:走大运高速公路朔州口下,平鲁——下水头——老营镇——偏关——偏关老牛湾  旅游提示1、常设旅游活动:篝火晚会、钓鱼、登山、汽艇、民歌演唱、摄影。夏秋季节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河水碧绿,城堡威严,严冬季节冰雪覆盖,景色壮观。2、景区电话:0350——7655004  

白衣殿

白衣殿为忻州文物保护单位。  白衣殿位于偏关县新关镇西关村百地坪。坐北朝南,南北长49.2米,东西宽36.5米,占地面积1795.8平方米。据庙内现存碑记载,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光绪六年(1880)多次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天王殿、白衣殿,两侧建有东西配殿、耳殿。白衣殿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底层窑洞加木结构前檐,东西两侧各有砖券耳窑二孔,上有木结构卷棚硬山顶楼阁各二间,东西两侧设有砖石砌台阶。东西配殿各五间,均为硬山顶。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两侧有砖券便门。东侧有配殿禅房六间,西侧有配殿禅房七间,均为硬山顶。东西有耳殿,前有石碑六通。200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忻州文物荟萃》

迤西洞

  位于偏关县城东南35公里迤西村东北处的石洞洼内。石洞内,有洞三个,南一北二,以沟隔壑。南边的因坐南背阴,称“阴洞”,相传有险,所以只留洞口,里边已堵死。北边一洞,其口窄小,内径极浅;另一洞因坐北朝阳,呼“阳洞”,就是迤西洞。  迤西洞深约五公里,洞内蜿蜒曲折,高低有错,宽窄悬殊。高处足有十几米,低处只尺许,阔处若小型剧场有余,窄处只能侧身过。  洞内洁白似雪的钟乳石,琳琅满目,钟乳石笋奇形怪状,挺拔滴翠,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洞内还有清澈见底的“青龙地”神泉水潭;有怪石交错的“仙人桥”凌空飞架;有粒细如面的“明沙梁”熠熠闪光;有巨大的“钟鼓石”;有白嫩圆润的“控马柱”似幢独立。另有一小洞,形若盆状,洞口处冷风嗖嗖,可闻水声。相传此处即为神仙之宅。    迤西洞

黄河旅游区

  黄河旅游区,包括偏关、河曲和保德三个行政县。黄河经过内蒙托克托县的河日镇后,进人约180公里长的"晋陕峡谷"之中,咆哮奔腾,水面时宽时窄,河谷深切,山势险要,河水湍急,气势磅礴。特别是在汹涌澎湃的黄河之中有两个小岛,名娘娘滩、太子滩。岛上风景如画,村民安乐,且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游人至此,恰似身在"蓬莱仙境"、"世外桃园"。举世闻名的"天桥急流",位于河曲县石梯村和水寨岛之间,全长20公里。峡深水涌的急流,连绵不绝的峰峦,构成一幅壮观的奇景,使人惊叹不已,心旷神怡。"雾迷浪"险滩,横拦在峡谷中部,屹立着几座犬牙交错的巨石,急流从石涧冲出,浪花飞溅,水雾腾空,遮天蔽日,令人生畏。天桥村附近,冬季积冰成桥,冰桥下急流滚滚,涛声震耳,故而谓之"天桥"。   

历代长城

历代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代在山西共修筑了七千多里的长城。现在有遗迹可辨的还尚存三千余里。山西境内的万里长城结构分土筑和砖筑两种。有些段落的长城至今保存尚好,且有独特之处。如别的地带长城基本上是在山脊上蜿蜒,给人以绵延不绝之感,而偏关老牛湾到河曲楼子营的长城,是屹立在黄河岸边悬崖之上,其中偏关县桦林堡一带约有30余公里的长城,至今保存尚好,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河曲县内的长城大部分又在黄河谷地,施工条件差,还需要多种辅助工程。有些段落至今好似黄龙逶迤于黄河岸边。代县境内的长城以雁门关以西白草口附近一段保存较好,几座敌楼大体完好,形势非常壮观,内外长城衔接处偏关县红门口附近的长城也比较完整,这里城堡、烽火台、敌楼有的依然如故。   

偏关万家寨水利枢纽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8个梯级中的第一个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工程。是以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观光等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今日的万家寨已不再是“天高愁涧壑,荒边无树无鸟窝”的景象。8万多平方米的绿地和10多万株油松、垂柳,点缀着大坝厂房和生活区,点缀着黄河两岸的山坡;过去的荒山秃岭长满了绿树,过去的乱石滩变成了美丽的绿草坪。工程建设者用自己的双手培育起来的一草一木,与汗水浇筑的大坝融汇在一起,给万家寨勾画出一幅独特的风景——花团锦簇,松柏常青,山野披绿,大地吐翠,大坝高耸,高楼林立,碧波荡漾。  

护宁寺

护宁寺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护宁寺  护宁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偏关县天峰坪镇寺沟村  创建年代不详,寺院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依地势而建,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东西配殿、痘神庙、山神殿、文昌阁、关帝庙、地藏殿、罗汉殿、比丘庙等。其中南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南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昂。正殿为寺内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明间稍宽,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偏关吴城遗址

偏关吴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城遗址  吴城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至汉  地址:偏关县南楼沟乡吴城村  又名“吴王城”,文化内涵包括庙底沟二期、龙山晚期、东周、秦、西汉时期。城垣南北1000米,东西500米,残高3.5米,夯层9——12厘米。地表采集物有陶片、瓦和瓦当,可辨器型有罐、盆、鬲、瓮等,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纹和附加堆纹等。城周围有秦、汉时期墓地,出土物有铜镞、铜镜、印章、剑、弓盖帽、鼎、薰炉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偏关烽火台

  在偏关老营堡对面的北山上,有座坍塌的烽火台,这是千年风雨侵磨留下的痕迹,不知道是老天爷的安排,还是岁月的随意雕刻,因为这里曾经是胡马长嘶烽烟弥漫的古战场,这样的遗留好像给世人提示着什么,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  由于烽火台的坍塌,在烽火台的底部坍塌成了一堆黄土坡,顺着这个黄土坡是很容易爬到烽火台的顶部,在烽火台上远望,老营堡的全貌尽收眼底,远近山峁上的烽火台也一个接一个清晰可见,好像一个个威武的戎边将士,屹立在个个山峁之上,在烽火台上还可以看见蜿蜒崎岖的古长城,虽然已经坍塌但威严的遗迹亦在,远看这些古城墙和烽火台,在这空旷荒凉单调的黄土地上,好似一幅精美的画卷,古朴雄浑而又飘逸灵动,不知道眼前一处处炊烟是否记得就是那堵城墙在遥远处守卫了他们的宁静,可曾记得在长城某处戍卫垦荒的将士,可曾记得风沙弥漫之处兵戈旌旗杂沓往来、啸吼厮杀的-的岁月?他们当年戍守的雄关铁塞也失去了原本的色彩,曾经的墙被风沙渐渐吹老,古人用黄土筑就了长城,后来有的长城塌了,就还是一堆黄土。有谁晓得,脚下的黄土,曾经是长城?是烽火台?  昔日的烟云已经逝去,昔日的城墙烽火台已经坍塌,昔日的兵营也变成了村庄,昔日的长城脚下,烽火台边已变成良田,人们在这里耕田种地,牧羊放牛,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他们虽然对往昔的一切都没有了记忆,但历史会记录这里的点点滴滴,如今的人们到这里或许是一种追忆,也许是一种想象,更多的恐怕还是休闲。  电话:0350-3031715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楼沟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楼沟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