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万象洞 | 万象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武都县西15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杨庞村半山腰,因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 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在此-而得名。万象洞开成于千万年至三亿年前,属典型的岩溶地貌。洞内深不可测,是目前我国开发的最大的地下天然艺术宫殿。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已开发的11个景区,有120多个较大景观依形象排为月宫、天宫、龙宫三大洞天,步入洞中,步移景异,如入仙境。从南北朝时期至今,历代名人所留墨迹、石碑随处可见,共有一百多方,诗词题刻768首。犹以民国时期陕、甘、青检察使高一涵在洞中所题“别有洞天”和赵朴初题写的“万象洞”最引人注目。从武都县城至万象洞口有盘山公路相通。 万象洞海拔1150米,高出白龙江190米,但洞内湿潮润滑,间有小溪流泻,叮咚之声不绝于耳。也许是洞两端相通的缘故,洞内氧气充足,全年恒温14℃,实是旅游避暑的佳地。根据地质专家考证,该洞已有2.5亿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景致最佳的特大溶洞,是中国“北方第一洞”。因洞内洞中有洞,乳石遍布,森列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 历史沿革 万象洞又名仙人洞,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曾在此-。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洞)地貌。洞内深不可测,洞内地形复杂,曲折迂回。小者高阔不足1米,仅容一人爬行;大处高轩宏敞,纵横百米之外。约36万平方米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遍布,目前开发三大景区,即月宫、龙宫、天宫。 主要景点 万象洞形若苍穹的洞口。洞上方刻有民国时甘宁青检察使高一涵所书的“别有洞天”和赵朴初题写的“万象洞”等大字。进到洞内,是一个高大宽敞的大厅,就是第一景区——月宫。洞口有一形如卧兽的巨石,正向一形似满月的透光石洞张望,好似“犀牛望月”,又像在审视出入游人。这里的钟乳石奇形怪状,光辉耀眼,或如旭日,或似晓月,或若云霞,或恰仙草……放眼望去,处处奇珍异宝,花海果山,怪禽稀兽,五谷丰登,真是万象竞秀,名日“万象更新。”向前移动,美景层出不穷。那由无数石慢组成的长约10米,宽约2.8米的石帘,自空垂下,名曰“石帘垂布”,重重敲击,迸发出雷鸣似的巨响。那宛如白玉雕就的五根石柱,俊秀挺拔,直指天穹,名称“五岳朝天”。还有从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和地上茁生出来的石笋,垂直相接,相距不到0.3米,起名“天地交泰”,俗称“天针对地针。” 通过一道光洁的,地面上像砌满了云片似的走廊后,(即为“卧龙坝”)就来到了第二景区——龙宫。坝上有二龙蟠伏,鳞甲浮动,闪闪发光,仿佛触之即飞。过“溜马槽”则为“黄龙滩”,中有仙人“炼丹井”,深不可测。设有“仙人床”,床头有“仙人枕”,壁上有“仙人灯”,床下有“仙人履”。内壁角有一小洞,高阔不足1米,深约1.7米,游人爬行而过,是全洞最狭窄的地方,因凉风习习,故称“风洞”。 过了风洞,我们便进了天宫。进入一重又一重的门,穿过无数玉砌瑶阶,雕楼柱石的崇楼高阁,美景会不断地涌来。在这里,人们可以解除一切羁绊,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你说山,那里就有各种形状的山;说水,就有奔腾的海和流尚的河;说树,就有树,树上有飞鸟;说桥,就有桥,桥上有行人。 从洞内纪游题字来看,万像洞早在1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吸引游客,至今,洞内还留有北周、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100多面,诗词题刻768首记多首,对万象洞奇景百般抚唱,倍加赞赏。其中清代武都人贾廷琯的《万象仙洞》最有代表性,他在诗中赞曰:“不是人世间,包罗万象天。卧龙何日起?玉柱几时悬?谁凿鸿蒙窍,空留丹灶烟?洞深苔不滑,何处遇神仙?” 游人至此,已行4.5公里,才游了万象洞的11个景区,120多个景点,只是万象洞的一半。万象洞到底有多长,至今谁也没有走到尽头。相传,有豪兴壮游者,曾携带行李干粮,宿于仙人床上,次日攀“天梯”,过“险道”,再行5公里,走遍诸洞,赏遍清景,至独木桥,可听见文县的鸡犬之声。故当地有“万象洞如整个山大”之说。 门票 门票70人民币 开放时间 08:00~18:00 景点位置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万象洞 万象洞 万象洞 汉王镇 自然环境:汉王镇位于县城东部,总土地面积17.59万亩,总耕地面积2.34万亩,平均海拔103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无霜期270天。 行政区划:辖2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049户,乡镇总人口26047人,乡镇从业人员13970人。 六通情况:29个村通电、通邮,26个村通公路,19个村通电话,…… 详细++万象洞月宫-前宫万象洞龙宫万象洞月宫-后宫万象洞天宫 |
武都朝阳洞景区 | 武都朝阳洞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武都朝阳洞景区 朝阳洞位于陇南武都区达角弓乡陈家坝境内,其所在之地仙人崖,是一座林木荫翳、奇石遍布、云雾绕绕、宛若仙境的山峰。朝阳洞坐西向东,每当朝阳初升,有阳光射入洞内,故名,又因传说明代,有一老禅“卧化”于洞中,成仙而去,称为“朝阳仙洞”。 朝阳洞原名仙佛洞,为唐代凿建石窟,镶嵌在第四纪砾石层悬崖之中。在《阶州直隶州续志》中有记载:“朝阳山,在州西八十里,明初有老禅卧化于石洞中。”记者一行拾级而上,到达洞窟山门前。从这儿可仰观崖前全景,俯瞰白龙江水。仙人崖笼罩在神秘莫测的虚幻中,高耸千仞,险如刀劈。悬崖上的亭台楼阁,古洞明刹,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位于仙人崖半山腰的朝阳洞,洞口高3米,宽2米,前有斗拱飞檐的崖前建筑。进入洞内,蜿蜒上行十余步,便有两窟。窟内泥塑彩画,细腻生动,令人玩味。蜿蜒上行,时宽时窄,宽处高10米左右,石窟塑像分布其间。据说原有26穴,塑89尊像,造型奇特,并有壁画多幅,现多已无存。其中一窟,便是睡佛端竹善士坐化之处。 朝阳洞原名仙佛洞,为唐代凿建石窟,镶嵌在第四纪砾石层悬崖之中。在《阶州直隶州续志》中有记载:“朝阳山,在州西八十里,明初有老禅卧化于石洞中。”记者一行拾级而上,到达洞窟山门前。从这儿可仰观崖前全景,俯瞰白龙江水。仙人崖笼罩在神秘莫测的虚幻中,高耸千仞,险如刀劈。悬崖上的亭台楼阁,古洞明刹,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位于仙人崖半山腰的朝阳洞,洞口高3米,宽2米,前有斗拱飞檐的崖前建筑。进入洞内,蜿蜒上行十余步,便有两窟。窟内泥塑彩画,细腻生动,令人玩味。蜿蜒上行,时宽时窄,宽处高10米左右,石窟塑像分布其间。据说原有26穴,塑89尊像,造型奇特,并有壁画多幅,现多已无存。其中一窟,便是睡佛端竹善士坐化之处。 后来的说法是,因为该洞坐西向东,又称“朝阳洞”。但据考证,其实是清康熙年间,洮岷道道台马朝阳到此,施资纹银,整修洞殿,使之维修一新,洞殿规模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此,才以马道台之名,将仙佛洞更名为朝阳洞。 朝阳洞三宝:坐佛、立佛、睡佛。其他洞窟中遗存的和重修的塑像与壁画,仍可称民间艺术精品纷呈,为洞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从唐贞观年间到明成化年间,在仙佛洞修成正果者有三,即坐佛、立佛、睡佛,从而使朝阳洞闻名遐迩,僧侣争相朝拜,游人纷至沓来。 地址:陇南武都区达角弓乡陈家坝境内 类型:洞穴 角弓镇 自然环境:角弓镇地处武都区西部,总土地面积15.27万亩,总耕地面积1.53万亩,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降雨量447毫米,年平均气温20℃,全年无霜期280天。 行政区划:辖1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530户,乡镇总人口28965人,乡镇从业人员14581人。 六通情况:18个村通邮,14个村通电,17个村通电话、通公路…… 详细++ |
武都水濂洞 | 武都水濂洞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武都水濂洞位于城北五华里的五凤山下脚下,是史料记载的武都"八景"中仅剩的"三洞一山"之一。远远望去,树木参差,隐约可见楼阁悬空,立柱井然,嵌于半崖峭壁之上,奇特惊险,俨然神仙的居所,给人惊奇中平添一份神秘。 踏着曲折的小路拾阶而上,耳中充盈着祥和的诵经声,心里一下子满是虔诚与敬意,不由得想起那个凄美的传说:那是在唐代以前吧,有一个善良、勤劳的姑娘,名叫红玉,她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生得如花似玉。可是,她遇上了一个狠心的婆家,对她百般-。红女白天做庄稼,忙家务,晚上彻夜纺线,可还是受气挨打。她实在受不了婆婆的刁难与折磨,万般无奈,便跳崖自尽,香消玉陨。后来,红女得道成神,向王母请求永住人间。从此,拯救万民,福佑四方。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福佑万民的神女,就在五凤山麓石岩洞立祠祭祀她,并在她得道成神之日,大兴佛事,年年相承,遂发展成为大型庙会,而清水、诵经便成为庙会期间主要的佛事活动。据《武阶备志》记载,晚唐诗人李商隐曾两次游历红女祠,并写下<过圣女祠>和《重过圣女祠》两诗,怜其寂寞、凄清的境地。 当游人怀着对红女虔诚的敬意,步入楼阁,再沿着合仙洞那漆黑的天然石岩洞宛延而上,摸索着登上另一层楼阁,顿时,全身有一种脱胎换骨、飘然成仙的感觉。从窗口俯视,脚底腾空,好似身临仙境。 向右跨过石桥,到舍身崖。据说这里是红女舍身跳崖之处,故名舍身崖。靠里还有一块红女祠,上面记载着红女的传说以及历代兴建红女祠的历史。站在崖边,脚底是千深渊,不由得人心底发虚,脚底后移。 在这里能看到水濂洞景区全貌。这时,向前看,只见对面刚刚经过的楼阁虽贴崖悬空,但楼阁之间,并无栈道相连,那是因为有天然石岩洞在山体内曲折宛延,使楼阁互相贯通,上下连为一体。这,大概是它又一个奇特之处。 水濂洞红女祠初建于唐代,现存楼阁为清初重建,乾隆时曾增修殿阁。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启王梁成福进军武都,以水濂洞为指挥处,战事失利后,舍身坠崖,建筑被清军烧毁。现存楼阁仅有子孙殿、三宫殿、观音殿即红女祠、弥勒佛殿、三霄佛殿、合活殿、亨哈殿等,大多悬空,琼楼精舍,斗拱飞檐,奇特惊险。 1981年4月3日,武都县政府公布红女祠为武都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新增红女桥、红女泉,整修一新。96年,县政府作出“水濂洞景区开发建设十年规划”,多方筹集资金,扩建和开发了新的景点。景区建设采用园林艺术手法,点、线、面结合,突出了路径植物镶边,使桃杏与杨柳争春,翠竹与苍松竞绿。整个旅游点初步形成了天然造就的山青水秀和人工配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效果,并与五凤山景区相配,形成一条绝好的旅游线。 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日水濂洞胜会是红女得道成神吉日,正当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之际,前后六天,城乡男女老少赴会、游玩,络绎不绝;而西和、礼县一带香客,千里迢迢,赶来兜售泥玩,为盛会增色。 水濂洞景区的开发,为城乡人民提供了一个郊游的好去处,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并将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以它凄美的传说和优美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 |
武都五凤山 | 武都五凤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五凤山是武都四大名山之一。另外三山为龙凤山、轩阳山、云雾山。 五凤山从山脚到山顶有净手殿、无量观、圣水宫、三丰殿、老君殿、三清观、三宵殿、地母观、观音阁。造像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均为甘肃陇南一流水平。 五凤山自圣水宫以上,属于干旱无水的碎页岩体山,海拔二千多米。山南通过发展经济农林已经成为万亩花椒林带,山顶有多年护育的四千多亩油松林,这些松树每年成熟的树子已经向山南山北扩展林木,为武都城区荒凉的北山点缀了一道风景。 传说编辑 明代道教大师张三丰在武都万象洞-成功后,去娥眉、武当等山活动,名扬华夏。是中国道教最后一位成仙、成祖师的人物。武都五凤山因为有他活动过的传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每年农历三月三日(黄帝生日、无量祖师生日)这一天,上山朝拜者多达十万人。甘肃武都五凤山是灵气很好的胜境,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都要降洗山雨,山顶的真武祖师殿处于险要地势,心灵感应力很强。 |
广严院 | 广严院为文化旅游景点。 广严院,俗名柏林寺,是古代著名的阶州古刹,也是保存较完整的宋代建筑。“险崖栈道居天险,广严寺院乃壮观。”是武都八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位于福津河畔、甘川公路线上的广严院,距武都县城东30公里处三河乡柏林村,据《武阶备志》记载:广严院,在阶州东六十里,龙x山下,旧福津县北(唐宋时武阶郡治福津县所辖,故称福津县广严院)。始建于宋乾德年间,在南宋绍兴中为涨河水毁,无留尺椽寸瓦者。后迁而新建之,起于绍兴三十一年,落成于乾道九年,历经十二年之久,建成屋八十六,为堂二,为察十及钟鼓而悬之,度弟子十二人,寺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 其寺座北朝南,在苍柏古槐掩映之中,寺内、有一株千年古柏,树围八米多,高达八十多米,龙枝虬干,苍劲挺拔,荫郁参天。建筑宏伟壮观,飞檐斗拱,、前殿上为筒瓦,九脊十兽单檐挑角,歇山顶,正脊两端鸱吻张口吞脊,脊面上饰牡丹花叶,下饰琴棋书画,名间、次间、稍间齐全。柱刻海石榴、莲花,柱头卷刹,每间檐中刻有鸳鸯交首。四角柱斗拱上为双抄下昂咀琴面,昂屋梁深入屋顶内达三米,全为真昂。屋内昂柱交,接处有雕刻禅肚雀替,次间与稍间大梁上有阴刻驼峰梁宋代木结构风格。 广严院还保留宋碑文物。如:北宋元年丰年立《敕赐广严之院》碑;南宋淳熙十五年立《新修广严院记》碑;《福津县广严院记》等碑文,均记述了广严院的创建、新建、敕赐、更名及地名变迁等。特别是《福津县广严院记》一碑文,全文约七百余字,首先记述了佛教传人中国始于东汉,而盛于唐开元,再记了广严院始建北宋乾德元年,重建于天圣七年,北宋朝敕赐额于嘉X七年,广严院获诏书赐敕牒之于治平四年,勒石树碑于元丰六年。最后记述了广严院于天圣年间为兴盛时期,共营造有大佛殿、文殊院、观音殿、斋厅、僧堂、山门等三十多间。并记述了广严院范围,为了解和研究武都河水泛滥地名变迁及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料。 据县博物馆杨万华同志介绍:广严院是陇南境内保存完整的、最早的宋代古建筑,是甘肃现存宋代木结构三大建筑之一。一九八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一九九一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姚寨沟风景区 | 姚寨沟风景区位于武都城区以南城郊乡姚寨沟流域,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既有古羌、藏民族纯朴遗风,又有古羌族的遗址。景区内山岭叠翠,森林茂密,碧波荡漾,飞瀑流云,奇石耸立,鸟语花香,堪称人间仙境“瑶池天堂”。这是中国西北地区又一个“春踏青、夏避暑、秋观雾、冬看雪”的原生态旅游胜地,号称蜀有“九寨”,陇有“姚寨”。根据沟内的自然风貌特征,可分为青龙山、上黄、雷鼓山、马山、柳沟山和“瑶池天堂”主景区,主景区由湖泊、特色园、瀑布、农家乐、特种养殖、民族民俗旅游6部分组成,与千坝草原及万象洞景区通过旅游环线连成一片,形成1—3日游的武都旅游圈。著名的佛教和道教胜地青龙山形似卧龙欲腾之势,山上庙宇林立,奇碑记载大殿重建于清朝。与青龙山遥遥相对的是一座规模较大,香火旺盛的奇院——曹家寺。曹家寺始建于明代,清代又有重建。上黄景区山清水秀、飞瀑溅珠、石林丛立、曲经通幽,身临其境犹如在画中畅游。马山景区和上黄只有一梁之隔,这里松柏掩映、苍翠欲滴,九眼龙泉吐珠喷玉,杂草野花缤纷斗艳。雷鼓山主峰海拔3600米,一山有四季,三里不同天,生物群落层次清晰,可春采野花,夏听松涛,秋赏红叶,冬尝山珍,是武都旅游的绝佳之地。 |
万象洞月宫-前宫 | 月宫的前宫高大旷野,顶盖苍穹,可容千人。整个大厅如大型雕塑展,气势恢宏。月宫以“犀牛望月”得名,有巨石横卧当厅,状若犀牛,翘首凝望,西侧半壁悬挂一轮皓月(透光孔洞),相传有青牛精在此洞兴妖作怪,被八仙降服,罚它在此长年望月思过,又让嫦娥在旁监督,因而取名“犀牛望月”。放眼望去,有奇崖高耸,一线流泉,滚滚流泻的石柱;有满目飞瀑,喷珠溅玉,溢着岚影的石帘;有丛生簇长,绽着尖蕾,挤挤攘攘指向天空的石笋;有如霞似火,溢脂流彩,裂着石瓣的石花。在金幻叠影中,好端端一个银河世界隐约飘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那披着枝桠,泛着银叶的石花,不就是盈盈漫长的桂树!那曳着玉佩,镶着翡翠的石帘,不就是波涌流泻的银河!那跻身月华,飘飘逸逸的石兽,不就是卧在石柱上的玉兔吗!。还有眨着金睛的满天星斗,凛然威坐的银河武士,以及嶙峋的峦峰,崎岖的小径。一对嵌着飘带举着银杯的石笋,又神似嫦娥舒袖,吴刚捧酒。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细看,似田里熟透的菜花,一叠叠堆成座座菜塔;或如垛在禾场的一垒垒麦积,一捆一捆的麦穗耀人眼目;又像是葡萄架上刚刚摘下的一串串葡萄;钟乳石中间如丝如缕的雕琢,分明就是千窍百孔的银链。 汉王镇 自然环境:汉王镇位于县城东部,总土地面积17.59万亩,总耕地面积2.34万亩,平均海拔103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无霜期270天。 行政区划:辖2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049户,乡镇总人口26047人,乡镇从业人员13970人。 六通情况:29个村通电、通邮,26个村通公路,19个村通电话,…… 详细++万象洞万象洞龙宫万象洞月宫-后宫万象洞天宫 |
万象洞龙宫 | 龙宫中天穹再次变高,龙岭的景观也随之步步升高。“天地交泰”,地上的石笋和天上倒悬的石笋在那里欲交合,只有一掌之隔,俗称“天针对地针”。据科学考证分析,此景观形成经过数亿年,两针相接还要数亿年……天针和地针都在炫耀着自己的富丽华贵,颇有些恋情脉脉,难舍难却。龙岭上麦积堆山,麦穗麦芒历历可见。庞大的麦积山,披金挂银,镶珠嵌玉,既有雄伟之状,又有秀媚之态。“托塔擎天”则另有一番风韵,高峻的擎天柱拔地而起,全身披甲戴盔,俏丽壮美。下山路上,垂天罗帐连为一体。罗帐挂满了倒悬的金蛇,一条接一条,成了垂天罗帐极美的点缀。过上坡曲道深视有五石柱,宛如白玉雕成,形象各异,故名:“五岳朝天”。从此下到平地为“卧龙坝”。卧龙坝是龙宫家族的栖生地。一双对称的洞眼,虎虎有神,视为龙眼。卧龙坝坦荡平阔,无遮无盖。活灵活现,宛若神工鬼斧精雕细琢而成的两条巨龙蟠伏坝中,龙脊崛起,鳞甲灿烂,全身金黄。 汉王镇 自然环境:汉王镇位于县城东部,总土地面积17.59万亩,总耕地面积2.34万亩,平均海拔103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无霜期270天。 行政区划:辖2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049户,乡镇总人口26047人,乡镇从业人员13970人。 六通情况:29个村通电、通邮,26个村通公路,19个村通电话,…… 详细++万象洞万象洞月宫-前宫万象洞月宫-后宫万象洞天宫 |
万象洞月宫-后宫 | 后宫虽没有前宫高旷伟岸,其景观却更为精美,更能巧夺天工,仿佛是月宫深藏密窖的艺术珍品。“雪压青松”,重重叠叠的松涛,被重重叠叠的雪涛压着,下面是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毛茸茸松针。这些松针,一簇簇,一束束,被雪涛浸润后,洁白无瑕,清新娇隽,就像大自然的一幅《雪松图》。“石帘垂空”,形似一幅高大的象牙玉雕珠帘,又像冬日的冰花,晶莹透亮,高雅圣洁,悬在空中,比真的还要鲜活姣丽。“南弥斑斓”,肌肉丰腴,一群小骆驼,前拥后随,相依相偎,驼峰间坐着南无阿弥佗佛。莽莽苍穹中间,支撑着两大石柱,石柱用石花、石幔装饰着,波光粼粼,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后一组景观是“群仙相会”。群仙高矮胖瘦,聚散呼应,似乎在商谈一桩仙家要事,是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写意人物画…… 汉王镇 自然环境:汉王镇位于县城东部,总土地面积17.59万亩,总耕地面积2.34万亩,平均海拔103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无霜期270天。 行政区划:辖2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049户,乡镇总人口26047人,乡镇从业人员13970人。 六通情况:29个村通电、通邮,26个村通公路,19个村通电话,…… 详细++万象洞万象洞月宫-前宫万象洞龙宫万象洞天宫 |
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 | 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武都区长江大道以北,武都深圳中学西面的钟楼公园内,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占地面积32亩,主体建筑结构2层,馆舍面积1560平方米,总投资约2300万元,于2015年元月落成免费开放。展馆建筑以秦-格为特色,与钟楼公园浑然一体。纪念馆展览以革命历史事件为序,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区(县)领导人名录四个板块。展出内容以图片、图表、油画、沙盘、革命文物、微缩场景为主体,以展板、灯光、投影、触摸屏等多媒体为手段客观、真实再现了武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形态。 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现已为武都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都区国防教育基地。 |
武都龙凤山 | 武都真可谓名山汇集,古刹遍地。其中当地有名的龙凤山,据说为武都四大名山之一,位于武都城东30公里。传说从前有一龙一凤,凤从东飞来,龙尾随而至,在此嬉戏,龙飞凤舞,落地为山,山鸣谷应,瑞相感人,因此而得名。后在龙山建一座佛寺,凤山建一座道观。龙凤山遂成为一处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风景区,也是武都东北部的天然避暑胜地。根据重建凤山真武殿出土文物说明,龙凤名山的道观和佛寺均建于东汉时期,与其支脉花果山的汉王寺建于同一时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汉至唐以来闻名遐迩,因此成为当地名山。 传说凤凰产于秦岭大山之中,那里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是凤凰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很早以前,一只凤凰飞出大山,坠于秦地,起飞困难。恰遇秦王出游,发现地上有一只凤凰,便亲手抚摸,之后扶起。并说:凤仙,你为何落于此地?现在好了,你可以飞向蓝天。凤仙谢过秦王的扶救之恩,徐徐升空飞去。秦王扶起凤凰的地方后被命名为扶凤,凤凰高翔之地命名为凤翔。 凤凰一路飞来,留下许多遗迹,后来这一路与凤凰有关的地名,据说都与这只凤仙有关。 话说凤仙飞越秦岭时,被那里的青龙发现,青龙随后跃起,尾追凤仙而来。凤仙飞行到该地甘泉河源头,发现下面有许多奇石美景,有石莲、石船等。它想,这可能就是观音菩萨曾经修行过的清净圣地。便徐徐落地。腾空而来的青龙,发现凤仙已落地休息,于是它也落到凤仙对面。 青龙与凤仙相遇之后,突然被眼前凤仙产生的幻影所迷惑,心生一痴。等它醒过神时,已被天庭太上老君察觉,天神一刀挥来砍伤青龙。凤仙连忙上前,正欲说话之际,太上老君又用手指一划,龙凤立时化山为影,并把头置于东西两面,形成两个山巅,即西为龙头,东为凤头,故称龙凤山。 从此以后,每当云雾罩定大山之后,云雾中便有龙凤飞舞。龙与凤也着实常为百姓兴云降雨,剪恶驱邪,保一方清平。 当地僧、道弟子和众百姓为念龙凤护佑之恩,便于龙头上建起一座寺院,于凤头上建起道观,自从寺院、道观建起之后,风调雨顺,百姓安宁。每年三月三道观庙会日,四月初八佛寺庙会日,周围各村社的善男信女,就会扶老携幼,盛装上山祭祀。 |
万象洞天宫 | 进入万象洞的天宫景区,但觉风云激荡,雷霆轰鸣,仿佛向天上走去,不由飘飘然起来。天梯两侧,波光潋滟,天织云锦,聚光的彩灯把钟乳灵秀的天上世界染得一片深红,一片金黄,一片浓绿,给那些亭亭玉立的石林、石柱、石幔、石笋、石花涂上一层圣洁的光。 汉王镇 自然环境:汉王镇位于县城东部,总土地面积17.59万亩,总耕地面积2.34万亩,平均海拔103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无霜期270天。 行政区划:辖2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049户,乡镇总人口26047人,乡镇从业人员13970人。 六通情况:29个村通电、通邮,26个村通公路,19个村通电话,…… 详细++万象洞万象洞月宫-前宫万象洞龙宫万象洞月宫-后宫 |
福津广严院 | 福津广严院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严院,俗名柏林寺,是古代著名的阶州古刹,也是保存较完整的宋代建筑。“险崖栈道居天险,广严寺院乃壮观。”是武都八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位于福津河畔、甘川公路线上的广严院,距武都县城东30公里处三河乡柏林村,据《武阶备志》记载:广严院,在阶州东六十里,龙x山下,旧福津县北(唐宋时武阶郡治福津县所辖,故称福津县广严院)。始建于宋乾德年间,在南宋绍兴中为涨河水毁,无留尺椽寸瓦者。后迁而新建之,起于绍兴三十一年,落成于乾道九年,历经十二年之久,建成屋八十六,为堂二,为察十及钟鼓而悬之,度弟子十二人,寺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 其寺座北朝南,在苍柏古槐掩映之中,寺内、有一株千年古柏,树围八米多,高达八十多米,龙枝虬干,苍劲挺拔,荫郁参天。建筑宏伟壮观,飞檐斗拱,、前殿上为筒瓦,九脊十兽单檐挑角,歇山顶,正脊两端鸱吻张口吞脊,脊面上饰牡丹花叶,下饰琴棋书画,名间、次间、稍间齐全。柱刻海石榴、莲花,柱头卷刹,每间檐中刻有鸳鸯交首。四角柱斗拱上为双抄下昂咀琴面,昂屋梁深入屋顶内达三米,全为真昂。屋内昂柱交,接处有雕刻禅肚雀替,次间与稍间大梁上有阴刻驼峰梁宋代木结构风格。 广严院还保留宋碑文物。如:北宋元年丰年立《敕赐广严之院》碑;南宋淳熙十五年立《新修广严院记》碑;《福津县广严院记》等碑文,均记述了广严院的创建、新建、敕赐、更名及地名变迁等。特别是《福津县广严院记》一碑文,全文约七百余字,首先记述了佛教传人中国始于东汉,而盛于唐开元,再记了广严院始建北宋乾德元年,重建于天圣七年,北宋朝敕赐额于嘉X七年,广严院获诏书赐敕牒之于治平四年,勒石树碑于元丰六年。最后记述了广严院于天圣年间为兴盛时期,共营造有大佛殿、文殊院、观音殿、斋厅、僧堂、山门等三十多间。并记述了广严院范围,为了解和研究武都河水泛滥地名变迁及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料。 据县博物馆杨万华同志介绍:广严院是陇南境内保存完整的、最早的宋代古建筑,是甘肃现存宋代木结构三大建筑之一。一九八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一九九一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河镇 自然环境:三河镇位于县城东南部,总土地面积12.65万亩,总耕地面积1.41万亩,平均海拔134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15.4°C,全年无霜期253天。 行政区划:辖16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2620户,乡镇总人口12248人,乡镇从业人员7324人。 六通情况:16个村通电、通邮,15个村通公路,13个村通……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千坝草原 | 千坝草原位于武都东南部,总面积10.075万亩;东至分水岭滴水崖,西至北沙柳梁,南至千沟坝,北至前梁的边梁,地形为东西狭长22公里,南北距离17公里。境内以八坝、八坑、三坪、六洞、二池而负盛名。草原现饲养河曲马、牦牛、阳坝牛、黑裘皮羊、藏羊和当地山羊等,有野生动物野鹿、狐狸、盘羊、马熊、娃娃鱼、角鸡、锦鸡、娃娃鸡等观赏性珍稀动物。境内共有泉水28处,四季长流,池水24处,尤其是香水坪水源更为充足。水质清澈透明,素以状若清露,冰沁心脾而著称。 景色特点 千坝草原平坦辽阔,芳草如茵;林区云松密布,林幽水清,鸟语花香;山峦起伏,群山环抱;景点众多,八坝(前坝、后坝、石马坝、路碑坝、黑池坝、马面坡坝、石疙瘩坝、水窟窿坝)、八坑(黄草坑、小黄坑、弹弓子坑、白水坑、大草坡坑、猪肚子坑、大爷洞坑、椅子坑)、三坪(云洞坪、崆洞坪、香水坪)、六洞(黄草洞、大爷洞、三爷洞、杨爷险洞、冰泉洞、新洞)、二池(明池、天池)相互辉映,是城区居民春天踏青、夏天避暑、秋天观雾、冬天赏雪的好去处;居住区民族风情与天然牧场相互衬托,风景独具,构成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线,是观光、旅游、探险、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风俗习惯 陇南的社火活动依各地风俗不同,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传统社火出村时要点燃烟火,放“三眼铳”(现为鞭炮)。 风味特产 油菜,红枣,河西沙枣,民乐大蒜,民乐苹果梨,民乐大蒜. 景点位置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陇南莲湖公园 | 武都区莲湖公园地处武都城区新市街中心地段,初为民国年产由地方绅士、商户和群众捐款建成,现已历时近百年。公园占地16.8亩,以东、西两塘荷花著称,有“满城0莲一半”之说。2000年元月武都县政府对莲湖公园重建,委托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大门为仿古建筑,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公园东、南两侧规划设计了两层仿古建筑;公园人口处有一广场,园内错落有致地建有远香榭、大门牌坊、莲亭、莲池、长廊等,由自然式园路相贯通;栽植20多类名贵树种,形成四委有景、绿色浓郁的园林植物景观。总体上下是以生态绿化为主。集休闲、娱乐、纳凉、游览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仿古城市公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万象洞石刻题记 | 万象洞石刻题记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象洞石刻题记位于武都县汉王镇杨宠村。该洞为天然溶岩洞。洞深10余公里,历代游人不绝,碑刻、题记甚多。摩崖石刻有元祐六(1091)年秦凤路刑狱公事游师雄、南宋绍兴二十九(1159)年阶州知州高基景、万钟、宇文景仁等人的巡游题刻6方,明代巡按陕西监察御史、阶州知州巡游石碑2通。北周出巡大臣武定公、贺娄慈及宋、元、明、清墨书题记百余处,近千首。大部分诗词为赞咏洞中之奇观美景,颇有文墨兼胜者。保存完整。对研究民间文学和文化史有重要价值。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汉王镇 自然环境:汉王镇位于县城东部,总土地面积17.59万亩,总耕地面积2.34万亩,平均海拔103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无霜期270天。 行政区划:辖2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049户,乡镇总人口26047人,乡镇从业人员13970人。 六通情况:29个村通电、通邮,26个村通公路,19个村通电话,……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旧面下村 |
---- |
传子山村 |
---- |
斗子坪村 |
---- |
寺山村 |
---- |
候家湾村 |
---- |
王董村 |
---- |
八海村 |
---- |
符家山村 |
---- |
营寨村 |
---- |
绿化村 |
---- |
玉头村 |
---- |
郭河村 |
---- |
下成村 |
---- |
柏桃村 |
---- |
马儿沟村 |
---- |
赤洛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