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陇南

陇南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

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甘陕川交界的秦岭山区。1932年,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甘肃领导发动的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两当兵变”就发生在这里。  1929年起,中共陕西省委派人到杨虎城部陕西骑兵第三旅二团二营开展兵运工作。1930年4月,经陕西省委同意,该营建立了党委,习仲勋任书记。1932年3月,营党委准备利用该营即将从驻扎地凤县、两当县出发前往徽县换防之机发动起义。起义地点确定在两当县城,起义后部队前往旬邑县与刘志丹率领的革命武装会合。  1932年4月2日零时,在两当县城起义官兵击毙顽抗的敌对分子,解除了敌对势力的武装。习仲勋等起义领导人在兵变旧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战斗。参加起义的200多名士兵在习仲勋等人的领导下,沿两当河北上,于3日到达两当的太阳寺,部队在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两当兵变”如同惊天霹雳,唤醒了-下的甘肃人民,鼓舞了革命斗志,拉开了甘肃革命斗争的帷幕,为陇南乃至甘肃地下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多年来,两当兵变纪念馆围绕红军长征在两当的革命历史,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经常组织参观学习,瞻仰革命烈士遗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红色旅游成为两当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

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康县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康县东南部,景区总面积504.93平方公里,境内气候温润、景色秀丽,有红豆杉、香樟、白皮松等国列珍稀树种近40种;有金丝猴、金猫、大鲵等国列珍稀动物36种,又自然景观200余处,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居全省之首。景区内大部分为原生态森林。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秀丽的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绿色山野产品把阳坝巧妙地打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陇上江南”。  风景区内无山不青,无水不秀,气候湿润,山川秀美,风光崎旎。自然、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占有康南三分之二面积的古老原始森林,阳坝茶园风光,神奇美丽的梅园沟等景点景区,堪称甘肃的“西双版纳”,世界名茶之乡。原全国政协委员杨植霖1989年来康县调研时,眷恋阳坝山水,称道:“奇花异草点山丘,隔叶黄鹂叫小猴,百里林荫添绵绣,留恋愿在画中游”。1985年10月,原0中央总书记-在康县视察期间,特意为康县白云山公园提写了“白云山公园”园名,这是总书记第一次为全国县级公园题词。  绿色宝库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是陇上江南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甘肃西双版纳”之美誉,2002年被确定为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区。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海拔仅500米,东邻汉中,南近广元,西接莽莽-,北有燕子河呼啸而过,高高的棕榈树撑起一把把伞盖,如波如浪的竹林漫天而立,碧绿的茶园,掩映在淡绿的芭蕉、墨绿的栀子、银绿的枇杷之间,是康县南陲一块肥美秀媚的河谷盆地。  地理位置  甘肃省陇南康县城南80公里处的阳坝镇。  景区亮点  这里无水不秀,无山不青,林木茂盛,风光奇旎,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十分独特。静则为潭,动则为瀑,动静成趣,美不胜收。有波光粼粼的月牙潭,碧海浩渺的天鹅湖,穿石喷玉的海棠谷瀑布,也有平静如海的河滩等10多处景点令人陶醉。阳坝梅园瀑布群位于阳坝梅园沟庄科村,为新近发现在省内外尚属罕见。梅园瀑布,羊台瀑布一同深藏在梅园沟古老的原始森林区,瀑布分别宽为五米至七米,高分别为50米和100米,都镶嵌在深山峡谷之中,水流湍急,水势凶猛,水流量大,从山巅泄入潭中,如银帘落入巨大的绿色旋涡之中,咆哮如雷、震耳欲聋,气壮山河。依山体而上,溪流湍急,小瀑布星罗棋布。瀑布周围,百年古树,分外绸密,遮天蔽日。第三个瀑布因为在桃园沟,故称桃园瀑布。  旅游信息  梅园沟门票:40元/人  交通概况:  康县内没有公交车,可打车去或步行。  最佳出游时间:  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绵延百余华里,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1℃,夏季为最佳出游季节。  阳坝镇  自然环境:阳坝镇位于县城南部39公里处,总土地面积42.68万亩,耕地面积0.9万亩,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3°C,全年无霜期27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853户,乡镇从业人员3607人。   六通情况:17个村通电,19村个通邮,7个村通电话,18个村通…… 详细++

万象洞

万象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武都县西15公里处的白龙江南岸杨庞村半山腰,因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琅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  万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在此-而得名。万象洞开成于千万年至三亿年前,属典型的岩溶地貌。洞内深不可测,是目前我国开发的最大的地下天然艺术宫殿。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已开发的11个景区,有120多个较大景观依形象排为月宫、天宫、龙宫三大洞天,步入洞中,步移景异,如入仙境。从南北朝时期至今,历代名人所留墨迹、石碑随处可见,共有一百多方,诗词题刻768首。犹以民国时期陕、甘、青检察使高一涵在洞中所题“别有洞天”和赵朴初题写的“万象洞”最引人注目。从武都县城至万象洞口有盘山公路相通。  万象洞海拔1150米,高出白龙江190米,但洞内湿潮润滑,间有小溪流泻,叮咚之声不绝于耳。也许是洞两端相通的缘故,洞内氧气充足,全年恒温14℃,实是旅游避暑的佳地。根据地质专家考证,该洞已有2.5亿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景致最佳的特大溶洞,是中国“北方第一洞”。因洞内洞中有洞,乳石遍布,森列多姿,宛如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  历史沿革  万象洞又名仙人洞,五仙洞,相传五位仙人曾在此-。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洞)地貌。洞内深不可测,洞内地形复杂,曲折迂回。小者高阔不足1米,仅容一人爬行;大处高轩宏敞,纵横百米之外。约36万平方米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遍布,目前开发三大景区,即月宫、龙宫、天宫。  主要景点  万象洞形若苍穹的洞口。洞上方刻有民国时甘宁青检察使高一涵所书的“别有洞天”和赵朴初题写的“万象洞”等大字。进到洞内,是一个高大宽敞的大厅,就是第一景区——月宫。洞口有一形如卧兽的巨石,正向一形似满月的透光石洞张望,好似“犀牛望月”,又像在审视出入游人。这里的钟乳石奇形怪状,光辉耀眼,或如旭日,或似晓月,或若云霞,或恰仙草……放眼望去,处处奇珍异宝,花海果山,怪禽稀兽,五谷丰登,真是万象竞秀,名日“万象更新。”向前移动,美景层出不穷。那由无数石慢组成的长约10米,宽约2.8米的石帘,自空垂下,名曰“石帘垂布”,重重敲击,迸发出雷鸣似的巨响。那宛如白玉雕就的五根石柱,俊秀挺拔,直指天穹,名称“五岳朝天”。还有从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和地上茁生出来的石笋,垂直相接,相距不到0.3米,起名“天地交泰”,俗称“天针对地针。”  通过一道光洁的,地面上像砌满了云片似的走廊后,(即为“卧龙坝”)就来到了第二景区——龙宫。坝上有二龙蟠伏,鳞甲浮动,闪闪发光,仿佛触之即飞。过“溜马槽”则为“黄龙滩”,中有仙人“炼丹井”,深不可测。设有“仙人床”,床头有“仙人枕”,壁上有“仙人灯”,床下有“仙人履”。内壁角有一小洞,高阔不足1米,深约1.7米,游人爬行而过,是全洞最狭窄的地方,因凉风习习,故称“风洞”。  过了风洞,我们便进了天宫。进入一重又一重的门,穿过无数玉砌瑶阶,雕楼柱石的崇楼高阁,美景会不断地涌来。在这里,人们可以解除一切羁绊,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你说山,那里就有各种形状的山;说水,就有奔腾的海和流尚的河;说树,就有树,树上有飞鸟;说桥,就有桥,桥上有行人。  从洞内纪游题字来看,万像洞早在1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吸引游客,至今,洞内还留有北周、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100多面,诗词题刻768首记多首,对万象洞奇景百般抚唱,倍加赞赏。其中清代武都人贾廷琯的《万象仙洞》最有代表性,他在诗中赞曰:“不是人世间,包罗万象天。卧龙何日起?玉柱几时悬?谁凿鸿蒙窍,空留丹灶烟?洞深苔不滑,何处遇神仙?”  游人至此,已行4.5公里,才游了万象洞的11个景区,120多个景点,只是万象洞的一半。万象洞到底有多长,至今谁也没有走到尽头。相传,有豪兴壮游者,曾携带行李干粮,宿于仙人床上,次日攀“天梯”,过“险道”,再行5公里,走遍诸洞,赏遍清景,至独木桥,可听见文县的鸡犬之声。故当地有“万象洞如整个山大”之说。  门票  门票70人民币  开放时间  08:00~18:00  景点位置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万象洞 万象洞 万象洞   汉王镇  自然环境:汉王镇位于县城东部,总土地面积17.59万亩,总耕地面积2.34万亩,平均海拔1030米。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年平均气温15℃,全年无霜期270天。   行政区划:辖2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049户,乡镇总人口26047人,乡镇从业人员13970人。   六通情况:29个村通电、通邮,26个村通公路,19个村通电话,…… 详细++万象洞月宫-前宫万象洞龙宫万象洞月宫-后宫万象洞天宫

西狭颂风景区

西狭颂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狭颂风景区位于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这里自然风光清幽绮丽,青山对峙,涧流清澈,一汪汪潭水似明珠相串,一挂挂短小的瀑布迭次相连。峡内的山、水、石、树,皆成风景;亭、桥、廊、榭,相映成趣。西狭奇在山、美在水。抬眼望去,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悬崖。山崖上绿树层叠,其间亦或有古树参天,老藤缠绕。两山之间的响水河,或在峡谷中潺潺绕行,或在巨石间冲腾奔泻,浪花激起的水声,站在远处也能听到。更有意思的是悬崖上的水,或化成一条白练从高处垂落而下,或从栈道上方形成珠帘,飞溅滴注,蔚为壮观。  《西狭颂》所在的鱼窍峡,两岸峭壁如削,折叠对峙,一泓中流,迥转、飞扬、旋卷,跌宕多姿。水势变幻,为湍、为瀑、为池、为潭。潭不甚广而澄碧幽深,天光云影,青岫苍树,古栈遗迹,尽映其内。传说古代有黄龙自潭内飞出,人称“黄龙潭”。每当皓月临空,月光水色交相辉映。“光怪灵潭气欲春,波平浪静一轮存。镜连五色龙成彩,珠映千鳞月映痕”。成县八景“龙潭映月”即由此而来。  在这条幽深奇特的峡谷中有一座飞檐凌空、古朴挺拔的古建筑——《西狭颂》碑亭,蜚声中外的摩崖石刻《西狭颂》便置身其中。《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碑帖是碑刻的拓片,现在保留下来的汉代碑刻原石寥寥无几,凤毛麟角,而《西狭颂》就是其中之一,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西狭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峡颂》,俗称《黄龙碑》,镌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宽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纵观全篇,汉代隶书真迹清晰可辨。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叙述了李翕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歌颂功德等等。《西狭颂》碑文的右侧刻着正文右侧刻有黄龙、嘉禾、白鹿、木连理和承露人之图象,称为“邑池五瑞图”,象征李翕主政其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二者联系起来看,图文相应,虚实相生,是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并茂的佳篇奇构,当地人把它们合称为《黄龙碑》。碑刻周围还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年和清代光绪以及民国年间一些名人仿古题刻。刻在悬崖右侧的“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9个大字,是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写的。碑上阳刻小字题名12行,142字,与正文书法风格相同,皆系当时成县人仇靖所撰刻。仇靖字汉德,是地位很低的官府小吏,即便是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却有如此的盖世之笔,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家、书法家,实为陇南人的骄傲。  《西峡颂》摩崖的另一珍贵之处在于它保存完好。汉隶书法“三颂”中,《石门颂》原在陕西汉中市北褒谷石门西壁,1971年因整治褒河而被切割迁移,现在藏于汉中市博物馆中,碑文已有相当程度的破损。《郙阁颂》的碑石古代就已磨损,明代曾经重刻,早已不是本来的真迹。即便如此,又迭遭破坏,文字残损严重,能清晰辨认的字仅是原文的一半。历经1800多年,《西峡颂》在原来的位置上保存完整,风采依旧,主要是因为碑体凹进崖壁几米深,上凸下凹,即不被日晒,又避免雨淋。碑刻位于半崖,曾被藤萝遮蔽,一般人很难接近,后来还是被樵夫所发现,举世闻名的《西峡颂》才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西峡颂》碑刻字体清晰,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是书法艺术的瑰宝。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在国内及日本等国掀起了《西峡颂》研究热。它在我国金石学、文化史、书法史和交通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享誉海内外,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甘肃陇南市成县县城西侧约13公里处  类型:古迹峡谷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6.0元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坐落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城关镇东新南路开发区秦人广场,总占地面积约43864.7㎡,总建筑面积为20533㎡。其中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8350㎡,包括展厅、会议室、库房、学术厅等,博物馆坐西向东,整个建筑呈古朴、雄浑的先秦风格。

鸡峰山

鸡峰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县西南5公里处。它东接仙人崖,西连乱山,北临南河。鸡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  鸡峰山,因"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似鸡首"而得名。据鸡峰山留存的北魏摩崖石刻和宋真宗赵亘时期的碑刻记载,汉代就有摩崖石刻"西峡颂",唐代已初具规模,宋代山上就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和佛教活动。  鸡峰山公园总面积为4200公顷,林地面积5000亩。植被以华山松、油松、落叶松为主,间有经济树种红青岗、板栗、刺五加、观赏植物铁木匠、粗榧、水柏等。野生动物有羚羊、梅花鹿、野猪、狼兔等。  鸡峰山共有18景,景景奇观、“云卧仙人床”,“清泉出龙口”“石鸡凌绝壁”,“云海浮仙山”,等尤为出名。嵋洛峰北山腰的“云卧仙人床”,东山腰的“清泉出龙洞”,石洞天生,洞内钟乳石星罗棋布,万象森列,神龛下泉水涌流,澄碧清澈,每遇雨天,洞内云雾喷涌而出,如玉龙出洞,腾旋飞舞。龙洞上空绝壁上的“石鸡临绝壁”,一块巨石状如鸡形,凌空突出,天生奇观。北山腰的“云海浮仙山”,浩瀚的云涛中浮露出数座苍翠的峰峦,旭日东升,云蒸霞尉,使人置身于海上仙山。  溶洞是鸡峰山又一绝景,洞深约1公里,各种石钟乳、石笋,随着光线的明暗,角度的变化,想象力的不同,变化万千。  鸡峰山与东西两翼的杜公祠,西狭颂与“汉摩崖石刻”、“吴挺碑”、“裴公莲帖”辉映一体,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文臣武将,骚人墨客留下无数盛迹,东汉虞诩开创漕运、马融设账讲学、李翕开凿西峡、三国孔明六出祁山、唐代敬德修寺建庙、杜甫辗转流寓、宋代吴挺驻节保蜀,给自然风光增添了人文景观的内涵之美。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鸡峰镇鸡峰山庄  类型:植物园  开放时间:  9:00-21: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云屏三峡”景区

“云屏三峡”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屏三峡”景区

康县花桥村景区

康县花桥村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花桥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地处省道白望公路沿线,距成武高速望关入口5公里,距陇南市70公里,是康县的北大门和茶马古道上的知名驿站。花桥村景区是西北地区集乡村养生养老、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乡村旅游培训及农特产品加工、展示、销售等产业链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于2016年12月30日正式荣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花桥村先后被授予“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甘肃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全省农民回乡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花桥村景区是西北地区集乡村养生养老、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乡村旅游培训及农特产品加工、展示、销售等产业链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晚霞湖

晚霞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晚霞湖  晚霞湖位于西和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姜席镇境内。为陇南市十大重点旅游景点之一,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流域、漾水河支流的姜席河下游。水即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所称的建安水。晚霞湖水库库容为1035万立方米,水域面积1800多亩。晚家峡水库修建于1960年,1976年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10周年活动中,天水地区曾举行大型游泳赛(注:此时西和县属天水地区),2006年首届甘肃西和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主会场亦在此设立,该水库是目前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水库。也是甘肃著名的高山水库,风景秀丽,交通便利。2008年,晚霞湖水利风景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特别是近年来西和县依托这方秀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02年以来,西和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了晚霞湖库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周边1镇4乡24村6万亩土地1.7万人口,通过整体推进的方式,实施旅游、林果、养殖等6大产业及水保、水利等十大工程建设共13个类别51个项目建设,总投资10868万元。依次形成环湖旅游风景的梯次开发,县政府委托国家知名旅游策划公司对其进行修建详细规划,景区牌坊、廊坊、观光亭,环湖栽植花木林果,铺设鹅卵石步行道……。根据规划,整个晚霞湖风景区主要有水上休闲娱乐和环湖观赏风光为主的两大部分组成。水上娱乐包括:水上荡舟、扶艇冲浪等。环湖观光可坐电瓶车。可信步而行,村落山廓风光尽收眼底,湖边垂钓悠然忘我。柳枝拂动,苇芦交错,湖岸边花红柳绿,麦浪滚滚。夏日里彩蝶蹁跹,蜻蜓成群,蛙鼓阵阵。霞光山色,湖波水影,变幻莫测,互映成趣。特别是湖区西部一大片湿地,绒草青青,群鸟集翔。这里栖息活动着野鸭、卢雁、白鹭、山雀等鸟。因晚霞湖四周是田野村林村舍,适宜鸟类栖息觅食,一些翠鸟、沙燕、啄木鸟、红嘴乌也时来这里。游人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天籁与野趣。晚霞湖周围各种名目的“农家乐”别有一番接待风格。山珍野菜、地方名吃应有尽有。随着库区的高品位开发建设,晚霞湖已成为西和旅游度假、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姜席镇  自然环境:姜席镇地处西和县城北部,总土地面积10.62万亩,总耕地面积4.25万亩,平均海拔1898.5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气温7.5°C,全年无霜期170天。   行政区划:辖30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673户,乡镇总人口28125人,乡镇从业人员14081人。   六通情况:30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 详细++

官鹅沟

官鹅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城郊,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340公里。2003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城郊,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340公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公园毗邻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哈达铺,衔接世界文化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9年经甘肃省林业厅批准,建立了大河坝省级森林公园。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公园经营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地理地貌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包括大河坝沟、马圈沟、官鹅沟、缸沟、八峡沟、大庙滩六大景区,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41公里,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5.1%。公园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景观资源整体品位高,空间布局特点突出,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有关指标,经专家评定,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为一级。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  官鹅沟,在甘肃省宕昌县境内官鹅沟紧靠县城,全长32公里,总面积约1763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5.1%,沟内前14公里为13个色彩斑斓的湖泊,后18公里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有9道高耸入云的险峻峡谷,有11处从山顶或半山悬崖上直泻而小的大小瀑布,有60余处令人赞叹的景点,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  官鹅沟水美。13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湖泊,尤如一串绿色的珍珠镶嵌在沟内,湖水清澈透底,随湖底地貌高低呈不同颜色,那些倒映在湖中的古树象一条条巨龙卧在湖底。蓝天白云和青山古树,映入湖中,使天地浑然一体,没有界限。  官鹅沟雄伟,在海拔1760米——4150米之间,群山错落,绿水环绕,古树差天,气象万千,秀丽处山体你拉我牵,婀娜多姿;雄伟处绝壁悬崖直插云霄,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处处都是山水画。官鹅沟奇险。在湖泊和雪山之间,9道险峻深幽的峡谷让人惊叹不已。在长数百米、高数百米、宽仅十米的各种形态峡谷中,河水震耳欲聋,凉风扑面而来,悬崖古松掩日,瀑布飞泻直下,游人至此,胆小者害怕至极,有身处绝境之感,如此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实属国内之罕见。一诗人欣然赋诗:揽胜偏怜日月长,鹅沟炎夏水风凉。奇峰叠翠通幽谷,雪浪喷珠泻石梁。万木欣荣青带玉,重崖森迥瀑飞先,绿荫满抱姿游兴,珠粉岩边野卉香。  生物资源  红腹角雉  在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的茫茫-中,栖息着白唇鹿、金钱豹、云豹、斑尾榛鸡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毛冠鹿、苏门羚、黑熊、蓝马鸡、褐马鸡、林麝、红腹角雉等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北方山溪鲵、黄麂子、石貂等7种省重点保护动物。置身其间,常闻百鸟欢歌,偶见山鸡、野兔、松鼠出没。这里,漫山遍野生长着云杉、紫果云杉、秦岭冷杉、油松、波氏落叶松、华山松、桧柏、栎类、桦木、白杨等乔木和牡丹、五角枫、芍药、野丁香,黄杨、虞美人、马兰花、杜鹃等灌木50余科700多种,分布着刺五加、冬虫夏草、黄连、半夏、贝母、细辛、大黄等100多种药用植物,松软的林地上镶嵌着羊肚菌、野蘑菇等食用菌。走进公园,你就走进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动植物园。  旅游资源  大河坝景区则是一副画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曲经通幽,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是一个天然氧吧,海拔4153米的雷古山,是陇南最高峰,山顶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雪线以下是云雾缭绕的茫茫-,既有黄山之雄伟,又有华山之奇险。置身期间,野趣横生,心旷神怡,有柳林卧龟,石门天堑,补天石,神龟戏水,金樽瀑,回音壁,赛马滩,雷古雄峰等主要景点供游客观赏。  “月洼松间篝火明,笛弄山风声声情。褐衣裘裳背揉背,春情缠绵心印心”。这是宕昌诗人杨材美咏《西羌古风》的佳句,现今居住在大河坝的藏族同胞便是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宕昌国的古羌后裔,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还保留着古宕昌羌的原生态鲜明特征。宕昌国、羊马城等遗址至今保存完好。藏族妇女身着民族盛装,弹起口弦,唱起藏歌,跳起富有民族特色的白马藏族舞,牛头马面舞和锅庄舞,如诗如画的藏族风情,热情奔放的篝火晚会为公园旅游更添异彩,使游客兴高采烈,留恋忘返。  景观资源  园内集原始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景观资源整体品位高,空间布局特点突出,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奇松遍布,怪石瞬陶,山势陡峭,沟谷峡长,瀑布常年不断,白浪奔腾不息,四季皆胜,处处为景。特别是官鹅沟景区,景点分布忧为突出,官鹅沟景区前14公里为15个色彩斑斓的湖泊,后18公里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沟内山岭重叠,幽谷纵横,青山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飞溅,草甸雪山,湖泊激流,古木参天,沟两边的悬崖峭壁上有许多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岩石构造,被专家誉为最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公园”。  主要景点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  官鹅沟北起岷江林业总场,南与舟曲具接壤。区内主要景点有庙滩(张爷伺)、佛光满洞、通天门、尖山、幽谷洞天、峡中卧虎、罗汉峰、龙洞流泉、石壁泻珠、瀑布云烟、虎口瀑、水帘瀑、五瀑峡、猿人壁、九天飞瀑、珍珠落九天、青天一线、小路峡、莲花峰、梯子崖、金刚峰、五指峰、枕头峰、望郎峰、老人峰、雪山雾罩、山盘冰柱、石出积宝、三界峰、群峰迭嶂、紫槽潭、大湾杜鹃、森林浴场等33处。  景点位置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官鹅藏族乡  官鹅沟通天门官鹅沟青龙泻珠官鹅沟五瀑峡官鹅沟独秀峰官鹅沟素练瀑

武都朝阳洞景区

武都朝阳洞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武都朝阳洞景区  朝阳洞位于陇南武都区达角弓乡陈家坝境内,其所在之地仙人崖,是一座林木荫翳、奇石遍布、云雾绕绕、宛若仙境的山峰。朝阳洞坐西向东,每当朝阳初升,有阳光射入洞内,故名,又因传说明代,有一老禅“卧化”于洞中,成仙而去,称为“朝阳仙洞”。  朝阳洞原名仙佛洞,为唐代凿建石窟,镶嵌在第四纪砾石层悬崖之中。在《阶州直隶州续志》中有记载:“朝阳山,在州西八十里,明初有老禅卧化于石洞中。”记者一行拾级而上,到达洞窟山门前。从这儿可仰观崖前全景,俯瞰白龙江水。仙人崖笼罩在神秘莫测的虚幻中,高耸千仞,险如刀劈。悬崖上的亭台楼阁,古洞明刹,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位于仙人崖半山腰的朝阳洞,洞口高3米,宽2米,前有斗拱飞檐的崖前建筑。进入洞内,蜿蜒上行十余步,便有两窟。窟内泥塑彩画,细腻生动,令人玩味。蜿蜒上行,时宽时窄,宽处高10米左右,石窟塑像分布其间。据说原有26穴,塑89尊像,造型奇特,并有壁画多幅,现多已无存。其中一窟,便是睡佛端竹善士坐化之处。  朝阳洞原名仙佛洞,为唐代凿建石窟,镶嵌在第四纪砾石层悬崖之中。在《阶州直隶州续志》中有记载:“朝阳山,在州西八十里,明初有老禅卧化于石洞中。”记者一行拾级而上,到达洞窟山门前。从这儿可仰观崖前全景,俯瞰白龙江水。仙人崖笼罩在神秘莫测的虚幻中,高耸千仞,险如刀劈。悬崖上的亭台楼阁,古洞明刹,影影绰绰,时隐时现。位于仙人崖半山腰的朝阳洞,洞口高3米,宽2米,前有斗拱飞檐的崖前建筑。进入洞内,蜿蜒上行十余步,便有两窟。窟内泥塑彩画,细腻生动,令人玩味。蜿蜒上行,时宽时窄,宽处高10米左右,石窟塑像分布其间。据说原有26穴,塑89尊像,造型奇特,并有壁画多幅,现多已无存。其中一窟,便是睡佛端竹善士坐化之处。  后来的说法是,因为该洞坐西向东,又称“朝阳洞”。但据考证,其实是清康熙年间,洮岷道道台马朝阳到此,施资纹银,整修洞殿,使之维修一新,洞殿规模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此,才以马道台之名,将仙佛洞更名为朝阳洞。  朝阳洞三宝:坐佛、立佛、睡佛。其他洞窟中遗存的和重修的塑像与壁画,仍可称民间艺术精品纷呈,为洞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从唐贞观年间到明成化年间,在仙佛洞修成正果者有三,即坐佛、立佛、睡佛,从而使朝阳洞闻名遐迩,僧侣争相朝拜,游人纷至沓来。  地址:陇南武都区达角弓乡陈家坝境内  类型:洞穴  角弓镇  自然环境:角弓镇地处武都区西部,总土地面积15.27万亩,总耕地面积1.53万亩,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降雨量447毫米,年平均气温20℃,全年无霜期280天。   行政区划:辖1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530户,乡镇总人口28965人,乡镇从业人员14581人。   六通情况:18个村通邮,14个村通电,17个村通电话、通公路…… 详细++

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

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  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位于文县城西3公里白马河的铁楼藏族乡境内,是古白马氐的后裔白马藏族聚居区。铁楼藏族乡,是文县惟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市7个民族乡之一,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传掘地发现一大铁炉而得名,又名铁炉寨。境内的白马河为文县八河之一,因铁楼乡别名白马峪而得名。白马河发源于该乡海拔3543米的石垭子梁,从全乡穿境而过,经城关镇甘沟坪、西元村,汇入白水江,流程29.5公里。  生活在这里的白马藏族人民秉性耿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生活衣着、婚丧祭祀至今仍保留着古老习俗。据史学界考证,白马人与两千多年前生活在陇南一带的古代氐族无论在血缘、地缘还是传统习俗上,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氐人部落就繁衍活动在西汉水、白龙江和岷江流域。魏晋以后,氐人曾以骁勇善战在当地称雄一方,先后建立起了“成汉”、“前秦”、“仇池国”、“武都国”和“阴平国”等政权,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白马藏族同胞把最具特色的婚礼和盛大节庆祭祀活动时表演的面具舞称为“池哥昼”,也叫“神面舞”。“池哥”是白马人对“面具”的读音, “昼”译成汉语为跳,即跳“面具舞”的意思。这种面具舞被赋予了祈祷丰收、安宁、驱恶避邪的意思。白马藏族同胞  “池哥昼”(面具舞),场面庄重热烈,既有神秘的宗教气氛,又充满浓郁的娱乐色彩,极具历史和民俗研究价值。神秘的面具舞无不诉说着白马人世世代代生活的艰辛,这些闪烁着民族精神的魂魄,经历悠悠岁月的无情蹂躏,穿越历史的长河,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白马人独特的装束,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交融在这风、太阳和空气当中,最具民俗特色的,是白马人艳丽的五彩服和神奇的沙嘎帽。漂亮的沙嘎帽上随风飘荡的白鸡翎如我翻飞的思绪,带我走进白马人艰辛的生活历程。白马人艳丽的五彩服与神奇的白马山寨构成了一幅漂亮的民俗风情画,使来这里的客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总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白马人节日的喜庆场面和他们生活的点滴。  白马河流域属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主要景观有大熊猫饲养场、石门沟瀑布和红海等。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差异很大,“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气候温和湿润,飞瀑流泉,碧潭潺溪,险峰长峡,苍山雪岭,古木参天,百鸟争鸣,珍禽异兽出没,芳草奇花争妍,优美秀丽,如诗如画,可与相邻的九寨沟媲美。  大熊猫饲养场设在白马河上游邱家坝,这里青山环绕,森林茂密,气候温和,大熊猫主食的箭竹遍布山林,是大熊猫栖居繁衍的主要地区之一。1986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此投资兴建了“大熊猫繁殖驯养场”,在抢救饲养病弱熊猫的同时,进行驯养繁殖。场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有大熊猫活动休息室,进食、饮水间、配食加工间,医务室,化验室等等设施。1988年经中央批准,由驯养员护送这个饲养场的一对大熊猫飞飞和萧萧前往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展出,受到异国朋友热烈欢迎。  石门沟瀑布在大熊猫饲养场附近的石门沟村后。百丈悬崖的峭壁间,有一石洞,洞内平坦,高、宽各5至10米,内有钟乳石构成的各种景观,情状各异,形象生动,如人立,如山耸,如兽奔,如云浮。洞内正中建有观音阁,建于清乾隆年间。阁后有一暗洞,水声滔滔不绝,清流奔涌而出。水流环绕观音阁两侧,至洞口汇而为一,飞泻直下,形成宽4米、高80米的瀑布,从崖壁间喷洒下落,在日光照耀下,五彩缤纷,蔚为壮观。四周树木蓊郁,鸟雀啼鸣,山花溢香。  红海在白马河上游深谷中,因湖水色红,故名。湖边花草遍地,四周箭竹丛丛,熊猫频繁出没。相传红海之水,原来清澈澄碧。有一位英俊的藏族青年常在湖边林中打柴,湖中龙宫的公主龙女爱上小伙子,两人结为夫妻。龙王派虾兵蟹将捉拿公主问罪,龙女与小伙子奋力抵抗,最后手拉手朝悬崖撞去,双双身亡,献血洒在湖里,于是碧绿的湖水被染成血红。从此,红海不仅成为一处美丽的景点,而且成了当地藏族青年男女传统的聚会地。

碧口古镇

碧口古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千年古镇—碧口  碧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里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纤夫肩上的纤绳勾通了甘、青与巴蜀的联系。清朝乾隆以前,碧口的冯家沟只有十几家茅舍。当时。四川来甘肃的舟辑在距碧口20公里的中庙行店,后迁至肖家坝的旋滩,乾隆初年迁至碧口。至此,碧口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甘肃、四川的物资集散地,木船沿白龙江入嘉陵江可直达重庆。凡甘、青及四川松藩等地药材、土特产品运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带日用物品进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须经过碧口集散。商贾云集,交易兴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会馆5处,药材行栈40多家,古镇名播陇原,享誉华夏,为甘肃四大重镇之一,有“小上海”之称。随着水运业的日益兴旺,碧口古镇繁华至极,各地客商纷纷解囊建馆修宫,一时间工商船帮会馆林立,成为商镇发达的象征。江西会馆三元宫、四川会馆川主宫、陕西会馆忠义宫、船帮之所鲁班庙等,各具风姿。清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修建以供奉镇江龙王为主的紫云宫,为船帮会馆,俗称王爷庙,历时六十载建成,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经两次修茸,此庙富丽堂皇,宏伟壮丽,为邻近诸省少有。同时带建有不少庙宇,如红庙子、南山寺、土地庙、响浪寺等。  民国初年,碧口街居民500余户,2000多人,除本地十几户张姓农民外,余者皆为外来商族。每日来碧驮运骡马100多匹,肩挑背负及来往客商1000多人,每逢集日四邻农村来赶集交易者尤多,市场喧嚷繁荣,行人擦肩接踵,日商品交易额达八九万元。碧口可谓万商云集,遂成为甘肃四大名镇之冠。民国年间,碧口陆续增设了烟酒营业税局、直接税局、特税局、海关税局等税收机关。抗日战争后期部分海关沦陷,药材出口滞销,经营药材的商家改营大烟生意,碧口至此大烟生意交易跃居全省首位。年税收曾多达两万多银元,占全省税收的一半以上。民国十六年(1927年),碧口统捐局达七万六千元(银圆)。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征地价税六万六千多元,碧口经济之繁荣由此略见一斑。民国后建碧口公园,其内有园亭楼廓、动物园、抗日楼、书画院、城隍庙、文庙等,可见古镇历史的繁荣。清代有诗《碧峪镇登紫云宫楼》为证:紫云楼阁最高层,遥眺关河远是增。山势千重盘陇蜀,江声一气赴嘉陵。川原形势仍古今,人数代迁感废兴。今日皇图垂巩固,须知寰海水清澄。1933年新建碧山公园,大礼堂门口有一联云:碧山巍峨紧关秦岭千重锁,白水汹涌冲破江河万里涛。  信息来源:甘肃文县网  信息来源:甘肃文县网

大水沟村景区

大水沟村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水沟村距县城10公里,共5个社176户701人,劳动力352人,耕地面积760亩,人均1亩,退耕还林420亩,2015年贫困户25户90人,贫困发生率12.8%,人均可支配收入4879元,其中乡村旅游带动人均收入达1686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2015年获得“中国最美村镇”、“省级生态文明村”等称号。

宕昌牛头寺森林公园

宕昌牛头寺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牛头寺位于陇南宕昌东部50公里处良恭河畔韩院境内的南麓群峰之中,平均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总面积4平方公里。  牛头寺始建于唐玄宗时期,至明代以来经多次维修,保存了千年古刹之丰姿,文革期间无人维修,几欲坍塌。1987年后,牛头寺三大殿得以重修,牛头寺原名任头山。  传说,山下一农户的母牛失圈,经四处寻找无踪影,后来在绝壁之上的任头山顶峰找见了。母牛生一牛犊,被人们传为神牛,于是百姓便在这顶峰之上修建了前、中、后殿,起名牛头寺。  牛头寺森林公园占地万亩,西接毛羽山万亩林带,东连菜地湾万亩林区,属长江上游三江(嘉陵江、白龙江、犀牛江)源头绿色水库之一。从西天坑至江林峡,从大山梁至水地里,整个景区东西长20华里,南北宽15华里,由无数奇峰秀水、古刹亭阁、参天古柏、小桥人家构成。  牛头寺背依巍巍笔架山,面朝悠悠良河水;左临五岳开帐---形似文臣静座,右临五峰矗立---状如武将林立;前有狮峰象岭隔江相戏,后有峭山尖山嵯峨相峙;山脚下九眼泉喷珠吐玉,河北岸青崖河流金淌银;寨崆崖古堡久远,崖背后幽谷表谧。正是:悬崖松涛鹤声远,茅庵草舍傍山倚,奇峰秀水览不尽,古刹亭阁云中立。  壁立千仞的牛头寺,前有飞檐翘角的西霞阁,后有雕梁画栋的藏月楼,中有擎天摩宇的卧云亭是牛头寺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经过多年的扩建与维护,牛头寺森林公园成为集生态环保,绿色植物开发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一体化的旅游区。  沿着曲经长廊拾级而上,一座接一座的亭阁延伸到牛头寺峰顶,那栩栩如生的塑像,那古朴典雅的壁画,让人留恋忘返;那朝阳的金辉,那落日的霞光,把游人都浇铸成金身玉体,脚下踩着滔滔云海,耳边响着阵阵松涛,让人飘飘欲仙;悠扬的古刹钟声,在广袤的大地上空萦回飘荡,恍若天外清音。  区内也有各种乔灌木百余种,药用植物500余种;有金钱豹、红腹鸡等珍稀动物30余种。牛头寺兼华山之险,崆峒之奇,桂林之秀,鸡峰之美,是天水---宕昌道上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陇南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武都区 万象洞 武都朝阳洞景区 武都水濂洞 武都五凤山 广严院 姚寨沟风景区 万象洞月宫-前宫 万象洞龙宫 万象洞月宫-后宫 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 武都龙凤山 万象洞天宫 福津广严院 千坝草原 陇南莲湖公园 万象洞石刻题记
成县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颂摩崖石刻 香水洞 泰山庙 西峡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文县 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 碧口古镇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 程海寰烈士纪念馆 文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博物馆 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 文县文昌楼 文县天池 尖山自然保护区 白水江 白马藏羌村寨 碧口水库 临江古渡口 刘家坪清凉寺 古玉垒关 洋汤天池
宕昌县 官鹅沟 宕昌牛头寺森林公园 阴坪羌寨 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 哈达铺会议旧址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官鹅沟通天门 旗布寺 官鹅沟青龙泻珠 官鹅沟五瀑峡 官鹅沟独秀峰 官鹅沟素练瀑 宕昌关帝庙 宕昌国古城 梓潼文昌帝君庙 理川泰山庙
康县 阳坝生态旅游风景区 康县花桥村景区 大水沟村景区 何家庄村景区 凤凰谷村 白马关古城 廖家院 桂花庄 梅园沟 海棠谷 托河漂流 红豆谷 康县白玉洞 清河原始森林 低垭云海 蚕桑旅游示范观光园

陇南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