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陇南 >> 成县

成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鸡峰山

鸡峰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县西南5公里处。它东接仙人崖,西连乱山,北临南河。鸡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  鸡峰山,因"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似鸡首"而得名。据鸡峰山留存的北魏摩崖石刻和宋真宗赵亘时期的碑刻记载,汉代就有摩崖石刻"西峡颂",唐代已初具规模,宋代山上就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和佛教活动。  鸡峰山公园总面积为4200公顷,林地面积5000亩。植被以华山松、油松、落叶松为主,间有经济树种红青岗、板栗、刺五加、观赏植物铁木匠、粗榧、水柏等。野生动物有羚羊、梅花鹿、野猪、狼兔等。  鸡峰山共有18景,景景奇观、“云卧仙人床”,“清泉出龙口”“石鸡凌绝壁”,“云海浮仙山”,等尤为出名。嵋洛峰北山腰的“云卧仙人床”,东山腰的“清泉出龙洞”,石洞天生,洞内钟乳石星罗棋布,万象森列,神龛下泉水涌流,澄碧清澈,每遇雨天,洞内云雾喷涌而出,如玉龙出洞,腾旋飞舞。龙洞上空绝壁上的“石鸡临绝壁”,一块巨石状如鸡形,凌空突出,天生奇观。北山腰的“云海浮仙山”,浩瀚的云涛中浮露出数座苍翠的峰峦,旭日东升,云蒸霞尉,使人置身于海上仙山。  溶洞是鸡峰山又一绝景,洞深约1公里,各种石钟乳、石笋,随着光线的明暗,角度的变化,想象力的不同,变化万千。  鸡峰山与东西两翼的杜公祠,西狭颂与“汉摩崖石刻”、“吴挺碑”、“裴公莲帖”辉映一体,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文臣武将,骚人墨客留下无数盛迹,东汉虞诩开创漕运、马融设账讲学、李翕开凿西峡、三国孔明六出祁山、唐代敬德修寺建庙、杜甫辗转流寓、宋代吴挺驻节保蜀,给自然风光增添了人文景观的内涵之美。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鸡峰镇鸡峰山庄  类型:植物园  开放时间:  9:00-21: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西狭颂风景区

西狭颂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狭颂风景区位于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这里自然风光清幽绮丽,青山对峙,涧流清澈,一汪汪潭水似明珠相串,一挂挂短小的瀑布迭次相连。峡内的山、水、石、树,皆成风景;亭、桥、廊、榭,相映成趣。西狭奇在山、美在水。抬眼望去,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悬崖。山崖上绿树层叠,其间亦或有古树参天,老藤缠绕。两山之间的响水河,或在峡谷中潺潺绕行,或在巨石间冲腾奔泻,浪花激起的水声,站在远处也能听到。更有意思的是悬崖上的水,或化成一条白练从高处垂落而下,或从栈道上方形成珠帘,飞溅滴注,蔚为壮观。  《西狭颂》所在的鱼窍峡,两岸峭壁如削,折叠对峙,一泓中流,迥转、飞扬、旋卷,跌宕多姿。水势变幻,为湍、为瀑、为池、为潭。潭不甚广而澄碧幽深,天光云影,青岫苍树,古栈遗迹,尽映其内。传说古代有黄龙自潭内飞出,人称“黄龙潭”。每当皓月临空,月光水色交相辉映。“光怪灵潭气欲春,波平浪静一轮存。镜连五色龙成彩,珠映千鳞月映痕”。成县八景“龙潭映月”即由此而来。  在这条幽深奇特的峡谷中有一座飞檐凌空、古朴挺拔的古建筑——《西狭颂》碑亭,蜚声中外的摩崖石刻《西狭颂》便置身其中。《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碑帖是碑刻的拓片,现在保留下来的汉代碑刻原石寥寥无几,凤毛麟角,而《西狭颂》就是其中之一,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西狭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峡颂》,俗称《黄龙碑》,镌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它刻在一块崖体凹进,表面平整的石壁上,宽340厘米,高220厘米,上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正文阴刻20行,385字。每字约4厘米见方。纵观全篇,汉代隶书真迹清晰可辨。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描绘了西狭山路的险阻,叙述了李翕由感叹而下令有关官吏奋力修路,凿崖清障,削高垫低,截弯取直,终于开通新路,行人欢腾,歌颂功德等等。《西狭颂》碑文的右侧刻着正文右侧刻有黄龙、嘉禾、白鹿、木连理和承露人之图象,称为“邑池五瑞图”,象征李翕主政其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二者联系起来看,图文相应,虚实相生,是东汉摩崖石刻艺术中图文并茂的佳篇奇构,当地人把它们合称为《黄龙碑》。碑刻周围还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年和清代光绪以及民国年间一些名人仿古题刻。刻在悬崖右侧的“东汉摩崖石刻西狭颂”9个大字,是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写的。碑上阳刻小字题名12行,142字,与正文书法风格相同,皆系当时成县人仇靖所撰刻。仇靖字汉德,是地位很低的官府小吏,即便是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却有如此的盖世之笔,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家、书法家,实为陇南人的骄傲。  《西峡颂》摩崖的另一珍贵之处在于它保存完好。汉隶书法“三颂”中,《石门颂》原在陕西汉中市北褒谷石门西壁,1971年因整治褒河而被切割迁移,现在藏于汉中市博物馆中,碑文已有相当程度的破损。《郙阁颂》的碑石古代就已磨损,明代曾经重刻,早已不是本来的真迹。即便如此,又迭遭破坏,文字残损严重,能清晰辨认的字仅是原文的一半。历经1800多年,《西峡颂》在原来的位置上保存完整,风采依旧,主要是因为碑体凹进崖壁几米深,上凸下凹,即不被日晒,又避免雨淋。碑刻位于半崖,曾被藤萝遮蔽,一般人很难接近,后来还是被樵夫所发现,举世闻名的《西峡颂》才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西峡颂》碑刻字体清晰,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是书法艺术的瑰宝。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在国内及日本等国掀起了《西峡颂》研究热。它在我国金石学、文化史、书法史和交通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享誉海内外,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甘肃陇南市成县县城西侧约13公里处  类型:古迹峡谷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6.0元  

成县杜甫草堂

成县杜甫草堂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杜甫草堂,又称杜公祠,坐落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是一组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三十七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  大诗人杜甫经秦陇流寓同谷避安史之乱,在此逗留月余,创作了《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诗篇,之后即取道嘉陵江入蜀。北宋时,当地秀才赵惟恭捐地,县令郭慥主事创建祠堂。近年,成县兴建扩建,规模宏大,是人们怀念诗圣,饱览自然风光的必游之地。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杜甫离开秦州(今天水),到达司谷(即今成县飞龙峡),在峡西的西岸选择了一处背青山巨岩,面对峡谷山峰,避见向阳的山坡地,营建了简陋的栖身草堂。所以杜甫草堂成为诗圣辗转甘肃陇南的一个足印,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并由此向南进入四川。后人为纪念杜甫,在居住的旧址上立祠建堂。《成县新志》对此也有记载:"子美草堂在飞龙峡口,山带水环,霞飞雾落,清丽可人,唐乾元中子美避难居此,作草亭,有同谷七歌及凤凰台诸诗,后人感其高风,即其址祠祀之"。  后来经过宋、明、清,民国年间几次修建和补茸,草堂才逐步美轮美奂,初见规模。现在草堂内还留存有南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宇文子震刻写的诗碑,明世宗嘉靖九年(庚寅)和十九年(庚子)立的两座诗碑,及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已未)立的《重修杜少陵祠记》碑石等十多处。  最早的成县杜甫草堂纪念祠,名“子美草堂祠”,又称“诗圣祠”。是一处建筑宏伟,石碑林立,绿树环绕,清幽恬静理想之地。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陇南杜甫草堂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陇南杜甫草堂

薤韭山

  薤韭山  薤韭山位于成县二郎乡和西和县晒经乡的交界境内,秦岭中壮年期高山区,大地构造属西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东段,区内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安家岔组。海拔1800----2451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积草岭(同谷县界),就是今薤韭山,(当地学者有异议)因山上盛产薤韭(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可食用)而得名。唐乾元二年(759)冬月,诗人杜甫携妻拖子在投奔同谷的路上,艰难爬上积草岭,远望泥功山而发出戚楚的声音。登薤韭山顶,一览众山小。须晴日,北望云涛滚滚,南临斜雾吻林,脚下绿草茵茵,身旁百鸟齐鸣,在化道成仙的美丽传说中旷怡沉醉。  积草岭(同谷县界)杜甫  连峰积长阴,白日递隐见。飕飕林响交,惨惨石状变。  山分积草岭,路异明水县。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  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食蕨不愿馀,茅茨眼中见。  薤韭山有众多锅坑,四周环林,直径约40米,中部凹陷,呈倒置锥形,锥高约5米,似农家做饭铁锅状,故称锅坑。锅底杂草丰盈,再细看中心有裂隙,说明四周之水尽灌其中。继续东行,每隔数百米锅坑相涌而出,直径、锥高大小不等,大者直径约200米,锥高40米。小者几米,在林中发现同状锅坑。更有甚者,找到几处漩坑:坑口怪石惨惨,叄叄叠叠,苔藓凝黏,触手疑毯,坑口直径2至8米。身临坑缘,凉风沁骨,瑟眼相望,呈井状,直立或近直立,深不见底,扔石探道,半响回音绕耳。又沿岭东行,趟过一弯锅坑,则登上了2451主峰,俯看长灌弯锅坑,犹如一串绿宝石悬在主峰玉项而闪烁。  依石而卧,清风白云拂面,丽花绿草入怀,洗耳聆听:道士-薤韭舍生成仙、雷雨前冒气洞有花杆冉冉升空、采药者所携水瓢掉入漩坑于成县莲池复得……美丽的千年传说,绚丽的地表附着,神秘玄魅笼罩着薤韭山时空,叩响我探秘的心房,让人思绪飞扬:地球上北纬30°附近遍及着自然和人文奇观绝景,如黄山、珠峰、死海、百慕大群岛、四川三星堆、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北纬30°附近的薤韭山又向我们昭示着什么?与山同眠,山有灵性,敞开心胸逐步接纳,踏遍青山,山多为石,悬崖横跨崖间,凌空数十丈,站其上:如鸟行空,俯首不寒而栗;举头望:小有洞天,横断白云,如虹长卧苍穹。  薤韭山有着绚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同样生物也极具多样性,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盛产薤韭、野党、朱萸、茯苓、玄参、当归、大黄等五百多种药材,更有世界稀有植物高山杜鹃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大鯢、野牛、猎豹、猎狗、马鹿、马熊、石羊、锦鸡等。喀斯特来源于南斯拉夫一高原地名,同雅丹、丹霞地貌一样全球通用,特指区域性碳酸岩层地质物理、化学变化特征。学术界普遍认为喀斯特天坑群北方罕有(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而喀斯特地貌与薤韭山地貌特征相吻合,它具有研究地球物理运动,地质岩溶活动,生物演变过程和气候变迁等极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价值。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素有“诗圣”之称的杜甫而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天宝十年进三大礼赋,受唐玄宗赏识,命引制集贤院,后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城陷,后脱身赴凤翔,肃宗任为左拾遗。因-救房官触怒肃宗,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上元六年辗转入蜀,曾于唐广德元年(763年9月)好友房官病卒阆中,为其奔丧莅阆中。唐广德二年春再度携家次莅阆中,游历阆苑风景,是诗人一身中写诗最多的地方,留下诗篇66篇,其《阆山歌》、《阆水歌》流露出诗人对阆苑仙景的无比感慨和赞美。唐宋在锦屏山为诗人建祠堂,祠中存有国家一级珍品汉白玉杜甫雕像,以励后人。  月亮峡渡假村位于甘肃南部的徽县境内,也是三滩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月亮峡全长65公里,清澈的月亮河穿峡而过。有“峭壁拔空远千仞,鸟瞰嘉陵一线江。”之势,峡谷内原始森林密布,植被覆盖率98.5%以上,一年四季“林荫遮天蔽曰,清泉飞流山涧,长峡千仞可虎跳,翠谷百里尽鸟啼”是月亮峡真实的写照。  它以峡谷幽深、密林青翠、泉水清纯、环境幽静为基调,其最具个性、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由-绿波、溪泉清纯和新鲜空气形成的幽雅环境,是避暑度假、山水观光、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峡谷内除青山对峙、溶洞山泉众多、水质清洌、植被优良外,三国古道,流泉飞瀑,溶洞石窟,深山峡谷,峭壁危崖,无不让人留恋忘返。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成县杜公祠景区

成县杜公祠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甘肃成县杜公祠坐落于成县东南3.5公里的飞龙峡口。是一座纪念唐代诗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筑,为国内现存 37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人干华州辞官携家西行,流离同谷(今成县)一月有余,创作了《龙门镇》、《泥功山》、《凤凰台》、《同谷七歌》等十余首诗作,记山水,伤乱离,怀亲友。唐咸通时杜甫同谷故居遗迹尚存。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县令郭造始立饲,使来者诵其诗,怀其人,“礼其像,忠其文”。后经几代增补修葺,遂成今日之规模。饲堂筑于高旷的坡坂之上,背靠仙人崖,俯临青泥河,右倚古栈道,遥对凤凰山。 大门为悬山垂花门,古朴庄重。前院房门两侧有砖刻门联:“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干秋诗圣独追雅颂-。”入后院,词堂大殿内有诗人的石雕造像。后院原有古柏八株,国槐一棵,海棠一丛,人称“八柏一槐海”,传为杜公亲手所植。惜“文革”中遭劫,现仅存古柏三株,虬枝挺拔,黛色参天。祠旁有玉绳泉,从石洞飞漱而下,激石如喷雪;山坡上遍布葱宠的白皮松,好鸟鸣树,涛声阵阵,清翳幽韵,令人神往。  地址:甘肃陇南市成县县城东南3公里处的飞龙峡峡口  开放时间:  08:00-18:00。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西峡颂摩崖石刻

西峡颂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峡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成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俗称“黄龙碑”,镌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  西峡颂摩崖碑高2.2米,宽3.4米。碑额为“惠安西表”四个篆刻字。正文为表文形式,隶书阴刻12行,385字,每字9至10厘米见方。主要记述了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狭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石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正文之前阴刻黄龙、白鹿、甘露、嘉禾、木连理和承露人图像。碑刻四周有宋元符、乾道、淳熙年间及清光绪、民国年间一些文人官宦访古题刻30多处及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题“东汉摩崖刻石”及“西峡颂”。西峡颂左下方另有一汉隶摩崖石刻,俗称“桃花碑”,东约1公里有东汉熹平三年(公元173年)《汉武都太守耿勋碑》摩崖碑刻,记述耿励政绩。  西峡颂摩崖碑是中国仅存的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峡颂》三大颂碑中之一,且保存最完好。它集文学、绘画、书法、汉儒思想及地方官制等于一身,是研究东汉表体文章,乃至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交通的重要实物证据。

香水洞

  香水洞  香水洞又名响水洞,今成县陈院镇武山村,西距县城约12公里。  香水洞座落于黄家河下游的龙门峡中,四周峰峦屏蔽,洞下流水泠然。洞口西向,高约11米,宽约15米,深约12米。洞口顶部有清注泻下,雨季如瀑,旱季如线,四季径流不断。洞中石形怪异有的如斧,有的如盆。另有一石如蟠龙状,石上有纹,酷似龙鳞,故称“龙石留形”。又因洞顶水落石盆,泠泠有声,故又得名“响水泉”。洞底还有一钟乳石,呈坐佛状,佛前石桌上缀满石花如蝌蚪文,旧志称“古佛诵经”。洞左有钟乳石如狮,口中吐水成珠,顺石上小沟流入钟乳石盆中,不溢不涸,取水饮之,则奇香盈口,久留不去,此则为香水洞名之由来。明邑令谢镛有《香水仙洞》诗一首:“乘舆探奇不惮险,仙源一径如山关。数重垒障云学洞,百尺飞泉水做濂。瑶草千年仍是碧,蟠龙万骥总可潜。凋残地主何缘到,问俗伤心泪欲沾。”  香水洞掩居于山腰竹林中,环境幽雅,景致奇特,自明代以来便是人们寻幽探胜的佳地,明代即以“香洞流泉”载入史志。

泰山庙

泰山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泰山庙  郁郁松柏搞仙宫  晨钟暮鼓传经声  生死轮回城隍管  善恶报应东岳分  懒看纸灰飞蝴蝶  好听社戏唱升平  风景千年留客赏  神话万古后人听  ——泰山庙即景  泰山庙西濒青泥河,南邻凤凰山,与大云寺、狮子洞为联袂旅游区。  泰山是一座锥形土山,山虽不高,介遍山是稀有的古树群,松柏环绕,浓荫翳郁。古柏披鳞持甲,老干苍虬,新树挺秀。有的老根裸露,如龙爪匝地,有的树洞生树,如老翁抱孙,有的树身交缠,如夫妻情深。山顶合抱粗的白骨松,是稀有珍种。躯杆凌空,树冠硕大,翠扇节穹。这嫩古树如万条苍龙飞舞,起风时涛声动地,颇为壮观。古树龄都在二百年以上,有的多达四、五百年。树为山之衣冠,为山之灵魂。

西峡

  西峡  成县西峡位于甘肃成县西门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镌于东汉建宁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名为您武都太守汉阳河阳车翁西峡颂,俗称黄龙碑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     西峡颂景点所在的鱼窍峡,峭壁折叠对峙,石崖如墨泼青染,峡谷一流清流终年奔湍,浪花飞溅,水势随乱石变幻无穷,形成了瀑、湍、池、潭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成县西大街莲湖边。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明清仿古建筑。陈展内容有红二方面军北上会师、成县五龙山战役等。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2012年1月21日,被命名为甘肃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为成县的重点红色旅游景点。  

成县博物馆

  成县博物馆成立于2000年10月,位于县城西大街裴公湖畔,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现有文物藏品81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36件(套),三级文物93件(套)。藏品种类有青铜器、铁器、瓷器、陶器、玉石器、书画等;其中以战国高圈足窃曲云纹铺首壶、汉代鎏金棺饰、双鱼青铜洗、五代耀州窑刻花狮头流执壶等为代表。  成县博物馆现有职工14人,内设办公室、信息中心、安全保卫部、考古调查部、陈列展览部、宣传教育部、档案资料管理室等。该馆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文物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省馆藏文物普查配合先进集体”、“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成县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等。  馆长:张建文   联系电话: 0939-3219101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西狭古栈道遗址

西狭古栈道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狭古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成县抛沙镇丰泉村西南1.2公里。该遗址分布在两处:其一位于下峡峡口,此处共有4个栈道孔,为圆形孔,口略向上倾斜,孔径0.17米,深约0.2米,栈道遗迹共分布在长13米的石崖上,最南端的栈道孔距西入口大门5.7米,栈道孔距地面0.3-0.5米不等,位置较低,应为栈道下部支柱栈孔。其二距西入口约800米,位于“西狭十渡”第三拦水坝南15米处东侧崖壁上,现存栈道孔2处,栈道孔为长方形,边缘整齐,高0.15米,宽0.2米,深约0.18米,两孔相距约1米,距地面5米,位置较高,应为架设横木的栈孔。据西峡颂摩崖石刻中记载,该栈道建于东汉。  抛沙镇  自然环境:抛沙镇西距县城5公里,总土地面积9.05万亩,耕地面积3.22万亩。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全年无霜期210天。   行政区划:辖2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079户,乡镇总人口23201人,乡镇从业人员11610人。   六通情况:15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青泥河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泥河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成县飞龙峡口以南至宋坪乡格楼坝村以北的青泥河两岸石崖之上,修建年代为秦汉。遗址现存3处,为飞龙峡栈道遗址、石门沟口栈道遗址及三镢崖栈道遗址。现存明代碑刻2通,栈道孔150余处,部分仍保留修建栈道时穿入栈孔的木桩。青泥河栈道遗址为研究蜀道、我国水陆交通发展史、栈道设计建造工艺等提供了详实的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吴挺墓及吴挺碑

吴挺墓及吴挺碑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挺墓及吴挺碑位于成县城关镇石碑村南100米。全名为“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也称吴王碑。由整块青石雕刻成首、身、座三部分,碑通高4.41米,宽2米,厚0.46米。双螭碑座,长3.1米,宽2.2米,高1.85米。阴、阳两面均有碑文。碑阳额刻二龙图,篆“皇帝宸翰”,字径0.22米,碑身刻宋宁宗书“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八字,楷书竖行2行,行间刊有篆书“敕令宝玺”和楷书“修政殿书”八小字,四周环刻八龙腾云图。碑文刻吴挺之子吴曦自记《感恩表记》,碑文楷书竖行252字和“寿”字佛手图。碑阴额题为楷书竖行2行“世功保蜀忠德之碑”,首题“宋故太尉定江军节度使武功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致仕累赠太师卫国公谥武穆吴公神道碑”,碑文楷书竖行61行,每行120字,计8461字,内容记载吴氏三代抗金保蜀的功绩。尾题“嘉泰三年(1203)……”,高文虎奉敕撰,陈宗召奉敕书。碑文部分字有泐损。其周围有碑刻、华表及石翁像2尊。

成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城关镇 苟天晓 吴挺墓及吴挺碑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西峡颂摩崖石刻
黄渚镇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红川镇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小川镇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纸坊镇 苟天晓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抛沙镇 西狭古栈道遗址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青泥河栈道遗址 西峡颂摩崖石刻
店村镇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王磨镇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陈院镇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沙坝镇 苟天晓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黄陈镇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鸡峰镇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苏元镇 苟天晓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索池镇 苟天晓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宋坪乡 苟天晓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二郎乡 苟天晓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镡河乡 苟天晓 鸡峰山 西狭颂风景区 陈院生态园 成县杜甫草堂 薤韭山 杜少陵祠 成县杜公祠景区 西峡 香水洞 泰山庙 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 成县博物馆 西狭古栈道遗址 青泥河栈道遗址 吴挺墓及吴挺碑 西峡颂摩崖石刻

成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