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临夏州 >> 康乐县 >> 上湾乡

上湾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康乐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康乐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处康乐、临潭、卓尼、渭源和临洮五县交界处,北距省会兰州市165km,西至合作177km,东接定西170km,公路四通八达。总面积是18.8万亩,气候特征复杂,生物群落多样,植物种类约有90科346属745余种;兽类45种,鸟类133种,爬行动物2种,两栖动物4种,鱼类5种,昆虫类56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兽类有豹、猞猁、林麝、豺、水獭,鸟类有斑尾鸡、暗鼠雪鸡、血雉、红腹锦鸡、蓝马鸡等,昆虫有双尾褐凤蝶。  莲花山古称西崆峒,早在明初就辟为佛、道教名山,据传广成子常往来于西崆峒。因其山体呈鳞形断层,群峰耸立,形似莲瓣,中顶平圆,状如莲蕊,酷似初绽莲花,俊丽骄妍,整个山峦岚气笼罩,满目绿海,像浩大的莲叶罩在莲峰之下,故名莲花山。  莲花山高入云表,万山朝拱,洮河、冶木河映带左右,小莲花山、姊妹山顾盼有情。其景色随四季而变化,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雪。具有华山之险、黄山之奇、青城之幽、峨嵋之秀。从半山腰的唐坊滩开始,翩翩起舞的“三仙女”仙石,含笑恭迎贵客的到来。拾级而上,登莲花宝殿、十八罗汉楼、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紫霄殿、娘娘殿、舍身殿、转0、吴家庵、圣仙洞至祖师大殿,上山的路线就成了回环形。从西面上,东面下,上时经过第一道险道独木桥。此处两边断崖几十丈,有一丈多地方因无法凿有石洞,两洞间贯一铁链,配有扶手,一环一步,易上难下。再上,就是打儿湾、金顶,金顶是莲花山第二高峰。从金顶东上就到了夹人巷。这是此山第二处险道。巷长二丈有余,只容一人通过,陡得犹如登梯,配有铁索作为扶手。继续东上就到了峰顶玉皇阁,海拔3578米,极目四望,山下群峰锁抱、万山碧绿;山间白云缠绕,枇杷翠竹,轻纱素裹。风云雨晦,变幻莫测。时而红日高照,晴空万里,四野尽染,绚丽多姿;时而云腾雾绕,雷鸣电闪,大雨滂沱,烟雨朦胧;时而朝霞撒彩,夕阳晚照,万山如洗,娜婀多姿。真是“山势腾腾凌云气,松柏幽隐起雾烟,白云出绣红日尽,远望无际天地宽”。饱览玉皇阁美景,游过终年结冰的水帘洞,下山就到了“鹞子翻身蛇倒退”。这是此山第三道险隘,配有两根下垂的铁链。人下时,必须手握铁链,足踩石阶,一环一阶,犹如悬梯。快下到底时,还得从左面向右面跨一大步,转到右面,顺右面的铁链倒下三阶再下几阶才能到底,故名“鹞子翻身蛇倒退”。再下,就到了东方顶,至此险处已过。经过三眼泉就回到了转0,环游结束。真是山险景奇,步步为画。  莲花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而且是洮岷“花儿”北路流派莲花山花儿的故乡。莲花山花儿“出口即为华章,比兴咏怀情真”,犹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妙趣横生,广泛流传于当地,深受人民喜爱。“一年一趟莲花山,娃娃不引门不看,哪怕没有一分钱,也要上山欢两天”。这就是当地群众浪莲花山花儿会的真实写照。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六月六”花儿会。一年一度,风雨无阻。“六月六”莲花山花儿会是周边县市花儿会中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朝山程序最健全、影响最深远、最具代表性的花儿会。届时,歌手云集,商贾纷至,人流如潮,歌场似海。到处洋溢着“花儿”的芬芳。2004年,莲花山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保护基地”。2005年莲花山花儿会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7月18日,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荣获甘肃公航杯2013甘肃最受欢迎十大旅游景区称号和2013“绚丽甘肃”十佳旅游景区。  

景古红色政权革命纪念馆

景古红色政权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位于康乐县滨河广场南面附城镇新集村博物馆大楼二楼,现有馆藏文物53件,展厅面积866平方米,公共服务区面积180平方米,办公区域面积80平方米。纪念馆展览分两个部分八个单元,全面展示了红军和党的组织在康乐地区的革命活动。    1936年8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南部,红12师驻扎在康乐县莲麓乡,师部驻扎在地寺坪小学,村上设立了兵站。24日,红军抵达景古城,5000多名红军指战员驻扎在莲麓乡山扎坡到五户乡丁家滩的村庄里。   红军所到之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公布纪律,宣传政治主张。红军以铁的纪律和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彻底揭穿了国民党地方当局散布的-宣传。8月25日,临夏州最早的红色政权——景古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王朝佐当选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鸿儒为副主席,常成文、杜增璧、杨宝林、张有礼、汪从蜃、瓦得功、闻多仕、乔存娃、郭附城、王文惠为委员,王文镜为秘书。同日,在地寺坪、斜角滩、线家滩、景古城、丁家滩5个乡分别成立苏维埃政府,由丁绍周、刘效祖、翟守仁、祁如泰、杜作梅担任各乡主席。苏维埃政府设有经济、粮秣等委员若干人,并在宽一寸多、长二寸多的红布条上,书写“正”字,挂在胸前作为工作证。  景古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发动积极分子,采取打土豪、开义仓、动员群众捐献等办法,先后为红军征集军粮46万多斤,经费4970多元,食油2000多斤,衣服、被子1000多件,布40多匹,牲畜100多头,羊350多只,还有麝香、蜂蜜等,有力地支援了红军。  在区、乡苏维埃政府协助下,在景古、莲麓建立两个抗日义勇军独立营,人数达280多人。  9月底,驻宁定(广河)县的国民党军阀马步芳部侦探连40多人,突袭景古城。敌军中午到达景古城,抢先占领景古城东山脚麻墩制高点,猛攻红军据点,红军与其展开激战,击毙敌连长和士兵各一名。敌人阴谋未逞,遂即溃退。  1936年9月30日红军全部离开景古地区。红军在景古期间得到休整,通过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收集物资改善了部队供应,扩大了队伍,在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虽然驻在景古时间不长,但纪律严明,打富济贫,帮助群众生产办好事,在广大群众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景古红色政权革命纪念馆2011年12月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蜂窝寺

西蜂窝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西蜂窝寺,又名“大圣寺”、“宝积寺”、“正觉寺”,位于临夏康乐县境内的鸣鹿乡。寺院高墙耸立,飞檐流丹。它背依桑咀梁,面朝石墩山,南有小马家滩关,北有苏土司城。登寺一望,鸣鹿山川尽收眼底。据考证它修建于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只比公认的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晚16年,是古代陇右著名古刹之一。  该寺位于康乐县鸣鹿乡上洼地村的塔墩梁,距县城西南20公里。藏名“郭摩且噶丹却料林”。始建于东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名“大佛寺”,有19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23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敕改“大圣夺宝积寺”;明成祖赐名正觉寺。永乐鼎盛时,其庙宇宏伟、殿堂壮观,僧人众多。住持僧班丹札释曾“永乐间使鸟斯国”,因得永乐帝赐号,颁发《皇帝敕谕》,赐香巴金佛一尊,普贤法宝铜印一枚,珍珠伞一把。万岁牌一副。清顺治帝召见住持,御赐香巴铜佛一尊。乾隆改寺名为西蜂窝寺:当时寺内有大佛殿,护神殿,讲经楼及新建十二层宝塔等宏伟建筑,香火十分旺盛。今塔墩梁,即为当年宝塔遗址,因其声名远播,历代名流纷至沓来,留下不少墨迹,至今犹存的有清进士邓隆,北洋政府甘肃督军张广建,榆中名流张巨川,皋兰翰林刘尔炘等的真品。清同治后,寺院毁于兵乱,民国十四年(1925)重建,十七年(1928)又毁,香巴金佛丢失。1950年再度修建,1958年又遭破坏,寺产充公没收。1981年以后蜂窝寺再度整修,一切佛事,渐趋正常。1999年,寺管会改组,修三转五、四扎阁、明脊卷“香巴殿”一座,办公房五间,僧舍等用房九间,整修了寺院前大台阶,装了护栏,寺院初具规模。四、八月法会规模空前。  寺院选址幽雅,座西面东,依山而建。背依桑咀梁,面朝石墩山,南有小马家滩关,北有苏土司城。登寺一望,鸣鹿山川尽收眼底。寺院藏于千亩林海之中,山环水抱,染绿积翠,山花烂漫,朝霭暮霞,百鸟争鸣,山歌互答,真有深山藏古寺之妙境。  鸣鹿乡  康乐县辖乡。1961年设哈鹿公社,1969年更名鸣鹿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0.5公里。面积55.1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回族占57%、东乡族占5%。新(集)八(松)公路穿境而过。辖洼滩、郭家庄、尕路、拔子沟、扒才沟、鸣鹿关、东沟门、大东沟、胡麻沟9个村委会。地处鸣鹿河两岸。农业主产小麦、蚕豆、薯类。竹柳编织为传统副业。太子山林业总…… 详细++

竹子沟

  竹子沟位于康乐县鸣鹿乡拔子沟村,是以牛文化为主题、休闲体验为核心,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区,观光牧场内规划设计有天然牧场区、主题民宿区、拓展训练区、烧烤区、露营区、滑草区、花海区、松林生态区等区域。并有烧烤长廊、休闲竹屋、人民公社、水溪水趣、水磨水车、穿越森林、翻越雪山、房车露营等项目。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亥姆寺

亥姆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亥姆寺位于康乐县虎关乡夏牟山,距县城8公里。亥姆寺古称云界寺,建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毁于清。1958年时被辟为畜牧场,其林地面积由解放初的一千多亩缩减到200多亩,乔木类被砍伐尽。1962年后复有僧人释谛觉守寺,当地群众以护林为名,对寺庙进行了维修保护。1978年后,寺内佛事活动逐渐恢复,并增建了6间北殿,6间南殿,重修了钢筋水泥仿古山门,山脚下新修接引殿一院。退耕还林200多亩,绿化荒山300多亩,新植松柏10000余株,新修上山车道3华里。  亥姆寺山有三大奇观。一为满山的毛桃。毛桃为野生仁用桃,果肉成熟后干涩无味,不能食。其核大仁圆,味苦质优,年产数万斤,是药用、食用之上品。毛桃着花繁密,清明时开放,朱蕾粉瓣,花团垂枝,香飘数里,惹得蜂舞蝶飞,踏青赏花者络绎不绝。二为三样柳。三样柳是夏牟山的独有树种,是镇寺之树。三样柳属杨柳科,小如灌,大似乔,只因生有圆形、细长叶片和一束花序,当地人按其特征称“三样柳”。依变形叶看,当属胡杨之一种,但其生长习性、树形与新疆、内蒙、河西一带的胡样树有所差异。三样柳喜温湿、酸性肥土、不耐旱,多为丛生,三到四片叶便封顶,大树才显变形叶;而且绽叶迟、落叶早,顶部叶片有红、黄变色,无病虫害,有人多次试验,易地不易成活,生长极慢,千年老树,其胸径还不足50公分。三样柳具有解毒、消炎、清火之药效,其成份含胡杨碱。民间将其枝叶煎煮后用来医治眼疾和各种病痛。现寺后山坡上共有三样柳60多棵,三为天然回音壁。亥姆寺的北侧为悬崖峭壁,半崖上凿有小路栈道,通往腰崖的佛洞和菩萨殿。悬崖峭壁自然形成一个偌大的回音壁,从峭壁一面喊,对面山崖上就会传来同样的回应声,幽幽山谷,余音绕耳,如梦如幻。

鸣鹿牡丹谷

  牡丹谷位于鸣鹿乡,距县城26公里,南邻太子山林区,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尤其适合油用牡丹(紫斑牡丹、凤丹白)栽植生长。2011年,鸣鹿乡党委、政府响应县上有关发展支柱产业的要求,积极引进山东菏泽瑞璞牡丹产业科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关联公司甘肃龙华国色生物科级有限责任公司在鸣鹿乡鸣关村风沟投资实施了“牡丹籽油及牡丹相关产业开发”项目。  公司以牡丹籽油、牡丹特种油、牡丹花粉茶、花粉营养胶囊、花蕊酒、花瓣茶、籽仁浸膏、牡丹食品等综合加工产品为开发前景,采用公司+基地(牡丹园)+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分三期开展,一期于2011年在鸣鹿乡鸣关村风沟阴山建设2000亩牡丹谷示范基地;二期计划五年内带动群众发展到1万亩;三期计划十年内带动邻近乡群众发展到5万亩。由于牡丹综合利用开发横跨一、二、三产业,是一个产业联动性很强的项目,栽培基地(牡丹谷)可以带动项目区农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万亩牡丹基地的建成将成为康乐、甘肃、乃至中国一道亮丽风景线。  鸣鹿牡丹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牡丹生长旺盛、品种繁多、花色齐全、花期长、规模大,从2012年开始,每年6、7、8月,百花争艳,繁花怒放,万紫千红,吸引来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定西三市州的康乐、临潭、卓尼、渭源、临洮五县交界处,总面积1169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6%。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甘肃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黄河一级支流——洮河重要的水源林、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基地,也是陇上有名的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山花儿”的故乡。  1983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甘政发[1983]350号文批准成立甘肃省莲花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局实行局站点三级管理体制,内设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计划财务科(项目管理办公室)、资源管理科(林业调查规划队)、科研管理科(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森林防火办公室、产业开发科、纪委8个机关科室,下设上东山管理站、唐坊滩管理站、磨沟管理站、八度管理站、沙河滩管理站、九甸峡管理站6个基层单位,下辖1个木材检查站。

線家楼

  線家楼位于康乐县景古镇景古村,距县城35公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康乐县景古地区曾在此设立先遣军部。当时,设立先遣军部的还有孙家楼、常家楼,这两处均已拆除。線家楼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长征遗址。線家楼是当时景古城大商贾線祥瑞的私宅,现由其孙子線小明居住。   红军在景古驻扎五十多天,进行短期休整,组建了三个农民武装——景古独立营、斜角滩独立营、地寺坪独立营,建立了景古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地寺坪、斜角滩、線家滩、景古、丁家滩五个乡苏维埃政府。将革命的火种播在了康乐这片土地上。康乐景古是红色政权发芽的沃土,是为临夏建立最早的中华苏维埃乡政权做出贡献的土地和仍存的遗址。1996年4月線家楼被临夏州委、州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原楼因房屋年久失修,整体倾斜,频临倒塌。2004年康乐县委、县政府按原貌对線家楼进行了重修。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药水峡森林风景区

  药水峡森林风景区距康乐县城西南26km,距省会兰州市150km,是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3万亩。  关于药水峡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唐朝年间,当地群众患上了一种让人肚子痛、腿子痛的传染病,乡亲们到处求医问药,谁也治不了这种怪病,并且还传得十分厉害,患者十之八九命丧黄泉……药王孙思藐听到这个消息后,一路风雨兼程赶往此地。因为病人太多,他便在山坡上搭起了大锅,将中草药熬成药汤分给病人们喝,许多病人喝了之后,肚子不痛,腿不痛了。在那年农历五月十五这天,药王正在山坡上煮熬中药,眼看中药就要熬成了,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煮满中药汤的大锅和药王的药葫芦刮进了山坡下的一眼泉水中,药全倒完了。正好这时有一个农民脚背挖破了,鲜血直流,药王就让他把受伤的脚伸入泉水中,一会儿伤口既不痛了又不淌血了。后来人们争相取喝这泉水,都觉得有强身健体,医治痛疼的奇效。所以,人们把倒入中草药汤的那眼泉水,起名为药水泉,把这个峡谷取名为药水峡。  药水峡,神奇的来历和潺潺的溪流,自古以来一直缓缓流淌着美妙的传说,容纳着无穷旖旎的风光。药水峡谷呈南北走向。由于受地质褶皱变化的影响,群峰突兀,山势陡峭,峡谷幽深,四季分明,气候凉爽湿润,孕育了典型而丰富的生物种群。植物资源有800多种,其中乔灌木植物有150多种,野生木有17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200多种,野生动物60多种,鸟类150多种。这里山水草林、飞禽走兽互相依赖,和谐共存,构成了自然生态的生物链。春天,峡谷山花争艳,万木吐翠,山顶白雪皑皑,云霞飞渡。夏天,烟雨朦胧,林涛起伏;激流飞珠,蜂鸣蝶舞。秋天,红叶如霞,山果垂枝;鹰矫鹿肥,候鸟云集。冬天,山峦起伏,银装素裹,洁净无暇,万山如睡。呈现出一幅优美的高原峡谷风光。  位于峡谷口的药水水库,两面环山,中间峡谷,筑坝拦河,蓄水为湖,占地150亩,库容190万立方米,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新建的人工湖——荷叶湖,亭台林立,回廊曲折。湖西侧照壁山上的药王殿,彩栋飞檐,精巧玲珑。仙鹤岭上的仙鹤亭琉瓦悬阁,古朴典雅。掩映于丛林之中的太子山度假村,设计新颖别致,装饰豪华考究。位于游区中心的母山和太子山高峰石墩,貌似两口大钟,如一模铸出,母山底小而石墩高大,母山在前而石墩在后,屹立在群山之中。母山海拔3010米,其上修建的嘹望塔,云雾缭绕,高入云天。登上顶峰,远眺太子山巍峨挺拔;纵揽胭脂三川风景如画;俯瞰药水峡谷幽谷深涧,碧水蓝天,林木森森,山花烂熳。山竣峰秀,峡幽壁俏的天然画卷与高峡平湖、碧波涌翠的绚丽图景交相辉映,营造出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令人荡气回肠,豪情满怀。  药水峡就像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就像一首清新的田园诗,使无数游客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莲麓风光

  莲麓镇位于康乐县最南端,地处三州(市)(临夏州、甘南州、定西市)五县(康乐县、临洮县、渭源县、卓尼县、临潭县)交界地带,洮河、冶木河交汇处,省道康(乐)冶(力关)公路纵贯全境。境内旅游胜地莲花山和非物质文化莲花山“花儿”文明遐迩,洮河、冶木河水能蕴量极为丰富,林地牧草面积全县最广,达7.47万亩,有丰富的砂石料及方解石等矿产资源和山野菜、中药材等野生资源。  海甸峡东依南屏山,南和康乐县莲麓镇接壤,距县城40公里,海巅峡两岸绝壁千仞,峡口如蜿蜒银蛇,洮水奔腾,汹涌澎湃,其势如万钧雷霆,期间蕴藏着丰实的水利、森林、煤炭等资源。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华昱生态园

  康乐华昱生态园是一家集清真餐饮、生态旅游、住宿、各种小型会议接待、培训等为一体的休闲园区。园区建在康乐县附城镇新集村,凭借着2万余平方米绿色与生态的场地,打造了绿色生态大厅一座,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具有民族特色的四合院2座,总面积600余平方米。夏日纳凉休闲的凉亭10座,还有20余间大小不同、风格迥异的豪华包厢,能同时容纳500人的宴席接待。  地址:康乐县嘉兴润园向西100米  电话:0930-4570999   18793046111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后墩湾

  后墩湾位于鸣鹿乡,距县城35公里,其区水清石秀。处处披翠挂绿,危崖自林间耸起,在崖谷之间,环周奇峰绝壁,参差耸立,细水潺潺,近观峰峰挺拔,远观群峰簇拥;上有云雾缭绕,下有溪水盘旋;仰观山高,俯观谷幽。峡口地势平坦、开阔,给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觉。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麻山峡

  麻山峡位于草滩乡,距县城20公里,山势陡峭,沟壑深幽,草木茂密,溪流淙淙,是优良的天然牧场。白石山,直插云霄,白雪皑皑,风光宜人,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康乐县人民政府

边家林遗址

边家林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边家林遗址位于康乐县关丰村边家林社西60多米处的三岔河第一台地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  1976年发现。1981年,临夏州博物馆会同康乐县文化馆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掘墓葬17座,灰坑1处。墓葬葬式分为捡骨葬和侧身屈肢葬。出土了弧线纹、大三角纹、葫芦网格纹、平行线等彩陶41件,石器26件,骨器(骨刀、骨珠)800多件,其中饰有大三角纹和葫芦网格纹的彩陶器是该遗址的典型器物。遗址上还有齐家文化遗存,有白灰居住面和较多灰坑。遗物有泥质素陶片、篮纹陶片及灰素陶片等。  鉴于该遗址墓葬葬式及其器物组合特征明显,且在康乐、广河、永靖和兰州等地都有分布,具有典型意义,曾一度被命名为“边家林类型”。这一考古学文化类型填补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至半山类型之间的缺环。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康乐县博物馆

  康乐县博物馆成立于2007年,位于康乐县三馆一中心,为县文体局下属股级事业单位,现有正式职工7人。博物馆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内设彩陶展,民俗展,古建筑构件展,红军长征在康乐展等展览。现藏各类文物1532件,其中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109件。  馆长:刘建文  联系电话:13830106762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康乐县革命纪念馆

  康乐县革命纪念馆成立于2005年4月,位于康乐县胭脂路三馆一中心,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60名,设馆长1名,副馆长2名,由文化体育局负责管理。  康乐县革命纪念馆现有工作人员7人,馆藏文物50件。占地面积3921.44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库房面积12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面积450平方米,文物保护技术区面积30平方米,办公区域面积80平方米。该馆内设民俗展、红军长征展、精品文物展等。  馆长:张有福  联系电话: 13830106762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上湾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上湾村

----

麻池村

----

老庄村

----

下庄村

----

东沟村

----

加木沟村

----

兰家村

----

马巴村

----

乔家村

----

三条沟村

----

沙楞村

----

上寨村

----

瓜梁村

----

九子沟村

----

上湾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