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大墩峡 | 大墩峡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地处甘青两省交汇地带,大河家镇以西2.5公里处,西与孟达天池相近,北与积石雄关相连,是该县“保安三庄”之一,保安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5%以上,保安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浓郁,村内有多处保存完整的保安族古民居,保安族口头语言保留完整,村中心保留有大墩古城墙遗址。 村西的大墩峡是国家AAA级景区,峡内群山叠翠,灌木丛生,奇花异草满山遍地,石壁犹如刀削斧砍,石峰间青松倒挂,姿态各异,谷底清溪潺潺,流泉飞瀑遍布其间;植物茂盛,景色秀丽。在盛夏季节,这里的温度也只有15至22度之间,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 大墩峡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西6公里,拥有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三大优势。区位优势是甘青两省五县的交汇处,依黄河而生,东临黄河三峡,南面是保安三庄之一的具有浓郁保安族风情的大墩村,西靠AAAA景区孟达天池;景区由叭口沟、湾架山、注洼沟三部分组成,峡内群山叠翠,灌木丛生,奇花异草充满山谷,谷底清溪潺潺,山间飞瀑遍布,更有奇特古老的变质岩景观;大禹文化、保安族民俗文化是其人文优势。2016年3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景点位置 甘肃省临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西6公里大墩村西面 |
大山庄峡景区 | 大山庄峡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山庄峡景区是甘肃省著名花儿会场--盖新坪的延伸部分,位于积石山县刘集乡河崖村。南临风景奇特的黄草坪草原,前望茂密的盖新坪林场,北与风情浓郁的保安三庄相连,背靠巍峨雄壮的积石山。峡谷面积约5.2万亩,平均海拔2300米左右。峡内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空气清新。大山庄峡是陇上名山积石山的一个著名峡谷,它是有炼石峡、石缸峡、莫耶峡三个峡谷组成。主要景观:壮美山峦景观和灵秀溪水景观、五龙瀑布群景观、森林景观、石文化景观、女娲补天传说文化景观 、大禹导河传说文化景观、飞阳仙姑传说文化景观、樊家峡关景观、大山庄峡传统“花儿”会景观、祈雨“取水”民俗景观。 刘集乡 刘集乡位于积石山县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总面积48.03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72个行政村,2007年总户数3192户,总人口16404人,其中农业人口16191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少数民族7484人,占总人口的46%,少数民族中保安族748户、3998人,撒拉族198户、1251人,东 乡族67户、343人,回族366户、1549人,其…… 详细++ |
积石民俗村 | 积石民俗村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积石民俗村位于积石山麓中部、县城吹麻滩以西1公里的尕护林,占地2万多亩,这里气候清爽宜人,空气、土壤、水源均无污染,茂密的人工林与满河谷的鹅卵石相映成趣,淙淙的流水、弹唱的小鸟、遍地的野花构成了民俗村独特的风景,是盛夏季节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耸立于临大公路一侧,高大的牌坊门顶端的“积石民俗村”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向人们展示出民俗村诱人的雄姿。2000年,这里建成了体现民俗风情的保安、东乡、撒拉族民宅,飞檐翘角的凉亭,优美的喷泉,一亩多地的鱼池,宽阔的道路等设施,以及休闲娱乐的大小“石宫”和餐饮、食宿等综合服务设施。 保安族是积石山县特有民族,在民俗村其民宅以房房相连为特色,东乡族、撒拉族民宅则显得格外错落有致。积石民俗村已成为县城公园,是积石山县旅游的中心点,正在建设的项目还有民居展示区、禹王文化区、石海游览区及古文化展示区等。 甘肃临夏市 |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 | 大河家黄河水利风景区位于积石山县北部的大河家镇,是甘青两省三县(积石山、民和、循化)的交通要道,距积石山县城27公里。景区内自然景点有崔家峡、积石峡、禹王支锅石、禹王石、韩陕家袖珍黄河景区、盖新坪天然油松林、盖新坪森林公园等;人文旅游景点有第一关(积石关)遗址、临津古渡、禹王庙遗址、伊斯兰教苏菲学派嘎迪忍耶高赵家拱北、韩陕家滩蛋皮核桃基地、周家农业生态区、保安三庄、积石关黄河文化民族游览苑、二三家土族村、土族民族风情、保安族民族风情、保安族“花儿”保安腰刀等。2012年被省水利厅以甘水水管发[2012]431号文件命名为甘肃省水利风景区。 |
桥头遗址 | 桥头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桥头遗址 桥头遗址位于别藏乡桥头村居集河与别藏河交汇处。东至临大公路,西靠堡子门,南至前河,北至后河,面积约为6.6万平方米。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庙坡、大五斗及坟头一带。庙坡断崖上距地表0.5米左右有大量灰层厚达1-3米,内含大量的黑色烧结釉块、泥质红陶、石器等残片,均属齐家文化。在大五斗及坟头一带出土的彩陶有壶、罐等器物,陶质橙黄色,饰黑红两彩,纹样多为旋纹、锯齿纹、方格纹,属马家窑型,人骨,为半山类型墓葬区。 桥头遗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积石雄关 | 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乡,距临夏市90公里。积石雄关为河州24关之首,关内“积石神工”被列为河州大八景之首。 史料记载,夏之前,沧海横流,洪水滔天,尧帝用鲧治水,劳而无功。舜继尧位,诛鲧,使鲧子禹续其父业治水。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沧海,息了水患,舜因禹功,传位于禹,禹建夏朝。 积石峡内千岩壁立,有大禹开山辟石之痕迹。其间黄河排雪响雷,破关而出,奔腾东逝。销桐坡兀立一块高2.7米、宽2.3米、长3.3米的青石,相传为大禹导河憩息之处,人称“禹王石”,石上大禹憩息坐痕犹存,当地群众信为神石,百般保护。 公路沿河岸凿石穿壁而过,再经盘山道即至积石山顶青海孟达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代朝廷-和著名诗人,凡到甘肃都来此一游,留下了不少传世诗作,歌颂大禹导河治水的功德,赞美积石关的雄姿。 甘肃临夏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黄草坪 | 介 绍 位于小积石山麓的黄草坪,海拔在2300~2600米之间,为高山草甸,面积约2万亩,地势西高东低,呈东西走向,分布于刘集、石塬、柳沟等乡,一直延伸到斜套村附近,地形以黄土峁为主,地域内有较开阔的滩地,是积石山县主要牧场之一。 这里沟梁相间,山坡较缓,草坡面积大,草场分布广,植被发育好,地下水丰富。良好的生态、完整的景观、凉爽的气候是夏季草原休闲及风情体验的良好区域。在这农牧交错带,又有浓厚的景观特色,可以体会到草原生活的独特情趣。 甘肃临夏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大禹广场 | 大禹广场 |
鲁班石 | 鲁班石 |
临津古渡 | 临津古渡 临津古渡始于汉代,繁荣于唐宋时期,从汉朝到明、清以及近代,一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西进新疆,南入西藏。千百年前的丝绸古道上,巍巍积石雄关旁,昔日叱咤风云,有锁钥之称的临津关,如今只留下了一敦石锁,两条铁索。说到古渡,在我们甘肃就有著名的三大古渡。它们分别是临津古渡、兰州城内的金城古渡、靖远境内的靖远古渡。 在古时,这三大古渡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古代渡河有三种方法:一种是羊皮筏子、二是摆渡桥。因为浮桥受季所以羊船就成为渡河的重要交通工具。 汉武帝时,古渡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汉羌各族聚居于此。据《隋书.炀帝记》隋炀帝亲自出巡陇右,河西地区、亲临前线指挥与吐谷浑作战,从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降伏吐谷浑10万余人,畅通了丝绸之路,密切了内地和西域、西亚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隋炀帝在现今的张掖地区召开了有名的"西域十六国"大会,他的遂行宫殿是可以撤卸和组装的活动房,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左右,里面陈设豪华,布局紧凑,有皇宫、侍卫房、后宫、假山、喷泉和花园等,令十六国的使者大饱眼福,体现了洋洋大国的风范。 到唐时,汉藏互通友好,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来往的使者、商贾络绎不绝。北宋熙宁年间,大河家古渡边设有茶马互市的榷场,各族人民和平贸易,明清时期,商贩们从兰州、四川、陕西等地运回丝绸、布匹在大河家销售。民国时期,在大河家经营棉布、杂货的"永盛茂"、"兴盛痛"、"全盛痒"商号在当地皆颇有名气。1949年8月28日为解放青海、新疆,-将军率大军进驻大河家,当地人民配合大军顺利渡河。1988年11月黄河大桥通车,结束了临津古渡的历史使命。 临津古渡虽然已退出历史的舞台,结束了它的使命,但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所拥有的辉煌与繁荣也是值得注目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保安三庄 | 保安三庄 说到保安三庄有一首花儿唱的非常好,"积石山下的保安庄,金盆养鱼的地方;西部开发的大路上,家乡(哈)什样锦一样。"这首花儿曲所唱的就是人称保安三庄的大河家镇大墩、梅坡、甘河滩村等地。 保安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族。保安族原居青海省同仁县境内隆务河边的保安城、尕沙尔、下庄一带。清同治初年由于受当时时当地-教封建农奴主的欺压,-由青海迁入甘肃境内,在今积石山大河家、刘集一带定居下来。现在他们居住的大墩、梅坡、干河滩仍被习惯地称为"保安三庄",故称"保安人"。这时的"保安人"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和称呼,居住在这周围的人们称保安人为"黑黑"(即回回),直到1952年3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命名为"保安族"。顾名思义,保安族的族称来源于居住地保安。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古语、达斡尔语、土族语、东乡语和东部裕固族语有密切的关系。 保安族一般是整村连房密集居住,一家一院。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土平房,有出檐和挑檐之分。出檐房比挑檐房多一道檩柱,比较宽敞,正房坐北向南,一门两窗。保安人喜睡热炕,炕上多铺毛毡,炕墙周围装板、挂炕围,安放炕柜和板箱,装衣服杂物。家家备有炕桌,有的还有高、低八仙桌,供吃饭、喝茶、待客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保安族创造了具有自已民族特点的文化。但是,由于长期的民族歧视,社会地位低下,又因保安族没有文字,致使其艺术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许多优秀的口头民间文学逐渐漂灭、失传。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文艺工作者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在苑里重放异彩。保安民族文化传说、口头文学、民间歌谣,曲等。 神[阿旦、哈娲的故事》、《喜等。保安族的民间传说主要有[眼泉的传说》、《"波日季"腰刀的传说》,《"甘河滩"的传说》等。这些传说虽然手法夸张、自现实,亲 民间故事节理性、浪漫性于族。-人加工整篇,其代表作有:《神马》、《三邻舍》、《聪明的木匠》、《阿舅与外甥》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元山遗址 | 元山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元山遗址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博物馆位于积石山县吹麻滩镇二环西路,成立于1998年。该馆隶属于积石山县文体局,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12人。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0029平方米,建筑面积5842平方米,展厅面积3500平方米,设有历史文物展、保安腰刀展、民族民俗文物展3个永久性展览。 该馆现有馆藏文物1700余件,其中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173件,历史文物有陶器、青铜器、骨器、玉器、石器及古钱币等类别,民俗文物主要有保安族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宗教经典、民族服饰、手工艺品、民间刺绣品等。 该馆于2011年7月向社会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约8.5万人次。 馆长:周永祥 联系电话:09307725326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庙咀梁遗址 | 庙咀梁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庙咀梁遗址 |
坡头遗址 | 坡头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坡头遗址 |
马鞍桥遗址 | 马鞍桥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鞍桥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