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甘南州 >> 卓尼县 >> 刀告乡

刀告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卓尼大峪沟

卓尼大峪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区位于甘肃省卓尼县木耳乡大峪沟,距县城30公里,总面积105214.6公顷。大峪沟泉流纵横,汇集成四季丰沛的大峪河。河流曲折有致,澄碧甘甜,全长81公里,流域处处可见鱼翔浅底,麝鹿啜饮,真是妙趣横生,自然天成。大峪景区迭山主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沟口海拔2500米,相对高差达2400米。景区内生物垂直分布差异大,迭山雪线以上为裸岩,以下依次为高山草场、原始森林、低山草旬、灌木、农作物等。大峪沟共有9条支沟,依次为桑布沟、阿角小沟、阿角大沟、燕麦沟、扎崖它沟、巴什沟、涅座沟等,分布大峪沟东南,仿佛一把遗落人间的巨形扇子,扇面浓墨重彩,描绘出无数奇山异水。  青山滴翠,流水成韵。碧波荡漾的洮河,苍翠茂密的林带,将卓尼环绕、簇拥在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佳境中。卓尼因此而闻名避迩,大峪沟风光也因此而展现出瑰丽奇特的诱人风貌。  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区位于木耳乡大峪沟,距卓尼县城30公里,总面积105214.6公顷。大峪沟泉流纵横,汇集成四季丰沛的大峪河。河流曲折有致,澄碧甘甜,全长81公里,流域处处可见鱼翔浅底,麝鹿啜饮,真是妙趣横生,自然天成。大峪景区迭山主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沟口海拔2500米,相对高差达2400米。景区内生物垂直分布差异大,迭山雪线以上为裸岩,以下依次为高山草场、原始森林、低山草旬、灌木、农作物等。大峪沟共有9条支沟,依次为桑布沟、阿角小沟、阿角大沟、燕麦沟、扎崖它沟、巴什沟、涅座沟等,分布大峪沟东南,仿佛一把遗落人间的巨形扇子,扇面浓墨重彩,描绘出无数奇山异水。  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区不仅有丰富多采、引人入胜的优美景观,更是一座富有多种资源的原始生物园。主要树种有高山耐旱针叶冷杉、云杉、松柏等天然乔木、灌木共19科31属100余种;药类植物140余种,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20余种;羊肚菌、黑木耳等菌类10多种,各种山珍野果满山遍地,俯拾即是。  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区位于木耳镇大峪沟,距卓尼县城30多公里,总面积105214.6公顷。大峪沟溪流纵横,汇集成四季丰沛的大峪河。河流曲折有致,全长81公里,流域处处可见鱼翔浅底,麝鹿啜饮,群鸟飞翔的情境。  云江峡是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区第一个景点,峡两岸石壁侧立,陡峭嵯峨,大峪河穿峡而过,迂回曲折,水声潺潺。峡中苍松翠柏荫天蔽日,峡外松柏葱茏,阡陌纵横,使其峡犹如长江巫峡的缩影,若隐若现,奇妙无比。  旗布原自然形成三个台阶,古老的旗布寺便座落在这里,该寺创建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1980年寺院开放以来,几经修缮,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大山深处超凡脱俗的一片净土。  大峪沟旗布林卡处于集旗布寺、旗布原、旗布峡、旗布林四位一体的景致中心,展现出一幅吐蕃遗风、贵族园林的自然人文景观。  旗布林卡度假村就在这旗布原上,建有风格别具的瓦房,玲珑雅致的小木楼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账蓬,为旅游观光者提供了幽雅的住宿和娱乐场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来大峪沟度假村游览的人们络绎不绝。  大峪沟按山形水系构成划分,全境由五大版块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旗布沟、八十里沟、尼嘎尼玛沟、阿角小沟、桑布沟五大景区,有主要景点200余处。  大峪沟美在山雄石奇,水丽林秀。  山雄石奇大峪沟中最有气派,最壮美的立体景观,就数以迭山为首的群山崇岭,是天下群山的完美组合、神韵的集中组合、造型的奇特组合。鸟瞰这层层叠叠群山,山体由东向西倾斜,由北向南逐级增高,呈阶梯状。循沟溯水,最低缓的第五阶台地为一座座浑圆缓平的低山丘陵,环抱宽阔的谷间冲积草甸,沿主沟系东西两侧依次排列;第四阶山势逐渐耸起,山体东西对峙,时拢时分。组合于迭山主脉脚下,层层叠叠,巧妙搭配的苍山翠岭,绿浪起伏。峡谷边缘的丹霞地貌,赤壁灰岩,裸岩怪石在阳光彩霞的晖映下栩栩如生。迭山主脉裸露的白岩石,壁立万仞的悬崖,长年不化的冰雪,缠绵缭绕的云雾,连绵数百里,雄壮无比。  山雄石奇  大峪沟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数百座裸露的石峰耸立在层层叠叠的群山之巅,站在迭山主脉鸟瞰,奇峰怪石犹如行驶在大海中的渔舟,千帆竞浪,百舸争流。奇形怪状的姿态,又如“动物世界”的影视画面在定格。步入大峪沟,一览群峰英姿,一刹时石屏风挡住去路,钻过石峰一线天,却又峰回路转,别是一番景象。举头仰望,悬石突兀,峭壁林立,如塔如柱,如剑如戈,直指青天。一座座天然雕塑的佛祖、美女、将军、诗人、农夫、牧童及各种动物造型形态逼真,活灵活现。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鬼斧神工的造像,随人视角的转换而变幻,使人如坠九天云雾之中。三角石姊妹峰,既是沟内奇峰的代表作,又恰似大峪沟的奇异招牌,看上去一块巨大的石头突如其来,如刀削斧凿。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并列成三个石峰兀立石巅,更显得神奇无比。置身于三角石下,周围松木葱郁,流泉淙淙,斗胆仰望其石,如坠如飞,又恰似一只雄鸡引颈长鸣,故又称“雄鸡报晓”。当你绕石而过,回头再看那雄鸡报晓时,却形成了一座相依相偎的“姊妹峰”,矗立在青山绿水间,峰顶苍松翠柏,石色斑烂,使人深感大自然的奇妙莫测。迎“三角石”逆水而行,眼前便巨石当道,如一座雄伟的丰碑矗立天地间,故称“丰碑”。这里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线天、三叠瀑,其间流水跌宕,飞花溅玉,声如轰雷,撼人心魄。它们犹如一座座导游牌,暗示游人,沟内的奇峰大多都有这奇异的变幻。  中八十里沟水与阿角大沟水交汇的峡谷口,两只巨猿化成的石崖,嘴对嘴相距咫尺,称“石猿对吻”。  中八十峡谷的千尺巨佛临岸垂视,十八罗汉环绕肃立,造像逼真,气势雄浑。安子峡谷的五指峰直欲刺破苍穹,莲花峰0怒放。千姿百态的石峰、石崖、石林、石笋鳞次栉比,神韵万千。有头顶悬石摇摇欲坠的“飞来石”;有遥遥相对,情思无限的“牛郎织女峰”;有手持试卷,傲视大千世界的“太白峰”;有居高临下,兀立天外,精研佛法,普渡众生的“三佛峰”。此地还有民间神化传说中的“格萨尔头像”,“格萨尔马蹄”,“渡母奶桶”等奇峰;还有当地先民顶礼膜拜、虔诚信奉的三座神峰,分别称为“金子”、“银子”、“0(或白螺)”峰。更有数不清的,造像生动逼真的“孔雀开屏”、“三熊啸天”、“群龙探首”、“雄狮下山”、“象鼻吸水”、“神龟爬山”、“鹦鹉戏猴”、“金鸡报晓”等奇峰异石。  大峪沟的山峰,除个别盆景式的奇松怪柏悬挂于崖缝间外,极少有植被生存。而作为其基座的山峦却郁郁葱葱,林木茂盛。偶逢雨过天青之际,云雾飘渺缭绕,云移峰动,若隐若现。大峪沟的奇峰怪石,分布面积之广,数量之丰,世所罕见。  水丽林秀古洮州八景之一的“迭山横雪”,既形成了大峪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为大峪沟贮备了丰富的地表水资源。迭山脚下各种裂隙泉、喷泉、间歇泉、温泉数不胜数,它们喷涌于峭壁之上,峡谷之中,千姿百态,有的形成淙淙细流,娴静幽雅;有的刺破峭壁峡谷,急流奔泻,流珠飞溅。在迭山环抱中汇集成十几条小溪,沿安子沟、坡伦沟、尼玛沟、尼嘎沟、八十里沟、阿角沟、旗步沟、桑布沟诸沟系于旗布林卡山门处汇成大峪河。总集水面积达780余平方公里,为大峪河汇集了38500万立方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大峪河四季清澈,从不混浊。  大峪沟的水清。不管多深都可一眼望穿水底。水中却栖息着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鱼群。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山溪鲵,有珍贵的洮河石花鱼及草生鱼,还有绵鱼、狗鱼、毛虾、林蛙等撒欢嬉戏,繁衍生息。大峪沟的水清,不管下多大的暴雨,支流小溪、山泉飞瀑中的水始终晶莹清澈,这有赖于原始森林、苔藓、灌丛、草甸的层层拦蓄过滤,使他们从未遭受过泥水的侵袭。  大峪沟的水奇。这里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无数的飞泉流瀑从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上直落谷底,有的形成了八、九级飞瀑,有的如珠帘悬挂,有的滴水穿石,形成奇形怪状的响水洞和梯河暗流;有的如利剑切透数百米山谷,穿峡而出。这数不清的奇水景观,却无一处雷同,移步换景,各显神韵。每逢隆冬之际,水极少结冰,而从旗布寺之下的河面却冰封雪盖。长达三十公里的河道,坚冰像一条洁白的长练捂住了河面。更为神奇的是,每年腊月将近,大峪河上总要发生一起当地人称为“犀牛背冰”的奇异现象:整条河面的坚冰在某一日子夜时分,突发一阵惊天动地的爆裂声,一两尺厚的巨大冰块纷纷抛置两岸,其神力令人咋舌。对此自然冰裂现象,当地人传说为洮河水神派遣一头犀牛,从洮河与大峪河汇流处钻入河底,用其锋利的犄角斩开冰层,并将冰块背出河床,疏通河道。这浩大的工程,它只须几分钟便一挥而就,难怪此地村民对“犀牛背冰”的神话,虔诚膜拜,奉若神明。  大峪沟的水美,美在奇幻多姿,韵味无穷。沿大峪河溯流而上,千沟万壑清泉汇集的河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河水分叉后,越往上游,流水越浅,渐渐变成十余条嶙峋曲折的小溪。溪水穿过迭石,漫过沙滩,流过草甸,深处见其绿,浅处见其清。八十岗的九级飞瀑,阿角小沟的通天飞瀑和赤壁泻银及十八道交河,中八十沟的长峡流瀑,安子沟的响水洞,阿角大峡谷的丹霞溅珠,石门飞瀑等数不清的奇幻美景,形成一幅幅不朽之作。用其摄人魂魄的魅力将大峪沟水的神韵挥洒得淋漓尽致。  大峪沟之所以冠以“国家森林公园”的称誉,就是因为具有雄厚的森林资源。这里地处洮河林区的腹地,沟内除海拔3600米以上的裸岩外,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平坦浑圆的群山之巅,悬崖峭壁的缝隙之间,均被莽莽苍苍的林木覆盖,除边缘开阔地带的中、幼龄林分曾经多年采伐外,纵深处为千百年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  大峪沟的森林遮天蔽日,浩瀚无垠。春风吹拂时似绿色的海浪,汹涌澎湃,涛声起伏;夏日辉映时,万木竞翠,山花簇拥,百鸟鸣唱;金秋雨后,薄云淡雾缓缓退去,轻纱朦胧中透出一匹新织的锦缎:墨绿的松,苍翠的柏,金色的桦,橙黄的杨,火红的栎……将这片-打扮得五彩缤纷;隆冬时分,这里又是一番景象,冰雪将大峪沟的森林装点得更为圣洁。纯波氏落叶松林里的冰挂,晶莹剔透;挺拔的云杉、冷杉、圆柏在碧绿的外套上加上雪白的披风,像顶风冒雪,守卫在北国的边防战士。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峪沟的森林由于生产效益而成为社会财富,从而也成为周边地区掠夺的对象,曾一度被乱砍滥伐。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给人们留下了这块科学研究的标本基地、资料宝库和旅游度假的风景名胜。  大峪沟就像一位享有五千年高龄的饱学之士,其博雅的胸怀奇幻广袤,渊博的知识包罗万象。蕴藏着可供地质学、矿产学、植物学、动物学以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宗教、音乐舞蹈、美术、体育、文物考古等数十门学科研究探讨的丰富资料,这里有可供地质矿产研究的地层资料,有各类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形成的金、银、铜、铁、锌、铅、煤、水泥矿藏的露头;有可供植物学、动物学探讨研究的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各类针、阔叶木本和草本植物的活化石标本;有濒临灭绝的奇禽异兽;有历史上最古老的氐羌民族活动的足迹;还有可供民族宗教学研究的藏传佛教传播的兴衰源流;还有氐羌民族古老的民间神话传说,民间歌舞及优美动人的民间叙事诗等文化沉积。大峪沟不仅以山雄石奇,水丽林秀的自然风光取胜,其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天下名胜相媲美。大峪沟2002被列为首批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3年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甘南州十大王牌景区,2007年正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有九寨沟·北有大峪沟”,“九色甘南香巴拉·五彩卓尼大峪沟”是其形象代表和主打品牌。  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大峪沟  类型:峡谷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30-18: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68.0元大峪沟

洮河水利风景区

洮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洮河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卓尼县境内,依托黄河一级支流洮河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182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700平方公里。景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独特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既有雄伟险峻的高山、奇峰,又有幽深的峡谷和山地草场。景区由甘南旗布林卡大峪沟、甘肃第一湖九甸峡、藏区桃园麻路、多彩康多峡、洮河风情线等景点组合而成。当地居民以藏族为主体,生活风俗保留着古代吐蕃遗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良好、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宗教氛围浓厚,呈现出“雄山、奇石、碧水、秀林、绚丽、厚重”的特征。以国家4A景区—大峪沟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区,更以其纯洁的原始生态,给人以惊、险、奇、秀和醇美的享受。

卓尼禅定寺

卓尼禅定寺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禅定寺,藏语全称为"噶丹谢周当增达吉琅",意为"兜率论修禅定兴隆洲",亦称卓尼大寺,座落在卓尼县城西北约半公里处的台地上。这里山顶祥云缭绕,山下洮河似玉带缠腰。寺院环望群峰,俯视洮水,真是弘扬佛法的灵光胜地。  晚唐时,吐蕃朗达玛兴苯抑佛,藏区僧人外逃,部分逃至洮河流域继续修行传教。《安多政教史》记载:卓尼山后之叶尔哇寺建于北宋,卓尼宁玛寺(红教寺)也当在其时建成。金末元初,蒙古汗国占领西北后,忽必烈邀请西藏萨迦派法王八思巴去内地讲经传法,途经卓尼时,见此地风景优美,苍松翠柏,山清水秀,遂将原密宗宁玛寺建在现今寺址,命其随员弟子萨迦巴格西喜绕益西在此建筑经堂,广收僧徒,宣扬佛法。喜绕益西经过与宁玛派的斗争,于1295年建成萨迦派卓尼寺。据藏经记载:萨迦法王以一尊稀有蛇心檀木雕刻之释迦站像赠献该寺,作为奠基纪念,世代相传,至今珍藏。  自明永乐中,卓尼番族头领些地蒙朝廷封赐,总领地方政教大权,恩准土司、僧纲世袭。卓尼寺建成后,因土司辖区实行"兄为土司,弟为僧纲,如遇独子,则身兼二职"的管理体制,寺院得到了十九代杨土司的鼎力支持,苦心经营,不断增修,内有佛殿层叠,外有城垣围护,一度曾成为甘青藏区三大佛教寺院之一,雄伟壮观。  明景泰六年至天顺八年(公元1455-1464年),卓尼寺堪布仁钦龙布(第三代土司扎什布之弟)赴藏从师,通达了宗喀巴的显、密两宗教义,返卓尼后讲经说法,弘传格鲁派教义,并将卓尼大寺改宗格鲁派,寺名亦改为“噶丹谢周林”(译为“兜率论修寺”),自任赤哇(主持),制定了严格的寺规。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更寺名为“当增达吉琅”(译为“静旺寺”)。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皇帝召见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之弟、卓尼大寺主持堪布阿旺赤勒嘉措,封其为大国师,受僧纲爵,并御赐"敕赐禅定寺"的匾额,镌刻于寺门,寺院遂易名,沿用至今。杨汝松土司耗银33631两,刊刻了举世闻名的卓尼版《大藏经》之《甘珠尔》和《丹珠尔》,禅定寺因之名冠藏区,在寺僧众达3100人。  禅定寺到清末时,因数遭兵祸,僧众渐次减少。1927年,三马(马仲英、马廷贤、马尕西顺)相继起事,使辉煌的禅定寺极其珍贵的文物遭到破坏,《大藏经》印版化为灰烬,现仅存版本留世,寺院从此衰落。后虽经第十九代土司兼僧纲杨积庆重建,新建四大经堂及佛殿,但入寺僧人总不及前,仅有僧众400余人。杨积庆遇难后,年仅4岁的杨丹珠继任寺主,民国政府授“辅教普觉禅师丹珠呼图克图”衔号。此后,又续建了天文历算学院、法舞学院及佛塔、佛殿等建筑,直至共和国建立。  “0”中,寺院被拆毁,僧众被遣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实,禅定寺也被批准开放。自1981年起,陆续修建了大经堂、闻思、密宗续部、时轮三个学院和辩经院、寺门及僧舍等建筑物80多幢,现有僧侣150余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大师赵朴初先生为寺门书额“禅定寺”三字砖雕于寺门顶端,引人注目。这座安多藏区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名刹正逐步恢复它昔日的盛况。  僧纲  禅定寺寺主为僧纲,是明、清政府敕封世袭的,虽不是-,但位居禅定寺之首。寺内有策墨林摄政王、伊犁呼图克图、玛塘堪布、古雅佛、德哇、嘉当、察道、嘎钦等八大-的囊钦。  到杨汝松任土司时,刊刻了举世闻名的卓尼版《大藏经》耗银17325两,禅定寺因之名冠藏区,成为卓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寺僧众达3100余人。公元1927年三马(马仲英、马廷贤、马尕西顺)反冯起事,使辉煌的禅定寺及其珍贵文物,特别是《大藏经》印版化为灰烬。寺院从此衰落。以后虽经第十九代土司兼僧纲杨积庆重建,但入寺僧人总不及前,仅400余人。1958年反封建斗争时,大部僧人被强令离寺。“文革”期间拆毁,寺址开为水平梯田。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后,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光照下,于1980年重建,1981年11月10日批准开放,政府拨巨款在旧址上陆续按原来的藏族寺院建筑风格,恢复修建了三大学院、四大囊钦、五幢佛殿,加上寺门楼和僧舍共80多幢建筑群,现有160多僧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大师赵朴初先生为寺门书额“禅定寺”三字砖雕于寺门顶端引人瞩目。现在每天虔诚信徒和慕名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卓尼县有名的旅游景点。  寺内原设有参尼、居巴、萨里瓦、谦巴四大札仓。参尼札仓由阿旺臣来嘉措创立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居巴札仓由阿旺臣来嘉措创立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4年)。萨里瓦札仓由阿旺克尊加措创立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谦巴札仓由僧纲罗桑丹欠坚参创立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  禅定寺最高负责人为僧纲,总揽全寺宗教教育、行政、司法等项事务。僧纲为世袭。僧纲之下设三套组织,一是戴哇雄,简称“戴”(即僧官衙门)。下设大小头目,大头目主管本寺部分行政事务,代表寺主办理属寺事务。大头目下设班头2人,负责监察全寺僧人持戒情事,班吏5-10人,负责各和递送通知,传人等杂务。二是坐庄-办事处,简称“喇”,即通称的赤哇,管理全寺宗教、法事活动。三是尚署组织是吉哇办公处(卓尼方言读吉为“西”)简称“西”,是办理本寺各学院事务的行政机构。设大管僧1人,负责判理案件和维持寺院秩序。下设17米那(按僧人籍贯把禅定寺辖境分为17个教区,米那为该教区代表)负责本教区各项事宜。尚署下还设吉哇(总务处),包括总务人员、会议人员等。  地址:甘南州卓尼县城西北  类型:寺庙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941-3621167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5元(虽然门口是写着5元,但进去的时候并不曾收门票)  交通  从兰州汽车南站乘兰州到卓尼的班车,6:20,6:40,10:05发车,79.5元/人,约4小时到  

九甸峡

  九甸峡景区位于藏巴哇乡境内。“藏巴哇”意为后-,世称其为吐蕃之后裔,它与洮砚、柏林两乡共同组成卓尼东北部之“飞地”。这里历史上分别由狄道府、会川赵土司辖领,1954年划归卓尼县。世居白石山下的藏巴哇,人称其祖先是“西藏后藏牛毛帐圈里”的居民,随军东征于此定居。他们所尊的神是“白马山神”,传说是由“扎察纳尼拉则”和“藏格日安加参”率军东征途中经青海至此驻守边境的。境内牛心崖上刻着东南西北四至境界,记载康熙年号,整个文字石刻约0.5平方米,风化漫漶已不可辨,所剩仅一、二字。附近还有康熙间所立的“番屯交界碑”。在九甸峡口的包舍口村有一古城遗址,城址边有校场,是古代屯驻洮河九甸峡口的重要军事重镇,当地村民每逢年节,集体演唱“纸马舞曲”,舞蹈场面词曲中充分表现了后裔们对祖先长期驻扎此地,清苦军旅生涯的同情和缅怀,寄托了对他们出征、战斗及胜利归来等情景的追忆和歌颂。  从包舍口燕子坪向北即进入九甸峡,因峡中的九座峰巅而得名,亦称酒店峡。自古以来此处为甘川古道捷径,行人商旅历代络绎不绝。传说半峡中有一王姓婆婆在开酒店,过往行人都要饮上几盏以壮行色,久而得名。九甸峡东边有海拔3888米的白石山,西边海拔3578米的莲花山余脉,使河水像脱缰野马奔腾咆哮于其间。峡内河中巨石三五相叠,形如卧牛,激起惊涛怒吼,巨浪滔天。在10余公里的峡谷内,河面由七、八十米突缩到七、八米、十余米不等,合而复开,开而复合,两岸群峰竞秀,石壁耸立。其间苍松翠柏,或高耸云表,或倒悬崖头,其景美不胜收。古人为了开道通商,曾费尽千辛万苦,悬崖打孔,凌空凿石,架设栈道,修造木桥溜索,使天堑变通途。岩壁上历代所建栈道孔穴,至今历历在目,古时所建河桥遗迹清晰可辨,现仍残存栈道数段。九甸峡中有一古堡遗址,称桥道堡,附近崖上凿有石洞佛舍,尚有残存佛像。栈道石壁上有数处摩岩刻石,碑文中记载了历代修桥筑栈屡建屡毁的史实。  九甸峡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险峻的高山峡谷为修建水电工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02年12月,甘南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全省人民祈盼了半个世纪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供水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该工程东至葫芦河、南至渭河、北至黄河,涉及甘南州和定西地区的10余个国扶重点县。工程建成后,外调水与当地水资源合理配置,可解决81万城市人口、272万农村人口、415万头大小牲畜的用水;可发展灌溉面积9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5万亩,电站年发电量9.97亿度,可基本解决项目区域生活、工业发展、生态建设和高效农业用水,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九甸峡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高峡出平湖”的雄奇景观将呈现在九甸峡区,九甸峡也会因之成为人们旅游观光、投资发展的绝佳之地。  景点位置  甘南州卓尼县藏巴哇乡九甸峡 九甸峡 九甸峡

洮砚乡

  洮砚乡,以物产洮砚为名。这个乡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位于卓尼县东部,全乡人几乎均以洮砚为生存活计。  洮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  洮砚的生产历史悠久,距今至少有1300多年。最初产于定西市岷州一带。洮砚的最大特点是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  但是制作洮砚,其实最好的石料当属“老坑石”,这种石材产于卓尼县喇嘛崖和水泉湾一代,也就是现在的洮砚乡。而老坑石中的极品,当属“鸭头绿”,碧绿如蓝,轻抚如婴儿肌肤,储量极少,自宋末就已断采,能否重现不得而知,现今每得一块鸭头绿可视之为千年古董。  卓尼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乡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洮砚,而我们此次有幸现场参观制作。据制作洮砚的师傅介绍,制作洮砚最好的石料是“老坑石”,产于卓尼县喇嘛崖和水泉湾一代。  景点位置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  

洮河流珠

  洮河发源于西倾山北麓的李恰如山及附近的勒尔当草原,流至碌曲西仓,告别草原,进入峡谷地带。卓尼县境扎古录地段,两岸山势急剧靠拢,地形百转千折,山崖陡峭险峻,河水在岩石上左击右突,激起飞浪。  每至冬季气温骤降,湍急的河水溅起的浪花便迅速凝为冰珠,散落水中。同时,沿河岸由于地温下降,浅水处亦结成薄冰,水流增大时冲离河岸,在河水中碰撞破碎,经远距离流动磨擦,形成冰珠。冰珠在河中或零散、或结成松散的块状,漂浮于河面,流动过程中,块状连片冰珠遇到碰撞或激流,纷纷解体,马上又组合成另外的块状。  冬日的洮河,一改深秋碧绿的容颜,河面覆盖着晶莹剔透的冰珠,那成块成团的冰珠似梨花雪团,把洮河妆捞成一道飘逸素洁的白练。当地群众将洮水流珠称为“麻浮”,从河中舀来冰珠,拌上面煮熟,做成空心面粒“麻浮拌汤”。也有的将肉和冰珠装入容器冻住,以达到使肉长时间保鲜的效果,称其为“麻浮冻肉”。   地址:甘肃甘南州临洮县境内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阿子滩景区

  阿子滩景区  阿子滩景区位于卓尼县县城西北部,辐射阿子滩、申藏、完冒三乡。  主要人文景观:  ①创建于1560年的"阿子滩大菩提宝塔"。宝塔内藏《甘珠尔》大藏经等经典三百多卷,还供有宗喀巴弟子之袈裟,历世0-、班禅、策墨林-和西藏摄政王的衣物,更珍贵的是内藏有至尊喀巴大师的头发,宗喀巴母亲的衣物、阿抵侠的骨质舍利许多宗教文物。②创建于1583年的完冒白石崖寺。③由拉卜楞寺等十八任赤哇、第四世热丹加措-嘎藏图卜旦嘉措创建的沙冒寺。④菜子村唐墓群。⑤牛头城遗址,是吐谷浑所筑之洮阳戌故地。⑥达架、甘布塔、官洛、俄藏、土桥暗门,均筑于1533年1月,通称其为"明代边墙",为宋明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  主要自然风光:  ①完冒天然草原。②斜藏大山。③申藏铁占山药水泉,年喷出量约3600立方;申藏什路药水泉,年喷出量2500立方,每年"中伏三"病人远道汲饮或洗浴,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白石崖寺

白石崖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石崖寺院——“具喜吉祥菩提洲”依山而建,流光溢彩,庄严肃穆。建筑顶上九条石龙岩光泛白,相传为洮洲八景之一的“九龙涉险”,更为寺院增添了神秘色彩。据《阿芥班智达全集》记载,此地原为修行者贡却达木其嘉措(乞化者,为独居小寺修行的僧人)的修行之地。明万历十一年(1583)始建寺院。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遵照第五世班禅洛桑益喜的授意,卓尼土司鼎立相助,由德塘洛桑仓央巴主持建成,成为完科三个部落的共同寺院。之后,经过许多大德贤者的-慧愿,修建了经堂,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圣物、经典,续建了宗喀巴殿、佛塔堂、白石崖祗庙堂、-昂欠等建筑。  这里有神奇的白石崖石洞,洞口顶岩面上的神牛蹄印依稀可辨,隐约似佛尊经卷。洞内凉爽幽静,久坐能使人神清气爽,据说对神经类疾病患者有独特的疗效,因此方圆千里的病人,都前来仙洞-,并朝拜山腰的护神殿,为大山神煨桑,膜拜神鸡石。  白石崖洞里湿滑、阴冷,要用手电照明,一定要注意脚下。不安全,不推荐。  地址:甘南州夏河县甘加乡境内,夏河县城北30公里。  类型:山  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39.0元    信息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信息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尼巴村

  尼巴村地处车巴河中游的尼巴乡,距卓尼县人民政府驻地80公里,海拔2930米,与迭部县、碌曲县和四川省若尔盖县接壤,距麻路镇30公里,江迭路从村口而过。是一个特别古老而又十分奇特的藏族山寨。寨民已超过300户人家,近2500多人口,无其他民族;藏寨生活着百岁老人,最长寿的曾经活到114岁。地势平坦,车巴河穿村而过,田园风光美丽,是以牧业为主的纯藏族聚居区,其中牧业占80%,经商占10%,药材和野生菌占10%。在全乡4个行政村中,牧民生活水平、家庭经济收入和牲畜存栏数,尼巴村居首位。   景点位置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尼巴乡尼巴村  

杨土司革命纪念馆

杨土司革命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卓尼县隶属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青藏高原东部。  2012年7月,卓尼县在杨土司故居原址进行布展,8月底布展0完成。2013年正式成立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占地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总布展面积400平方米,展出的人物分别是杨氏第19代土司杨积庆和第20代土司杨复兴。纪念馆共分五个展厅,一号展厅主要展示了土司的多彩人生;二号展厅展示了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红军到达卓尼杨土司辖区,杨积庆深明大义、让道供粮;三号展厅展示了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南,杨积庆站出来欢迎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民族统一战线;四号展厅展示军阀鲁大昌为谋害杨积庆,企图吞并卓尼土司辖区,制造了博峪事变;五号展厅展示了杨积庆次子杨复兴光辉的一生。  杨积庆是卓尼第19代土司,生于1889年。1928年被刘郁芬任为“洮岷路游击司令”,1932年孙蔚如任其为“洮岷路保安司令”。1935年秋,中央红军向其属地推进,杨积庆土司没有执行国民党的指令,不但不阻击红军,反而迅速修复已损坏的达拉沟、尼傲沟绝壁栈道,使红军顺利通过,并在红军到达时开仓供粮。此举为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向洮岷胜利进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红军完成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南,杨积庆站出来欢迎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民族统一战线。他命令领地的喇嘛们腾出寺院给红军当指挥部,让沿途头人组织群众热情欢迎红军,为红军当向导,送食物。8月14日,红军攻克临潭县城。当晚,杨积庆派秘书吴国屏携带亲笔信和哈达、马匹、羊只、青稞酒等物,到临潭为红军庆功,表达与红军联手抗日的愿望。1937年8月25日,鲁大昌派心腹营长潜入杨土司住地博峪,利用土司内部矛盾制造了“博峪事变”,杨积庆在此次事变中倒在了国民党的枪口之下,享年48岁。  杨复兴是卓尼第20代土司,为杨积庆的次子,生于1929年10月,1937年农历8月11日年仅8岁的杨复兴继承第20代土司。1942年,国民党政府任命杨复兴为卓尼设置局副局长兼洮岷路保安司令,二者合署办公。1944年,杨复兴调集藏兵千余人到迭部哇巴沟、丁岗寺、电尕寺、达拉沟等地进行武装禁烟。1947年冬,杨复兴赴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1949年春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大学将官班,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复兴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主力进军甘肃,国民党驻武都的陇南绥靖公署主任赵龙文急令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率部撤退迭部,以阻击解放军南下。在这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杨复兴召集由参谋长、各团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商讨对策。最后决定:一面回电推诿、应付赵龙文,一面设法尽快与共产党取得联系。9月3日,一野司令员彭德怀派解放军甘肃军管会主任任谦赴岷县向周祥初转达书信,并作通周祥初的工作。当晚,任谦派周祥初的军需官陆聚贤,携带王震、任谦和周祥初给杨复兴的联名信前往卓尼。7日,杨复兴见到联名信后毅然决定联合起义。11日,杨复兴参加了在岷县中学礼堂举行的起义大会。12日,起义部队向一野总部发出起义通电。14日,参加联合起义的杨复兴等人返回卓尼,在禅定寺召开庆祝大会。随后成立了卓尼军管会,杨复兴任主任。杨复兴使用过的马褡子馆内一角1950年初,杨复兴主动宣布在卓尼废除封建土司制度。10月1日,中共卓尼工作委员会和卓尼自治区行政委员会成立。赵毓文任工委书记,杨复兴任自治区行政委员会主任。原洮岷路保安司令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军区卓尼民兵司令部,杨复兴任司令员,赵毓文任政治委员。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宣告成立后,卓尼自治区改称卓尼县,杨复兴任自治州副州长、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卓尼县县长。1954年6月,中共甘南州委决定成立甘南禁烟委员会,杨复兴任甘南禁烟委员会副主任。杨复兴亲赴迭部督查,推动了铲烟禁毒运动深入开展。真正做到了“彻底根除,一苗不留”,至此屡禁不绝的甘南烟祸基本绝迹。1955年,杨复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56年12月26日,杨复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1月1日,杨复兴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2011年12月,杨土司革命纪念馆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城内中医医院旁边的小巷内  开放时间:  周一-周五9:00-17:00,节假日公休  

光盖山

  光盖山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是迭山山脉的一座山峰,拥有罕见的第四世纪冰川遗址,海拔3000多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紧挨迭部北部的人间天堂扎尕那山,靠近车巴沟源地。光盖山因深处腹地,游人较少,这也使它完好地保留的自然风光,站山顶仰望星空,手可触星,风云变幻,飘雪之时,山顶的石林与积雪和无色光交相呼应,震撼人心。  特别提示  由于是野外徒步的景点,请做好充足准备再前往。  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尼巴乡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交通:   汽车

恰盖乡

  卓尼县恰盖乡乡政府驻温布滩村的恰盖寺。乡名以当地由恰格-创建之寺院而得。南以斜藏大山与申藏乡为界,北跨美日扎尕梁与康多乡接壤,东出八达脑索沟口与临潭县羊沙乡毗邻。  恰盖乡位于卓尼县北部。面积584平方千米,农业人口509户3245人(2008年末)。辖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温布滩村,距县56城千米。地处斜藏大山与美日山之间,平均海拔2820米。中部为天然牧场。为半农半牧区。景点有恰盖寺院。  景点位置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恰盖乡  

旗布林卡度假公园

  从大峪沟景区大门沿旗布沟方向前进,车程不到半个小时,来到旗布林卡度假公园,这个度假公园是大峪沟景区内唯一的四星级游客接待酒店,价格不菲。依山旁水风景不错,建有风格别具的瓦房,玲珑雅致的小木楼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账蓬,为旅游观光者提供了幽雅的住宿和娱乐场所。  度假村大厅,就有两层楼的的高度。办理入住手续就可以直接入住了。打开窗外就是大峪沟的美景  景点位置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大峪沟  

郭札沟

  郭札沟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迭山山脉以北,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西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2800米-3630米,沟谷峡窄,平均坡度28度,由南向北蜿蜒伸展,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约3千米,面积2509平方米。

石门峡景区

  石门峡景区  石门峡景区位于卓尼县县城东部洮砚乡境内。  主要人文景观:  ①创建于1606年的石门寺,还有下达勿寺,亦称"藏王寺"、包家寺等。②开创西藏策墨林传承制度的藏-墨林一世家族墓-藏王坟。③被洮水南、西、北三面环绕的"水抱城庄"纳儿村。④甘肃省调水项目-引洮工程遗址。  主要自然风光:  ①石门峡,有清康熙初年所建之龙王庙,并御封"石门金锁"美称。峡内洮水蜿蜒其间,水面清幽碧透如镜,在当地还流传着大禹治水而开峡和鲁班开峡的美妙传说。②中国三大名砚·洮砚石料集散地露头-崖,从宋代即闻名于世,有"洮州石贵双赵壁"、"端溪、歙州无此色"之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藏王坟

  介 绍 藏王坟在卓尼县洮砚乡下达勿村北1公里处,全称“藏-墨林墓地”。该墓地位于下达勿村果园之中,是藏-墨林一世家族墓地,因其一度在西藏摄政而被称为藏王,并开创策墨林传承制度,使其故乡闻名于整个藏区。   一世策墨林阿旺楚臣,7岁出家为僧,33岁赴藏深造,入色拉寺习经学法,由于勤奋苦学,升任为寺院主持。1762年奉召赴京担任雍和宫大-和堪布达16年,并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晋衔“堪布诺门汗”,1777年西藏摄政王逝世,阿旺楚臣被钦派赴藏,担任第十二任藏王,并担任八世0-的经师,参任西藏噶丹寺策墨林。1778年任噶丹寺第六十一任赤哇。阿旺楚臣就任摄政后,治理有方,得到各界的支持与拥护。1791年圆寂,享年71岁。其家族将骨灰迎回故乡安葬,遂有藏王坟之称。   藏王坟遗址面积4800平方米,坟区原有藏王寺大殿两座。藏王坟内均埋火葬后的骨灰盒,以男左女右安葬,据传共葬一世策墨林阿旺楚臣之后的十九代家族,成为藏族群众和佛教信徒虔诚膜拜之胜地。藏王坟所在之地环境优雅,树木蓊郁,清泉叮咚,令朝拜者留连忘返。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洮砚乡  位于县境东部的洮河东岸,以境内产洮河绿石砚而得名。 乡人民政府驻哇儿沟村,距县人民政府驻地70公里,有新(城)柏(林)公路东西穿越乡境。东接柏林乡、藏巴哇乡;西与临潭石门乡隔河相望;南连岷县堡子乡。全乡总面积121.75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3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47户7267人。洮砚乡气候温和,温差小,无霜期和日照时数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刀告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贡巴村

----

龙多村

----

盘桥村

----

刀告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