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覃辉 (1915~1968)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覃辉(1915-1968) ,出生在保平乡纳六村六谷屯的一个壮族农家。1933年,考取县立师范讲习所,学业优异,毕业后执教下项村国民基础小学。1935年,调任光隆乡长,他联合开明乡绅,把-成性、0乡民的税务员田德高的罪行上告县府,并把田逮捕送县关押,为民伸张正义。卢沟桥事变后,覃辉弃政从戎。跟随李瑞熊投奔安徽省主席李品仙,走上抗日前线,辗转安徽、河南,又服务李宗仁部队,后被提拔为上尉随从副官。1938年秋,受训于第五战区干部训练班。后任湖北省均县第一区区长,任内推行“二五减租”政策,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颇受当地民众拥护。1941年,他受训于重庆中央训练团,学成归队担任第五战区第一挺进队第一支队中校队长。1944年,率部在桐柏山区与日军作战。抗战胜利后,解甲归田,对蒋介石黑暗政权不满,对桂系感到失望,意识到国民党反动派迟早要垮台。在他失意傍徨时刻,得到中共党员韦景光、卢继馨的启发帮助,对革命有了初步认识。1946年,利用县长陆荣光提携他为县教育训练所长的机会,力荐卢继馨为训练所教导股长,卢以合法身份掩护为党开展工作。是年,河池歉收,他发动全县乡民代表及开明乡绅,联名向省政府请准免去一年田赋征税,赢得全县民众拥护。进而在竞选省参议员时击败黎乃修,当选省参议员。广西省党部委任其为河池三青团干事长兼河池分团筹备处主任 (即河池三青团于事,管河池、南丹、东兰、万岗、天峨五县团务),覃辉又聘请韦景光、卢继馨为指导协助工作,掩护韦、卢的革命活动。他扶植乡村民主势力,引起了县城官绅的忌恨,遂向省保安副司令莫树杰告密,他旋即被撤销了训练所长、三青团干事长、省参议员等职务。1948年春,在韦景光和乡村派的支持下,覃辉参加河池县“国大”代表竞选成功。秋季,走马上任思乐县长,他目睹国民党江河日下之势,为党的-政策所感召,并在韦、卢影响下,作出投奔革命的抉择。1949年2月,遣其妻暗地携冲锋枪五支、步枪一支、子弹数百发和收音机一台回河池、存放六圩街欧瑞涵家。 4月,他借从思乐县赴桂林向省府汇报工作的机会,巧妙地摆脱特务跟踪回到六圩,携带存放的武器,并由欧瑞涵护送保平,参加中共领导的河池游击队,受到第十支队领导韦景光等人的热烈欢迎。 覃辉在桂西人民解放军第十支队韦景光等的领导下,与卢继馨组建大丈指挥所,动员前大丈乡长余秉纯加入人-营,他带领武工队围攻大丈乡公所,活捉自卫队分队队副韦永豪;派便衣人员惩办乡长韦元邦, 缴获一批武器弹药。1949年8月,建立大丈乡革命委员会,发展了河池边区游击根据地,带领大丈独立中队,四次破坏西南公路交通线,围攻宜山县龙头区八况乡公所。为河池的解放事业作了有益的工作。 解放后,覃辉历任河池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桂西僮族自治区(州)政协常委,列席全国政协会议。1954年,当选省人民代表,出席广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文革”中,于1968年7月遭破孩致死。1980年,获平反昭雪。 [以上内容由"xfyouxia"分享。] |
卢继馨 (1901~196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卢继馨(1901-1966) ,出生在河池镇大卢村长好屯的一个壮族农家。在梧州省立二中读书时,就开始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有了初步认识。 父亲被土匪拉生,学业未竟就辍学回家种田,亲眼看到农村百业凋蔽,民不聊生,对现实产生不满。1927年春,他赴南宁农-动讲习所学习,后由省农民部派往蒙山、全州、兴安、灌阳等县组织农会。1927年,广西当局解散工会、农会,遣散农运工作人员,他回乡在吾隘小学任教,由于土匪作乱,社会动荡不安,学校停课,他又返回家中。1930年11月,红七军在河池县城整编,他参加了红七军,任总政治部社会股干事。随军东征广东,部队在乐昌县武水河畔被粤、湘军阀夹击,不幸被俘。羁囚虎门炮台数月后,被押解回原籍,押送至南宁民主路时,机智脱离押送队伍,在朋友帮助下,藏身于国民党第四集团军达一年之久。1932年12月后,他在河池民众教育馆任教育干事,辅导主任,还担任小学教师和乡长等职。1938年2月,他到宜山威远镇(今庆远镇)小学任教,结识中共宜山特别支部成员叶飘萍、宋玉田、李孟武等人,参加支部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秋,他考入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10月覃景秀、陈超宇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冬季,他参加学校组织的战地工作团,在宾阳、邕宁、武鸣、昆仑关前线做抗日宣传服务工作。1940年,毕业回河池担任英铭乡长,以后在河池县任督学和科员,以职业掩护革命活动,发展党的地下组织,介绍韦景光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中共宜山中心支部遭破坏,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没有暴露身份,仍继续秘密为党工作。 1944年6月,区镇到河池开展工作,重新为他和韦景光办理入党手续,成立中共河池特别支部。 7月与覃天铭等创办“育智补习学社”。招收社会失学青年百余人学习文化,传播革命思想,培养抗日力量,后被县长勒令解散。河池沦陷时,他先与胞弟卢继泽组织“严明抗日自卫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后又与韦景光、区镇、覃天铭、罗恒新在保平、光隆宣传抗日救国道理, 组织抗日力量。1946年6月,他主编《民主报》,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的阴谋,抨击县内国民党官员鱼肉乡民和敲榨0群众的罪行,支持学生“反饥饿、反内战、 反破孩”的斗争,对促进-起了很大作用。是年7月,他继任中共河池特支书记,介绍杨懋、韦钊入党,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他配合韦景光揭露河池县长陆荣光-救济款和救济物资, 发动群众-,迫使陆荣光释放积极反-的街道青年杨裕昌。1947年2月,他领导联络站做了不少搜集情报工作。1948年春,支持思想进步的覃辉竞选“国大”代表成功。 长期的艰苦环境中,他患上哮喘病。他带着虚弱的身体坚持工作和进行武装斗争,与瑶族同胞同甘苦, 深受爱戴。群众常送鸡蛋给他滋补身体,他部转送给伤病员。1949年7月,他担任桂西人民解放军第十支队政治部主任。 9月,任中共河池县工委副书记,兼任河池县临时人民政府副县长。 解放后, 卢继馨担任河池县副县长。1954年,因病离职还家休养。 1966年病故。 [以上内容由"北街狂少"分享。] |
潘天甫 (1892~193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潘天甫 (1892-1931) ,号赞乾,系河池县三旺乡平洞村(今九圩乡梅洞村平洞屯) 人。 1919年,就读庆远六县中学,后执教南丹县乡村国民学校。1932年,其胞兄天爵买到“统领”委任状,招兵买马,自称“广西讨贼军西路前敌指挥官”,潘天甫从南丹捎回10余支枪加盟。 1925年,“定桂军游击司令”杨庆祥前来招抚。潘天甫随军入伍,后经杨推荐考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二期,毕业后分在广东省英德县实习带兵。1927年回南宁西乡塘武生团执教,新桂系首领黄绍竑令其回河池收编游勇, 他先收罗都安县苏志华部200余人,继接纳黔军余廷辉部40余人, 编成常备部队300余人,自称“国民党护党护国第八游击司令”,其势力所及上自南丹车河,下至河池光隆。向乡民摊派粮饷,对商贾征收担捐,充任“烟帮”、“洋纱帮”过境保镖,也作拉生行劫勾当。1928年,他还雇请40多名广东、玉林技工在常洞自建兵工厂, 生产手、步枪400余支,日产子弹近千发。为扩充实力,他通令各村出钱出人,带枪带粮当兵。1929年他向三旺、九圩、保平、长老、光隆等乡民派工索料,修筑长老——光隆,三旺——九圩两段简易公路,加宽三旺街。借攻打县民团司令欧卓三及李宗贤部为名,盘桓县城数日,洗劫居民财物。11月18日,光隆乡庙牙屯附近的客商被劫,潘部借追击强盗为名,包围庙牙村, 掳掠全村财物, 杀害村民2人, 强抓20余人,0人质赎金2000余两银子;1930年初,他纵火焚烧化板、板月两村;两次袭击驻花乡的东兰农军。当东兰农民武装斗争兴起时,他强迫九圩乡各村、甲派人驻扎九圩,以防东兰农-动向河池境域发展。定桂军杨庆祥派员试图收编潘天甫部为国民革命军, 委他为旅长,他拒之不受。当时他拥有700人马,野心勃勃,经常扬言:“广西省主席为何一定姓黄的?难道姓潘的就不行吗?”。 1931年,国民党广西第七军长廖磊率军进犯东兰农军,先行剿除潘天甫。韦拔群想联合潘天甫,于是派覃文熙到三旺与潘谈判,他拒绝韦拔群的建议,并表示:“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从今以后,我不打你,你也不打我。”但他又惧怕廖部吞噬他的力量,作出讨好东兰农军的姿态,派人送七担锡锭给东兰农军(其中五担被东兰隘洞土豪陈子怀率民团截劫),韦拔群也派技工到潘部传授生产和使用地雷技术。10月廖磊部团长罗活,先收买潘部杨仁甫、吴仁魁作内应,后精选百余枪手,伪装成烟帮过境,请求潘部派精兵护送。烟帮暗藏武器,行至八面山脚,突然向护送的潘部开火射击,潘天甫得报后,倾巢出动援救,进入罗活的埋伏圈时,枪声四起,潘天甫中弹身亡,被枭首示众。 [以上内容由"杂七杂八"分享。] |
韦彩明 (1916~198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韦彩明(1916-1987) ,河池镇外韦村人,壮族。贫农成分。1948年,参加河池区民兵,给游击队运送子弹。解放后,参加土地改革,斗地主分田地,带头走互助合作道路。 1963年,河池大旱,他带领社员戽水插秧,使外韦村成为河池县唯一不减产的生产队,超额完成上交粮食任务,他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 “四清”运动时受委屈,他不怨天尤人,坚信党的领导,得到社员的信任再次担任生产队长;-的岁月,他坚持抓生产,不受外界影响,县委谭宝璧书记和他谈工作经常在田边谈的。 逢年过节队里杀猪,他操刀分肉,他家得的往往是猪头肉、槽头肉。家里人埋怨他,他笑着说:“社员一年到头,就望队里杀几回猪,哪个都想要好的,我是队干又是党员,将就一点算不了什么。”1967年冬,河池街民房改造,队里承包部分民房改建工作,他把自己家的杉木桁条献给队里作筛子架。家里人说他憨、吃里扒外,他说服家里人说:“队里收入多了,我们家收入也增多,何必斤斤计较。”他家卖猪给公社食品站都卖饿肚猪。队里卖猪给公社食品站也卖饿肚猪。社员对他的做法有意见。他解释说:“卖猪给国家,何必卖饲料要钱,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队里卖的公、购粮和双超粮都是干干净净,饱饱满满的。 他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他有头痛毛病,动过头颅手术,社员劝他多休息,他却拼命干。犁田时曾晕倒在田里。逢年过节,他首先想到五保户覃金山老人孤苦零丁,都请老人来家里团聚。安排覃金山老人养鸭,使这个五保户获得中等劳力的收入。他经常接济人口众、劳力少、不会过日子的社员,他从来没有向公社、大队伸手要过一分钱解决队里的困难户。 外韦村周围是烂田,河道弯弯曲曲,每年洪汛季节,水流不畅,淹没两岸田地。他带领社员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起旱贪黑,不畏三九严寒水冷透骨,深挖槽沟排水,打石头、砌河堤,弯曲的河道变直了,解除了水患。使30多亩烂泣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1972年,他率领大队社员开辟大队林场,在马鹿山麓建成10亩的果园,果树郁郁葱葱。柚子、鸳鸯柑果实累累。1982年,他又带领外韦村群众到内韦造林,他把土质好、平坦好挖的地方让给别人。自己拣艰苦的地方种上杉树苗。病魔缠身,他还拄着拐杖过问村办企业和村里的造林。 村委会大楼,村办冰室、粉店、旅社、石灰厂都凝聚着他艰苦创业的心血。 1985年,小队进行分配财产,每家分得杉木100余株,现金200多元。个个都称赞他是一心为公的好带头人,是带动群众致富的劳动模范。 [以上内容由"3"分享。] |
莫花棉 (1898~194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莫花棉(1898-1945),壮族,河池六甲镇木律村人,她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略通武艺,能吃苦耐劳。会壮、汉、客家等多种语言,擅长交往,见多识广。嫁到菜洞村韦家,除种地外,还靠贩卖烟叶、生姜等度日。 1944年秋,日军侵逼桂西,她目睹铁路线上成千上万的沦陷区难民露宿风餐的悲惨情景,决心武装自卫,毅然卖掉两头黄牛买得一挺轻机枪,又带领儿子韦健生和乡亲冒着危险,到足直车站废弃的军火列车上搜寻得国民党军队丢下的机枪一挺、步枪两支、子弹数百发。组织了一支50多人的抗日队伍,编入抗日自卫队拔贡联队六圩大队作第八分队,她担任分队长。 1944年12月下旬的一天, 驻六甲的日军10余人劫掳菜洞村,抢走财物和村民2人。莫花棉闻讯后立即率领分队抄小路赶赴山坳, 把住坳口阻击日军, 救回乡亲和被掳走的财物。 1945年元月16日, 日军100余人向加辽村扫荡,莫花棉听到消息后,挎上驳壳枪,率领分队配合加辽中队阻击日军,她击毙日军2人,迫使进犯的日军向金城江逃窜。2月下旬一天的上午,莫花棉为侦察敌情,扮成小贩,到足直村下卷屯摆卖东西,她一边做生意,一边观察敌人的兵力分布和布防,下午及时向自卫中队和国军侦察连汇报,军-合行动,当晚潜入下卷屯,次日凌晨发起攻击,打得日军晕头转向,仓皇地向金城江溃逃,她率分队追击,打死日军7人。3月16日,日军百余人从坡唱0岜肥渡口抢劫菜洞村,掳走妇女、壮丁20余人。 她身背小孙子,率分队配合驻同进的国军侦察连,迅速占据有利地形,袭击敌人,迫使日军撤退,她率队跟踪追击,在渡口击毙日军18人(其中军官2人),缴获步枪四支,手枪1支,救出被掳去的妇女和壮丁,夺回被抢走的粮食布匹。她为了掌握敌情,经常扮妆小贩深入沦陷区,搜集日军情报,充当侦察连向导,还为国军侦察连买米买菜。日军对她十分忌恨,多次派维持会(汉奸组织)骨干对她进行威胁利诱,她予以痛斥。 记者曾到菜洞采访她。1945年3月23日和4月15日《中央日报》以《军队之母》和《河池韦母光荣史》 为题,12月8日《广西日报》以《女英雄韦老太太》为题,刊载她的英雄事迹和照片。孙元良将军呈报第四战区司令部对她嘉奖,给她和她的儿子韦健生的锦旗上写着八个字:“协助国军,抗战有功”。 [以上内容由"叮当"分享。] |
卢继泽 (1909~195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卢继泽(1909-1952) ,河池市河池镇大卢村长好屯人,生于一个壮族中农家庭。青少年时期,受胞兄继馨的进步思想熏陶,向往革命。 1944年冬,日军陷境,他与继馨、刘玉明等20余名青年组成“严明抗日自卫队”,他担任队长,为充实队伍的实力,他率领部份自卫队员通过日军-线,巧夺收水岩日军军械库的机枪两挺、各式05支、子弹5千余发。先后指挥自卫队对日军作战20余次,击毙日军官板野次郎和士兵20余人,击伤50余人,缴获不少枪械及军用物资。 日本投降后,担任河池县警察局侦探。他利用工作之便,为中共地下组织提供军政情报。 购买武器弹药,掩护县城交通站来往人员。1947年春,韦景光曾因得到他的预报而免遭县长逮捕。 1948年元月中旬, 他与刘玉明等人在那潭村筹集武器,秘密发展力量,酝酿革命。 1949月2月, 他组织“河池县公华武工队”,并担任队长,他变卖家产田地、生猪购买0弹药,充实武工队。他接受中共河池地下组织的领导,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征兵、征粮、 征税。4月,公华武工队发展为游击大队。接着,他率领游击队数次袭击县城,烧毁公路桥梁,打击敌特和暗杀队,还率领游击队转战西南公路两侧牵制敌人,使县民团顾此失彼, 缓解光隆根据地被围之急。7月,卢继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担任桂西人民解放军第十支队34大队大队长。 9月,执行中共河池县工委命令,他率领34大队和覃铁夫率领的大队合作围歼五圩驻敌,毙敌46人,伤敌30人,俘敌60多人,缴获重机枪一挺、手步枪46支,救回拉塘村被抓走的妇女,夺回46头耕牛。这一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拔除了敌人安插在游击区的钉子,11月26日,他率领34大队配合解放军解放河池县城。12月初与覃铁夫、韦炳尧率县独立营、两次击退向县城反扑的土匪武装,取得县城保卫战的胜利。 1950年,他担任河池县武装部长,率领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进剿拉拱、隆林之残匪,获宜山专区嘉奖。 1952年8月,在“三反”运动中蒙受不白之冤,身陷囹圄。精神上的打击和疾病的折磨,使他的病情日益严重。医治无效含冤去世。1983年获平反昭雪。 [以上内容由"xxdx04"分享。] |
蓝明返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蓝明返(生卒年待考),河池市白土乡德新村土计屯(原宜山县)人,壮族贫苦农民蓝启虎之四子。少年时即在村童中被视为小首领。成年立家,将已有20亩田都分给乡里贫户,以尽济贫心愿。他身材魁梧,秉性尚武,胆略过人。三十来岁,他率众劫肯研财主的水牛被追,他用箭射中追者帽檐,使追者却步。时白土、邱索等村受土官盘剥奴役甚苦,蓝明返、蓝奉鳌联合邱索村覃奉恩等人, 发动乡里抗役抗粮,村民纷纷响应,组成200余人的队伍,先攻打永顺土司衙门。后劫走大财主邓天相家牛群,周济贫苦村民。势力所及,纵横20公里,24村72峒。蓝明返的队伍凭藉峰峦险阻抗土反清,清廷称之为“南巢”,平头山即为义军据点之一。 清乾隆四年(1739年),庆远府委派龙门(今宜山县北牙)巡检司杨师游至白土,登门规劝蓝明返归顺。蓝手摸杨的头说:“你当官天天酒肉不断,理应肥头大脑,为何瘦如芦柴?”杨恼羞成怒,令差人-他,蓝抓起身边板斧,吓得杨和差人仓惶逃命。次年,庆远府派官兵,取道六圩干空屯,出三隘“进剿”蓝明返。他事先获得情报。率领部分队伍设埋伏圈于三隘脚。砍荆棘、搬石头把大路堵死,仅留通往深潭的小径,潭口敷盖芭芒杆和茅草伪装,张网以待。入夜,清兵口含枚、马摘铃,从三隘摸下来,进入伏击圈,一声炮响,四面夹击,打得清兵晕头转向,纷纷往小径逃命,大都掉下深潭。 据《庆远府志》(乾隆廿年版)载:乾隆五年,两广总督马尔赛等疏请征剿,委派右江道按察使司副使李锡秦、融怀营参将杨刚,率汉土官兵三千分两路“进剿”,逐村搜捕,进而“扫荡” 白土、邱索,200余名清兵安营白土营盘岭,围困蓝明返扎寨的平头山,切断山上粮水,相持7日,粮水不继、山头失陷,蓝明返最后被俘,羁押庆远府,在狱中嚼舌而死。 据蓝明康之第九代后裔蓝秀芳口述“祖上传言,平头山被围期间,明返察觉随身的老庚为官兵收买,遂以酒醉倒老庚,换上明返衣着,他自己从后山出走。官兵把其老庚提去邀功。 明返出走定居天河(今罗城县)偏远乡村。1974年,秀芳在罗城红岗锑矿做工的儿子与一理发父子闲聊得知,罗城宝坛村蓝姓一脉为蓝明返后裔(此事正继考)。 [以上内容由"冬夜的飞鸟"分享。] |
覃天铭 (1917~194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覃天铭(1917-1949·10) ,河池市保平乡南排村人,出身农民家庭。他仪表斯文,态度和蔼可亲。1934年,考入县立简易师范,接受进步教师传播的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启蒙,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众哲学》、《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等进步书刊。与韦景光带头揭发校长侵吞公款和-学生补助费的罪行,领导学生-,分别向省教育厅及县政府控告、 -,取得了胜利。1939年7月,入广西地方建设干校学习,结识进步教师周钢鸣、司马文森、区镇,受到他们革命思想的影响。毕业后任河池县教育科长,进一步与韦景光、卢继馨取得联系。 1944年6月,区镇通过他的关系,到河池开辟新区。接着,他和卢继馨、黄允中创办“育智补习学社”,招收贫苦青年百余人入社学习,传播进步思想。仅月余,学社被县长钟鑫勒令解散。河池沦陷期间,他与韦景光、卢继馨、区镇、罗恒新等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组织抗日自卫队,打击犯境日军。1946年隆冬,负笈香港达德学院,继续寻求革命真理,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学成归来,发展六甲小学校长吴希濂为民盟成员,与覃权在保平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征兵、征粮、征税。1948年12月,他在保平乡南排村组织保平乡第二武工队。次年春,省保安二团及几县民团围攻光隆根据地,他率领武工队袭击保平驻敌,缓解光隆之围。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2日为解放拉拱、岜林山区和打通与东兰根据地的交通。 他率领5名武工队员,深入岜林召开群众大会。进行革命串联。第二天回程行抵拉甘庙时,被股匪伏击,重伤被俘,羁囚县城。敌人以高官厚禄利诱,兼施酷刑折磨,都动摇不了他的革命意志。法庭上,他无所畏惧,控诉敌人,驳得法官理屈词穷。 10月24日,赴刑路上,他不断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他英勇就义了,留下“国民党日傍西山,容何留恋,蒋介石铁桶江山而今安在?望父老兄弟,诸姑姐妹认清新中国的光辉前景,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遗书。 解放后,区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以上内容由"LOUISE"分享。] |
莫限才 (1914~195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莫限才(1914-1951) 河池市下考乡板坡村人,壮族。1940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学校第四分校第十二期第二总队步兵科, 1947年任河池县民团督练,继任环江县民团副司令。1949年8月,广西第十行政督察区、桂西军政区“剿匪”副司令陈汝参保荐其为河池县长。上任伊始,他偕同县民团副司令莫礼衡等在板坡、下桥、北香、塘甫一带,网罗亡命之徒,准备作垂死挣扎。10月24日,在县城杀害共产党员覃天铭。解放军南下时,莫限才带领自卫队,警察队到塘甫盘踞,强征粮税,大开赌场,-贩买鸦片、枪枝,敲榨0,无恶不作。 解放初, 莫限才乘县城只有县独立营驻守之机,于1949年12月1日,令民团大队长黄怀德率100匪众和队副莫炳岩率200匪众,分两路夹攻县城。黄怀德急于邀功,抢先行动,在马鹿山被县独立营击退。次日早上莫炳岩匪众,由六甲过三坳,经洞口进犯县城,适值解放军前来支援, 与县独立营形成前后夹击,击毙匪中队长莫振东及匪徒4人,打退股匪的进攻。 莫限才收拾残部龟缩塘甫。 12月下旬,县独立营配合解放军115师部队攻下侧岭坳,直捣塘甫。莫限才带着残匪上山,自称“-救国军第四纵队司令”,流窜河池、南丹、荔波边界打家劫舍。1951年4月,在保平乡肯友村小米洞被击毙。 [以上内容由"真水不香"分享。] |
韦玄成 (1924~198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韦玄成(1924-1982) ,河池市下考乡板坡村人,出生于壮族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板坡游击队,由于他作战勇敢,敌人悬赏光洋2000元捉拿他。10月,到中共右江地委干部学校第三期轮训。解放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 韦玄成担任河池镇小学校长,非常注意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分工细致、要求严格,从不越俎代庖,一人说了算。对同志态度诚实中肯,严已宽人,处处以身作则。他的下考亲戚要求把子女转学到河池镇小读书,他曾口头答应,但得知班级已满员后则未予接纳。1982年秋,河池镇小附设初中班,招收小考落选的一个班级,他亲自主持教务,认真备课,因才施教,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1985年中考时,录取15人。 韦玄成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要求进步的老师,积极培养,他当学区支部书记时,深入红沙、拉显等学校做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提高乡村教师的政治觉悟。镇小张老师在工资调级时未能升级,闹情绪,几天不上课,他多次与张老师促膝谈心,张老师的思想问题解决了,振作起来,安心地搞好教学工作;他对教学能力差的老师做到传、帮、带。手把手教备课,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组织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韦玄成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一直坚持工作。从不因为疾病影响教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以上内容由"大樊"分享。] |
黎德宣 (1875~1920)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黎德宣(1875-1920) ,字翊山。河池镇人,年幼丧父,母亲用芦苇做笔,在地上画字,教他学习。他为光绪已亥(1899年)廪贡。其对联“-易消才子气,金丹难驻美人颜”曾获南宁诗社冠军,文章诗赋闻名乡里。甲辰年(1904年),任职团局,劳绩显著,知州杨肇荣荐其为庆远府候补经历。丙午年(1906年),知州李佑元赠他“捍卫河阳”题匾,他与乡绅创办县城凤仪高等小学。宣统二年(1910年),因参与镇压沈槐三、杨天喜农民起义,知州蹇先陶保荐他为五品蓝翎,接着为调查局长。民国元年(1912年),担任民事佐治员,县立凤仪高等小学教员, 因其教学有方,知识渊博,深得师生爱戴。7年,主编《河池县志》,耗时一年志书付梓。 9年去世,河池五街居民为之结队送丧,盛况空前。知州杨如琮輓“名士风流”以哀赞,乡人给号为“文达”。 [以上内容由"ck_100"分享。] |
东仁乐园 | 东仁乐园位于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东江镇境内与宜州市都街交界处金宜公路旁,乘市内21路公交车可直达,距首府南宁市335千米。属自然风景旅游区。 景区总面积6.7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2.67万平方米。乐园以“自然的生态景观,欢乐的休闲天地”为主题,主要景点有:大门、风雨桥、休闲半岛区、中心歌舞表演广场、欢乐世界区、水上娱乐区、林间野炊烧烤区、度假别墅区。景区青山绿水环抱,景色迷人,环境优雅。大门是一个具有侗族民间特色的木结构建筑物,长60米,高12米,檐上覆盖着枣红色的玻璃瓦,白色剪边,淡蓝色的墙面,鲜明的轮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配以假山喷泉相衬更显气势宏伟;休闲半岛由“无忧岛”与“湖心岛”组成,占地面积0.34万平方米,岛与岛之间由两座石拱桥相连,岛上设有“绿茵亭”、“竹亭”、“曦霞亭”供游人休憩。同时岛上配有鞍马、跷跷板、太空漫步器、秋千等休闲健身设施。湖心岛,绿水环绕,岛上有一借鉴侗族鼓楼建筑风格的圆形长廊,长约70多米;园内的风雨桥,也是侗族民居的四大建筑之一,又名花桥或回龙桥,因其能遮风避雨,故又名风雨桥,此桥长78米,高12米,宽4.5米,是广西目前最宽的风雨桥;中心歌舞广场,位于园区中心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游客聚集小憩的地方,配有一个半球形圆顶舞台,可为游客表演歌舞等文艺节目;水上娱乐区,备有手浆船、水上单车、脚踏船、电瓶船、画舫船、快艇等三十多艘,供游客乘船畅游东仁湖,欣赏两岸的自然美景;林间野炊烧烤区,可供400多人同时烧烤,周围种植有十多亩李子、柑子、枇杷、枣子、板栗等果树,让游客在烧烤过程中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欢乐世界区,是乐园最具吸引力的主题区,内有大型激流勇进、太空飞船、惯性滑车、自控战机、碰碰车、金龙滑车、高架单轨车、飞椅等奇异精彩、刺激的游乐设施,让游客全面体验心跳的感觉,令人流连忘返。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池市金城江区东江镇境内 乘车线路:在河池市内乘公交车前往景区 |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 |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位于距金城江城区28公里的河池镇街上,原是吴自若先生在1927年修建的一幢土木结构三进两层的普通民宅。1930年3月、5月、11月,-、张云逸、李明瑞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七军三驻河池镇,军部都设在这幢民房里,红七军领导-、张云逸、韦拔群曾在此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研究红七军北上及韦拔群留下重建二十一师、坚持右江根据斗争等问题。红七军在河池宿营和休整时间,广泛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各种革命群众团体,使整个河池镇闹得红红火火,充满了革命的气氛,其中在这幢房的楼上楼下留下红书写标语55条,漫画6幅,书写面积98多平方米。其中-同志亲笔书写标语的有:贫苦的工农友们!快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政府(苏维埃)!勇敢的青年们!快快参加工农革命,创造我们的新世界!贫苦的工农们!不要当白军的工具,替军阀当(工)具!贫苦工农友们!我们的敌人就是-军阀官僚豪绅地主!你们不要忘记了!打倒官僚豪绅地主!标语和漫画屋内的泥墙上用书写和绘制的,红军走后,屋主曾用石灰浆覆盖,后因年长月久,石灰逐渐脱落,显露部分字迹,1962年,原河池县文化局派人对标语进行刮剥整理。后来,征得屋主同意,政府将此屋购买,作为历史文物给予保护,经过不断地修缮和化学处理,现基本上恢复和保持了原貌。标语详尽宣传0的性质、纲领、革命任务、革命对象、革命前途以及红军的性质和纪律等等。标语楼的标语是目前全国保存得最好、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标语。除原有的标语外,楼里还陈列红七军革命文物117件(其中原物31件,复制品86件),红七军领导人肖像2幅。还有河池地下党文物58件。自1979年“红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开放以来,参观人数累计10万多人。1979年12月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河池红军标语楼 | 河池红军标语楼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标语楼位于广西河池市的红军标语楼建于1926年,原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是一座3进2层建筑,夯土墙,木楼板,小青瓦屋面的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57平方米,并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标语楼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红军标语旧址。该楼的墙壁上留下了当年第七、八军总指挥部士兵委员、第二纵队士兵委员会书写的标语55条,漫画6幅(其中包括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亲自书写的革命标语),书写面积大90平方米,以第二进的楼上最为集中。该楼原为河池县城凤仪小学校长、民主人士吴自若先生的住宅,建于1926年,是一座三进二层夯土墙、木楼板、木桁桷、硬山搁桁、小青瓦屋面的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平方米。1964年标语楼对外开放,至2006年,先后进行过3次维修,并增设了4个文物陈列展厅。1978年,标语楼被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列为广西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 日,经国务院核定批准,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更名为“红军标语楼”,并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池市河池镇河池街28号 乘车线路:在河池市内乘公交车前往景区 |
龙江小三峡 | 河池龙江小三峡风景区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西北部23公里处,地处河池市金城江区六甲镇,由天门峡、凉风峡、龙门峡和龙江田园风光等组成,是我国典型的石灰岩喀斯特峡谷,游程往返用时约3小时。龙江小三峡旅游风景区是桂西北旅游经济区乃至广西大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大旅游圈的西北门户所在,交通便利。风景区山水风光秀丽优美,民风淳朴,民族村寨保存自然完整,森林植被覆盖,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峡谷、曲折蜿蜒的龙江河道、原生态探险游的桫椤谷、秀丽优美的田园风光、民风淳朴自然完整的民族村寨以及水上悬崖观光栈桥。景区内山峰兀立、绝壁斧削、钟乳倒悬、古藤挂天、曲径通幽,江面一尘不染,水天一色,可谓“峡比长江三峡险峻,水比桂林漓江深幽”。漫步水上悬崖栈桥,更可悠然欣赏“高峡出平湖”的奇观。景区内生态探险游野蕉岭具有“九谷十八弯”的奇特风光,恐龙时代的“活化石”——桫椤便杂生其中,形成群落。稀有罕见的植被、鬼斧神工的幽静峡谷、播撒“人间太阳”的水电厂房,给人无尽遐想,整个景区内山峻、石美、峡幽、洞奇、水秀、令人留连忘返,被誉为“壮乡第一幽谷”、“南国第一峡”。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池市金城江区六甲镇 乘车线路:在河池市内乘18路公交车至景区 |
珍珠岩 | 珍珠岩 珍珠岩是壮乡的一颗璀灿明珠,位于西南出海大通道边金城江区六甲镇旦洞村,距金城江11公里。珍珠岩洞于1985年由当地村民在政府指导下初步开发,1988年对外开放,已命名为国家省级旅游区。2004年经金城江区党委和政府立项批复,重新规划开发,经过一年多时间建设,现已成为集洞内观景,游泳、餐饮、烧烤、娱乐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是壮家富有乡土气息的风景名胜。珍珠岩洞内衡温25度上下、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溶解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数百万年的沉淀结成闪闪的颗颗岩溶结晶体,形似珍珠,遍及洞内,很为壮观,因而命名为珍珠岩。岩洞内生存的钟乳石、石柱、石幔、石花等,有的象眼前天地间、定海神针、蘑菇山、灵芝仙草、瓜果蔬菜、幢景;有的像雄狮、飞马、大熊、猩猩、猿猴、骆驼、神牛和飞禽走兽;也有的像孙大圣、关公、张飞、三姐恋歌台、仙女佳境和水晶宫殿及地下龙宫。岩洞伏卧在玉带九曲的珍珠河上,四季奔泻不断的瀑布声喊洞天。慢步走出洞口鸟瞰田园风光、农家炊烟尽收眼底。 |
革命烈士纪念园 | 革命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烈士纪念园 金城江区革命烈士纪念园于一九八九年建成,座落在金城江城区内,面积为360亩,内建有一座韦拔群塑像和一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一批休闲设施等,总投资635万元。每逢清明、七一、国庆等节假日,各单位、中小学校都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奋发图强精神和爱国热情。革命烈士纪念公园已成为金城江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
金城江公园 | 金城江公园 金城江公园是河池城区集革命传统教育、休闲观光于一身的园林景点之一。金城江公园,依山落岭,竹木密茂,格外幽静。 |
六甲小三峡 | 从小三峡的名称中,便可知它的雄奇壮丽。所到之处大都山峰兀立、绝壁斧削,钟乳倒悬、古藤挂天空的景色更是随处可见,这里的江水一尘不染,深不见底。目前小三峡开发游程往返12公里,由天门峡、凉风峡、龙门峡和漓江田园风光组成。 让人惊叹不已的天门峡,只见两座笔直的山峰高高耸立在水面上,尤如两扇打开的大门。据说这两座山原本连在一起,只因地壳运动的拉力,将它们一分为二最终形成今天的模样。最神奇的是,当游轮驶过天门继续前行时,身后的两扇“大门”竟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关上”,让人顿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慨。 令人过目难忘的还有站在悬崖上欣赏“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修建在悬崖上数百米的栈桥,将姆洛甲码头与修建在此的电站大坝之间的天堑变成“天梯”,游人行走其中,恍若走在水面上,尤其在云雾天里,行走在栈桥真有“腾云驾雾”般的错觉。 小三峡既有长江三峡的壮观,又兼具漓江的秀美,峡谷两岸的山谷地带翠竹依依,同时分布着大片的野蕉林,而恐龙时代的植物“活化石”桫椤也生长其中,构成极具美丽的生态探险游景区;许多山峰上面天然自成许多凹陷进去的部位,是攀岩爱好者的绝佳选择场所,这里果真举办过多次攀岩比赛;至于雄狮盼日、金龟盼日、蝙蝠展翅、莫一神像等惟妙惟俏的景点,则不时激起游人的阵阵惊喜呼声。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瑶民的日常生活,那么就到瑶族新寨去游玩一番吧。修建在小三峡游程尽头的瑶族新寨虽然开发不久,却也初具规模,在这里,你可以春糍粑、推磨碾米,也可亲手用棉花纺线,或向瑶族姑娘学习一下她们绝妙的刺绣方法;如果有兴趣,不妨参与一下竞猜“龙凤胎”游戏,猜对了还有礼物派送;如果感觉有点饿,就掏2元钱买上一斤芋头或板栗,在香香甜甜的感觉中观看瑶妹吟唱瑶歌、别有风味。 来到小三峡,不能不吃这里味道奇鲜的河鱼,产自这里的河鱼既鲜又嫩,香煎油鱼、芝麻剑鱼煮豆腐、红烧黄鳝骨鱼····· |
姆洛甲女神峡 | 米洛甲(米:壮语妈妈之意),壮族里的创世女神,一说为布洛陀之妻,另一说为布洛陀的母亲。在汉语里又译作“姆洛甲”或“姆六甲”。广西六甲镇的姆洛甲女神峡便由此命名。相传姆六甲是一位造天地、造人类和万物的女神。她吹一口气,升到上面便成了天空;天空破漏了,抓把棉花去补就成为白云。天空造成了,她发现天小地大,盖不住,便用针线把地边缝缀起来,最后把线一扯,地缩小了,天能盖得住了。然而地又不平了,大地边沿都起了皱纹,高突起来的就是山,低洼下去的就成了江河湖海。姆洛甲女神峡,原称六甲“小三峡”,六甲“小三峡”实际不止三个峡,景区迎候我们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气势磅礴的电站大坝峡口,龙江河在一片屏封一样的山间劈地而出,两岸峡山悬崖笔直而苍翠,河谷略拐弯,很壮观的电站巨坝,在峡谷底划了一道动人的白瀑,白瀑后面的峡里山色暗蓝,把整个山峡衬得分外雄伟森严,壮美之中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雄峡景象的神奇加上电力的神奇,这一道峡使人想起莫一大王来,它可称“莫一大王峡”。到了乘船码头,这里是过了电站的上游第一峡,这是极瑰美的一个峡口。在两片美丽的山峦中间,峡前是一片约2平方公里的平静清沌的江河水面,山峡于水面到峡顶,高约400米,峡宽约150米,峡口对峙的山茸茸绿茵又健挺而立,若大方又含情的壮族对歌仙女,此“歌仙峡”也。歌仙峡前的水面上,耸立着一个百余米高尖园的独秀峰,它在峡边显得玲珑剔透,峰上绿树葱茏,斜阳投其身上,绿树便泛出一片略带金黄的光彩,在苍山碧水间,显得分外夺目,这山应是姆洛甲撒落下的辣椒山。姆洛甲用自己尿湿的土造人,她到树林里采很多杨桃和辣椒向花群撒去,活泥人便来抢,抢到杨桃的是女人,抢到辣椒的便是男人。船北行,峡谷深长,龙江河在峡谷中细得像一条线。途中自然山形万象,行2公里,眼前不知河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里是一道冷风习习的奇峡,从上游回头看那峡,左边的石壁由碳酸岩构成的悬崖,崖壁笔直入水,形如刀切,举目看峡,峡真的就只是一条缝,壮奇无比。再上行10公里,就到六甲最上游的山峡,这道峡谷温顺悠缓,江面渐开,山峦润秀,碧水秀竹景致妍丽美妙,大有母爱般的温情,此可称“姆洛甲峡”。 当年姆洛甲造人,两脚就站在这个山峡的山头,尿湿了土地,造出了人类,姆洛甲的造人之源流,被龙江河记录了下来,今仍滔滔流淌。“姆洛甲峡”和“布洛陀峡”之间,景观更动人。这里可感受天、地、水三界的神韵和“女神山”的风采。天、地、水三界在这段景区,是分外的迷人,山峦变化多姿,水色清澄漪丽。船过“布洛陀峡”百米之后,举目可见天空上耸着一双玲珑美丽的乳房,只见女神姆洛甲仰躺在大地上,面朝天空,闭目养神,长发400米,垂直坠入河中,这就是“女神山”。双乳一大一小,说是大的用来喂捡杨桃的,女儿小姆洛甲温柔,这只奶吃的不多她就长大了。小乳是喂捡辣椒的,儿子布洛陀力气大,吃奶吃的猛,这只奶就小了。“女神山”山腰悬崖上有一奇洞,风光无限,据说这洞就是藏有姆洛甲经书唱本的洞。经书唱本说布洛陀是姆洛甲的儿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流水岩 | 流水岩 距离河池红七军宿营地旧址南面2.5公里处的流水岩,一股清泉从半山腰岩洞飞泻而下,形成宽6米、高35米的流水岩瀑布,冲击山下深潭,声响如雷,跳珠溅玉,凉气袭人。当年红七军驻扎河池时,万人军马饮水比较困难,-、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红七军指战员曾到流水岩取水,并沐浴纳凉,消去战火疲劳。流水岩成为红七军将士的生命之泉、红色革命之泉,每年到河池红七军宿营地旧址参观的游客都慕名到流水岩游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河池三门岩 | 介绍 三门岩,位于城区北3公里处的良村后。数峰列峙,其中一峰状若昂首雄狮,狮之腹部峭壁下岩洞罗列。在西端有一形似马鞍的山麓,岩口有三柱天然垂石隔开,成为四个岩口,在古树藤萝掩隐中远路只见三个岩口,这就是三门岩。岩洞门有一巨石,下有三足鼎立,以木敲之铿然作响,镌刻有“磐石”二大字。顶壁有“灵岩”二字。昔时立有盘古大王神位,今石雕香炉尤存。附近几个岩洞,岩石均似切削而成的条块状,重叠交错,高若数层楼房,有的石柱倒垂,有的横架凌空。岩外有清泉,每当涨水期,泉水涌出,訇然如雷鸣,俗名“雷公泵”。 三门岩前方为抱崽山,大山侧有一小山,形同母子相依状。 在城区龙江二桥北岸还有一山名状元山,原名天门拜相山,其左为骆驼山,右为龙角山,山顶平如冠。山麓有村,原名冯村,今名状元湾。 广西河池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