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来宾百崖大峡谷 | 来宾百崖大峡谷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广西省来宾市百崖大峡谷位于武宣县河马乡境内,距县城38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最高海拔1200米,总面积13.66平方公里。她峰峦险峻、峡岩逼空;清溪百折、飞瀑壮观;林木苍翠、花香袭人;朝出晴岚、暮纳霞辉;被誉为“世界罕见的峡谷风光”。主峡谷全长10公里,计有三十七道弯,十多处瀑布,七处深潭,还有数以百计的侧峡谷。 百崖大峡谷景区内林木葱郁、怪石嵯峨;古藤悬吊、百卉溢香;清溪流泻、常年不竭。水质属不含任何杂质的淡泉水,有洁肤美容、增强食欲、排除体内杂物的健美功能。原始森林内,有晰蜴、猿猴、娃娃鱼等珍稀动物和桫椤、红椎、白椎、香花木、观光木等名贵树种。年平均气温16―24℃,氧分充足,负离子高,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和疗养胜地。主要景点有“天女撒花瀑”、“鸳鸯瀑”、“西王瀑”、“天王瀑”还有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故居遗址。 大峡谷全长10公里,宽5-40米,计有37道弯,10处瀑布,主峡谷两侧布满了数以百计的了全峻陡峭及大小不一的侧谷,“百崖大峡谷”因此而得名。它具有“山青、水秀、林幽、石奇”的特点,被香港《大公报》誉为“世界罕见的峡谷风光”,2004年自治区副主席张文学到风景区时也感慨而发并题了词“峡谷藏灵秀,胜似九寨沟。” 景区总面积13.66平方公里,地势呈梯级上升,海拨1200米,是中国西南地区落差大的梯级瀑布群。景区内林木葱郁,怪石嵯峨;清溪百折,常年不竭。 还有蜥蜴、猿猴、娃娃鱼等珍稀动物和桫椤、红椎、香花木、观光木等名贵植物。景区年平均气温16-24摄氏度,空气负离子每立方厘米达10万个单位,被称为“天然大氧吧”和“大自然空调”。 地表水全部项目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工程标准》Ⅰ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水温常年保持在130C左右,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和休闲疗养胜地。 交通概况: 沿G209行驶约11.6公里,从环岛的第2个出口离开,进入鞍山路,沿鞍山路行驶约0.9公里,右转进入朝阳路,沿朝阳路行驶约0.8公里,左转进入S323,沿S323行驶约21.9公里,稍向左转,行驶约12.6公里,到达终点。来宾百崖大峡谷 |
古碛滩 | 在来宾市武宣县城南郊黔江之中,其南面璞玉山犹存明代1516年立摩崖石刻“勅赐永通峡”;此一带还有武宣旧 “八景”之 “古碛钟声”,清康熙年间人翁同伦有诗云:“锦浪千重古碛滩,神钟出没斗惊澜。不从野寺鸣春晓,偏向江流映月寒。拍水高腾催鲤跃,冲霄直上起龙蟠。全凭一展翻云手,挽转狂澜万顷安。”昔人已去,涛声依旧,击钟鸣玉;或急或缓起伏跌宕,虚虚实实令人迷离恍惚,回肠荡气若闻仙乐。游览此处,你或情敛神收,忘忧、忘俗、忘我,江风飘飘,人若世外;或难以抑情,似癫似狂,手舞足蹈,欲歌欲咏。滩上有奇石的世界,滩中诸石以颜色灰暗、纹理多变的卵石居多,彩石、墨石等等其他石种杂列其中,异采纷呈。 近些年来,武宣出现了以三里镇武台新村、二塘镇坡贯村等为集散中心的奇石户、奇石村、奇石店、奇石市场、国画石厂,数百人成为奇石专业、业余收藏家。武宣奇石传美名,其质精美,其形多姿,其韵醉人,更令人称绝的是:武宣一带有独特石种草花石(亦称国画石),发掘于1996年,石源地居民从其纹形,称之为草花石;因其纹理、图案有山水画、墨画、油画、钢笔画等之意趣,具有浓郁的中国画笔墨、写意、润色之韵,又雅名“国画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宣奇石集散地之一的三里武台新村距县城约7公里,系“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广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武宣旅游文化长廊文明创建点”,为前往百崖大峡谷的必经之地。此地在武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成为武宣县乃至来宾市奇石、盆景的一个重要集散地;武台新村已建有停车场、展览厅及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住宿和餐饮服务设施,系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武宣乡镇村游的主要旅游景点;来宾市在我县举行2006中国·来宾乡村游首游式活动2006年5月18日将在此处举行。 |
大藤峡 | 系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一段峡谷,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河道峡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滩险、景美的景观特色,有广西“三峡”之美誉。大藤峡的入口位于广西武宣县东南隅勒马村附近的勒马滩,出口位于桂平市西北隅的弩滩,全长41公里。传说原有大藤横跨江面,昼沉夜浮,可以渡人过江,故名大藤峡。峡谷系大瑶山脉与莲花山脉所夹黔江水道而成。入峡口的左边是大瑶山脉的大藤山,右边是莲花山脉的勒马山,两山对峙,状如天门。由此往下是明显的峡谷地形,丛山夹一水,滩多流急;由此往上则属台地平原——武宣平原,地形开阔,河流平缓。 峡谷上段风光绮丽秀美,青山翠竹,郁郁葱葱,壮乡山寨散居在山间林里。沿江两岸有三个村委会,因峡而取名为上峡江村、中峡江村、下峡江村,村民亲称为“三峡村”。这里江面百舸争流,竹筏搏浪,景色迷人。峡谷下段奇峰耸峙,悬崖峭壁、危岩奇突、支流相间。夏日浪涛翻滚,洪波击浪,涛声如雷;秋天碧波荡漾,江山辉映,极为壮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10年(1637年1月)曾放舟大藤峡,他在游记中写道:横石矶(即红石滩)“有石自江右山麓横突江中,急流倒涌,遂极满澒洞之势”,“两岸山势高耸,独冠诸峰,时有山峰悬峙”,记述了大藤峡雄伟壮观之景象。 |
灵湖 | 过武台新村约二里左右,往右行即为灵湖村,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武宣县志》:“灵湖在县东二十里,水色澄清,其源伏地涌出,四时不竭,青萍红莲,点缀其间。湖岸绿柳浓荫,有大松三株数百年,盘曲苍翠,直上千霄,每风雨交至,籁由天发,如听涛声。县八景所谓灵湖松籁即此”。而灵湖又因灵湖桥与倒影相合之美景,如十五圆月,其出名景致还有“灵湖秋月”。 “灵湖秋月”,位于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村东南面,横跨三里河(又称阴江)上的一座青条石拱桥,即“大灵桥”,又称“灵湖桥”。桥与灵湖相隔百余米,依依相映。灵湖系一个泉水湖,湖水清澈如镜,流出灌溉台村田垌。湖长250米,宽100米,正常水位约2米,最深水位3米,古时四周长满青萍、红莲、陵角及其他茂盛之水草,野鸭、秧鸡等水鸟时有出没其间。湖岸原为古松参天,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景色优美如画,是武宣老八景之一“灵湖松籁”。历史上有不少文人骚客作诗称赞,如苏敏德有诗云:“方爱湖光引兴长,忽闻松籁碧天扬。几声回徹红莲岸,疑是寒蝉噪夕阳。”灵湖下流,台村陈仁、陈旭兄弟等十多人少年时曾在此苦读,后陈氏兄弟同登进士。 |
八仙天池 | 位于武宣县武宣镇官禄村旁八仙山间,距离县城6公里,山体呈圆形,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313米,四周环列八座山峰。八仙山四面空荡,田园风光秀美,在高出地面68米的山腰中,有一池天然碧水,似“八仙托玉盘”,故称八仙天池,又名八仙潭、龙潭、仙湖、神秘湖。池长150米、宽100米,水深约10米,雨不盈、旱不涸,水清无尘,味甘可饮。碧水清澈,倒山映日月,景色变幻万千。周围古木葱葱,奇花异草,却无一张败叶浮于水面,池内可看到一群群的活鱼游来游去,可鱼儿从不上钩,千余年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八仙天池以它富有变化的景色和难以理解的神秘,历代以来一直吸引着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去游览吟诗——清举人覃先澄曾诗云:“中留山水甲南天,马步桥东列八仙。呼吸应知通帝座,登临不测有虞渊。云兴作雨池龙起,月正无波玉兔眠。羽化贾鹏成往事,吾侪杯饮涤尘缘。” |
刘炳宇故居 | 刘炳宇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刘炳宇故居位于来宾市武宣县河马乡莲塘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年间,座东向西,占地面积6267平方米,建筑面积3014平方米。主房三层,辅助用房两层,为青砖混合结构。故居在传统岭南庄园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引进欧式建筑风格,属中西结合的建筑群。2004年被来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在布局上仍为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中间主房布局紧凑,房间之间用内廊相连,左右严格对称。主房后设置神堂,前设前院,前院两侧均有厢房,院落四角设有岗楼,前两岗楼用走马楼相连。前院种植花草林木,与院前池塘相互映衬。由于清末年间法国教士的进入,带来了西方教堂的建筑形式,该宅建造也深受影响,立面造型荒诞奇异,给人以沉重、肃穆之感。主房地面为方砖面,墙体青砖砌筑,木楼板,青瓦顶屋面。厢房也系青砖建造,柱廊相连,青瓦顶屋面。 刘炳宇 (1869~1923) 刘炳宇(1869—1923)刘炳宇,字统成,河马乡下莲塘村人。清光绪中叶考取武举。光绪三十一、二年间,在合山开采煤矿,是广西合山煤矿最初开采人。后因开矿亏本,回乡任团局副局长。后又在乡招募,组织剿匪队伍,受浔州府升为管带。 辛亥革命成功后,刘古香任陆军第五统领,刘炳宇任帮统,驻柳州,不久刘炳字调任浔防统领兼桂平镇守使加少将衔。 民国6年(1917年) ,…… 详细++ 刘炳宇 (1869~1923) 刘炳宇(1869—1923)刘炳宇,字统成,河马乡下莲塘村人。清光绪中叶考取武举。光绪三十一、二年间,在合山开采煤矿,是广西合山煤矿最初开采人。后因开矿亏本,回乡任团局副局长。后又在乡招募,组织剿匪队伍,受浔州府升为管带。 辛亥革命成功后,刘古香任陆军第五统领,刘炳宇任帮统,驻柳州,不久刘炳字调任浔防统领兼桂平镇守使加少将衔。 民国6年(1917年) ,…… 详细++ |
武宣溶洞 | 武宣属“喀斯特”地貌,“喀斯特”造就了溶洞,武宣溶洞景观是武宣旅游资源一大优势,其多、美、奇,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黄茆有大龙洞、新龟岩;金鸡的金鼓岩、金鸡岩;县城隔江相望的双狮山醒狮岩、城内马鞍山的钟岩;桐岭的廖六岩等等。尤其是禄新古杭村的犀牛岩,可谓岩中之冠:岩深,暗河长廊2.8公里,宽仅大厅可容万余人;岩有多奇,则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连,大可供躲躲迷藏;至于钟乳滴成的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景观,就是专家亲临,亦会目瞪口呆,无怪乎国家岩溶研究所副所长房昌龄感叹地说:“犀牛岩集千家洞之美,万家岩之奇,可谓中国第一洞了”。武宣溶洞不仅美、奇,而且不少还是史前文化遗址,动物骨、牙、工器化石、石斧、石凿之类多有发现,可谓新旧石器时代的博物馆,有考古科研之价值。 |
五马栏江 | 五马拦江位于武宣县城南,黔江之南岸,登高眺望,五座连亘山峦,活似五匹骏马,将气势磅礴如龙直奔的黔江截住,强令黔江水绕东奔流。五匹骏马之间,还耸立一座竹笋似的文笔山,面对江中二百米长的椭圆形沙洲,故自古有“五马拦江口,文笔对沙洲”的诗句。 关于这五座山,有个历代相传的神话:古代有五匹天马降临人间,觉得武宣比天堂还美,不愿回天上去,玉皇大帝为逼五马回天,命司雨之神连下几天暴雨,黔口南岸各村即将淹没于洪水中。这五匹马为了拯救人民,化为五座石山,拦住洪水,这段江流因此改道。从此,武宣有了“五马拦江”的美景。 |
文辉塔 | 文辉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辉塔位于兴宾区政府迁江镇扶济村南面约100米的红水河北岸边。相传为明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武举黄文辉重建,故名文辉塔。属县级文物保护点。塔系八角八面七层平座空心砖塔。塔高35米,内径2.72米,壁厚3米。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塔顶以铁铸锅为盖。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南北对开风门,其余各面均有衬托假门。底层除南北对开的风门外,西面还有一风门,其余五面亦是假门。底层风门高2.2米,宽0.84米。塔基用宽大石板构筑,呈八角形,大于塔座,塔内一至六级设有佛龛。第一级有五龛,二级以上为六龛,现塔内均无梯子可攀登。塔身及龛内,雕龙画凤,缮花缀鸟,色彩斑烂,使塔显得巍峨秀丽,工艺精巧。传说建文辉塔时,做工就有100人,吃饭才有99人,做工总是多1人,吃饭总是少1人,此人就是从天上下凡协助建塔的一位仙女,她要协助人间实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千年夙愿。塔建成后有“塔在迁江,影在贵县”夸张之说。 |
武宣县北门城楼 | 武宣县北门城楼 位于武宣镇上北街,俗称北楼。北楼门亦称尚武门,北楼建于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间;先筑土城墙,至成化年间,改为砖墙。城墙高二丈,阔一丈三尺,周围濠沟广一丈五尺,深四尺。县城建有东西南北门楼,前清在各城门楼设兵马司,各门楼驻兵十名,明崇祯八年(1636年)把二帝庙从高立山迁入北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把北楼作县义学;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为养济院,以栖流犯,同时义学中止。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重修,民国初期在北楼设民团局,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改为武宣镇公所。l985年武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武宣文庙 | 武宣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武宣文庙即孔庙 又称黉学官,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又是武宣县最早兴学立教之地。文庙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从旧县城(今三里镇旧县村)搬迁而来,位于南门左隅(即今址)。文庙座北朝南,俯视黔江,面对文笔峰,地势高敞,规模雄伟,甚为壮观。文庙占地面积4760平方米,为广西现存文庙最大之一。历经明、清、民国各朝相继修茸,形成建筑布局有照壁、东西厢房、礼门、义路、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大城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露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明伦堂等组成一座宫殿式歇山穿斗式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体。l984年5月,县人民政府把文庙公布为“武宣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文庙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0柳州地委、柳州地区行署批准武宣文庙为“第二批柳州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