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乌兰察布 >> 化德县 >> 德包图乡

德包图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何生林 (1921~194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何生林,1921年生于内蒙古化德县一个贫苦的雇农家庭。他从小性格刚烈,意志坚强,酷爱读书,幼小的心灵里即埋藏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对剥削人民的地主、抢掠人民财产的土匪十分憎恨。他渐渐懂得愚昧受欺,没有文化就不能使民族强盛的道理,更加勤奋学习。后来,何生林考入张北师范,在学校不断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并刻苦学习日语,用他的话说:“了解它才能打击它。”此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列宁、高尔基、普希金、托尔斯泰和鲁迅、郭沫若、巴金等人的著作,阅读共产党的报刊,纵谈古今,决心要将人民从“昏睡”的状态中唤醒,号召他们去为光明进步的新中国建功勋。1944年何生林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他回到故乡,先后在化德等城镇教书,一面向广大受苦受难的穷孩子们传授知识,一面积极投身到党的事业中。1945年何生林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受组织委派担任六支箭区区委书记。  1946年秋,化德县六支箭区境内,以“大黄风”、袁焕两人为首的土匪,不断横行乡村,抢夺百姓财产,糟踏欺辱人民。何生林,眼见土匪卷土重来,百姓深受其苦,决心彻底消灭土匪,打击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他着手组建人民的武装,何生林不辞辛苦奔走全区各村,动员群众参加自己的武装组织。几个月的时间内,何生林就组建成立了区武装小队。他通过党组织给区武装小队争取到了八路军制服。当时通往张家口取服装的路上,也有好几股土匪出没,为了保证取服装一路安全,他亲自带领两名武装小队队员前去领取。一路上昼宿夜行,终于把服装和部分武器安全取来。回到六支箭区以后,他加紧布置消灭土匪的计划。他自己经常化装成普通百姓,沿村寻找土匪的踪迹,掌握土匪活动规律。经过详细的明察暗访,何生林终于掌握了土匪的情况,经常出没于六支箭区的土匪有两股,并详细掌握了各路土匪的人数,武装力量及活动规律。一场全面彻底消灭土匪的战斗计划已完成,只待时机。  1946年深秋的一天,区委接到联络员报告“大黄风”、袁焕两股土匪将在六支箭区十二支箭村汇合。区委立即集合区武装队,决心全面彻底消灭土匪。区大队长听完区委的战前动员后,立即带领小队出发。但作为区委书记的何生林,脑海中闪动着一个念头,这些队员没有作战经验,是否能完成任务,况且面对的又是两股土匪,不,不能让队长一人领着他们去,必须亲自指挥这场剿匪战斗。于是,他说服了区委成员和队长的劝阻,亲自率领区武装小队前去投入战斗。  “大黄风”率部已到达十二支箭村,袁焕部半途中与区武装小队相遇,立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时为了防止“大黄风”部土匪闻风逃跑,他果断地命令队长带领大部分队员快速包围十二支箭村,自己带领少部分队员阻击袁焕率部土匪。战斗中他一马当先奋力杀匪。大部分土匪被当场消灭,土匪头子袁焕见大势已去,即率残部逃窜。何生林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追击逃窜土匪。就在追击途中,何生林不幸被土匪头子袁焕击中,当即摔下马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张巨清)  [以上内容由"sinasina"分享。]

裕民遗址

裕民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2014年,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迎来了60华诞,在自治区文物局的正确领导下,化德县裕民遗址考古取得了丰富而又重多的科研成果。  裕民遗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德包图乡裕民村东北2.5公里处,遗址东北西三面山丘环绕,南部为冲沟。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自治区考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考古发掘面积725平方米,清理出土石器、骨器、陶器多件组。该遗址出土遗物计5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石器,较少量的陶器、骨器。石料主要为角页岩、砂岩、花岗岩、石英石等。石器除磨盘、磨棒、磨石外,均为打制和琢制。器形有半圆形刃石铲、片状砍砸器、矛形器、三角状石锥、刮削器、石片状器、石叶、石核等。陶器只发现有圜底釜和饼形器,釜为夹砂黑褐陶,质地疏松,火候低,纹饰为较乱麻布纹。饼形器为椭圆形或方圆形,夹砂黄褐陶,质地疏松,火候低,部分有草编纹。骨器有骨角刀、骨锥。另外,还出土较多残碎的兽骨。  裕民遗址的年代距今7000—8000年,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共出,反映了该遗址的文化独特性。此次考古发掘,填补了中国北方草原地带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过渡期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西山生态公园

  西山生态公园位于化德县长顺镇西侧,公园规划总占地面积8000亩,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于2009年开始建设,今年7月底竣工并交付使用。工程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面积5000亩,绿化面积4588亩,绿化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比重达到90%以上。  公园规划了入口景观区、假山石林景观区、生态广场区、西部金三角休闲景观区和观景塔五大部分。配备了高低压线路及供电系统、照明及夜景观赏系统、给排水及灌溉系统、道路及游览线路系统、设施林业绿化等系统,建设了丁香园、玫瑰园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生态园区。公园运用明亮绚丽、恬静自然、简洁大方的手法,以烂漫的春景和绚丽的秋韵为主旋律,以浓荫的夏景为基调,以简单、活泼、明了的浮雕为点缀,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又反映化德县“德”文化特点。  西山公园的建成,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处最大的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了县城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镇的建设品味,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蒙古蓝天景区

  蒙古蓝天景区位于化德县白音察干镇西北11公里、208国道西侧2公里处。气候属中温带半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日照较长而气温偏低,夏季凉爽怡人。据查证有关资料,夏暑时节平均气温比北京低7摄氏度,比大同、呼和浩特低3-4摄氏度,是难得的避暑胜地。这里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水草肥美,绿色草原中以白色蒙古包点缀,充分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  蓝天蒙古大营分生活区、别墅区、活动区、雕塑区和蒙古大营区。来这里旅游的人,可以参加或欣赏骑马、射箭、摔跤、游泳、攀岩、民俗风情、民族歌舞、簧火晚会等。是北方避暑、渡假、观光、娱乐的好地方。   

化德黄羊滩

  化德县黄羊滩,1994年开始实施生态建设项目,累计总治理面积达15万亩,栽植各类树种20余种、牧草10多种,体现出了极大的生态效益。  化德县把生态建设与保护作为最大基础设施建设来抓,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和禁牧舍饲, 全县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有林地2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4%。目前,已建成七号镇区级生态示范区一处;六支箭、白音特拉黄羊滩市级生态示范区两处;2013年,该县引进三圆薯业专业合作社特禽养殖等企业,规划建设了占地6万亩的黄羊滩林下特禽养殖基地,把生态建设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化德县会展中心

  会展中心位于长顺镇新区长安大街南侧,金山北路东侧,占地2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40平方米,总投资2580万元。  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包括四部分,报告大厅(双层看台,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会议区(二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览区(一层,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地下室及附属功能区(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工程于2009年9月20日开工建设, 2011年8月份竣工并交付使用。  会展中心是-议、演出、展览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1500人活动。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张库大道·嘉卜寺尔驿站

张库大道·嘉卜寺尔驿站为文化旅游景点。  化德县“张库大道”、“嘉卜寺尔驿站”的历史沿革,依托张库古商道这一载体,重塑驿站风情主体雕塑,驼队由2米×100米道路和4.5米高骆驼12峰、3.3米高人物4名组成,配建驿站、蒙古色、金界壕地域名称等情景剪影930平方米。组雕工程的实施,以写真的手法再现我县当年“张库大道”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挖掘历史文化,意义更加深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恒利民俗馆

  化德县恒利民俗馆位于化德县城东20公里处的恒利生态庄园内,面积1112多平方米。馆内分农家院、农业生产、农家生活、民俗文化、蒙元文化等五大功能区,以实物和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北方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劳动模具、耕作景象、生活用具及生活场景等。表现了农耕文化演变和发展历程,是北方农耕文化的缩影。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化德烈士陵园

化德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化德烈士陵园位于化德县长顺镇。化德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属塞北边陲,连接西北、华北和东北,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解放战争时期,化德县先后发生过数十次战斗,其中著名的战斗有1946年12月的黄羊城突围战,1948年5月解放多伦战斗,1948年9月南壕天堑阻击战。和平年代,为守卫北部边疆,原北京军区守备1师官兵在这里克服严寒荒漠等困难,进行国防施工、战备训练,塑造了“干枝梅”精神,一些年轻战士献出生命。为纪念牺牲的烈士,陵园于2006年始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有纪念碑、纪念广场、八一影壁、纪念碑亭等,安葬烈士1000多名。陵园是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德包图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德包图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