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栗寿山 (1929~2008)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栗寿山(1929-2008),内蒙古多伦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连指导员、师组织科干事。新疆哈桑连防站副教导员。黄旗马队边防站教导员,新疆军区团政委,中共和田地委、塔城地委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常委兼乌鲁木齐市委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副书记。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简介栗寿山同志1929年12月29日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神山乡神山村,1945年7月在察哈尔省沽源县二区大二号村参加八路军,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栗寿山同志在察哈尔省七分区任多伦县大队、张北县大队通讯员。解放战争时期,栗寿山同志多次在战斗中立功。历任七分区康保县大队、联合支队一连通讯员、班长。 新中国成立后栗寿山同志先后任骑兵三师八团四连班长、副排长、排长、副指导员等职务。1952年至1956年1月从察哈尔省军区干部学校及第八步兵学校学习结束后历任骑兵一师二团二连指导员、二团政治处群众工作助理员、青年股股长、组织科干事。1963年11月经组织调派到新疆伊犁军分区,历任哈桑边防站、黄旗马队边防站、霍尔果斯边防站副指导员、教导员、副政委。1969年8月任霍城县革委会主任、县人武部政委。1974年12月调任和田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1978年9月调任塔城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1983年2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同年12月兼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人武部政委。1985年11月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86年4月经新疆军区批准转业,1993年3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免去现职,同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委员,1998年当选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6月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离职休养。栗寿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2008年7月5日16时38分在部分家人的陪伴下离开人世,享年79岁。 投身中国革命栗寿山同志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六十载,对党、对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无限忠诚。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开发和建设新疆时期,他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做了大量工作,为新疆的建设事业和边防巩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工作实践中,他坚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思想敏锐,旗帜鲜明。1990年4月,他担任平息阿克陶县巴仁乡--前线总指挥,正确贯彻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指示精神,坚决打击民族0主义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他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襟怀和崇高品质。他对工作满腔热情,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胸怀坦荡,平易近人。他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严格遵守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担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期间,他主要分管农口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大农业发展战略,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努力为基层排忧解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新疆“三农”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呕心沥血,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离开领导岗位栗寿山同志离开领导岗位以后,仍十分关心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并协助自治区党委、政府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给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他也是一位对家人严格却不乏关爱的人,对亲戚从不偏袒,对子女绝不徇私。对待晚辈……总是和蔼可亲。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总是出自真心。他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将永远铭记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 [以上内容由"李小野"分享。] |
谢世昌 (1920~1960)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谢世昌 曾用名:谢顺、谢鹏飞、谢继武。汉族,多伦县城镇二道街人,民国9年(1920年)出生于地主家庭。 1936年至1942年期间,先后在多伦县国民党政府、萨拉旗警察队、警署卫生队、乌日吐塔拉盐务分卡等处任职。1942年,参加蒙疆5309部队多伦本田队当特务。日本投降后,谢从包头返回多伦,又逃往正蓝旗隐蔽,同年冬流窜到克旗与匪首谢小二等勾结,网罗百余名匪徒组成土匪大队,抢劫民财。1946年7月,谢世昌等匪伙在克旗抢马300匹,送给国民党军队。8月下旬,流窜多伦闪电河一带,大肆抢劫。9月16日,谢世昌、谢小二带领50余名匪徒在正蓝旗境内海力台地区抢劫解放军热河省军区供给部军用物资30牛车,杀害押送人员6名。后投降国民党驻多伦骑兵独立团,被任命为四连四排排长,进行疯狂-倒算,威逼分其家产的群众把东西送回。9月22日,乘领兵去正蓝旗攻打解放军之机,将斗争过他的农会干部李全忠、杨春林二人杀害于闪电河北。同年,谢世昌两次带国民党兵及其土匪队300余人进攻解放军,打死解放军干部、战士9名。 1947年,谢世昌被解放军俘虏后分配到热河军区汽车队当助手,同年8月逃跑,投入国民党11师30团通讯连任上士,10月,流窜北京。1948年2月,在北京参加国民-防部保密局热、察、冀特技组任中尉组员。3月15日,被派遣到多伦特技站进行秘密特务活动。4月24日,多伦县解放时,随特务组长张凌云逃往张家口,张家口解放时随张到乌兰花加入国民党骑兵11团任副官。 1950年3月,谢隐瞒历史,混入解放军骑兵五旅,6月,煽动一个排叛变加入“华北人民-救国军”任团副官,协同抢劫陕坝合作社粮食50余车。 1950年6月24日,被解放军在追剿中捕获,因谢世昌用化名谢鹏飞、谢顺等隐瞒历史,时,绥远省法院判其有期徒刑十二年。1958年4月,押解回多伦县,经重新调查审理,查实谢世昌亲手杀害共产党干部、战士、群众7人,主动为国民党军带路袭击解放军并积极参与战斗打死解放军官兵9人,根据谢世昌的犯罪事实,多伦县人民法院于1960年8月1日,判处谢世昌死刑,同年12月6日执行枪决。 [以上内容由"风林火山"分享。] |
任海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任海( ~1948) 男,汉族,多伦县东菜园北村人。民国22年(1933年)日伪军侵占多伦县,任海投靠日伪军,在保警队鲍桂廷部当小队长,后任杨家店警察署长,在二号、大梁底、二道渠一带给日本人收集情报。1945年8月,苏蒙联军进驻多伦城后,成立多伦市政府,中共察北地委派商云飞等人接管多伦、开辟工作。一些小股土匪,伪公所人员相继投降,迫于形势任海托已投降共产党的原二号警察署长马川鼎与商云飞联络,要求投降,商云飞等中共干部在马的陪同下与任海谈判,任海降而复叛率部逃跑为匪。同年10月,任海匪队在耗来沟夏家店袭击中共多伦县委组织部长张跃兴带领的7名干部和担负护送的三区区小队,致干部战士6人牺牲,1人受伤。1946年3月,投靠经棚县自卫队闫清逸部任一中队长,在经棚一带活动,曾率众匪在孟奎区大肆抢劫。同年9月,在正蓝旗抢劫了“振华商号”,打死共产党干部7人,抓走6人;在乌日吐塔拉抢走解放军拉运物资牛车20辆及全部货物。之后,任海匪队又在沽源、宝昌、蓝旗、多伦等地大肆抢劫民财,殴打、杀害土改积极分子。西山坡土改积极分子李某一家三口惨遭杀害。1947年,任海投靠多伦国民党驻军,任保警队二中队长。1948年4月,任海等20余人在张家口参加“察干团”训练回多伦时,在黄旗大营子被解放军蒙古骑兵团伏击,任海被击毙。 [以上内容由"lixunws"分享。] |
陈淑郁 (1905~1999) 蒙古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淑郁 字绍周,女,蒙古族,光绪三十年(1905年)出生于多伦城镇。七岁入多伦北初等学校,后转入兴化书院读书,六年级毕业考入兴化书院附设师范讲习所,十五岁在师范讲习所毕业留校录用为正式教师。十九岁与男校教师闫铨结婚。民国30年(1941年)任兴盛街女子完全小学校长。 她在多伦任教期间,虽经历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社会变革,从未间断教育工作。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革命思想影响下,她在教学中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废除旧八股、推行新学制。组织成立了“天足会”,并出任会长,走家串户宣传“五四”精神,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妇女参加社会活动。民国14年(1925年)孙中山逝世,她带领女校全体师生参加追悼会,并代表妇女界在大会上讲话。民国34年(1945年)多伦光复,陈代表学校请八路军给学生作报告、教歌曲、排演话剧,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历时60余年里,陈淑郁及其丈夫闫铨家四代17人均从事教育事业,其中九人在多伦从教。她在82岁高龄时,曾撰写过《我记忆中的多伦教育》等资料,1999年病逝。 [以上内容由"jack"分享。] |
李汉卿 (1896~199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汉卿(1896~1992) 回族,多伦县城镇人。十一岁在多伦县清真西寺学习阿文,念经。1920年至1930年间在多伦、滦平、丰宁、隆化张三营等地任阿訇。民国20年(1931年)以后,先后在多伦南、西、北寺任阿訇,主持宗教事务。民国22年(1933年)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县,受吉鸿昌接见。1952年,多伦成立回民协会,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同年在呼和浩特参加了内蒙古民族座谈会,并与-合影留念。 1977年至1988年期间,分别选为政协内蒙古四届、五届、六届委员会委员;多伦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汉卿阿訇一生从事伊斯兰教宗教事业,在多伦有较大影响,是多伦回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士。1992年2月25日病逝,终年97岁。 [以上内容由"烟雨荷"分享。] |
巴德玛策楞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巴德玛策楞 即第五世甘珠尔瓦呼图克图,第十七世甘珠尔瓦呼必勒罕。藏族,原籍青海安多(今属西藏自治区)。民国13年(1924年)获呼图克图封号后,来多伦汇宗寺坐床。民国34年(1945年),离开多伦赴北京、南京,解放前夕去台湾。1956年,继章嘉呼图克图之后任台湾“中国佛教会”会长,1978年在台湾圆寂。 其“前身”第十五世甘珠尔瓦呼必勒罕(即第三世甘珠尔瓦诺门汗)亦出生在青海安多,来多伦诺尔汇宗寺后,嘉庆皇帝将多伦拥有200多间房屋的“会心寺”赐其居住。礼部为其颁发“澄仁禅师甘珠尔瓦诺门汗”银印。在汇宗、善因两寺是地位仅次于章嘉的大-。第十六世甘珠尔瓦呼必勒罕,获呼图克图封号。民国元年(1912年)10月,袁世凯政府加封其“园通善惠”名号,并赏穿带嗉貉褂,赉银一万元。因当时章嘉-年龄小,民国政府命其主持多伦喇嘛印务处事务。 [以上内容由"ouyang197"分享。] |
林博车罗勒巴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林博车罗勒巴 藏族,0五世的大弟子,章嘉-系列第十四世章嘉呼必勒罕。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奉旨从西藏到京,康熙皇帝令其主持多伦诺尔汇宗寺,“俾掌黄教”。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主管内蒙、京师、盛京、热河、甘肃、五台山等地喇嘛寺院。后世称其为章嘉呼图克图第二世。是与西藏的0、班禅,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齐名的喇嘛教四大宗教领袖之一。 雍正九年(1731年),多伦诺尔的“善因寺”建成后,与汇宗寺一起,由其后身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掌管。至中华民国时,章嘉呼图克图共转世六代。皆掌管多伦汇宗、善因两寺。 民国元年(1912年),第六世章嘉呼图克图被袁世凯加封“宏济光明”名号,准其用前世所得黄轿、九龙座褥、并赏穿带嗉貂马褂,赏银一万元。 民国19年(1930年),第六世章嘉呼图克图离开多伦去北京雍和宫。北京解放前夕,出走台湾,在台任“中国佛教会”会长。1956年在台湾圆寂。 [以上内容由"zhangshizhen"分享。] |
多伦湖 | 多伦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多伦湖景区位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旅游资源特色上具有全区唯一性的优势,近年来环多伦湖自行车公路赛已经成为该地区一大旅游品牌,具备打造4A级景区的先决条件。多伦湖自开发以来,一直注重生态建设,并不断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河独特的农家游、采摘游等旅游项目。特别是2010年以后,到多伦县游山玩水、钓鱼、滑沙,感受生态美景的游客呈直线上升趋势。多伦诺尔湖总面积2.2平方公里,湖内多涌泉,水质优良,以盛产鲤鱼而闻名。相传,原来多伦诺尔湖内并没有鲤鱼,康熙皇帝在达里诺尔湖钓过鱼后,来到多伦诺尔湖,见湖中无鱼,偌大水面,白白空余,便叫人用骆驼从黄河驮来数十尾鲤鱼,放养湖中。至今人们仍把多伦诺尔称鲤鱼泡子。当年用牛皮口袋驮来的数十尾鲤鱼的后代不断繁衍,成为这里的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
汇宗寺 | 汇宗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汇宗寺位于县城北部,距汽车站2公里,乘3路公交车即可到达,景区开放时间为8:00——18:00点。 景区简介:300年前,在广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的南端,崛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落,它就是曾经闻名中外的多伦诺尔汇宗寺。但眼前的汇宗寺似乎看不到它的恢宏和神秘,因为这只能称作汇宗寺遗址了。只有原来汇宗寺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尽管如此,你也不虚此行,我们可以从汇宗寺遗址所留下的历史信息中,了解到二三百年前蒙古高原上深刻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 汇宗寺是-教格鲁派寺庙,也就是俗称的黄教寺庙。-教就是指藏传佛教,它分为多种教派,最初主要有宁玛(红教)、萨迦(花教)、本布(黑教)、噶举(白教)等。-教传入内蒙古地区是在十三世纪初,也就是元朝初年,先后由花教和红教占统治地位。到了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针对红教的不太守戒律等做法,西宁人宗喀巴对-教进行了一次改革,主张“敬重戒律”,提倡苦行,不娶妻,禁饮酒,戒杀生等。其继承衣钵的方法则以“转世”代替“父子相传”。宗喀巴创立新的宗派后,为了与红教相区别,便穿黄衣戴黄帽,因此被称为黄教,通常也称“格鲁派”。黄教出现以后,赢得了蒙古族首领的大力支持,在内蒙古地区广泛传播。清朝确立统治后,也极力推崇黄教,内蒙古地区掀起了建造-庙的热潮。 至于汇宗寺的兴建,还要从康熙皇帝说起。康熙8岁登基,16岁亲政,他为了巩固政权,一连解决了几个很重大的问题,这就是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宝岛台湾。之后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北部边疆蒙古人的问题。恰在此时,西部蒙古的噶尔丹力量强大,征战四邻,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兴兵侵占了漠北的外蒙古,外蒙三部溃败。在大-哲布尊丹巴的带领下,进入内蒙古向康熙帝求援,清政府将哲布尊丹巴安置在水草丰美、位置适中的多伦诺尔草原。两年之后,噶尔丹以追赶哲布尊丹巴和土谢图汗为名,攻入内蒙古,清廷边关危急。康熙帝率大军与噶尔丹开战,在多伦东北的乌兰布通击溃噶尔丹。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率文武百官在多伦诺尔草原组织了外蒙古三部和内蒙古四十八旗的大会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多伦诺尔会盟”。会盟中,外蒙古三部正式归附清朝,按照内蒙古的管理形式设旗编佐,纳入到清朝的统治范围内,这样,清朝的北方版图正式划定。为了体现这次会盟意义的重大,蒙古各部王公建议修建一座-寺庙,做为永久纪念。康熙帝十分赞同,下诏书在多伦诺尔建一座寺庙,庙宇建成之后,康熙帝让章嘉-作寺庙主持,并在多伦设立了管理整个内蒙古地区-教事务的机构,即多伦-印务处。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的时候,康熙帝看到多伦的寺庙建设的相当华丽,来自蒙古各地的僧人都能潜心理佛,蒙古各部也经常到这里聚会,龙颜大悦,为寺庙赐名叫“汇宗寺”,意思是“佛法无二,统之一宗”,并亲题匾额,御书汇宗寺碑文,立汉白玉碑一对,用蒙、汉、满、藏四种文字详细叙述了建寺缘由及过程。 章嘉-仓:汇宗寺能够闻名于世的原因,还在于它宏大的规模和浓重的政治色彩。章嘉-进驻多伦以后,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转世-系统,由他的这个转世系统统治着整个内蒙古的1800多个-寺院。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蒙古地区上下各界都“惟-之言是听”,-控制着人们的精神思想。章嘉住持的汇宗寺自然就成了整个内蒙古的精神思想中心。随着章嘉-在内蒙古影响越来越大,清政府任命他为“大国师”,并作出明确规定,分别由0管理藏南地区、班禅管理藏北地区和青海地区,章嘉管理内蒙古地区、哲布尊丹巴管理外蒙古地区的-教事务,这样“四大-”系统的势力范围从地域上划分的就十分清楚了。而章嘉又以“大国师”的政治身份,高于其他三位-。历世章嘉都倍受清朝皇帝的尊崇。雍正五年十一月,雍正帝为庆贺内外蒙古及西北地区全部归附清朝,强化对蒙古地区的统治,下诏书在汇宗寺以西一华里的山丘上,又建造起一座更加华丽的寺院,赐名“善因寺”,与汇宗寺一并交与章嘉管理。 多伦-庙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两座主体庙,即汇宗和善因寺;第二部分是十三处转世-仓,每一处寺院居住一位-,分别来自于西藏,尼泊尔、青海、蒙古各地的高级僧侣,具有代表一方的意义,接受章嘉-的管理;第三部分是十座官仓,汇宗寺和善因寺各五处;另外的120多处四合院式的当子房,蒙古各旗各占据一处院落,作为各旗与清政府取得联系的办事机构。整个寺院占地面积超过700多亩,拥有僧众3000多名,拥有的沙弥那尔户(租银地)人口有两万多人,形成了一个有权力有财产的-庙之城。可惜的是,从1913年以后,由于政治局势的日益变化,多伦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战争频繁,汇宗寺屡遭破坏,到1945年底,已是残垣断壁,再加“文革”的破坏,往日的辉煌已随历史而湮灭。2001年汇宗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之后,进行了大量的维修工作,现在人们看到的仅仅是恢复后的少部分殿宇。 章嘉仓供奉的分别是阿弥陀佛、燃灯佛、弥勒佛、药师佛、佛祖如来及其两位弟子、宗喀巴大师师徒三尊,还有章嘉-,门口供奉的是五姓财神。 除了供奉有各种铜佛像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琳琅满目的唐卡了。唐卡是画在绢布上的卷轴画,悬挂在寺庙店堂内。一般以布或绸为画心,画心周围用各色锦缎或金、银、宝石镶边,上有天杆、帽头,以绸纱作画帘,携带方便,也便于保存。 汇宗寺各殿所收藏的唐卡,大多以西藏风格为主,融入了蒙古绘画艺术。画的内容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宗教题材,画的多是佛像、菩萨像、佛教大师、历代0-、班禅-以及章嘉-、哲布尊丹巴-的肖像,或者是佛教故事、宗教教义、与宗教有关的神话传说等;另一类是反映蒙-民生活中灿烂多彩的各个方面,题材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生活习俗、天文历算、藏医、藏药、蒙医、蒙药等内容。从色彩上看,有八种色调。红色代表勇猛、庄重,金色代表富丽堂皇,银色代表典雅,黄色表示高贵,白色表示洁净,蓝色表示喜庆,黑色表-严,绿色表示宁静。 |
山西会馆 | 山西会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山西会馆位于多伦城区的西南部,是清乾隆十年(1745年)由山西籍旅蒙商集资兴建的。建馆的目的,就是为方便山西同乡来往交流,并为刚来此地的乡友提供落脚安身之处。山西会馆是多伦老城区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清代古建筑群,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了。会馆座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住宿区、娱乐区、商会议事区和关帝庙。 会馆的大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牌楼,雕梁画栋,晋商之富由此可见一斑。大戏楼是会馆的一座“明星”建筑。这座大戏楼全由方形条石砌成,恰好是一个“凸”字型。台上有粗粗的明柱支撑这戏楼的前半部分,楼顶四角鸟嘴似的正檐斜刺苍穹。其东南角,上面悬挂一面明镜,面向西北,可以映照数里外的善因寺。据考古学家介绍,采用这种建筑结构形式的,在中国仅有两座。会馆的娱乐区就主要以这座大戏楼为中心。每年的五月十三开台唱戏,一直唱到秋后天凉。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期间,会馆内的演出活动往往达到热潮。正月十五左右也要演出几日,所唱剧种自然非山西梆子莫数了。 会馆西侧,矗立着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的立身汉白玉塑像。1933年6月下旬,吉鸿昌将军率抗日同盟军主力,经过五天五夜激战,终于攻下多伦城。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队依靠自己的力量打下的第一座县城,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的信心。 内蒙古锡林郭勒 |
多伦滦河源 | 多伦滦河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这是一个塞外草原的神秘世界,这是一个人与自然精心绘就的森林草原原始画卷,这是一个集山泉、溪流、沙地、草原和天然榆树林于一体的人间仙境。这——就是内蒙古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 内蒙古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半干旱地区森林草原地带,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三道沟林场境内,距多伦县城东南35公里处,总面积19万亩。 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滦河上游,内蒙古高原南端低山丘陵地段,亿万年的地壳变迁与河水的冲刷,造就了这里高平台、沙丘、河流洼地的有序分布,形成半环形盆地的地貌特征及广袤榆木景观。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被率59%,植被类型多样,其中面积达3万亩的榆树林宛如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内蒙古高原南端金色沙地上,夏天,这些天然榆树林洋洋洒洒郁郁葱葱,冬春时节迎风傲雪酷似坚强的生态卫士守护在近京塞外北疆,至今保持着原始状态,绵延数十里,是中国乃至亚洲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尚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榆树林之一。 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现已记录的维管植物77科256属502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77科255属497种,分别占内蒙古野生维管植物的58.8%、38.6%、和22.1%。在77科植物中,含3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这四科植物有198种。 公园中还栖息着一百余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鸨和蒙古野驴;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黄羊、大天鹅等22种。园内野兔、狍子、沙狐、雉鸡、天鹅等可见频度较高。 |
南沙梁景区 | 南沙梁地处多伦县浑善达克沙地外延区,位于县城南部,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这里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该沙带紧邻县城,并包围着多伦县南部3个乡。 始建于1999年7月,投资161万元,总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每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为游客最好的旅游季节,年接待能力可达4万人次,隶属多伦县旅游局管辖。 景区位于多伦县城南的1号沙带(南沙梁),距多伦城仅3公里,乘车不足十分钟就可抵达。景区东面紧靠多京公路;南面是一片树林和一条小河;西南是一片广阔的天然草原,建有乘马俱乐部;西面是一片蔚为壮观的壁立沙丘,高度多在80米以上,可开展滑沙运动。百鸟嬉戏的沙漠湖就坐落在这自然沙丘之间。北面是鸡鸣犬吠都可以相闻的多伦古城。 景区有滑沙、沙浴、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划船、骑骆驼、骑马、射箭等活动项目。有新石器遗址、乘马俱乐部、沙漠湖、火山锥遗址、总理视察点、治沙工程林六大景观。南沙梁景区自然风貌复杂独特,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绿波荡漾的草场,错落有致的沙地,含蓄秀雅的沙湖,涓湍分明的河水,再加上凉爽宜人的气候,使南沙梁景区成为以沙漠草原旅游为主的综合旅游景区。到这里旅游,相信一定可以让你忘却往日的烦恼和忧愁,体会回归自然的宁静、和平。景区的主体建筑和四周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蒙古民族风情建筑为辅。东西客房为红砖、粉瓦、白灰勾缝,每间建筑面积近20平方米,闭路电视、卫生间、席梦思床、沙发、茶几一应俱全。正面的餐厅独具特色,大厅正面是吧台,可以为游客提供服务,西面是两间小包厢,东面是一间较大的包厢,餐厅的外面用粗细相等的松木排列成墙,锯出半圆形窗户,屋顶覆盖着粉红色石棉瓦,成60度的尖顶,与客房相仿。餐厅建筑古朴自然,可容纳200人同时就餐。主建筑的前面为水泥预制块铺成的广场。中央是一个圆形舞池,直径为10米,可举办百余人同时起舞的篝火晚会。-总理于2000年5月12日曾到多伦视察土地沙化和治沙情况,制订京津北部防沙治沙规划。总理视察点就坐落在景区内。2001年景区新建多功能厅,购置30余顶组合蒙古包,使景区接待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
诺尔古建筑群 | 诺尔古建筑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旗多伦县城多伦淖尔镇会馆前街。 古街区府前路南,前牛市街、马市、东盛街、兴隆巷一带清代建筑古色古香。兴隆巷的裕和永铜铺原是清代多伦四大铜铺之一,专营铸造铜佛,四合院有房四十余间,现存临街向东铺面,占地80平方米,面阔三间,砖木结构,卷棚硬山顶,券拱形门窗。 聚兴长铺原为山西艾、常二姓老板旅蒙在多伦的最大的商号,原四合院有房三十余间,现存临街向西铺面,占地65平方米,面阔三间,亦为砖木结构,砖券拱形门窗,饰有雕花。 附近多伦照相馆旧址原是镇集内的八大商号之一,临街向西,占地104平方米,二层楼阁式建筑,硬山瓦顶,底层面阔五间,带前檐廊。 街区内山西会馆又称伏魔宫,是清乾隆十年(1745年)山西客商集资建成。坐北朝南,占地5200平方米。现存房屋百余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有牌楼、山门、戏楼、二进门、过殿、正殿、钟鼓楼、长廊等。T字形戏楼,前台后堂式建筑。1933年吉鸿昌将军曾在戏楼前召开抗日救亡万人大会。 多伦诺尔寺庙古建筑主要有马市,东盛街的二道、翔凤、太平三街巷的清真北、中、南寺。其平面呈“中”字形。佛殿街兴隆寺建于清雍正十二年(l734年),占地面积1316平方米。多伦诺尔街以北的汇宗寺、善因寺分别俗称为东大仓、西仓,均建于清初。其中汇宗寺现存殿宇房舍一千五百余间,主殿为二层楼阁式,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 2006年5月,诺尔古建筑群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多伦文化公园 | 多伦县文化公园自2005年7月20日建成后,是县城内一座标志性建筑,它位于县城新城区东侧,投资1500万元,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集健身路径,儿童娱乐,文化长廊,音乐喷泉,叠水,人工湖,沉降小广场,花坛,绿地,假山,小溪,灯光篮球场,网球场,装饰性彩灯等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周围附属设施有新建的二层小楼集控室,负责文化公园的音乐喷泉、音响、灯光等设施的调控、管理和维护。 多伦县文化公园地理位置优越,设计合理,设施完备齐全,视野开阔,东面相隔的是正在建设中投资1750万元,占地15万平方米的水上公园。南面相望的是正在建设中投资200多万元,占地30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永春小区、宝泉小区等标准住宅楼分布在北面。南面是旅游大厦、永春饭店等星级宾馆。 多伦县文化公园不仅具有娱乐、休闲、健身、旅游等文化娱乐的多项功能,还是举办各项文体活动的理想场地。每天早晚,伴随着健身音乐,数千名中青老健身爱好者在文化公园广场做着健身操、健身秧歌、安代舞、太极拳、剑、扇等各种健身活动。篮球场、网球场、健身器材旁更是少不了那些朝气蓬勃的运动身影。这些都反映出了多伦人拼搏奋进、勇于进取的精神。尤其是到了晚间,随着喷泉中音乐的变幻;假山中潺潺的流水;人工湖中皮艇爱好者的嬉戏;广场舞台上那精彩的文艺演出;在加上沉降广场中小朋友们滑旱冰那矫健的身姿;更加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每天到文化公园健身、娱乐的群众都在万余人。特别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庙会期间举办的花灯展、民间文娱表演,猜灯谜活动,在草原旅游节暨六月十五庙会期间举办的各类大型文艺演出,露天电影放映、体育赛事、晋剧演出等活动,在“五一”、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举办的拔河、风筝等60项文体活动,更为文化公园广场增色添彩。在举办文体活动的时候,在文化公园广场健身、观看演出、参与活动的群众达到三万人,为市民和外地友人、游客提供了更好休闲、健身、旅游场所,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文化公园,我们能感受到“天天有健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演出,年年有热潮”的文化氛围。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西山湾景区 | 西山湾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景区位于多伦县城东15公里处,省道308线直通景区,从县内乘出租车可随时到达,景区24小时开放。 西山湾水库水面面积2万亩、库容1亿立方米。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四季气温变化分明。沿库区两岸及库区内湖心岛、半岛、沙半岛和山、水、沙、草、林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既壮观又秀美的立体画卷,整个旅游景区开发利用范围大,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设计的旅游活动项目多,适合于休闲、度假旅游。 厄莫山和观音洞:据史料记载,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西山湾设了一个叫“正红旗营坊”的满族兵营,营坊官兵的家眷也都随军搬迁过来生活在这里,满族也就扎根于此了。厄莫山是当地满族群众崇拜的山岭,视为母亲山(厄莫为满语,意为母亲),山上的厄莫亭是供游人休憩修建的。观音洞是人们敬香拜菩萨的地方,传说康熙年间八旗兵初来乍到,不服水土,得了皮肤病,腰腿疼,于是他们到厄莫山求告观世音菩萨,让病痛尽快好起来。有一天,在河水的旁边出现了一潭不深也不凉的活水,八旗兵就到这儿来洗澡,没想到病好了。据说有人曾见过观音菩萨站在这个水面上,他们认为这潭清水是菩萨用净瓶的甘-化而成的。为纪念此事,修建了观音洞。为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大坝施工时将观音洞保留下来,就是现在的观音洞。 漂流:西山湾漂流是由一处天然河道形成的游乐区。河水清澈见底,不深不浅,两岸林草葱郁,鸟语花香。当你仰卧在筏子上缓缓漂游的同时尽情欣赏蓝天白云之美丽时,你会感到心情无比舒畅,真正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榆木川景区 | 榆木川景区位于距县城30多公里的三道沟林场境内(距西山湾景区15公里),正在申报“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待开发的天然景区。 榆木川是亚洲少有的天然榆树林,沿河岸呈狭长林带,又称万亩榆木川。在树木稀少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多伦充沛的水源滋养了茂密的森林,林中地势较为平坦,清幽、秀美的榆树默默矗立在其中。由于树木密集,水源充蕴,再加上海拔高度在1400米以上,榆木川景区内形成独有的小气候。夏季,即使天气再热,天然榆树树冠相连蔽日,阳光透过层层遮掩的树冠只能斑斑斓斓的射进来,使得林中气候凉爽宜人,在背荫沟泊中,有常年不化的寒冰。 史书记载,明成祖朱棣在永乐二十二年七月(1424年)征伐北元阿鲁台布(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退守至长城以北建立政权,历史上称为北元),得胜回朝途中生病。为找一处景色优美,气候凉爽的地方养病,选中了现今三道沟林场的榆木川,因疾病难医(据说是被传染了痢疾)最终病死在榆木川。在盛夏七月之季,朱棣的尸体却完好的保存运到了京城,原因就是保存明成祖的尸体就是取榆木川背荫沟泊中的冰块冷却,灵柩在前面前行,后面紧随着运输寒冰的快马队,源源不断的冰块就这样运送过来,才确保朱棣尸骨不腐运到京城。 榆木川中的榆树树龄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由于天然形成,树木的形态也是各具特点,有拧在一起的“情侣树”,有偎依在大树身旁的“母子树”,形态各异、多种多样。天然的榆树林与滦河岸边的草甸、沙地、滦河水、造型古朴的吊桥相映,野趣盎然。在夏季是休闲避暑的绝佳景地。晚秋时节,金黄色的树叶悬挂在枝头,摇摇欲坠,别具一番景色。冬季,这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姑娘湖旅游区 | 姑娘湖旅游区位于多伦县蔡木山自然保护区内,距县城48公里。这里地处浑善达克沙地的边缘,是以姑娘湖为中心的一个生态旅游区。姑娘湖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月亮湾形湖泊。湖水清澈,不淤不漫,湖水中有鲤鱼、鲫鱼、鲶鱼等,是垂钓的好地方。旅游区的天然次生林资源非常丰富,有杨树、白桦、榆树等。狍、獐、狐狸等野生动物繁多,这里是多伦县天然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 “姑娘湖”蒙语名称是“呼痕淖尔”,她的由来源自民间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多伦诺尔商埠开辟后,山西商号合盛魁少东家洪长顺跟着商号的二掌柜及一些伙计“出草地”,来到距这里不远的牧民浩特扎起了帐房。在这个牧民浩特有一顶白色的蒙古包显得特别突出,蒙古包格外干净整洁,这里住着一户蒙族牧民,家中有位叫乌兰托娅的姑娘,两只眼睛又黑又亮,长得楚楚动人。她能讲些简单的汉语,看到洪长顺他们到来很高兴,主动过来帮助搭帐房,拉水,收拾东西。少东家正值青春年华,通过接触,两个人产生了爱情。两家虽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并没有反对他们。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就在二人热恋之际,突然灾祸降临。原来,多伦衙门理事同知(官名)的管家早就对乌兰托娅垂涎三尺,但托娅对他从不理睬,洪长顺和托娅的恋情被他得知后,嫉妒得发疯,他要报复两人,于是将此事报告给了理事同知。在当时,清政府明令禁止汉族商人娶蒙古族姑娘,衙门老爷想洪长顺也太胆大了,竟敢违抗禁令,于是将少东家关押了起来,管家暗中使坏,严刑拷打想让他屈服,但长顺对托娅感情坚贞,不论管家怎么折磨他,都不肯求饶屈服。姑娘看到心爱的人被打得遍体鳞伤,心痛欲绝,想到今生不能长相厮守,只等来世再续前缘了。走投无路的托娅,策马来到湖边,怀着对长顺深深的爱恋,纵身跳入湖中。少东家几经波折终于被家人救出,但他得知托娅已经为他殉了情,便整天痴痴呆呆,一心要去追随托娅。有一天他来到湖边,忽然看到湖面上姑娘的身影浮出水面,并向他招手,于是他也纵身跳入了水中,和他心爱的姑娘永不分开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月亮湾湖称为“姑娘湖”。 青龙背:“姑娘湖”的北面背靠青龙背,青龙背在多伦城很有名,这个地名相传为清朝康熙帝所赐。1691年,康熙帝会盟四十八部落王爷来到多伦,巡边策马来到这里有些倦意,他下马后看到这里山峦曲折绵延,风景优美,就在这里休息,不觉睡着了。睡梦中,他骑在一条青龙身上,青龙扭动身体想要起来,康熙帝惊醒之后,觉得这条青龙就是反叛的葛尔丹,还想在这里称王,于是康熙说:“这里就叫青龙背吧”!意在指青龙永不会翻身,青龙背由此得名,而且这里还有另一奇怪现象:在姑娘湖方圆40里没有蛇影,这里的青蛙也不会叫。这还真是一个难解的迷! 吐力根河万米百曲漂流区:吐力根河漂流时间长达70分钟,河水缓缓流淌,两岸景色迷人,无数个弯弯曲曲的河道让你的漂流更充满乐趣。雍正年间成为宫廷御膳的细鳞鱼就生活在这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大渡口生态旅游区 | 大渡口生态旅游区位于蔡木山自然保护区的北端,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县城50多公里,是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沙地结合部,也是草原向森林的过渡区,这里生长有35万亩天然林,该景区的中心为大渡口旅游区,北部是连绵的沙地,南面是草原,东西是绵延几十公里的蛇皮河和天然林。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样化的植被,为多种野生动物季节性栖息繁衍提供了自然条件。 蛇皮河:据史书记载,滦河古称濡水,北魏时期郦道元把多伦这一带称“滦源”,意为滦河的发源地。这充沛水源的起点和涵养地在哪里呢?从卫星遥感照片上可以见到,多伦东北部黄色连绵的沙地上有一条翠绿的河流,宛如一条绿“龙”潜游在黄色沙地之中。在表面上看是绵延起伏的沙地,进入谷中却是一条曲折蜿蜒的河流——蛇皮河,它是滦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大渡口就是涵养其水源和水质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 地下森林:蛇皮河下切形成的深沟中,长约25公里,从地面上看,是沙丘起伏,而河谷中却是森林茂密,河底是涓涓溪流,河的两岸为茂密的绿色林带,自东向西延伸,它就是多伦俗称蛇皮河的“地下森林”。在地下森林中乔木、灌木、藤等交互簇生,品种繁多、色彩斑澜的朵朵野花点缀其中,彩蝶飞舞、鸟语花香、小溪潺潺,各种野生动物栖息其间。晚秋时节,山丁、欧李、山杏等各种野果挂满枝头。蛇皮河地下森林是一个在黄沙漫漫的沙地中极为罕见的绿色地带,也是罕见的沙与水、沙与植物,动物与植物和谐相处生态平衡的绿色景观,是一个亟待开发利用的生态旅游胜地。 大渡口中主要以山杨、白桦的混交林为主,同时伴着灌木和乔木,覆盖率在13.6%。森林在为调节多伦地区的小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这片天然林里还盛产大量的山杏、山榛子、秋子梨、山楂、沙棘、欧李等营养丰富的纯天然野果。还栖息着鹿、狍子、黄羊、狼、野兔、松鼠等走兽,野鸡、鸿雁、鹰、山鸡、大鸨、灰鹤、天鹅、百灵等多种飞禽,数不胜数。 松树坑:大渡口两侧有一个俗称东西松树坑的地方,相传远古时期这里生长孕育着大片的松林,后来一场山火燃烧殆尽,由于这两个深坑中蓄满了山水,残存下了200多棵。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候鸟的作用,这里的山水吸引着长途跋涉的候鸟歇脚,饮水时通过粪便播下远方携带来的种子,形成了小松林。 据专家考证,现存的松树为“沙地云杉”,属国家珍稀物种,称为活化石。为研究多伦县的地质变迁,生物进化提供了实体标本。 松树坑周围,景观独特,上百棵沙地云杉自成一体与周边环境界线分明,从草原上望去全无踪迹,爬上山峰,脚下却是一片茫茫苍苍的幽深松林,在给您带来一片惊喜的同时,你也不得不感叹远古造化之神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滦源殿、西山湾 | 滦源殿、西山湾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滦源殿旅游度假村位于多伦县城东18公里处大河口水库南岸,滦河源头附近,与西山湾风景区首尾相连,遥相呼应。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湿润,环境怡人,是一处以人工开辟为主的草原避暑胜地,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级景区。 度假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议、旅游、度假、餐饮、漂流、垂钓、骑马、游泳、洗浴等多种休闲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场所。主体建筑是一组规模宏大的蒙古包式建筑群,中心蒙古包直径23 米,高17米,占地面积415平方米,象征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堪称天下第一包。蒙古包群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尤为壮观。“滦上第一坝”大河口水库主坝与景区遥相呼应,水库内盛产多种鱼类。 西山湾旅游景区位于多伦县城东南,地处高山、沙地、草原之中,景区内拥有锡林郭勒草原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西山湾水电站,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是夏秋季节避暑度假、体闲娱乐的好地方。 景区包括五个区域,即北岸码头和过水凉亭区、半岛度假区、沙岛休闲区、发电机房参观区、原始榆树林休闲区。 交 通 锡林浩特客运站每天6:00-19:00每小时有一班车开往多伦县,车程3小时左右,票价15元。在多伦县城内可乘小面包车到度假村,车程1.5小时左右,车费6元。 内蒙古锡林郭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榆树林村 |
---- |
滦河村 |
---- |
大河口村 |
---- |
三道沟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