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铜锣寨 | 铜锣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铜锣寨位于霍山县城西南68公里处。据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铜锣寨自白马尖蜿蜒而来,一峰耸峙,下有松尖谒驾崖。明末张献忠入寇,居人避其上,贼至鸣锣号召,秉去,耒出耕,故以铜锣名”。铜锣寨始建于明代,山寨孤峰耸起,主峰海拔1096米,峭拔险峻,松奇石怪,有姐妹松、天伦松、石托迎客松和南天门石、情侣石、神象戏水石等景点,寨下有沐浴温泉。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享有“江北小黄山”之美誉。 常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凡壮美的风景区,都是山水相映。山无水无韵,水无山无趣,靓丽幽美的铜锣湖,被游客亲切誉为“山寨西子”。 |
佛子岭 | 佛子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佛子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皖西霍山县与岳西县区交界处,地处东径116°8′45"—116°16′53",北纬30°5′—30°10′之间。保护区范围东至磨子潭镇堆谷山村、胡家河村,南接胡马公路,西至太阳乡金竹坪村、与岳西毗邻,北至大化坪镇辉阳河村、青枫岭村。全区由国有马家河林场及太阳乡、磨子潭镇、大化坪镇三个乡(镇)的部分集体山场组成,总面积6667 hm2。 区内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其地带性植被是以栓皮栎、麻栎为主的落叶阔叶树以及青冈、苦槠为主的常绿阔叶树混交林,但绝大部分原生植被已被次生植被所替代。其中海拔 700m以下以马尾松、杉木、毛竹和农作物为主,兼有经济林、灌木林和草本植物;海拔700-1200m主要以地带落叶阔叶和次生灌丛、黄山树、杉木、茶树占大比例;海拔1200m以上的多为山地矮林和常绿灌丛,间有部分高山草甸植物。区内代表性植物主要有:银杏、马尾松、黄山松、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杉木、 香榧、厚朴、香樟、木瓜、枇杷、紫荆、合欢、麻栎、栓皮栎、 杜仲、油桐、油茶、都支杜鹃、三角枫 、华箬竹等。 佛子岭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有兽类70多种、鸟类20多种、其他水陆生和两栖动物1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主要有原麝、小灵猫、水獭、果子狸、大鲵。 该保护区是全省唯一一家以霍山石斛、国家级保护动物原麝、大鲵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另外禁止两大水库源头区天然林的采伐,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对于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切实保持水土,保护两大水库多种功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佛子岭镇 佛子岭镇是一个久负盛名、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亚洲第一坝”雄踞境内,六安市第一税大户、全国白酒行业20强企业安徽迎驾集团坐落其中,它位于霍山县西南,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街道,161个村民组,人口2.2万,是典型的山区、库区镇。 佛子岭久负盛名。50年代兴修的佛子岭水库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一定要把…… 详细++ |
南岳山景区 | 南岳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素有“皖西名山”之称的南岳山位于霍山县城以南2.5公里处,海拔405米。岳顶面积约1815平方米,相传山名为汉武帝登礼时所封。今庙宇西门尚有“汉帝勒封”四个大字。。山体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长约3000米,南坡陡峭,北坡平缓,山巅东西两侧均向南延伸。南岳山原名天柱山,亦名霍山,又名衡山,近代又称之为小南岳。 南岳山四面众山拱卫,一峰突起,如住擎天,故又名天柱山。晚唐诗人皮日休漫游皖西时,曾写下著名的《南狱赋》,称“北与地角,势与天就”,“有水如脉,有石如骨,空洞如腹,有峪如节”,对山水洞石作了细致的描绘。山顶原岳祠、万卷堂等古建筑。万卷堂;相传是宋代状元焦氏.兄弟中考前的读书处,至今遗址尚存,现有16间砖木结构的小瓦庙,系1937年重修。正殿是-著名书法家干信任先生题写的“小南岳”匾额。饲旁有一水池,口方丈许,池水清冽,俗称“南岳天池”,旧为“霍山八景”之首。相传池下有一泉眼,与东海相通,有一龙卧于池中,后不翼而飞。曾有古诗描述:“南岳峰顶水接天,、芙蓉倒插浸塞莲,不知汉武赐封后,能润山前几亩田”。山南峭壁处,有大小两个风洞,扶石蹑足而上,可至洞口,大洞可容数千人坐卧其间,小洞外狭内宽,中如曲房复室,借光深入,可达数重。 洞的西北上方,有旗杆夹、白虎岩、试心岩等怪石林立。其中试心岩伸出约三米,下临深渊,十分险峻。传说心怀邪念者,畏惧登临。有诗日:“风洞浮岚万壑低,诚心岩上色犹迷,苍松绿翠埋唐褐,野草荒丘失汉泥”。山北夹谷中有一石洞,有降如富,旧称“石窗洞”。传说汉末左元放隐居于此。洞旁有深潭,名日龙漱。古诗云:“封禅犹存临岳题,前山排急浪,一径慑力梯。龙去池方静,风高古洞迷,忽疑左元放,尚在此中楼”。生动地描绘了南岳山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山之东坡有百步阶,拾阶而上,登上峰顶。只见东、南、西三面群山连绵,无边无际;向北眺望,清水如绿,曲折东流;霍山古城、新城尽收眼底。身临其境,耳听山泉叮冬,眼望西边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据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一书的“释山篇”所言:“大山宫小山,霍。”“霍山为南岳。”前句的意思是:大山围绕小山,曰霍。后世史籍凡解释“霍山”者,大都按《尔雅》的释义。而且一致公认叫“霍山”的,除山西霍州附近有一山叫霍山外,那就是安徽西部的霍山了。现代权威辞书大多解释“霍山”时也多引用以上两条注释。因此,南岳山亦名霍山。但现在的霍山已不是指南岳山或别的山,而是指行政区域的霍山县了。 明末清初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关于霍山有这样的记载:“霍山,县南五里,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名衡山。文帝分淮南地立衡山国,以此山名也。……《洞天记》黄帝封五岳,南岳衡山最远,以潜岳副之。舜南巡狩,至南岳,即霍山也。汉武考谶纬,皆以霍山为南岳,故祭其神于此。”因此,南岳山又名衡山。另据民间传说,从县城看南岳山,它极像个“衡”字,这可能也有点道理。 南岳山为何又叫“小南岳”呢?此乃因为“小南岳”三字是1936年由时任国民政府-院长、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亲笔题写所致,从此方有“小南岳”的叫法。因为在此之前的霍山史籍中尚未发现有如此名称。于右任先生当时可能是出于为了与湖南南岳衡山相区别而题为“小南岳”的。与湖南的南岳衡山相比,霍山的南岳山当然只能是“小南岳”了。但霍山人民仍习惯叫南岳山。1987年南岳山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定名为“小南岳风景区”以后,小南岳的名字便叫开了。 另外,据南岳山附近民间传说,南岳山又叫“佛山”。因为,从南岳山南边的一个叫“一仙桥”的地方看南岳山,它就如一尊弥勒佛。这也就是十八罗汉拜南岳(弥勒佛)的来历。南岳山南边至今仍有叫“一仙桥”、“二仙桥”、“三仙桥”……的地方。 南岳山及其景区属北亚热带温暖季风气候区,地处中纬度、大别山北麓,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黄金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南北森林交替繁生,自然形成南北兼有的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森林植物群落。其地质岩性主要为花冈岩及片麻岩,如旗杆夹以下至青龙尖一带裸露在外的,即为典型的片麻岩。 南岳山的动植物及花卉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动物有穿山甲、麝獐、黄羊、小灵猫、獾、野兔、松鼠、青蛇、白鹭、野鸡、画眉、山雀等数十种;植物共有68科600余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连香树、银鹊树、香果树、鹅掌揪、银杏、小勾儿茶等,国家三级保护树种香榧、厚朴、都枝杜鹃、醉翁榆等,“珍、稀、危”树种的天女花、紫楠、青栲、红茴香等也有少量分布,其他较为普遍的是青檀、黄檀、松树、竹子、栗树、榆树、四季青、油茶等数十种,森林覆盖率达95%;果树有樱桃、山桃、野葡萄、核桃、猕猴桃、山楂、栗子、杏子、梅子等十几种;花卉有兰花、杜鹃、紫薇、紫荆、梅花、桂花等数十种;药材有断血流、石蚕、夏枯草、蛇床子、金银花、铁观音、海金沙、石韦、天南星、柴胡、丹参、黄精、玉竹、细辛等百余种。南岳山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它虽无明显的河流,但却有富有神话色彩的久旱不涸的天池和龙井,其优质矿泉水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1984年文物普查部门在霍山县境内发掘了商周时代的古村落遗址,这说明在距今三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霍山县这块土地上栖息活动。因此,南岳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南岳山也因其历史悠久而蕴藏着许许多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诸如汉武帝的传说、吕洞宾南岳情结、和合二仙游南岳、十八罗汉拜南岳及八仙檀、九桠古枫、断血流、南岳鸟语、申茶、南岳秀姑、状元红等神话故事,都给南岳山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南岳山闻名遐迩,千百年来成为诗人文士心动神驰、向往登览的名山,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和著名诗文。据《尚书·舜典》记载,舜曾登临南岳山。居商代甲骨文记载,商王曾到过霍山。公元前106年冬,汉武帝登临了南岳。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在比所撰的《搜神记》中留下了“庐江潜县霍山之上庙有四镬,可受四十斛”的记载。东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年)的宰相何充登过南岳。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的宰相何敬容登过南岳。南朝时的何求、何点、何胤,人称“何氏三高”的当时名隐,曾谢绝宋、齐、梁三朝的多次征召,隐居南岳山麓,潜心著述。据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书记载,诗仙李白曾于唐天宝七年(748年)西游霍山。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咸通六年(865年),因试进士落第,寓居于寿州(今安徽寿县)的东别墅,此间他游览了南岳山,写下了著名的《霍山赋》。南岳山也因皮氏之赋而闻名华夏。宋代六安焦状元(焦焕)曾于南岳山建造书堂,闭门读书三载,终于金榜题名。宋末抗金名将曹平章曾率义军驻扎南岳山。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作家冯梦龙登临南岳时留下了《登岳》的著名诗篇。明代霍山籍进士、国子监丞、 礼部主事、内阁兼翰林院典籍吴兰,晚年筑居南岳山下,偕其弟吴槐著书数卷,今留有《南岳山碑记》于世。明末霍山籍进士、时称天下第二清官的张孙振曾遍游霍山风景名胜,留下多首诗篇。南明大臣张煌言为联系农民军抗清曾途经南岳,住宿山上。清代霍山籍安徽著名诗人张继曾、皖西著名女诗人朱坤然游览南岳,留有诗篇。曾任过清朝刑部、户部、吏部侍郎并京官考核一等的霍山人士吴廷栋也曾登览南岳并写下《登南岳》的著名诗篇。他们都为南岳山的历史增添了无限的光辉。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康克清、-、张劲夫、-、万里、李葆华、-、宋健、-、卢荣景、徐有芳、王蒙、王郁昭、傅锡寿、丁石孙等都曾驻足南岳山风景区或下榻南岳山庄。他们的光临,大大提高了南岳山的知名度。 霍山籍现代著名作家和诗人杨美清多次返乡,游览了南岳山,写下了大量诗词和楹联颂扬南岳山,表达了他对南岳山的热爱之情。原林业部部长徐有芳、文化部部长王蒙亦亲临南岳山视察,并挥毫泼墨。特别是著名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亲笔为“小南岳”题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于右任先生的贤婿屈武先生亲笔为南岳庙题写长联,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为“南岳庙”题名,使得小南岳有了极高的文化品位。 南岳山是霍山县也是皖西地区的一处历史悠久且十分古老的风景名胜区。据清代《霍山县志》记载,旧时南岳山“有天池、龙湫、风洞、石窗洞、白虎崖、试心崖诸胜;南岳祠、御风亭、万卷堂、云狮虎雨(虫名)、凌霄树、碧桃花诸迹”。如今除天池、龙湫(井)、风洞、石窗洞、白虎崖、试心崖等自然景观仍不失它旧有的风采外,御风亭、万卷堂、凌霄树、碧桃花等早已不复存在。其中,最为可惜的是南岳庙了。南岳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座极为古老的庙宇,也是皖西地区最富盛名的古刹之一。1986年安徽省规划设计院在考察南岳山的时候,在山上发现了多块汉砖,这与史料记载南岳庙始建于汉代是相吻合的。但南岳庙命运坎坷,历尽劫难,唐、宋、明、清时期多次毁于战火,庙内原存的唐、元、明等朝代的数块碑刻早已荡然无存。再加上“0”“扫四旧”的洗劫,庙内菩萨尽毁,古迹几近荡然,房屋险遭拆尽,给后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祖国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霍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决心要把霍山建成“旅游大县”,从而为霍山的旅游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近年来,逐渐加大对旅游事业的投人,修通了南岳山景区的柏油马路;兴建了景区的北大门和南岳山南大门;铺设了由南岳山南侧上山的1000余步台阶;建造了湖心亭、吟松亭、步云亭等多处凉亭;整修了百步阶。特别是1992年,县里成立了南岳山开发委员会,决定全面修缮南岳庙,县领导带头捐款募资。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共修缮庙宇16间,更换了断裂倾斜的旧墙,新铺了10间水泥地平,粉刷装修了全部墙面,油漆了门窗、梁柱,新盖禅房两间,重塑佛像32尊,还整修了天池。从此千载古庙再吐熠熠灵光。 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小南岳风景区”列为全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小南岳森林公园”,并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小南岳风景区”东沿曹家冲,南至茅岭脚,西到山河洼,北起烈士陵园,面积4.5平方公里。由县城主干道中兴路向南再沿传贤路进人景区,或由县城西边的衡山路向南再沿柏油路也可进人景区。景区内有一宽敞的柏油路横贯南北,轿车、面包车可直达南岳山东、南两边的上山处。由南岳山东边坡度不大的山路或由南边新铺的石阶均可上达山顶。南岳山是小南岳风景区的核心和主体。 小南岳风景区可谓融雄、险、秀、奇、巧、玄于一炉,集山、湖、园、庄、寺、洞、池、松、竹于一体,加之大自然造化巨匠的鬼斧神工,使其灵秀绮丽,神采特异,佳景天成。整个风景区内,峰峦起伏,青山如黛,幽谷叠翠,古刹清幽,陡壁跌落,茂林修竹,果香四溢,鸟语花香,悬崖泻玉,潭幽湖碧,风清雾润,向人们充分展青了她的秀美丰姿,引无数游客为之倾倒。 步人风景区,沿宽敞清洁的柏油路缓缓而上,在不足两公里的沿途中就有花园式的南岳山庄、神奇的九桠古枫、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如诗如画的珍珠湖、古朴典雅的天王殿等景点供游客观赏;从土地堂沿南岳山东侧土路步行上山,约半小时可达百步阶下,途中有如人云雾的步云亭可供游客小憩和俯瞰古城风貌,有龙井泉水供游客品尝;如从土地堂继续沿柏油路向南可直达南岳山南大门,沿途有神秘的南岳石佛和二仙石供游客游览;由南岳山南侧上山,沿条石砌成的台阶拾级而上,首先可以观赏到巍峨高耸的仿古建筑南岳牌坊门,走过约700步台阶可达青龙尖,青龙尖建有六角仿古凉亭,不但可供游客休息,也是正面近距离观赏南岳雄姿的最佳位置;再走过300步台阶经旗杆夹,即达百步阶下;此300米台阶途中有“三蟾打坐”、“神龟探海”供游客细细揣摩领会,有试心崖供游客探险猎奇;上百步阶前可沿阶下西侧崎岖小径至大风洞观赏一下风洞的胜境;登上百步阶进人东门楼依次是无首石龟、南岳天池、功德碑、重修南岳庙碑记、碑刻、南岳庙、电视塔、八仙檀;出西门楼走过一段平地是白虎崖,沿西门楼下的竹园小径可达小风洞;从西门楼外向北经过后山一段崎岖小路再披荆斩棘可达石窗洞,如从黎家院村民组向南则较为方便。 游览观赏了景区的全部景点以后,登临南岳山巅则有超凡脱俗,如人仙境之感。远眺四周,南面山峦叠翠、群峰茫茫,如浩瀚烟云,朱家寨、狮子山、桃花寨等近在眼前;北面极目楚天,古城新城尽收眼底,一弯得水犹如白练向远方飘去,田畴似画,塘库如镜;东面指封山独立一面,复览山蹲踞如兽;西面竹海涛涛、松岭榜悬,极富诗意;传为十八罗汉拜南岳的十八罗汉山一字排开于东北西北两侧,列峙拱卫,别具特色。其如诗如画的秀丽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南岳山景区 南岳山景区 南岳山景区 南岳山景区 |
大别山主峰景区 | 大别山主峰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别山主峰景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是国家4A级景区。景区的景点类型多样,目前的主要景点有: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大别山区规模最大的瀑布群——龙井峡、高山湖泊——别山湖、古城堡遗址——四望寨。并拥有四星级度假村——大别山庄度假村。大别山主峰景区的开发主题是“原始生态大别山、英雄传奇大别山、风情无限大别山”,原始生态大别山,表现其绿色,这里是国家地质公园,环境原始,无任何污染;英雄传奇大别山,表现其红色,这里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风情无限大别山,表现其蓝色,这里的风土人情纯朴而自然,富于浪漫情调。景区的开发原则是“保护前提下的开发”所谓保护是指:景观保护、文化保护和环境保护,游人来此即可发现,这里的景区是十分的原始,而配套设施却十分现代化。 旅游提示 1、白马尖是大别山第一高峰,游大别山没有登白马尖,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游览过大别山。初次登大别山者强烈推荐。 2、大别山主峰景区各景点实行统一售票、分点检票的管理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凭票进入这些景点景区。游客在各景点售票处购得的门票,是游览各景点的唯一凭证,游客要妥善保管。 3、游客进入景区,必须注意旅游安全,在登山、爬坡、过桥、渡水、照相、下台阶、过栈道等途中不得嬉闹拥挤,务必循序渐进,提倡互相谦让、彼此照顾,请勿随心所欲的缘岩攀登和在溪石间蹦跳,切勿穿拖鞋和特长高跟鞋进入旅游区。 4、景区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区,游客进入景区必须按有关规定保护好景区内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禁止在岩石、树木和毛竹上等随意涂刻;要注意森林防火,景区内禁止吸烟。 5、游客必须对景区的水流给予保护,禁止—切沾染水质的不良行为,禁止毒龟、炸鱼和滥捕溪中鱼虾的做法,切勿在泉眼、瀑布和急浪等处抛脏物和石砾。 6、景区内设立卫生监督制度,请勿乱扔垃圾,瓜皮果壳等废物必须扔放在指定的垃圾池内,同时景区建议游客自带垃圾袋回收垃圾,请广大游客积极配合,确保风景区的清洁卫生。 7、景区倡导文明旅游,谢绝把粗鲁、庸俗的不良习气带入旅游区,提倡遵守规章、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社会公德,造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使每一位游客都在旅游中得到身心的愉悦。 8、爱护公共财物是进入景区每一位游客都必须具备的良好品德,若有公物损坏,必须照价赔偿,有意破坏旅游设施则将严肃查处。 9、全程攀登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毅力,白马尖景点按中等速度走到极顶往返约需4小时。龙井峡景点自龙井潭瀑布后,其间几无平路,游览两个瀑布往返约需4小时。因此全程游览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毅力,对此,在游览之前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10、可以在大别山庄度假村住宿,或住宿在周边乡镇小旅馆。 交通信息 大别山主峰景区,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距离霍山县城90余公里,公路(105国道—318省道—209省道)及济广高速六潜段黄尾出口距离景区仅14公里,铁路(六安火车站),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大别山主峰景区,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距离霍山县城90余公里,公路(105国道—318省道—209省道)及济广高速六潜段黄尾出口距离景区仅14公里,铁路(六安火车站),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汽车:1、合肥:合肥西门换乘中心——霍山汽车站,发车时间8:00—18:00,35元/人,车程2小时,30分钟一班2、南京:南京汉中门汽车站——霍山汽车站,发车时间13:15,票价69元/人,车程5小时 地址:六安市霍山县太阳乡金竹坪村 类型:山瀑布湖泊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564-5758333;0564-5756777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95.0元 大别山主峰景区收费95元。 |
霍山文庙 | 霍山文庙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霍山文庙,前称圣庙,亦称圣宫、孔庙、夫子庙,位于霍山县城关镇文盛街中段,始建于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占地面积约402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052平方米。文庙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又称圣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大殿后为崇圣祠、明伦堂,左后为藏经阁;殿左为东庑,右为西庑;殿前为戟门,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共45间均为小瓦、砖、石、木结构,现保存基本完整,整个建筑群古朴典雅,端庄宏伟,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特色。 霍山文庙为本县明、清以来,尊孔祭孔的场所。也是其时“法先圣先师”“重道隆儒”“兴化起教”供生员肄业的教育场地,故又名“学宫”。 戟门前原有泮池,泮桥和宫墙,1967年元月被拆毁,泮池左原有土地祠,右有省牲所;宫墙东为“礼门”,西为“义路”;进口处各立有“圣旨碑”一方,携“奉圣旨凡文武大小-及仕农工商军民等至此下马”字样,此碑立于乾隆年间,现已无存。 霍山文庙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曾就原庙重加修缮,“使规制巍峨,精彩焕发,顿令邑中改观”,明崇祯八年(公元1653年)按原规模加以恢复,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由邑贡生,士民等乐输捐献,筹集巨资,将文庙整体建筑群扩大并进行大修。咸丰、同治年间也进行过修茸,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曾进行过整修。 1984年,由省文物局拨款对将倾的大成殿进行彻底翻修,后由国家、省文物局,霍山县人民政府拨款连续修复了藏经阁、崇圣祠、明伦堂、东西庑、戟门、各宦祠、乡贤祠等主体建筑。 1981年,霍山文庙经霍山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霍山县文庙 霍山县文庙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霍山县文庙 霍山县文庙 |
龙井河大峡谷 | 龙井河大峡谷位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北侧,离白马尖森林公园仅4公里。大峡谷长15公里,深400米,宽40-300米,峡谷内瀑布成群,怪石遍地,青山相对,雄伟壮观。 沿牧羊小道进入峡谷,群山绵亘,奇峰迭出,一溪流水,潺潺而下,朵朵浪花是堆谷山龙井河中千年万年欢歌不息的音符。河中乱石纵横,形态各异。 峡谷内瀑布成群,大小群瀑布百十有余,其中大型瀑布共有3处,最大的一处是高58米的龙井河瀑布。溯河而上远见瀑布轰然而至,传说七仙女下凡,见龙井河在此断流,感慨万千,遂摘一缕青丝悬两山之间,这就是龙井河瀑布的由来。瀑布下潭深水急,万年不涸,清幽深邃,彩虹飞挂,甚是壮观。鲤鱼跳龙门瀑布是诸多瀑布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山溪从两峰中夺路而出,浩浩荡荡、势如奔马、声若洪钟、喷雾飘云、潆回直泻、若虚幻、如醉如痴。 堆谷石笋、刀背断路、金鸡怨歌等一处处怪石景观好似堆谷中的精灵,成就了堆谷山龙井河中一道道迷人的风景,三百米高石笋耸秀,姿媚诱人;刀背与金鸡相对,惟妙惟肖;伴随着许多缥缈的神话传说,越发增添了龙井河的美色。景不怕深,美丽则灵;春山如梦初醒,含羞浅笔;夏山碧绿青环,滴翠生凉;秋山万岭红遍,尽染醉颜;冬山玉树银花,分外妖娆;“此景本应天上有,人间能去几处寻”就是龙井河的真实写照。 堆谷山不仅山美水美,其悠久的革命历史为世人所推崇。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功垂千秋,流芳百世;解放战争时期,堆谷山狮形老屋是霍山县委、县政府东线指挥部所在地。如今这片英雄的土地已经是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富饶美丽的堆谷山,以其美丽的山水风光,淳朴的乡土民情迎接着八方来客。 龙井河大峡谷主要是由堆谷山和瀑布群组成。从磨子潭镇堆谷山村直接进入峡谷,群山绵亘,奇峰迭出,一溪流水,潺潺而下,潜石暗流九曲回转,怪石静卧,造型万千,两岸青山相伴,悬崖峭壁,鸿鹄欲飞不得过,猿猴想上难攀援。整个峡谷以其山高、水秀、石怪、瀑奇而著称。 山高:龙井河地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颈项上,海拔1000多米,是大别山山区最高的河流; 水秀:龙井河周围10公里无人居住,源头森林茂密,是一块人迹罕至的净土,绝无污染,一年四季山清水秀; 石怪:龙井河大峡谷两岸悬崖峭壁,沿河怪石林立,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像仙人打坐,有的静卧水底,有的一石擎天,有的从林中长出,有的斜插峰顶,真是看不尽,观不完,数不清,说不明; 瀑奇:峡谷内现已探明的大型瀑布有三处,中小瀑布近百处。三处大型瀑布是:龙井河瀑布,高58米,宽3米,瀑布下有龙井潭,面积约100平方米,深不可测;干汊河瀑布,高约65米;鲤鱼跳龙门瀑布,高60余米。龙井河还有堆谷石笋、龟石探路、金鸡展翅等诸多景观。 "鲤鱼跳龙门"瀑布,是最壮观的一个瀑布,每年3月-9月是水量最大的时候,如果站在瀑布30米范围内,眉毛头发全是白的水气,根本站不住人.当地政府看中龙井河的水利资源进山考察,龙井河的旅游价值才被发现.龙井河因龙井瀑而得名,此外还有干龙井、蔡家洞、插花潭等优美景点.龙井河这块亟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她已揭开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她靓丽的容颜。 其下游处的堆谷山村不仅山美水美,其悠久的革命历史为世人所推崇。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功垂千秋,流芳百世;解放战争时期,堆谷山狮形老屋是霍山县委、县政府东线指挥部所在地。如今这片英雄的土地已经是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 游览时间:3—4小时 龙井河大峡谷景点路线构成: 1、 从上游往下游的线路:冒顶山出入口处—神龙手瀑布—龙王樽瀑布—古民居遗址—三叉沟—太极谷—双石笋—龙井潭—湘妃池—花潭石—狮子嘴 2、 从下游往上游的线路:狮子嘴—花潭石—湘妃池—龙井潭—太极谷—双石笋—三叉沟—龙门跳瀑布—古民居遗址—龙王樽瀑布—神龙手瀑布—冒顶山出入口处 |
狮山中学玉玺楼 | 狮山中学玉玺楼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狮山中学(今名上土市中学)创建于民国14年(1925),是霍山县最早创办的一所正规中学,原名霍山县立西镇初级中学,位于上土市狮山南麓,故习惯称之为狮山中学。 学校背倚巍峨耸秀的狮山,东临源远流长的漫水河,水秀山青,环境幽美,是个理想的教育园地。老校舍建于民国11年(1922),楼房系砖木结构,共38间,造型古朴宏伟,转楼拥抱主楼,池台亭榭相映,堪称山区的大建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复校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现占地面积约百亩,分教学区与生活区,两区间隔着千余平方米的体育广场,有“一、二、九”路相连接。道路两旁的风景树,行列有序,荫翳蔽日,给人以静谧之感。出校门是霍山边陲山区商品经济和文化活跃的集镇——上土市,沟通安徽、湖北的干线——霍英公路贯穿其境。教学区两幢新建的教学大楼巍然矗立,与古老的原教学楼相对峙,俨然如学府。 民国11年(1922)学校创建之初,首由西镇知名人士李晴峰(同盟会员、北伐时曾任民军第一师三旅一团团长)约同黄艮甫、何国佑、孙绂庭等10余人,倡仪以致远会产生为基金,始在狮山南麓(由张氏家族捐地10亩)建校舍,终因开办费无着,拖延未能建校。经过多次磋商,县乃决定将在黄栗杪的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停办,以该校经费充实狮山中学办学之用,报请省教育厅立案获准,于民国14年(1925)秋正式建校开学。始设2个班,招收学生84人,教职员10人,首任校长王树滋,继任校长何国宣。其时0员徐育三,由安庆读书回来,受聘在校任教。他联合“平民共觉社”和“新衡书店”的有志之士,与徐轩骥(后曾任狮山中学教导主任)、伍淑和、魏衍彬等0人,建立黄栗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与闻家店燕溪小学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取得联系,互相配合,以教书为掩护,在师生中宣传进步思想,传播革命理论,鞭挞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恶。曾提出“以学校为机关,以党员为教员的骨干,吸收合格师生入党入团,逐步向广大农村扩展。1927年10月。首先发展进步教员刘仁辅入党,在西镇建立第一个党支部。发行的《醒狮》进步刊物,在校内传阅,引导师生走上革命道路,为以后策动西镇-奠定了基础。所以狮山中学实乃工农革命和六霍起义的策源地,人们称之为“革命的摇篮”。 民国18年(1929)冬,六霍起义取得胜利,有的师生参加革命行列建立苏区,学校停办。26年(1937)秋,为便于霍山、立煌(今金寨)两县学生入学,经过双方协议,改由霍、立两县联立,呈准立案定校名为霍山立煌两县西镇初级中学(简称霍立联中)。开设7个班,学生达379人(女生21人),教职员17人(女1人),校长王兴序(又名雁伍)。继任的有李霞璧、郑荥波。教员由两县推荐,大多是大专以上学历,教学经验丰富,学生求知欲强。学习气氛浓厚。校风、教风颇负一时之盛。 民国29年(1940)9月。-顽固派公然破坏国共合作抗日,-0人。霍山县动委会和指导员王昭铨(曾任抗日宣传工作团第二十团副团长)和工作团十九团副团长马洪范隐身来到学校任教。在师生中揭露顽固派的所谓曲线救国的伎俩,使受蒙蔽的人擦亮了眼睛,识破其阴谋。 1948年,霍山接近解放,有23年校史的狮山中学宣告结束。在这23年中,学校确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有的走上革命道路。建国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为建设祖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2000年,该校由县政府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霍山四望山 | 四望山自古以来得名,美如南岳,秀似衡山,古人赞誉为:“秀冠衡南”。山顶方园一平方公里,四面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四望山以海拔1396m的高大身躯屹立在大化坪镇群山之中,为大别山高峰之一。它西临辉阳河、东接马家河。一峰高耸,群峦环抑,险峻峭拔。登巅府瞰,方园数十里外尽收眼底。 四望寨位于冒顶山顶端,海拔 1396米,为大别山高峰之一。系多云尖向北伸延的山脉,是霍山大化坪镇东南屏障,东临磨子潭,其他三面均属大化坪区。海拔为1396米,睛天登上山顶远眺,能看到:霍山、六安、潜山、英山四县,故名“四望山”。自古以来得名,美如南岳,秀似衡山,古人赞誉为:“秀冠衡南”。山顶方园一平方公里,四面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四望山以海拔1396m的高大身躯屹立在大化坪镇群山之中,为大别山高峰之一。它西临辉阳河、东接马家河。一峰高耸,群峦环抑,险峻峭拔。登巅府瞰,方园数十里外尽收眼底。 “四望寨”在大化坪镇四望山的顶端,一峰高耸,群峦环绕,险峻峭拔。登巅俯瞰,方圆数十里外,尽收眼底。四望寨,当时用于对付起义军,解放前大别山最有名的土匪寨就指这,寨墙是用石块垒砌而成,大部分坍塌。墙建筑在山脊上,相对高度约6米,宽1.5米,围总长约2000米,山脊南北走向,墙外侧险陡,寨内稍平,阔处不足百米,狭处30米,寨墙每隔一段,筑有小石室,类碉堡,室内石壁,向外凿有“凸”字形炮眼,既可眺望又可射击。 清咸丰7年起,太平军与捻军密切配合,转战鄂皖一带,数次占领霍山县城,迫使知县张组迁县治于六万寨。今从嵌砌在南门山墙上的《霍山县正堂张瑜夯修堡事》和《四望堡各户目》两碑文中记载,清咸丰11年奉知县修筑此寨。寨墙是用石块垒砌而成,已有部分坍塌。城墙在山脊上,相对高度约6米,宽1.5米,围总长约2000米,山脊南北走向,墙外侧险陡,寨内稍平,阔处不足百米,狭处30米。寨墙每隔一段,筑有小石室,类碉堡。四望寨于1999年,被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上建有南北门、围墙和炮楼。南门分上下两层,高达七米,宽约0五米。门深约四米。上层为瞭望台,三个瞭望眼,能洞察四周情况。楼顶用条石砌成屋脊状,脊顶形似楼阁,颇有民族风味,楼下层为正门,门上呈半园形,下面条石上雕刻“秀冠衡南”四个苍劲有力的正楷字。内侧左右两边有长方形的白石雕刻的石碑两块,碑文清晰。距南门东侧约1000米处建有炮台一座,面积20余平方米,对外三方凿有炮眼11孔。 1963年,南京军区在此山中间设立夜空瞭望哨一所,常年专人星夜轮流随守,电话可直通县-。随着现代化的国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哨已于1979年擅离。 此虽石山而远不见石,即使岩缝石罅无不乔木遮天。沿此门陡下百米有一平倘曰:“北门垱”,方园约三公里,建国前,这里野草如茵,是天然牧场,为当地农民自由放牧,1972年,青枫岭乡在这里创办林场,后经协商并归国营。而今,原来的草山尽已开垦,新栽培的松、杉苗一片葱绿,平均高度在六米以上。北门垱向西延伸里许,又凸起一山嵿叫“小四望山”,亦已全部绿化。 |
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 | 为缅怀先烈,激励今人,教育后代,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霍山县委、县政府于1986年兴建霍山县烈士陵园,并先后成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按照“集中展示、分散保护、红绿古结合”的旅游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着手兴建了“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 该园位于霍山县城西南角,四周山峦起伏,绿林环绕,流水潺潺,鸟雀啼鸣,占地面积17.1公顷,广场面积1.5公顷,工程总投资2500余万元,于2009年5月建成。 纪念园分为山上和山下两个部分。 山下为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广场,命名为“红源广场”,主要包括9个部分:滚滚洪流、八块革命史记墙、四个第一历史丰碑柱、安徽红色区域中心地图、大别山革命英雄群雕、大别山革命史浮雕墙、舒传贤烈士塑像、英烈墙与烈士墓、碑廊。 山上部分主要包括: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4幢两平行一层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六霍起义纪念亭、传贤亭、淠西亭等4个部分。 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是安徽省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人文景观,是人们瞻仰、学习、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霍山县委、县政府于1986年兴建的霍山县烈士陵园,先后成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按照“集中展示、分散保护、红绿古结合”的旅游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着手兴建了“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 该园位于霍山县城西南角,四周山峦起伏,绿林环绕,流水潺潺,鸟雀啼鸣,占地面积17.1公顷,广场面积1.5公顷,工程总投资2500余万元。安徽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集红色纪念瞻仰、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城区居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该县还将纪念园与周边的佛子岭水库、小南岳等绿色和古色旅游景点联动开发,共创国家4A级旅游区,以绿带红,以红促绿,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霍山文峰塔 | 霍山文峰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峰塔又名南塔,位于霍山县城东南约一公里,是霍山县境内仅有的一座古塔。塔身矗立在幽芳河畔,螺蛳台的阜顶上,是该地带的最高点。四周空旷,视野开阔,极目环眺,方园胜景,尽收眼底,诚然一塔巍巍,远衬山城之秀。昔曾有记胜诗句云::“青溪曲曲抱螺台,白塔红桥画障开;南去渐知龙井逼,活云飞出石门来”。(龙井、石门均地名) 据光绪《霍山县志》记载:“螺蛳台上有旧塔,后邑令某泥形家言毁之。道光二年知县朱士达重建。”何以名“文峰”?《文峰塔记》介绍云:“因学宫与书院名之也”。故不同于一般佛塔,而是“人杰原于地灵,欲启人文,宜培地脉”,实为“风水攸关,表镇山城市”之塔。嵌在塔基层的碑刻铭文曰:“浮图七级,拔地凌云;巍峨矗矗,蔚启人文。”象征“弦歌不辍;炳焕奎文”之意。 塔为砖石结构,实心密檐,棱角六面,浮图七级,造型挺拔 隽秀。塔顶峰有葫芦形镇极,直插云天,蔚为壮观,塔身高21米。底层围长22米,塔基占地面积16平方米。塔身逐层嵌有当时名人雅士的诗咏题词。边缘镶镂有人物、异兽和纹饰,构思精巧。 经霍山县批准,于198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属大别山主峰分水岭主段。该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覆盖安徽省岳西县包家乡全境,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大别山区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并作为淮河流域磨子潭和佛子岭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林保护区。 该保护区地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南北过渡,襟带东西”的地理位置,古老的地质历史,复杂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独特多样的生物资源及自然景观。保护区由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构成,这里蕴藏着原麝、大鲵、娃娃鱼、大别山五针松、香果树、多枝杜鹃等众多的国家珍稀动植物,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莽莽-、珍禽异兽、溪潭飞瀑、名山古刹…… 鹞落坪还是著名的革0据地,原红25军,28军的驻地,在高敬亭的带领下在大别山区开展颇有成效的革命斗争,并在此牵制-近40几个师的兵力,此处与湖北英山县遥遥相对,有红色鹞落坪的称号。 |
白马尖 | 白马尖 大别山主峰叫白马尖,海拔1777米,大别山区排名最高的三大高峰均在此处,三峰呈坐北朝南的三角品字形排列,主峰白马尖和次主峰多云尖(海拔1763米)紧紧相依,与正南面的第三高峰天河尖(海拔1755米)遥相呼应。不仅如此,大别山主峰区域内的主要山峰的名子也很有特点,只要是列入前十位的所有高峰,古人均以“尖”命名,以表示还有增高的长势。 白马尖是大别山主峰景区的核心景点,集高、雄、峻、特为一体,山上怪石林立,惟妙惟肖。常年云雾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山势险峻、陡崖,幽谷遍布,清溪激湍,交响成韵。 白马尖上覆盖着原始森林,奇松遍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白马尖景点配套设施的设计理念崇尚自然,在国内外景点的设计中堪称一流。 |
大别山珍奇展览馆 | 大别山珍奇展览馆位于六安市天堂八卦城外围,以“展示自然、认识自然、珍惜自然”为宗旨,历经两年的筹建,以展示“大别山珍奇动、植物资源和岩石地貌”为主题的科普性教育展览馆——大别山珍奇展览馆首期开放 。 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大别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知识提供了生动的科普教材。首期共计展示1000余种动植物和岩石晶体标本,配有电声和科普人员讲解。珍奇馆现有展示分为:珍奇兽禽类标本、鸟类标本、蛇类标本、珍惜植物标本、岩石晶体标本等,进入展览馆,山鹰攀立在硕大的根雕之上,黄羊、黄鼠狼、刺猬、野兔、狸猫、水獭栩栩如生,藻类、菌类、苔藓类、蕨类等植物标本展示出大别山天堂寨特有的生态环境。 |
霍山县烈士陵园 | 霍山县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霍山烈士陵园位于霍山县城西南部。霍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六霍起义的发起地,是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安徽革命斗争史上创下了4项第一;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4支队在霍山组建,发生在霍山的鹿吐石铺战斗,歼灭日军137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中原突围在霍山清风岭磨子潭两战两捷,胜利完成千里突围战略任务。在革命战争年代,霍山先后有6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占当时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陵园于1986年始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有入口人工瀑布、革命史记墙、历史丰碑柱、大别山革命英雄群雕、大别山革命史浮雕墙、舒传贤烈士雕塑、烈士墓区、红色碑廊、六霍起义纪念亭、传贤亭、淠西亭等。陵园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徽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广家河峡谷 | 广家河峡谷位于安徽省霍山县胡家河乡境内,地处大别山脉东段北坡,全长近十几公里。这是一片人迹罕至,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峡谷境内群山起伏,峰高涧深,森林茂密,怪石嶙峋,溪水常流,瀑布密布,风景如画。 广家河内,河道奇特,水质清澈明镜,风景如画,是理想的溯溪去处,广家河有大小瀑布十多座,拥有大面积的森林植物,涵含着的丰富的水源,水依山势,形成了接力式瀑布群,清灵圣洁的水给广家河瀑布增添了几分秀色。 |
文峰广场 | 文峰广场位于霍山县城东,六佛路南侧,文峰塔下,幽芳河畔。广场面积21000平方米,可容纳5万人,造价900万人民币。广场以文峰塔和入口处为轴线,合理利用地形,精巧构筑景观,广场共分四大层面—入口处广场、中广场、舞台和扇形座位区,四个层面的建筑、层高、一体,突出了汉文化主题,展示了现代化水平。 |
地区 | 景点 |
---|---|
金竹坪村 |
---- |
杨家河村 |
---- |
双河村 |
---- |
船仓村 |
---- |
太阳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