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青城山 | 青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道教名山,著名旅游景点。古称天谷山。在都江堰市西南。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故名。属邛崃山系,处邛崃山东坡与成都平原交接处,背靠岷山雪岭,面向成都平原,山体主要由砾岸组成,有36峰,最高峰海拔1600余米。为道教第五洞天,全称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 相传东汉张陵在此后山(即大邑鹤鸣山)结茅,传五斗米道,其子张衡、孙张鲁也嗣法于此。晋范长生、隋赵昱及赵冕、唐杜光庭等相继来此修道。 有张天师降摩的掷笔槽、试剑石、天师手植银杏树、天师池、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唐铸飞龙铁鼎、杜光庭读书台、唐薛昌丹井、五代天师像、明代木雕门屏等文物遗迹。 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遗迹38处。现存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 明代,青城山道教属正一道,明末趋于衰落,清唐熙时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士陈清觉来此山传道,从比属全真龙门派碧洞宗,至今已传13代,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处胜景之说,以“青城天下幽”著称,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曾以青城后山为根据地,并存明末张献忠起义部队驻扎的遗迹。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分前山和后山两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道教文化、文物古迹多集中这里,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风光取胜,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游览青城山 游玩青城山一般来说半天足矣,无需住宿。山间随处有售卖饮食的店铺。如果时间充裕,建议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间天师洞和上清宫皆有道观提供食宿。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 类型:山古迹道观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3-5小时 电话:4001151222 官方网站:http://www.djy517.com 开放时间: 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8:30-17:00;其它季节(3月2日-11月30日)8:00-18:00。 门票信息: 青城前山门票90元,索道单程35元,往返60元。青城山 青城山 青城山 |
都江堰 | 都江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两千多年前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干流上。 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周边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伏龙观、二王庙、李冰石刻像、安澜索桥、玉垒山公园等。 导览 鱼嘴 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故而得名。鱼嘴屹立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鱼嘴的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是内江,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砂”,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仿佛一道闸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因其功能奇特又形似瓶口而得名。宝瓶口右边的山丘,是当年开挖时留下的石堆,称“离堆”。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 特别提示 1.常规路线为:景区入口-伏龙观-观景亭-碑亭-人字堤、金刚堤-安澜索桥-二王庙-步云梯-玉垒阁-松茂古道-玉垒关-景区出口。 2.景区内有游览车,路线:碑亭-鱼嘴。但距离较近,如不是赶时间,无需乘坐。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公园路(南门,近离堆公园) 类型:国家公园古迹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4001151222 官方网站:http://www.djy517.com/ 开放时间: 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8:30-17:30;其他季节:(3月2日--11月30日)8:30时-18:00。 |
成都杜甫草堂 | 成都杜甫草堂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病死在湘江船上,因其曾任工部之官,所以后世亦称“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时代,经历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他的许多诗篇,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尊他为“诗圣”。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起茅屋,在此居住历时近四年,在这四年之中,他著作了大量的诗文达240篇,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居草堂时作出的。 从北宋开始,后人在诗人的故居建园立祠,并多次修葺,现在的建筑规模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两次较大规模的修建中确立的,现存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 步入草堂的正门,两株大榕树耸立在古石桥旁,大树枝繁叶茂,浓郁遮天。跨越石桥,穿过梅林就来到了“大廨”,大廨后是“诗史堂”,堂中陈列杜甫塑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还有名人题写的对联。穿堂后过小桥,就来到了“工部祠”。祠内有明、清石刻和清代的泥塑,供奉有杜甫的塑像,塑像的两侧是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陆游的塑像和石刻像。 “大廨”与“工部祠”的东西两侧,是杜甫纪念馆陈列室。“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展出了各种版本的杜诗。右边的“恰受航轩”是杜甫诗歌选译展览室。“诗史堂”左右两边的陈列室,展出了与杜诗有关的书画。 绕过“工部祠”后侧的假山,便到了解放后扩建的园亭。这里有水池、荷花、玉兰、海棠、月桂、山茶等,名花贵木,枝叶繁茂,水波潋滟,台、亭、水榭点缀其间,景色十分优美,颇有江南园林的风韵。 1961年3月,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类型:名人故居古迹历史建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28-68921800;028-87319258 官方网站:http://www.cddfct.com/index.php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30,冬季8:00-18:00。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草堂街道 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辖区东以琴台路为界,南以大石东路南侧街沿为界,西以草堂路及草堂西侧街沿为界,北以十二桥路、清江东路东段北侧街沿为界。辖区面积约为3.1平方公里,中小街道28条,常住人口约为5.23万,驻辖区各企事业单位100余家,各类学校7所,划分为4个社区。杜甫草堂地处辖区核心地带,草堂街道办事处也因此得名。辖区内公园、名胜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文化风景旅游…… 详细++ 杜甫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 详细++ 草堂街道 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辖区东以琴台路为界,南以大石东路南侧街沿为界,西以草堂路及草堂西侧街沿为界,北以十二桥路、清江东路东段北侧街沿为界。辖区面积约为3.1平方公里,中小街道28条,常住人口约为5.23万,驻辖区各企事业单位100余家,各类学校7所,划分为4个社区。杜甫草堂地处辖区核心地带,草堂街道办事处也因此得名。辖区内公园、名胜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文化风景旅游…… 详细++ |
成都武侯祠 | 成都武侯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初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1672年重建,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 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它同先主庙、刘备莫相毗连。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一进大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步入二门,一座气势雄伟、宽敞的刘备殿呈现眼前。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为什么儿子刘禅在这里没有位置?据说,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 出刘备殿,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便到了诸葛亮殿。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出诸葛亮殿往西可到刘备墓,史称“惠陵”。 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陈列室”,由郭沫若书题。陈列有出土的蜀汉文物复制品和三国历史图片。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以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 类型:古迹博物馆祠堂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28-85552397 官方网站:http://www.wuhouci.net.cn/Main.asp 开放时间:8:00-18:00 诸葛亮 (181~234)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 详细++ 诸葛亮 (181~234)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 详细++ |
大邑刘氏庄园 | 大邑刘氏庄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庄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规模宠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加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及中国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1965年,在原庄园主刘文彩的收租现场,雕塑家们将中国的传统雕塑技法和西方的现代雕塑艺术结合起来,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中外闻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超级现实主义雕塑杰作《收租院》,对外展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该馆内的川西民俗博物馆,新开的“小姐楼”等内容丰富多彩,建筑风格独特,是认识旧中国国情和民风民俗的重要场所。 该馆馆藏文物2700多件,内有一级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宽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宝珠27颗,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图形。 老庄园呈不规则多边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风火砖墙围绕,7道大门耸立,大门两侧墙壁均有枪眼;内有27个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老公馆是刘文彩先后霸占23户农民的屋基和田地,于1932年营建起来的。刘文彩每撵走一户或几户农民就砌一堵墙,开一道门,修一座房屋。庄园内重墙夹巷,厚门铁锁,秘室复道,布局零乱,阴森恐怖,整座庄园宛若黑沉沉的迷宫建筑 老公馆为主要展出区。基本陈列由序馆、雇工院、刘文彩生活现场、大型泥塑《收租院》4个相联系的部分组成。新公馆布置有川西民俗陈列。 看点庄内有一座三层“小姐楼”,又称“绣楼”,建筑精妙,风格独特。 介绍刘氏庄园原是大地主刘文彩的私家住宅,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封建地主庄园。庄园由南北相望的两个大建筑群组成,占地5.8万多平方米,建于清末至民国。南部建筑群即老公馆,始建于1931年,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全公馆共有27个院落、180多间厅堂住室、3处花园、7道庄门。北建筑群为新公馆,建于1938年,是中西合璧的近代庄园建筑。馆内展示有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1965年创作的超现实主义雕塑杰作《收租院》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交通 位于成都市西南52公里处大邑县安仁镇,成都汽车站每日有班车发往大邑。 地址: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金桂街15号 类型:名人故居博物馆 等级:AAAA 门票 门票40元/人。 免费政策:儿童16岁以下在成年人监护下参观免费,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 优惠政策:16岁以上学生、60-70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半票;其他优惠以景区公布为准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28-88319959 开放时间: 9:00-17:00 刘文彩 (1887~1949) 刘文彩 汉族 (1887年-1949年10月17日),字星廷,是川西地区中国四川成都大邑县安仁镇人,著名的大地主,军阀刘文辉之兄。 刘文彩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刘家墩子,因其横行乡里、作恶多端,被当地 群众称为“刘老虎”。 1921年,其弟刘文辉当川军旅长,驻扎宜宾,刘文彩先后被委任为四川烟酒公司宜宾分局局长、叙南…… 详细++ 刘文辉 (1895~1976) 刘文辉,西康省主席兼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24军军长、西康军管区司令,中将加上将衔。他是爱国将领,四川军阀之一,从军从政一生,雄心壮志,经历刀光剑影;晚年回归平淡,他教导子嗣“搞政治没意思”。他作为一个开明绅士,处处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土改时期,曾在一次大会上表态说:“我以前是大地主,现在要无条件无保留地把土地分给农民。” 刘文辉,18…… 详细++ 安仁镇 安仁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周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解放前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相继涌现出了刘文辉、刘湘等军政要员。 中华…… 详细++ 刘文彩 (1887~1949) 刘文彩 汉族 (1887年-1949年10月17日),字星廷,是川西地区中国四川成都大邑县安仁镇人,著名的大地主,军阀刘文辉之兄。 刘文彩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刘家墩子,因其横行乡里、作恶多端,被当地 群众称为“刘老虎”。 1921年,其弟刘文辉当川军旅长,驻扎宜宾,刘文彩先后被委任为四川烟酒公司宜宾分局局长、叙南…… 详细++ 刘文辉 (1895~1976) 刘文辉,西康省主席兼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24军军长、西康军管区司令,中将加上将衔。他是爱国将领,四川军阀之一,从军从政一生,雄心壮志,经历刀光剑影;晚年回归平淡,他教导子嗣“搞政治没意思”。他作为一个开明绅士,处处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土改时期,曾在一次大会上表态说:“我以前是大地主,现在要无条件无保留地把土地分给农民。” 刘文辉,18…… 详细++ 安仁镇 安仁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周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解放前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相继涌现出了刘文辉、刘湘等军政要员。 中华…… 详细++ 刘文辉 (1895~1976) 刘文辉,西康省主席兼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24军军长、西康军管区司令,中将加上将衔。他是爱国将领,四川军阀之一,从军从政一生,雄心壮志,经历刀光剑影;晚年回归平淡,他教导子嗣“搞政治没意思”。他作为一个开明绅士,处处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土改时期,曾在一次大会上表态说:“我以前是大地主,现在要无条件无保留地把土地分给农民。” 刘文辉,18…… 详细++ 安仁镇 安仁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周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解放前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相继涌现出了刘文辉、刘湘等军政要员。 中华…… 详细++ |
幸福梅林 | 幸福梅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幸福梅林位于成都市成龙路西段,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之一,因所处的幸福村而得名,国家4A风景区。 幸福梅林景区总面积3000余亩,1500余亩的梅花环抱净水面达124余亩的湖面。约有各色梅花20万余株,200余个品种,其面积堪称中国四大梅花之首,品种数仅次于武汉,位居全国第二。 成都锦江区三圣乡幸福村村民世代以种植腊梅为生,现已拥有梅花种植面积1500余亩,200多个品种、20余万株的种植规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盛开时节,“幸福梅林”花香袭人,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
江南馆街街坊遗址 | 江南馆街街坊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馆街街坊遗址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位于成都市江南馆街北侧,东为大慈寺片区、西与红星路相邻,北为蜀都大道,面积约50000平方米。勘探工作从2007年10月26日开始,勘探揭露面积1300平方米,唐、宋堆积最为丰富,发掘面积共4800平方米。共发掘唐、宋时期大小排水渠16条、铺砖面路4条、泥土支路4条、房址22处,明、清时期道路1条、房址8座、井3口。唐宋时期主次街道、房址和与其配套的地下排水系统是本次发掘的重大发现。成都在唐代经济十分发达,誉称“扬一益二”,在宋代诞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无不昭示成都在唐宋时期中国经济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遗址是繁荣发达的唐宋成都城重要的实物见证。遗址发现纵横交错长达数十余米的铺砖街道在中国城市考古史上十分罕见,在现代化都市中心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唐宋时期重要遗存堪称独一无二。 遗址地层堆积自上而下可分为7层,分布较均匀。第1层,近现代文化层。第2层为明、清时期堆积。第3层为南宋晚期-元时期地层。第4层为南宋中晚期堆积,L2、L3、L5等道路遗迹叠压于此层下。第5层为唐末-北宋时期地层。第6层为东汉时期地层。第7层文化遗物少,为西汉时期地层。第7层下无文化遗物。由于原址保护的需要,现揭露大部分停于第5层层表,发掘区的东部小部分揭露到生土。 遗迹现象多露头第4层下,由于原址保护的需要,只揭露出发掘区东、西部6层层表遗迹,重要遗迹有房址4处,土路4条(位于L2、L3、L5和L9下、只作了解剖,未揭露),水道3条。5层层表遗迹全面揭露,重要遗迹有铺砖街道4条,土面支路4条,房址21间(套),大小排水道16条。 铺砖街道4条(L2、L3、L5、L9),其中L2、L9呈南北走向,两路基本平行,相距约50米。L3、L5呈东西走向,与L2垂直交叉连接形成十字街口。支路4条(L4、L6、L7、L8),L4、L6分布于铺砖主道L2两侧,与L2直交,L7、L8为L3转弯处的两条分道。 L2为铺砖主街道,方向北偏东31°,宽2.1—2.3米,揭露长度约220米,其中仅南部长约53米保存较好。路面使用特制的细长条形砖竖砌而成,有“人字形”和“回字形”两种砌法。路面中间略高于两侧,路面有明显的车轮碾压痕和使用损坏后的修补痕迹。L2北段西侧F13与F17之间为支路L4,南段东侧F11与F18之间为支路L6,两条东西向支路距东西向的铺砖主路L5均约14米左右。 与街道、房址相配套的大小排水道16条,其中G2、G8、G9和G11为地下排水道的主道。G2起源处东与G11连接,北与G8连接,南与G9连接,除G11底部高于G2底0.5米外,G8与G9底部与G2同高,形成十字形地下排水管网。G11由东向西排水,G8由由北向南排水,G9由南向北排水,三条水道的水汇集于G2东部源头的方形水池后由东向西排水。其它的水道均为房址周边或与房址小天井连接的小水道,或道路两侧的排水道等。 G2为主水道,位于发掘区西部,为砖砌地下排水道,券顶,东西走向。G2方向与L2垂直,东部起源处距L2约13米;与L3西段平行,位于L3西段北侧,长度约45米,内宽0.5-1.02米,内高1.1-1.3米,由东向西渐宽渐低。水道东起源处为方形池,东西长0.9米、南北宽0.8米,深0.7米,北、东、南分别与G8、G9的G11相连接。 揭露唐宋时期的房址21间(套),主要分布在路两侧。L2东侧由南向北为F20、F11、F18、F19、F12,西侧由南向北为F14、F10、F16、F2、F13、F17;L3南侧为F24;L5北侧的F21,南侧的F31。F22、F23、F26-F28位于L2东侧临街房后。各房址大小不一,有单间或套间,不成院落,均面向街道开门,房址与街道之间的空隙处宽窄不一,均铺砖,每间房铺成不同的纹样。房址修建方式基本相同,用纯净的浅黄色土为室内垫土,部分房屋有平铺的砖面;竖砌一或两层砖为墙基,墙体应多为木或竹,立柱处下垫红砂石柱础。 遗址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遗物,主要为瓷器,以本地的青羊宫窑、邛窑的产品为主,也有龙泉窑、定窑等外地产品,其外来品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多于成都其他同时期的遗址,器形以一般生活用具碗、盘、盏等为主,出现较多贵重的外来瓷器可能也与这一区域较繁华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遗址还出土了与佛教寺院相关的唐代晚期的佛教造像头部和一些佛经石刻的残片等。这些与佛教相关的器物可能与唐、宋时期大慈寺范围的变迁有关。 现揭露的唐宋时期遗迹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6层层表的遗迹,主要包括房址F21、F25、F29、F30和F15,G2、G8、G6,以及与其相配套的L2、L3、L5下的泥土路(因只作了解剖故暂无遗迹号),时代为唐末到北宋。第二阶段主要为第5层层表的遗迹,房址有F2、F10-F14、F16-F24、F26-F28、F31等,与其相配套的道路8条,大小排水道16条;道路以铺砖路L2、L3、L5、L9为主,排水道以继续使用的G2、G8和G9、G11等为主,时代为南宋早中期。 G2始于东端,由东向西流,结合1995年修筑伊藤洋华堂所发现的一条东西向水沟来看,推测在两条水道之间应该有一南北向的大型排水渠,位置大概位于现成都市红星路步行街下。 L2大致呈南北走向(北偏东31°),根据发掘情况,通过对L2多处解剖,发现其经历了3个大的修筑阶段。第一阶段为黏土构筑,土质非常紧密坚硬,可能经过夯打,从出土的瓷片来看当在唐代末期; 第二阶段的路土系用碎瓦渣,瓷片和黏土夯筑,出土的瓷片为北宋到南宋初; 第三阶段,路面用小砖铺砌,砖有可能是修路专门烧制的,与同时期其他建筑或墓葬出土砖的尺寸均不同,从出土的遗物来看,其年代为当宋早中期。 L2第二、三阶段路面宽度比第一阶段略窄,体现了宋代以降街道向长巷制发展的过程。关于第三阶段道路修筑年代的判断同样得到了历史文献的印证。《全蜀艺文志》之《砌街记》:“天下郡国惟江浙甓其道,虽中原无有也。……大、少二城,坤维大都会,市区栉比,衢遂棋布.而苦地沮洳,夏秋霖潦,人行泥淖中如胶漆,既晴,则蹄道辙迹,隐然纵横,颇为往来之患。绍兴十三年,鄱阳张公镇蜀,始命甓之,仅二千余丈。后三十四年,吴郡范公节制四川,为竟其役,鸠工命徒,分职授任,……率一街之首尾立两石以识其广狭,凡十有四街。” 从发现的道路、水沟、房址等建筑来看,遗址所处位置应该为成都城唐宋里坊内的一部分。清光绪五年的成都地图保留有与里坊有关的“大十字”、“小十字”等名称;(明)天启《成都府治图》、(清)光绪二十八年《成都省城内外街道全图》、(清)宣统三年的《新订成都街道二十七区图》和民国二十二年《成都街市图》均可以较清晰的看到唐宋以降成都里坊布局的残迹。至今,成都市内环路内的东部、北部依然可以隐约见到当年里坊的方块格局,有如棋盘。宿白先生认为唐宋成都城内为十六坊,孙华先生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并考订了一些里坊的名称和范围,这无疑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利用古今地图的对比(包括街道名称的变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同唐宋时期成都罗城内为十六的里坊的观点,而且江南馆街遗址当为富春坊的一部分(见后文),只是具体的范围与孙华先生推测的稍有差别(主要依据“大十字”、“小十字”的位置)。(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成都富春坊,群娼所聚。”《岁华记丽谱》:“上元节放灯,旧记称唐明皇上元京师放灯甚盛,叶法善奏曰:成都灯亦盛,遂引帝至成都,市酒于富春坊。”王文才先生根据道叶法善从唐玄宗入蜀,大慈寺有二人画像,大慈寺周围多倡优,娼伎,怀疑富春坊位置与大慈寺相近,此说可从。综上,我们认为江南馆街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与富春坊所在的位置吻合,江南馆街遗址当处于富春坊的东北隅“大区”内。 另外,遗迹出土了与佛教相关的器物则可能与唐、宋时期大慈寺范围的变迁有关。出土器物0现较多贵重的外来瓷器可能也与这一区域较繁华有一定的关系。遗址地处唐、宋时期成都城的东部,这一时期大慈寺区域是有名的庙会和集市地,《方兴胜览》:“成都古蚕虫之国,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二月望日,鬻花木、蚕器、号蚕市。五月鬻香药,号药市。冬月鬻器用者,号本宝市。俱在大慈寺前。” 江南馆街唐、宋时期街坊遗址是填补成都城市考古空白的重大考古发现,该遗址各类遗迹极其丰富,主次街道、房屋、排水渠(城市下水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成都已具有很高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成都在唐代经济十分发达,誉称“扬一益二”,成都在宋代诞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无不昭示成都在唐宋时期中国经济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是繁荣发达的唐宋成都城重要的实物见证。此外,江南馆街唐宋时期街坊遗址发现纵横交错长达数十余米的铺砖街道在中国城市考古史上十分罕见,在现代化都市中心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唐宋时期重要遗存堪称独一无二。 遗址核心区域将被原址保护。核心区域主要包括两条分别长52米和22米的南宋古街,一条晚唐到南宋时期的排水渠长约10米。 保护范围:现保存遗址占地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
郫县三道堰 | 郫县三道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三道堰位于成都市近郊,属成都平原腹心地带,距成都市仅22公里,距郫县仅6公里。三道堰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西蜀古镇,素有“天府水乡”之誉,徐堰河、柏条河,这两条河流在三道堰镇穿镇而过,依水而建的川西民居粉墙黛瓦筑错落有致,再现了传统川西民居丰富多变的造型。吊脚楼、阅江楼、望江楼、永定桥、堰桥、三道堰古镇大牌坊、千米水乡文化长廊……小镇精致的景点无不展示出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古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筑成依河而居、傍花随柳的居家环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 的生态风格。以“亲水性” 为主题的呤诗楼、品茶楼、书画楼、棋牌楼、饮食文化楼、观景楼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镇内错落有至的青瓦屋顶,高低有序的封火山墙,青石河栏傍河护佑,卵石小道逶迤弯曲,尽显的是传统与现代共生,自然同城市结合,丰富多变的典型川西民居。古镇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白鹭、垂杨,鸟语花香,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游客可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 地址:成都市郫县三道堰景区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 AAAA 游玩时间: 建议3小时 电话: 028-87982807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平乐古镇 | 平乐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所辖邛崃市西南部,古称“平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美不胜收。“茶船”也是古镇上的一大特色,坐在船上喝茶,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另外,古镇的住宿餐饮娱乐设施都比较完善。夏季来这里避暑游玩的人很多,尤其周末更是游客爆满。 平乐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邛崃市面积最大的建制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之美誉。这是一座时光倒流的古镇,一个可以让人静静发呆的地方,一个来了就忘却烦忧的地方! 看点芦沟竹海:是离成都市区最近的竹海。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万余亩,登高环视,竹海茫茫,蔚为壮观。从古镇驱车直入芦沟自然风景区,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清流,让人神清气爽。李家大院:位于花楸风景区内,系清代名商李洪楷所建,始建于咸丰年间,历经56年竣工。李家大院是邛崃目前保存最完好,建筑面积最大的清代民居,具有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秦汉驿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骑龙山上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古秦汉驿道遗址。古驿道两边均被垒成高墙,中间通车马的大道铺着巨大的卵石,走向均顺着山势蜿延。花楸风景区: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可到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金华山:位于平乐古镇区东南1公里处,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邃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 介绍平乐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970―997年为火井县治所在地。古镇有明清建筑23.54万平方米,以“九古”闻名: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平乐古镇景致颇多,主要景点有: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李家大院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平乐的特产瓷胎竹编历史悠久,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古茶树、农夫手工茶、根雕、木刻和古镇特色名小吃也享有盛名。 交通位于成都西南方,距离成都市区65公里,离邛崃18公里。从邛崃市区出发,沿南环线向南经卧龙可达。成都新南门旅游车站每天均有直达平乐古镇的专线旅游班车,发车时间为9:40—16:50,往返4班,节假日有加班,路程93公里,车程约1小时40分,车费25元。 地址:成都市邛崃市平乐镇(邛崃市西南约19公里处)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天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平乐镇 平乐镇是邛崃县三个老建制镇之一(其余两个是火井和固驿),集镇的形成期现尚无文字记载。隋朝建立后,场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邛州为临邛郡,先后辖十县,第一次在文字上提到火并县辖区内有个平乐坝(按,坝字古义为村民聚居之处)。这是文字记载最早的平乐二字。初年,邛州临邛挪辖七县一监,平乐属火井县辖区、改名为平乐镇,并在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将火井县的治所…… 详细++ |
邛崃天台山 | 邛崃天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邛崃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文君故里"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属邛崃山脉,距成都110公里,距邛崃45公里,景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为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山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U字形,山势亦由低到高,形成三级台地,故有"天台天台,登天之台"之说。 天台山隶属邛崃山脉,位于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的“文君故里”邛崃市,距成都110公里,相传因大禹在蜀治水,来此设台祭天而得名。作为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紧密结合的天台山,以“山奇、石怪、水美、林幽”而著称。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94.4%。有大熊猫、小熊猫、猕猴、大鲵等50余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及珙桐、红豆杉、银杏等20余种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天台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拥有众多寺庙等宗教场所。三国蜀汉之初,诸葛亮曾到临邛察看“甲屯”垦植和开掘“火井”情况,乘坐“木椅车”上山眺望,留下了“天车坡”、“望军顶”等地名。南北朝时期,西游僧人普达舍耶云游到此,创建了天台佛寺,隋唐时期,宗教漫延,初唐时火井县令袁天罡尊崇道教,因而天台山以道家势力为大。五代时,天台山又修一座规模宏大的城隍庙,两宋时期,天台山儒、道、佛三教并存,三家争山夺林,各营院园,道观佛寺,官房多达百余处。后几经战火、匪事,大部分古建筑均遭毁坏,如今天台山上的寺庙道观等均为近期重修之作。 交通从成都金沙车站乘汽车经成温邛高速公路约30分钟可到达邛崃,也可从成都城北客运中心(火车北站)、石羊场中心站经新津沿新邛路到邛崃,从邛崃旅游客运中心站乘车约50分钟可到达天台山。成都新南门车站每天8:00和9:30有旅游专列可直达天台山景区。绵阳、雅安、乐山有直达邛崃班车,到达邛崃市区后,在邛崃市客运中心乘直达车进入天台山。自驾车游客沿成温邛高速抵达邛崃,或沿成雅高速在新津转道邛崃。市区有天台山旅游西线(火井)和旅游南线(平乐)连接景区。提示:由于景区公路弯多路窄,为保障游客安全,景区禁止8座以上游客车辆上山,游客可乘坐景区观光车上山。 特别提示 1.2016年5月-2017年5月,景区关闭,进行封山育林,期间不对外开放。 景点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天台山风景区名胜区 交通:邛崃天台山距成都市区120公路,行程约1小时。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出行时间选择不同的路线到达景区。成都-天台山成都新南门车站每天8:00和9:30有旅游专列可直达天台山景区。行车时间约为1个小时。成都-邛崃-天台山游客可从成都金沙车站乘汽车经成温邛高速公路约30分钟可到达邛崃,从邛崃旅游客运中心站乘车约50分钟可到达天台山。同时,还也可从成都城北客运中心即火车北站或石羊场中心站经新津沿新邛路到邛崃,再从邛崃旅游客运中心站乘车到达天台山。 门票 旺季50元,淡季20元 景点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高何镇左家坡 |
街子古镇 | 街子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街子镇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历史,为青城山古镇,著名古县城之一,后蜀广政十六年(公元953年)设永康县,隶属蜀州(治所在今街子场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省西南山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 街子镇位于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东经109度33分,北纬30度49分。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北临青城后山、高尔夫球场,西北毗邻四川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距成都市57公里,距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2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目前都江堰实施成青路与街子镇接壤,建成后将街子镇至成都车程缩短至30分钟。 街子镇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11.7平方公里,东南坝区29.4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总户数9637户,总人口31538人(其中农业人口28538人,劳动力人口13878人)。镇区人口7600人,城镇公共绿地55亩,人均公共绿地4.5平方米。镇域耕地面积24036.43亩(其中水田面积20567.36亩)。 街子镇场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占地26.5万平方米,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有着闻名遐迩的名牌效应和深厚典雅的文化内涵,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晚唐著名的“一飘诗人”唐求就生长于今街子唐公社区。街子镇的唐公祠、字库、御龙铁索桥、国家级双河遗址、上元宫、上、下古寺和近7.3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清代川西民居更增添了街子历史文化的神韵。街子镇定位旅游、度假、休闲、居家为一体的具有浓郁的川西风味的特色城镇,是崇州市城镇体系中的二级城镇,对周边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力。 街子镇现以古镇旅游特色镇全面对外推出,热忱的街子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街子镇(崇州市西北约25公里)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5小时 电话:028-82289555 官方网站:http://www.cdjzgz.com/web/main.aspx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崇州鸡冠山 | 崇州鸡冠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鸡冠山天然公园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四川省崇州市西北隅,东与崇州市苟家乡岩峰村老棚子接壤,南与大邑县毗邻,西连海拔5364米的苗基岭雪山,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接壤,背靠终年积雪不化的“四姑娘”山,是成都市唯一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5%,以其独特的“山峰、森林、瀑布、雪山、温泉、云海、大熊猫”等自然秀美景观风光和人文文化著称。其景随山势而赋形,随时节而变化多彩,极富观赏和科学考察价值。公园内水景奇美,山高水清,飞瀑流泉,形成十分丰富多姿的瀑布景观,每年5-6月,草甸上上千亩杜鹃竞相开放,形成一片花的海洋,为此峰增添了无穷魅力。更为珍贵的是鸡冠山东北隅,海拔3000-3300米处,有一块在川西地区绝无仅有的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0.8公里的V形高山草甸带,平均坡度8.33°,形成了一个天然高山滑雪、滑草场。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鸡冠山路 类型:森林山 等级: AAAA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芦沟竹海 | 芦沟竹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成都芦沟竹海是离成都市区最近的竹海。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万余亩,竹海茫茫,蔚为壮观。从古镇驱车直入芦沟自然风景区,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清流,让人神清气爽。 芦沟被称为邛崃的竹海,一条道路蜿蜒伸进沟里,人行其间如行山0中,移步换景。沟内到处是大青石,山石之上的竹子全是川西坝子常见的慈竹,纤维丰富而有韧性,是造纸的主要原料。 宋代造纸的遗址分布沟内。在南宋造纸的遗址,阳光透过依依翠竹,光斑点点印在那些古老的石磨、石锥、石槽上,爬满了青苔生满青草。这里造纸是以水为动力,因此水道设计十分复杂。大水磨现已废弃,在水道右侧还有小水磨房,目前仍在运作,不过主要用途改作碾磨玉米面。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地址:四川省成都邛崃市平乐镇 类型:森林 等级: AAAA 游玩时间: 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9: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2.0元 |
彭州九峰山风景名胜区 | 彭州九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介绍位于彭州市西北部的大宝乡境内,距成都市区70多千米,由九峰山、丹景山和银厂沟三个景区组成。峰顶有明代天启年间始建的雷音寺。晴天可观日出、云海、佛光,阴天可见“瀑布云”奇观。 景区在5.12地震中受损,目前仍在重建中。九峰山不开放,但可以进景区,只能上到祖师殿,里面已经有农家乐营业。银厂沟在地震中全部损毁,还未恢复,可以看到地震遗址。 九峰山海拔4000多米,由火焰峰、白虎峰、背光峰、元武峰、仙人峰、朱雀峰、长年峰、天牙峰和龙峰组成。山间有嫘祖寺、清凉寺、海会堂和祖师殿等寺庙,峰顶有明代天启年间始建的雷音寺,晴天可观日出、云海、佛光,阴天可见“瀑布云”奇观。提醒:目前游人进入只能到达祖师殿,不能登顶。银厂沟5.12地震中全部损毁,只能参观地震遗址。 景点位置 成都市彭州市西北部的大宝乡境内九峰山风景名胜景区 交通成都北站中心站、新都、广汉、郫县、都江堰等地都有直达彭州市的汽车。彭州汽车站有到达九峰山的班车车,交通十分方便。 类型:森林山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开放时间: 6:00-19: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