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眉山

眉山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三苏祠

三苏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原为五亩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摹拟重建。经历代增修扩建,现占地86亩。三苏祠既保持了苏氏故居的风貌,又体现了祠园建筑的古朴幽深。肃穆中有疏朗之气,典雅中而洋洋大观。庭园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庄重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祠内供奉陈列有三苏及子孙、女眷塑像,还供奉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三苏祠沿革展、碑廊苏轼手迹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国碑约30通。除此而外,馆内还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  2007年,0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投巨资,新建东园碑廊、三苏纪念馆(生平陈列馆)、旅游接待中心等,面积新增20余亩,总面积共计约104亩。生平陈列展厅面积由原300多平方米,增至约3000多平方米。陈列手段采用了更为现代的手法,集多媒体、触摸屏、硅胶腊像、三维动画等场景。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保护范围:清代形成的祠堂区域和民国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中部园林区。  建设控制地带:三苏祠现有围墙和西北、东端两块新增用地向外延伸50-100米。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博物馆

眉山农业嘉年华

眉山农业嘉年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眉山农业嘉年华是四川首个以农业为主题的嘉年华项目,是集科技·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体验中心。位于四川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域,占地450亩,由中国农业大学富通公司规划建设。园区依托周边便捷的交通环境(距离成都45公里,成绵乐城际高铁·成乐高速·省道103线贯穿彭山全境)使之成为成都·乐山·峨眉黄金旅游线上的又一璀璨明珠。园区以景观广场为依托,选定蔬菜·农耕·花卉·调料设计主题展馆和一个生态餐厅,依次贯穿养身·养气·养颜·养神·养性的养生主题。

江湾神木园

江湾神木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川南古县城——青神县,是苏东坡求学之所,亦是其初恋成家之处,与三苏古祠、乐山大佛,峨眉圣山毗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景秀美,江湾神木园就坐落于此。  江湾神木园由四川省江湾神木园投资有限公司独资建设,历经7年精心打造而成,是公司董事长宋云禄先生反哺三产,回馈社会的杰作。  神木园东临岷江,可远眺西川林泉最佳处——中岩寺,西连红色西山景区,北邻青神县城,南接中国国际竹艺城,占地13.3万平方米,拥有长达12千米的岷江水上游乐河段,房屋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高达62%。  园内规划为六大功能区:神木馆、旅客接待中心、迎江楼、枕水别墅、商务宾馆和水上旅游区。可提供650人的大规模会议和住宿接待,接待1200人用餐。  神木馆内珍藏有“东方神木”——乌木,以及热带雨林树木雕刻而成的珍贵、奇特艺术品,可谓“川南一颗璀璨的明珠”。馆内各种高档奇特工艺品琳琅满目,均是珍品,实属罕见,完全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技的巧夺天工。  园内均系明清风格仿古建筑群——青砖、白墙、灰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曲径通幽;山水花鸟、诗词歌赋,触目即是;水上游乐,浪漫刺激,丰富多彩;古木参天,神木林立,奇石点缀。玻璃江——波光粼粼,水光潋滟晴方好;龙泉山——峰峦叠嶂,山色空蒙雨亦奇:文化底蕴十分厚重。  乌木的制品很难得,乌木出土后不易急于加工,否则会变形开裂,不能像新木材放到烘房里烘干,那样会损坏它的构造和机理,也不能让它暴晒,应把它放在阴凉通风处直立起来,让它慢慢风干,风干的时间较长,至少三至五年,做家具的乌木要两年以上为佳所有出土的乌木都有它的用处,根据其木种、材质、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风干后,进行加工,因材施艺,需要雕刻,加工难度较大,因为木头硬度大,木里还会夹杂着泥沙,对雕刻工具的要求较高,有的做成半成品,还要放一年半载,让它干透定型,在进行深加工,能够做仿古家具的乌木相当少,因为做仿古家具的料不但要硬度够,还要韧性好才行,整套家具选料要色泽均匀,浑圆一体,做出来的仿古家具古色古香,让人爱不释手,入夜后常常发出奇特幽香,尤其是在这展厅里,淡淡幽香弥漫不散,沁人心脾!  乌木的起源:乌木,又称阴沉木,系大树因自然变异而冲入河中,埋进沙石,经三千年至三万年之久碳化而成!有自然界活化石之美誉。乌木,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为四川独有,上古之时,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炼成黑红之躯,不腐之体,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碳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  神木馆内珍藏有大量的木雕工艺品,种类多,品种齐全,且高大、神奇,很多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作品。如:一株马桑乌木,高15.8m,直径1.98m,马桑在远古时候为齐木,由于长的十分高大,古人把它比喻为“通天神树”,然而该树种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变化的影响,如今的马桑已变异成欟木,再也长不高大,这不仅是植界的活化石,而且是植界的一大奇观;又如一件重达2吨的金丝楠木,名曰“龙回头”金丝楠木极着千年不朽、万年不腐的美誉,它身体金黄、流光异彩,古时为皇家御品,民间不得珍藏和使用,否则会引来杀生之祸;再如一件长4.5m,高2.7m见血封喉树的木雕工艺品,一面雕刻是18罗汉,工艺十分精湛,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创造力,另一面为鬼斧神工的自然画卷,是从岩石上取下来的,说明它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见血封喉树是热带雨林的珍稀物种,古代的少数民族狩猎式战争,就会在该树上划一道口,取其法液涂抹在刀、箭上,若划伤人体、动物的任何一个部位就会窒息而亡。馆内珍藏有红花梨木、黄金樟木、柚木、紫檀木、沉香木、黄花梨木等艺术品。  诗云“东阳工艺天下阅,自然怪异砺奇物,贤儒细品发感叹,鬼斧神工智不如”。  江湾神木园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是婚宴、会议、游购、高端商务和度假的理想之处。我们将以诚信致远的理念,优质的服务迎接中外旅客。  南城镇  青神县辖乡。1929年建南附乡,1958年改南城公社,1984年置南城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9万。青(神)乐(乐)公路过境。辖红桥、岷江、兰沟、香花、百花、鸿涛、石佛、花桥、、沙河、顺江、中兴、大桥、白塔、大林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轻工、食品、酿造、竹编制品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境内有集竹编工艺科研、博…… 详细++

仁寿黑龙滩

仁寿黑龙滩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黑龙滩水库是建国以来我省修建的第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主要依靠四川都江堰引水充灌,水库始建于1970年,于1972年竣工。渠系工程先后经过八年建设,七年整治,历时十五年竣工。黑龙滩水库是群众投劳,国家补助,以民办公助的形式修建的,总投资2026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153万元,群众投资加投劳折价10113万元,基本上各占一半。为修建水库仁寿人民出了大力,流了大汗,甚至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总计因工牺牲的有133人,因工致残的有1205人。  水库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龙泉山脉的二峨山西麓,仁寿县城西北16公里处。系都江堰灌区的一个囤蓄水库。湖岸线长310公里,南北长25公里,水面23.6平方公里,大坝高53米,长271米,最大蓄水3.6亿立方米,正常蓄水3亿立方米。被誉为“西蜀第一海”。湖中7峡7坝85座群岛星罗棋布,似水上盆景,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回环掩映,如梦如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景区年平均气温14.4℃,森林覆盖率90%,1986年被省政府审定为四川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527米长的输水隧洞将每秒39.4个流量的龙滩碧水送越805座隧洞、644座渡槽、1144座暗拱、3690多公里的大小渠道,浇灌仁寿、井研、简阳三县的106.06万亩土地。  景区内有10处各具特色的景点:大坝、三大湾、蓬莱岛、青龙嘴植物园、龙岩摩崖造像和石刻书画、陈姑山、七星照月、八一群岛,韩家坝、白果坝和双燕子。湖区腹部最大的岛群——三大湾蓬莱岛,它由小连山、阿弥陀佛山、花果山、风披山等组成,山山相连,峰巅露出湖面。岛上绿树成荫,可以赏花、观景、垂钓。  1、大坝高53米,长271米,系用27万立方米条石砌成的弧形重力巨坝,巍峨磅礴,雄伟壮观。坝侧建有郭沫若手书的“黑龙滩水库”三角碑及石刻浮雕。是景区游、购、娱、吃、住、行中心。  2、蟠龙岛位于景区中部,四面环水,毗邻中心区,与报恩寺相望,面积17.5平方米。岛上建有游山道、驭龙亭、观景亭、书画院、猴园;刻有著名书画家冯建吴先生的手迹“蟠龙岛”,沿东面峭壁还刻有高17米,长18米的巨龙头和40米龙身。  3、报恩寺位于景区第一峰陈大山,三面环水,建于1989年,由山门殿,千手观音殿、山神殿、大雄宝殿、钟鼓楼组成,2001年在主峰陈大山完成13层高39.96米,76尊佛像的佛牙舍利塔,是县境内佛教朝圣的最佳处。  4、三大湾位于景区腹心地带,大型岛屿之一。该岛形貌奇特,弯多水深,岸线曲折,与西部丘陵一桥相连。岛上有花果山、风披山、阿弥伦佛山、小连山、草坪山、小蓬莱山等,山山相连,岛岛相望,环境幽静,树木葱郁,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5、青龙咀位于主航线上,岛上有省林科院试验场引种世界各地300多种珍稀林木花卉,混交繁茂,四季景色,多彩多姿,常年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惹人留恋。  6、太乙坝位于景区北端,由龙岩、大佛、五里桥和大梁子组成。传说太乙真人斩恶龙岩驻足于此而得名“太乙坝”。大梁子山(岛)面积85公顷,是景区85岛之最,临水岩壁上刻有长10余米无头巨龙,有明万年间镌刻的“龙壁”二字,旁有唐代镌刻的弥勒佛像和碑文;佛像两旁石上分别是泼水现竹和泼水现字奇观。仁寿黑龙滩 仁寿黑龙滩

中国泡菜城

中国泡菜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眉山“中国泡菜城”,主导产业为泡菜食品及配套产业,总体规划面积13.61平方公里。建园以来始终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一中心六基地”,即泡菜加工中心、泡菜质量检测基地、泡菜研发基地、泡菜教育培训基地、泡菜文化旅游博览基地、泡菜交易展示基地、泡菜有机原料生产基地。实现六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泡菜食品产业城,第一个国家级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一个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第一个泡菜专业博物馆,第一个经商务部审核颁布的中国泡菜行业标准,第一个泡菜行业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集旅游商务会展、产业集群加工、原料基地种植为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

柳江古镇

柳江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柳江古镇建于南宋十年,距今800多年历史,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距成都150公里,距瓦屋山50公里,是成都-瓦屋山旅游干线上的重要节点和大瓦屋山旅游区的重要门户。“一镇、一河、一泉、一山、一村(古镇、花溪河、温泉、玉屏山、两河村)”共同构成了柳江古镇生态闲适休憩型特色。  古镇山岚如黛、底蕴丰厚、名人辈出,享有“烟雨柳江、雅女之乡”的美誉。明代  “一门双进士”张鹏、张可述父子;清代著名书法家张带江、诗人袁文藻、帝师曾壁光;近代爱国进步人士杨茂修、抗日英雄唐公亮等铸就了古镇的历史丰碑。贞节、贤淑、勤劳、温婉、清丽的“雅女”文化源远流长,是洪雅地方文化的一大品牌。  玉屏-天为障、花溪碧水绕廓流。古镇山环水绕,有川西风情吊脚楼、中西合壁曾家园、访古寻悠水码头、百年民居汇老街、身心松懈在心洲、闲适戏水到憩圆,以及圣母山碑林、世界第一大睡观音、108棵千年古树等特色景点。    柳江古镇 柳江古镇 柳江古镇 柳江古镇 柳江古镇

瓦屋山

瓦屋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  苏东坡诗句“瓦屋寒堆春后雪,峨嵋翠扫雨余天”就是对瓦屋山的赞美。瓦屋山四季可观日出、云海、神光、圣灯及“三个太阳”等奇观。春看万亩杜鹃,夏观飞瀑流泉,秋赏满山红叶,冬睹南国冰雪。看点  瓦屋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空气湿度,风向等条件,极易出现云海,日出、佛光、圣灯等神奇的天象景观,景观出现的几率比峨眉山金顶还要大,山顶象尔岩是观景的最佳位置。瓦屋山植被茂密,种类繁多。山上动物很多,在秋冬季节可在“野牛街”观赏羚牛群活动的壮观场面。森林公园内人文景观资源也很丰富,既有庙宇殿堂,又有摩崖石刻,还有自唐以来的著名文人如岑参、陆游、苏轼、田锡、苏辙等在游历瓦屋山时留下的大量文化珍品。传说瓦屋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传说当年太上老君骑着青牛出关“寻青羊之肆”,由草原故道入蜀,沿着青衣江流域来到瓦屋山传教布道,最后在瓦屋山升天,现在鸳鸯池畔的太上老君木雕神像虽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栩栩如生。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沿着太上老君足迹来到瓦屋山麓,尊奉太上老君为鼻祖,和当地羌民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最后因为民出害斩蟒牺牲于瓦屋山,至今瓦屋山仍留有“张陵降蟒沟”遗迹。介绍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眉山市洪雅县境内,占地面积104万亩,包括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区、玉屏人工-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瓦屋山台顶海拔2800米左右,曾与峨眉山齐名天下,是历史上著名道教圣地,有“东有峨眉,西有瓦屋”之誉。环抱山顶有82座山峰、84条岗峦,顶上可东望峨眉,西看贡嘎山,北望邛崃山,南眺晒金山。瓦屋山台顶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四周悬崖峭壁。山上有植物3500多种,其中有60万亩天然杜鹃林,30万亩天然珙桐林,被形象地誉为“世界杜鹃花的王国”和“中国鸽子花的故乡”。山中溶洞成群,著名的有燕子洞、0洞、三星洞等24个。景区内山势挺拔,怪石嶙峋,奇异瑰丽;峡谷风光丰富多彩,如青衣江峡谷,白沙河白香岩-余家坪一带和瞧光溪、菩萨溪谷等。景区内还有汉王湖、樱桃湖、明月池等湖泊。汉王湖碧水万顷,幽美静谧。鸳鸯池位居瓦屋山顶中心,面积20万平方米。瓦屋山的瀑布多而高,兰溪瀑布二级落差高达1040米,飞泻千仞,气势壮观;磨子河梯级瀑布总落差210米,其中最大一级落差125米,夏季流量4立方米/秒。交通  从成都到瓦屋山约200公里,每日8:30-16:00在新南门汽车站有班车前往。自驾车可选择两条行车路线:1.成都——眉山——洪雅——柳江古镇——瓦屋山2.成都——雅安——周公山——望鱼古镇——瓦屋山从乐山出发需先到洪雅县后再前往瓦屋山;从峨嵋山出发经高庙古镇到瓦屋山。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府农耕·响水六坊

天府农耕·响水六坊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天府农耕·响水六坊景区位于仁寿县珠嘉镇境内,距成赤高速仁寿出口1公里处,以原生态山水环境和乡野田园风光为特色,是集农耕文化体验区、农业主题公园、生态体育营地、深度休闲度假区、高端生态人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近郊型休闲旅游度假区,内有20多座浅丘相连,10多万株名贵树木郁郁葱葱,25公里自行车环线依山而绕,4余公里水岸线贯穿其中。  珠嘉镇  珠嘉镇位于仁寿县东北部,距离仁寿县城6公里,全乡面积57平方公里,辖设11个行政村,90个经济社,总户数10418户,人口33713人,耕地面积29827亩。成赤高速路仁寿县出口设在我乡。全乡共有集镇五个,有商贸和个体工商户600户,中小学5所,在校生3250人,卫生院3所,敬老院1所,派出所一个。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 详细++

蝶彩花卉园

蝶彩花卉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蝶彩花卉园是仁寿县蝶彩园艺作物种植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以花卉产业为依托,集观光旅游、生态体验、教育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产业园。园区面积约1500余亩,种植有非洲菊、天堂鸟、玫瑰等鲜花。  目前,园区二期山水生态园建设已新修观光道6公里,新建玫瑰长廊400米,停车场1200平方米,休闲接待设施300平方米,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基本配套。三期花海科博中心、花田观光体验区、湿地生态观光区。  花卉园以提高花卉产业科技水平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推动园区花卉新品的自主研发,探究一三产互动发展模式,构建花卉全产业链发展。  玫瑰采摘、玫瑰园观光、文化长廊观光、自行车游览、垂钓体验、棋牌娱乐等多种活动。  仁寿蝶彩花卉园预订热线:028-36318888  石鼓村  石鼓村简介 石鼓村位于清水镇东部,由原来的石鼓村和烂田村合并而成,东与文宫镇石家村相邻,南与大坡村、金白村相邻,西与南桥村、金白村相邻,北与十一村、百花村相邻,交通便利,成黑路从西横穿全村,村主要干道3条,通社道路9条。 全村辖9个经济社,共有常住人口2390人,常住户口849户,外来(流动人口)300余人。全村总面积7.2平方公里,合约1080…… 详细++

丹棱九龙山森林公园

丹棱九龙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九龙山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位于丹棱县杨场镇境内东南端与夹江、洪雅、东坡区接壤。  “九龙山”因金牛湖两岸有九座山峰延绵起伏,远看犹如卧龙汲水,近观青山映绿水、碧波荡群山而得名。距丹棱县城18公里,面积380公顷。公园海拔450-692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地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公园内马尾人工林、常绿阔叶林、翠竹林、古榕树,火红的杜鹃,烂漫的山茶、雪白的扁竹叶,千姿百态的蔷薇和兰草为豪猪、松鼠、杜鹃、啄木鸟、白鹭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身环境。青山、绿水、奇石、古寺为九龙山建设森林公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丹棱县委、县政府决定用10年时间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千年古寺为重点,用森林、青山、绿水、翠竹、雾景、佛教文化组合旅游产品,将公园建成有区域代表性,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型旅游区,年接待能力达30万人左右。  游览竹林寺、丞相湾、听涛轩等人文景观,面对九龙山的历史沉淀,倾听唐代著名诗僧可朋的《耕田鼓》倾诉民间疾苦,凝视南宋李焘、李壁、李直父子三人,德才皆备,身居相位安眠于此的丞相墓。    九龙山森林公园 九龙山森林公园 九龙山森林公园   杨场镇  杨场镇位于四川省中部、眉山市丹棱县境东南。东与眉山市东坡区相连,南与乐山市夹江县毗邻,西接眉山市洪雅县,北与丹棱县丹棱镇、双桥镇、仁美镇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2′,北纬29°55′,距县城约15公里。 杨场镇自宋代县以下设四镇七乡时期为栅头镇,明代为宋德里,清代为义胜乡,咸丰末年为原字保和仁字保分辖,宣统2年(1910年)因地处杨家场故名杨家乡…… 详细++

中国泡菜博物馆

  中国泡菜博物馆位于中国泡菜城入口处,是国内首家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第一次系统解读和传播中国泡菜文化与产业;展览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质量与安全以及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整个博物馆体现了文化性和知识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原创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泡菜博览的标志性展馆。  我国目前唯一的以泡菜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中国泡菜博物馆于2012年7月16日正式开馆。   中国泡菜博物馆地处四川省眉山市中国泡菜城内,展馆展陈面积2000平米,由历史与文化、生产与加工、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品鉴与体验、展望未来等展区构成。  展区设置  1、序厅:由苏东坡字体书写的“三千年泡菜,中国人味道” 十个字为标题的主题浮雕墙长30米,高4米。画面一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四川的好山好水,千里岷山,千年都江堰,浇灌滋润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四川千年以来,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蔬菜种植场景;第三部分展示了古代四川人泡制泡菜的场景,人人齐动手,家家泡菜香;第四部分体现了泡菜与我们的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历史与文化展区:介绍三千中国泡菜发展史。早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培育并种植蔬菜。我们四川的蔬菜种植历史也长达4000余年。  有新石器时期的陶罐,都是蔬菜容器或者烹煮器;有商周时期的木制农具文物复制品:耜(si)。  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诗经、商书、周礼等古籍中,就有许多关于泡菜的古文献记载:考古和历史文献证实,早在3100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雏形——盐渍菜。  到了秦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明确提出,菹者,酸菜也。菹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泡菜的专用字。  曾经在长沙出土的距今已经2200余年的唯一一件泡菜实物。豆豉姜。  在北魏时期,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贾思勰(xie)在《齐民要术》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泡渍蔬菜的加工方法,这是关于泡菜制作的较为规范的文字记载。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曾经记载了:“泥头七日便熟”。泥头就是用泥密封容器口。可见当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厌氧进行发酵(即利于乳酸菌发酵)。  在唐宋时期,我国的泡菜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酱渍、醋渍,糖渍等多种蔬菜泡菜品种。《唐代地理志》记载“兴元府土贡夏蒜,冬笋糟瓜”。兴元府,就是今天的汉中地区。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陆游的《观蔬园》诗句,都有着对泡菜的记载。  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泡菜生产发展到了元明清时,其工艺和品种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元代的韩弈在《易牙遗意》;明代刘基的《多能鄙事》;明朝邝遥《便民图纂》,清乾隆年间,罗江人李化楠撰写的,其子李调元刊印的《函海.醒园录》中,都记载了泡菜的身影。  在清代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中,记载得更是详尽, “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然欲久放非盐不可。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香美异常,色白如玉。”  泡菜不仅历史悠久,其文化也影响深远。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一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二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三是民俗文化的基本要素。  在我们中国广袤的地域中,分布着各种泡菜,大家可以从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丰富多彩的泡菜品种。  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东坡泡菜。一千多年以前,大文豪苏东坡在《菜羹赋》、《诗论》都记载有关于泡菜制作的法则。千年以来,眉州人沿袭其法,所制作的泡菜色、香、味、形俱佳,被誉为天下第一泡菜;为纪念东坡先生,故又称其为“东坡泡菜”。东坡泡菜随着苏东坡的宦居、游历足迹,流布全国并远播海外。  3、生产与加工展区:主要展示泡菜的主要原辅料。以及传统以及现代的泡菜加工工艺。  泡菜的主料展示选取了: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果菜类和花菜类以及食用菌的典型代表进行展示;在辅料展示选取了泡菜中常见的六种辅料进行展示。  以沙盘模型分别展示了传统泡菜工艺和现代生产工艺。  在科普窨中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近距离观看各种乳酸菌的形状。  4、传承与创新展区:在泡菜的科研进程中,我们的科研人员研制出来许多的新型的泡菜品种,包括低盐泡菜、休闲泡菜等创新产品等。科研人员经过研发,取得了泡菜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其中专用蔬菜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优质泡菜生产加工关键技术、泡菜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是其中的代表性科研成果。我们的泡菜科研水平已经位于世界的前列。  5、产品与品牌展区:陈列了10余家泡菜知名企业生产的数百种不同类别的泡菜产品。  6、品鉴与体验展区:在这一展区可以品尝各种不通风味的泡菜,还可以亲手学做泡菜。  7、质量与安全展区:相关部门制定了严格泡菜生产的相关标准。其中包括:2010年制定的四川泡菜生产规范,酱腌菜卫生标准等。规范了从田间原料管理、生产包装、仓储货运、市场批发,终端零售等环节。做到了全程产业链,质量可追溯。  8、展望未来展区:这里展陈了四川的泡菜以及东坡泡菜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很多奖杯、奖牌和证书,还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东坡泡菜的关心和关注。  

彭祖仙山景区

彭祖仙山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彭祖山又称彭蒙山、彭王山。从远处眺望,一线山脉从谷底微微隆起,渐隆、渐高、渐大,蜿蜒直上,最后隆成一座高大的山峦便嘎然而止。在高高的山峦之下,又有一线小一些的山脉微微隆起,也是渐隆、渐高、渐大,它和上面的山脉互为环抱,蜿蜒而下,最后隆成一座硕大的山丘便又嘎然而止了,刚好和上面的山脉微微隆起的尾部连接,山与山就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立体的“太极”图。这种地貌是绝无仅有的。   彭祖山风景区: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中华养生文化发祥地。北距成都45公里,南距眉山25公里,位于彭山县江口镇,彭祖山景区内有彭祖祠、彭祖墓、彭祖炼丹洞、玉女洞、拜谒石等历史遗迹;有展示彭祖长寿三大秘诀(导引术、膳食术、房中术)和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养身苑、深受中外气功爱好者喜爱的采气场、世界第最大的齐山双佛、险峻奇特的“天下第一洞”玉女洞、九天揽胜最具刺激的探险通道、专门展示彭祖膳食养生术的养膳斋、香火旺盛的慧光寺、璧山寺等20余处景点。(联系电话:0833-37680196)   彭祖仙山景区 彭祖仙山景区

彭祖山

彭祖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彭祖山风景区: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中华养生文化发祥地。北距成都45公里,南距眉山25公里,位于彭山县江口镇,彭祖山景区内有彭祖祠、彭祖墓、彭祖炼丹洞、玉女洞、拜谒石等历史遗迹;有展示彭祖长寿三大秘诀(导引术、膳食术、房中术)和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养身苑、深受中外气功爱好者喜爱的采气场、世界第最大的齐山双佛、险峻奇特的“天下第一洞”玉女洞、九天揽胜最具刺激的探险通道、专门展示彭祖膳食养生术的养膳斋、香火旺盛的慧光寺、璧山寺等20余处景点。(联系电话:0833-37680196)

龙鹄山

  龙鹄山,距丹棱县城约3公里。唐代名“龙鹤山”,自南宋孝宗皇帝手书“龙鹄山”三字赐史学家李焘后更名。龙鹄山山势奇特,恰似一个巍巍巨人,端坐于环绕的群山之中,有人说它像莲台打坐的佛祖,左?拈决,右手抚膝,神态肃穆。据当地人说,足有48座“磕头山”像朝圣的信徒,围绕龙鹄山虔诚地拱伏于地。乍一望去,真有千人拱首,万山来朝之势。  进入龙鹄山景区,第一个便是丹棱旧八景之一的"雁湖渔火"景点。有多种史料记载,雁湖为宋代礼部尚书李壁所凿,湖面40亩,湖宽水深,常有大雁、野鸭聚集,因而得名。湖周植花木,尤以梅花为最。清代道光年间,丹棱各县毛震寿小住雁湖,入夜时,渔翁唱晚,渔火点点,星星坠湖,十分壮观。手书"雁湖渔火",并志以诗:云开雁落雨初停,火参差渡远汀。两岸芦花渔父笛,声声吹落半湖星。"随时代懏移变迁,雁湖面积缩小成为蓄水养鱼灌溉农田的"金鸭塘"。近年县林业部门规划在湖周培植万亩人工林区,已实现几千亩;县政府还规范依托雁湖和万亩人工林区重建北宋大雅堂,成为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去处。  过雁湖,经龙溪桥、龙鹄场、团结水库大坝,上行百米,沿途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果树满山,菜花飘香,风光旖旅。迎面一座小山像一个张口昂首的巨龟,故名龟峰。龟峰独看成峰,合看成景,形象生动逼真,玲珑剔透,享有"川西盘景"之美誉,唐代道教人物杜光庭为之发出了"蜀西龟峰天下稀"的惊叹。七十年代建成团结水库,水面如一条银练飘落,摼山绕岭,形成了"龟蛇相缠"的独特景观。 龙鹄山腰有"三相祠"遗址。"文史兼通,蜀人比之"三苏",人称"三相"的李焘父子,让丹棱人骄傲了几百上千年。自清代咸丰年间丹棱县令张熙照捐俸金修建"三相祠",民国11年,丹棱知县杨成成上闻川军总司令兼省长刘成勋拨巨款扩建完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由长官率士绅前来祭祀,聊表"长编细读心弥仰,幸得春祠拜哲人"  的敬仰之情。如今,祠堂建筑尚有"巽崖遗迹"巨型石碑和石柱表坊。门前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根深叶茂,独木撑天,相传为南宋史学家李焘所植。有趣的是这棵银杏树长到10米文景观外,自然风景奇险幽静,是古洪雅八景当地人称为"公母树"或"夫妻树"。  出祠堂,顺山腰往前不到200米,登380米石梯,上行百余步,"龙涎洞"即入眼帘。龙涎洞实为唐代开元年间丹棱女道士成为修道的仙室。进入洞口,须下行数十步狭窄道士成无为修道的仙室。进入洞口,须下行数十步狭窄的陡石梯。洞口门楣上刻有明代书法家陈琨手书"委雪屯烟"四个大字,细看旁边有诗曰:"望入岩烟古经斜,遗踪旧是炼师家;绿盘碧草垂春带,峙顶丹枫长性花。楼阁半倚苍树螟,碑镌尽是乱云遮;何当百世年湮远,重鼎嵯峨焕九华。"传说,当年成无为看破世道出家,数十年如一日在此观风云之变幻,吸日月之精华,悟出了道之精髓,乘黄鹤而去。  沿380梯上行,松涛轰鸣,泉水叮咚,云雾缭绕。"胜岩"、"鹄岭松巢"等历代名人题咏石刻目不暇接。石梯仅容一人攀援而上,险处腿肘并用,其状艰难,真有登天之感。龙鹄山美,美在登临,美在原始与天然景观。龙鹄山多奇景,一重云锁一重天。上到梯顶,令人浮想连翩的是"巽崖书屋"。史书载:宋绍兴八年,23岁的李焘榜中进土,朝廷任命为成都府华阳县主簿,他志在研究历史,淡于功名利禄,在龙鹄山创建"巽崖书屋",边读书,边讲学,为家乡檪育人才。他在书屋中订立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都成为宋代教书育人典范。书屋的创立,也为李焘编撰反映北宋168年历史的巨著《继资治通鉴长编》奠定了基础。  书屋历代相传,越办越红火,到清代更名为"巽崖书院",列为蜀中三大书院之一。文学家彭端淑和诗人瞿敬笏主讲23载,端淑有诗云:"文简善著书,筑室巽崖下;精心四十年,遗编等斑马;赤壁垂琳琅,谁为后来者。"当你站在巽崖书屋前的台地上,倘佯其中,你会感受到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再往上行,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跻身于全国石刻艺术宝库之林的唐代道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窟造像和《松柏之铭》碑,六朝时期岩墓,南宋孝宗皇帝御笔亲书的"龙鹄山"御印碑,左右山脊还有李焘、李壁、杨素翁等名人墓,被雀为巴蜀一绝的龙鹄院"佛、道并居"遗迹。这些文物古迹,真能让你大饱眼福。   

青神竹艺城

  中国竹艺城是一座占地6.6万平米,集竹艺文化,竹生态园林,竹编艺术品生产、展销和餐饮为一体的“AA”级旅游景区。可同时容纳上万人。  园内种植了60多种观赏竹和实用竹。园内竹影婆娑,绿荫如盖;曲径通幽,亭榭典雅;鸟语花香,碧波荡漾;餐饮娱乐,令人陶醉。现已成为青神最有雅趣的旅游景区。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竹编技艺现场展示。中国竹艺城是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的下属机构,公司是四川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竹业龙头企业;国际竹藤组织、国际竹藤中心认定的唯一的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司采用公司+学校+基地+农户+商场的经营模式。从1984年办厂至今,公司以“短、平、快”的模式先后为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国内10多个省市(西藏、贵州、广西等)、省内各市、县(雅安、什邡、绵竹等)和青神及周边各乡镇举办了竹编培训班500多期,培训各类竹编艺术人才20000多人次。带动了青神10000多人次从事竹编生产,他们大多是妇女,她们是管家、竹编、农活三不误;她们用自己的双手、靠竹编编出了小洋楼、电视机、洗衣机和小汽车,编出了崭新的幸福生活。  中国竹艺城的主要特色是竹编艺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竹笋式的建筑就是我们的“竹编艺术博物馆”,它是青神和青神竹编艺术的标志性建筑,总高48.8米,从一楼至五楼共有12个展厅,分别展示了从古至今、国内外的竹编艺术品4000多件。  现在我们走进的是第一馆,在这里为大家展示的是竹和竹编文化的发展历史,大家看到的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竹编—生产、生活用品系列。现在大家看见我手里拿的竹,它叫单竹。它的特点是竹节长,纤维细软、纵横易分、拉力强,富有弹性,能起出薄如蝉翼的透明篾层来,是我们编织竹编艺术品的最佳原材料之一。鱼濠:流传至今的竹编捕鱼工具,它的特点是易进难出。油支子:古代卖油翁走乡串户卖油的竹编油篓,它的特点是轻而不碎。竹磨:古代的碾米机,是把谷物碾成米的重要工具。还有多种竹筛、提篮,厨房用的各种竹制炊具,夹背、背筐等。  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二展馆。上面是明清时代的竹编,它们来自北京。这两顶斗笠是皇宫中御林军带过的真品。全用竹丝精编三层叠制而成,遮阳避雨,既透气又滴水不漏。周边用金丝缠绕,轻便灵活、结实耐用,早在北宋时期就是禁军教头们的必有之物,相传“林冲雪夜上梁山”时就戴着这样的竹编斗笠。  这些是最古老的青神竹编工艺品。早在明代,生于青神的朝廷命官余翰林余承勋和余子进进京做官时,书童为他挑书的竹编书箱和为他送饭的竹编膳食盒;后来,在他被贬官后,也把这些竹编珍品带回了青神。这个书箱相传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青神中岩寺求学时用过的书箱,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从这些古迹中,我们可以得到两条信息:一是竹编艺术品在很早以前就走进了皇室、权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竹制品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历千年而神韵依旧,魅力永存。  在中国有三大竹编: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瓷胎竹编,青神现有两大竹编—平面竹编和瓷胎竹编,而立体竹编首推浙江嵊州的仿生动物竹编为最好,它们是立体竹编的佼佼者,形象、逼真,深受人们的喜爱。  瓷胎竹编、竹编包装和竹编帽系列都是艺术与实用结合的典范,有极强的生命力。  瓷胎竹编是选用各种瓷器为内胎,根据市场需要在外面用各色竹丝和平面竹编图案编织而成的艺术品。最早的瓷胎竹编是竹编酒坛和人们在田间劳动时端茶送水的专用器具。  竹编包装和竹编帽系列是我们公司从1986年至今,以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组织农民生产、销售的产品,每年有近千万的生产订单,带动了青神近3万人从事竹编,并走上致富之路。竹编包装在博物馆的五楼我们将详细介绍。  接下来我们参观二楼的竹编扇和竹编书画系列作品。早在20世纪60年代,青神竹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的枕席和竹编扇,年年以几十万把畅销全国各地,青神县城乡到处都能见到编织的人群,为后来青神成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竹编扇:竹编扇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粗编扇—粗编画扇—图案扇—精品竹编扇。用同样价值的原材料,用不同的艺术水准编成不同档次的竹编扇,它们的价值相差很大,带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经济效益。这种高附加值的产生,就是科技与生产密切结合的结果。  第一张竹编字画:把复杂的图案最早用竹编体现出来的是青神的竹编老艺人胡自海前辈,他采用坐标编织法,编出了一批名人书画,在竹编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大师在前人编织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看图编织,也就是把图样作为底稿用竹丝按图样编织出来。这种方法灵活机动、易操作,大大提高了编织速度,编出的产品形象逼真。用看图编织法解决了大幅长卷的编织难题。  第4馆主要展示的是平面竹编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中档竹编艺术—高档竹编艺术—精品竹编艺术。各类书画艺术用竹编的形式表现出来,逼真地再现了所编制对象的风姿,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波拿教授在参观中岩竹编厂时,感叹:“这是竹编史上的奇迹,是艺术中的艺术”。  接下来我们参观三楼,三楼主要展示的是竹根雕和竹家具系列。竹根雕是雕刻艺术中的一个支脉,它是取生长在地底下的竹根为原料精心雕刻而成的手工艺品。具有独特自然的制作工艺,质朴高雅的艺术特征,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竹家具是青神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先后有上万人次从事竹家具的生产、销售。近年来,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青神竹编家具有近百个品种,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从形状上讲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用途上分为桌、椅、柜、床、台等。这些竹家具销往全国各地,及世界上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尽管青神竹编名气不小,但竹编产品一直局限于单色或双色之间,为了解决竹编产品色彩单一,无过渡色的难题,2008年,云华竹旅公司专门组织了一个技术攻关小组对竹丝易串色、跑色、脱色、不易固定色彩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创新了彩色竹编,由陈云华大师发明、创新的彩色竹编在2012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它填补了世界竹编史上无彩色的空白。  彩色竹编精品《中华情》,记叙了5.12大地震后的5.16日上午,国家主席胡锦涛乘飞机赶往四川地震灾区,在绵阳南郊机场,与大地震后当晚赶到重灾区的国务院总理-在机场轻轻握手时的情景。在这一瞬间,他们相对无言。我们能听到两颗伟大的心灵在铿锵有力地跳动。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作品表现了这一刻在灾难面前,领袖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空前地团结。由陈云华大师设计制作的竹编精品“中华情”,选自《四川汶川大地震纪实·我们在一起》,经再创作后,选用青神特有的慈竹为原料,制成薄如蝉翅、细如发丝的竹丝,带领两名高艺弟子经两个多月精心编织而成。画面高80cm,宽68cm。共用竹丝42600多根,竹丝成画重量66克,是“云华竹编艺术”中的珍品。2008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的维多利亚演播大厅举办的“迎新年2009’共和国百名部长、将军新年团拜会暨中国关爱民生公益模范颁奖盛典”上,陈大师当场将彩色竹编《中华情》以36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卖,并将拍卖所得款项捐赠给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由此,陈大师被授予“德艺双馨爱心大使”的光荣称号,青神县政府被授予“关爱民生回馈社会”的称号。  彩色竹编精品《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杰出的代表作。画家集中精力描绘了蒙娜丽莎脸部微笑的表情。用最大的概括力,表现了人物的外貌和她的纯洁而善良的内心的一致性。用彩色竹丝编织西方名画《蒙娜丽莎》,是陈大师竹编艺术创作中的成功力作。在适合竹编的再创作中,完全做到了还原于原画的艺术标准,创新了许多新的编织技巧,使竹编精品《蒙娜丽莎》成为世界精品艺术中的精品。200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意产业司代司长访问中国竹艺城,陈大师作导游解说,结束时他欣然题词:“陈大师:您和达·芬奇都创造了《蒙娜丽莎》,两个都是天才”。他的评价实际、真诚,又极高。从这些可以说明陈大师的竹编艺术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2013年4月22日,时任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古珍发证明信证明陈云华大师为国际级竹编大师,为他对国际竹产业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高超的竹编技艺作出了认可和高度赞誉。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五楼—立体竹编和国际竹编艺术馆。这里展示的是来自世界多国的竹、藤、草编作品。它们是2000年国际竹藤组织在中国竹艺城举办国际竹编培训班时,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外国学员作为国礼带来赠送的礼品。  青神竹编是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竹编与实用相结合是陈大师的又一创举,他把竹编包装改用到食品行业中,并得到广泛应用。从1988年陈大师为绵阳三台的梓州板鸭厂设计、制作第一个竹编鸡盒至今,现在已有400多个新品种的竹编包装投向市场,青神及周边先后有3000多户,5000多人次靠编竹编包装走上了致富之路。从上面的这些订单和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竹编包装对提高农民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所作出的极大贡献。  青神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至今已有1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官员和省市各级领导视察、参观了中国竹艺城、青神“云华牌竹编”。2010年9月10日,原四川省委书记、现任中宣部部长-在视察中国竹艺城时,对竹艺城以城带产、以城促销的做法给予肯定。  青神竹编以名人书画系列精品而名扬海内外;“云华竹编”更是以新、奇、特、绝而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而争相收藏。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陈云华竹编艺术馆。陈大师是世界杰出人士金盾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他的作品先后荣获国内外金、银奖100多个,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项,其中彩色竹编、竹编钩针和竹编时装分别被授予发明专利,作品获得版权保护44件,云华牌竹编连续三届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认定为四川省名牌产品。他设计、制作的精美雅致、文化艺术含量极高的竹编巨著《清明上河图》、《隐形观音》,彩色竹编《苦乐清凉》、《蔬园》、《农家情》等一批竹编珍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奇葩,艺术中的艺术,享誉世界。  彩色竹编《苦乐清凉》是云华大师创作的“乡间风情”系列竹编书画艺术中的珍品,选用青神特有的粉单竹,用他发明的专利技术,经刮青、分块、分层、启篾,三防处理、刮薄抛光,染色分丝等80多道工序,制成不腐、不蛀、不折、不裂,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在染色中采用他发明的专利技术解决了竹丝串色、跑色、过渡色难把握的难题,用染、揉、描、固四种专业用色方法,历时45天完成了整幅作品的制作流程,将浓郁的“乡间风情”传递给人们,给人做人的启迪。2013年,竹编《苦乐清凉》被中文联、中国民协授予“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5年12月,被四川省文联授予“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特殊荣誉奖”。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竹编体验馆。来到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看了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后,再自己动手亲自编织一片爱、一颗心,送给父母、朋友,赠送给兄弟姐妹,是多么的荣耀和自豪。俗话说:“饭是自己煮的香,瓜是自己种的甜”。当你自己亲手编出一片“情”、一页“爱”、一个“福”、一张“寿”字的时候,你一定会为自己的竹编天才而惊奇。你一定会为你的“杰作”而爱不释手。  中国竹艺城以优雅的环境诱人,以精湛的竹艺冶人,以陈大师业绩感人,以美味竹餐饮醉人。当你漫步其间,就会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定会有一种“五岳归来不看山,竹城归来不看竹”之感慨。  南城镇  青神县辖乡。1929年建南附乡,1958年改南城公社,1984年置南城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9万。青(神)乐(乐)公路过境。辖红桥、岷江、兰沟、香花、百花、鸿涛、石佛、花桥、、沙河、顺江、中兴、大桥、白塔、大林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轻工、食品、酿造、竹编制品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境内有集竹编工艺科研、博…… 详细++

眉山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东坡区 三苏祠 中国泡菜城 中国泡菜博物馆 水天花月·泡菜城 广济桃花山景区 远景楼 白马龚村 连鳌山 三苏湖 三苏博物馆 寨子城 白塔山 中国竹艺城 蟆颐观 经书楼
彭山区 眉山农业嘉年华 彭祖仙山景区 江口崖墓 将军湖 江口、顺河汉崖墓 彭祖祠 彭山汉崖墓博物馆 李密故里 彭山仙女山 三苏祠 柳江古镇 江湾神木园 中国泡菜城 仁寿黑龙滩 瓦屋山
仁寿县 仁寿黑龙滩 蝶彩花卉园 天府农耕·响水六坊 牛角寨大佛 中央水体公园 仁寿高家大佛 虞公陵 仁寿甘泉寺 双石牌坊 冒水村摩崖造像 仁寿奎星阁 仁寿报恩寺 仁寿曹家百年梨乡 天仁公园 能仁寺摩崖造像
洪雅县 柳江古镇 瓦屋山 彭祖山 侯家山寨 槽渔滩 七里坪国际避暑度假区 雅女湖 中国藤椒文化博物馆 曾家园 三宝古镇 阳坪生态家园 修文塔 夏之瓦屋 野鸡坪度假营地 高庙古镇 青衣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
丹棱县 丹棱九龙山森林公园 龙鹄山 丹棱白塔 老峨山 梅湾湖 大雅堂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千佛寺摩岩造像 黄金峡 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 三苏祠 眉山农业嘉年华 柳江古镇 仁寿黑龙滩 中国泡菜城
青神县

----

眉山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