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广元 >> 苍溪县 >> 唤马镇

唤马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苍溪红军渡

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苍溪城东南3公里处的塔山湾嘉陵江畔有一古渡口。这里依山傍水,地势险绝,山岩陡峭,林木葱笼。嘉陵江由北而南,逶迤而来。波涛拍岸,江山如画,景色宜人。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红军渡。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嘉陵天堑,阻我西进,伺机围攻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两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向敌人展开猛烈的攻击。大军西进,势如破竹,-惨淡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挥师北上,踏上新的征途。  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红军将士的英勇业绩,纪念红军胜利渡江,苍溪人民将塔子山下的渡口命名为“红军渡”。1980年7月,“红军渡”被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八一”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之际,一座雄伟的红军渡江塑像耸立在嘉陵江边,给这片渗透红军鲜血的英雄土地增添了新的风采。  塑像系紫铜板冷锻制成。高9米,长13米,生动再现了红军渡江的战斗场景。塑像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元帅挥毫题写的“红军渡”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镶嵌在黑色大理石上,格外光彩夺目。底座上是三名红军战士和二名赤卫队员的半身塑像。他们怒目圆睁,双唇紧闭,机警地注视敌情。仿佛当年波涛汹涌,江风呼啸,杀声震天的情景再现。英勇的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飞波逐浪,勇往直前。整个塑像,如脱弦之箭,似凌空飞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现在,红军渡和附近的武当山、崇霞宝塔等景点一道开发建成了风景区。进入景区,塔楼亭台,掩映在绿荫之中;挺拔的塔松苍翠欲滴,葳蕤的万年青长伴忠魂。红军纪念馆和碑林展示了红军当年的英雄业绩。登上红军渡,驰目骋怀,但见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让人赏心悦目,逸兴遄飞。这片融入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正受到众多旅游者的青睐。   地址: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红军村  类型:纪念碑纪念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839-5281001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交通:苍溪县城东南3公里处,步行或者出租都可到达苍溪红军渡

苍溪梨文化博览园(苍溪梨博园)

苍溪梨文化博览园(苍溪梨博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苍溪,被称为梨乡,可见她不只是我们的家乡,也是梨的家乡。梨早于我们,来到苍溪,一落脚,就不想走了。经过数万年的自我繁衍,经过数千年的人工培育,已有30多个品种的梨扎根在了之片土地。唐武宗、康熙等历朝帝王,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或对苍溪梨大加赞赏,或留下千古不朽的诗篇。正是因为苍溪梨品种繁多,而且品质优良,梨乡人在嘉陵江边给梨建起了一座真正的大观园。这就是闻名蜀中的苍溪梨文化博览园。  苍溪的梨文化博览园占地300多亩,内设有梨文化展示区、梨乡民俗与农耕体验区、梨休闲养生文化区等三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区。梨文化展示区内有梨祖文化园、百年老树园、雪梨认养园、雪梨新品园、世界梨品展示园和梨文化博物馆。梨乡民俗与农耕体验区内有梨乡农耕种植园、梨乡乡土果树品种园和梨乡民俗展示馆。梨休闲养生文化区仙有梨花伴月台、梨休闲养生茶吧、雪梨赋与梨乡雕刻工艺品展示馆。春季,你可来这里赏如海的雪梨花;秋季,你可来这里品正宗的苍溪雪梨。夏冬呢,你可一睹园内浓缩的中国梨文化,观苍溪的民风民俗,体验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在此的完美融合。  苍溪梨文化博览园现种植世界各地名优梨品42种,梨树11000株。近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蒋介石等人所品尝过的苍溪雪梨,均产自该园区。除此之外,梨文化化博览园的产品还远销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苍溪的梨文化博览园因此成为集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景区。2006年,梨文化博览园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嘉陵江色嫩如蓝,凤集山光照马衔。杨柳梨花迎客处,至今时梦到城南。”如果大诗人陆游再到苍溪,看到今天如此规模的梨文化博览园,他一定还会欣然命笔,写下新的《梨花诗》。  地址: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红旗桥村  类型:植物园  等级:AAA  开放时间:  9:00-18:00。  门票:  门票20人民币    信息来源:县政府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县政府信息中心

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名天台山)

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名天台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元市回龙河附近,2008年地震后,重新建设,因为了避免和成都天台山重名,改为天曌山。  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名天台山)在广元城区14公里,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龙门山和米仓山南麓,面积26平方公里,海拔1100-1700米。原名天台山,山顶部有一平台,常在云雾之中,故名“天台”,古时就为川、陕、甘、的道教名山。  天曌山上数万亩森林密布,郁郁葱葱。大风吹来,松涛狂吼。烈日当空,浓荫蔽日,登高眺望,一览众山小。园内景景不同、景景相映。天曌山四周最高海拔1602米,天曌山海拔1200米,山顶有100多亩的开阔林地面积,这一明显的悬殊使这个天然的奇特景观更是明显。天曌山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而且树种大部分是生态的柳杉树。茂密的森林、宜人的气候、幽美壮观的自然人文景观,成为人们理想的消夏避暑之地。天曌山不但有自然景观蟠桃石、九龙山、走马岭、司马光读书台、苍溪河、天池湖、雪坪、银子坑、汉王洞、藏经洞,好汉坡神仙桥等充满神奇和优美传说的景点。另外还有山牛、苏门羚、黄鹿、野兔、灵猴、金雕、云豹、林麝、貉、锦鸡和画眉等珍奇动物以及野生天麻、香菇、木耳、板栗等产品。  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标识,从“凤尾龙形”表现的凤在上、龙在下及月亮包住太阳的造型特征刻画了武则天文化对于天曌山的重要意义,表现了“日月当空曌,乾坤任我行”的旅游文化特征。作品以帝皇色为主基调,有超然物外的情味,巧妙实现了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独特构想,也寓意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将成为四川省重要的佛教、道教、儒教的朝圣中心。作品充分展示了天曌山旅游景区深厚的女皇文化、宗教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休闲功能,创意独特,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内涵丰富,寓意贴切,简洁醒目,适于景区宣传册、名片等各类宣传推广使用。  天曌山原名天台山,山顶部有一平台,常在云雾之中,故名天台山,古时就为川、陕、甘、的道教名山。因全国用天台命名的天台山甚多,改革开放,发展旅游各地宣传炒作不遣余力,为避免混淆,广元打破全国几十座天台山的广告屏蔽,经数名学者专家论证将“台”改“曌”。  蟠桃石  群山苍苍,-茫茫。望脚下,云雾缭绕,如临仙境,从天台阁景点向东行100多米,就是蟠桃石,一块巨石形似仙桃,倒立于地,四周无依,大风吹来,摇摇晃晃,顶部可站立10多人,只要几人齐力推动,就可以使这石块摇动。(可惜5.12汶川地震将蟠桃石震垮)  读书台  距蟠桃石百余步,有一块立在悬崖边的巨石,顶上十分平坦,可容10余人,巨石与平台相距约2米,纵身可跃上巨石。巨石周围是高大的树木遮掩,环境清静,在此下棋读书清幽无比,不是神仙貹似神仙。据说这里是司马光曾经读书的地方,谓之“读书台”。  听涛石与盆景  读书台不远就是听涛石,在这里听松涛阵阵,心旷神怡,令人遐想连篇。在这里漫步轻游,举目环顾四周,如果从天上往下看,就会发现悬崖峭壁的天曌山四周都是连绵不断的环形山峦,从而形成这个巨大的盆地,好像是托起险峻天台的“盆景”这个“盆景”长宽均约4公里,直径平均约3.5公里,“盆景”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天曌山就坐落在“盆景”正中央。  宗教活动胜地  天曌山自古就是著名的宗教活动胜地,前山佛教庙宇居多,后山道观为主,  前山道教现仅存玄通府一座宫观且建筑面积小,在广元尚未成立道教协会以前的道门中可以说是无序状态,就在前几年还有一不争气道人仅仅两碗米,就将天台观拱手相让卖给僧人,佛教入住天台观后便改名为梵天寺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确是明明白白的现实。后山的灵台观有占据天曌上的制高点的真武宫,慈航殿;八卦亭造型的太清宫,三清宫、别具一格的亭式灵官殿;大气雄壮的药王殿,还有密林中绝无仅有的沟敍廊桥,令人流连忘返;后山与前山天池湖海拔相差约150米,形成奇特的地质植物景观。优美幽静的天池湖,山上的寺庙道观,女皇武则天之父亲手种植的5株古柏,形成天人合一的绝妙奇观。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境内

望天观

  望天观位于苍溪北部,山势巍峨,奇峻秀美,远远望去,象一列向前奔驰的火车头。它常年云雾笼罩,夏季一雨成秋。望天观最低海拔400米,最高峰为1200米,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望天观正面、左面、右面为笔直的山崖,猿猴难攀,后面与连绵起伏的山王顶相依。这些山峰突兀耸立,挺拔险峻,景色壮丽。历代文人、学士都多加赞美,因而名传遐迩。山间有八人围抱号称活化石的千年银杏树,还有唐代的千佛石刻遗迹等历史文物,现保存完好,形象逼真。  “望天观”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呢?按《中国历代帝陵》记载,明朝第十五代皇帝朱常洛(光宗)即位后,郑妃献美女四人,光宗肆意淫乐,不理国事,不久患病。内医崔文申进泻药使皇上病情加重,接着鸿胪寺丞李可灼给他服下两粒红丸,光宗次日便死去,这位短命皇帝终年才36岁。宫廷大臣怀疑是郑妃指使崔、李二人所为,于是崔、李被押往外地准备处死。这件奇案史称“红丸案”。又据《明史宫廷内记》记载,光宗在位时,主部天官王赐与崔、李二人交往甚好,感情深厚。王赐老家居巴西郡(今阆中)苍溪北溪沟(今天观乡柏溪村二组),这里山陡峰奇,展手能摸天。所以,后来人们按“王天官”的谐音称这里为“望天观”(埋葬王赐的“天官坟”现保存完好)。崔、李二人被王赐暗中保护送到老家隐居后,二人在山顶修一寺庙,以此永久怀念“王天官”。据碑文记载,为象征王姓家族“天官”万代延续,这里又取名为“万天官”。后来,崔、李二人在这里改名换姓,一个姓阳,一个姓岳,后就有了阳岳山之名(今天观乡阳岳村)。  望天观的景点极多,如著名的舍身崖、神仙脚就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相传,明末清初,有一对同窗共读的男女青年,他们十年寒窗,志同道合,双方父母也有意将他们结为伴侣。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天,男青年到不远的玄坛庙去看那里驻扎的军队,一去便无音信。那女子决心终身不嫁,入寺为尼。于是便到了望天观神仙庙修道若干年,始终保持清白之身。这件事传到了玉帝的耳中,玉帝不信凡间竟有如此痴情女,便派一神仙下凡,扮作一位美男子前来考验。当时那尼姑为表白自己的坚贞,不受任何吸引,便从崖上纵身跳下,以死保住清白。这事感动了玉帝,使之渡为仙人升天而去。舍身崖至今还可以看到尼姑踩石升天的脚印,尤其是鞋底麻绳眼的印迹还清晰可见。  过去尼姑庙的名气很大,据传很灵验,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庙宇三进大院,规模宏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庙内常有土匪藏匿,为了清匪,尼姑庙毁于战火。  还有一个石岩上,有一只很大的脚印子,相传是韩相子留下的。  很久以前,陈母娘娘在望天观修行。那年天大旱,天下闹饥荒,她就给百姓蒸馍馍吃,没有水拌面,就请了几个石匠在岩上打井。石头硬,打又打不动,过了好多批人才打了一个小坑坑。陈母娘娘看着天下的人挨饿,急得不得了,就在石岩边哭,眼泪水淌了一坑坑。说来也怪,那泪水总是不干,舀干了又冒出满坑,再怎么舀都舀不干。陈母娘娘就用水拌面蒸馍馍,天天拌,天天蒸,把天下挨饿的人都救活了。  有一天早上,天刚拂晓,陈母娘娘又去背水,韩湘子恰巧也路过那儿,他就嘻嘻哈哈去纠缠,陈母娘娘气得眼冒金星,背水的缸也被摔烂了。陈母娘娘拖起一根擀面杖就打,韩湘子转身就跑,一脚踩在水坑边,滚下岩去了。这时陈母娘娘心想,把人都撵下岩摔死了,还修啥子行?她心一横,也从岩上跳下去。其实,韩湘子并没有摔死,他一脚踩在望天观,一脚踩在玄坛庙跑了。所以两面石岩上都留下了脚印子,人们叫它“神仙脚”,现在仍可看得清清楚楚。  望天观顶半山腰的观音神水也远近闻名。让人称奇的是,无论是大雨滂沱,还是溪河干枯时节,有一石窝的水均是清澈如镜,满而不溢。据传,此水称“观音水”,能治许多疑难杂症,如腰痛、头痛、婚后不育,只需喝上半碗水,便可消除病痛,怀孕生子。  望天观顶部古木参天,郁郁莽莽,直径1米、高20米的古松就有十多根。最使人惊叹的是这些古松树身光滑,没有伤疤,宛如鱼鳞金甲,煞是好看。  年逢五月,漫山的映山红花红似海,一眼望去一片红云掩映在翠绿的灌木丛中,身置其间,胜游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更有遍布山野的夜来香,八月花开,夜来馨香,弥漫山间,人处其中,神清气爽,飘飘欲仙。还有水帘洞、猪神庙……望天观处处是美景,处处有神话,处处充满诗情画意。  站在山顶,远望东南处有一山体恰似巨佛头像,五官栩栩如生,形象十分逼真,微微抬头,仿佛慈祥地眺望着望天观。再望左边山王顶下,有一块众称“黄土高原”的面积约五百亩之多的山包,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确与西北黄土高原无二。这些山峰与望天观遥相呼应,构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苍溪文昌宫

  文昌,是苍溪出名的旱码头。这旱码头,是相对靠近江河的水码头而言。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人们建场镇并不看好旱码头。因为靠江河的集市不但用水无忧,出行办事或周转物资都可以借水而行。因此,人们不相信,哪个旱码头能有持续千年的繁华。  那苍溪的文昌场,何以成为一个例外呢?原因肯定很多,但这里有千年不倒的文昌宫存在,或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何为文昌宫?你可能不假思索地说,那不就是敬奉文昌帝君的神庙吗?你只说对了一半。这里的文昌宫,最初可不是为敬奉文昌帝君而设,而是开设的一个学馆。  在古代,人们迷信风水。文昌场还不叫文昌的时候,有人就认定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凭据就是下边两句话:两山共一头,狮子滚绣球。谁葬这块地,世代作王侯。  这两山,指当地的金魁山与铨子寨(今权家寨)。一头,指两山共连的平坝,今文昌场的主体部分。如是立于可同时望到这两山的合适位置,那里的地形确如两只狮子在平坝上翻玩。既被认为是风水宝地,自然有人争抢。古时,这里不但人居密集。金魁山这边有道观,铨子寨那边有五香庙,都看好这狮滚绣球之地。试想,两山间的平坝只有那么一点点地,到底供谁家去作坟地呢?听老人们说,当地大族争到最不可开交的时候,那偷尸移坟就是常事了。何为偷尸移坟?就是没能入葬的家族,会偷偷地将入土者移到别处去。这样,下葬者不但风水宝地没占着,先人的尸骨都不知哪儿去了。最后,地方大族不得不坐下来谈判,都赞同的方案就是:谁也别将宝地当坟地,一起出资建学馆。于是,“文昌天下”的匾额挂上了学馆的门庭。这就是当地文昌宫的最初来历。  有学馆的教化,相传这里后来还真出了个叫胡大华的进士。人们赶紧塑起文昌帝君的像,以求神灵保佑此地文脉永昌。还听说,胡进士曾在陕西多处为官,每到一处必建文昌宫,推行家乡以文育人的风气。他家乡的文昌宫更是声名远播了。人们索性将进士所居的山改作了金魁山,进士的家乡就直接叫文昌了。  当地文昌宫多次毁于兵火,曾数次移址。清代重建的文昌宫在金魁山与铨子寨的正中位置。现在,文昌宫还因为曾是一代“布衣元帅”-的办公处所及苍溪县苏维埃政权的驻地而永载史册。  当年,县苏维埃下设的土地、粮食、劳工、财政、文化、内务等6个委员会以及保卫局、交通局、经济处、革命法庭和军区指挥部都曾分设文昌宫及附近。包括徐帅在内的不少红四方面军将领,曾在此谋划过重要的川陕战事。因此,这里的文昌宫还有红色的情怀,更让它闻名遐迩。  文昌宫的部分古建筑虽已损毁,但徐帅办公的那个清幽四合小院还保存完好。穿斗结构的12间平房,苔卷漫生的青瓦,沧桑的木格窗、木门,坚硬的板壁梁架,青石铺就的小天井,元帅拴马的老树,都无不沉静地立在那里。与一墙之隔的喧嚣立在一起,与永不磨灭的那段岁月立在一起。(胡博∕文)

苍溪临江寺

苍溪临江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江寺位于县城西1公里处的嘉陵江西岸,因紧靠临江渡故名。唐广德元年(763)杜少陵送客至此渡并题《送客至苍溪放船归阆》一首。苍人为纪念诗圣此行为之建亭,并在亭东刻“放船台”三字。南宋诗人陆游北上南郑游此亭,题留“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句。明代在该亭左侧石崖上凿洞奉佛,明成化年间(1465-1487)四川督学吴智的《舟泊苍溪题》七律诗中有“居民依麓茅为舍,古寺栖岩石作床”句。清乾隆二十六年(1771)知县余大鹤修筑城垣在此取石,兼顾建寺。  道光二十八年(1818)知县泽宽完成慈云阁和两侧石殿。同治十年(1871)知县蔡懋康再次扩建,在慈云阁两侧各增一洞,巧架石廊,泥塑、石雕神像数十尊,配置木结构亭、台、轩、树,绕以石栏、围墙,最成规模。入山门向右循石级扶栏而上,有八仙洞。寺正中底层为石凿韦驮殿,宽1.6米,高2.5米,门上石匾有书法家宋灏书写的“嘉陵第一楼”。殿内正中有石雕韦驮注目肃立。韦驮殿外左右两侧石壁刻有知县蔡懋康书“神仙洞府”4字,字径1.5米。殿对面原建有古戏楼一座,殿与戏楼间的院坝中植奇花异草,戏楼两侧石栏围绕,栏外古木参天,寺西头为“波光竹影轩”,古朴雅致。轩前翠竹葱茂,轩下江水徐流。月明之夜,微风吹拂,竹影移动,波光鳞鳞,为苍溪县城周围八景之一的“临江夜月”。波光竹影轩右侧向上登数十级,入“别有洞天”石拱门,再上有“大观亭”。额题“江山一览”。亭分上下两层。登亭四望,远山近水,城廓田舍,尽收眼底。下亭东折,为全寺主体结构中房,有灵官殿;出园门向东绕石廊通西禅房、三官殿。  三官殿中塑神像,殿内石隙,有涓涓细流,终年不涸。过三官殿以东直通正中的“慈云阁”,内塑观音坐像。殿连东禅房,为游人品茗之所。再东为居室和炊事所在。临江寺为苍溪游览胜地。其中送客亭,固年事久远损毁,大观亭因滑坡被摧毁。198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临江寺题联:“策杖临风,诗圣凭栏曾送客;挥戈抗日,红军飞渡此长征。”苍溪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苍溪县城西1公里处的嘉陵江西岸

西武当山

  中国西武当山位于苍溪县城东南角,因其形如笔架,古时叫“笔架山”,是中国西部罕有的以“武当”命名的道教名山,历代都是道教圣地,自古称之为洞天福地。明朝时修建玄帝庙,内藏“真武镜”,永乐年间大兴武当道教时改为武当山真武宫,之后又更名为“西武当山”,由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继禹大师题写山名。西武当山雄塞嘉陵,山势巍峨,突兀挺拔,与道教仙山“云台观”遥相辉映;山里山外自然形成的两个太极图,阴阳相生、银水归堂的独特风水,凸显道教风韵,实乃天造地设。位于山腰悬崖峭壁间的“二仙坪”,历史上凿建有老君洞、天师洞、娘娘洞、八仙洞、牛王洞等道教景观,仙气萦绕,道风充溢,令人神往。  近年来,苍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道教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决定建设“道教文化园”,打造“中国西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品牌。一期工程为真武宫恢复重建,由四川省政协委员,广元市、苍溪县道教协会会长张绍国捐资1300万元建设。2006年6月开工,占地近20亩,修建房屋5000多平方米。除了真武殿、文昌殿、慈航殿三个殿堂外,还有长生斋、养生斋两处斋堂,两处养生茶房,市县道协办公室、法物流通部、香蜡供应部、小卖部、文化陈列室、会议培训室、单房、招待所、广播室等配套用房。工程全部竣工后,于2008年元月3日至5日,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开光大典。恢复重建后的真武宫,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配套完善,堪为川北道观之一流。二期工程为“二仙坪”洞天福地的恢复与修缮,新增“道教书画长廊”、“道教故事壁画”等景点,在送神包新修“天师大殿”;三期工程为修建道教文化博物馆及其它道教文化景点。苍溪将按照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完善。

苍溪将军村

  传说将军村出过将军。到此一游后,才知道这里的村民个个都像文韬武略的将军。  “春华秋实,农家风光胜城市。水抱山环,紫燕影姿过田园。”文化大户陈冶先书房门上的对联印证着将军们的田园生活多么悠然惬意。陈冶先从事剪纸、书法、根雕、水泥画、烙画等艺术创作已40多年,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大户”和“第二届全国绿色家庭”殊荣。其中水泥画是陈老先生的首创,全国闻名,慕名而来参观和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孔雀开屏、虎啸山林、故园情歌等水泥画,凝注在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霸气而不失精美。  全村共有文化大户16户,书画根雕、民间剪纸、川剧座唱、锣鼓唢呐等民俗文化百花齐放,每年都会吸引上万游客慕名而来。将军村的旅游、文化产业收入占全村年收入的六成。“全国庭院文化大户”“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四川省园林村庄”,这一项项荣誉让将军们倍感荣耀。  生态发展和文化一样,在这里枝繁叶茂地延展开来。“低碳产业+庭园文化=生态小康”,是将军们自创的兵法,简单而深刻。  有山,有水,有好日子,他们还奢求什么呢?行走在幽幽石板路上,沿途是苍翠的万年春,鲜艳的串串红,红彤彤的柑橘,盘虬卧龙的龙爪柏,淡雅的菊花……加上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美滋滋的日子,充满0!  他们凭文韬武略,在梨乡大地上,也酬蹈海之志。  信息来源:政府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政府信息中心

玉女村

  阳光从新农居的肩头滑落,洒到房前的微水池里,果园、导向牌、石刻与绿树簇拥的倒影在池底悄悄交融,渐渐定格成一幅图画。突然,两只青鸟缠绵着掠过水面,画面从一点扯开,满池波光潋滟……  陵江镇玉女村的传说与美女有关。相传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回利州省亲,妙龄如花的定安公主被嘉陵江两岸逶迤的自然风光吸引,游玩至名叫红卫的地方时感染风寒。随驾的太医及时救治,穷尽其术仍不见痊愈,李治夫妇心急如焚。此时,精通天文阴阳学的将仕郎李淳风向李治“泄露天机”:定安公主注定香消玉殒,唯有留在此地清心修道,方能续命。李治夫妇闻后泪雨滂沱,下令新建“玉女观”。从此,定安公主开始了漫长的修行之旅,她的灵气与秀美也随之浸润进这方山水。  若干年后,当地人为追思这位美丽的公主,把“红卫”改名为“玉女”。  如今,行走在玉女新村,你定会去村里的生态庭园经济展示馆看看。日子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四方游客的欢歌笑颜,近百次“玉女经”的外传时刻,都珍藏于此。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处处都是山乡产业。早熟梨和猕猴桃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摇钱树”,年年新增面积百亩以上。  玉女村的春光,让你一步三回首,或许你不愿割舍的是玉女般清纯的简单,那不加修饰背后美丽的外延……  信息来源:政府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政府信息中心

烟丛寺

烟丛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烟丛寺在城南少屏山腰,与县城隔江相望。民国《苍溪县志》载:“烟丛寺创建最古,历宋、元、明、清,皆称胜地。”  北宋诗人文同过苍溪《登少屏山烟丛寺》诗中有“层岩抱林木,有寺藏葱倩”句。明正统年间(1435—1449),官居苍溪的刘丙在《游烟丛寺》诗中有“高阁面山云霭霭,曲栏临砌草芊芊”句。明嘉靖年间,曾任湖南省常德府同知刘珩在《重修烟丛寺古路引》云:“江城南献,有古兰若,夙称招提,山明水秀,林木葱茂……迩来资于毕方,剥于牛牧,不惟濯濯其形,即金绳觉路,亦且圯崩,令人逾踔不可步…”此文证明,明正德前,古烟丛寺已罹劫难。   现存的烟丛寺,为四合院木结构建筑,计正殿三间,前殿西转角一间,天井面积为66.06平方米。正殿大梁书“大清光绪……”字样。寺中有泥塑儒、释、道三圣及千手观音、十八罗汉像。寺周古柏郁郁苍苍,林荫蔽道,静中幽趣,游人忘返。1983年4月,苍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苍溪九龙山森林公园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苍溪县三川镇与龙王镇交界山脉,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337m,是苍溪全县境内最高峰。原始林木覆盖率为98%,可称之为天然氧吧。  自然保护区内既有铁甲松、银杏、樟树、兰花、天麻等野生植物,也有柳杉、漆树、枫香、百合、海棠等珍稀植物,还有獾、狐狸、野猪、野兔、黄麂、雉鸡、画眉、蝮蛇、梅花鹿等珍稀动物,以及猕猴、大灵猫、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外还分布有豹、獐、金雕、林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苍溪九龙山又以九龙潭为界,分九龙前山和九龙后山,森林浩瀚、山体秀灵,天象多彩,自然景观富集。春赏花海,夏看山水,秋观云海,冬踏傲雪,100个大小山峰星罗棋布、错落有致,众多湖泊犹一颗颗宝石镶嵌。走进保护区,去感受纯天然的呼吸吧。

玉带峡情花谷

  苍溪县玉带峡景区位于苍溪县元坝镇金山村,距县城25公里,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置身于元坝镇、中土镇、白驿镇、阆中市方山乡的峡沟地带。峡区全长30多公里,以嘉陵江支流宋江水系大坑河为核心,景区内溪水清澈见底,自然风光秀丽、野生动植物达50余种,因其沟壑形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时隐时现,迂回曲折,故名“玉带峡”。素有“川北小九寨”之美誉,景区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10亿元,按照国家AAAA级风景区的建设标准开发打造,拟建拦水坝六座,修建长度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百里长廊,开发和打造龙洞景等古迹,修建大型水上乐园和游乐场,形成住宿接待能力达5000人/日、餐饮接待能力20000人/日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信息来源:苍溪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信息来源:苍溪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亭子口水电站

  亭子口水电站位于广元市苍溪县上游15公里处,是嘉陵江干流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根本解决广元、南充等地292.14万亩土地和181.7万城乡人口的供水问题,并有效缓解广元等川东北地区的电网调峰容量不足的紧张局面。  亭子口水电站,目前是四川大唐集团旗下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在四川排至前5名。  在建过程中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2010年12月29-30日,创造了单仓单日浇筑量15840立方米的同类工程施工强度的世界纪录;2011年10月22日创造了天然骨料碾压混凝土世界第一长芯纪录。

黄猫垭战斗遗址

黄猫垭战斗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猫垭——黄猫垭战斗遗址。李先念同志骨灰撒于此地。黄猫垭位于苍溪县城东北102公里的蟠龙山梁上,山上盘龙寨和狮子寨之间的岩壁上,有一对黄色巨石其形若猫,故名黄猫垭。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追击中,徐向前总指挥亲率红30军及31军93师从巴0发,李先念、程世才率30军作先头部队急速穿插敌军后方,火速抢占了黄猫垭,切断敌孙震部退向苍溪的后路。红30军在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的指挥下连夜急行军,抢占了黄猫垭峡谷地带的两边山头。15日拂晓,逃跑敌人主力退到黄猫垭,我军全线出击,一天一夜肉搏血战,敌人全部就歼,共毙敌旅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俘虏敌军10000余人,缴获07000余支,迫击炮40余门,获-以来最大胜利。黄猫垭战役大捷,标志着红四方面军取得反六路围攻彻底胜利。为纪念黄猫垭战斗的伟大胜利,苍溪县人民政府于1967年修建了“黄猫垭战役胜利纪念碑”竖立于黄猫垭口,李先念主席逝世后,特地要求将其骨灰撒在了这片红土地上。为纪念在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政府和学校“少先队”先后在此建纪念碑,每年清明等节日人们前往祭奠。

苍溪梨花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有中国雪梨之乡美誉的苍溪县,这时节梨花遍山遍野。梨乡人纷纷上山赏花,游人如织。2003年3月18日至25日首届“中国·苍溪梨花节”将在苍溪举行。  聚巴山蜀水灵气、历六百载沧桑滋润出来的15万亩苍溪梨,融入二十一世纪羊年之春,在苍溪人的经营下,绽放出又一番璀璨,让人眼花缭乱……  苍溪,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之滨。历史悠远,文化蕴藉,民风淳朴,历史上即享有“川北淳邑”、“小邹鲁”美称。改革开放2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以绰约风姿挺立在嘉陵之滨的“中国雪梨名乡”,正成为蜀中闻名遐迩的美丽花园、文明乐园和舒适家园。  中国雪梨之乡,蜚声中外  苍溪雪梨,原产地就诞生在这片土地,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初名“施家梨”,明洪武14年《广元县志》称,“梨中最佳者,施家梨,种出苍溪”。清康熙《苍溪县志》载,因其“肉白如雪,味甘于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故名雪梨。为便于与其它雪梨区别,称为苍溪雪梨或苍溪梨。  苍溪雪梨果大心小,细脆化渣,汁多味甜,能润肺化痰、消炎理气、乌须黑发,为夏令佳品。史载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唐武宗患疾,百药无效,青城山邢道人以苍溪雪梨汁治好了他的病。宋乾道八年(1172年)春,陆游由夔州(今奉节县)到南郑(今陕西汉中),途经苍溪县境。他晚年在《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中,有“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豆枯狐兔肥,霜早柿栗熟。酒酸压查梨……”等描述,可证苍溪雪梨的药用价值及栽培历史之悠久。清光绪29年(1903年),苍溪县令姜秉善将施家梨奉为贡品,苍溪贡梨声名大噪,备受推崇。民国《苍溪县志》载:“苍溪梨近圆锥形,大者达斤余,果肉细密,白如雪,洁似玉,果汁丰富,具强烈香气,味甘美,食之清爽无渣。其品质之优美,远于它梨之上,加上制罐,烹制佳肴,提炼膏饴,润肺化痰,清炎理气,清心明目,补脑增智,有特殊效益”。  解放后,苍溪雪梨得到大力推广,其产品多次在四川省和全国农展馆展出,得到极高评价。1974年苍溪雪梨被收入《四川果树良种图谱》,1976年载入《全国主要品种原色图谱》。1980年,在四川省农科院、农牧厅、园艺学会梨鉴评会上,苍溪雪梨因果形正、果点稀、果皮光滑、色泽黄袍、外观美、风味佳而名列全省第一名。此后又多次在全省、全国名梨鉴评会上,位居榜首,被誉为“砂梨之王”。1986年,苍溪被国家多部委组成的特产之乡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雪梨之乡”,赵朴初题词示贺。   苍溪雪梨在国外也享有声誉。1958年,苍溪中学园艺场赠送“正宗”雪梨苗给苏联和朝鲜。1960年,苍溪雪梨应邀送印度新德里国际水果展览会展出,得到好评。在北京第四届春节展销会上,一位美国果树专家怀疑展览的雪梨果实是复制品,托在手上,看了又看,连声赞美:“中国苍溪雪梨大极了,罕见,真了不起!”并拿出10美元要求买一个。《法国周刊》等欧美传媒也曾专题介绍过苍溪雪梨。  目前,苍溪全县建有雪梨园15万亩,栽植梨树680万株,年产果5000万公斤,最高株产可达500—600公斤。农民群众视雪梨为“致富果”、“摇钱树”。岁月无言,民谣有证,“多栽雪梨树,几年就致富,栽上百十株,定当万元户”、“要致富,栽梨树”。在梨乡苍溪,依靠雪梨致富的农户比比皆是。  爱美的梨乡人沿袭着开春赏梨花的古老习俗。在某个春雾如梦的清晨,不经意间,推窗放眼,满山遍野的雪梨花仿佛一夜间都眨开了眼,从江岸蜿蜒开去,江堤上,山坡上,黄白相间,黄的是油菜花,白的是雪梨花。屋舍点点,繁英缤纷,或浓或淡,好一幅妩媚的梨花图!近水楼台先得月,梨乡人纷纷上山赏花,游人如织。谁都不想错过这良辰美景、早春新韵,谁都想去一睹梨花最初的俏丽芳容。小心翼翼地攀折花枝,嗅一嗅早春释放出来的第一缕清冽花香,你会由衷地赞叹:苍溪不愧为中国雪梨名乡。  等娇艳的梨花全部盛开,锦绣梨乡便成了花的海洋。红男绿女,身着盛装,在梨花下火爆地舞,尽情地歌,如蛟龙腾跃,烈马脱缰,如凤凰展翅,春燕飞翔。花映人,人衬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大山庭园,西部生态农业典范  梨花千树春带雨。这一方老区的红土地,因“生态庭园经济”而热气升腾。这一带山里的农民,敞开胸怀闯市场、调结构,围绕“六个一”建设生态庭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大巴山区土生土长出一个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范。“生态庭园,苍溪农民的创造”,省长张中伟这样说。苍溪生态庭园经济模式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的大力宣传,省政府在全省推广。-、-、-等领导先后视察苍溪生态庭园经济。去年阳春三月,国务院副总理-到苍溪视察,十分高兴地赞叹道:“苍溪漫山遍野的梨花太美了!”苍溪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庭园经济高效产业示范县”,吸引了陕西、贵州、云南、广西等8省及省内180多个县、市2万多人以及越南代表团前来学习、考察、观光,生态农业旅游渐成热点,并展现出诱人的前景。  庭园富民、工业富县,产业互动、城乡相融。党的-胜利召开以来,新一届县领导班子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带领78万梨乡儿女,大力弘扬“负重自强、排难创新、团结苦干、勇争一流”的苍溪人精神,实施“3466”发展方略和“13456”产业互动工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产业互动为基础,以项目拉动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阳春劲吹花信风,梨乡绽放创新“花”。这片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红土地正在掀开历史新的一页,苍溪将成为千里嘉陵江畔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元坝天台山

  苍溪县元坝镇天台山坐落于天台村旁,元坝镇东侧。天台山具有山美、水秀、石奇、树古、林茂、峰险、谷幽等自然风景特色。   景点位置  四川省广元苍溪县  

唤马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唤马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