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广元 >> 苍溪县 >> 石门乡

石门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西武当山

  中国西武当山位于苍溪县城东南角,因其形如笔架,古时叫“笔架山”,是中国西部罕有的以“武当”命名的道教名山,历代都是道教圣地,自古称之为洞天福地。明朝时修建玄帝庙,内藏“真武镜”,永乐年间大兴武当道教时改为武当山真武宫,之后又更名为“西武当山”,由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继禹大师题写山名。西武当山雄塞嘉陵,山势巍峨,突兀挺拔,与道教仙山“云台观”遥相辉映;山里山外自然形成的两个太极图,阴阳相生、银水归堂的独特风水,凸显道教风韵,实乃天造地设。位于山腰悬崖峭壁间的“二仙坪”,历史上凿建有老君洞、天师洞、娘娘洞、八仙洞、牛王洞等道教景观,仙气萦绕,道风充溢,令人神往。  近年来,苍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道教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决定建设“道教文化园”,打造“中国西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品牌。一期工程为真武宫恢复重建,由四川省政协委员,广元市、苍溪县道教协会会长张绍国捐资1300万元建设。2006年6月开工,占地近20亩,修建房屋5000多平方米。除了真武殿、文昌殿、慈航殿三个殿堂外,还有长生斋、养生斋两处斋堂,两处养生茶房,市县道协办公室、法物流通部、香蜡供应部、小卖部、文化陈列室、会议培训室、单房、招待所、广播室等配套用房。工程全部竣工后,于2008年元月3日至5日,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开光大典。恢复重建后的真武宫,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配套完善,堪为川北道观之一流。二期工程为“二仙坪”洞天福地的恢复与修缮,新增“道教书画长廊”、“道教故事壁画”等景点,在送神包新修“天师大殿”;三期工程为修建道教文化博物馆及其它道教文化景点。苍溪将按照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完善。

苍溪梨文化博览园(苍溪梨博园)

苍溪梨文化博览园(苍溪梨博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苍溪,被称为梨乡,可见她不只是我们的家乡,也是梨的家乡。梨早于我们,来到苍溪,一落脚,就不想走了。经过数万年的自我繁衍,经过数千年的人工培育,已有30多个品种的梨扎根在了之片土地。唐武宗、康熙等历朝帝王,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或对苍溪梨大加赞赏,或留下千古不朽的诗篇。正是因为苍溪梨品种繁多,而且品质优良,梨乡人在嘉陵江边给梨建起了一座真正的大观园。这就是闻名蜀中的苍溪梨文化博览园。  苍溪的梨文化博览园占地300多亩,内设有梨文化展示区、梨乡民俗与农耕体验区、梨休闲养生文化区等三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区。梨文化展示区内有梨祖文化园、百年老树园、雪梨认养园、雪梨新品园、世界梨品展示园和梨文化博物馆。梨乡民俗与农耕体验区内有梨乡农耕种植园、梨乡乡土果树品种园和梨乡民俗展示馆。梨休闲养生文化区仙有梨花伴月台、梨休闲养生茶吧、雪梨赋与梨乡雕刻工艺品展示馆。春季,你可来这里赏如海的雪梨花;秋季,你可来这里品正宗的苍溪雪梨。夏冬呢,你可一睹园内浓缩的中国梨文化,观苍溪的民风民俗,体验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在此的完美融合。  苍溪梨文化博览园现种植世界各地名优梨品42种,梨树11000株。近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蒋介石等人所品尝过的苍溪雪梨,均产自该园区。除此之外,梨文化化博览园的产品还远销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苍溪的梨文化博览园因此成为集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景区。2006年,梨文化博览园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嘉陵江色嫩如蓝,凤集山光照马衔。杨柳梨花迎客处,至今时梦到城南。”如果大诗人陆游再到苍溪,看到今天如此规模的梨文化博览园,他一定还会欣然命笔,写下新的《梨花诗》。  地址: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红旗桥村  类型:植物园  等级:AAA  开放时间:  9:00-18:00。  门票:  门票20人民币    信息来源:县政府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县政府信息中心

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名天台山)

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名天台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元市回龙河附近,2008年地震后,重新建设,因为了避免和成都天台山重名,改为天曌山。  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名天台山)在广元城区14公里,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龙门山和米仓山南麓,面积26平方公里,海拔1100-1700米。原名天台山,山顶部有一平台,常在云雾之中,故名“天台”,古时就为川、陕、甘、的道教名山。  天曌山上数万亩森林密布,郁郁葱葱。大风吹来,松涛狂吼。烈日当空,浓荫蔽日,登高眺望,一览众山小。园内景景不同、景景相映。天曌山四周最高海拔1602米,天曌山海拔1200米,山顶有100多亩的开阔林地面积,这一明显的悬殊使这个天然的奇特景观更是明显。天曌山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而且树种大部分是生态的柳杉树。茂密的森林、宜人的气候、幽美壮观的自然人文景观,成为人们理想的消夏避暑之地。天曌山不但有自然景观蟠桃石、九龙山、走马岭、司马光读书台、苍溪河、天池湖、雪坪、银子坑、汉王洞、藏经洞,好汉坡神仙桥等充满神奇和优美传说的景点。另外还有山牛、苏门羚、黄鹿、野兔、灵猴、金雕、云豹、林麝、貉、锦鸡和画眉等珍奇动物以及野生天麻、香菇、木耳、板栗等产品。  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标识,从“凤尾龙形”表现的凤在上、龙在下及月亮包住太阳的造型特征刻画了武则天文化对于天曌山的重要意义,表现了“日月当空曌,乾坤任我行”的旅游文化特征。作品以帝皇色为主基调,有超然物外的情味,巧妙实现了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独特构想,也寓意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将成为四川省重要的佛教、道教、儒教的朝圣中心。作品充分展示了天曌山旅游景区深厚的女皇文化、宗教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休闲功能,创意独特,具有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内涵丰富,寓意贴切,简洁醒目,适于景区宣传册、名片等各类宣传推广使用。  天曌山原名天台山,山顶部有一平台,常在云雾之中,故名天台山,古时就为川、陕、甘、的道教名山。因全国用天台命名的天台山甚多,改革开放,发展旅游各地宣传炒作不遣余力,为避免混淆,广元打破全国几十座天台山的广告屏蔽,经数名学者专家论证将“台”改“曌”。  蟠桃石  群山苍苍,-茫茫。望脚下,云雾缭绕,如临仙境,从天台阁景点向东行100多米,就是蟠桃石,一块巨石形似仙桃,倒立于地,四周无依,大风吹来,摇摇晃晃,顶部可站立10多人,只要几人齐力推动,就可以使这石块摇动。(可惜5.12汶川地震将蟠桃石震垮)  读书台  距蟠桃石百余步,有一块立在悬崖边的巨石,顶上十分平坦,可容10余人,巨石与平台相距约2米,纵身可跃上巨石。巨石周围是高大的树木遮掩,环境清静,在此下棋读书清幽无比,不是神仙貹似神仙。据说这里是司马光曾经读书的地方,谓之“读书台”。  听涛石与盆景  读书台不远就是听涛石,在这里听松涛阵阵,心旷神怡,令人遐想连篇。在这里漫步轻游,举目环顾四周,如果从天上往下看,就会发现悬崖峭壁的天曌山四周都是连绵不断的环形山峦,从而形成这个巨大的盆地,好像是托起险峻天台的“盆景”这个“盆景”长宽均约4公里,直径平均约3.5公里,“盆景”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天曌山就坐落在“盆景”正中央。  宗教活动胜地  天曌山自古就是著名的宗教活动胜地,前山佛教庙宇居多,后山道观为主,  前山道教现仅存玄通府一座宫观且建筑面积小,在广元尚未成立道教协会以前的道门中可以说是无序状态,就在前几年还有一不争气道人仅仅两碗米,就将天台观拱手相让卖给僧人,佛教入住天台观后便改名为梵天寺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确是明明白白的现实。后山的灵台观有占据天曌上的制高点的真武宫,慈航殿;八卦亭造型的太清宫,三清宫、别具一格的亭式灵官殿;大气雄壮的药王殿,还有密林中绝无仅有的沟敍廊桥,令人流连忘返;后山与前山天池湖海拔相差约150米,形成奇特的地质植物景观。优美幽静的天池湖,山上的寺庙道观,女皇武则天之父亲手种植的5株古柏,形成天人合一的绝妙奇观。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境内

望天观

  望天观位于苍溪北部,山势巍峨,奇峻秀美,远远望去,象一列向前奔驰的火车头。它常年云雾笼罩,夏季一雨成秋。望天观最低海拔400米,最高峰为1200米,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望天观正面、左面、右面为笔直的山崖,猿猴难攀,后面与连绵起伏的山王顶相依。这些山峰突兀耸立,挺拔险峻,景色壮丽。历代文人、学士都多加赞美,因而名传遐迩。山间有八人围抱号称活化石的千年银杏树,还有唐代的千佛石刻遗迹等历史文物,现保存完好,形象逼真。  “望天观”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呢?按《中国历代帝陵》记载,明朝第十五代皇帝朱常洛(光宗)即位后,郑妃献美女四人,光宗肆意淫乐,不理国事,不久患病。内医崔文申进泻药使皇上病情加重,接着鸿胪寺丞李可灼给他服下两粒红丸,光宗次日便死去,这位短命皇帝终年才36岁。宫廷大臣怀疑是郑妃指使崔、李二人所为,于是崔、李被押往外地准备处死。这件奇案史称“红丸案”。又据《明史宫廷内记》记载,光宗在位时,主部天官王赐与崔、李二人交往甚好,感情深厚。王赐老家居巴西郡(今阆中)苍溪北溪沟(今天观乡柏溪村二组),这里山陡峰奇,展手能摸天。所以,后来人们按“王天官”的谐音称这里为“望天观”(埋葬王赐的“天官坟”现保存完好)。崔、李二人被王赐暗中保护送到老家隐居后,二人在山顶修一寺庙,以此永久怀念“王天官”。据碑文记载,为象征王姓家族“天官”万代延续,这里又取名为“万天官”。后来,崔、李二人在这里改名换姓,一个姓阳,一个姓岳,后就有了阳岳山之名(今天观乡阳岳村)。  望天观的景点极多,如著名的舍身崖、神仙脚就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相传,明末清初,有一对同窗共读的男女青年,他们十年寒窗,志同道合,双方父母也有意将他们结为伴侣。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天,男青年到不远的玄坛庙去看那里驻扎的军队,一去便无音信。那女子决心终身不嫁,入寺为尼。于是便到了望天观神仙庙修道若干年,始终保持清白之身。这件事传到了玉帝的耳中,玉帝不信凡间竟有如此痴情女,便派一神仙下凡,扮作一位美男子前来考验。当时那尼姑为表白自己的坚贞,不受任何吸引,便从崖上纵身跳下,以死保住清白。这事感动了玉帝,使之渡为仙人升天而去。舍身崖至今还可以看到尼姑踩石升天的脚印,尤其是鞋底麻绳眼的印迹还清晰可见。  过去尼姑庙的名气很大,据传很灵验,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庙宇三进大院,规模宏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庙内常有土匪藏匿,为了清匪,尼姑庙毁于战火。  还有一个石岩上,有一只很大的脚印子,相传是韩相子留下的。  很久以前,陈母娘娘在望天观修行。那年天大旱,天下闹饥荒,她就给百姓蒸馍馍吃,没有水拌面,就请了几个石匠在岩上打井。石头硬,打又打不动,过了好多批人才打了一个小坑坑。陈母娘娘看着天下的人挨饿,急得不得了,就在石岩边哭,眼泪水淌了一坑坑。说来也怪,那泪水总是不干,舀干了又冒出满坑,再怎么舀都舀不干。陈母娘娘就用水拌面蒸馍馍,天天拌,天天蒸,把天下挨饿的人都救活了。  有一天早上,天刚拂晓,陈母娘娘又去背水,韩湘子恰巧也路过那儿,他就嘻嘻哈哈去纠缠,陈母娘娘气得眼冒金星,背水的缸也被摔烂了。陈母娘娘拖起一根擀面杖就打,韩湘子转身就跑,一脚踩在水坑边,滚下岩去了。这时陈母娘娘心想,把人都撵下岩摔死了,还修啥子行?她心一横,也从岩上跳下去。其实,韩湘子并没有摔死,他一脚踩在望天观,一脚踩在玄坛庙跑了。所以两面石岩上都留下了脚印子,人们叫它“神仙脚”,现在仍可看得清清楚楚。  望天观顶半山腰的观音神水也远近闻名。让人称奇的是,无论是大雨滂沱,还是溪河干枯时节,有一石窝的水均是清澈如镜,满而不溢。据传,此水称“观音水”,能治许多疑难杂症,如腰痛、头痛、婚后不育,只需喝上半碗水,便可消除病痛,怀孕生子。  望天观顶部古木参天,郁郁莽莽,直径1米、高20米的古松就有十多根。最使人惊叹的是这些古松树身光滑,没有伤疤,宛如鱼鳞金甲,煞是好看。  年逢五月,漫山的映山红花红似海,一眼望去一片红云掩映在翠绿的灌木丛中,身置其间,胜游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更有遍布山野的夜来香,八月花开,夜来馨香,弥漫山间,人处其中,神清气爽,飘飘欲仙。还有水帘洞、猪神庙……望天观处处是美景,处处有神话,处处充满诗情画意。  站在山顶,远望东南处有一山体恰似巨佛头像,五官栩栩如生,形象十分逼真,微微抬头,仿佛慈祥地眺望着望天观。再望左边山王顶下,有一块众称“黄土高原”的面积约五百亩之多的山包,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确与西北黄土高原无二。这些山峰与望天观遥相呼应,构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苍溪文昌宫

  文昌,是苍溪出名的旱码头。这旱码头,是相对靠近江河的水码头而言。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人们建场镇并不看好旱码头。因为靠江河的集市不但用水无忧,出行办事或周转物资都可以借水而行。因此,人们不相信,哪个旱码头能有持续千年的繁华。  那苍溪的文昌场,何以成为一个例外呢?原因肯定很多,但这里有千年不倒的文昌宫存在,或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何为文昌宫?你可能不假思索地说,那不就是敬奉文昌帝君的神庙吗?你只说对了一半。这里的文昌宫,最初可不是为敬奉文昌帝君而设,而是开设的一个学馆。  在古代,人们迷信风水。文昌场还不叫文昌的时候,有人就认定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凭据就是下边两句话:两山共一头,狮子滚绣球。谁葬这块地,世代作王侯。  这两山,指当地的金魁山与铨子寨(今权家寨)。一头,指两山共连的平坝,今文昌场的主体部分。如是立于可同时望到这两山的合适位置,那里的地形确如两只狮子在平坝上翻玩。既被认为是风水宝地,自然有人争抢。古时,这里不但人居密集。金魁山这边有道观,铨子寨那边有五香庙,都看好这狮滚绣球之地。试想,两山间的平坝只有那么一点点地,到底供谁家去作坟地呢?听老人们说,当地大族争到最不可开交的时候,那偷尸移坟就是常事了。何为偷尸移坟?就是没能入葬的家族,会偷偷地将入土者移到别处去。这样,下葬者不但风水宝地没占着,先人的尸骨都不知哪儿去了。最后,地方大族不得不坐下来谈判,都赞同的方案就是:谁也别将宝地当坟地,一起出资建学馆。于是,“文昌天下”的匾额挂上了学馆的门庭。这就是当地文昌宫的最初来历。  有学馆的教化,相传这里后来还真出了个叫胡大华的进士。人们赶紧塑起文昌帝君的像,以求神灵保佑此地文脉永昌。还听说,胡进士曾在陕西多处为官,每到一处必建文昌宫,推行家乡以文育人的风气。他家乡的文昌宫更是声名远播了。人们索性将进士所居的山改作了金魁山,进士的家乡就直接叫文昌了。  当地文昌宫多次毁于兵火,曾数次移址。清代重建的文昌宫在金魁山与铨子寨的正中位置。现在,文昌宫还因为曾是一代“布衣元帅”-的办公处所及苍溪县苏维埃政权的驻地而永载史册。  当年,县苏维埃下设的土地、粮食、劳工、财政、文化、内务等6个委员会以及保卫局、交通局、经济处、革命法庭和军区指挥部都曾分设文昌宫及附近。包括徐帅在内的不少红四方面军将领,曾在此谋划过重要的川陕战事。因此,这里的文昌宫还有红色的情怀,更让它闻名遐迩。  文昌宫的部分古建筑虽已损毁,但徐帅办公的那个清幽四合小院还保存完好。穿斗结构的12间平房,苔卷漫生的青瓦,沧桑的木格窗、木门,坚硬的板壁梁架,青石铺就的小天井,元帅拴马的老树,都无不沉静地立在那里。与一墙之隔的喧嚣立在一起,与永不磨灭的那段岁月立在一起。(胡博∕文)

中土观音寺

中土观音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土观音寺位于苍溪县城东北三十公里的中土镇麻溪浩对岸,与中土场隔河相望,犁苑滩上游。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六年重建,为苍溪境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7441.5平方米。  中土观音寺前后呈三层四合院布局,整个布局得体,结构紧密。大小房屋六十余间,其山门、万年台、钟鼓楼、观音殿、大佛殿均在一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为偏殿和厢房。钟鼓楼与两侧佛殿为全寺主体建筑。钟鼓楼为三重檐歇山式屋顶。最高层檐下施五铺作计心造斗拱,除柱头转角铺作外,四边各施补间铺作四朵,每朵拱的耍头后部接一横木成昂尾状连接内檐;中层檐下施刘铺作计心造斗拱,铺作法与上相同。但前后面檐下的华头作成象鼻状,并出有45度斜出象鼻状假昂。最下一层,左右各延伸三间,共面阔七间,长29.3米,进深12米,通高19.3米,除柱头铺作外,各间均等分的用补间四朵,全为六铺作偷心造。钟鼓楼火球顶至地面,高达20余米,实为壮观。观音殿为一单檐悬山屋顶,面阔六间,长23.8米,进深13米,檐下斗拱除柱头铺作外,其余包括普柏杉在内全部被锯掉。柱头铺作为六铺作,实际上是栌斗上重递增长的三个假昂重叠而成。柱径较小,屋架为九架椽屋、五椽袱,前后乳袱用四柱,脊椽下施蜀柱,蜀柱下为叠垒式梁架,并施以驼峰,驼峰上有一斗,承托乳袱外檐内柱用劄牵相连,有四个劄牵作月梁状,并有象鼻头出头。后殿为中高左右低的三间悬山屋顶,长1.62米,进深9.2米,小式木建,中开建不甚大,左右偏殿和厢房,都是穿逗木平房,钟鼓楼下的佛殿与观音殿间有卷棚顶的过道相连结。  中土观音寺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清乾隆六年(1741)重建。殿内有泥塑如来佛、观音、水旱十八罗汉、文昌、灵官、牛王等神像。周围树木参差,风景宜人。民国11年(1922)该寺有常产300背,和尚10余人,后将偏殿改作粮库。1950年神像全毁,改作粮管所(点、站)。该寺戏楼及其两侧一楼一底木结构房屋曾为中土公社公用房屋。1983年4月8日,苍溪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苍溪临江寺

苍溪临江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江寺位于县城西1公里处的嘉陵江西岸,因紧靠临江渡故名。唐广德元年(763)杜少陵送客至此渡并题《送客至苍溪放船归阆》一首。苍人为纪念诗圣此行为之建亭,并在亭东刻“放船台”三字。南宋诗人陆游北上南郑游此亭,题留“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句。明代在该亭左侧石崖上凿洞奉佛,明成化年间(1465-1487)四川督学吴智的《舟泊苍溪题》七律诗中有“居民依麓茅为舍,古寺栖岩石作床”句。清乾隆二十六年(1771)知县余大鹤修筑城垣在此取石,兼顾建寺。  道光二十八年(1818)知县泽宽完成慈云阁和两侧石殿。同治十年(1871)知县蔡懋康再次扩建,在慈云阁两侧各增一洞,巧架石廊,泥塑、石雕神像数十尊,配置木结构亭、台、轩、树,绕以石栏、围墙,最成规模。入山门向右循石级扶栏而上,有八仙洞。寺正中底层为石凿韦驮殿,宽1.6米,高2.5米,门上石匾有书法家宋灏书写的“嘉陵第一楼”。殿内正中有石雕韦驮注目肃立。韦驮殿外左右两侧石壁刻有知县蔡懋康书“神仙洞府”4字,字径1.5米。殿对面原建有古戏楼一座,殿与戏楼间的院坝中植奇花异草,戏楼两侧石栏围绕,栏外古木参天,寺西头为“波光竹影轩”,古朴雅致。轩前翠竹葱茂,轩下江水徐流。月明之夜,微风吹拂,竹影移动,波光鳞鳞,为苍溪县城周围八景之一的“临江夜月”。波光竹影轩右侧向上登数十级,入“别有洞天”石拱门,再上有“大观亭”。额题“江山一览”。亭分上下两层。登亭四望,远山近水,城廓田舍,尽收眼底。下亭东折,为全寺主体结构中房,有灵官殿;出园门向东绕石廊通西禅房、三官殿。  三官殿中塑神像,殿内石隙,有涓涓细流,终年不涸。过三官殿以东直通正中的“慈云阁”,内塑观音坐像。殿连东禅房,为游人品茗之所。再东为居室和炊事所在。临江寺为苍溪游览胜地。其中送客亭,固年事久远损毁,大观亭因滑坡被摧毁。198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临江寺题联:“策杖临风,诗圣凭栏曾送客;挥戈抗日,红军飞渡此长征。”苍溪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苍溪县城西1公里处的嘉陵江西岸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苍溪县)  红军渡——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遗址。红军渡原名塔山湾渡口,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渡位于县城东3公里处的塔山湾,国道212线从渡口之上贯穿而过。塔子山山高林密,前山陡峭,居高临下,后山低缓,叶茂林深。渡口在两山之间的峡谷口,森林茂密、滩头平坦、江面狭窄、水流缓慢、对面地势开阔,利于战前隐蔽和渡江登陆。1935年3月28日,为了迅速贯彻党中央“渡江西进”的战略方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以及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亲临前线,观察敌情,寻找渡口,选定此处为强渡嘉陵江主渡口。  解放后,为纪念红军渡江胜利,将渡口取名“红军渡”并勒石以志。1980年7月7日,四川省政府公布“红军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0月,徐向前元帅题“红军渡”3字。1987年一座高9米,长13.1米的红军渡江冷锻铜塑群像在这里落成。划定了2000平方米的文物保护区,建六角琉璃瓦仿古亭、拱桥、平台,修整了当年红军先头部队隐蔽渡江的石室;塑像东南广植花草树木。如今红军渡已成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纪念馆内展出的革命文物众多,已收集到的有962件,其中,馆藏级别文物792件(三级布币670件,二级布币60件,三级刀20把,三级红樱枪19把,三级手榴弹23枚);石刻标语1015幅,全面展示不同内容的256幅;红军时期的纪念遗物55件(公文包23个,布袋21个,船模11具),最有影响的是“红军印”(现存中国革命博物馆)、“钱衣裳”(国家一级文物)。  谭家大院,强渡嘉陵江战役总指挥部,红军渡遗址内又一重要地点。谭家大院位于苍溪塔子山后山下,是红四方面军取得渡江战役伟大胜利的重要军事指挥所。张国焘与强渡嘉陵江战役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红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等同志在此直接指挥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苍溪红军渡遗址现建成红军渡风景区,由红军渡红色文化旅游区、武当山生态公园旅游区和嘉陵江杜里坝水上游乐区三部分组成,占地3000余亩。景区总规布局为“一线、两环、三区、四园”。“一线”即:嘉陵江黄金旅游线,“两环”即景区内环线和相邻景点外环线,“三区”即红军文化旅游区、武当公园旅游区和嘉陵江杜里坝水上游乐区,“四园”即红军渡纪念园、武当公园、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相思书法碑林园四个主题公园。在成都理工大学规划专家的研究提炼下,景区总规规划要打响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品牌,以强渡嘉陵江战役为主题,突出“红土地、绿山水、梨乡情”特色,树好“嘉陵江上红军渡,生态庭园梨乡情”旅游形象。充分利用紧邻朱德故里、背靠古城阆中的优势,积极融入到川东“伟人故里”、“川陕苏区”红色旅游、川北三国文化和嘉陵江流域自然风光旅游的大格局之中,共同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富有特色的地域旅游网络。  保护范围:以“红军渡渡口遗址”标志为中心,向东外延5米至国道212线,向西外延15米至嘉陵江江心;以老“红军渡碑”为起点,向南外延57米,向北外延57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标语碑廊纪念碑”为中心,往东75米至崇霞宝塔山脚,往西12米至国道212线,往南50米,往北140米至苍溪石油库。  

苍溪将军村

  传说将军村出过将军。到此一游后,才知道这里的村民个个都像文韬武略的将军。  “春华秋实,农家风光胜城市。水抱山环,紫燕影姿过田园。”文化大户陈冶先书房门上的对联印证着将军们的田园生活多么悠然惬意。陈冶先从事剪纸、书法、根雕、水泥画、烙画等艺术创作已40多年,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大户”和“第二届全国绿色家庭”殊荣。其中水泥画是陈老先生的首创,全国闻名,慕名而来参观和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孔雀开屏、虎啸山林、故园情歌等水泥画,凝注在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霸气而不失精美。  全村共有文化大户16户,书画根雕、民间剪纸、川剧座唱、锣鼓唢呐等民俗文化百花齐放,每年都会吸引上万游客慕名而来。将军村的旅游、文化产业收入占全村年收入的六成。“全国庭院文化大户”“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四川省园林村庄”,这一项项荣誉让将军们倍感荣耀。  生态发展和文化一样,在这里枝繁叶茂地延展开来。“低碳产业+庭园文化=生态小康”,是将军们自创的兵法,简单而深刻。  有山,有水,有好日子,他们还奢求什么呢?行走在幽幽石板路上,沿途是苍翠的万年春,鲜艳的串串红,红彤彤的柑橘,盘虬卧龙的龙爪柏,淡雅的菊花……加上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美滋滋的日子,充满0!  他们凭文韬武略,在梨乡大地上,也酬蹈海之志。  信息来源:政府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政府信息中心

玉女村

  阳光从新农居的肩头滑落,洒到房前的微水池里,果园、导向牌、石刻与绿树簇拥的倒影在池底悄悄交融,渐渐定格成一幅图画。突然,两只青鸟缠绵着掠过水面,画面从一点扯开,满池波光潋滟……  陵江镇玉女村的传说与美女有关。相传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回利州省亲,妙龄如花的定安公主被嘉陵江两岸逶迤的自然风光吸引,游玩至名叫红卫的地方时感染风寒。随驾的太医及时救治,穷尽其术仍不见痊愈,李治夫妇心急如焚。此时,精通天文阴阳学的将仕郎李淳风向李治“泄露天机”:定安公主注定香消玉殒,唯有留在此地清心修道,方能续命。李治夫妇闻后泪雨滂沱,下令新建“玉女观”。从此,定安公主开始了漫长的修行之旅,她的灵气与秀美也随之浸润进这方山水。  若干年后,当地人为追思这位美丽的公主,把“红卫”改名为“玉女”。  如今,行走在玉女新村,你定会去村里的生态庭园经济展示馆看看。日子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四方游客的欢歌笑颜,近百次“玉女经”的外传时刻,都珍藏于此。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处处都是山乡产业。早熟梨和猕猴桃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摇钱树”,年年新增面积百亩以上。  玉女村的春光,让你一步三回首,或许你不愿割舍的是玉女般清纯的简单,那不加修饰背后美丽的外延……  信息来源:政府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政府信息中心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

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纪念馆占地2000余平方米,位于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苍溪塔山湾主渡口红军渡。2001年,红军渡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红军渡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精品之一。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的建设得到了中宣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委、省政府、广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在2007年春节前面向社会开放。  服务事项 由五个厅构成。主题馆分别是序厅、长征前夕、激战嘉陵、挥师长征、苏区奉献、将帅风采。附属厅建有贵宾休息厅和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可容纳100人,能召开小型会议,进行声光电立体效果放映。如今留下来红军时期珍贵的革命文物有3600多件,现在纪念馆一、二楼陈列台中展出的工农红军革命文物有962件,其中,馆藏级别文物792件,石刻标语1015幅,全面展示不同内容的256幅;红军时期的纪念遗物55件,最有影响的是“红军印”、“钱衣裳”。  地址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红军渡社区  联系电话 0839-5281001  交通线路 公路:沿国道212线驶入广元市苍溪县城,搭乘1路公交至红军渡站台下车。

张家河古墓葬群

张家河古墓葬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河古墓葬群位于四川省苍溪县龙王镇清水村四组,坐东向西,纬度32°05′23.7″,经度106°02′13.6″,海拔为513.40米。在长35.00米,宽16.00米,即56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呈三角形布局5座古墓葬。Ⅰ号为嘉庆二十二年三人合墓,双重檐碑亭,面阔4.58米,通高3.10米,两侧石栏及正中立四柱石刻题记碑亭均保存完好。Ⅱ号墓为皇清道光二十二年十月立,双重檐碑亭,出檐镂空石质雕刻,装饰配件及四周书法、人物、花草雕刻均保存完好。 该墓面阔8.60米,通高4.80米,碑亭正中两栋石室门各宽1.33米,高2.10米。墓前石栏相围,内设天井,长8.60米,宽5.20米,石栏正中立一字库。Ⅲ号墓为同治五年十二月立,双重檐碑亭,面阔7.90米,通高4.30米,石质围栏及天井已被破坏,碑亭石质雕刻及字库保存完好。Ⅳ--Ⅴ号墓位于前三座墓后侧正中,均为光绪年间立,规模较小。整个墓群题刻碑联“雨露秋霜四季凄怆地,苍松翠竹千秋报塞堂”、“青山不语花能笑,绿水无言鸟作歌”等计十五幅。

苍溪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苍溪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文昌宫——川陕省苍溪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川陕省苍溪县委遗址,位于苍溪县城东北90公里的文昌场文昌宫,是一幢穿木结构四合院平房,前后殿各5间,左右厢房各5间平行相对,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解放文昌地区,中共川陕省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共苍溪县委,7月,川陕省苍溪县苏维埃政府从运山坝迁此处。县委先后辖文昌、石马、岳东、新观、三川、白庙、老观、龙山、东溪、永宁、元坝、玉六12个区委,95个支部,有党员1000多名,中共苍溪县委一方面执行频繁的战斗任务,一方面组织全县人民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各项工作。9月8日,苍溪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文昌场召开,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徐向前总指挥在此办公。同年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进入文昌场后住于此。前殿大门上刻有“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对联。门外阶梯直通于市。在文昌宫前殿的石壁上,镌刻着“打倒帝国主义,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平分土地”、“武装工农”、“消灭刘湘,赤化全川”等革命标语,八十年来,一直激励着老区人民,发奋图强,踊跃参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革命热情。1983年4月8日,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院落面貌依旧,保存完好。

黄猫垭战斗遗址

黄猫垭战斗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猫垭——黄猫垭战斗遗址。李先念同志骨灰撒于此地。黄猫垭位于苍溪县城东北102公里的蟠龙山梁上,山上盘龙寨和狮子寨之间的岩壁上,有一对黄色巨石其形若猫,故名黄猫垭。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追击中,徐向前总指挥亲率红30军及31军93师从巴0发,李先念、程世才率30军作先头部队急速穿插敌军后方,火速抢占了黄猫垭,切断敌孙震部退向苍溪的后路。红30军在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的指挥下连夜急行军,抢占了黄猫垭峡谷地带的两边山头。15日拂晓,逃跑敌人主力退到黄猫垭,我军全线出击,一天一夜肉搏血战,敌人全部就歼,共毙敌旅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俘虏敌军10000余人,缴获07000余支,迫击炮40余门,获-以来最大胜利。黄猫垭战役大捷,标志着红四方面军取得反六路围攻彻底胜利。为纪念黄猫垭战斗的伟大胜利,苍溪县人民政府于1967年修建了“黄猫垭战役胜利纪念碑”竖立于黄猫垭口,李先念主席逝世后,特地要求将其骨灰撒在了这片红土地上。为纪念在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政府和学校“少先队”先后在此建纪念碑,每年清明等节日人们前往祭奠。

崇霞宝塔

崇霞宝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崇霞宝塔位于广元苍溪县城东文焕村宝塔山,在绿树丛生的山顶一枝独秀。崇霞宝塔始建于天启六年(1626年),即木匠皇帝朱由校在位年间。先后因年久失修及汶川地震而两次重建粉饰。作为4A级景区“红军渡·西武当山风景区”的三景之一,容貌一新的崇霞宝塔在苍溪享有盛名,并于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往崇霞宝塔的路比较漫长,塔前近乎接天的石阶也令人生畏。崇霞宝塔是楼阁式砖塔,外檐逐层内缩,整体呈锥状,着实巍峨挺拔,塔尖直指苍穹,庄严肃穆。塔座和底层由石料修建,其余塔身每层皆由六棱形砖堆叠而成,工艺巧妙。塔身雪白,故当地人称之为白塔。塔内有环梯,顺梯而上,可以看到塔身各层皆开有壁窗。透过壁窗,依借塔势,可以观赏宝塔山四周开阔的盛景。举目四望,苍山翠林,着实令人心旷神怡。  1988年7月8日,广元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予周围林木葱茂,与红军渡、武当山连成一气,为苍溪城乡人民游览胜地。   

石门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石门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