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賨人谷风景区 | 賨人谷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賨人,又称寅人,虽没有列入当今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中,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都就建在今达州市渠县的土溪城坝.渠县,秦时称宕渠县.《舆地纪胜》卷162记:“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 賨人谷风景区地处华蓥山脉中北段,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城东26公里。范围约41平方公里,以奇山、秀水、幽洞、丽峡、飞瀑、湖泊、涌泉、怪石、古栈、茂林著称,被誉为川东“小九寨”、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 景区内景观众多,汇洞景、石景、崖景、瀑景、气景、生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并且有些景物独具特色。洞景主要集中在渠县龙潭乡老龙村境内,初步调查有大小溶洞60多个,呈现于地表的多为落水洞形式,一门一洞,洞洞有别,洞间又有小洞相通。溶洞群中,以老龙洞的规模最大、最奇。该洞高20m,宽约30m,长在1000m以上。洞中有暗河和地下湖,可以划船荡舟。河水奔腾激荡,拍击洞壁,声若惊雷。洞顶悬吊形状各异的钟乳石,欲坠未坠;顶壁滴水如细雨霏霏,水雾迷蒙。洞中有一高达500余米的“通天洞”,逐级盘旋而上可达山顶。 石景奇石、怪石:景区内奇石、怪石遍布,比比皆是,姿态万千。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位于观音崖下平台上的青蛙石。该石高3m多,宛如一只巨大的青蛙,欲跳未跳,神采奕奕,形态逼真。从右侧看,又似一只天狗,端坐在崖前,向西注视着山下的动静,神态活现。这一大自然的杰作,巧夺天工。无论是规模之大,形状之奇,神态之活,在四川省内的天然奇石中实属罕见。 賨人谷景区的奇山秀水、幽洞丽峡、怪石飞瀑、古栈茂林独具特色,独有的賨人穴居遗址和賨人文化陈列馆堪称一绝。同时,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齐备,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是川东旅游的一朵奇葩。尤其是距达州的车程只有1个多小时,距重庆2个多小时,距成都3个多小时车程,非常适合自助、自驾前来领略景区旖旎的自然风光,感悟厚重的古賨文化,畅享周到的旅游服务。 地址:达州市渠县龙潭乡老龙村 类型:洞穴地质地貌 等级:AAAA 电话:0818-7432111 开放时间: 8:30-17:30 门票 賨人谷景区门票成人票门市价55元 |
红色渠县纪念园 | 红色渠县纪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红色渠县纪念园”坐落于距渠县县城30公里的贵福镇八台山麓。该纪念园是在1993年建成的营渠战役纪念碑和苏维埃纪念馆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于2012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底正式落成开放。 该纪念园由入口广场、景区大门、国旗台、苏维埃广场、红色文化纪念馆、战斗梯、营渠战役纪念碑七大景点构成。其中,红色文化纪念馆占地1500余平方米,该馆以营渠战役为主线,汇集了渠县红色文化资源,分为“序”、“革命薪火·燎原渠县”、“营渠大战·红色政权”、“共赴国难·抗击日寇”、“龙潭起义·迎接解放”等五个部分,集合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程,综合运用历史资料,通过雕刻艺术、书画作品、遗物展示和声像资料等形式,生动翔实地展示了红色渠县的光荣历史和社会影响,供游客瞻仰缅怀。 纪念园内,高达19.3米的营渠战役纪念碑矗立在峻峭挺拔的八台山巅,碑名“营渠战役纪念碑”由魏传统将军所写,碑上分别雕刻有-、-为川陕革0据地的题词,以及近千烈士的英名。 “红色渠县纪念园”自开放以来,积极发挥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作用,配合相关部门利用“清明”、“五四”等节日,开展了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接待游客、青少年学生及干部群众3万余人次,激发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根据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相关规定,达州市相关部门对红色渠县纪念园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通过考核验收,“红色渠县纪念园”已达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准,决定将其作为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授牌。 |
渠县文庙 | 渠县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也称渠县历史博物馆。渠县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1月,与渠县文物管理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 建于宋代嘉定以前,在渠县城内西隅石于岗顶.元代次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邑侯梁从义移建于县城南外西岩侧,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于南郊将文庙迁回旧址,明代祟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初九),文庙被农民起义军焚毁。《渠县志》载:“癸未重丸之交,‘贼’由西城毁堞而入,学宫焚焉。”隔二十年后,清代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再度兴建。康雍、乾、嘉亦相继修葺。现存的文庙建筑,是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动工重修的。整个工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秋季才告竣工。清代文庙的建筑开始于距今三百一十六年前,前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费时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 进门后为泮池,呈半月形,池上三桥九洞,桥下游鳞戏水,碧波盈盈。正中桥头为精雕蟠龙,封建社会时只有状元衣锦还乡才得过,乃是一种“独占鳌头”的特殊荣誉。就是两旁二桥,也只是有了“功名”的读书人才能走得一趟,称做“游泮’,还有一定的仪式,即所谓“泮水生香”。泮池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距今已一百九十余年。 过了泮池侧为青砂石“棂星门牌坊”三楹,高大壮观,精巧绝伦。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无1794年),距今已历一百八十七年。石料采自渠县三江小山峡,用大船从渠江水运。当时无大型起重器械似用“垒土法”竖立而成;石条全用接榫,墨法准确,虽近两百年日晒夜露,风吹雨打,而今基本完好,没有走性。牌坊顶端是六条蟠龙,昂首朝天,奋欲入云,栩栩如生,正中刻“棂星门”三字。牌坊的石刻作品皆为镂空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如“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穿云”,“五蝠归真”,“麒麟送书”、“鱼跃龙门”等图案,生动活泼,端庄和谐,曾被誉为“蜀中牌坊之首”《渠县志》载:“棂星门拣选石材美而巨,雕刻尤精,绝川中未曾有之”。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曾载专文和图片于以介绍。 文庙建筑群落成阶梯状,工程浩大,厢房亭阁浑然一体,坐北朝南,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高峨庄严。脊顶为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卧龙两条,殿顶纯为金黄琉璃瓦铺盖,殿堂正中原供奉孔子本主,本主上有九龙捧圣的浮雕,正中用金底红字书写“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八卦藻井下悬挂着“万世师表”的扁额,东西两厢还供奉有“四配”、严十哲”先贤牌位。 大成殿雕花石台之下为祠的东西两原,供奉所谓“先贤”七十九人,“先儒”七十五人,东西两原为碧绿琉璃瓦铺盖,壁上浮雕文房四宝及祥云怪兽,木雕穿花,窗棂门扇,典雅庄重。 再下几级石阶就是戟门,列二十四戟(古兵器),使人屏声息气,派显赫森严的气势。 门下有四祠:有所谓“以道为君,泽及庶民者入祀”的名宦祠,有“言行端庄者入祀”的乡贤祠,有“忠义激烈者入祀”的昭忠祠,有“节女、孝子入祀”的节孝祠,都是供奉一些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忠、孝、节、义”的代表人物。但可惜以上四祠及戟门已在文革中毁坏了。 大成殿后还有崇圣祠(又名崇圣殿),是供奉孔子父母、祖先的地方。 站在大成殿门首,可以下视各祠及牌坊、泮池、宫墙。抬眼望去,正面可见距文庙一百公尺开外人工堆砌而成的“珠宝山”和山上小巧玲珑的八角亭。东边可望一泻千里的蓝色渠江,西面可望龙盘虎踞的青黛色马鞍山,真有渠江山水,一望无余的气概。 建国以来,文庙几经培修,公布为渠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开辟为渠县人民文化宫,以作人们观赏、休息、娱乐和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 景点位置 四川省渠县境内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上午下午开放,中午有休息时间,下午是两点半开放 保护范围:现占地范围为界。面积5,711平方米。 |
沈府君阙 | 沈府君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渠县城北34公里的水口乡汉亭村燕家场,是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幸存者。约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但其子阙已经毁废。两阙东西相距21.62米,阙高4.84米。东阙之内侧有青龙浮雕,利吻紧咬玉环下之绶带,挣扎上仰,奋欲腾云。西阙之内为白虎浮雕,隆准短身,四足五爪,尾长而刚健,口亦紧咬玉环绶带,跃跃欲奔。 阙周遍布反映汉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人物、动物和作物的浮雕,如独轮车、农商贸易、猎射、戏兔以及牛、羊、马诸畜和果树、水草等等。西阙铭文“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其书法独匠,乃汉隶之佳品,其中之“沈”字肆意运笔之飘逸淋漓,为世罕见。 两千年来,世人纷纷前往观摩,其拓片流诸海外。沈府君阙,造型古朴,雕刻精巧,状物逼真,形态生动,不仅是造型艺术中的又一珍品,而且是研究汉代生产、生活、建筑、交通工具及书法、雕塑、绘画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 1961年,沈府君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描述 左、右阙形制相同,由台基、阙身、楼部及屋顶4部分构成,通高4.85米。台基,石一层,无刻饰。阙身为独石,略有收分,四角各刻1柱。两阙内侧分刻青龙、白虎,正面居中刻展翅朱雀、铭文及铺首,左阙铭文:“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右阙铭文:“汉新丰令交都尉沈府君神道。”楼部石2层,第一层刻栌斗、纵横枋及铺首,四隅雕角神;第二层下段减地平西王母、三足鸟、蟾蜍、玉兔及求仙药的使者等;上段呈上大下小的斗形,1周斗6朵,正、背面作身弯曲的曲,侧面身很长,斗下浮雕仙女乘鹿、玉兔捣药、射猴及董永侍父图等。屋顶部均存石1层,作重檐庑殿式。正、背面出檐56厘米,侧面出檐62厘米,刻出椽子、连檐、瓦当、瓦垅;其上脊饰已失去。 此阙建筑构件刻得略显粗糙,两阙斗多不对称,装饰雕刻都很精美。减地平之外,青龙、白虎、射猎图及角神是浮雕和高浮雕,为现存四川诸阙0现最早的技法。四川汉石刻独轮车的形象,仅此与渠县另一阙有之。隶书铭文飘逸而不为绳墨所拘,在汉隶中亦属少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亭保护,80年代初国家拨专款修建围墙,并由专人看管。 景点位置 四川省渠县汉碑乡汉亭村 水口乡 渠县辖乡。清雍正年间设场,1950年设水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5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人口1.2万。三(汇)岩(峰)公路过境。辖川庙、书台、评花、罗田、柏杨、中房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花生、油菜子,产青麻、柑橘。养殖业以蚕、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 详细++ |
渠县云峰塔 | 渠县云峰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渠县云峰塔是一座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临巴镇石桠村一绝壁四立的小山上,古朴庄重、巍然壮观的石塔。塔下岩边,尽是奇形怪状的落石,有的独立耸峙,有的彼此依靠,有的重叠拼凑,不一而足。从羊肠小道上得山来,一石塔耸立于眼前,云峰塔到也。地处蓼水河东岸的云峰岭,与高沙古镇隔江相望。塔畔潭深水碧,江流到此,触石翻腾,“万道银波寒射塔,宛如金剑吐珠光”。这里是高沙八景区之一。 渠县云峰塔建于道光庚子年(1840年), 为6棱11级石塔。塔地处山顶平台,登高远眺,目及十里,景-人。塔高13.23米,塔基为正六边形,边长2.3米、高0.34米,底层高1.6米、边长1.85米;第二级高1.26米;第三级高1.19米。以上各级高、宽度逐层递减收分。系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基青石砌筑,塔身八方五层。塔顶置大小各异的两个石鼓和一石质塔刹,塔檐厚0.26米,上下排比匀称,若龙尾高翘,翼角凌空。 塔底层正面开有长方形石门,门刻有楷书楹联:“文治光昭示呈五色,笔花璀璨星映三垣”,横批“云峰文库”。其余各方分别阳刻草书“龙飞凤舞”和“福”“禄”诸字;“龙”“飞”二字笔划中还夹杂龙头凤尾的图案,字体雄浑流畅秀丽。而且笔画穿插,整个字面更富有立体感。 塔的各级石雕多而精湛,有镂空雕刻的云纹图;浮雕《双鹿》图、《对弈》图、《请安》图、《骑吏》图、《出行》图、《渡江》图等,形象生动。除图案雕刻外,塔身亦多刻诗文,笔力遒劲,真正体现了文风昌盛。 旅游信息 看云峰塔可以先到达渠县临巴镇,再从临巴镇坐车前往河东乡中心校,在河东中心校旁的水库堤坝上就可以看见云峰塔,再步行30分钟即可到达。或者从渠县坐车到达李馥乡,然后在河边乘渡船到达河东乡境内,再驱车前往河东乡中心校。 |
三汇白塔 | 三汇白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汇白塔位于四川省渠县三汇镇南1.5公里处,在渠江右岸。《渠县志》三汇塔序赞之:“前拥牛山之秀,后接龙冈之奇,相阴阳于山巅,度方位于河畔。” 塔建于清道光年间,据载当初建塔以彰教化,而叫文峰塔。共十三层,高53米,呈六面体,通体涂成乳白。塔基及底层用石建筑,每边长4.4米、厚0.9米,面渠江而建圆拱门,高2.9米,拱高1米,塔檐石凿,六角翘角,2-13层用砖建造,各边有长方形瞭望孔成品状,塔顶挂铜铃四个。底层拱门上有石刻横匾,长1.8米,宽0.7米,阴书“文峰塔”三字,二层阴书石刻横匾“更上一层”,三层阴书石刻横匾“欲罢不能”,三匾皆正楷。塔顶檐飞角,风铃高悬,铜铃迎风而响,清脆悠扬。塔内原建木楼13层,螺旋木梯,层层相连,直通顶层。内底周长19.8米,底层有石碑6块,刻塔序及捐修者芳名,以上各层立四尊陶烧、木雕佛像。每层均有观景窗口,远眺山如翠屏,近望古镇如画,俯视渠江如练,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塔雄踞江岸石矶上,临江傲涛,形如巨人手擎银色宝剑,遥指长空。 《渠县志》三汇塔序赞誉它: 上出丹霄,作两河中流之砥柱; 下临翠浪,注千载层出之文澜。 塔南北各有一桥飞跨渠江东西,如双龙卧波。 |
梭罗碥摩崖造像 | 梭罗碥摩崖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梭罗碥摩崖造像位于渠县报恩乡,开凿年代为唐代。共计造像四龛,原凿于一宽7米、高2.4米、面积16.8平方米的独立岩石上,因地层下陷,导致从第2龛中部断裂一分为二。1号龛一菩萨二侍者,主尊为观音,侧立善财和龙女。2号龛一佛二侍者二武士,主尊释迦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两侧各一侍者,龛沿各刻一武士像。3号龛一菩萨二侍者,主尊为六手观音,坐于金刚座上,六手持仙桃、月亮、太阳、青蛇、宝剑,两侧有侍从。4号龛刻两菩萨像,削发秃顶,身着袈裟,盘腿席地而坐。梭罗碥摩崖造像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梭罗碥摩崖造像与北方石窟寺形式有很大不同,达州类似造像龛数量非常多,只是规模没这么大,龛数大多为一至三龛。虽然现在处在深山偏僻之处,但在古代大多数都刻在交通要道上,目的在于方便信众参拜。 专家从龛内佛像形制特征、衣纹服饰、龛眉及其上花饰分析,认为与巴中南龛造像非常相似,而且是十分流行常见的。巴中同类题材有明确纪年款,为唐中晚期,达州与巴中相邻,因此,山西大学赵瑞民教授断定:“梭罗碥摩崖造像虽无题纪年款,但基本可确定为盛唐或中晚期造像。” |
礼义城遗址 | 礼义城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礼义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洪溪村渠江东岸,占地168000平方米。 南宋末年既是城址,又是古战场遗址,明清时期继为要塞之地和古城场遗址,清代在其上修三教寺,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之地。礼义城遗址自宋至清历为渠人避兵祸之地,延续时间长,历史信息丰富,是研究川东北地区政治、军事、战争、宗教的重要遗址。尤其是它在南宋末年抗拒元兵达二十年的时间,是继合川钓鱼城外的另一处研究宋末元初历史的重要遗迹,现遗址内还有宋时沿山体所砌城墙、宋代“地图碑”残件、清三教寺遗址、“重修三教寺石碑记”等历代遗迹、遗物。1986年被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达州渠县龙潭 | 达州渠县龙潭简介 --位于八台山东侧,从上崩口到下崩口河段长10km,上崩口的右侧支流抠壁子沟,发源于八台山的东北角,长约6km,沟谷两侧是原始森林。龙潭河景区风光秀丽幽雅,景物丰富多彩,融山景、峰景、谷景、河景、瀑景、洞景、生景以及村景于一体。 从上崩口至下崩口10km的沿河两岸,石灰岩山峰耸峙,高出河谷 1000m以上,峰岭连绵,参差错落,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沿河两岸山峰直立,顶尖如削,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上崩口下游500m左右左岸的独秀峰,峰顶白云朵朵,峰下流水潺潺,景致怡人。 四川达州 |
三汇古镇 | 三汇古镇位于渠县的东北部,巴河、州河、渠江的汇合处,距渠江镇40公里,盘踞在三江交汇处的一个硕大的磐石之上(当地人称“石磐”),自古是川东重镇,现为四川三大古镇之一,镇辖三岸,山环水绕,街市沿山而建,街道蜿蜒曲折,街面跌宕起伏,街内小巷幽深,院落相连,街房多雕楼画栋,镂龙刻凤,古风古韵,于山顶俯瞰,房屋接踵摩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仿佛大都市重庆的微缩景观,故有“小山城”之称。 |
赵公神道碑 | 赵公神道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赵公神道碑位于土溪乡碑帽村的公路旁,碑前右侧有一棵黄桷树,碑为一巨大青砂石建造,通高4.95米,宽1.5米,厚0.46米,为川东地区第一大碑石,神道碑为赵启贵之墓碑,顶为半圆形,坐北朝南,碑上铭文恭楷,书写圆润,雕刻细腻,右边为墓主人姓名、封爵、官职,中部刻“圣旨、皇清诰授武功将军赵公神道”14个大字,左为建碑者署名,落款“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十月上浣旦,敬上”。 |
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 渠县柏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渠县柏水湖规划总面积689.55公顷,含湿地面积257.31公顷,湿地率37.32%。柏水湖是川东丘陵区库塘湿地,是嘉陵江支流水源涵养地,具有防洪、灌溉、饮用水源地等重要功能。规划区域湖汊众多、岸线曲折、丘区湿地特征明显、景观优美,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对我国丘区湿地保护、水源涵养及生态安全维护具有突出示范意义。 |
贾氏节孝坊 | 贾氏节孝坊位于渠县城东北58千米任家乡兴武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牌坊坐西向东,青砖石建成,四柱三门,高8.5米,宽4.8米,顶三层檐呈品字形。 |
冯焕阙 | 冯焕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北土溪赵家坪。据《汉书》记载:冯焕,东汉安帝时人,为幽州刺史,延光元年(公元121年),被诬下狱,事虽辨明,已病死狱中,安帝“赐钱十万,以子为郎中。” 冯焕阙即目前仅存东阙,子阙已废。阙身正面铭文下刻一饕餮,铭文为“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此阙大约建于建光元年或后一年。 冯焕阙风格稳重朴素,雕刻精致简练,造型生动优雅,独具一格,显示了汉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珍品。- 1961年3月国务院批准冯焕阙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构造 阙为双体,东西各一,现仅存东阙。高4.38米,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冯焕阙近景 斗拱层、阙顶6个部分组成,是一座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阙身由青砂石做成,由三层大石叠成:一层,雕刻着纵横相交的仿子,二层为介石,较薄,四面平直,上面布满浅浮雕方胜纹图案,三层石块向外飞斜,呈倒梯形,两侧为曲拱,富有强烈的装饰美。拱眼壁上,正面青龙,背面玄武,刻划细腻,刀法娴熟。顶部仿双层檐,庑殿式,简瓦,瓦纹草叶。阙上有铭文:“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道”。- 背景资料 渠县地处四川省东部,渠江上游,在县城至岩峰道上,有汉阙6处冯焕阙构件,是全国最多的地方,阙上有的刻有朱雀、青龙,有的刻有人物,雕刻精美,造型精致,为他处少见。 阙是古代建筑群落前所建立的一对左右对称的建筑物。阙既是建筑物主人显赫地位的标志,又具有装饰大门的作用。阙的建造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尚存仅二十余处,而渠县就有六、七处,占中国现存汉阙总数的1/4,因此渠县被誉为“汉阙之乡”。汉阙,是东汉至西晋建造的石阙之统称。 渠县最有名的是冯焕阙和沈府君阙,是国家早期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冯焕阙位于四川省渠县北赵家坪,距县城约29公里。冯焕是东汉安帝时人,曾任幽州刺史,121年(东汉延光元年)被陷害下狱。冯焕阙约建于121年,雕刻精致,造型优美。 |
渠县汉阙 | 渠县汉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冯焕阙 保护范围:基址向东外延105米,向南外延92米,向西外延117米,向北外延323米。面积8.69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78米,向南外延43米,向西外延36米,向北外延48米。面积10.96公顷。 2.沈府君阙 保护范围:东阙阙体向东外延48米,向南外延43米,向西外延65米,向北外延187米。面积2.95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28米,向西外延38米,向南外延82米,向北外延13米。面积3.86公顷。 3.蒲家湾无铭阙 保护范围:以阙体为基点,向东外延44米,向西外延49米,向南外延23米,向北外延290米。面积3.2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37米,向西外延113米,向南外延75米,向北外延22米,面积5.92公顷。 4.王家坪无铭阙 保护范围:阙体向东外延68米,向西外延79米,向南外延61米,向北外延323米,面积6.2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05米,向北外延15米,西、南与保护范围重合。面积5.3公顷。 5.赵家村西无铭阙 保护范围:阙体向东外延21米,向西外延124米,向南外延58米,向北外延30米。面积2.69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61米,向西外延40米,向南外延20米,向北外延67米。面积2.79公顷。 6.赵家村东无铭阙 保护范围:阙体向东外延33米,向西外延30米,向南外延36米,向北外延73米。面积8,16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78米,向西外延133米,向南外延92米,向北外延36米。面积4.94公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城坝遗址 | 城坝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坝遗址位于四川渠县土溪乡城坝,又名宕渠城遗址,是賨人文化遗址。 城坝遗址所包括土溪镇天府村、城坝村全部及流溪乡新华村、洪溪村部分,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2005年3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遗迹;出土有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 1991年5月,城坝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 保护范围:西、南、北三面至渠江,东接佛尔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