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 |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位于昭觉碗厂乡团结村博什瓦黑的南坡上,与普格县红毛依达乡毗领。西距西昌约50公里,东距昭觉县城56公里。1982年4月初,州委、州政府领导同志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等专家前往鉴定,证明石刻岩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来由凉山州文化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杜耀西、黎家芳、锡长僖、张延平等有关人员组成石刻岩画调查组,作了为期23天的清理、考古、测绘、拍摄和捶拓等工作。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于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0》以及《四川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于1991年9月13日,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博什瓦黑实地踏勘观测,遵照有利于保护文物自然环境风貌,有利于文物安全和文物开发利用的原则,划定了以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为中心自的44.28亩地为重点的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为中心,东至阿嘎尔古依莫方向100米为界,西至依孜乃解方向60米为界,北至古巴阿莫方向100米处为界,划为一般保护区。划出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及文化区内的集体所有林地共95.28亩。该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仍委托解放沟碗厂乡人民政府负责(昭府发<1991>8l号文件通知。 岩画阴线刻造在十六块天然巨石上,画面面种约440平方米,可分南、西、北三个岩画区。南区:位于山坡中下部,紧邻博什瓦黑河的北岸,是主要分布区,共有8块刻石英钟,其中一刻石最大,是本区的中心,顶部面积达198平方米,其上刻有巨大的涅像,下部刻释迦、观单等像,其他刻石上刻有释迦、观音、四天王、明王及佛塔等主要佛教造像,还有一处汉文题记。西区:位于南区的西部,共有五块刻石,分布在南北两处,最南边一块刻石,刻有一尊男性像。该刻石右侧往100米有四块刻石。北区:位于山顶,有三块刻石,其中两块靠西边,岩而小,刻线技法粗犷,刻的是小型人物。在其东南边的悬岩上,有一横长形刻石,岩石南面比较光滑,刻有一幅六人骑马的出行图,画面之大。博什瓦黑石刻岩画内容其中上是佛教遗迹。其中王者出行图和彝族毕摩的出现实为独特,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用阴线刻造的博什瓦黑石刻岩画,画像众多,画面宏伟,画幅之大,是迄今摩崖石刻画像中少见的。特别是在凉山彝族地区,发现这样大型的密宗摩崖造像,对了解当地历史,佛教的传播以及古代民族关系提供了新的史料,也对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碗厂乡 昭觉县辖乡。1952年建碗厂乡,1962年更名湾长乡,1972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碗厂公社,1984年复置碗厂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65公里。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0.2万。合(川)木(里)公路过境。辖以德阿莫、大石头、洛古3个村委会。经济以牧业为主。农业主产马铃薯、荞麦。博什瓦黑有唐宋时期佛教支提岩画,雕刻在16块巨大岩石上,面积440平方米,…… 详细++ |
竹核温泉 | 竹核温泉可分为一大一小两个温泉。竹核大温泉位于昭觉县竹核乡大温泉村,距县城14公里,海拔1905米,属热泉,泉眼水温50℃以上,矿化度0.2—O.21克/升,PH值为8.4,水化学特征为碳酸氢纳、钙(HC03—NaCa)型,流量19.69立升/秒,主泉眼位于志留系灰岩,角砾岩破碎带。现修建有四季皆宜的游泳池一个(1000m2),沿牛洛河河岸修有占地达27亩的养鱼池,所喂养的罗非鱼内外驰名。竹核小温泉距大温泉约1公里,水温44℃左右,流量5.6立升/秒,矿化度为0.075克/升,PH值6,水化学特征为碳酸氢钠、钾,氯钙型水(HC03?CL-K+Na+Ca),该泉下游也建有养鱼池7.8亩。由于竹核大,小温泉,地处宜宾至西昌的公路旁,可进入性好。 |
波洛云海 | 波洛云海,较之峨眉山云海有过之无不及,站在丙乙底山最高峰(电视差转台)处俯视,万里云海里只凸现出三座山峰:北面狮子山、东西老君山(云南)、西面木托山(布拖),可望玉龙山(云南丽江)、贡嘎山(甘孜),景色迷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波洛杜鹃花 | 波洛索玛花(杜鹃花),十万亩成片,延伸丙底乡、甲依乡、尔觉西乡,每年四月底至六月中旬,索玛花五颜六色,鲜鲜的、艳艳的、红红的开着,在阳光的映照下,更添了几多光彩,上山游览,观光索玛花的人们,连连不断,游人们和过路车辆总是将索玛花插汽车及姑娘的辫子上,象征着吉祥、如意和美的享受,似乎过“索玛花”节。在封山育林碑对面金阳方向,有几个小山包,丝窝方向有个哑口,大约200米宽,堤坝50米,引渠蓄水库(人工湖),湖面100多万平方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彝族向天坟 | 彝族向天坟,位于昭觉县古里片区龙沟乡阿里米村果噢乃巨的两座小山顶上。南距古里工委约7公里,北距龙沟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从该处坟地和周围的地形地貌看,南北两侧为沟,山下沟谷台地为农耕,东侧为风景优美的硕嘎拉达,西靠神奇的鹫里德波(坐鹰山),昭觉县城至古里工委的公路从中穿过,这里有着许多神秘的传说。 彝族向天坟是一种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境内的古坟墓,形状大体可分为圆形、单圆台、三圆台堆垒金字塔这三种类型。后者由大、中、小三个圆台堆垒而成,第三台顶用石砌成凹口向天。单圆台有两种,一种台端平面圆心用石砌成凹口向天;另一种台端向天平面用土填满。圆环向天坟酷似井栏,环口向天。因此统称向天坟。是踞以观测天象星斗的观象台或天文台(刘尧汉、卢央二位先生著《考古天文学的一大发现——彝族向天坟的结构与功能》1985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彝族文化研究文集》)。最近发现的这些昭觉果噢乃巨彝族向天坟正是圆形单圆台、环口向天的向天坟。其结构与造型十分独特。 果噢乃巨彝族向天坟,共发现8座,东西排列。 公路以东的一座小山顶上发现有2座。Μ1号坟墓,直径1.90米,墓内早年被盗。Μ2号墓,直径1.60米,保存较完整。墓葬形状均为圆形,墓口向天。据推测,葬前先在地上挖一圆形土坑后,在土坑内以若干块自然石板竖嵌呈圆形墓室,将尸体或尸骨或骨灰入葬其内,然后用土堆垒成圆形土堡,环口向天。或是葬前先在地上挖一圆形土坑,在圆形土坑里以若干石板竖嵌呈圆形墓室后,将焚尸柴火堆在其中,然后,抬尸于上焚烧,最后用土填之。发现填土未满,故意留出环口向天。因尚未对坟墓进行清理发掘,出土情况不详。Μ1号墓土堆,直径4.40米,残存高0.54米,墓壁由7块石板构筑。Μ2号墓土堆,直径3.70米,高约0.60米,墓壁由九块石板构筑。 公路以西另一山顶上发现6座分布密集的小型同类坟墓,因绿草覆盖深厚,难以测量。两处坟地相距约100米。 这里的墓葬分布极为密集,从暴露于地面上的墓壁石板可见,公路西侧的向天坟与公路东侧的向天坟总体构造有些差异。一是位于公路东侧的两座向天坟相间距离达2米,而位于公路西侧的6座向天坟均相靠无间,间隔距离几乎为零,甚至发现墓壁石板共用情况。二是公路以东向天坟的封土堆较为明显,两座各有封土。而公路以西的6座向天坟封土不太明显,是否原来6座向天坟都为封土堆。我们还发现构筑坟墓的石板是由自然板石经过简单的修整后,在圆形墓坑里竖嵌呈圆形墓室,然后,将尸骨或骨灰入葬,最后用土堆封成。在构筑坟墓的石板上未发现加工琢磨的痕迹,石板的大小厚度也不等。 果噢乃巨彝族向天坟,因尚未进行试掘,目前,坟内文化保存情况和具体的文化内涵还不清楚,墓主族别和时代也就无法断定。因此,这处坟地亟待继续进行考古调查和清理发掘。 附近的当地彝族农民传说,果噢乃巨这地方,在很久以前是凉山东部沙马兹莫的居住地,称其谓“兹莫赤伙”(彝族兹莫坟地)。“兹莫”原意为王、酋长、首领,后来演变为土司。“赤伙”意为火化坟。并且认为,这是贵州水西阿支尼威(安氏土司)家长子阿支尼阿依继位之前的沙马兹莫的坟地。从这里的自然环境、风水情况看,是适宜于人类居住生活的好地方。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补莫湿地 | 布拖县补莫湿地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乐安自然保护区境内(自然保护区面积22754.3公顷),现有面积700多公顷,是四川省第二大湿地资源,现已列入凉山州州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并正在积极争取四川省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布拖县补莫湿地是保护黑鹳、扭角羚等国家珍稀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基地。乐安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植物垂直带谱齐全,湿地资源独特。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27目77科262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扭角羚及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黑熊、獐子、岩羊、白腹锦鸡、红腹角雉、林麝、黄麂、猴、狐狸、穿山甲、水獭等。鸟类100余种,有麻雀、喜鹊、乌鸦、斑鸠、岩鹰、杜鹃、岩燕、锦鸡等;有森林植物59科185种,珍稀植物有红豆杉等,森林垂直分布较明显。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木撮乃姐石板墓群 | 木撮乃姐石板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该墓群位于昭觉县四开乡好谷木撮乃姐,是在1987年7月全省文物普查时我县文物工作者发现的。莫葬共有56座,均分布在木撮乃姐的两山丘东侧斜坡上,总面积均5万平方米。部分墓葬残存。莫葬群东贴三湾河,南靠莫子山,两旁深沟,西南方为洛苏乃姐山,北距三弯河桥约800米。莫葬均用薄石板嵌成,顶无盖石,且已全部露出地面。墓葬形制有长方形、梯形、长条形三种。墓向以座南向北和座东向西为主。其中M53一座长2.8米,宽0.9米,M37长0.45米,宽0.2。其余墓均约长1.5米至1.24米,宽0.6米到1米左右。曾在墓地内采集到锥刺纹夹砂陶残平底罐一件。 木撮乃姐石板墓群,自发现以来,省、州有关专家学者多次来现场考察,认为木撮乃姐石板墓群是战国至西汉的古墓葬群。历史悠久,墓葬数量众多,是最为集中的古墓葬群。它将为研究西南民族史具有较高的价值。为此,昭觉县人民政府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三日,组织有关部分负责人,到现场划定了木撮乃姐石板墓群为中心的60亩地为重点保护区。 四开乡 昭觉县辖乡。1951年建四开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89.1平方公里,人口0.9万。合(川)木(里)公路、普(格)三(湾河)公路交会过境。辖梭梭拉打、格洛瓦洛、衣里木、瓦里乃托、洒瓦黑洛、酒瓦洛且博、勒格觉、洒瓦洛尔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荞麦、燕麦。特产花椒。为县苹果生产基地。1983、1……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昭觉历史文物陈列室 | 昭觉历史文物陈列室。以好谷东汉石表及博什瓦黑岩画复制品为主要内容,以征集文物及馆藏文物为辅的历史文物陈列室。不断充实展品内容,体现昭觉的历史文化。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昭觉科且土司衙门遗址 | 昭觉科且土司衙门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昭觉科且土司衙门遗址位于昭觉县城西南部的大坝乡科且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距昭觉县城24千米,昭(觉)布(拖)公路从此址通过。 昭觉科且土司为利利土司,衙门建于明朝末年清朝初期,至今尚保存有平均高1.52米,厚0.4米的4根石柱,呈"::"形栽立于农田之中。每根石柱中部有2个长方形石孔,顶端雕刻石狮。据传,其用途有2种,即捆绑奴隶或挂旗。按当地彝族群众流传的一则故事推测,前者可信。故事是这样的:早年有姓八且的阿依冲平和阿斯木呷夫妇喂养的绵羊接二连三被利利土司家杀食。愤怒的阿依冲平上门索赔不成反而被土司捆绑在石柱上严刑拷打。妻子阿斯木呷英勇果断地率巴且家兵解救丈夫,最后将土司追逼在山上悬树自尽而被世人称颂。 科且土司衙门遗址石柱,对于研究古代彝族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科考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松涛森林公园 | 位于举世闻名的凉山州东西河飞播林区,距西昌18公里,占地面积900余亩,公园海拔1800米,气候宜人,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15℃;公园交通方便,合(川)木(里)路从旁经过;园内水、电、通讯供给齐全,空气清晰,景-人,为度假、疗养、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四开氐坡蜀汉军屯遗址 | 四开氐坡蜀汉军屯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目前遗址内文物极为丰富,难得的是盖瓦上印有两种当时建筑物的图形,一种是军屯哨楼,另一种是军屯庭院建筑。建筑风格实为罕见,修复起来将是全国唯一的三国蜀汉军屯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瓦伍溶洞 | 瓦伍溶洞,依达乡境内,沿昭金公路一公里处,距依达乡政府驻地约2公里。该溶洞从瓦伍入洞,不能超过昭觉县哈乡境出,约9000米,洞中岔道极多,各岔道的风流和空气新鲜情况分析,与之相通的出口。该洞系卡斯特地表之岩溶,石钟乳密布,形态各异,有的似人,有的似动物,有的象用具、象建筑物,更有的象莲花、象珠帘等,色彩艳丽,美不胜收,实系不可多得的溶洞的溶洞旅游资源,全国少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邛海泸山景区 | 邛海泸山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邛海泸山景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境内。景区与西昌城区连成一体,组成了国内不多见的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邛海又名邛池,位于西昌城东南5公里处,是四川省境内最大湖泊之一。湖面31平方千米,最深处34米,常年蓄水约3.2亿立方米。绿水清澄,盛产鱼虾,是有名的天然渔场和水上运动场。湖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湖水常年清澈,四季均宜游泳、泛舟、垂钓。泸山位于邛海之滨,海拔2317米,与邛海相对高差807米。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泸山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 邛海泸山景区地质成因 有关邛海形成的原因,民间广泛流传的汉时邛都县沉陷说以及明清时宁远府沉陷说。民间传说,邛海系梓潼县沉陷所致。每当艳阳晴天,海水清亮时,尚可在青龙寺附近海域见到水底的筒形瓦顶。这在《后汉书、西南夷传》和泸山光福寺明代的《沪山碑记》均有记载。1975年调查时,在离湖岸数十米的水下,还看到屋基条石。这也成了地震成海的依据。但是据考,汉武帝时,曾亲自到过西昌、邛海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就从未提到过邛都地陷成海之说。《汉书地理志》只讲"邛都,南山出铜,有邛池泽。《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在涉及邛海时也无地陷的记载。清朝大地震时,当时目击者的诗文、碑碣。也并没有说震后地陷。地质学家认为,邛海及其岸滨的平原,发育在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基础上。其东部的螺吉山新构造运动上升量远较北部地区为大,它的强烈活动,使螺吉山断块大幅度上升,环海断陷盆地进一步沉降,造成大箐梁子和邛海之间昔格达组地层的巨大高差,并造成后期多次强烈地震。现代邛海的形成,就是断层在全新世期间强烈活动的结果。邛海底部向南倾斜,以邻近海南断层的青龙寺一带为最深。由此可见邛海在成因上属典型断陷湖,其升降运动通过无数次应力积累,以间隙性地震方式引发表现,逐渐沉陷,渐次扩大并加深。 景区一览 川南胜境 川南胜境 泸山林中小道逶迤蜿蜒,排立路旁的苍松翠柏把游人引向山中,直达山顶。浓荫丛中隐有汉、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五祖庵等10多座古刹。这些古刹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所有。尽管他们的教规、哲学思想等不尽相同,但他们却能在一座山中和睦相处上千年,并各传各的教,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绝无仅有。其中泸山第一殿光福寺是最大的建筑群,它由千佛殿、文武宫、魁星阁、望海楼、飞梁寺、大雄殿组成,设计精巧,规模宏伟。寺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有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有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寺庙前有汉、唐代时期古柏,银柯如铁、苍龙夭娇、上腾青霄,可称奇古。登上望海楼,邛海景观尽收眼底,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留下那“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头落人间”的著名诗篇,给游人以丰富的遐想。全国独一无二且具民族特色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小寺评前,它那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给泸山增了色彩,给游人添了浏览的内容。 泸山主峰(纱帽项)海拔2317米,与邛海水面相对高差约800米,从山脚登上山顶约八公里。泸山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 悟道佳山 悟道佳山 这里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素有“观音阁曲折迂回,瑶池宫高敞向阳,玉皇殿势险雄伟,五祖庵僻静幽深”之谓。佛教、道教、儒教共建庙宇于山中一条道上,山上有寺庙五座,道观四座,共九座古刹,体现了唐代武后“三教合一”的宗教懿旨。峨眉皆佛,青城纯道,惟西昌泸山别开生面,佛、道、儒三教并存,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齐集的旅游胜地。 泸山的第一座古刹“光福寺”,是泸山最大的建筑群,也是主庙,始建于贞观十五年。光福寺坐西向东,呈阶梯状。远远望云,甚是壮观,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依山势分五级建造,由大雄殿、千佛殿、文武殿、魁星阁组成。 寺内有清乾隆二十三年铸铜钟一口,重达一吨多,还有古色古香的碑刻、香炉、铜铸佛像等,反映出了泸山古刹的千年兴衰。泸山各寺庙都建有望海楼,因地势不同而观景各异。光福寺望海楼名“吟云阁”,凭栏远眺,海阔天空,渔舟点点,岸柳、村落历历在目。光福寺前有一巨大照壁,上有明状元杨升庵火把节夜宿泸山,在看到泸山的美景与火把节的盛况后,在此吟出的名句:“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碑林集萃 碑林集萃 顺着光福寺拾阶而上,泸山还有一座独特的景观――西昌地震碑林。 西昌地震碑林与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并称中国四大碑林,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昌地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历史上常有地震发生,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石刻集中反映了西昌历史上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农历正月初三和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农历八月七日三次大地震的史实。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碑刻主要分为记事与墓碑两大类。记事碑, 主要记载了地震对寺庙、衙署、会馆、民居、城垣及水利设施等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墓碑,主要记载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地震碑林详细地记载了三次大地震发震的具体年月日时,根据地震碑出土地点的分布情况,还可以观察到三次地震的受灾范围,推测出地震的震中。西昌地震碑林是今天我们研究历史地震宝贵的原始资料。 索道揽胜 2001年,由西昌宏盛公司在泸山投资兴建了泸山索道、滑道。泸山客运观光索道全长600米,高差100米,乘上索道可观泸山之秀色,俯揽邛海之美景。 泸山有西南地区最长的槽式滑道,俗称“旱地雪撬”,全长1180米,高差100米,有单人车、双人车和母子车,整个滑道随山就势盘旋而下,心跳刺激有惊无险。在乘坐时索道、滑道时,请游客务必认真阅读乘坐须知。 旅游信息 门票 泸山门票:3元 泸山索道单程票:20元; 上下双程票:25元 泸山滑道单程票:25元; 上下双程票:30元 光福寺门票:3元 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门票:30元泸山邛海风景区 |
冕宁灵山旅游景区 | 冕宁灵山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灵山是国家4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灵山景区生态保护完好,物种众多。灵山景区位于四川省冕宁县,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67公里,以灵山寺为中心,规划保护面积40平方公里。灵山背靠小相岭,傍依安宁河,主峰海拔414米,屹立于灵山寺后。寺庙周围层峦叠嶂,绿荫青翠欲滴,清泉石上飞流。登临佛顶,北可望阳落雪山雪景,西眺牦牛山雄姿及安宁河两岸千顷沃野,南看卫星发射基地,东瞰绵亘百里的大凉山千峰浮沉及星罗棋布的彝家山寨。鹦哥山咀到寺院山门为4.7公里的石级古道,沿途林荫蔽日,泉水潺潺,峰回路转,一步一景,目不暇接,加之虔诚香客肃静的神态,给灵山更添一份神秘。 景点介绍 灵山后山景区指灵山寺背后,以冰川湖泊群、杜鹃林带、原始森林等自然生态风光为特色的30平方公里秀美山水。 其中第四纪冰川造就的众多湖群,星罗棋布,形色各异,似珍珠镶于锦绣,若明珠映照秀色。有水色如金,赤采耀眼,宛如金盆金水,雍容华 景区寺内香烛台贵的红海;有水色似墨,恰如巨砚存墨的墨海;有相携相连,缀若珠串,随山势展布、错落有致的连三海。这些灿若明星,美如珍珠的冰川湖,都是冰川剥蚀、移动、融化所形成。千百年以来,它们静静地躺在灵山怀中,映照着身边的奇峰、森林、繁花,吸引着天上的日月、星辰、云霭,若诗若画,如梦如幻,神韵天成。 前山景区以灵山寺为中心,含鹦哥山嘴、洗脚河等多个人文景观的20平方公里区域。其中鹦哥山,西距108国道线3.7公里,为灵山保护区西界山。山嘴前为灵山公路终点的停车场。山嘴之上绿树丛中,琉璃瓦亭阁翼然,石梯曲径从鹦哥嘴形巨石之下穿过。关于鹦哥山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里原有一只满身翠绿的鹦哥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只要看到香客进山,它就飞到寺中报信,寺内就做好迎客的准备。鹦哥老了便化成为这座山,路边一喙形巨石就是鹦哥的嘴。如今,已无法看清鹦哥嘴,据传,因多年镇守灵山,鹦哥已得道升天。 灵山寺 灵山寺位于县城城厢镇东10公里的小相岭西以背倚灵山而得名,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七星抱月”建筑群,与秀美的山川和交相辉映,大雄宝殿前殿供奉释迦牟尼,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悟真和尚杨学信木刻雕像(1965年以前为祖师肉身),两厢供奉十八罗汉。杨祖师坐化圆寂于该寺之后,160馀年肉身不腐,世所少见,再加有关他“普渡众生,广结善缘”的种种传说,使该寺享有极高的“灵”誉,每年来此进香朝拜、许愿还愿的游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近年来,年平均接待朝拜香客,高达几十万人。 昌海和尚灵塔 昌海和尚灵塔位于灵山寺大殿后数十米的坡林地内,灵塔用青石板镶嵌而成,高2米多。建于清咸丰丙辰年(1856年)。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达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处 高和尚修行处在灵山寺大雄宝殿之西,过青龙河沟,在林木杂生的山坡上,有寺庙遗址,遗址后有10平方米左右的岩房和大石板井。传说此处是与杨祖师同来灵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庙处。在此可俯瞰灵山寺建筑群。 火炭堡藏文石刻 火炭堡藏文石刻位于苏州坝西北端宁源乡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约1米,长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标题为“六字真言”,左刻献宝祈福人像。估计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 本波教石碑位于城厢镇大垭口村。碑体为花岗石,高约1米,宽0.4米,厚0.15米。略风化,文字图象清晰可辩。石碑上部可卷云纹,下部为一雄狮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转写梵文体),书写古朴工整,其中第一行为藏区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语”。 墨玉海 墨玉海即黑海。位于灵山河正沟源头,海拔约3500米,形似葫芦。海的南北山峰终年积雪,绝壁之上有稀疏的云杉和丛生的杜鹃,东面山坡缓缓延伸,西山山脊银色板块冰川延伸进林中;西边出水处,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鹃,有嶙峋的山石点缀其间。海水远观为黑色,近观则清澈见底,洁净无尘。 金海 金海又名红海。海区为红色火成岩,远观海水成红色,固有此名。位于灵山主峰东麓,灵山河南支涧水沟的源头。海拔约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两个海子相连而成,每个海子面积约百馀亩。环湖雪峰耸立,状如城碟,淡云飘过,上下金黄,天水一色。 连三海 连三海位于灵山寺所在的西山中段分水岭西侧。是三个保存完好的第四世纪冰川冰斗地貌群所构成的三处冰川湖泊群,每个海子均由独立山峰所包围。连三海子三个湖泊形态各异,湖水清澈,天光云影,蔚然生秀。其中一湖,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将湖面一分为二,景象颇似太极图,尤为奇观。 灵山交通 景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城以东17公里。有成昆铁路和108国道经过,距省会成都458公里,离州府西昌80公里,在西昌长途汽车站有直达灵山寺的班车,当然也可以在冕宁下车在冕宁县城也有班车到灵山寺的车。 航空:县城距西昌青山机场70公里。108国道凉山高速公路泸沽至西昌已建成通车。距离市中心和发射中心分别为13.5公里和50公里。 铁路:冕宁火车站站址在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镇,离冕宁县城有一小时的车程,建于1970年,离成都站509公里,离昆明站591公里。冕宁灵山旅游景区 冕宁灵山寺 |
凉山泸沽湖 | 凉山泸沽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凉山泸沽湖简介 东方古老神秘的“女儿国”轻启面纱,便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猎奇探胜者。1992年,高原明珠泸沽湖正式开始接待国内外游客,短短几年间,她便以其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名扬天下。 世界各国民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这一族了。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处的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有一片美丽的泸沽湖,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现泸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摩梭人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泸沽湖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四川省于1993年将泸沽湖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川凉山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看 点 享有“功勋塔”之称的老3号发射工位已功成身退。老3号发射工位于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揭开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序幕;于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实用广播通信卫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国外商务卫星,第一次敲开了国际航天市场的大门,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三个第一。 介 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于70年代初,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具有大功能发射航天器基地能力的新型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 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即誉为“亚洲第一塔”的2号发射工位和为确保我国登月计划顺利实施而新建的新3号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自1984年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十余年间已先后用"长征三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而十余颗卫星。1988年对外开放,至今已有数十万海内外游客来到这片神奇的峡谷,了解了火箭发射的精彩过程。 提示:进入卫星基地旅游须携带身份证,严禁携带摄像器材。 交 通 位于冕宁县境内,距西昌市约65公里,距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和漫水湾火车站约18公里,距青山机场约50公里。从西昌包出租车或面包车前往,车程1小时,车费200-300元。 门 票/开 放 时 间 门票:56元,主要参观2号、3号发射架,长征三号火箭实体,卫星发射及控制中心(一般通过看录像来了解发射过程)。 四川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