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李自成行宫 | 李自成行宫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自成行宫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南麓,210国道、西包铁路沿线,无定河东岸,北接榆林、神木、包头,南连绥德、延安、西安,东达佳县、山西,西达靖边、定边、银川。是陕北文物旅游的主要景区之一。 行宫占地面积11385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揽胜楼(后改玉皇阁)、启祥殿(正殿)、兆庆宫(寝殿)七大部分组成。整个群体建筑依山造势分台而筑,层层迭迭,栉比鳞次。行宫布局严谨和谐、排列变化有序,玲珑的山,陡立的石阶,巍峨的殿堂,远处眺望,犹如巨龙腾飞,雄伟壮观。从乐楼顺坡而上,过梅花亭、捧圣楼、石牌坊、二天门台阶高耸,庄重威严,登上台地,玉皇阁巧夺天工,凌空峙立,登阶穿洞,至行宫院内,对面牌楼相迎,瑰丽无比,富丽堂皇的启祥殿气势雄伟,兆庆宫蔚为壮观,钟鼓二楼等建筑错落有致,回廊配殿将其主体建筑巧妙的连为一体。李自成行宫始建于1643年,是西北地区现存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盘龙山原名马鞍山,行宫前身为明嘉靖年间的一座小庙。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令其侄李过回家乡米脂修建行宫。李过登上马鞍山,见山环水绕,虎距龙蟠,气势非凡,便申报李自成在此拆小庙、建行宫,以备闯王返乡时使用,行宫院原留有一通李过修建行宫的碑记,毁于战争年代。 据《明史》记载李自成曾两次返故里,在此居住。第一次是在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底,李自成乘胜破延长、绥德等县城。米脂人民得知李自成回家乡的喜讯,便奔走相告,沿途百姓扶老携幼,欢声雷动,以迎闯王。自成率军至米脂时,驻军城外,并“呼知县边大绶曰:“此吾乡也,无虐父老”、“遗之金,令修文庙,赈济百姓”。文庙在县城东街小学院内保存完好。 李自成第二次返故里是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上旬,李自成率兵入延安、进米脂,命部屯驻城外,以马鞍山行宫为大营所在地,命人以书礼致米脂县总理城防事务的名士冯起龙等人商谈筹备祭祖事宜,并把农民军大营所驻之马鞍山改名盘龙山,将李自成居住在城外的驻地改为行宫,并把他在行宫的住所起名为启祥殿、兆庆宫,以为纪念。 十一月九日,李自成从米脂出发,前往三峰子山祖坟祭奠,“戒马万匹,旌旗数十里”。祭祖后,“访其宗人,赐金……。”十一日返回米脂,住在行宫,改延安为天保府,米脂县为天保县。十二日于米脂决定发兵榆林,十一月底李自成率大军攻克榆林后,返回西安,途径米脂,因病暂憩于行宫数日,并派员米脂防官冯起龙请“城内毕惠两君子”来行宫诊治,经毕惠两医官的精心医治,李自成病情日益好转。在米脂稍息几日后即动身向西安进发。自成在离开米脂之前,受冯起龙的请求,吸收其次子冯锋加入大顺军,并随队走西安(《米脂万末冯氏宗谱》卷七)。 闯王兵败后,清政府对与大顺政权有关的一切遗迹进行彻底铲除,米脂民众便将行宫改为“真武祖始庙”之名进行保护。清乾隆五十六年,光绪二十一年两次维修,并增添了许多神像,当时香火不断,甚为热闹。直到1927年进步青年拆庙打神像,在行宫办起了一所初级中学。三百多年,这座行宫古建筑历尽风雨,十年浩劫,它也未能幸免,曾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期,这一古迹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拨款修缮,现行宫古建保存完好。 行宫内设立了李自成纪念馆,馆名匾额由姚雪垠先生亲书。馆内以文字、图片、实物等详细介绍了李自成将军高擎闯旗,叱咤风云,推翻明王朝的光辉业绩。同时还设有“李自成评述馆”“东汉画像石精品展”,“米脂婆姨史迹展”等。李自成行宫在国内外影响广泛,国人谈米脂必谈“李自成与行宫”,游客来陕北必拜“行宫”。 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榆林市内可乘坐火车或汽车到米脂县,下车后步行或打车可到行宫。 门票 2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行宫路13号 信息来源:米脂县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米脂县人民政府网 |
米脂窑洞古城 | 米脂古城主要以东大街、北大街为主骨架,其它巷道呈不规则网状分布于大街两侧,形制保存基本完好。其中东大街由十字口至东门长约480米,两侧店铺林立,是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北大街由十字口至北门长约340米,两侧建筑多以住宅为主。全城设有东、南、北3座城门,现仅存北门。 古城的窑洞开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多数建于明、清两朝。窑洞四合院的形式据称由当地大户人家首创,后来普通百姓争相模仿,最终形成了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窑洞古城。 在这些或奢华、或普通、或简陋的窑洞四合院里,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休养生息。当地人不知道的是,在默默生活的同时,无意中他们已经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成果传承了下来。 窑洞古城这一独特的中国生土建筑模式,首先引起了西安美院建筑环艺系师生们的浓厚兴趣。系主任吴昊教授指出,当代建筑普遍缺少地域文化色彩,忽略创作研究,设计过于商业化,结果导致很多城市建设千篇一律。而充分发挥本地自然材料特性的窑洞古城,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生态意义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最符合我们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建筑文化范畴的典范。 大成殿,位于米脂老城东大街,是县里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现在,它是东街小学的仓库,殿里遍布灰尘,塞满杂物。李自成行宫博物馆原馆长申长明老人指着地上一块字迹虽已模糊、但仍能辨认,被用来当做台阶的石碑遗憾地说,“这块碑记录了清朝康熙大帝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现在竟然被当成了台阶石,真让人心酸啊牎” 站在殿外,原本可以毫不费力地仰望到远处葱茏的文屏山。然而,现在殿外不远处一座尚未完工的六层高楼将仰望的视线阻挡得严严实实。据县文体事业局局长乔雄波介绍,这块土地原本属于县自来水公司,后来被拍卖给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商品房,即将竣工。他说:“我们也知道这样会严重破坏窑洞古城的整体风貌,可是我们没有法律依据去阻止施工。” 现在的窑洞古城,时不时有现代楼房拔地而起,瓷砖贴面随处可见,三条大街的沿街门面建筑及百年窑洞院落大门、影壁、脊兽、花草等脆弱部位破损严重。西安美院在米脂古城详查细测了70多个院落,发现已有7处瓷砖贴面和14处大的破损。 据了解,窑洞古城遭破坏由来已久。其中,在文革开始以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破坏,是纯粹性破坏,现在很多窑洞人家门口的残破石鼓就是那时的“杰作”。而改革开放之后的破坏则以“建设性破坏”为主,名为建设,实为破坏,最为可惜。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老城 乘车线路:米脂县乘出租或步行至东大街可达。 |
米脂常氏庄园 | 常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北12公里处的高庙山村,由三个大型窑洞宅院组成。即由主人常维新三子常均和四子常俊继承的中心宅院、长子常英继承的后山窑洞宅院及次子常耀五子常杰继承的东侧窑洞宅院。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常维兴仿刘家峁姜氏庄园兴工,后由四子常俊修毕。2007年6月公布为榆林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公布为陕西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氏庄园的中心宅院整体布局由下院和上院两套四合院组成,上下院建筑组团两侧对称筑有长排窑洞横向展开。大门前用块石帮畔,高3.4米,宽4米,长80米,左右两端设拱形洞门,沿坡而入。大门柱梁枋檩起架,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瓦覆顶勾头滴水,墀头水磨砖砌,鼓面浮雕“麒麟送子”,鼓帮双狮嬉戏。下院两旁建对称倒座厅房、耳房,两侧圆门内设碾磨院,东侧圆门内设驴棚马圈及厕所。 登台阶经二门直低上院,正面一线坐北向南5孔石窑,穿廊虎抱,高门亮窗,正窑两侧配双窑暗院,主院两侧各排列厢窑3孔,是典型的“明五暗四六厢窑”。上下院间的垂花门为卷棚式,双层屏门,平日前开内闭,人行两边,避开主宅直冲大门。门侧前壁砖雕松鹤竹鹿,惠草祥云。 位于庄园中心宅院后山的窑洞宅院是典型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大型窑洞院落,正面五孔拱型窑洞,两侧对置六孔厢窑,整体保存状况良好。庄园的另一大型窑洞院落是位于中心宅院后侧,该处宅院由上部大型“明五暗四六厢窑”院落和下部一线排开的七孔窑洞院落两个院落组成,形成相对封闭的大型窑洞宅院,保护状况良好。 整个庄园与山峁沟坡融为一体,建筑依山造势,分台而筑,设计精巧,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堪称陕北窑洞四合院建筑的典范,对研究陕北民居、民俗、民间艺术有着重大价值。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北12公里处的高庙山村 乘车线路:米脂县城内乘开往高渠的班车,到高渠乘当地小巴或租车至高庙山村可达。 |
米脂貂蝉洞 | 貂蝉湾坐落在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北山顶上,湾内四周低凹,中间有高约三十米的奇峰突兀而起,壁立中心峰下离地面约一丈高处,有一山洞,这就是貂蝉洞。传说貂蝉就生于斯,长于斯。山洞为人工穿凿,阔约三尺,斜下穿入,深不可测。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貂蝉的神奇美丽故事。 东汉末年,传说这里住着一个青年猎手,名叫北山郎,孤伶一人。一天上山打猎正遇一头野猪追逐一只白兔,山郎射死野猪,搭救了白兔。白兔为感其恩,在北山郎回家的路上化为一白发老人,将孙女牡丹许配给他。他们就住在这个洞里。据说,后人把办喜事叫“入洞房”,就由这里起头。第二年,牡丹身怀六甲,方园百里,山花野卉一支不放。过了十个月,山郎出山打猎,为牡丹生产做准备,忽见一只银貂跃过,他紧追不舍,直到家门前,银貂窜入洞口不见了。山郎正在纳闷,听得洞内呱呱啼哭,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出世了。夫妻俩说起银貂,知是吉兆,便给女儿取名貂蝉。 原来,这牡丹是天上牡丹仙子的化身,因爱慕山郎下凡。玉帝查知,敕命天神放出一道金光,牡丹娘子霎时身无影踪,洞前只留下一株枝繁叶茂的牡丹花。山郎日日采牡丹花露哺育女儿。十年后,女儿出落得千姣百媚,成为百里挑一的俊姑娘,被一位戌边将军带到洛阳当舞女,后又被司徒大人王允收为义女。那时奸臣董卓专权,又收勇将吕布作义子,更加横行霸道,惹得朝野愤恨。王允几位忠臣暗定离间计,将貂蝉明送董卓,暗许吕布。貂蝉深明大义,见机行事,使吕布对董卓心生疑恨,杀掉董卓。貂蝉从此出走隐匿。 也许湾中的窑洞就是貂蝉的家居貂蝉洞,山洞是她家储藏东西的地方。抑或貂蝉除奸事成之后,回归故里,凿洞藏身此处。看完貂蝉洞,走出貂蝉湾,极目四望,苍茫渺远,天浑地圆。眼前,遗迹凿凿,物是人非,貂蝉离我们一千七百年而远去。岁月悠悠,一切美好的事物,随着时光的流逝都将化为烟尘,然而它的精英灵瑞之气却永远充盈天地,亘古长存。 门票:20元(以景区实际价格为准) 景点位置 陕西省米脂县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 |
米脂万佛洞 | 万佛洞位于榆林米脂县城南7公里无定河东岸悬崖上。由大小27处石窟组成,分别为伽蓝护法殿、九天圣母殿、无量寿佛殿、观音殿、白衣洞、关圣殿……南北跨度192米。伽蓝护法殿窟最大,宽9米,深12米,高4.7米。殿内有残缺一佛二菩萨石雕,右侧摩崖造像15层,左侧20层,每层佛雕像165尊;殿中有两根造像方形石柱,左右柱周长分别为5.5米和6.9米,每柱正前和两侧面各有19层造像,正面每层7尊,侧面每层10尊,总计6411尊。窟顶有两次开凿成的浮雕八卦及龙狮、麒麟、神马、花卉图案。 万佛洞是陕北罕见的一组大型摩崖石窟。洞造于何时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建于宋至元代。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洞利用人防工事,辟建于千佛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展线长达600米,面积5000平方米。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四大石窟之精华,经过艺术家浓缩、重构,用仿造的方法,塑造佛祖、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20000余尊,依次分为“莫唐槐亭(1986年8月)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奇观”、“云冈荟萃”四部分。洞内佛像,严格按照原样塑成。有写实的圆雕,有肉感强的浮雕,有抒情洒脱的线雕;有的头断,有的臂残,有的风化;有的肢体健美,有的雍容浑厚,有的高鼻深目,有的曲眉丰颊,有的发络垂肩。人们在这里,可欣赏到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的各种雕像风格。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南无定河东岸悬崖上 乘车线路:米脂县乘出租或步行至王沙沟村可达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高西沟生态旅游区 | 高西沟生态旅游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1)高西沟是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面旗帜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高西沟人就开始了征山治水运动,并在有限的土地上,搞起了土地利用“三三制”模式,经过四届支部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把一个荒山穷沟治理成为一个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建设典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十世纪高西沟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二十年,即七十年代前门庭若市、红火热闹的二十年。62年人民日报以《山区农业的生命线》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高西沟,65年授予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八、九十年代,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二十年,但也是最难忘最可贵的二十年。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高西沟也曾有过集体与个人经济发展的此消彼张,曾经也有人提出过分林分草,两委班子坚决不同意,才得以保留下现在的骄人成绩。高西沟第一家实行了封山禁牧,第一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下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奇迹。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对面山上660亩松柏、沟底的水库以及“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打坝建堰窝,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阳坡建果院,弃耕坡地种牧草,荒坡险洼种柠条”的治理成果。 (2)高西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6年,高西沟被国家旅游总局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农业旅游示范景区建设已具规模,15个景观:高西沟水保生态展馆、松柏生态林区、庙梁山观光区、生态果园区、人造平原旱作农业示范区、梯田盘山景观区、休闲农家窑洞和农家游乐园各具特色。走进高西沟,可以看到层层梯田绕山梁、座座坝堰锁沟掌,家家户户新窑洞,绵绵峰峦碧水漾。游高西沟,可以春赏鲜花烂漫,夏享窑洞清凉,秋摘累累硕果,冬领黄土风光。 (3)高西沟是榆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高西沟村在2006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了高西沟村第二个规划,即《高西沟农业生态发展规划》(第一本规划是1964年制定《十年水土保持发展规划》),在建设过程中,着重狠抓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和农民培训四大建设。在产业发展上,建起了小杂粮生产区、坝地绿色蔬菜种植区、苹果示范园和农业生态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村内进出道路全部硬化,“三网”开通,“三站”齐全;在村容村貌建设上,对原有农家院落进行了“四改三建两化”,实现了人畜分离,许多农户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抽水马桶,比较好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呈现出了“村庄大变样,处处新气象,建设新农村,家家喜洋洋”的喜人局面。 高西沟生态旅游 高西沟村农业生态旅游区占地1000亩,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林沟壑地貌,项目区有松柏林660亩,经济林200亩,水库、坝系、梯田等水利建设工程标准完善,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设方面享有盛名,村内陕北农家生活氛围浓重,文化底蕴深厚,区内风景独特,环境优美,旅游区距210国道210公里,交通便利,现拟开发梯田观光、二郎庙攀登观光、水上游览、安桥焉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等项目,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高西沟农业生态旅游区为城市较野性质的休闲、游乐度假区,也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的教学示范点,区内有山、林、水、梯田、淤地坝等景点。风景秀丽,可供避暑、休闲、娱乐,主要特色是: 1、黄土高原地貌及水土保持治理观光:高西沟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地貌,景区内可以领略到层峦迭嶂的黄土高坡、纵横绵延条条沟壑、窜入云霄的层层梯田、沟渠紧锁的坝系工程。 农业生态观光:景区有660亩松柏林和60亩水库,进入林区,可感受到江南青山碧水风光,充分体会大自然赋予的神奇。景区有苹果园200亩,大扁杏200亩,可供游人自由采摘,体味新鲜绿色感觉。 2、水土保持成果展览:景区建起了全国第一座村级水土保持成果展览馆,通过参观学习,可以了解当地农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寻找当年农业学大寨的足迹,感受人类战胜大自然丰功伟绩。 3、农家生活体验:景区属典型的陕北农家生活去,可以通过住土窑洞、登土山坡、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等活动,体现厚重的黄土风情。 4、陕北文化娱乐欣赏:景区提供陕北民歌、陕北说书、小戏、秧歌、跑旱船等特色节目表演,可供游人欣赏参与。 5、旅游产品丰富:景区是米脂县小杂粮、无公害蔬菜、畜牧生产基地,农产品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是一种潜在的旅游产业资源,以此作为山地旅游综合开发,吸引游客参与生产、制作,体现旅游的参与性。与此同时,景区农民独特的剪纸、泥人、布鞋、鞋垫、石雕工艺,可以展示黄土文化丰富的内涵,这些产品的开发,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并与我县的杨家沟纪念馆、姜氏庄园、李自成行宫等景点形成一条旅游线,市场前景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景点位置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 |
姜氏庄园 | 姜氏庄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米脂县城东15公里处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的姜氏宅院,背靠牛家梁山,面对安寨山。整个建筑占地40多亩,依山而建。 刘家峁村,解放前归米脂东区印斗管辖,解放后划归现桥河岔乡。 姜氏庄院主人姜耀祖,祖父姜安邦是杨家沟马氏财主的女婿,在马家的支助下,姜耀祖以卖沙锅起家,成了当地的首富。他于1869年从外地请人设计,亲自监修的这部集陕北窑洞和四合院为一体的别具风格的庄院,整个修建时间用了15到16年,于光绪十二年(1886)竣工落成。 整个庄院共分三大部分,外围全部用本地开采的块石砌成,高9.5米。道路从山下盘旋而上。路宽4米,全部用石片竖插间登云石而成,可行车马。寨门为拱形石洞,额头上有主人姜耀祖亲笔题写的《大岳屏藩》石刻匾。 下院门前右角有水井一眼,深30丈,可解决寨内百余人的用水。寨墙上修有炮台,垛口、防御工事,外观犹若城垣。 下院阔15.3米,深10米。四合院形式,三三制建造。正面有石窑三孔,两侧各为三孔。大门制作精细,挂有《大夫第》木匾。门道两旁置石抱鼓门墩。倒座盖有石板顶房屋数间。下院是管家,帐房窑。下院正面北侧设置有通往中院的暗洞通道。 中院阔18.9米,深16米,中院座东北,向西南。大门为硬山式。砖雕、木雕,制作精美。大门顶部五脊六兽,院内东西各造大厢房三间、耳房一间。门窗全部是斜方格棂,大门两旁各修马棚数间。中院大门外有一高8米,长10米的一道护围墙,墙中留有通往后山的寨门,上 书《保障》二字石刻。 中院通往上院有垂花门楼,拾阶而上可至上院。上院为主宅,阔19.2米,深17.10米,布局为明五暗四,座东北向西南,正面一线有石窑五孔,顶部穿廊抱厦,檐头砌十字花墙,每孔窑阔11尺,进深25尺,室内每孔窑都有过洞相通,均有火炕,设有暖阁、壁橱,菱形石板铺地,甚为讲究。两侧为对称双缩小院。前为三孔窑,后为深四丈二尺的大“枕头窑”作为粮仓用,每窑有大石仓12个,每仓能储粮12石,上院东到书院,西去厕所,各院均相互联通,这部宅院实为陕北罕见的窑洞庄院建设。 1999年10月25日米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榆林市内可乘坐火车或汽车到米脂县,下车后步行或打车可到。 门票 20元 开放时间 8:00-18:30 景点位置 榆林市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 信息来源:榆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 桥河岔乡 2015区划调整:撤销桥河岔乡,并入印斗镇; 桥河岔乡地处佳米公路沿线,距县城7.5公里,总土地面积68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370户,13491人。 近年来,该乡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提出的“…… 详细++ 信息来源:榆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北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的杨家沟村,1972年开始筹建,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2005年在革命旧址内建立起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馆址所在地杨家沟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原杨家沟马氏地主家族的村庄,全村共有270多户人家,其中马氏地主占72户。马氏地主于明末清初开始在杨家沟经营,18世纪中叶发家,19世纪中叶成为名门望族,在绥德、米脂、吴起、清涧及延安等广大地域内,拥有土地数十万亩。 1942年中共中央《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中指出“杨家沟是全国罕见的一个地主经济条件集中的村庄”,“陕甘宁边区的杨家沟,以有马光裕堂(一个地主集团的代号)而闻名陕北”。马氏地主在杨家沟一百多年的经营发展,建起了风格各异的窑洞式四合院,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旧居,中西合璧,巧妙地将西方建筑文化与陕北窑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建筑之瑰宝。 l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随行官兵共计600多人,转战陕北来到了杨家沟,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现保存较好的革命旧址有:毛泽东、周恩来旧居,张闻天、任弼时、-、陆定一旧居,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后勤处、参谋部旧址,西北局及-旧址,政治部、新华社、广播电台、解放日报、公安处、情报局、通讯班、战地医院、供销科、保卫科等主要革命旧址。 杨家沟革命旧址占地面积为12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63000平方米,现属纪念馆管理的部分占地总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100平方米,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纪念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进行多方面宣传,加强内部建设,在原来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增到现今年参观人次2万左右。2005年在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在革命旧址内建起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为1260平方米,展馆面积680平方米。该馆共分9个展室,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转战陕北这一重大革命史实,共收集制作照片、地图、形象板348张(幅),展示革命文物35件。 主要陈列有: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主要以照片、实物陈列;毛泽东、周恩来旧居,保持原貌陈列;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主要以文字、照片、实物以及沙盘等陈列。 地址:榆林市绥德县杨家沟扶风寨 类型:博物馆纪念馆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912-633218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信息来源:米脂县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米脂县人民政府网 |
大高庙山 | 大高庙山为文化旅游景点。 米脂第一高山--大高庙山 10月24日,米脂县文体事业局、李站乡人民政府、米脂之窗联合在米脂县李站乡杜家塬村举行了“米脂第一高山”立放地理标志碑仪式。县上领导及相关人员30多人参加。地理标志碑上“米脂第一高山”由米脂县人民政府县长姚宏题写。 大高庙山位于米脂县李站乡杜家塬村,海拔1251米,东经110度07分,北纬38度05分。东临佳县,西连榆阳,位于米脂最北端,站在大高庙山上,可同时欣赏三县的风景,为米脂新增的一个人文地理景观。 |
东汉墓葬群 | 东汉墓葬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东汉墓葬群 50年代以后,县城西南3公里的官庄村,先后出土汉画像石100多块。据群众所提供的线索,先后发现汉墓26处,其中7座按程序作了清理。 1971年官庄群众在无定河西岸台地上修梯田时发现汉墓。4月,陕西省博物馆,县文管所派人发掘清理了四座。 1980年秋,官庄农民在村南台地修窑时发现镶嵌有画像石的古墓一座,当即停工保护,1981年8月清理。 |
文屏山钟楼 | 文屏山钟楼 文屏山为城区奇观,其上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建有钟楼,四角攒光式,高6米,边宽2.4米。内悬高1.4米、口径1米,重450公斤铁钟一口,铸造于万历十七年(1590)。近年又复建文昌楼一座,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
永乐城遗址 | 永乐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景点位置 陕西省米脂县龙镇马湖峪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榆林天王塔 | 天王塔位于县西北郭兴庄乡天王塔村东北500米处的云台山寺。光绪县志载:“宋时折继世兵细浮图,即此。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修。塔身6面7层砖砌,底座石砌正六边形。塔原高12米,现存四层半,高9米。塔基高1.22米,每面长1.72米一、二、三分别高1.77米、1.73米、1.52米。从建筑本身观察,系明代早期遗迹。塔西4米为祖师庙,内有石碑和嘉靖年铁。 景点位置 陕西省米脂县郭兴庄乡天王塔村 门票价格:免费观赏 交通提示:位于陕西省榆林县西北郭兴庄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杜斌丞纪念室 | 杜斌丞纪念室 1948年3月,在开办斌丞图书馆的同时,设杜斌丞纪念室。纪念室在图书馆院内厅房,陈列杜斌丞烈士的部分遗物、书籍及0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北野战军机关、领导、民主人士所赠送的挽联、挽词。1985年,在县城南关新建杜斌丞纪念室,与斌丞图书馆大楼紧邻。纪念室设计新颖,面积145平方米。马文瑞、吴波、常黎夫等5人赠送“杜斌丞传略”大理石碑一座,上刻合撰碑文(宫葆诚书)。室内陈列杜斌丞生平事迹介绍(文字、图片)、杜斌丞遗物--血衣、书柜、砚台、银盾(杨虎城赠)、相册等,以及党政军、民主人士挽联挽词。9月4日开放。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米脂盘龙山 | 米脂盘龙山 原名马鞍山,在陕西米脂县城北约100米处,是一座小山头,明嘉靖年间曾就山势起伏修建了一座真武庙。据传农民起义军李白成,派其侄李过回家乡米脂县修筑行宫和祖先坟墓。李过看到此山形势雄伟,且距县城很近,便把真武庙扩建成行宫。有殿庑楼阁、亭台仪门等,规模宏大,结构完美,为陕西罕见的一组木建筑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豆家沟村 |
---- |
李仁沟村 |
---- |
吕家沟村 |
---- |
井家畔村 |
---- |
何庄村 |
---- |
张家塔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