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子洲西峰寺 | 子洲西峰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子洲县瓜园则湾乡政府东北2公里处有一块山地,名叫芦草坛,其上有一西峰寺,依山而建。北临乏牛山,西北与柏全山相望。芦草坛虽不雄伟壮观,却也峻峭,人若站于其顶眺望,视野倒也开阔,更因其西峰寺而遐迩闻名。 西峰寺坐西北面东南,占地约3亩,一个独院。正殿由三孔拱形洞组成,纯砖结构,顶呈硬山式,用黄色琉璃瓦铺顶,飞檐翘角,兽头独尊,遥遥相望,顶上中有三层小0,独特精致,引人注目。正殿走廊四柱支撑,朱柱彩壁,画栋雕梁,十分生动。殿堂主奉三圣母娘娘,粉面金身,端坐莲花坛,背靠火焰山,端庄自然,光彩照人。两侧陪坐催生娘娘、桃花娘娘、豆花娘娘、奶母娘娘、保命娘娘、送生娘娘、皇天后土娘娘、晴天之孙娘娘。造型生动,神态各异,线条流畅,旁有二小童,清秀温和,衣带飘逸,形态悠然。顶壁饰有十分精湛的八卦图,色彩鲜艳,整个大殿笼罩着莫可名状的神秘。 正殿檐棚下悬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铁钟一口,铭文清楚可辨,院内竖立石碑6通,其中清代4通。 正殿的山门顶为硬山式,二龙似飞,灰瓦铺顶,独特精巧。山门前有高约20米的一对双斗石旗杆,双斗上 书:“千古不朽;百世流芳”。双杆上 书:“旗影飘荡惊天地;杆色辉煌出云霄”。字迹端庄,笔力苍劲,给人以肃穆之感。联文耐人寻味,浅显易懂却又寓意高远。山门之东百米许有一座乐楼,楼长为12米、宽为9米、高为12米,楼顶呈九脊歇山式,琉璃瓦盖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朴典雅。 登石铺砌的台阶而上,便到西峰灵塔,高耸入云,高约30米,共9层,登上最高层,到窗口向四处一看,顿觉耳目一新,神清气爽,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相传此寺宋朝建造,明朝出世,建造精细,布局得当,楼台突兀,雕梁优美,到清朝更为盛行。该寺现存康熙五十八年铁钟一口,石碑有乾隆十三年、乾隆三十四年、道光五年、咸丰七年。文革期间,石碑、古建筑等遭到破坏,文物流落民间。改革开放以来,西峰寺得到修复和扩建,保持了清朝的风格,寺貌更加壮观。 娘娘庙会:4月7-9日,为九天圣母娘娘香烟会。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瓜园则湾乡东北2公里处 乘车线路:子洲县城内乘开往瓜园则湾的班车可达。 |
子洲大洪寺 | 子洲大洪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子洲城西五里大理河北岸有大洪寺。“据庙内碑记载,明景泰初年,信士诸公创修庙于底石崖,延及成化年间乃修葺于中峰之巅,后世多次重修,1917年——1920年再重修葺”。(1958年文物普查记录)其寺据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了。 大洪寺面南而建,与大理河南岸之青龙山、克戎寨(今张家寨)遥遥相对。其下,吴定公路贯通东西,大理河水奔流不息,南北两川平展开阔。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庙会,进香求神者、看戏听书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寺内人头攒动,挪移无间;戏楼前,看戏之群众或坐或站,秩序井然。公路上下商贩云集,摊点连片,交通为之堵塞。其盛况年胜一年。 寺管人员说:“文革”前,大洪寺规模远胜于今。石阶神路从现在吴定公路下边的老路滩起,穿过险峻之石砭,达于寺前山门。山门洞两边,哼哈二将仗剑威立。月台上建有钟鼓二楼,楼前两根双斗盘龙石旗杆,高达二丈五六。山门后,中殿分三层排列,前后殿供奉真武祖师、混源老祖。正中一殿向南供奉笑世古佛,向北供奉观世音菩萨,其殿纯石砌成,为双檐歇山顶,极具工艺水平。左右配殿,供奉十殿阎君和十大明王。东西角上各有角楼一座,结构精巧,檐角高翘。正殿高大宽阔,位居全寺最高处,内供三大古佛。娘娘庙原址在今县畜牧站上院处。其庙廊檐卷棚具设,顶上十四条金龙盘绕,阳光一照,金光闪耀,十分壮观。当院耸立两根高两丈四五、三节两斗蛟龙石旗杆,且配有鼓楼。正南面有乐楼一座。中有石桥与寺相连。寺前石砭上原有神龛四座,关圣帝君原来就供奉要这里,可惜1958年修公路时被掩埋。“文革”初,绥德“十大指”-来此砸毁了神像,后来又修了县医院,原娘娘庙处修了县畜牧站,原有寺庙基本毁坏殆尽,只有正殿侥幸未被拆除,尚可一睹原貌。 现在的大洪寺,经两次修葺而成。规模虽然不及过去宏大,但布局严谨,殿堂富丽,仍有名刹气象,拾级进入山门,两边石砌平台上建有钟楼、鼓楼,楼为纯木结构,四柱尽檐,头拱彩绘,顶铺琉璃瓦,远望如黄云浮空。木制皮鼓和生铁大钟分别悬挂其内。来人或敲或擂,声传几里之处。钟鼓楼两侧厢房祀有哼哈二将,关圣帝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赤面长髯,卧蚕眉,丹凤眼,头戴平天冠,手握笏板,貌相威严。山门正对真武祖师殿。殿内真武祖师端坐神台,面相庄严。周公、桃花小姐侍立两侧,十大元帅分列左右,神态各异。殿顶藻井和两面壁画色彩艳丽,烘托了殿内的肃穆气氛。正殿面阔三间,一门二窗,高8米,宽10米,进深5米。顶呈硬山式,顶脊饰以吻兽、佛塔,一对铁制大“富贵”图型直插云霄。殿内为拱形窑式结构,供奉三大古佛。正殿释迦牟尼佛、右边药师佛、左边燃灯古佛,皆坐姿端庄,面目安祥。三尊佛像除药师佛和燃灯古佛头部“文革”时毁坏,近年修葺时重塑之处,其他部分均为石头雕造,工艺水平极高,保留了明清风格。侧殿分别供奉笑世古佛和观世音菩萨。配殿左边供奉十大明王,右边供奉十殿阎君。明王殿中,元始天尊长须飘胸,头戴南瓜帽,手握金如意,仙风道骨,高深莫测。殿角安放着四通石像。一尊卷发螺髻,面目慈祥,手臂下垂,线条流畅,系古佛像无疑。另一尊无头,连座高五尺许。石像双肩披衣,巾帔及胸,缨条低垂,腰系玉带,衣纹褶皱清晰自然。其左手置于左膝侧,手指细长。左腿曲置身前,脚掌向上,右腿曲折翘起,脚趾向外。石座正中牡丹绽放,盘龙饰边,极具艺术魅力。阎君殿中,地藏王菩萨端坐正中,大红袈裟披身,面目清秀,正应了民间“胖佛瘦菩萨”之说。殿内壁画展示了阴曹地府种种酷刑,意在劝人向善。娘娘庙建在正殿西墙外。硬山结构,水泥卷棚连着廊檐,殿前柱子上一副楹联道尽此庙世俗功用。其联为“九重天上朝圣母;万里人间祈子孙”。殿内三霄娘娘、送生娘娘和三圣母娘娘,皆身着彩衣,发髻高梳。背靠为二龙戏珠、双凤飞天图,生动美观。只是塑像工艺一般,难免叫人心生遗憾。 戏楼建在吴定公路下的老路滩,正对大洪寺,高4丈,宽5丈,深6丈。楼前地势平坦开阔,可容纳上千人观看。 大洪寺,明清时即成为当地名寺。今天,旧貌变新颜,仍是人们休闲观光、放飞心情的好地方。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双湖峪镇姚家砭村 乘车线路:子洲县乘出租乘小巴至姚家砭可达。 |
子洲龙泉寺 | 子洲龙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窟佛寺——龙泉寺 苗家坪镇石窑畔村的龙泉寺,是子洲境内保存较好的一处石窟佛寺。 出县城到苗家坪,沿苗驼油路至盐淋圪堵,向南再行4公里,即到达石窑畔村。龙泉寺就坐落在村中寺院家山的悬崖峭壁上。站在龙泉寺对面山坡上看,龙泉寺由两部分组成,石窟部分位于石崖正中,上下石壁峭拔,十分险要。窟房部分则在石崖左旁,地势平缓。龙泉寺原有石窟11个,供奉玉皇大帝、三大古佛、真武祖师、三教圣人、眼光菩萨、阎君、黑虎灵官等诸神。其中二郎神、马王、虫神三石窟“文革”前后已被群众打石修窑毁掉。所存八窟在石崖上几近呈一字型排列。石窟下有一水井,四面石壁,石缝间泉水涌出,注入井内,淙淙有声。井底毛细树根如丝如线,飘然而动。井栏上方条石上镌有“龙泉”二字。乡民说,这泉水是从龙口里流出来的,喝了龙泉水,百病不生。据说,来此赶庙会的人,大都要从此“神井”中请一些“龙涎”回去,以求祛病延年。龙泉寺即由此而得名。 从龙泉寺揪着柴草攀援而上,不仅百米即达石窟所在。一条石砌小道或上或下、或平或陡,或宽或窄,把8个石窟串连起来。保存较为完好的7个皆为方型平顶,顶部錾迹分明。窟顶藻井多以阴阳八卦、花鸟走兽为饰。神台神座多为就石凿成,其上图案古朴,彩绘清晰,两侧壁画造型生动,色彩明丽,保留了明清风格。保存最完好的是玉皇大帝石窟,窟内正中神座上雕有一尊玉皇大帝坐像,除头部外,整个身躯均为纯石打造,且和背靠、神台、神座连为一体。坐像高1.1米,坐姿端庄,仪容清秀,宽衣博带,线条流畅。背后石靠中上部边角各有兽头1个,正中上端雕有盘龙一条,中下部及两边饰以名花灵木。窟顶藻井以两个正方形套成八角图案,中间为阴阳八卦,四周雕有鹿、鹤、玉免、凤凰等;神台前壁正中雕有二龙戏珠图,二龙盘曲有致,其间以鱼、鸟点缀,上部两边刻有“寿”、“福”二字,中间朱雀殿翅飞翔,下部两边雕作翻卷桌腿状,表神台即供桌之意象。石窟两壁画有14个人物,每壁前5个皆头戴平冠,手握笏板,后两个头巾纱帽,其中1个戴金盔,披铠甲。人物均仪容丰腴,衣带飘飘,貌极谦恭。其画技之高超确实少见。最壮观的石窟当为真武祖师殿。其石窟高4米,深8米,阔7米。神台正中赵武祖师像褐面金身,两目炯炯,貌极威严。背靠作梅干屈曲状,色呈紫褐,间或有梅花点染其间。头顶藻井不穹窿形,图案内外三圈,由八卦、人物、奇花异草、灵兽等构成。台左所侍周公双手挥旗,台右所侍桃花小组双手胞于腰前,发髯拧成两绺,向上卷起成环状。台下正前两边有站殿二将军,手握蛇矛、长枪、盔甲鲜明,威武无比。两侧塑有十殿元帅,个个身高腰阔,手握各式兵械,或狰狞,或威猛,让人不可逼视。据说过去此窟暗设机关,人进窟内触动机关,神像眼珠转动,兵械摇响,惊心动魄。石窟正中有两根就石錾成周长两米多的方形石柱,直抵窟顶。石柱上各塑有青、黄盘龙一条,龙目暴突,龙口大张,尖爪利牙,十分骇人。两壁绘有42幅真武祖师行善身图,绘图精工,人物栩栩如生,表现出较高的绘画水平。 窟外两侧现存就石凿成的两块碑刻,左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八月二十日重修龙泉寺碑记,右不明万历乙巳秋立的重修龙泉洞碑记。碑文上部文字清晰,下部字迹已剥蚀漫灭,从残留文字可以看出,龙泉寺建寺年代可追溯到唐肃宗至德年间,至明代已初具规模,长年有僧人住持。据群众讲,寺院家山上至今仍有“和尚坟”地名。 石窟佛寺——龙泉寺,虽经自然毁坏和人为破坏而残缺不全,但仍不失为子洲一大景观也! |
淮宁河 | 淮宁河 无定河,陕北最著名的一条河。它从遥远的三边高原西南部的白于山脉奔腾而来,它在陡峭的石壁间、狭窄的河谷里咆哮冲撞,夺路东下,在莽莽的山沟大川上,又有无数的大河小溪从四面八方汇入了它博大的怀抱。淮宁河,就是这无数支流中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子长县石家湾乡高柏山麓的枣树畔村,流经子长、子洲、绥德三县的十个乡镇,近百个村庄,最后从绥德县邓家楼村入无定河,全长85.2公里,流域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 我出生在裴家湾镇,从小到大,亲睹了这条古老的河流,它伴我走过美好的童年,送我走上人生的旅途。这是一条歌唱的河流,这是一条光荣的河流,也是一条具有独特性格的河流。它质朴敦厚、豪爽豁达、凝重稳实、刚直忠烈,犹如一位剽悍朴实的陕北汉子。在它那貌似坦荡的胸怀间流淌着一腔搏动的激流,时不时在太阳的直射下闪烁着金色的浪花。如果一旦上游大雨倾盆,它就会骤然间变成像是被激怒了的群狮猛兽,咆哮着溢出河床,漫过整个河谷,让人望而生畏。 夏天,太阳从西边水天相连处露着半个脸,万道红霞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清澈见底。妇女们拿着脏衣服,提着棒槌,带着碱碗和洋胰子(拿动物的胰自己制作的,二者皆能去污)到河里洗衣服,年轻妇女坐到一块石头上,将脚放在水里,十分惬意。年龄大的缠过脚的,是不能脱鞋的,怕男人们看见不雅观。孩子们每天中午泡在河里耍水、戏闹、互相扬水、钻暗门,很是开心。有时在河边的泥滩上踩泥丸,捏泥人、泥燕子、泥茄子,特别快活。到了晚上,妇女们邀约上几个人,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去洗澡。因为农村平时就没有个洗澡的地方,难得逢夏天去河里洗一下澡,有说不出的舒适,那时候人们叫打澡水。 淮宁河两岸的人们十分封建,男女之间根本不敢大大方方谈情说爱,少男少女们只好偷偷摸摸去僻静的河湾约会、谈恋爱……小时候,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女孩偷偷地跟踪一位姓王的后生和一位姓拓的女子,窥视他们在河里0、逗趣。那后生动情地唱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世上的女子千千万,我就看见你好看。”女子给后生扬了一下水,然后笑着唱道:“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妹妹一对毛眼眼暸哥哥。”听到此,我们个个捂着嘴,笑得前仰后合,死去活来。现在回想起来,就好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一样。 秋天,淮宁河中上游下了大雨,发了山水,再不是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了,而是土黄色,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水的比重比平时大了很多。这时年轻小伙大显身手,下河捞河柴,也有捞树、家具、椽、猪、羊的。记得那时候一发山水,爸爸就扛着河柴勺子向河畔跑去…… |
子洲目连寺 | 子洲目连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乏牛山位于瓜园则湾乡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顾名思义,该山高峻挺拔,耕犁和行走于此山的老黄牛也会困乏。因其山巅设“目连寺”,当地群众亦称之为目连山。据说,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曾在目连寺旁搭过一座高二丈余的木架,观测人员借助望远镜上架远眺,向东可以看到距此200余里的黄河,向南可以看到千里之遥的西安城。可见,此山名曰“目连”,亦实为“目连”。 但是,“目连寺”之目连本文是“目犍连延”的略称。目犍连延是古印度一位小伙子的名字,梵文的音译,意译为采菽氏,婆罗门种姓,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称神通第一。《盂兰盆经》说他为救生母脱离饿鬼道而设盂兰盆会,因此中国过去也流行目连救母的故事。南宋、明朝、清朝以及近代的“目连戏”都反映了目连遍历地狱找寻母亲青提夫人,终于依仗佛力救出母亲的经过,歌颂了目连不畏艰难困苦舍生忘死的品格。 目连寺现存石碑八通。考之残碑,明朝嘉靖五年重修。何年创建,难以考证。该寺是子洲县境内古建筑保存较完好的一处古寺,建筑多为纯砖结构,寺顶大部分呈硬山式。正殿高主奉三大古佛、真武祖师、三教圣人。中殿所祀笑世古佛、观音菩萨、四大天王、混源老祖、护法韦陀。中殿左右设配殿,内奉关帝、二郎、齐天大圣、三圣母娘娘、马王圣君、土神等。配殿之侧的是山门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又分立三座小楼:东为钟楼,挂着一口民国20年(1931)铸的铁钟;中为佛楼,主奉玉皇大帝、接引古佛;西为鼓楼,吊着一面铁皮鼓。下层是山门洞,洞两侧所祀哼哈二将。与山门洞相对的是一座风雅得宜的小楼,小楼脚下山坡处有两座小庙,小庙之前是近年修的戏楼。 据考证,目连寺诸多建筑皆系民国十二年至二十一年所筑,具有晚清风貌。近观乏牛山,巍峨竞秀,树木丛生,目连寺坐落期间,建筑异彩,可谓山为寺争威,寺为山添辉。 目连寺会:3月11-13日,为古佛香烟会;8月14-16日,为黑虎灵官香会。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瓜园则湾乡东北3公里处 乘车线路:子洲县城内乘开往瓜园则湾的班车可达。 |
子洲兴隆寺 | 子洲兴隆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露普山位于瓜园则湾乡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处,因其巅修建兴隆寺而遐迩闻名。兴隆寺创建何时无法考证。从碑文窥测,该寺在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6)便小有名气。经历代扩建,现占地近10亩。相传民国初年,兴隆寺文物陆续遗失,墙壁不时倒塌,几成废墟。民国20年(1931),瓜园则湾方圆瘟疫蔓延,人畜死亡严重,为了消灾免难,乡民纷纷前来兴隆寺祈求神药,瘟疫得到控制。乡民为报答神恩,自原捐款投工修复兴隆寺,寺貌焕然一新。20世纪80年代,兴隆寺再次得到修复扩建,更显堂皇。 兴隆寺坐北朝南,建筑多为纯砖结构,殿堂多呈拱形,殿顶多呈硬山式。此寺山门前有百级石阶。寺内中殿之北是正殿,之南是山门楼,东、西为配殿。正殿供奉如来古佛、昊天大帝、真武祖师。中殿内供奉笑佛古佛,观世音菩萨、混源老祖,护法韦陀。山门楼由三间组成,其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中为玉皇阁。山门楼石阶下有一座近年修建起来的牌楼,牌楼走廊两侧置有相貌狰狞的哼哈二将。牌楼之东百米许,耸立着一座长乐楼,是兴隆寺最庞大的建筑。 兴隆寺现存有明朝万历14年(1587)的小钟一口,清朝光绪24年(1898)铁磬一个,民国14年(1925)铁磬一个,唐宋两朝经书10本,元朝香炉一尊。2002-2003年,又建成一座“天王洞”三层楼阁。兴隆寺会:3月14-16日,为观音香烟会;5月19-21日,为老爷关公香烟会;7月17-19日,为祖师香烟会。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瓜园则湾乡西北3公里处 乘车线路:子洲县城内乘开往瓜园则湾的班车可达。 |
子洲南丰寨 | 南丰寨又称南丰山位于子洲县城东南十里地的苗家坪镇,蜿蜒的大理河从南丰寨山下流淌而过。南丰山奇峰独秀,三面环水;峭壁玲珑,风景奇特;晨钟暮鼓,庄严肃穆,远远望去它就像静静地卧于群山之间一个熟睡的婴儿;或者说犹如一只正在饮水的仙鹤。当地人传说,该寨最初仅有一座古庙,后来周边村民为了避战乱、防盗贼和土匪,便在山的四周修筑了石窑、土窑百余孔,城墙1200余米,久而久之,便形成寨堡城池,故称南丰寨。 这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更因为他在陕北革命史上重要的地位而成为融历史文化与红色旅游为一体的观光胜地。 旧时,南丰寨上建有许多古庙,有祖师、关帝、文昌、娘娘庙等。当年的南丰寨香火十分鼎盛,引来周边各县区百姓竞相膜拜。此处的庙宇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初建时期,根据一些残碑断碣的记载,应在汉初之前。而祖师庙最为壮观。此庙坐南面北,原属砖木土石结构,当年庙内供祖师巨大坐像一尊,诸神若干,殿体穹窿,壁画生动,廊檐依然,斗拱交错,上雕飞龙兽头,栩栩如生。下立石碑七块,可惜在文革中惨遭破坏。祖师庙山门两侧,有钟楼鼓楼各一,山门外两侧有巨大石狮两尊,昂首雄踞于石墩之上,造型十分逼真。石狮前竖立石旗杆二。 山的北端有戏楼一座,每年三月三日唱大戏,已成为妇孺皆知的风俗。庙会期间南丰寨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值的庆幸的是,此山因一段光辉的革命史引起了当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
子洲柏全山 | 柏全山位于瓜园则湾乡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据传说,此山曾有4株枝叶繁茂的大柏树,故名柏全山。柏全山北高南低,山巅上有一古庙,主奉天皇、地皇、人皇,简称为“三皇庙”。坐北面南,正殿为三孔硬山形顶拱式砖窑,整个寺院虽然面积不大,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有泥塑五十余尊,保持有晚清风格。 寺庙始建年代无考,现存乾隆四十二年(1777)、道光元年(1821)、咸丰四年(1855)、光绪八年(1883)等五通清代重修石碑,尤其是同治六年“回匪侵凌,捻居盘恒,崖窑不闻,留二三山寨尚能……”的记载,证实了捻军在本境的活动,非常珍贵。柏全山庙宇梯次面南而居,乐楼的地势最低,与三皇庙遥遥相对。其次是娘娘庙,庙左右分别为地藏王菩萨庙、马王圣君庙。娘娘庙后有石阶百余个,拾阶而上,便是灵山七神庙,设三层亭榭,游人可以凭窗远眺。进入山门就是三皇庙,正殿主奉三皇大帝,侧殿所祀真武祖师,院内有石狮1对,铜鼓1面,铁钟1口。檐棚下竖立着石碑6通,其中清代4通,镌刻极工,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柏全山庙会:3月17-19日,为娘娘香烟会;5月7-9日,为三皇香烟会;7月14-16日,为祖师香烟会。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瓜园则湾乡南3公里处 乘车线路:子洲县城内乘开往瓜园则湾的班车可达。 |
王阳洼村 | 随着《爸爸去哪儿3》的开播,这座不为人知的小村庄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地人也叫这里为王家阳洼或阳洼,村中人多数姓王,村中的民居建筑以窑洞为主,有些土窑洞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当地的剪纸工艺,面花食俗、以及馃馅、洋芋擦擦、饸饹等显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原汁原味的子洲特色在这里随处可见。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子洲县城出发沿着307国道向西行驶,到马蹄沟镇三皇峁后驶入三瓜路后,继续前行可到王阳洼村。 景点位置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瓜园则湾乡王阳洼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古崖寺 | 古崖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崖寺 子洲城东10里许有苗家坪镇,镇西岩崖耸峙,其间有一石窟,曰古崖寺。 古崖寺,地处冲要,交通便利,西临县城,东近绥德,南出清涧延安。常有士商农工经其下者,燃纸焚香,诉之,祷之,愿其庇护有加。 古崖寺,造化有钟,洞天佛居。前川平阔,菽蔬为畦;后山崔嵬,树木成荫。其下公路贯通,人车如织。店铺成市,商贾叫卖不绝。新竣镇府大楼,耸出全镇,玲珑八面。南丰寨古柏苍翠可见,在中涛声嘭哄有闻。晨钟迎晓日,暮鼓送夕阳。间或浮云摩岩,岚气荫川,清风一拂上,顷刻而散。近有寺管人员,每晨必放音乐,镇居之人无不悦耳赏心。 古崖寺,虽只一窟,然始凿年代远在明正德六年(1506年),旧称“古佛堂”,闻名遐迩。原奉三世古佛等十三躯石像,精工雕造,乃造像之上品。善男信女祈福许愿,多有灵验。“文革”期间,石像毁弃殆尽,壁画损坏无遗,岌岌石窟,荡然一空。及后,虽有整饰,然水泥抹盖,原貌难以再睹。近年,寺会同道,不忍古寺凋敝,于石窟西侧炸砭凿基,新建禅寺。未几,禅寺落成,殿宇轩昂,金壁辉煌。三世古佛高坐莲台,观音、关圣诸神各得其所。古寺胜境,蔚为壮观。适逢盛世,欣以为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南洛寺 | 南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洛寺 南洛寺山巅祖师庙后有奇树三株,正中之树俗称“黑圪栏”,两旁二树则无名矣。“黑圪栏”粗不足一围,高不过二丈,枝干灰黑,树冠围长25步,树干间多生有寸余小洞。枝条内疏外密,且三折九曲,犹如虬须。叶片细窄如韭,长约二寸左右,叶色黄绿。远望之,如一巨大伞盖,张在殿宇间。据说,此树在全县也仅此一株。为何此树独钟此山?是人未找其答案,或者根本就没有答案。 左旁之树,与其说是树,不如说是灌木,亦类藤条。说是树,因其树冠广38步,高达丈五六;说是灌木,因其丛生而无主干,平地生出40多根枝条,有碗口粗者,亦有似鞭杆者;说类藤条,因其枝条屈曲而匍匐,状如龙盘蛇行。其叶片细碎而对称排列,籽荚细长,状似柠条。此树之奇特,当未见之矣。 右旁之树,亦为丛生,50多根枝条,紧紧簇拥,粗有一握色呈灰黑;细有一指,色为紫褐。且根根直立,比肩同高。树冠茂伟,广30余步。靠北下部之枝叶有形似左边之树者。靠南偏中之枝叶极类“黑圪栏”。所异者,“黑圪栏”枝叶无刺,而此处之部分枝条却有刺。叶片从两刺是生出。同一簇叶片,有的边缘带刺,有的却无刺,杂然相生。此树综合前二树之奇,而又自成其奇,真是奇之又奇了。 南洛寺山乃子洲境内第一高山,此山之神秀,万物有钟。奇树独生此山,亦得其所。呜呼,世之奇民草树,多生于偏僻荒远之地,其自得之乐,俗人所能道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怀宁寨 | :怀宁寨 怀宁寨在本境淮宁湾乡淮宁河南岸,即现在的薛家城子,寨依山临河,位于冲要之地。宋《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载,“怀宁寨,故长宁寨也,庆历中重修,赐今名。东南至顺安寨四十里;南自宽州,至清涧城四十五里;西至绥平寨四十里;北至大理河八十里,至横山一带。”据此可知,怀宁寨在宋庆历年前叫“长宁寨”,在庆历年间(1041—1049)重修后,改名为“怀宁寨”。金正大三年(1226),升怀宁寨为怀宁县,元初将绥平县并入怀宁县,元至元四年 (1267),怀宁县并入清涧县。此后,怀宁寨再未设县治。 怀宁寨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对峙中作用十分突出。宋魏泰《东轩笔录》载:“延州當西戎三路之衝,西北金明寨,正北黑水寨,東北懷寧寨,而懷寧直橫山,最為控要”。由此可知,怀宁寨地处延州(今延安)东北之要冲,距西夏控制的横山最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宋史·志第四十》“怀宁砦”(“砦”同“寨”)条下注:“延州延川县旧砦,东至绥德军四十里,西至绥平砦四十里,南至青涧城七十里,北至克戎砦六十里。”这段话也说明,怀宁寨确为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西夏占据怀宁寨,不仅可以控制淮宁河川中部,威逼川东之绥德军和川西之绥平寨,还可以南下攻打清涧,进而直逼延州。如果宋军据寨防守,可以与绥德、绥平寨连成一线,相互呼应,有效防止西夏南进,还可以伺机攻取大理河川,进而威逼横山。北宋在庆历年间(1041—1049)重修怀宁寨,是完全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是军事防御的需要。是时绥德称绥州,其地为西夏绥州监军司嵬名山所控制。《中国通史》载,宋治平四年(1067),“十月间,夏国绥州监军司左厢监军嵬名山被宋知清涧城种谔胁迫,以绥州降宋”。(《西夏书事》亦有“冬十月,左厢监军嵬名山以绥州内降”的记载。)西夏主谅祚派兵4万冀夺回绥州,被种谔打败。时宋鄜延都监折继世,率步骑军万余驻扎怀宁寨。折继世领兵从怀宁寨急赴银州,将嵬名山部众13000户安置在大理河川。西夏派兵争夺,双方于大理河川发生激战,西夏兵连吃败仗。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规度大理河川,择要设堡,画地三十里,安置降人”事件。由此,可见怀宁寨战略地位之特殊。对怀宁寨的战略位置西夏同样看得十分清楚,怀宁寨无疑是横在他们面前、阻挡他们南进的主要障碍,必拔之而后快。清·吴广成《西夏书事》载:宋熙宁三年(1070)九月,西夏国相梁乙埋“遣兵距寨六十里筑细浮图寨,宿重兵守之。旋以三万骑薄怀宁城,竟日不退。西路都巡检贾翊与延州巡检燕达将所部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夏兵不胜而走。”这段文字虽然简练,但却记录了一次精彩的战事。《宋史·志第四十》“怀宁砦”条下注有“北至克戎砦六十里”之语。这里“乙埋遣兵距寨六十里筑细浮图寨,宿重兵守之。”这里的“寨”就是指“怀宁寨”,细浮图寨(即克戎寨,今双湖峪镇张家寨)距怀宁寨刚好“六十里”。修筑好后,即派重兵把守。这是战前的情况,西夏针对怀宁寨而修筑了“细浮图寨,并驻有重兵,是作了充分准备的。“旋以三万骑薄怀宁城,竟日不退。”这是西夏兵围攻怀宁寨的情况。“旋”是“不久”的意思,就是说西夏在修筑好细浮图寨之后不久,就迫不及待地派出3万骑兵围攻怀宁寨,整整围攻了一整天,还不退兵。说明宋兵防守十分顽强。“西路都巡检贾翊与延州巡检燕达将所部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夏兵不胜而走。”这是宋军反击的情况,也是战事的结局。”宋军以逸待劳,在夏兵疲惫之时,宋将贾翊和燕达率领骑兵500余出城奋勇作战,敌人难以抵挡,撤兵逃走。宋军在怀宁寨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延州巡检燕达因功提升为鄜延都监。 绥州落入宋手,西夏终不甘心。熙宁十年(1078)十月,夏主秉常亲率西夏主力十六万大军,列阵于绥州城外,企图夺回绥州。宋陕西路安抚使,端明殿学士石越,采用刘舜卿之计,设疑兵于环州牵制夏将仁多,调环庆主力于绥德南怀宁、绥平一线,待西夏主力久攻绥州不下,兵疲马乏之际,转入-。绥州城内,种古、刘舜卿率领宋军依靠坚固城墙,精良的器械,坚守二十余日。西夏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此时,种、刘二将遂以烟火为号,一时间怀宁寨、绥平寨两路伏兵尽起,大败西军。夏主秉常被李清等救出,幸免于难。宋军欲乘胜追击,无奈天降大雪,只得退兵。 宋元丰七年(1084)怀宁寨与米脂、义合、浮图、怀宁、顺安、绥平六城寨隶属绥德城。元符二年(1099),改绥德城为绥德军。怀宁寨归绥德军。金天会六年(1128),金将娄室攻下延安府、绥德军,怀宁寨遂属金。此后,金与西夏在怀宁寨亦多次发生战事。 自宋及元的200多年时间里,怀宁寨时常处于战事之中。直至现在,这里仍然流传着一些关于战争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北宋时期,杨门女将杨金花驻守怀宁寨,杨文广驻守淮宁河上游距怀宁寨40里的绥平寨。杨文广那时才只有十几岁。姐弟约定,如果有西夏兵进犯,便敲击金钟报警,相互驰援。一天,杨文广在校场上训练兵马,忽然想念起姐姐金花,就敲响了金钟。杨金花此时正在校场上操兵练将,听到钟声后大惊,便急忙带领兵将,飞速赶到绥平寨。知是文广任性,就狠狠把弟弟批评了一通,嘱咐他以后再不可任性。几个月后的一天早上,金花正在梳头,突然,又听到了钟声,她以为文广又在开玩笑,就没有理会。后来,钟声一阵比一阵急促,金花方才意识到绥平寨有了战事。于是,急忙带兵驰援。在距绥平寨十里地的老君殿,遇见了败下阵来的杨文广,一看淮宁河已变成了血河,河边的柳树也被染成了红色。杨金花悲愤交加,忙和弟弟整顿兵马杀回绥平寨,打败了正在寨中庆贺胜利的西夏兵,重新夺回了绥平寨。为了记住这血的教训,杨金花把怀宁寨改为血家城,把柳树染红的地方叫做红柳湾。红柳湾名字至今未改,只是人们觉得“血”字不吉,后来就把血家城改为薛家城则了。这虽然是一则民间传说,但却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人民群众厌恶战争,企求和平的愿望。 怀宁寨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往日的-、剑气金声,已悄然消逝。只有那倾颓的城垣、残破的古寺,在暮色残阳中垂垂而立,形影相吊。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的纷争与融合的见证者。在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今天,作为本境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其意义远不仅仅如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