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天津 >>南开区

南开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古文化街,南口的牌楼上高悬“津门故里”大匾,标志着这一带是800年前的一处居民聚落点。金代在这里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今日市区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而逐渐拓展的。当人漫步这条古老街道时,总要情不自禁地寻觅历史的踪迹,体会一下古味、中国味、天津味和文化味,而且非寻不能出情趣。“故里寻踪”一名由此而来。  “天后宫”  这条街上有一座古庙,原名叫“天妃宫”,后改为“天后宫”。因此庙门以北的一段街,叫宫北大街;庙门以南的一段街,叫宫南大街。要了解这一带的历史,还要从这座古庙谈起。  这座古庙是海神庙,它所供奉的海神娘娘,在史书和传说中都真有其人。史书记载着她姓林,是宋代福建莆田湄州岛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卒于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因出生后一段时间不会哭,故起名林默。她生在海岛,娴于水性,遂有一个美丽传说流传在民间:“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人呼神女,又曰龙女”。在宋代,我国的航海事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在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条件下,海上安全无保障是严酷的事实。广大从业者幻想有一种超人力量,来保佑他们平安地飘洋过海,林默的一些传说,便很自然地被选中作为超人力量的偶像,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保护神”。  据说,在北宋宣和年间,赴高丽使臣路允迪的船队在海上遇风涛,7只船沉没6只,路允迪受随船人员启发,诚心祈祷林默的保护,所乘船只竟得生还。后来,由于路允迪的奏闻,对林默的崇信渐渐得到官府的承认。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将林默封为“灵惠夫人”;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又封为“灵惠妃”。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开始晋封为“护国明着灵惠协正善庆显着天妃”。其间,封号一提再提,经历了由夫人到妃、由妃到天妃的过程。到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对这位“保护神”作最后一次晋封,封号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达到皇封的最高品级,由天妃改为天后,民间俗称“娘娘”。  元代以来,北方沿海一带的海神庙,多称“天妃宫”;清代封“天后”,于是改称“天后宫”。  金代在古文化街一带设“直沽寨”之后,到元代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又在原地设“海津镇”。元代建都北京,为维持朝廷军政开支,在南方搜刮大量粮米,通过内河和海路北运,史称“漕运”。当时,船队载着粮米从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出发,出长江口沿着海路北上,进入海河,驶到古文化街附近的三岔口,再卸下粮米,装到小船上,沿着北运河运往北京。此外,在当时成为繁忙“漕运”枢纽。于是,在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这里建“天妃宫”;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后,又改称“天后宫”。  这座古庙的香火一直很盛,元代张翥写的一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祭祀的盛况:“晓曰三汊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巨三奠毕,喜气满宫袍。”  漫漫历史  “天后宫”前有一片空旷地带。随着大批人员和南货的到来,“宫前集”应运而生,这里出现人烟茂密、集市繁盛的新局面。明清两代“漕运”不断,对海神的崇奉不衰,所以“宫前集”在很长的一段年月里,始终是一个百物云集、熙熙攘攘的场所。不知从哪个时代开始,庙前逐渐形成了街道,建起大大小小的店铺原来日出而设、日暮而散的集市,被店铺的经营活动所代替。宫南大街、宫北大街就是这样出现的。  清代乾隆末年,画家江萱所绘《潞河督运图卷》中有一段画,就断续画出了宫南大街、宫北大街的街景:店铺鳞次栉比,廊舍华丽整洁,有的院落花木扶疏;铺面多是前檐满敞形式,有烧锅店、钱号、肉铺、海味店、药铺、布店、米面铺、酱园、烟铺、饭馆、客栈等,在几处稍许宽敞的角落,还有商贩驻足叫卖;街上的行人、车、桥络绎不绝;绿瓦红墙的“天后宫”和彩绘华美、平台宽广的宫前戏楼,格外引人注目。从中,使人们领略到200多年前的繁荣景象。  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天津被开辟成商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介入天津城市生活,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转移,这一带开始衰落,大型店铺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些小门面和手工作坊等。“天后宫”的香火也少了,道士只好出租庙内神殿维持生活,这一昔日“灵风肃、瑞气高”的神仙圣地,一变而成摊贩市场,专卖一些市内各处不经见的商品吸引顾客,如金鱼、玻璃鱼缸、泥塑戏剧脸谱、盆景、山石和竹木制品等。  解放以后,沿街的一些小店,有的合营他迁,有的转为工厂车间,大部分变成临街住户。“天后宫”的大殿,也一度成为厂房和民居。  流连忘返好去处  1985年,天津市政府决定将宫南大街、宫北大街修成古文化街,同时修复“天后宫”。修复后的古文化街全长580米,有近百家店铺以典雅多变、步移景换的建筑风格,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去处。  古文化街的南、北口,各有一座大牌楼。南口的楼匾写有“津门故里”4字,寓示着今日天津市区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而逐渐开发的而且在六、七百年间这里始终是商业繁华地段,常会使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北口的楼匾写有“沽上艺苑”4字,寓示着这里的街貌、店铺、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尤其是古玩、字画、碑贴、文房四宝和天津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足可使人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这两座耸立在街口的大牌楼,以精致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朴实无华的楼匾题词,扣响游人的心扉,升腾起从历史遐想憧憬美好未来的感情。  街上的近百家店铺门面,皆为清代风格,一律青砖砌体、磨砖对缝,有坡顶、飞椽廊柱的楼阁,也有冰盘檐、挂落板、朝天栏杆的平顶小轩。举目望去,高低相间,起伏有致,各具特色。而到了古文化街中心的“天后宫”前,过街戏楼雄伟壮丽,桅杆旗幡直插云天,宫前广场宽阔豁亮,周围的建筑物也突然高大,使游人的观感从不断变化中形成高潮。倘若伫立“天后宫”前,遥望街南和街北,只见曲折跌宕,充满古巷幽深的意境。  “市井相连”的古文化街,尽管来自祖国四百八方和天津的各种工艺品、文化用品,五光士色,应有尽有。其中,以饮誉国内外的、具有浓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风筝等,最为著名。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名气很大的民间木牌年画,始创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雍正年间逐渐兴盛。杨柳青年画的产地,并不只是限于天津城西的杨柳青镇,当时附近方圆数十里的村子,几乎“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杨柳青年画是在宋元绘画和明代木刻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彩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感情和愿望。其中,尤以反映各个时期现实生活、民俗风尚和历史故事见长。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先后成立了杨柳青年画合作社和杨柳青画店。1960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了杨柳青画店,对于杨柳青年画的创新精神,给予很大的鼓励。如今,这株瑰丽的民间艺术之花,正在艺术园地里盛开。  “泥人张”彩塑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就已有一定的声誉。“泥人张”--张长林,字明山,生于1826年,卒于1906年。他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水平,又饰以色彩、道具,形成独特风格。其伤口大者尺余,小者盈寸,造型优美、神情生动,酷似真人,成为民间艺术奇葩。张明山把技艺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曾孙等,张氏祖孙几代一直继承着这门手艺。1959年,天津成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由“泥人张”第4代张铭主持,培养了一批彩塑艺术人才,使这一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郭沫若同志曾赋诗盛赞:“用泥造人始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昨日作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风筝魏”风筝名声远播国外。天津风筝的制作技艺历史久远,但对这一技艺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风筝魏"--魏元泰。他生于1872年,卒于1961年。他从事风筝制作70余年,以做工精细、造型逼真、飞行平稳和色彩富有民族特色,著称于世。在1914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他制作的风筝获得国际奖牌。如今,魏元泰的后人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技艺,使这朵民间艺术之花更加鲜艳夺目。  遐迩闻名的“皇会”  古文化街的“皇会”,也是一个遐迩闻名的传统活动。"皇会"最初叫"娘娘会"。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宫”海神娘娘的生日。清代康熙年间,有人倡仪,在海神娘娘诞辰之前出会4天,即农历三月十六日送驾:将海神娘娘和眼光、子孙、斑疹、送生娘娘的头像,送到闽粤会馆天后殿供奉;十八日接驾:将这5位娘娘的木像接回;二十日和二十二日“出外散福”:抬着5位娘娘的木像沿街-,接受人们的香火。这就是最初“娘娘会”的活动。每逢此时,民间的法鼓会、大乐会、鹤龄会、重阁会、中幡会、高跷会等,沿街表演各种技艺,呈现一番盛况。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乘船下江南路过天津,一时高兴,提出要看“娘娘会”。当时,乾隆皇帝的船停泊在三岔口。各会从船前经过,尽力表演,各显其能,精彩纷呈,博得乾隆皇帝的赏识。其中,乡祠挎鼓表演出色,乾隆皇帝赏给4名鼓手各一件黄马褂;鹤龄会唱得最好,乾隆皇帝赏给4名鹤童各1个金项圈。乾隆皇帝还“娘娘会”的组织安排大加称赞,赏给2面龙旗。从此以后“娘娘会”身价倍增,易名为“皇会”。  乾隆、嘉庆年间以来,“皇会”越办越红火,声势越来越大,各会依次出游:净街会,负责将街道打扫干净;门幡会,将“天后宫”海神娘娘的历代封号写在大幡上,组成仪仗队簇拥;太狮会,仿照“天后宫”大殿前两个石狮的样子,做成两个木头狮子,抬着保驾;挎鼓会,由十三、四岁的鼓手表演歌舞,此外,还有花鼓、高跷、身歌、捷兽(狮子舞)、重阁、中幡、萃韵音乐等歌舞、杂技表演。最后,才是载着5位娘娘木像的宝辇;每个宝辇前面都有法鼓会,后面有8个人骑着8匹大马、打着8杆大黄旗,进行护驾。每逢出“皇会”,沿街人山人海,人声喧闹,人情激奋,盛况空前。  在后来的岁月里,“皇会”不再是年年都举办。最后的几次“皇会”,分别在清代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民国4年(公元1915年)、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差不多是10年左右1次。  古文化街修复以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又恢复了“皇会”。在这一天,以龙灯、高跷、旱船、秧歌、法鼓、中幡、狮子舞和武术等表演为主,街头熙熙攘攘,热闹异常,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盛举。这个富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又出现了一片生机。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乘1、1区间、605、610、611、619、632、633、641、671空调、804、904、908、954、观光2路等公交车在东北角站下车可达。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天津市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通北路与东马路交口附近)  地址:南开区古文化街  电话:27359628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水上乐园

天津水上乐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水上乐园位于市区西南部,占地200公顷,园内有三湖九岛,其中水域面积89.2公顷,是天津市以水景为特色,以水上活动为内容的综合性公园,其南端是拥有上百种珍稀动物的动物园。民间有:"不游水上,不识天津"之说.  ..  历史上这里原是烧砖取土后废弃的窑坑,其中最深最大的一处叫青龙潭,洼淀塘坑内芦苇丛生,水禽栖息,颇富自然野趣。1950年天津市政府决定在此修建水上公园,并于1951年7月对外开放,之后,公园按规划逐年建设,至今已成为具有南国水乡风韵的大型城市园林公园。  天津市水上乐园景区介绍:  园中南、北部分为大块陆地,中间是广阔的水面,水中有11个小岛,分别由拱桥、曲桥、平桥和桃柳堤连接,湖水映着朱红楼阁,湖中碧波荡漾,游人可划船漫游湖上。构成这座公园独具特色的水上世界。位于水上公园南部的动物园,面积50.5公顷。园内有动物兽舍31处,如:大象馆、熊猫馆、百鸟笼及海兽馆、狮虎山等。还有鹿、羊等温顺动物的放养区。全园内共有野生动物近147种,1400余只。到2005年,计划动物类种发展到220个,总数量接近3000只。  水上公园以水面为主,分东西两湖。湖中留岛,并以拱桥、曲桥、涵洞和陆路把东湖、西湖、南部水湾、湖中岛屿连接成一个整体。园内绿化疏密有致沿湖以垂柳为主,水中栽藕植莲;岛上林荫道多种植白蜡、国槐、合欢、法桐等树木。  全园以翠亭洲上的眺远亭为中心,亭高26.5米,是公园最高点,随地势设有3层平台,可在不同的高度观览园景。园内还建了神户园、盆景园、碧波庄、儿童乐园等园中园。  公园广植乔木、灌木、常绿树和各式花卉,水面栽种莲藕,堪称都市中的世外桃源。游人可以一边呼吸新鲜的绿色空气,一边在自然的怀抱中体会最自然的感觉。

天津之眼(永乐桥摩天轮)

天津之眼(永乐桥摩天轮)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津之眼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海河畔,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  摩天轮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8分钟,到达最高处时,周边景色一览无余,甚至能看到方圆40公里以内的景致。  可看到方圆40公里以内的景致。  摩天轮转动速度缓慢,并不刺激。你可眼见车辆从两边疾驰而过,别有妙趣。  传说摩天轮上的每个盒子里都装满了幸福。与爱人相偎相依,叫人如何不想把握住此刻的幸福与浪漫。  公元1400年,明燕王朱棣自海河三岔河口渡河,一路南下,攻陷南京,夺取帝位,改元永乐。公元1404年,明王朝在直沽设卫,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卫”。天津,即为天子渡口之意。  公元2008年,天津的新地标建筑——“天津之眼”摩天轮落成。即坐落于当年朱棣率千军万马渡河之处——永乐桥之上,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上仰天子之渡灵气,下拥九河下梢风光,其奇思妙想、巧夺天工的设计是世界摩天轮建设方面的一大突破。  摩天轮高度为120米,轮0装48个透明座舱,每舱可乘8个人,舱内舒适宽敞,有空调调节温度,可同时供384人观光,依据季节不同安排运营时间。摩天轮依靠电力驱动,匀速旋转,约30分钟左右旋转一周。座舱到达最高处时,乘客能看到方圆数十公里的景致,海河风貌尽收眼底。  永乐桥摩天轮“天津之眼”的设计理念以尊重城市地域现存的历史积累为前提,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简洁流畅的线条设计,凸显现代化的科技文明与天津城市历史的交汇,提升了区域的文化品位与内涵,体现出天津城市的文化特征“开放与纳新”,昭示着海河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建设的宏伟发展前景。  “天津之眼”地处海河三岔河口黄金地段的核心,是天津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最集中的区域。周边拥有大悲院、古文化街、鼓楼、意式风情区、奥式风情区等天津重要的商贸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海河水上游船观光区的起点。游客到此,一日之间即可以享受休闲、购物、旅游观光等多重欢乐。“天津之眼”摩天轮,是海河开发一桥一景的杰出代表作,是镶嵌在海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天津之眼”摩天轮自营业以来相继被评为“平安旅游景点”、大国印记“1949-2010中国60大地标”天津唯一代表、“aaaa级旅游景区”、“市级青年文明号”、“国家级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天津之眼”摩天轮不仅代表了天津文化发展历史,也代表了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独具匠心的展现出天津独特魅力。  景点位置  天津市河北区五马路永乐桥  用时参考  28分钟旋转一周  交通  乘34、4、607、611、640、659、673、802、841、849、863、869、878路等公交车在五马路站下即是。  门票  成人70元,包厢票400元(限5人以内单独乘坐)。  开放时间  9:30-21:30,每周一上午摩天轮例行检修,不对外营业(节假日除外)  地址:河北区李公祠大街与五马路交口  电话:26288830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纪念馆展厅包括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以及竹刻楹联厅和书画艺术厅。馆藏丰富,文物、文献、照片及其他资料达万余件,珍品百余件。其中,周恩来曾乘坐飞遍大江南北并出访许多国家的伊尔—14专机和吉姆汽车以及先后敬放两位伟人骨灰的骨灰盒,极其难得。  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为世世代代缅怀铭记--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0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报请0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纪念馆。在纪念-百年诞辰之际——1998年2月28日隆重开馆。  --纪念馆位于天津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北侧,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150平方米,是一座园林式的伟人纪念馆。建筑高21.3米主体为三层,布局呈“工”字型,屋顶采取传统重檐形式并结合现代工艺,石材屋面,外檐镶嵌花岗石,色彩朴素淡雅。馆外纪念广场、巨型花岗岩雕像《高山仰止》、不染亭、纪念林、草坪花卉与主建筑相互衬托,环境幽雅,气氛庄重。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现已征集文物、文献、照片及其他资料8000余件,珍品达百余件。  纪念馆展厅包括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以及竹刻楹联厅和书画艺术厅。瞻仰厅正面耸立着--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大型壁毯《海阔云舒》作为背景,两侧浮雕墙镌刻出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历史性画面。  生平厅包括九个部分。  (一)风采:展示周恩来、邓颖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合影照片和代表性的手迹诗词。  (二)追求真理:记述他们立志救国、领导-、从事建党活动的早期革命历程。  (三)拯救中华:再现-领导南昌起义、坚持白区斗争、参与指挥长征、推动全民抗战、指挥解放战争及建立新中国等革命实践活动。  (四)总理国务:介绍-出任政府总理、擘画建设宏图、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独立自主和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的不朽贡献。  (五)领导妇运:展现-在领导妇女运动、增进与世界妇女交往中所做出的突出功绩。  (六)力挽狂澜:反映-在“文革”期间,坚持顾全大局、保护大批干部、战胜反党集团、重构四化蓝图的雄才大略。  (七)继承伟业:回顾-晚年肩负党政要职、支持改革开放、增进国际友谊的卓越工作。  (八)英灵永驻:追溯举国上下沉痛悼念敬爱的-、-同志的情景,敬展先后敬放两位伟人灵骨的骨灰盒。  (九)遗愿化宏图:表现全国人民继承-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志,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生平展厅采用复原场景、微缩景观、灯箱图表、超宽银幕、背投式大屏幕、触摸式显示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献文物,全面展示一代伟人、两位楷模的风采。  情怀厅分三部分。  (一)伉俪情深:再现两位伟人在革命中产生爱情,爱情激励他们献身革命的崇高情谊。  (二)爱满人间:赞颂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怀。  (三)举世敬仰: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无限爱戴两位伟人的挚热情感。  楹联厅和书画厅汇集并展示来自全国的知名人士和著名艺术家讴歌周恩来、邓颖超的竹雕艺术品和书画作品。  --纪念馆以多种功能来发挥其教育作用。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纪念馆联合组建的--研究中心,将对周邓的生平、思想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研究。收藏与两位伟人有关的各种载体的中外出版物和文物文献资料。该中心还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电子阅览室,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资料信息。  纪念馆还设有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影视厅主要放映有关周恩来、邓颖超文献资料影片;多功能厅用于举办有关学术报告,纪念性仪式和专题陈列等。同时,纪念馆广场和园林区可供集体-和来宾游览。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乘地铁3号线或乘643、705、857、871、872、观光2路等公交车可直达  门票  门票免费,凭身份证取票参观  开放时间  8:30-16:00(周一闭馆)  景点位置  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北路1号  地址: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9号  电话:23592257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  邓颖超 (1904~1992)  邓颖超(1904-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邓颖超,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 1913年至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在北平师大附小、天津…… 详细++  周恩来 (1898~1976)  周恩来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详细++  邓颖超 (1904~1992)  邓颖超(1904-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邓颖超,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 1913年至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在北平师大附小、天津…… 详细++  邓颖超 (1904~1992)  邓颖超(1904-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邓颖超,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 1913年至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在北平师大附小、天津…… 详细++

天津天后宫

天津天后宫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在天津旧城区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现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海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极好并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现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全长580米,宽7米。这里的建筑大多是仿清代民间小式建筑。街内有近百家店铺,主要经营文化用品、古旧书籍、民俗...  天津有一句老话: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可见天后宫在天津人心目中的地位。这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也是天津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天后宫实际是老百姓供奉天后娘娘的庙宇,俗称“娘娘宫”。昔日,天后宫供奉主神,当然是天后娘娘。由于历史原因,天后宫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佛道混杂、百神聚集的复杂情况。但古色古香的习俗依然保有,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皇会”,表演龙灯舞、狮子舞、少林会、高践、法鼓、旱船、地秧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乘1、1区间、605、610、611、619、632、633、641、671空调、804、904、908、954、观光2路等公交车在东北角站下车可达。  门票  门票10元/人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6:00  景点位置  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80号    林默 (960~987)  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 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 详细++  林默 (960~987)  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 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 详细++

天津戏剧博物馆

天津戏剧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已辟为天津戏剧博物馆,位于天津老城中心,南开区南门里大街。馆址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正式落成,由当时的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倡建,是广东旅津人士设立的0、寄寓机构。  广东会馆位于天津旧城鼓楼南的广东会馆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广东会馆  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它既体现了我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凝聚着旅居天津城的广东人创业的艰辛。大约300年前,广东商人就和福建、潮州的商人结成商船队到天津经商。他们的商船,船头油成红色,上面画有大眼鸡,被称做“大眼鸡船”。每年春天,当季风刮起的时候,他们便满载货物,浩浩荡荡,沿海北上,顺海河进入天津。日久天长,这些商人就形成了建帮(闽帮)、潮帮和广帮3大派系,为了营业、团聚方便,他们集资兴建了“闽粤会馆”,3帮轮流值年管理会馆。道光末年,正赶上广帮值年,因为一个经手人亏欠公款造成矛盾,建帮、潮帮拒绝广帮值年,并且不许广帮查看帐目,广帮在闽粤会馆陷入被排斥的境地。光绪末年,天津海关道广东人唐绍仪,为了发展巩固广帮势力,倡议集资重新修建自己的会馆,并且带头捐献白银4千两。这个倡议受到广帮商人的热烈响应,很短时间内就集资9万多两白银,在天津城内鼓楼南大街购置了原盐运使署旧址的土地开始兴建新会馆。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1月14日新会馆落成,取名广东会馆。  -内部景观  会馆象一座大四合院,砖瓦木料大多从广东购买,院门宏阔,罗汉山墙高耸,厅堂都出廊厦,内部装修华丽,很有岭南特色。会馆周围还建造了铺房、住房300多间,并且在会馆东南面修建了广东会馆  “南园”,栽花种树,设立医药房,供广东同乡休息养病。当年南园里有桃花林、葡萄园,景色十分优美。戏楼是天津广东会馆的主要建筑,前面有悬挂着“岭渤凝和”巨匾的宽阔的四合院,穿过夹道,是一座可容纳7、8百人的木结构室内剧场,楼上观众席为包厢,楼下是散座。戏楼舞台深10米,宽11米,顶部是用细木构件榫接而成的螺旋式藻井,雕花工艺精美,音响效果良好。前台横眉以透雕技法刻成狮子滚绣球图案,两角雕成荷花含苞欲放状的垂花柱,舞台正面镶嵌着巨幅《天官赐福》木雕,天官、童子、猿猴、松柏、云气和4角的蝙蝠,构成活泼、协调的画面。戏楼的门窗也雕有狮、凤、牡丹等传统纹饰。在这座北方少见的戏楼上,1911年就演出过革命新剧。1912年8月24日,同盟会北方支部曾请孙中山先生在此演讲。“五四”时,这里经常举行群众0或演出,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杨小楼等人都曾在这戏楼上演出。1925年。0人安幸生组建天津总工会,也以广东会馆为会址。天津沦陷时,会馆一度成为日本侵略军开办的警官教习所。现在,重新装修后的广东会馆已成为了解和欣赏我国戏剧艺术和展示中国戏剧文化的窗口。  -展室  现在这里是天津市戏剧博物馆,设有《天津戏剧发展史陈列》三个展室广东会馆  。展出中国戏曲简史陈列,天津戏剧发展史陈列等,以及一些戏曲界人士的专题性展览。馆内还收藏与戏剧有关的文物及藏品四千余件,其中包括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等人的书画品及演出服装等,成为兼有陈列展览和演出等多种功能的文化场所。交通线路:15、25、37路车可直达。开放时间:9:00—11:2014:00—16:30  地址:南开区鼓楼东街  电话:27273443广东会馆

天津老城博物馆

天津老城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天津老城博物馆是天津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举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坐落于传统民居徐家大院,原为英商天津麦加利洋行买办徐朴庵家宅,始建于清末民初,是天津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落,博物馆2000年正式筹建,2004年12月23日天津设卫筑城600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以纪念天津建城600周年。老城博物馆现存的3600余件文物,再现了天津600年的城市发展。  天津老城博物馆  天津老城博物馆坐落于传统民居徐家大院,原为英商天津麦加利洋行买办徐朴庵家宅,始建于清末民初。它采用中国建筑小式做法,青砖、硬山顶,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乾宅巽门,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东西两侧配有箭道。其建筑雕饰典雅精美,是天津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落,现占地1381平方米,建筑面积711平方米。  建筑背景  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筑城设卫以后,一些富豪商贾,陆续在老城厢定居,从而使天津迅速成为北方的经济重镇。老城厢内由于官宦、富商较为集中,金店、首饰楼、古玩、玉器作、学馆、笔墨庄、饭馆云集于此。鼓楼北面的“同兴园”、东面的“聚兴园”,东门里的“双立园”和“德庆园”菜系齐全,门庭若市;北门内有三阳、正阳、天祥等金店,璀璨飞煌;鼓楼北的金声园戏园,每日管乐笙评。  在老城厢开始大规模城市改造之际,冯骥才先生与多名专家、学者数次深入老城厢进行实地的文物考察,并提出了将徐家大院改造成中国第一家捐赠博物馆——天津老城博物馆的建议。对此,南开区委、区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00年正式筹建,2004年12月23日天津设卫筑城600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  建筑特色  大院采用中国建筑小式做法,青砖、硬山顶,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乾宅巽门,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东西两侧配有箭道。其建筑雕饰典雅精美,是天津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落,现占地1381平方米,建筑面积711平方米。其中三道院的西厢房复原老天津卫人的居室,20多平方米的房间被分成三小间,再现居住在老城里人们的生活场景。  博物馆的一道院和二、三道院的偏房里展出民间捐赠的各种老城文物,有同治二年(1863年)天津漕运码头称粮食用的“官砝”、红木“灯盒子”、江苏会馆界碑、民国时期的“冰箱”,还有记录津门民俗的线装书、老唱片、清代米面木斗、清代杨柳青年画画板、木壶套、木幌子、支炉以及珍藏百年的老铜床、座钟、手摇唱片机、收音机等等。  意义  凝聚着冯骥才等众多专家学者、市区各级领导及津门百姓热爱乡土之情;它见证着这座城市600年风雨春秋;它典藏着天津卫丰厚的历史文化遗韵;它创造、发展了城市的文明和进步,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佳作。成为人们缅怀故物,连接亲情的纽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交通信息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鼓楼东街202号  地址:南开鼓楼东街202号  电话:27283899-81

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

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是天津市规模最大并依法注册的第一家创意产业园,是以动漫游戏、新媒体网络、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为主的产业聚集区,其发展速度与运营效果均处于天津市同类园区首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天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等领导先后莅临园区参观并指导工作。园区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位于奥运水滴体育馆南侧600米,近邻水上公园、南翠屏公园、第三高教区,形成独特的人文与自然生态景观优势。园区内创意与文化相互交错,五大服务平台和150多家创意企业成为游客旅游景点,其中:参观展示厅使游客直观的了解创意概念,分享园区成长故事;3d影视动漫生产基地使游客亲身体验到动漫制作从无到有的过程;各类创意企业景点使游客了解到诸如“以假乱真仿真画、历史悠久漆工艺、栩栩如生泥人张”等创意理念,给人一种新奇之旅。写意的创意氛围,使园区成为天津市创意旅游的标志性园区。  园区为打造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园区”,依据现代创意建筑风格,聘请专业创意设计团队按照国际标准设计,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凌奥创意产业园三期,目前已投入使用,预计可吸引1000家创意企业入驻,解决20000万人就业,年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的“创意之都”。  地址:西青区凌宾路延长线  电话:83932121

天津鼓楼

天津鼓楼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鼓楼是天津旧城标志性建筑。位于旧城中心,明永乐二年始筑天津卫城,在旧城中央修建鼓楼。鼓楼下四面开设券门通道,以沟通城内四条大街。以钟代鼓,用以报时。1952年,鼓楼因有碍交通被拆除。如今所见为近年新建的,但玩点不大。  鼓楼是旧时天津"三宗宝"之一,位于天津老城中心,紧邻闻名遐迩的广东会馆,周围与国内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宫、吕祖堂等景点相辉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  已完成主体修复工程的鼓楼时常举办各种展览,如本市危改展览,天津住宅发展史展览。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几个历史时期本市住宅的发展变迁史,除此还开辟了天津风貌和名人名居展览。集中展示了70多处典型建筑和名人名居等。  用时参考:一小时  交通:乘611直通车(空调)在鼓楼商业街站下车或乘便民61、15、161、657路等公交车及地铁2号线在鼓楼站下车步行可达  门票:27.00元(不包含敲钟费用)  钟鼓楼联票40.00元/人  开放时间  04月01日~10月25日:08:30~22:00  10月26日~03月31日:08:30~17:00  景点位置:天津市南开区海河上狮子林桥的西面  电话:27273443

津门庄王府

  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82号的庄王府,原为北洋政府江西督军李纯家祠,是留存至今的本市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之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据考证,它的前身是北京的庄亲王府,是正宗王府制式建筑。它作为除北京城外唯一一座具有清代皇族色彩的古建筑群,有“天津小故宫”“津门庄王府”之称。  在实施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经一年多修复,如今的庄王府景区占地近两万平方米,保持标准的“青砖、绿瓦、红门”清代官式建筑风貌,从南到北依次是巨大的照壁、前花园和三进式四合院。  天津“庄王府”定位于以王府主题旅游为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为补充,王府文化系列展览、王府生活实景演出、中式民俗婚礼和互动游艺项目为看点。  按照规划方案,这一文化旅游景区从空间上分为前导空间(大门、花园)、一道院、二道院、三道院和绿化带五部分。其中,王府花园面积近9000平方米,为皇家园林风格。  从白堤路边的高台阶走上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大的院落。南北相对的大殿居中而建,两侧较小的东西配房规模略小,曲折蜿蜒的回廊伸入后院深处。地面的方砖还是那么完整,有些地方由于经常被人踏过而有些发亮,四角墙边,绿油油的青苔不知何时爬上墙基。抬头观望,大殿上的绿琉璃瓦整齐地排列在屋脊之上,屋脊两端的大吻与垂兽、跑兽,安详地守卫在它们永久不变的位置上,它们忠于职守的“信念”似乎并没有随着年代的久远而略有改变。  按照魏克晶的考察,这座李纯祠堂是按照坐北朝南意图设计的,所以正门应该从宅院南边的照壁开始。“很多人以为坐落在白堤路上东南角入口是正门,那是不对的。”  “虽然说李纯祠堂的建筑都是王府的建筑,但当年重建时,把原先的王府建筑布局颠倒了过来。原来庄王府的布局与其他王府应该一样,先是住宅,后是花园。但李纯祠堂正好相反,把花园建在了大门口,而把其他四进院子(原为四进院落,现最后一道院已经被建为新式楼房)建在花园以后,这也是有人误以为前面的那个门是此宅正门的一个原因。”李纯祠堂历时10年建成,占地2.56万平方米,为矩形建筑布局,由花园、照壁、石牌坊、石拱桥、大门、前殿、中殿、后殿、配殿和回廊组成。整座建筑色彩绚丽,碧瓦朱栏,宏伟壮观。  整座建筑的照壁虽然还在,但已经被一些后来兴建的平房遮挡住,看不清本来的面目,只有把守大门的两尊石狮依然蹲在那里。摸着光滑的石狮,魏克晶告诉记者:“这两个石狮是明朝留下的,想必是庄王府承袭刘瑾的住宅时一并收纳了。没想到几百年后又到了天津。”魏克晶先生说,第一代庄亲王是努尔哈赤的亲兄弟,清军入关后,庄亲王的王府就是明朝大太监刘瑾生前的住宅。  过了一进门的牌坊,后面便是驮碑的赑屃,偌大的汉白玉石碑竟然没有一个字刻在上面,俨然一块无字碑。驮碑的动物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它是其中的一个,因其寿命长而且擅于负重,所以古人在建筑中大多用它来驮石碑。现在还流行着“摸摸头,什么也不愁;摸摸背,一辈子不受累;摸摸牙,想啥就来啥;摸摸尾,一辈子不后悔”的说法。  走过花园,横在眼前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桥,略呈拱形的石桥下还保留着窄窄的护庄河。走过小桥,就是李纯祠堂的正门了。本想随意地从桥上跨过,没想到魏克晶却止住了脚步。“你觉得这小桥有什么特殊吗?”魏克晶先生问道。“没有呀!”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小桥还是很简单。“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大家都看到过吧,李纯祠堂前的这座桥就是那样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缩小了的‘金水桥’。过去只有皇宫的门前才能有这样的小桥,其他住宅要有这样的建筑都是违禁的。”  幸亏李纯祠堂是在民国以后建的,不然就要被杀头了。当年李纯在此处建宅,张扬的场面恐怕政府的高官有所耳闻,据说袁世凯还过问过此事。也可能是因为袁世凯的压力,李纯才把它对外称为是李家的祠堂,没敢说是自己居住的住宅。

中环彩练

    中环彩练指天津的中环路(中环线),它位于市中心区和市区外围之间。沿线与14条放射线相交,连接着工业、仓储和新建住宅区,是缓解市内交通的重要通路,也是"津门十景"之一,景名"中环彩练"。     过去天津市的道路纵横交错,车辆拥挤堵塞。那是因为解放前的九国租界地,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造成的。那时只有公路791公里,汽车300多辆。 市内运输大部分依靠搬运工人和2000多辆地板车。解放后,天津的市政建设和公路运输事业发展很快。1985年底,全市公路包括郊区达3791公里,比建国初增长5倍多。全市民用汽车有79860多辆,货车为53547辆,比建国初增长41倍。自行车增长到30倍。而道路面积只增加两倍多。因此,市内的道路交通状况已经很不适应人口增加、四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需要。行车高峰时,车速平均每小时只有12公里。于是有民谣说:"天津市,一大怪,坐车不如骑车快,骑车不如步行快。"针对天津行路难的问题,市政府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于1985年提出措施,建设环形放射干道系统,由内、中、外三条环线和14条放射形干线组成,是全市交通大动脉。     中环线于1985年至198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建设工期只用了10个月。内环线和外环线也相继建成通车.内环线沟通6个区承担市中心客运交通任务。外环线承担货运交通任务,疏导对境交通。中环线承担市内客运、货运混行交通任务,减少穿越市中心区的车辆。中环线的建成,完成货运量约占全部交通量的80%,也为市容增添异彩。中环线全长34.5公里,路面全宽50米,其中快车道22米,设计车速每小时60公里。两边隔离带各2米,慢车道各6米,人行道各6米。中环线全线的隔离带中,全部栽种着碧桃、榆叶梅、月季、冬青、大叶黄杨,春天,榆叶梅、碧桃花盛开,火红的、粉红的、洁白的花鲜艳夺目。夏秋季,市花月季花盛开,有红色、有粉色、有黄色、有橙色、有绿色、有紫黑色、有复色、有二重色,争芳斗艳,香飘全城。冬天有冬青、黄杨独露苍翠,傲然临风。道路两旁能栽树的地方都栽种着垂柳、国槐、槭树、松柏等,不能栽树的院围、房墙上,也爬满了藤萝、爬墙虎,整个中环线,真像一条彩练,供行人观赏,一路青翠,一路芳香。    在中环线上,还有许多桥梁,它们像彩练上的明珠.沿线有跨河桥梁7座,即:勤俭桥、子牙河桥、红旗桥、芥园桥、复康桥、光华桥(四新桥)、盐坨桥。有立交桥8座,即:八里台、解放南路、中山门、东兴、东风、普济河道、长江道、王顶堤等立交桥。在立交桥中,中山门、八里台、五顶堤的立交桥设计新颖而实用,结构经济而美观。中山门立交桥即二宫立交桥,为苜蓿叶型与定向型的组合型式,外型像彩蝶飞舞,人们称它为蝶形立交桥。主桥的最高层为东西向,分设上下行两个单方向,为中环线的机动车道。下层为南北向,为津塘公路的机动车道.地面层为双向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这座立交桥的建筑,曾于1988年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八里台立交桥为苜蓿叶型的三层互通式立交桥。将匝道从平地抬到二三层之间,即第一层走非机动车,第二层供南北机动车直行,第三层供东西南机动车直行。在匝道围住的四片绿地花园中竖着四根高杆伞形灯。灯柱高37米,直径1.5米。王顶堤立交桥为本市首座定向互通式三层立交桥。设计主线为三车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上下道分开,各种车辆定向行驶,每昼夜可行车5万辆次。其它立交桥如东风立交桥、普济河道交交桥等等,或如彩虹凌空,或如长龙卧波,也很经济实用,美观大方。这些立交桥都把中环线点缀得多彩多姿。     白天沿着中环线绕行一周,不仅能到两旁漂亮的居民楼群和工厂楼房,还会发现沿线连缀着许多公园和绿地,如佟楼公园、二宫公园、北宁公园、桃花堤公园、长虹公园等。这些公园绿地像翡翠玉珠挂在中环彩练上。夜晚,整个中环线的万盏高杆聚光灯闪烁齐明。登高一望,中环线更像一条光辉灿烂的环状珍珠长链,中山门蝶状立交桥、八里台立交桥、王顶堤立交桥则像更为明亮的珍珠。     总之,中环之行,可以使人观赏市花之美、建筑之美、园林之美,也可领略天津的市容概貌,留下现代化大城市的美好印象。

天津泥人张美术馆

天津泥人张美术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使其从佛殿神堂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它伴随着对民间艺术的雅化和对古典文学艺术的俗化过程,发展了民间艺术,使其创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艺术特征。郭沫若、徐悲鸿、赵朴初等曾分别题诗、题词、著文,予以颂扬。  泥人张美术馆就是由泥人张世家后代集资兴建的民办美术馆,其中收藏了泥人张世家六代传人的优秀作品三百余套,目前陈列的有其中的近百件优秀作品。  第一展室  此展室主要陈列了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先生的部分作品和史料。  照片第一幅是1957年*主席在天津观赏泥人张作品,第二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天津老城西北角的张明山故居中的作坊外景,第三幅是张明山先生的画像,其次张明山先生的儿子张玉亭先生的照片,张玉亭先生的儿子张景福先生的照片,及张景福先生的儿子张铭先生的照片。最后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泥人张世家老作坊的工作景。左边是张玉亭,负责制作人物泥坯大型,左边是张景福,负责泥坯的细致修理完成,前边的是张铭,负责人物的彩绘。  张明山的父亲张万全是浙江绍兴的一位师爷,随官吏至河北省深县上任,后官吏任职期满辞官而去,失去雇主的张万全辗转来到天津老城外西北角定居下来,以教私塾为业。而当地许多邻居都是窑工,于是张万全也随他们捏些泥制的文具、玩具出售补贴家用。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的张明山自幼就接触并喜爱上了泥塑。  第一展柜就是那时张明山十一、二岁时的作品,其人物的尺寸和不经绘制的特点都显示出当时民间泥塑的特点。但张明山已在其中融入了西方的美术技法,屏弃了传统泥塑大头小身的模式,以实际的比例写实的刻画人物。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绘画技巧,发展出自己的雕塑风格。  第二展柜就是其风格的代表作品,肖像系列。并因此成名,成名之后,张明山应一位王爷的邀请在王府中住了两年时间。在这期间,通过与御用匠人的交流,又在自己的风格中加入了宫廷艺术的成分。  第三展柜是其老年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其作品已不多,价格也很高,所以多为外国人订做带出国门。留存的成品很少,多为未上色的半成品,其中木兰从军就是内务府大臣为慈禧七十大寿而专门订制的,因张明山不满意其构图而中途停止的半成品。  第二展室  钟馗嫁妹,是泥人张的代表作品。传说,钟馗原为英俊书生,赶考途中误入鬼窟,被鬼怪戏弄,面貌被变丑,并因为面貌丑陋而落榜,钟馗因此而亡。其一同乡好友考中后为其仗义支言,终于被追授予钟南山进士,钟馗之妹也嫁于这一好友。钟馗嫁妹,表现的就是这一故事中钟馗为妹妹送嫁的场景。  但作者在鬼怪的形象前又根据当时天津的风俗,加上了似人似鬼的仪仗队,而这些形象的原形正是当时社会上真实的-恶吏。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作为较早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俄罗斯、扎伊尔等国家先后将这套作品出版为本国邮票。  第三展室  此展室集中展示了泥人张作品的各种题材。  以神话人物为主的作品,主要有天津盛行的供奉的妈祖像,及体现吉庆福运的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南极仙翁等形象。  以传统故事为题材的作品,除历史人物形象外,大部分是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最为代表的,则是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如吹糖人等,作者以身边的人物为题材,以写实的技法,记录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这是中国雕塑史上第一次,脱离实用功能,以抒发作者情感为目的,采用写实技法表现现实人物。泥人张艺术因此成为中国本土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乘车线路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古文化街内  乘车线路:乘公交1路、1路区间、4路、5路、609路、670路、670路小圈、671路等在北城站下

天津动物园

天津动物园为科普教育基地。  天津动物园为中国大陆七大动物园之一,位于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南端。天津动物园始建于1975年,1980年1月1日建成开放。全园占地面积53.77公顷,其中水面10.68公顷。现有各类动物200余种,3000余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亚洲象、扭角羚、丹顶鹤等堪为稀世珍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大天鹅、猞猁等亦为世所罕见,更有来自别国异域的珍稀动物美洲虎、非洲狮、长颈鹿、犀牛、河马、北极熊、黑猩猩、和金刚鹦鹉等,令游客不出津门即可领略世界珍禽异兽。天津动物园是国内大型动物园之一,是国家建设部命名的全国“十佳”动物园,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  她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南端,北望“天塔旋云”,南临奥体中心,园内树木葱郁,碧草连茵,天水一色,风光旖旎。馆区观赏、林中漫步、水上荡舟、湖边垂钓、风味美食及老少咸宜的各种游艺活动项目,足令游客流连忘返,不虚一游。更有开放式动物展区三洽园、灵峪、鸟语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自然亲近。津门“十景”,闻名遐迩,动物园揽胜,锦上添花,每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达200多万人次。天津动物园集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身。融动物医疗、动物表演、游艺餐饮于一体。  美丽的天津动物园从未放慢建设现代化新型动物园步伐,2004年投入巨资实施了天津动物园建园30年来最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天津动物园成为亚洲惟一的——-式动物园,使其充满童趣,生动活泼,颇具感染力,让游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童话之中,动物园中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侏罗纪恐龙园,草食动物主题广场和沉降式儿童嬉水广场天津动物园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荷兰、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动物园或基金会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一个更大、更强、更美的天津动物园将成为津门更加璀璨的明珠。天津动物园真诚希望各界朋友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奉献爱心,亲密合作。  -旅游小贴士:  景区名称:天津动物园  开放时间:7:30——18:00淡季:7:30——17:00  门票:20元  电话:022-23914440  地址:南开区水上公园路水上公园内  

李大钊烈士纪念室

李大钊烈士纪念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大钊烈士纪念室始建于1989年即李大钊100周年诞辰之际,坐落在南开区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西侧——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北院)图书馆三楼,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纪念室楼前矗立着李大钊学生时期手拿书卷、昂首远眺的全身塑像。展室分两室一厅,分别为生平事迹室、纪念室、录像厅。生平事迹室以图片为主,有少量实物,突出介绍李大钊在津期间的革命活动;纪念室以图片等反映全国各地纪念李大钊烈士的情况;录像厅播放历年各地制作的有关李大钊事迹的电视片、录像片。展室展出内容主要分为李大钊青少年求学时期、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进革命统一战线、坚持革命从容就义和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等八个部分。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8岁的李大钊面对国家、民族的危难,心怀“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拯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的理想投考刚刚建成的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被录取为该校专门预科的第一期学生。在校六年,他同时组织了法政学会,主办《言治》月刊并任部部长,发表了许多抨击时弊及窃权-贼的文章。在五四运动中,李大钊以极大的热情,通过多种形式,在天津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了天津五四时期的一代知识分子。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周恩来、刘清扬、马骏、邓颖超等在天津先后成立了觉悟社、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大钊亲自指导了天津工人运动,为天津正式建党建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天津广东会馆、督署衙门、维斯理堂、国民大饭店、南开中学等处都留下了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足迹。  1989年2月,市委、市政府同意将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现为公安警官职业学院)作为李大钊烈士的母校延续,而后又批准在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建立李大钊烈士纪念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亲笔题写室名。1991年七一前夕,纪念室正式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已接待4万人次。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大钊烈士纪念室地址:南开区水上公园路45号内图书馆三楼,周一至周五免费开放,联系电话:58786531。

天津市少年宫

天津市少年宫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津市少年宫创办于1956年,位于南开区东马路94号,是全国较早兴办的综合性校外教育单位之一。建宫50余年来,天津市少年宫充分发挥市级校外教育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面向全市少年儿童,指导各区县少年宫及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市少年宫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的方针,联合各区县少年宫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少年儿童文化教育活动。每年坚持开展学雷锋等传统活动,切实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自觉化。开展“自强之星”“创新思维大赛”“我梦幻中的海河”少年儿童艺术大赛等一系列新型活动,并不断丰富时代内涵,形成颇有影响的少年儿童品牌活动,每年有几十万人次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津市少年宫坚持在法定假日、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免费开放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祭英烈、缅怀伟人等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继承革命传统,增进爱国情感。利用母亲节、劳动节、重阳节等节假日开展“妈妈我爱您”儿童感恩活动、“中国梦我的梦——劳动实现梦想”系列主题活动,弘扬民族精神。  市少年宫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实践中,升华少年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举行“梦想引领未来”等大型少儿文艺演出,倡导、宣传主旋律,用艺术的语言,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通过开展天津市少年儿童“我爱渤海我爱家”少儿创意绘画大赛、“超越梦想、成就未来”少年儿童绘画写生大赛、春联书法大赛等一系列比赛,在艺术比赛中抒发“爱家”情感。  天津市少年宫是全国校外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先进青少年宫和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津市少年宫地址:南开区东马路94号,周一至周日8:30-17:30免费开放,联系电话:27356831,网址:www.tjcp.com.cn。

长虹生态园

  长虹生态园位于天津南开区长江道、红旗路立交桥下。为天津市第一家免费开放的公园。原名湾兜公园。占地33.9公顷,其中水面占12.5公顷。假山迎门而立,右侧一泓湖水,岸上垂柳成荫,全园绿地面积占97.5%。公园西部有儿童乐园、旱冰场等游乐设施,为游乐区;南部的南湖为划船区。公园西北角建有耆年阁,是游人聚会和文娱活动场所,与之相邻建有一大型地下游乐场--风华宫,建筑面积3319乎方米,是集娱乐、休息、购物为一体的场所。  公园内有早期天津四大评剧流派创始人的纪念碑,碑文刻着李金顺、白玉霜、刘翠霞、爱莲君的生平。  长虹公园已完成园内陈旧建筑和设施的拆除,地形、地貌整理,堆山、移植树木、水系泊岸砌筑等项工程。同时还完成了西门入口、览胜轩、南屏山、览胜游廊、江南人家、翠心岛、桃花岛、亲水堤岸及四座景桥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工程全面展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位于南开区中北部地区的长虹公园,东依津河,西靠中环线,南接长江道,北临黄河道,1986年建成开放。公园占地33公顷,其中绿地面积达20公顷,水域面积7公顷,植物种类50余种。由于长虹公园为简易建园,植物品种偏于单调,地形地貌缺少变化,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景观效果也缺乏层次。历经20余年风雨,如今,园内设施老化,违章建筑占压绿地严重,已与当前建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大目标不相适应。  新长虹公园将按照“山水园林、南派建筑、植物造景、生态造园”四大原则,把布局分为游览休闲区、健康运动区、植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亚热带温室观赏区、管理服务区等6个功能区和可容纳3000人的活动广场。据悉,生态型新长虹公园的绿地面积将达到21.5万平方米,新增水域面积1.95万平方米,游人可乘船在园内观赏江南水乡美景。

南开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长虹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鼓楼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兴南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广开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万兴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学府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向阳路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嘉陵道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王顶堤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水上公园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体育中心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华苑街道 王襄 (1876~1965)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鸿自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金怡濂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陈冀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涤支 (1893~1974) 王燕士 (1913~1968) 赵玫 李金元 天狮集团董事长 杨以德 (1873~1944) 牛伯成 伉铁儁 (1913~2003) 冯秀娟

南开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