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陶辛水韵旅游区 | 陶辛水韵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陶辛水韵泛指以芜湖县陶辛镇为中心的水乡田园风光,冠名为“陶辛水韵旅游区”,面积33.2平方公里。距芜湖市区约20公里,近临沿江高速、芜宣高速、205国道;皖赣铁路与104省道、湾石公路贯穿全区;长江支流青弋江绕境而过;芜湖市区和芜湖县公-线直接通达;2个小时以内的公路网可迳抵南京、合肥、宣城、铜陵等大中城市。陶辛水韵旅游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盛产粮油、莲藕、鱼、虾、鳖、蟹,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
西河古镇 | 安谧宁静的西河古镇位于芜湖县南,处于宣城、南陵、芜湖三地交界处,东濒弋江水,西北与高兴、沈公行政村接壤,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0.33平方公里,地处偏僻,人文闭塞。现有幸福、跃进、汤家棚三个居委会,822户,2278人。 据《汉书、地理志》载:“汉元封三年属丹阳郡古地各茶庵明万历年间遭兵毁”。远在西汉时,小镇乃是湖滩,杂草丛生,人烟寥寥,水患严重,此处俗称“草头湖”,当地有一庵堂建造于此,人们习以称“茶庵”,属丹阳郡宛陵县,随朝,改宛陵为宣城,始属宣城县;明、洪武年间,挑圩筑堤,百姓开始徙此安居,已成小集镇,因其座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万历年间遭兵毁。清、嘉庆年间,设立过军事防务机构,一度曾称之“西河汛”。另有人说,因靠资福河,又称过资福镇。据《宣城古今》载:“民国二十年,定为建制镇,民国三十八年冠以标准集镇。属宣城县七大集镇之一”。建国后,多次定为建制镇,1984年又定为建制镇。 集镇历为乡、镇、区署机构驻地,随行政机构设置沿革,曾称过“西河行政村”、“西河街道大队”、“西河镇”等,1971年1月10日划归芜湖县。 西河为江南水乡古镇,相传有600多年悠久历史,房屋店铺建于圩建两侧,因逐年防汛加固堤埂,故屋基低于路面1.5米左右,街心青石路面,曲折蜿蜒约1200米,街道南北走向,宽窄不匀,一般为2一3米,两旁店铺门面飞檐对峙,窗户比街心低得多;沿河一侧旧宅,墙高陡峭,基部麻石驳砌,拔地数丈,削壁耸立,汛期任凭水冲浪击,外河沿岸青石护,人本可以通行,内侧房屋店铺多为数进串连,从街心踏青石台阶下,步入室内,可延伸十余米。此外,上街头外侧有章家巷、土地巷、下街头外侧有徐会兰巷、江东巷、中街内侧有芮家巷,均为老街横连,通往沈公圩内,也可通向沿河水运埠头,显得古朴衰老。 集镇建设有向圩内扩展之势,七十年代初,新建了一条长约50米,宽约5米的水泥面街道,人称“法制路”,拦腰横穿老街道,东到河沿,西至圩内,与老街交叉处为“十字街”,上架设水泥旱桥连通老街,旱桥高于路面4米左右,人们可在旱桥下往来,也可由旱桥北侧的青石台阶下,步入老街。1983年又新铺设一条长200米,宽9米的水泥路面街道,在圩堤内侧,与老街向乎平行,人称“民主路”,上到粮站下至芮家巷口,横越“法制路”,是目前最宽阔的一条街,农副产品交易都聚集在此。每当东方露出鱼肚白,这条街就活跃起来,提篮、担筐、拉车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此汇集。 街镇座落青弋江畔,江水源远流长,上溯皖南山区泾、旌、太(泾县、旌德、太平)数县,下汛芜湖汇入长江。据口碑材料,几经沧桑。 早在明朝隆庆年间,水路交通成为方便,往来船只常序泊于此歇宿,已成为山区竹、木、柴、炭销售中散地,来自下游的粮商在此设点收购粮食,商业市场非常热闹。据说,当时镇上有浴池三家,饭店四家,杂货店四十四家,不少店铺前店后坊,上近王家村下到八面佛都是住宅区,河沿一带都有房屋;万历年间,兵乱,房屋店铺焚毁严重,成民流离,集镇经济萧条。 清朝中期,人民生活安定,行商者渐多,集镇复于繁荣。竹木手工制作业盛行,街头巷尾遍及竹木器店铺,大户大家开设粮行,收购大家粮食运销沿江城市,河岸上还有竹、木商行,此时街道逐渐扩展向北延伸,镇上除山、杂、百货店外,还新开槽坊(酿酒)、糖坊、药铺、烟店、客栈、饭馆等,经商者多为江北巢县、无为、江南泾、旌、太等县人,商业兴旺,已成为宁国府宣城县西乡要镇;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与清兵在此筑营鏖战,迂回四年之久,百姓蒙受其难,店铺多为倒闭,居民背井离乡,街镇再度衰败。 民国初年,集镇又趋于复兴,青弋江中经过往船筏增多,大批的竹木排筏由山区运来,停靠于此,船只往来也很频繁,常日达七八十条,此时集镇已成内河天然码头。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集镇商业发达,据老年人介绍,各种店铺有一百多家,大的店铺作坊雇用学徒工匠二三十人。当时有名的糕饼店有王义降、元泰和,加工的糕点花色繁多,尤其是方片糕制作精细,片薄匀整而香甜。中药店铺有六家,最大的有“陈恒生”、“太和春”、“胡广生”,自制中药,诊病配方。布店五家,最有名的“恒丰和”、“同裕源”,浴池有“沧浪园”、“大乐园”、“新新园”,“新新园”拥有座位六七十人,茶馆三家,有名的有“金谷春”、“柳翠仙”还有杂货店三十多家,粮行六家,另外,小商贩遍及全街。由于泾县人来此经商者居多,故有“无泾不成镇”的说法;此间,纺纱、织布、找线、织袜、刺绣等手工制作开始盛行,本镇人民王景玑还首创“西河私立培英小学”,据说兴盛时,人口将近六千。 抗日战争爆发,小镇曾遭日机三次狂轰滥炸,毁坏房屋百余间,伤亡近百人,到处是颓坦断壁,民不安宁;民国三十三年,集镇沦陷,日军强化治安,姿意肆虐,交通断绝。集镇冷落。 抗战胜利后,-政府不顾人民困苦,强行纳税捐款,搜括民脂民膏,镇上物资奇缺,商业不振,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怨声载道。 1949年4月23日,西河解放,集镇得以新生,人民安居乐业,镇上店铺摊贩增多,从事竹、木、铁手艺人不少,手工纺织也很发达,自纺自织,生产各种棉织品,麻织品,刺乡品,山区竹木柴炭在此转销量增大,附近农村的农副产品都聚集于此销售,市场繁荣。据资料载,居民时达3800多人。 西河古镇,商业极为发达,素来是一个消费集镇,天然水运码头,居民多以经商谋生,手工业者也有不少,特别是古镇的小吃,西河混饨,羊肉、蛋糕、油炸臭干子、方片糕、青弋江小鱼等。附近农村土地肥沃,盛产粮棉。建国后,街容店貌日渐更新,近几年,镇政府大楼、中学教学大楼、邮电大楼与新湖商业街平地而起,颇有现代建筑风姿,而老镇仍保古镇特色。随着国家农业旅示范点——和平生态旅游区,西河古镇景区基本具备了吃、住、行、游、购、娱、教(市、县教育基地)要素条件,全方位为游客提供优良服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下,现在正步入一个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将乘势而上,继续保护古镇资源,特色小吃,民俗风情。以及绿色生态旅游特色,加大古镇保护力度与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加强软件建设,努力开拓市场,把景区建设成为集古镇游览、特色小吃、沙滩游泳、休闲度假,弋江漂流,民俗风情与和平生态公园生态旅游及科普教育,珩琅山景区的佛教游等一体的旅游。 |
老梁山庄 | 老梁山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以桃花潭和古农具展室为主体的老梁山庄,现为2A级景区、省农家乐示范点,座落在芜湖县湾沚镇宋兴村,与天地人生态园相邻,庄内绿村成荫,清新怡人,融桃园风光、茅屋农舍、香荷红鲤、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一派世外桃园之神韵。 山庄自2004年对外开放以来,给周边农民以及山庄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山庄座落在万亩桃园之中,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漫步其中,如同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由此,在游客中就流传了一句佳话:游山庄桃李争艳,别此处留连往返!景区客房设施齐全,价格低廉;餐饮以农家美食为特色,价格每人10—30元可成桌;交通便捷,离芜湖市区20余公里,附近有陶辛水韵、六郎镇境内的八仙岛等景点。 湾沚镇 湾沚,又名沚津,位于青弋江畔,是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西汉初年,这里便是“盐艘鳞集,商贩辐辏”,如今已是芜湖县县城,发展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由原湾沚镇、三元、新丰镇、赵桥乡合并而成,全镇辖26个村委会、9个社区,总面积219.49平方公里,人口10.9万人。 合杭高速、皖赣铁路贯穿境内,芜屯公路、湾石公路在城区交汇,县乡公路形成网络,水陆…… 详细++ |
怡龙生态园 | 芜湖怡龙生态园, 位于芜湖县红杨镇近内,占地66公顷。生态园拥有保存完好舒缓起伏的江南丘陵地貌和广阔的山塘湖面,生态园依托“田园、山水、森林”等资源,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为特色,是一处集园林观光、农事体验、田园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先后荣获:“安徽省森林旅游人家”、“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芜湖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这里林木葱郁,山水相依,怡龙湖象一块神奇的碧玉镶嵌其间,自然景观十分美丽。每至春来,白鹭迁徙至此,雪压青松,青白相间,十分壮观。轻轻一啸,万鹭齐飞,白鹭穿入彩霞白云之间时隐时现,水天相映,神奇之极。是一处丰厚的自然原生态森林绿色植物王国和鹭鸟天堂。 芜湖怡龙生态园项目总投资3.9亿元,目前已完成投入1.3亿元。现已建成怡龙山庄、怡龙湖底捞、怡龙问茶、休闲木屋、垂钓台、卧龙桥、飞龙桥、双龙亭、望鹭亭、撷景园等景观。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艺术创作、科研教学于一体,并把古老而悠久的吴楚文化浓缩在怡龙湖之间,充分体现了徽风皖韵民俗风情。 休闲木屋区坐落于美丽的怡龙湖边,木屋均采用的是加拿大进口的木屋专用0木板建材,不但拥有良好的呼吸性能,还具有极佳的防水防潮功能;另在木屋中间还加了一层保温棉,使它的保暖性比一般的房子要强上5-10倍。据调查显示,长期居住在这种环保、无污染的建筑中,能使您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装饰别致具有庭院风格的湖底捞酒店拥有大小各类包厢20余间,可同时接待300人左右就餐,为你提供健康绿色的生态美食;酒店内还为客人提供大小棋牌室和KTW包厢,可供客人休闲娱乐。 来怡龙生态园旅游休闲,放眼四围耸翠,湖天一碧,森林生态环境分外情幽。您可亲身亲吻自然之绿色,尽情享受绿色氧吧!拥抱自然之绿色韵味,尽情品赏自然之佳趣!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是一处美丽而神奇的自然乐园。来吧,神奇的怡龙生态园欢迎您! |
芜湖和平生态旅游区 | 你到过皖南吗?那里有一条美丽的清清的河流——青弋江,她发源于黄山东北麓,汇入太平湖,流经涇川、春谷(南陵),流经芜湖县红杨境内,注入长江。在这风光秀丽的田园边际,江面变得舒缓开阔,两岸良田万顷,湿地众多,,勾勒出几条温柔起伏的山峦天际线,这交相辉映的绿色原野,今天,依然是鹭鸟栖息的天堂。 江水进入芜湖县珩琅山脚下,山的对岸有一道高高的堤岸,堤上有一座千年古镇,它是当年水路商贸的历史见证。西河古镇古称茶庵,镇中古迹有万年台、文昌阁、吕祖庙等遗址。 青弋江由南向北贯穿于红杨境内,悠悠江水滋养了两岸的红杨镇人民,承载着徽文化在这里积淀,南边是夕日繁华的西河老街,北边延伸到芜湖县城,江的两岸是良田湿地,水乡圩区的东边是一道美丽的丘陵和岗地,(字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30%,还有其他指标等)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貌构成,培育了红杨独特的山林湿地景观,不仅是典型的江南田园风光,而且成为鹭鸟繁衍的家园。“古镇西河漂弋江,和平鹭鸟略桑田(飞红杨)”这就是对这种和谐绿色之美的诠释。 随着对外交通网络的完善,其旅游业即将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芜湖市已经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合作体,红杨镇地处芜湖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与“两山一湖”一水相连,旅游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根据红杨镇资源和区位优势,我们提出以下规划思想:把红杨打造成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和森林生态为特色的综合旅游区,通过旅游来带动农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农业转型的催化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先导产业的作用,2004年,和平生态公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这是红杨走向农业和旅游互动发展的第一张品牌。 作为鹭鸟栖息和繁衍的生境——和平生态公园,有“万鹭齐飞,雪压青松”之奇观。 园内青山起伏连绵、苍松劲竹成片、鹭鸟成群。调查统计,园中有森林6000余亩,各类树木120余种,其他植物460余种,野生动物100多种。 |
大港烟波 | 素有“千顷碧波,宽广幽深,天蓄人养,水族繁茂”之景状的大港位于六郎集镇区西南约6公里处,总面积2200余亩,分东港和西北港,其中西北港占五分之四,呈犄牛角状,最宽处200余米,最深处10余米。 被东、西北港围绕的是港东村,呈半岛状,只有东北、西南两处出路。而绵长且呈弧形的西北岸边有六座桥间隔相连,构成的六方路、湾双路又成为大港的环湖路,而在西北港犄牛角形的中间,原建有为政和“三凤朝阳地”之一的许家祠堂和一古名刹,后因破败,石碑石凳等被抛弃港中,加上独特的水面景观,孕育了诸多民间美好的传说和水产文化,尤以龙的传说为盛名,“千链锁蛟龙”、“飞点梅花桩”等可鉴证。 大港西岸有一块十余亩的高地,人称“罗庄”,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传说为闻名乡里、富甲一方的罗堂叔的后花园,紧依罗庄南侧的为一荷花塘,其寂静的水色与碧波万顷的大港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地传说是罗堂叔深藏“百宝”的古井之处,千百年来,寻古探幽者不断。登临罗庄,极目环顾:东邻大港,惊涛拍岸,凉风习习,六方公路从两旁多情缠绕,南北村庄含羞隐隐,西与原野田地连成一体,顿感心旷神怡,人与自然在此融合天成。 大港以其湖面宽广、烟波浩渺、港湾幽静、水天一色的风韵,加之诸多美好而神奇的传说,为其开辟成为水上游乐、休闲餐饮、会议场馆等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2005年,在此举办了“芜湖·六郎大港龙舟赛”,吸引了8万多人前来观看,《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美国侨报》对此赛事进行了报道。 六郎镇 江南明珠,梦里水乡-----六郎镇,地处芜湖市东南,芜湖县中部,青弋江、水阳江、赵义河依傍环绕,与湾址镇、花桥镇、方村镇及弋江区清水街道相连,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属典型的渔米之乡。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茂,鸠鸟聚集,随着移民的迁入,筑土成圩,大大小小十三个圩口最终连成一体,便形成了今日的六郎镇。 2003年区划调整,原来的六郎、…… 详细++ |
毛耳滩 | 毛耳滩又名芦花荡、戏龙滩,位于六郎集镇区以西1.5公里处,以多个大塘、曲沟、弧岛组成,以清澈醇静的水色、曲径通幽的沟道、造型简朴的小桥、絮飞鸟鸣的芦荡、原始生态的自然为特色,加之优越的地理处位更显出它非同凡响的水乡旅游开发前景。 毛耳滩主水面为一百余亩面积的广阔大潭,水中、岸边建有亭台廊桥,沿岸婉延地排开十多条运载小木船,同环湖公路边的老柳树,构成了绝妙的乡野水墨画。乘舟从潭出发向南向北有多个出口,无论从哪里个大沟伸入,总见清澈碧波伴陪四周,舟碎水镜,岸景后移,两岸草木葱茏,水中菱蓬浮萍片片点点,不时有水鸟惊飞,在平静的水中划出一道道波纹,涟漪泛开后,沟中有恢复如镜面一般。“九曲十八湾”的水路,让初到者“凝视沟前船无路,拐过小桥又一景”。二十分钟的小路,沟道时宽时窄,间隔中不时进入一些水面较大的潭,其形态各异,象是用沟的玉带嵌上了多颗硕大的明珠。闪过一片芦苇、树木合围的屏障,眼前又是一亮:一排古柳,几户人家,大片芦苇,一个方圆百亩的半村半滩的自然岛倒映在水中,这便是查桥滩。滩中外围是芦苇、蒿草,中间方格而成的人工的养殖塘,主干道上水杉排排,健壮而繁茂,更有那看鱼人的土房、木屋,更增了岛上之野趣。回归的路当然是另辟蹊径,但都有那曲径通幽之美,不管你误入迷宫的那条水路,只要悠着性子,一边轻荡小船,一边细细赏景,都能从画中走出,让你感到有“景”无险,回味无穷。原生态的毛耳滩、水景迷宫,让你同自然更近,同快乐更近,同童趣更近,同健康更近。 六郎镇 江南明珠,梦里水乡-----六郎镇,地处芜湖市东南,芜湖县中部,青弋江、水阳江、赵义河依傍环绕,与湾址镇、花桥镇、方村镇及弋江区清水街道相连,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属典型的渔米之乡。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茂,鸠鸟聚集,随着移民的迁入,筑土成圩,大大小小十三个圩口最终连成一体,便形成了今日的六郎镇。 2003年区划调整,原来的六郎、…… 详细++ |
珩琅山 | 珩琅山位于芜湖县西河镇,距芜湖市仅25公里,青弋江环绕而过,水陆交通便捷,作为人们节假休闲娱乐场所,开发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珩琅山树木葱茏,两峰对峙,活象店常下廊房,近处有弹乡山,东边建有白马寺,南边有梁武帝时建有兴云寺,寺旁有白云池,池下是代明湖,象有仙人盘石。 传说王台山有金气,峨眉山有银气,普陀山有铜气,九华山有铁气,珩琅山兼四气更有玉气,令人以珩琅山为九华山发祥地,香火佛事鼎盛。建有二金殿、肉身殿、十五殿、晏公殿、塔子庵、万年台等寺庙。历经岁月洗礼,遭文革破坏,一些寺庙已毁,现珩琅古塔仍雄立山中。 珩琅山的主峰海拔301.4米,是芜湖县最高峰,历史上这里庙宇遍布,香烟缭绕,有“小九华”之美誉和“九华佛觉出珩琅”之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珩琅塔,底面积11.6平方米,高约29米,六面七层,由特制的大青石砌成,每层每面均有圆拱门,1991年县政府将珩琅塔定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修缮加固了塔基。近几年,民间人士募资在原庙址上建造了华严寺、观音庵和大雄宝殿,香火旺盛。 珩琅山群山拥聚,绿数成荫,景色怡人,冬暖夏凉,泉水叮咚悠扬,早在北北宋英宗年代,珩琅佛教盛行,寺庙林立,现在已开发珩琅“十景”为:珩琅塔影、灵龟探首、华严寺、南山绝壁、弋江漂流、神蟆拜天、龙潭虎穴、走马回声、丞相冢、孤鸟望月。每年有数万计的游客来此朝拜游览。 珩瑯山南北走向,海拔301.4米,是芜湖县最高峰,这里群山拥聚,景色怡人,冬暖夏凉,泉水叮咚悠扬,早在北宋英宗年代,珩瑯佛教盛行,寺庙林立,现在已开发珩瑯“十景”为:珩瑯塔影、灵龟探道、华严寺、南山绝壁、弋江漂流、神蟆拜天、龙潭虎穴、走马回声、丞相冡、孤鸟望月。每年有数万计的游客来此朝拜游览。珩瑯古塔是芜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大修于明代万历年间,为六面七层楼圆式砖木结构,高24米,底座为方形转角椅柱,每层塔顶各有四层砖沿叠山,呈菱角牙子形,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炮弹袭击,塔刹倾斜,楼阁被焚。 珩琅塔,为南宋乾道九年(1173)古塔,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经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红杨镇行廊行政村十甲坝自然村。塔为6面7级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身外壁边长3.6米,内壁边长2.21米,塔身总高23.50米。塔刹由覆钵、圆光、仰莲、宝盖和七层相轮组成,高5米。2008年县文物管理所主持对其进行了维修复旧。 珩琅山 珩琅山 |
东门渡官窑址 | 东门渡古称符里镇,三国东吴时建镇,位于芜湖县花桥镇东门村,境内的东门渡官窑,建于皖唐至北宋时期,是最早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包括小山、营盘山、康王山、-地、窑头山、小竹园等6处,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陶瓷堆积厚达10余米,遗物主要有容器、动物造型、砂质碾槽、陶楼、蓬花钵、舀子等。“古窑址”与境内的“万佛塔”、“宝鼎庵”、“符川观”、“登亥井”、“百门潭”及“营盘山”、“康王山”等名胜古迹相映成片,与花桥镇沿山村南村的宋代9座古窑群遥遥相望,距新丰林场甚近,可建成集旅游、观景、购物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中心。 东门渡窑址,为五代-宋窑址,位于花桥镇东门渡行政村,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窑址分布范围包括-地、康王山、营盘山、小山、窑头山、小竹园等6处,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窑址表面存有大量烧造残片,发现有青釉碗、钵、盏、灯盏、执壶、四系罐、双系小口瓶、春瓶、盆、碾槽、舀器、力士俑、武士俑、龙首虎头吻(建筑构建),部分窑具上刻有楷书、行书、草书、隶属文字20余种,内容涉及姓氏、标记、数目、吉语、宣州官窑等。 |
八仙岛 | 八仙岛生态休闲区位于六郎镇集镇区东南方向,距芜湖市区仅10公里,芜宣高速、芜屯快速通道、芜太二级公路依傍而过,离芜宣高速入口8公里,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大城市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 湖区面积1500余亩,内有8个景观各异、面积不等的小岛,大岛三百余亩,小岛亦有十多亩,有如八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其中,湖水缠绕其间,时而幽深、时而宽阔,湖因岛而增色,岛因湖而成趣,八仙传说悠远。湖区内空气清新、幽雅静谧,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一派江南水乡田园景致。湖内水体清澈,芦草丛丛,香荷摇曳,红菱点点,但见鱼游浅底,水鸟游嬉,舟碎荷菱,岸景后移,微风拂面,波光涟涟,清风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让人沉湎而醉;岛上绿树葱茏,百鸟云集,万花恕放,赏心悦目,过处惊起万鹭齐飞,盘旋其上,久而不落,宛如蓬莱仙境。身临其境,移步换景,赏玩其间,怡然自乐而忘归。 湖区周边沟河相连,沃野千顷,村庄错落,民风淳朴,自然风光与田园风光浑然天成。农家小吃久负盛名,是远近闻名的食品加工专业村,所产的粑粑、粽子畅销周边各城市;水产品更是多样化,鱼、虾、鳖、蟹质量上乘,享誉大江南北,吸引了多家4A级以上景区来此抢购。 六郎镇 江南明珠,梦里水乡-----六郎镇,地处芜湖市东南,芜湖县中部,青弋江、水阳江、赵义河依傍环绕,与湾址镇、花桥镇、方村镇及弋江区清水街道相连,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属典型的渔米之乡。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茂,鸠鸟聚集,随着移民的迁入,筑土成圩,大大小小十三个圩口最终连成一体,便形成了今日的六郎镇。 2003年区划调整,原来的六郎、…… 详细++ |
楚王城 | 座落在芜湖县花桥镇黄池村,是战国至西汉的一座古城,西汉芜湖县城,亦即古鸠兹所在。古城依山构筑,城廊依然留存,面积近12万平方米,地势东高西低,四处城门旧址赫然在目,步入城内,秦砖汉瓦俯拾皆是,唐钱宋瓷唾手可得,可谓地道的小型博物馆。 楚王城遗址,为战国-西汉城址,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经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楚王城遗址位于花桥镇黄池行政村山头自然村,城东行政村农庄自然村部分。楚王城依山构筑,现存遗址东西长380米,南北宽310米,面积约117800平方米,城墙高8.5米,墙基厚18米,墙面宽3-5米,东南西北留有4个缺口。该城曾出土过石斧、陶鼎足、陶簋、印纹硬陶片、蚁鼻钱、陶水管、陶豆、绳纹、筒瓦残片、五铢钱、陶、瓷器等文物,附近曾出土青铜剑。 |
九十殿大庙 | 九十殿大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九十殿建于南唐时期,为一群古建筑,有前殿、后殿、偏殿,总面积708平方米,加上横岗境内的九女墩墓、梵音庵、楚王城、妙因寺石狮,构成系列古迹,颇值沿线开发游览。 九十殿,为清代建筑,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花桥镇九十殿行政村。九十殿为一组建筑包括有前殿、后殿、偏殿、戏楼,总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前殿三开间,硬山顶,面阔13.6米,进深11.4米。后殿三开间,硬山顶,面阔13.6米,进深14.8米。偏殿二开间,硬山顶,面阔11.3米,进深12米。均为清代重建,徽派砌法。殿内现存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介绍九十殿供奉祠山大地张渤(传说中治水英雄)的碑刻14块。原有中殿及戏楼被毁,2002年由私人捐助重建;2006年至2012年间,县文物管理所主持,多次对其进行保护维修。 |
阳光半岛 | 江南会客厅——阳光半岛旅游度假区位于芜湖县城东部,面积3.5平方公里,具有江南水乡与皖南低缓丘陵结合带的独特风貌,由一条长5公里的绿色景观长廊,蜿蜒连接32座半岛串珠成链而成。景区成功承办了2010年中央电视台“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生态岛居、南国岛屿风光、文娱活动、休闲度假别墅、高尔夫休闲会所、时尚社区是景区的几大特色。阳光下,沙滩浴场、碧水草地、乡村别墅、水上游乐、定期开展的民俗活动让人流连忘返。夜色中,圣水湖畔,气势恢宏、色彩绚丽的激光烟幕表演,喷泉贯空,水幕电影,水上移动舞台、音乐广场上的热情演出,激光、焰火、喷泉、歌舞为大家编织出如梦如幻的阳光半岛好夜晚。休闲时光,走进林间木屋,迈入豪华度假酒店,享受完美的人文服务,让您忘记时间,醉在阳光半岛! |
胡湾胡氏宗祠 | 胡湾胡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胡湾胡氏宗祠,为清代古建,2012年9月经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建位于陶辛镇胡湾行政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太平天国时期遭严重破坏,清咸丰年间重新修复,徽派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刻工精湛,保存基本完好,为芜湖市域农村不可多得的古建筑。1909年当地胡姓以宗祠为校舍开办芜湖县农村第一所新式西化小学,于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完中,培养出副高以上职称者67人,名列高尖端科技人才36人,博士、博士后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学子遍布海内外,因此闻名遐迩,被誉为“芜湖教授村”。2010年县文物所主持对其进行了保护性维修。 |
五凤滩 | 五凤滩位于青弋江和赵义河交汇处,是青弋江河水千百年来冲积形成,紧邻县城湾氵止 ,位于六郎镇的最南端,面积的就有一千余亩,滩涂面积宽广,土地疏松肥沃,农作物茂盛,其中约90%被高大的水杉木覆盖,植被优良,空气清新,大气中负离子成份较高,是名符其实的县城“绿肺”、“氧吧”,五凤滩的东北侧毗邻赵义河的李渡大桥处,滩地平缓,尤其是滩地和河床接壤的是大片沙滩,柔软细亮,加之河水微抚,远处高大的乔木绿海,近边广阔的滩涂绿地,形成绝好的天然泳场。 每到夏季,县城居民和周围乡邻蜂拥而至,这里是城乡居民戏水游乐、消暑纳凉的最佳场地,成了县城的“夏威夷”。 六郎镇 江南明珠,梦里水乡-----六郎镇,地处芜湖市东南,芜湖县中部,青弋江、水阳江、赵义河依傍环绕,与湾址镇、花桥镇、方村镇及弋江区清水街道相连,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属典型的渔米之乡。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茂,鸠鸟聚集,随着移民的迁入,筑土成圩,大大小小十三个圩口最终连成一体,便形成了今日的六郎镇。 2003年区划调整,原来的六郎、…… 详细++ |
芜湖东湖公园 | 东湖公园位于芜湖县城区和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之间,总面积200公顷.三面与中心区相连,为水陆活动兼有的开放式公园,该公园自成格局,夹岸垂柳,山青水秀。 东湖有陆地70公顷,水面80公顷,可泛舟、垂钓、游泳。该公园可依形造势,依势造景。东北部山顶建观光塔,山脚建高中档住宅区,湖中堆造湖心岛,建动物园、鱼类观赏园、植物园、盆景园、荷花池、儿童游乐中心及亭、阁、楼、榭、桥、水廊沟通全园水系。为周边20万城乡居民理想的憩息场所 。 “楚山美水如画出,亭台楼阁似飞来”。东湖公园位于芜湖县城区和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之间,总面积200公顷,三面与中心区相连,为水陆活动兼有的开放式公园,该公园自成格局,夹岸垂柳,山清水秀。 东湖有陆地70公顷,水面80公顷。该公园可依形造势,依势造景。东北部山顶建观光塔,山脚建高中档住宅区,湖中堆造湖心岛,建动物园、鱼类观赏园、植物园、盆景园、荷花池、儿童游乐中心及亭、阁、楼、榭、桥、水廊沟通全园水系。为周边20万城乡居民理想的憩息场所。 园中蟠龙寺,始建于宋,原名云隐奄,香火旺盛,毁于战乱。后重建迁址到东湖公园内,寺内环境清雅,景色优美,是敬佛随缘的好地方。 主要景点:竹趣园、红柿湾、楚风塔、蟠龙寺、荆山寒壁、枇杷岛、文化浮雕长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