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芜湖市 >> 无为县 >> 昆山镇

昆山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红色山水涧风景区

红色山水涧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红色山水涧风景区位于无为县西北部,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铜陵隔江相望。距省会合肥100公里,距巢无路仅十余公里,通过宁安城际、京福高铁的串联,与合肥、南京、马鞍山、铜陵、安庆、杭州等地形成立体交通网,逐步发展成为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带新兴的乡村休闲度假基地与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景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无为西北部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景区主要由新四军七师纪念馆、白棠湖度假区、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美好乡村涧边村、万亩花卉基地和迎山寺六部分组成,旅游资源品类较多,旅游产品日益完善,初步具备观赏休闲度假等功能。产品是旅游的“形”,文化是旅游的“神”。近年来,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景区整合优势资源,将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古色宗教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形成了“红为魂、绿为根、水为韵、人为本”的旅游文化理念,致力于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新建成的新四军七师纪念馆,投资额达1750万,占地面积约26400平方米,设有8个展厅、1个专题影像厅。馆内运用多媒体声光手段,以沙盘、幻影成像、纪录片等方式真实再现当年新四军七师光辉史事,并将七师当年使用过及缴获的武器、地图、日用品等近千件实物陈列布展。  坐落在景区内涧边村的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保留有石砖、土木结构的茅草平房七间,内有七师领导同志用过的桌、椅等。门前由曾希圣同志于1941年亲手嫁接的三棵棠梨树,至今郁郁葱葱。  始建于1958 年的皖江革命陵园,占地面积68 亩,山顶中央建有1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一座,纪念塔北侧建有原新四军七师参谋长李志高等七座烈士墓,园内格局布置合理,绿树浓荫,四季长青,整个建筑群静谧、肃穆、庄严。  如今,新四军七师纪念馆与皖江革命烈士陵园、七师师部旧址互为补充,已成为传承新四军光荣传统的重要载体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基础上,景区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促进红色旅游与绿色度假、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宗教旅游和民俗体验的整合。游客在参观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新四军七师纪念馆后,可在涧边村小憩,欣赏红砖青瓦,聆听潺潺流水,品尝乡土佳肴。  景区内总面积15000亩以上以珍稀花木品种为主的万亩苗木花卉观赏休闲区,漫山竞相绽放的铁梗海棠、紫玉兰、白玉兰等珍稀花卉争奇斗艳,观之令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千亩牡丹园和桃花园更是周边城市游人周末休闲度假的理想选择。景区内的白棠湖,湖区面积5万平方米,三面环山,湖水清澈,水质良好,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修理宜人。这里无污染,无噪音,生态环境极佳,是理想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隐逸宁静的迎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安徽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该寺三进院落,坐北朝南,有大雄宝殿、千手观音、五百罗汉堂及众多禅房,形成了规模较大的迎山寺建筑群。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庙会和九月初九庙会都有大批香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香火鼎盛,游人不绝。  景区自对外开放以来,全方位、多角度的不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景区的名气不断攀升。每年旅游旺季,慕名前来的游客达几十万人次,其中洲内入境游客及洲际近程游客约占游客量的0.6%。目前,景区正着手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探索新常态下发展的新路径,力求彰显山水涧旅游特色优势。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特色体验项目,通过品牌性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同时利用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带重要的绿色度假基地以及环巢湖旅游圈重要的乡村旅游节点。

无为县米公祠

无为县米公祠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内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任无为知军时所建。米芾崇尚晋人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斋前凿有墨池,池中有一小亭,名投砚亭,是米芾读书和挥毫的地方。相传,有一天夜里,池中蛙声聒嗓,滋扰米芾挥毫的心绪,他便取砚一方,-一“止”字,投入池中,蛙声顿绝。从此,水池变成墨色,故称“墨池”,而池中古亭便称“投砚亭”。池北有石丈(又名拜石),为石灰岩质太湖石,玲珑窍然。据《宋史·本传》记载:“米元章(米芾的字)守濡须(无为县)时,闻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自来,人以为异而不敢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遂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言者以为罪,坐是罢’。米芾以濡须河畔取回一块怪石,置于庭前,三拜九叩,和石头称兄道弟,当然是颠狂之举。他因此被人告发而罢了官。其拜石现存放在米公祠院内。  原斋毁于兵火,明万历二年和清乾隆元年两次重修;乾隆三十七年,县守张公侨摹陈洪绶所画拜石图刻于碑;三十九年县守张琨玉始建拜石轩、书画舫和香月亭,并自为记勒于石。清咸丰元年又毁于兵火。光绪丁丑年知县王峻又重修,建米公祠3楹,门居中,于池之左右盖耳房3间,外侧缭以土垣并间取竹篱,环池循势垒假山,并搜集米公遗刻“墨池”、“画菜”2碑和其它石刻移入祠内。2004年,米公祠又一次进行全面修复,现米公祠内仅有米公祠、宝晋斋、聚山阁、墨池、投观亭、杏花泉井、红雨亭、拜石、浮玉峰、文人峰、竹深处、灵芝石等景点。米公祠内还收藏有晋唐以下历代名家碑刻150多方,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且堪称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米公祠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景区。    米芾 (1051~1107)  中国画《米芾拜石图》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 详细++  米芾 (1051~1107)  中国画《米芾拜石图》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 详细++

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井山位于无为县城西南40公里,西接庐江,北临巢湖,总面积约1.8万亩,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茫茫,山谷纵横,奇山、怪石、泉水、古刹、天然洞穴甚多,文化底蕴深厚,置身其中,扑面而来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群山叠翠,郁郁葱葱,山谷清泉潺潺,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湿润,沁人心脾。天井山因山顶有一口天井,终年不枯不溢,而得名。  天井山公园是动植物的天然乐园和资源宝库。山中有猫头鹰、黄鹂、杜鹃、白鹭及龟、蛇等野生动物近百种。每年3月至10月间,成群结队的白鹭、背牛鹭远道而来,在-中尽情飞翔、栖息,蔚为壮观。山中植物资源达千余种,特别是双泉寺旁有棵逾1200年的青檀树,树粗8人合围,高数丈,冠幅1亩有余,那盘根错节的根基,将一块寺碑搂入怀抱,融入肌体,仿佛叙述着人世间的千年沧桑,令游人叹为观止。1996年新建“双泉山庄”(即天井山宾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议室、客房、餐厅、舞厅于一体,游客至此既可领略清新舒爽的自然风光,更可享受方便、周到的系列服务。天井山青檀树位于天井山双泉寺东侧,树龄1200多年它与舍利塔上下成琦角之势,守护在大雄宝殿旁。树大十围,高数丈,冠幅亩余。那盘根错节的根基,将寺碑搂入怀抱,融入肌体,仿佛在讲述千年苍桑。古树虬枝苍劲,或屈曲盘旋,或旁逸斜出,邀云锁雾,听钟罄之声、受银泉润泽,日月精华,经磨历劫,遐岭千载,修成不老之身,颇具“春华半山荫”之势。游人至此,叹为观止。青檀树现已列为省重点保护的珍物,实为国之瑰宝。  双泉寺外有双泉胜景,一泉由青檀树下根窍涌出,上以石板覆盖。向南流入一方池,再向东流过滚龙桥,一路泉声淙淙,如鸣佩环,似奏琴弦。在竹林两百米处又一泉,从现观音洞下涓涓渗出,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漫过沙石溪床,阳光下闪闪生光,如锦如缎,别有一番情趣。东西二泉,珠联璧合,是为双泉。另外天井山中还有香岩、一壶泉、陡壁等景点,无不令游人流连忘返。  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林业部1992年批准建立的,是无为县旅游重点景区,公园位于无为县西部。西接庐江,北邻巢湖,处于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地带,境内峰峦起伏、森林茂密,山林泉水相映有致,景色宜人,尤以天井山周家大山俊秀挺拔,登顶可观长江帆影、巢湖碧波。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无为县旅游业的支柱,受地方政府的重点扶持,同时,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的实施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泊山洞景区

  泊山洞位于无为西南蜀山镇境内的下泊山,距县城38公里,地处无为、庐江、巢湖交界处,军二公路横亘山下,交通十分便利。    泊山洞是形成于亿万千万年前的古老的石灰岩溶洞,奇景秀色,鬼斧神工,被子人们誉为“江淮独秀”。全洞庭湖面积约定4000平方米,游程长城500余米,共有三层,分18大景区,86个景点,洞道高低起伏,幽邃曲折,时而狭窄崎岖,时而宏大开阔,洞庭湖中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晶莹剔透,若人物佛像,似飞禽走兽,且洞中有洞、有山、有水,洞内冬暖夏凉,四季如春,进洞游览,可一睹泊山洞大佛、龙王宫、灵霄宝殿、黄姑出嫁、鳄鱼汲水、众仙祝寿、泊山龙潭等名胜,尤其是洞中的石枝、石旗、石花、石鹅管精美绝纶。    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泊山因在白湖之畔,常有来往船只在此停靠,故称下泊山。洞分上中下3层,总面积4000 平方米,洞深500多米,洞道高低起伏,幽邃曲折,时而狭窄崎岖,时而宏大开阔,移步换景,有18个景区、86个景点。洞中钟乳石光怪陆离,如玉佛、如龙蛟、如狮、如虎、如龟、如鱼,形状各异。石花、石枝洁白美丽,石柱、石旗晶莹剔透,堪称绝妙。石形黄姑出嫁,使这座水晶宫格外迷人。传说黄姑是黄巢的侄女,她文武双全,曾带兵来此扎寨,与军师李俊儒举行婚礼。洞壁上"喜"字、"寿"字依稀可辨,梳妆台上的攻瑰花、化妆品,是女兵们祝贺的礼物,洞房中的一只寿龟,似在道贺。无独有偶,洞外山上的慈姑庙相传是为纪念黄巢侄女黄姑而建,香烟缭绕,游人不绝。这也是洞西的无为黄姑镇名字的由来。1996年,洞侧新建了一座"泊山寺"。    蜀山镇  蜀山镇位于无为县西南,与庐江县杨柳乡接壤,与白湖农场以-河相隔,素有无为“西大门”之称。军二公路穿境而过,与石(涧)鹤(毛)路交叉成十字形公路线,交通便捷。 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耕地面积3.15万亩,现辖13个村委会,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主要生产荸荠、水稻,其中荸荠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年产荸荠25000吨,销售额可达2400万…… 详细++

青苔洞

  青苔洞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西北石涧镇的青苔山中,地处无为、巢湖交界处,距无为县城16公里,离巢湖仅20公里,并与银屏山风景区相邻,巢无公路横亘在青苔山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青苔洞总面积2万平方米,游程约4000米,洞体深长,景观奇特,气势宏大,全洞又分上、下两洞,上洞为山体断裂和岩层面发育而形成,专家称其为天池洞,全长约2400米,其中一长约1200米,高达百米的大峡谷为洞中奇观,峡谷蜿蜒曲折,谷底流水潺潺,两边是悬崖峭壁,其间一方巨石高达百米,突兀森郁,气势雄浑。洞壁上长有许多石花、石枝、石旗、石鹅管等珍奇钟乳石,晶莹剔透、琳琅满目。下洞为一条地下暗河,专家称之为清泉洞,洞道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清澈见底的泉水源源不断地从洞穴底部流淌,形成多处跌水、溶潭,构成一组组亮丽的奇特景观。  青苔洞集中了溶洞景观雄、奇、幽、野、险、绝六方面的特色,是十分难得的溶洞奇观,为国内罕见,世界少有,洞外四周环山,山上树木苍翠,郁郁葱葱,洞口前为一天然水库,青山倒映,碧水涟漪。洞的左边一华里处有一座庙宇叫“天池庵”,据《无为县地志》记载,天池庵建于明末清初,飞檐翘角,古朴宏伟,庙的四周古柏森森,清泉长流,此庙香火很盛,前来拜佛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黄金塔

黄金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巍峨千年的黄金塔  黄金塔座落于无为县城东北5公里的凤凰山上,西河之畔,为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边形,面阔3·4米,塔高35米,共9层,层层仿木斗拱,鸳鸯交手,结构牢固,逐层内收,造型挺拔,历经千年,巍然屹立。塔内设折式台阶,可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不同方向的塔门,以便人们极目远望。  根据文献记载和古建筑学家的勘察必定,黄金塔建于宋咸平元即公元988年,为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北宁早期,无为县境内佛教兴盛,僧侣众多,遂在汰水边(现西河)辟地建成寺,称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即黄金塔,形成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但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毁坏,南沐寺与黄金塔也迭经-,从兴到衰,后只剩下一个古塔,据文献记载,明清以来,曾先后于洪武、隆庆、万历、康熙、乾隆等年间整修,才使得古塔安然无恙,清末至建国以后,由于年久失修,塔体下层砖石剥落,塔顶损毁开裂,草木丛生,“文革”期间,幸得当地群众保护,才免遭劫难。1981年,省政府公布黄金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巨款对该塔进行全面的测绘、整修,现黄金塔已焕然一新,成为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观。巍峨千年的黄金塔

无为县烈士陵园

无为县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无为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座落在无为县风景区绣溪公园南侧,1986年新建了无为县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以及纪念广场;2003年对原烈士陵园进行了改扩建,现烈士陵园面积达2万平方米。进大门迎面是“国歌墙”,背面镌刻烈士陵园简介,从两边迎台阶而上的是烈士墓群。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四面汉白玉大理石上分别刻有《六洲暴-动》《七师成立》《渡江战役》以及无为县优秀儿女踊跃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大型场景浮雕,纪念碑周围广场面积达1200平方米。无为县革命史迹展览馆分为7个展厅,展出从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无为县特别支部成立至今,无为县各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新时期内无为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厅通过现代化、声、光、电等手段共展出各个时期的历史图片500余幅,各种实物百余件,战斗场景3处,还有仿真蜡像、抗日战场、渡江沙盘等。

皖江烈士陵园

皖江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皖江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 年,占地面积68 亩,山顶中央建有15米高度的烈士纪念塔一座,纪念塔北侧建有原新四军七师参谋长李志高等七座烈士墓,纪念塔南侧修建一条通向大门的宽5米,长50米的林荫通道,后又建 “忠魂亭”一座,总建筑1223 平方米。除此以外整个陵园外围建有816长围墙。园林格局布置合理,绿树浓荫,四季长青,整个建筑群静谧、肃穆、庄严。是无为县内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属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亩苗木花卉基地

  万亩苗木花卉基地:规划总面积15000亩以上,涧边中心村处于该基地核定区域。经过示范带动效应,现已发展成以高杆女贞、桂花、红玉兰、红枫、日本樱花等品种为主的珍稀花木花卉基地。基地内花卉含苞待放,盛开的花朵鲜艳欲滴、争奇斗艳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寓情于景,确有一种“花为游人开,人为花而醉”的感慨。夕阳西下,盛开的玉兰花照映在夕阳下,微风拂面, “千亩玉兰醉游人”的胜景无不荡漾心头,让人流连忘返。

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

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总建筑面积约 2980 平方米,由序厅、1-7 展厅(日军侵华战争、皖江抗日起怒潮、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七师、七师健儿驰骋皖江、巩固发展的皖江敌后抗日根据地、永远的丰碑、铁流浩荡续征程)、影像厅组成,展馆内运用多媒体声光手段,以沙盘、幻影成像、视频等方式真实再现当年新四军七师光辉史事,并将七师当年使用及缴获的武器、地图、日用品等近千件实物陈列布展。

白棠湖旅游度假区

  白棠湖旅游度假区:位于红庙镇涧边自然村,面积5万平方米,三面环山,四周树木茂密,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炊烟缭绕中,小村庄依山势而建,湖水清澈,水质良好,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景色宜人。漫步湖畔的鹅卵石上,行走于观景长廊,是修身、净心的理想所在,仿如世外桃源。  

迎山寺

迎山寺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迎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安徽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该寺三进院落,坐北朝南,有大雄宝殿、千手观音、五百罗汉堂及众多禅房,形成规模较大的迎山寺建筑群。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庙会和九月初九庙会都有大批香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香火鼎盛。

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

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位于红庙镇山水涧村,现保留有石砖、土木结构加小瓦平房七间,存有七师司令部机要室,七师政委曾希圣同志住过的五间房,七师领导同志用过的桌、椅及当年曾希圣亲手嫁接的三棵棠梨树等。  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兴建于1995年,位于皖江烈士陵园西侧300米处,占地面积2880平方米,建筑面积998.2平方米,主体场馆为古典徽派建筑。馆内设有主体展厅、新四军老战士书画陈列厅等。主体展厅展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七师成立、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展陈革命文物120余件,文字资料约5万字,各种图表、图片282幅。纪念馆北侧600米处的三水涧村是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所在地,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是七师成立时的师部领导曾希圣、傅秋涛、李步新等领导同志的办公场所,从1941年5月成立到1945年10月北撤,七师的发展、壮大等许多条令均从这里发出。旧址现保持由原结构的土墙茅草屋5间,约120平方米,内有师部领导的办公室,卧室等设施。院内还保留着曾希圣同志于1942年嫁接的棠梨树3株。  红庙镇  红庙镇位于安徽省无为县西北部,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14公顷,山场面积240公顷,水面面积314公顷,地处花渡河、永安河两大水系上游,距县城驻地18公里,标准县道穿乡而过,交通便捷。全镇辖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38万。闻名遐迩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及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境内,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庙镇是农业大镇,近年…… 详细++

昆山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三公村

----

双河村

----

新华村

----

莲花村

----

汪田村

----

田蒲村

----

石门村

----

前河村

----

金墩村

----

涧李村

----

车门村

----

昆山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