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蚌埠市 >> 龙子湖区 >> 延安街道

延安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蚌埠龙子湖风景区

蚌埠龙子湖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龙子湖风景区青山碧水相连,湖岸曲折多变,水面纵深开阔,绝壁怪岩裸露,既有风景怡人的自然风光,又有韵味无穷的人文景观;既有城市交通干道环绕,又以现代化的城市为依托,景区内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古银杏(唐代)、石屋(唐代)、栖岩寺遗址(明代)、玲珑塔遗址(东汉)等古迹或遗址。近几年,景区建设跨步发展,已独具特色。  根据地理位置、地貌及景观特征,龙子湖风景区划分为北湖景区、南湖景区、西芦山景区、锥子山景区等四大景区。龙子湖三面环山,山水相依。湖东岸有曹山、锥子山,绵延起伏如龙,又称“双龙山”;南有大小九条沟渠,是龙湖发源地;西侧有雪华山、梅花山,山体植被茂盛,青山绿水,闻名遐尔。风景区内的烈士陵园、汤和墓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它景观如淮河风情园、水上乐园等也是多姿多彩、各有特色。1998年,龙子湖风景区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龙子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位于蚌埠市东侧的龙湖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在风景区内可以无限享受娱乐及餐饮等全套服务.其中龙湖水上乐园是炎热夏季的必去之处,它将带给你清凉及欢乐.蚌埠盛产珍珠,因而有珠城的美称.喜爱珍珠的朋友们,您可以在龙湖找到你所喜欢的宝贝.  龙湖风景区位于蚌埠市东郊曹山和雪华山之间,呈两山夹一湖的独特风月貌。风景区以自然山水为依托,兼有人文景观,是具有综合游憩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51.4平方公里。淮河支流龙子河流经此地,水面宽阔,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少时在此撑船,船篙落水化为龙,故称龙湖。湖东曹山又名双龙山,相传曹操曾在此屯兵。曹山南麓还有明朝大将汤和墓。60年代经全民义务植树,实现了荒山绿化。1973年先后建成双龙桥、珍珠桥和环湖路。  1975年辟为风景区,1977年正式开发。该风景区水色俱佳,水面面积353公顷。市政府已将风景区列为“九五”期间重点旅游开发区,在原有水上乐园、烈士陵园、垂钓中心、淮河风情园等旅游设施和龙湖度假村、工人疗养院等服务接待设施的基础一,将续建水族馆、奇石园、植物园、淮河流域名景微缩园和“龙湖八景”等。  

汤和墓古迹园

汤和墓古迹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汤和古迹园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南麓,占地54.19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其墓是依山开凿而建的长方形石坑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墓长10.3米,宽5.8米,深6.2米,由前室、后室和一侧室构成。墓前有神道,原长225米,现长160米。神道两侧有石像6对:望柱1对、战马及侧立牵马士1对、跪羊1对、坐虎1对、文臣1对、甲士1对。神道前端立一块高6.35米的神道碑。  墓主汤和,字鼎臣,生于公元1326年,死于公元1395年,享年70岁。濠州(今安徽凤阳)太平乡东湖村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村老乡,引路兄长,忠实战友,得力助手。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十一日,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汤和被授二十八侯之首——中山侯,位列六公之后,排名第七。公元1378年,汤和被增补封为信国公。死后被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史称东瓯襄武王。  1973年蚌埠市博物馆对汤和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虽已遭多次盗扰,发掘时仍出土了1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蚌埠市镇馆之宝——元青花双兽耳大罐;198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开始,对墓室和享堂进行重建,陆续恢复,修缮了石像生、神道;2003年,两侧偏殿建成,使园区初具规模,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并在偏殿策划布展了《汤和史迹陈列》;2005年起,向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青少年观众约1万人次,取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蚌埠市科技馆

蚌埠市科技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蚌埠市科技馆于1984年6月正式开馆,是安徽省第一座科技馆,也是当时全国仅有的6座科技馆之一。多年来,科技馆坚持服务科普、服务大众、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宗旨,通过组织中小学校学生来我馆免费参观、开设主题展览、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对青少年和广大市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年均开放250天以上。除了常设展览之外,先后举办了《知水、识水、话节水》、《崇尚科学文明 反对迷信愚昧》和《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篇》大型图片展,《宇宙奥秘》科普展,《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型专题展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系列展览》,《20世纪科技成果及21世纪科技展望展》,《倡导低碳生活,维持生态平衡》知识展等大型主题展览,累计接待观众超过十万人次。进一步扩大展教范围,推出了暑期“广场科普夜市”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特色科普活动。观众们通过科普夜市可以欣赏到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播,还可亲身感受各类科普展品带来的互动乐趣。“流动科技馆”活动则是带着流动科普展品,走进了市区三县四十余所学校、社区和军事院校,为那里的科普受众免费放映了近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提供了互动的数十件流动科普展品,使科普活动向科普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倾斜。

蚌埠市博物馆

蚌埠市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蚌埠市博物馆建于1973年,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占地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由三个大厅组成半回形展厅,是蚌埠市进行古代历史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一万多件,既有数十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七千多年前的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丰富器物,也有进入文明时期各时代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书画及古籍善本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7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891件,是反映蚌埠市历史沿革的珍贵实物,有着重要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  蚌埠市博物馆自2008年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共接待观众约达3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16万人次;同时还引进、联办各种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临时性展览,社会反响良好。博物馆积极探索开展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第二课堂。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制作精美展板和各类宣传图册送进学校、街道、社区,广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市东郊曹山脚下,占地近50亩,山水相映,风景秀美,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已故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名和“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馆名。革命历史纪念碑背枕曹山仰面龙湖,纪念碑高15.85m。陈列馆展陈自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蚌埠市革命发展的历史,通过大量图片、绘画、史料以及实物,形象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其中有辛亥革命时期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陈良、宋玉琳;大革命时期牺牲于蚌埠小南山麓的杨兆成烈士,他是在安徽殉难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牺牲时年仅24岁,以及朱务平、李文宗、周启帮、王昭烈士等。中央领导同志薄一波、张爱萍、张震、张灿明等为陈列馆题字留念。开馆至今,共接待参观观众近百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好评。

蚌埠锥子山

  介绍锥子山森林公园位于蚌埠市东郊,合蚌公路南侧。锥子山是其主体,最高峰海拔97米,有东西二峰。一说东峰原有一自然巨石,形状如锥,故名锥子山。又说西峰原有东汉时期所建九层玲珑塔一座,远望此塔如锥耸天,因此得名。 汉代时曾建有栖岩寺,隋唐时毁于兵燹,后虽经多次修复,都因历代争战未能完好保存。锥子山林木茂盛,景色优美,自古有八大景、八小景之说。八大景为玲珑塔、石屋、龙凤桥、银杏树、乳泉、石门、点将台、仙人床;八小景为飞来石、蟒石、鹦鹉石、老虎石、楼石、灯座石、石坛子、无意井。    安徽淮南市

龙子湖区红塔度假村

龙子湖区红塔度假村为文化旅游景点。  红塔旅游度假村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

鲁肃屯兵处

  在蚌埠市东郊李楼乡境内。相传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与曹操争夺江淮地区时,曾屯兵于此。屯兵点为两座山头。至今仍有4个大坑谷,据传分别为鲁肃当年屯兵时的军械坊与粮仓;山脚的梅村,则为鲁肃当年的居住地。现村口尚存古井一口,井口用巨石雕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曹山

  曹山位于蚌埠市东5公里、龙子河畔,与雪花山隔河相对。相传为三国时期曹操屯军之地,现为曹山烈士陵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延安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胜利四村社区

----

群力街社区

----

合力社区

----

延安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