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汶上莲花湖湿地景区 | 汶上莲花湖湿地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汶上县莲花湖湿地水利风景区位于汶上县城北湖滨大道1公里处,依托新老泉河、中都水库和莲花湖湿地公园建设,属于湿地型水利风景区。景区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3平方公里。 景区包括中都水库片区和莲花湖湿地片区两部分。中都水库总库容783.7万立方米,是莲花湖湿地主要的水源补充地。景区自然、人文景观特色突出。景区内有错落有致的亲水平台、诗情画意的湖畔湿地、造型各异的雕塑小品、赏心悦目的溪流河水。景区地质地貌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既有平坦开阔的平原,也有起伏绵延的微地形和湿地生态岛链。景区内有大型瀑布,山内有仿真溶洞,洞内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设置了星光灿烂、魔光幻影、火映红岩、冰川世界等奇观。景区内还建有中都民俗馆等人文景观,是山东面积最大、展品最多、特色最鲜明的民俗文化专题展馆。 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湿地公园,省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游览线路:莲花山广场——景观大道——观景平台——云水桥——永济桥——鹊桥——民俗馆——吊桥——望岳2桥——码头——永济桥——观景平台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
汶上宝相寺 | 汶上宝相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宝相寺景区位于汶上县城西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景区核心景点宝相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昭空寺,宋贞宗封禅泰山时驻跸汶上,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千年沧桑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成为齐鲁大地上的佛寺名刹。1994年3月15日,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宫内出土佛牙、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特别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显世,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使宝相寺在国内外享有“第二法门寺”之美誉。 宝相寺景区主要景观有:苦海、菩提树、须弥山、宝相寺、地宫、太子灵踪塔、琉璃境界透彻卧佛、蓝毗尼园、菩提伽耶、鹿耶苑、南海、观音院、东海、东瀛佛教、东方三圣、佛教文化博物馆、塔林、西方三圣、舍卫城、阿育王柱、南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在景区内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有佛祖四大护法天王,即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增长天王。景区有五大旅游亮点:一是九龙浴佛、荷花撞水、佛祖出世;二是五彩琉璃透彻卧佛,佛祖涅盘升天;三是宝塔佛光,佛祖显灵;四是夜空祥云,佛祖现世;五是每逢佛教重要节日都举行“梵天佛韵”大型文艺演出,演示佛祖出生、出家、成佛、涅盘、佛牙舍利到汶上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汶上佛光节,人山人海,国内外大德高僧、-、信徒、游客云集宝相寺景区,敬观佛光重现。佛牙、佛舍利等至高无上的佛祖圣物,为景区带来了佛教圣地的灵韵,天人合一的灵气,使宝相寺景区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佛教文化旅游大观,成为名符其实的东方佛教文化旅游圣城。 整个景区游览下来大概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地址:汶上县城宝相寺路与尚书路交汇处 营业时间:8:00—17:0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50元/人 价格描述: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持老年证、现役军人有效证件免票 特色景观:太子灵踪塔佛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及佛牙 游览线路:宝相寺入口---宝相寺建筑群---大雄宝殿--供奉殿---塔宫---太子灵踪塔---中都博物馆 讲解员价格:普通话讲解员每人每场50元人民币 配套服务设施: 用餐、住宿:佛都大酒店、宝相缘大酒店 景区内有旅游纪念品商店。 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景区检票口附近,电话0537-7223501,可提供导游讲解服务,价格为每人每场50元人民币。 公交车: 在汽车站乘坐出租车到景区需要5元左右,坐三轮车2元/人。 自驾车指南: G3京台(京福)高速-磁窑出口下-宁阳县城-西行至汶上县城-尚书路-北转至宝相寺路即可到达景区,下高速后大约需要60分钟。 停车场信息: 景区门口有专属停车场,停车安全方便,收费合理 |
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公园 | 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2010年10月,位于南旺镇政府驻地的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被评为第一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承办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相关活动为契机,大运河南旺枢纽大遗址开展了文物考古发掘和古建筑维护及抢修,建设了大运河科技馆和水工模型,全面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2012年12月,南旺大运河枢纽遗址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即将成为运河沿线上集考古研究、旅游观光、教育科研于一体的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客服电话:0537-7234108 地址: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府前大街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描述:开放式景区 游览线路:入口——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白英湖——考古遗址——祠堂——观音阁 |
汶上镇陈闸村 | 陈闸村位于汶上县城北一环以北,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莲花湖湿地,景区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景色壮观,给游客提供健康、快乐的旅游环境。近年来,该村坚持“合理保护、科学开发、发展旅游、富裕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先后获得“市级特色种植村”、“县级文明单位”、“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陈闸与城区比邻,位置优越、村容整洁、生态优良,交通便利。是休闲旅游、度假、采摘游等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好去处。 地址:济宁市汶上县汶上镇陈闸村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特色景观:莲花湖湿地 配套服务设施: 村内有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餐饮休息。 自驾车指南: 日兰高速从济宁北互通立交口下,沿G105北行至陈闸村。 停车场信息: 村内可停车 |
东贾柏遗址 | 东贾柏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城东3公里的东贾柏村东南约300米的高地上。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发现,1989年春至199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组织力量进行钻探发掘。 两次发掘出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房迹10余座,灰坑十几个,清理墓葬19座。房迹形状有葫芦形、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每座房子面积8—20平方米不等。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多在距地表30厘米以下,以仰身直肢葬为主。除单人葬外,还有3人葬,迁出葬和二次葬。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外对偶婚的特征。 出土器物有陶、石、骨、角器等一百多件,其中陶器有钵、盘、盆、碗、小口短颈双耳罐等;石器有磨盘、磨棒、石斧、石锛等;骨器有骨针、骨锥、束发器等。陶器都是手制,陶质稍软,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制作比较原始。石质生产工具,体形厚重,仍保留打制痕迹,磨制加工的部分也显得粗糙。在这处遗址上还采集200余件细石器。这些细石器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大部分为黑色燧石及少量有石英石直接打制而成。 通过发掘初步探明,东贾柏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早期系北辛文化类型,距今7000年左右的文化遗存。北辛文化是迄今黄河下游发掘最早的原始社会的文化,比大汶口文化早1000多年,属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此处发掘的墓葬群从随葬的陶器、石器、骨器中可见7000年前的人类生活习俗。在这里采集的200余片距今一万年以上的细石器,在国内平原地带也是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否定了“平原不可能有细石器”的观点。同时,也填补了济宁市细石器的空白,为寻找北辛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
济宁太子灵踪塔 | 济宁太子灵踪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太子灵踪塔座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 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 山东济宁市 |
南旺分水龙王庙 | 南旺分水龙王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旺分水龙王庙座落于南旺镇汶河、运河交汇处。为表彰宋礼、白英创修南旺水利枢纽工程而始建于明初,后相继扩建。 至清咸丰十年(1860),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主要有龙王大殿、禹王殿、宋公祠、潘公祠、白公祠、文公祠、水明楼、戏楼、观音阁、关帝庙、蚂蚱神庙等。因年久未修,多失原貌。 水龙王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运河文化著名旅游景点。 |
文庙建筑群 | 文庙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庙亦圣庙、孔庙。始建于唐开元十三(725)。长庆四年(824)县令邢审容首葺(原有碑记)。宋代李玠再葺,并刻御制“八行八刑”碑于其中。元代时权三葺之。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孔子63代孙孔贞宁迁居汶上,且因曲阜长支64世衍世衍圣公之爵,并加赐居汶各支世袭太常寺、五经博士和六品官等官爵(品级均高于县令),故明清二代不断仿曲阜文庙形式予以修葺、扩建,形成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庞大建筑群。其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规模仅次于曲阜方庙建筑群。 今存大成殿系明代建筑,长23.5米,宽13米,高11.6米,悬山式建筑,7楹32柱,单层飞檐,覆绿色琉璃瓦。前侧有黄色琉璃瓦棱形图案,内外皆施斗拱,平拱双昂。斗拱、飞檐皆施彩绘,殿脊、飞檐饰人物、鸟兽。殿内上悬“万世师表”巨匾,正中塑孔子像,两侧有4配12哲塑像。前有戟门(一名大成门)。5楹单檐彩绘。后有彩绘明伦堂7楹,为县学授课场所,正中悬“明伦堂”匾额,传为宁代大儒朱熹所书。殿之月台两侧并建东西庑各12楹,内设孔子弟子及历代陪飨先贤先儒牌位。另有文明坊、东西华门、棂星门、瞻贤坊、仰圣坊、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启圣祠、文昌祠、博文斋、药礼斋、教谕训导二宅、敬一亭、架阁史房、射圃学仓等建筑。院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前文明坊书“太和元气”,东西华门书“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棂星门前墙外设有石栏、“-人等至此下马”二石碑。民国及日伪时期,曾对上述建筑加以小修。1948年解放后,因改建学校、扩街等,大部拆毁,众多碑碣被埋于戟门前之泮池中和东侧院内地下。今唯余大成殿、戟门、明伦堂、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和元代《重修圣庙记》碑一通。 1993年对文庙进行整修,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提写“戟门”匾额。 |
郭林石刻群 | 郭林石刻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郭林石刻群,即明代工部尚书郭朝宾墓。位于汶上县东部21公里的白石郭林村北的山岭漫坡上。 据明版《汶上县志》记载:“郭朝宾,字尚甫,举嘉靖乙未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督饷大同。历陕西河南御史,巡抚浙江。入为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提工部尚书……卒年七十二……”。 墓前有享堂三间,石碑、碑楼、石案、香炉及规模庞大的石刻群,整座墓地十分威严宏伟,蔚为壮观。现地面存以石坊为主体的十七件石刻已整修立于墓前。石坊,是一座三楹雕刻的石坊,其支撑的四根石柱上,蹲踞着四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坊之正中有“敕建”二字,为行书体,周围雕刻凤鸟人物。“敕建”二字下面有小字一行,书曰:“资政大夫工部尚书郭公之茔”。另外,上下各有题记,上款书“钦差行人司行人社华先村”,下款书“万历十四年九月吉日立”。整个石坊上雕有狮子舞球、牡丹、花鸟、人物、祥云等,中雕二龙戏珠,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坊前的东西两边各有石阙一个,石阙为八棱形,顶部刻一辟邪,仰首蹲踞于圆鼓上。圆鼓下为云板呈浮云状,底座为八角形,全阙通高约6米,阙之正面刻有联语。上联书“水绕山环钟灵秀之气则千年不竭”,下联云“龙蟠虎踞萃形胜之区所万载长安”。字为行书,字体刚劲有力。石坊后面分别为石人、石羊、石马、石狮、石兽等分列两侧,石人四件,二文臣二武士,文臣高2.65米,宽0.8米,衣冠整整,长袍拽地,武士高2.6米,宽0.5米,身着盔甲,挽鞭仗剑,威风凛凛;石兽一对,张唇暴齿,凶神恶煞,疑为石虎。 郭朝宾墓前这批石刻年代明确,艺术价值高,与13陵的规模相类似,1986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汶上蚩尤冢 | 位于汶上县城西南十九公里的南旺镇,坐北向南,树木参天。 蚩尤,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与黄帝、炎帝同时代的部落首领和民族领袖,据《龙鱼河图》载“黄帝之前,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三圣记》中载“自古以后蚩尤天王辟土地,采铜铁炼兵兴产”。《太始记》载“蚩氏乃东据淮岱之地以轩辕东进之路及至其没渐至退缨矣”。 今据《汉地理志》,其墓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现今山东汶上县南旺镇),冢高五丈。秦汉之际,居民由常以十月祭之,必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之蚩尤旗。蚩尤战败于轩辕后,逃淮岱冀兖之地。史料所载的城于涿鹿宅于淮岱,迁徙往来,号令天下(岱,古指泰山;兖,古指兖州,即今兖州市),说明蚩尤被炎黄打败后的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已缩小到泰山、兖州、汶上、东平、巨野一带。《史记》二十八卷载“三日兵祖,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阚乡齐之西境地”(东平陆即今山东汶上县,阚乡,今汶上南旺镇)。 有关专家根据资料记载,对蚩尤冢进行了全面论证和考古勘探,证实汶上乃是历史上蚩尤部落的主要栖息地,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据《中国帝王辞典》记载:当时,黄河中上游有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下游有东夷族、九黎族,他们之间常为了争夺财务和生存空间而发生战争,九黎族首领蚩尤英勇善战,战败了炎帝族,炎帝族求救于黄帝,炎黄二族联合起来,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有史料载“战于黄河下游泗,济蜀流充斥的平陆之野”(泗,即泗河;济,即济水;平陆,即现今山东汶上县)。蚩尤被杀,被分埋葬于汶上、巨野等地(蚩尤四冢之说),其首级葬于阚里(现即汶上县南旺镇)。 蚩尤冢位于汶上县南旺镇,黄览曰:“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城中,冢高七尺,常以十月祀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为蚩尤旗”。郡国志曰:“东平陆有阙亭,按东平陆在汶上阚城亭鲁诸公墓焉,即此地矣”。《中国帝王大辞典》、《辞源》、《水经注》、《兖州府志卷二十三卷》、《汶上县志》、《阚城诸公墓之图》等对此均有记载。 蚩尤冢现存两幢石碑,石碑高2.3米,宽1.5米,厚30厘米。屹立于蚩尤冢前,石碑的下面刻有文字“蚩尤冢”为清代人所刻。“蚩尤祠”碑刻现存放在县博物馆内。 千百年来,前来凭吊祖先的海内外游人络绎不绝。 旧时,寿张县(包括今台前县)境内有两处蚩尤冢。一处位于今濮阳市台前县城关镇,后三里村东南约300米处,本地人称蚩尤坟,修筑年代不详。30年代初,土冢高1.5米,占地3亩余,其上茵柳、野草丛生。1933年黄河决口,蚩尤冢淤没,遽垦为耕地。 据《皇览》记载另一处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今山东省汶上县南旺湖内)。 相传,远古时代九黎族骨领蚩尤居住在冀鲁交界处,后来黄帝及其部族从中国西北部游牧至此,与蚩尤郭族发生冲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涿鹿(今河北省境内)爆发。黄帝擒杀蚩尤后分尸而葬,身葬冀中,肩髀葬于里野重聚。骨葬寿张县阚乡,部分尸骨亥葬于台前境内。 相传,古时人们常于十月祭祀蚩尤,其冢有赤气出,直连云霄,像悬挂一面大旌旗,人称“蚩尤旗”。台前有蚩尤冢、蚩尤祠,蚩尤被后世尊为“兵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春秋鲁九公墓 (茅家堌堆墓群) | 春秋鲁九公墓 (茅家堌堆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春秋鲁九公墓(茅家堌堆墓群) 茅家堌堆墓群位于汶上、嘉祥、梁山三界交界处。据《春秋、定公十年》载:“桓公游于阚,面南望气卜吉,而欲葬焉。”公元前694年,桓公死,遵其遗愿葬于阚城西南之凤凰陵之阳。之后,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八公俱葬于此。又据《史记》记载:“鲁昭公以前九公葬于阚里(即汶上县西南南旺附近)。” 根据文献记载的这些线索,1981年文物部门进行了实地勘查,汶上县南旺乡附近,即阚乡泽共有八处遗迹,有的群众直言为鲁诸公墓,而大部分群众将这些遗迹之处称为堌堆,它们的名称为:吴家堌堆、芭家堌堆、王家堌堆、黄家堌堆、姬家堌堆、周家堌堆、平家堌堆、三堌堆。前五处堌堆踪迹可寻,后三个堌堆只是传说,已不能确指其位置。姬家堌堆位于嘉祥县刘桐梧村南约300米处;吴堌堆、茅堌堆、王堌堆、蓼堌堆均位于南旺乡十里闸村西北或村西;据传周家堌堆与三堌堆均在南旺乡梁庄附近,平堌堆也在十里闸村西,但目前还没找到这三个堌堆的详细座落。吴家堌堆已划为梁山县境,黄家堌堆也已划规嘉祥县境。现地面上存在的几个堌堆都有陶片散布于地表,时代最早的是西周,大量的是东周及以后的陶片,时代与鲁诸公墓的年代基本契合。吴家堌堆最高,高出地表约7米,为圆形封土,直径约30米。王家、茅家、黄家三个堌堆也略高于一般地表。 鲁九公墓一名鲁诸公墓。1981年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位于南旺镇十里闸村西、古阚城(在今开河南)西南。原全在汶上县境内,建国后部分划入嘉祥县、梁山县,是春秋时期的鲁国皇林。 据《姬氏志》等史载:鲁庄公在世时曾来南旺观光避暑、考察风情,会宋公于阚城,观其地貌,山绕祥云,水笼瑞气,乃星占筮人,喜而南拜,其死后葬于此地。后世尊其遗愿,庄公以后的桓松、僖公、文公、闵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等九公均以周天子礼葬于阚城凤凰山下。现九公墓尚存,封土10余米高。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发掘利用。为使九公墓得以开发利用,发挥其旅游功能,对现有九公墓堆高20米,在墓前立碑建亭,坟前墓后植松柏林,并建春秋鲁王室文化馆,使之成为鲁王室后代的祭祖中心,开发挖掘鲁文化。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中都佛苑 | 中都佛苑景区主要有五大旅游亮点:一是九龙灌顶—佛祖出世;二是五彩琉璃透彻卧佛—佛祖涅盘;三是千佛地宫—圣物舍利;四是宝塔佛光—佛祖显灵;五是夜空祥云—佛祖现世。介 绍 中都佛苑旅游区地处鲁西南汶上县城内,东临三孔,西接梁山,北枕泰山,南有微山湖风景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景区核心景点宝相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昭空寺,宋贞宗封禅泰山时驻跸汶上,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历代香火极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物观光的风水宝地,齐鲁大地上的佛寺名刹。 寺中文物古迹历经千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1994年3月15日,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宫内出土佛牙、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珍贵无比,特别是佛祖释牟尼佛牙、舍利的显世,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使宝相寺在国内外享有“第二法门寺”之美誉。宝相寺是我国较早对外开放、进行佛事、佛法活动的场所之一。 中都佛苑旅游区规范占地1240亩,主要景观有:照壁、大门、停车场、苦海普渡、须弥神山、宝相寺,进入宝相寺依次为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围廊、僧舍小院、地宫、太子灵踪塔、碑亭、琉璃涅盘透彻佛、十大弟子像、世界广场、塔林、缘起碑林、藏经楼、汶上县佛教文化博物馆。佛祖生平园林区内有蓝毗尼园、菩提伽耶、鹿耶苑、拘尸那罗、关帝庙。异域佛教文化区内有藏传佛教建筑、东瀛佛教建筑、南传佛教建筑、曼陀罗广场。 南海观音区内有出水观音、观音院。佛教文化娱乐区内有莲池佛影、佛印觅踪、放生池、儿童娱乐场、习武场。佛教文化休闲区内有舍卫城、三宝园、道果堂、三百米长的步行商业街。在景区内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有佛祖四大0天王,即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增长天王。每逢佛祖重要节日都举行“梵天佛韵”大型文艺演出,演示出生、出家、成佛、涅盘、佛牙舍利到汶上的故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孔庙、孔林、孔府 | 孔庙、孔林、孔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明故城始建于明朝,为护卫孔庙而建。明故城内分布着孔庙、孔府、颜庙以及历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宫等文物古迹,集中体现了鲁国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韵。上世纪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城墙大部分被拆除。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孔庙东侧,是孔子嫡氏孙居住的府第。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时880年。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 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进入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孔庙、孔府、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孙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在死后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庙,每年祭祀。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 规整的建筑,艺术的宝库 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如门或牌坊。第四进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阁奎文阁,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有28根龙古柱,没根石柱都用整块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园宅结合的范例 孔庙的东侧是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不断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占地200余亩,有房舍480余间。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范例。孔府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 孔林是延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孔林孔府孔庙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孔林孔府孔庙 |
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 | 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称号: 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 “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孔子故里——曲阜(三孔)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孔庙、孔府、孔林”既是中国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征和标志,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庙共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米。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孙历代衍圣公的官衙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后代赐封的不断升高,孔府的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 开始扩建孔府,明嘉靖年间又改建,奠定了今天的规模,成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府占地16万平方米,有楼轩厅堂463间,院落九进,布局分东、西、中三路:东路为家祠所在地,报本堂、桃庙等;西路为衍圣公读书、学诗学礼、燕居吟咏和会客之所,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体部分,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孔府内存大批历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 亦称“十供”,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铜礼器,清于乾隆三十六年赏赐孔府。还存有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玛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剑履、袍笏器皿,另有历代名人字画,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存。孔府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贵族府邸。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子孙后代的家族墓地,孔林现有坟冢10万余座,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还可称为是一座天然植物园。相传孔子去逝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现有各类古树名木10万余株,上千类花草树木,争相斗艳。孔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各种墓碑、题记4000余块,石仪、门坊300余座。除一批著名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格非、吴宽、黄养正、严嵩、孔尚任、桂馥、翁方钢、何绍基、阮元、施润章、康有为等著名人士及孔子嫡系后裔题写的墓碑文。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经济、文化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 地址:曲阜明故城内 营业时间:8:00-17:00 游览时间:大约4小时 价格:150元/人 特色景观:大成殿、大成殿龙柱、奎文阁、十三碑亭、孔府大堂、孔子墓,勾心斗角 五槐抱柏 孔林秋色 游览线路:万仞宫墙——孔庙——孔府——汉魏碑刻陈列馆——孔林 讲解员价格:导游讲解150元/次/团 配套服务设施: 曲阜游客服务中心内设有停车场、演艺厅。孔府、孔庙、孔林内部均有旅游纪念品商店。 游客服务中心:曲阜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曲阜市区北部,服务中心可提供以下服务功能:景点售票、导游服务、交通集散换乘、咨询投诉、餐饮购物、休闲演艺表演、监控监管、城市展示等。 交通指南 公交车: 旅游专线电瓶车,票价:15元/人(团队10元/人),从旅游集散中心购票后可乘座旅游专线电瓶车分别到三个景区参观游览. 自驾车指南: (1)G3(京福)高速--曲阜出口下--沿327国道西行至曲阜市中心--按景区指示牌行驶--三孔,下高速后约需10分钟车程。 (2)G1511(日东)高速--曲阜南出口下--沿104国道南行至曲阜市中心--按景区指示牌行驶--三孔,下高速后约需10分钟车程。 停车场信息: 曲阜游客服务中心内有大型专用停车场,可以停放各种车辆,安全可靠,收费合理。 |
孔林 | 孔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孔林为孔子墓葬所在地,位于曲阜市城北1.5公里处。墓园古柏参天,周以围墙,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园内有清代建筑的观楼和享殿,和宋代雕刻的石人、石兽等。自孔子以后,孔氏历代子孙亦多从葬于此。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公交:乘2、3、5路公交车在孔府南门下即到(5路沿途会经过颜庙); 或从孔府出来步行3KM可达,也可搭乘三轮车或出租车前往,约10元 门票 旺季(2月16日-11月14日)40元; 淡季(11月15日-次年2月15日)30元; “三孔”联票淡旺季均为150元; 70周岁及以上老人、6周岁及以下或1.4米以下儿童免票 ;60-69周岁老人、6-18周岁未成年人及全日制学校学生,凭有效证件均可购半价票 开放时间 (4月1日至10月7日):8:00-18:00 (10月8日至次年3月31日):8:00—17:30 景点位置 山东济宁市曲阜市鼓楼北街18号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孔庙、孔林、孔府孔府孔庙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孔庙、孔林、孔府孔府孔庙 |
邹城孟庙孟府 | 邹城孟庙孟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邹城孟庙孟府,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邹城市区南部。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从景区附近经过。是国内历史久远、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古建筑经典作品。始建于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后经历代维修与扩建,形成现有规模。 孟庙坐落于山东省邹县的南关。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祭祖战国著名思想家孟子的祠庙。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山东邹县)人,先世是鲁国的贵公大族。他受业于孔子弟子子思的门人,以后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提出“仁政”的主张,被称为思孟学派,代表孔门的嫡系正传,后人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并把儒家的治世思想称为“孔孟之道”。宋代封孟子为邹国公,元至顺二年(1331年)加赠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亚圣。 宋时在孟子墓的边上曾建祠庙,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今址,后经历代三十多次的扩建重修,明代才建成现在之规模。庙呈长方形,南北长317米,东西宽85米,占地100多亩。院落共五进,有殿堂六十四间,碑亭两座,坊五座,存汉代以来的碑碣275方,汉画像石101块。庙内的主要建筑大都建在中轴线上,有祭祀孟子夫妇的亚圣殿、寝殿,东有祭祖孟子父母的启圣殿、孟母殿,西有家庙、斋堂等。亚圣殿是祭祖孟子的场所,重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殿宽七间,有二十六柱,都是八角形的,以石鼓为柱础。孟庙内古树葱茏,以柏桧居多,银杏、藤萝点缀其间,使古建筑群依然充满了生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董其昌赞曰:“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问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智樗散寿,只人列仙经。” 孟府位于孟庙的西侧,又名亚圣府,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翰博的府第。 孟府的始建年代已无从可考,今址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于此的,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的遗物。府院坐北朝南,长226米,宽98米,为四进院,有殿堂门庑等116间。前部为官衙,第一进院的东西配房是差役住房。二门又名仪门,门内正堂五间,是孟子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的公堂,在此迎接圣旨、接见朝廷-、传授家法等。正堂前东西厢房各五间,是祭扫孟庙的礼生、乐生、司书、执事等人员的听差处。后部是内宅,主体建筑有世恩堂、赐书楼等,赐书楼内专门存有皇帝御赐的墨迹和历代的文书档案。(国家文物局)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亚圣路1498号 电话:0537-5221377 开放时间: 8:30-17:30(取票时间:淡季16:30停止售票,旺季17:00停止售票) 门票: 孟府孟庙成人票 40元 孟子 (前372~前289)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虽曾被齐宣王…… 详细++ 孟子 (前372~前289)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虽曾被齐宣王……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