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汶上莲花湖湿地景区 | 汶上莲花湖湿地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汶上县莲花湖湿地水利风景区位于汶上县城北湖滨大道1公里处,依托新老泉河、中都水库和莲花湖湿地公园建设,属于湿地型水利风景区。景区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3平方公里。 景区包括中都水库片区和莲花湖湿地片区两部分。中都水库总库容783.7万立方米,是莲花湖湿地主要的水源补充地。景区自然、人文景观特色突出。景区内有错落有致的亲水平台、诗情画意的湖畔湿地、造型各异的雕塑小品、赏心悦目的溪流河水。景区地质地貌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既有平坦开阔的平原,也有起伏绵延的微地形和湿地生态岛链。景区内有大型瀑布,山内有仿真溶洞,洞内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设置了星光灿烂、魔光幻影、火映红岩、冰川世界等奇观。景区内还建有中都民俗馆等人文景观,是山东面积最大、展品最多、特色最鲜明的民俗文化专题展馆。 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湿地公园,省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游览线路:莲花山广场——景观大道——观景平台——云水桥——永济桥——鹊桥——民俗馆——吊桥——望岳2桥——码头——永济桥——观景平台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
汶上宝相寺 | 汶上宝相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宝相寺景区位于汶上县城西北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景区核心景点宝相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昭空寺,宋贞宗封禅泰山时驻跸汶上,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千年沧桑香火不衰,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佛观光的风水宝地,成为齐鲁大地上的佛寺名刹。1994年3月15日,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宫内出土佛牙、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特别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显世,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使宝相寺在国内外享有“第二法门寺”之美誉。 宝相寺景区主要景观有:苦海、菩提树、须弥山、宝相寺、地宫、太子灵踪塔、琉璃境界透彻卧佛、蓝毗尼园、菩提伽耶、鹿耶苑、南海、观音院、东海、东瀛佛教、东方三圣、佛教文化博物馆、塔林、西方三圣、舍卫城、阿育王柱、南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在景区内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有佛祖四大护法天王,即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增长天王。景区有五大旅游亮点:一是九龙浴佛、荷花撞水、佛祖出世;二是五彩琉璃透彻卧佛,佛祖涅盘升天;三是宝塔佛光,佛祖显灵;四是夜空祥云,佛祖现世;五是每逢佛教重要节日都举行“梵天佛韵”大型文艺演出,演示佛祖出生、出家、成佛、涅盘、佛牙舍利到汶上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汶上佛光节,人山人海,国内外大德高僧、-、信徒、游客云集宝相寺景区,敬观佛光重现。佛牙、佛舍利等至高无上的佛祖圣物,为景区带来了佛教圣地的灵韵,天人合一的灵气,使宝相寺景区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佛教文化旅游大观,成为名符其实的东方佛教文化旅游圣城。 整个景区游览下来大概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地址:汶上县城宝相寺路与尚书路交汇处 营业时间:8:00—17:0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50元/人 价格描述: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持老年证、现役军人有效证件免票 特色景观:太子灵踪塔佛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及佛牙 游览线路:宝相寺入口---宝相寺建筑群---大雄宝殿--供奉殿---塔宫---太子灵踪塔---中都博物馆 讲解员价格:普通话讲解员每人每场50元人民币 配套服务设施: 用餐、住宿:佛都大酒店、宝相缘大酒店 景区内有旅游纪念品商店。 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景区检票口附近,电话0537-7223501,可提供导游讲解服务,价格为每人每场50元人民币。 公交车: 在汽车站乘坐出租车到景区需要5元左右,坐三轮车2元/人。 自驾车指南: G3京台(京福)高速-磁窑出口下-宁阳县城-西行至汶上县城-尚书路-北转至宝相寺路即可到达景区,下高速后大约需要60分钟。 停车场信息: 景区门口有专属停车场,停车安全方便,收费合理 |
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公园 | 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2010年10月,位于南旺镇政府驻地的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被评为第一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承办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相关活动为契机,大运河南旺枢纽大遗址开展了文物考古发掘和古建筑维护及抢修,建设了大运河科技馆和水工模型,全面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2012年12月,南旺大运河枢纽遗址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即将成为运河沿线上集考古研究、旅游观光、教育科研于一体的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客服电话:0537-7234108 地址: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府前大街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描述:开放式景区 游览线路:入口——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白英湖——考古遗址——祠堂——观音阁 |
汶上镇陈闸村 | 陈闸村位于汶上县城北一环以北,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莲花湖湿地,景区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景色壮观,给游客提供健康、快乐的旅游环境。近年来,该村坚持“合理保护、科学开发、发展旅游、富裕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先后获得“市级特色种植村”、“县级文明单位”、“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陈闸与城区比邻,位置优越、村容整洁、生态优良,交通便利。是休闲旅游、度假、采摘游等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好去处。 地址:济宁市汶上县汶上镇陈闸村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特色景观:莲花湖湿地 配套服务设施: 村内有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餐饮休息。 自驾车指南: 日兰高速从济宁北互通立交口下,沿G105北行至陈闸村。 停车场信息: 村内可停车 |
东贾柏遗址 | 东贾柏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城东3公里的东贾柏村东南约300米的高地上。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发现,1989年春至199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组织力量进行钻探发掘。 两次发掘出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房迹10余座,灰坑十几个,清理墓葬19座。房迹形状有葫芦形、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每座房子面积8—20平方米不等。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多在距地表30厘米以下,以仰身直肢葬为主。除单人葬外,还有3人葬,迁出葬和二次葬。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外对偶婚的特征。 出土器物有陶、石、骨、角器等一百多件,其中陶器有钵、盘、盆、碗、小口短颈双耳罐等;石器有磨盘、磨棒、石斧、石锛等;骨器有骨针、骨锥、束发器等。陶器都是手制,陶质稍软,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制作比较原始。石质生产工具,体形厚重,仍保留打制痕迹,磨制加工的部分也显得粗糙。在这处遗址上还采集200余件细石器。这些细石器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大部分为黑色燧石及少量有石英石直接打制而成。 通过发掘初步探明,东贾柏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早期系北辛文化类型,距今7000年左右的文化遗存。北辛文化是迄今黄河下游发掘最早的原始社会的文化,比大汶口文化早1000多年,属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此处发掘的墓葬群从随葬的陶器、石器、骨器中可见7000年前的人类生活习俗。在这里采集的200余片距今一万年以上的细石器,在国内平原地带也是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否定了“平原不可能有细石器”的观点。同时,也填补了济宁市细石器的空白,为寻找北辛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
济宁太子灵踪塔 | 济宁太子灵踪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太子灵踪塔座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 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 山东济宁市 |
南旺分水龙王庙 | 南旺分水龙王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旺分水龙王庙座落于南旺镇汶河、运河交汇处。为表彰宋礼、白英创修南旺水利枢纽工程而始建于明初,后相继扩建。 至清咸丰十年(1860),形成庞大的建筑群,主要有龙王大殿、禹王殿、宋公祠、潘公祠、白公祠、文公祠、水明楼、戏楼、观音阁、关帝庙、蚂蚱神庙等。因年久未修,多失原貌。 水龙王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运河文化著名旅游景点。 |
文庙建筑群 | 文庙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庙亦圣庙、孔庙。始建于唐开元十三(725)。长庆四年(824)县令邢审容首葺(原有碑记)。宋代李玠再葺,并刻御制“八行八刑”碑于其中。元代时权三葺之。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孔子63代孙孔贞宁迁居汶上,且因曲阜长支64世衍世衍圣公之爵,并加赐居汶各支世袭太常寺、五经博士和六品官等官爵(品级均高于县令),故明清二代不断仿曲阜文庙形式予以修葺、扩建,形成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庞大建筑群。其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规模仅次于曲阜方庙建筑群。 今存大成殿系明代建筑,长23.5米,宽13米,高11.6米,悬山式建筑,7楹32柱,单层飞檐,覆绿色琉璃瓦。前侧有黄色琉璃瓦棱形图案,内外皆施斗拱,平拱双昂。斗拱、飞檐皆施彩绘,殿脊、飞檐饰人物、鸟兽。殿内上悬“万世师表”巨匾,正中塑孔子像,两侧有4配12哲塑像。前有戟门(一名大成门)。5楹单檐彩绘。后有彩绘明伦堂7楹,为县学授课场所,正中悬“明伦堂”匾额,传为宁代大儒朱熹所书。殿之月台两侧并建东西庑各12楹,内设孔子弟子及历代陪飨先贤先儒牌位。另有文明坊、东西华门、棂星门、瞻贤坊、仰圣坊、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启圣祠、文昌祠、博文斋、药礼斋、教谕训导二宅、敬一亭、架阁史房、射圃学仓等建筑。院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前文明坊书“太和元气”,东西华门书“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棂星门前墙外设有石栏、“-人等至此下马”二石碑。民国及日伪时期,曾对上述建筑加以小修。1948年解放后,因改建学校、扩街等,大部拆毁,众多碑碣被埋于戟门前之泮池中和东侧院内地下。今唯余大成殿、戟门、明伦堂、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和元代《重修圣庙记》碑一通。 1993年对文庙进行整修,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提写“戟门”匾额。 |
郭林石刻群 | 郭林石刻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郭林石刻群,即明代工部尚书郭朝宾墓。位于汶上县东部21公里的白石郭林村北的山岭漫坡上。 据明版《汶上县志》记载:“郭朝宾,字尚甫,举嘉靖乙未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督饷大同。历陕西河南御史,巡抚浙江。入为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提工部尚书……卒年七十二……”。 墓前有享堂三间,石碑、碑楼、石案、香炉及规模庞大的石刻群,整座墓地十分威严宏伟,蔚为壮观。现地面存以石坊为主体的十七件石刻已整修立于墓前。石坊,是一座三楹雕刻的石坊,其支撑的四根石柱上,蹲踞着四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坊之正中有“敕建”二字,为行书体,周围雕刻凤鸟人物。“敕建”二字下面有小字一行,书曰:“资政大夫工部尚书郭公之茔”。另外,上下各有题记,上款书“钦差行人司行人社华先村”,下款书“万历十四年九月吉日立”。整个石坊上雕有狮子舞球、牡丹、花鸟、人物、祥云等,中雕二龙戏珠,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坊前的东西两边各有石阙一个,石阙为八棱形,顶部刻一辟邪,仰首蹲踞于圆鼓上。圆鼓下为云板呈浮云状,底座为八角形,全阙通高约6米,阙之正面刻有联语。上联书“水绕山环钟灵秀之气则千年不竭”,下联云“龙蟠虎踞萃形胜之区所万载长安”。字为行书,字体刚劲有力。石坊后面分别为石人、石羊、石马、石狮、石兽等分列两侧,石人四件,二文臣二武士,文臣高2.65米,宽0.8米,衣冠整整,长袍拽地,武士高2.6米,宽0.5米,身着盔甲,挽鞭仗剑,威风凛凛;石兽一对,张唇暴齿,凶神恶煞,疑为石虎。 郭朝宾墓前这批石刻年代明确,艺术价值高,与13陵的规模相类似,1986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汶上蚩尤冢 | 位于汶上县城西南十九公里的南旺镇,坐北向南,树木参天。 蚩尤,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与黄帝、炎帝同时代的部落首领和民族领袖,据《龙鱼河图》载“黄帝之前,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三圣记》中载“自古以后蚩尤天王辟土地,采铜铁炼兵兴产”。《太始记》载“蚩氏乃东据淮岱之地以轩辕东进之路及至其没渐至退缨矣”。 今据《汉地理志》,其墓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现今山东汶上县南旺镇),冢高五丈。秦汉之际,居民由常以十月祭之,必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之蚩尤旗。蚩尤战败于轩辕后,逃淮岱冀兖之地。史料所载的城于涿鹿宅于淮岱,迁徙往来,号令天下(岱,古指泰山;兖,古指兖州,即今兖州市),说明蚩尤被炎黄打败后的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已缩小到泰山、兖州、汶上、东平、巨野一带。《史记》二十八卷载“三日兵祖,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阚乡齐之西境地”(东平陆即今山东汶上县,阚乡,今汶上南旺镇)。 有关专家根据资料记载,对蚩尤冢进行了全面论证和考古勘探,证实汶上乃是历史上蚩尤部落的主要栖息地,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据《中国帝王辞典》记载:当时,黄河中上游有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下游有东夷族、九黎族,他们之间常为了争夺财务和生存空间而发生战争,九黎族首领蚩尤英勇善战,战败了炎帝族,炎帝族求救于黄帝,炎黄二族联合起来,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有史料载“战于黄河下游泗,济蜀流充斥的平陆之野”(泗,即泗河;济,即济水;平陆,即现今山东汶上县)。蚩尤被杀,被分埋葬于汶上、巨野等地(蚩尤四冢之说),其首级葬于阚里(现即汶上县南旺镇)。 蚩尤冢位于汶上县南旺镇,黄览曰:“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城中,冢高七尺,常以十月祀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为蚩尤旗”。郡国志曰:“东平陆有阙亭,按东平陆在汶上阚城亭鲁诸公墓焉,即此地矣”。《中国帝王大辞典》、《辞源》、《水经注》、《兖州府志卷二十三卷》、《汶上县志》、《阚城诸公墓之图》等对此均有记载。 蚩尤冢现存两幢石碑,石碑高2.3米,宽1.5米,厚30厘米。屹立于蚩尤冢前,石碑的下面刻有文字“蚩尤冢”为清代人所刻。“蚩尤祠”碑刻现存放在县博物馆内。 千百年来,前来凭吊祖先的海内外游人络绎不绝。 旧时,寿张县(包括今台前县)境内有两处蚩尤冢。一处位于今濮阳市台前县城关镇,后三里村东南约300米处,本地人称蚩尤坟,修筑年代不详。30年代初,土冢高1.5米,占地3亩余,其上茵柳、野草丛生。1933年黄河决口,蚩尤冢淤没,遽垦为耕地。 据《皇览》记载另一处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今山东省汶上县南旺湖内)。 相传,远古时代九黎族骨领蚩尤居住在冀鲁交界处,后来黄帝及其部族从中国西北部游牧至此,与蚩尤郭族发生冲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涿鹿(今河北省境内)爆发。黄帝擒杀蚩尤后分尸而葬,身葬冀中,肩髀葬于里野重聚。骨葬寿张县阚乡,部分尸骨亥葬于台前境内。 相传,古时人们常于十月祭祀蚩尤,其冢有赤气出,直连云霄,像悬挂一面大旌旗,人称“蚩尤旗”。台前有蚩尤冢、蚩尤祠,蚩尤被后世尊为“兵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春秋鲁九公墓 (茅家堌堆墓群) | 春秋鲁九公墓 (茅家堌堆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春秋鲁九公墓(茅家堌堆墓群) 茅家堌堆墓群位于汶上、嘉祥、梁山三界交界处。据《春秋、定公十年》载:“桓公游于阚,面南望气卜吉,而欲葬焉。”公元前694年,桓公死,遵其遗愿葬于阚城西南之凤凰陵之阳。之后,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八公俱葬于此。又据《史记》记载:“鲁昭公以前九公葬于阚里(即汶上县西南南旺附近)。” 根据文献记载的这些线索,1981年文物部门进行了实地勘查,汶上县南旺乡附近,即阚乡泽共有八处遗迹,有的群众直言为鲁诸公墓,而大部分群众将这些遗迹之处称为堌堆,它们的名称为:吴家堌堆、芭家堌堆、王家堌堆、黄家堌堆、姬家堌堆、周家堌堆、平家堌堆、三堌堆。前五处堌堆踪迹可寻,后三个堌堆只是传说,已不能确指其位置。姬家堌堆位于嘉祥县刘桐梧村南约300米处;吴堌堆、茅堌堆、王堌堆、蓼堌堆均位于南旺乡十里闸村西北或村西;据传周家堌堆与三堌堆均在南旺乡梁庄附近,平堌堆也在十里闸村西,但目前还没找到这三个堌堆的详细座落。吴家堌堆已划为梁山县境,黄家堌堆也已划规嘉祥县境。现地面上存在的几个堌堆都有陶片散布于地表,时代最早的是西周,大量的是东周及以后的陶片,时代与鲁诸公墓的年代基本契合。吴家堌堆最高,高出地表约7米,为圆形封土,直径约30米。王家、茅家、黄家三个堌堆也略高于一般地表。 鲁九公墓一名鲁诸公墓。1981年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位于南旺镇十里闸村西、古阚城(在今开河南)西南。原全在汶上县境内,建国后部分划入嘉祥县、梁山县,是春秋时期的鲁国皇林。 据《姬氏志》等史载:鲁庄公在世时曾来南旺观光避暑、考察风情,会宋公于阚城,观其地貌,山绕祥云,水笼瑞气,乃星占筮人,喜而南拜,其死后葬于此地。后世尊其遗愿,庄公以后的桓松、僖公、文公、闵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等九公均以周天子礼葬于阚城凤凰山下。现九公墓尚存,封土10余米高。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发掘利用。为使九公墓得以开发利用,发挥其旅游功能,对现有九公墓堆高20米,在墓前立碑建亭,坟前墓后植松柏林,并建春秋鲁王室文化馆,使之成为鲁王室后代的祭祖中心,开发挖掘鲁文化。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中都佛苑 | 中都佛苑景区主要有五大旅游亮点:一是九龙灌顶—佛祖出世;二是五彩琉璃透彻卧佛—佛祖涅盘;三是千佛地宫—圣物舍利;四是宝塔佛光—佛祖显灵;五是夜空祥云—佛祖现世。介 绍 中都佛苑旅游区地处鲁西南汶上县城内,东临三孔,西接梁山,北枕泰山,南有微山湖风景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景区核心景点宝相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昭空寺,宋贞宗封禅泰山时驻跸汶上,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历代香火极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帝王将相、名流墨客礼物观光的风水宝地,齐鲁大地上的佛寺名刹。 寺中文物古迹历经千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1994年3月15日,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宫内出土佛牙、佛舍利等141件佛教圣物,珍贵无比,特别是佛祖释牟尼佛牙、舍利的显世,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使宝相寺在国内外享有“第二法门寺”之美誉。宝相寺是我国较早对外开放、进行佛事、佛法活动的场所之一。 中都佛苑旅游区规范占地1240亩,主要景观有:照壁、大门、停车场、苦海普渡、须弥神山、宝相寺,进入宝相寺依次为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围廊、僧舍小院、地宫、太子灵踪塔、碑亭、琉璃涅盘透彻佛、十大弟子像、世界广场、塔林、缘起碑林、藏经楼、汶上县佛教文化博物馆。佛祖生平园林区内有蓝毗尼园、菩提伽耶、鹿耶苑、拘尸那罗、关帝庙。异域佛教文化区内有藏传佛教建筑、东瀛佛教建筑、南传佛教建筑、曼陀罗广场。 南海观音区内有出水观音、观音院。佛教文化娱乐区内有莲池佛影、佛印觅踪、放生池、儿童娱乐场、习武场。佛教文化休闲区内有舍卫城、三宝园、道果堂、三百米长的步行商业街。在景区内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有佛祖四大0天王,即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增长天王。每逢佛祖重要节日都举行“梵天佛韵”大型文艺演出,演示出生、出家、成佛、涅盘、佛牙舍利到汶上的故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