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德化堂中国古床博物馆 | 德化堂中国古床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德化堂中国古床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5月,2012年扩建改陈。目前新馆近邻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烟墩山遗址公园的历史文脉,实现了文化的聚集效应,为马鞍山旅游观光增添新的亮点。 新馆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落成开馆,一期展览面积5000多平方米,分三层,5个古床陈列区,共设12个主题馆。德化堂古床馆云集了全国各地300余张古床,数量为全国之冠,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私人古床专题博物馆。德化堂古床馆从明清以来收集了不同材质、不同地区的古床,传承有序,历史脉络清晰,明代金丝楠木床,以其简约大方,比例权衡适度,产生“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感。清代拔步床有“床中床,罩中罩”的说法,尤以潮州床为经典代表,体现了一种厚重、繁缛、艳丽的风格。集上品材质,雕饰技法圆润老道,吉祥寓意,滋心润神。而民国片床又以其简洁实用、艺术趣味多元化,把中国古床文化推向了又一个高峰。这些古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和地域文化特色。品种多、地域广、年代久、品相好、内涵深,是德化堂中国古床博物馆的重要特色。 德化堂古床博物馆中的“德化”一词出自于《周易》“德博而化”。起这样的名字就是希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缘德而来,从德而为,和德而修者济济一堂”,来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采石矶 | 采石矶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居我国著名的“长江三矶”之首。它东起锁溪河,西达大江,界定面积约80公顷,是一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天然公园。绝壁临江,水湍石奇,历来又以其山水之险、风物之秀独领-,被誉为“天下第一矶”。“采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临吟咏,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最终长眠于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间,这里就建起了太白楼。登楼远眺,千里长江,尽收眼底,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凭吊,寻幽探胜。文才风流,至今不绝。 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发生在这里的著名战争二十余次。采石矶还是我国早期的佛教胜地之一,广济寺始建于东汉,为江南名刹。 如今,采石矶拥有全国最大的李白纪念馆,有驰誉江南的三元洞,气势雄伟的三台阁,引人入胜的万竹坞,有“当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以及一些新开发的景点,如:沿江栈道等,还有一些待开发的景点,如:金牛洞、延园等。游人可泛舟于江上,赏“风荷疏影”;或策杖于古栈道,寻“大脚印”;恋“古刹禅林”,聆听晨钟暮鼓;或登上三台阁,瞰山种秀色,眺“天门晓日”,叹“大江东去”。如入世外桃源,流连忘返。采石矶是中外宾朋游览、观光、休憩的绝佳场所。 采石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核心景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平生涉历山川,迹遍天下,惟百年不忘采石。曾多次登临吟咏,在这里写下了《横江词》、《牛渚矶》、《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等脍炙人口的诗篇50余首。民间还广为流传他身披宫锦袍、泛舟赏月、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神话故事。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自古以来不仅以风物之秀著称,还以其扼守长江天险向为兵家所重,成为锁钥东南,江山易主的必争之地。山以诗秀,水以诗丽,物以诗华,景以诗名。继李白之后,历代名人雅士300余人来采石矶凭吊诗仙,寻幽探胜,文采风流,至今不绝。 “凤台东出无多地,牛渚南来第一矶”自东汉以来,历代发生在这的战争20余次。其中虞允文抗金兵、朱元璋占太平、太平天国守天京……多少英雄为其折腰,多少雅士为其讴歌,刀光剑影屡屡,亭台楼阁重重。历代战争留下的累累伤痕,妆点着今日关山,因此留下名胜古迹比比皆是:联壁台、李白衣冠冢、大脚印、赤乌井、伯牙台、然犀亭、峨眉亭、江山好处亭、怀谢亭、待归亭等,给采石矶增添了壮美的色彩,优美的传奇。 采石矶还是我国早期的佛教胜地之一。山上的广济寺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自古即是江南名刹。千百年来晨钟暮鼓,香烟袅袅,佛事频繁,给采石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采石矶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和集秀、奇、险、文于一身的独特风貌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在中华大地是不多见的。对此天然胜境,一位名人曾发出感叹:“国中园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绝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矣!” 1987年采石矶被批准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旅游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风景区的保护和相关设施的建设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注入活力,先后投资亿万元,硬化景区通道,恢复文物古建美化优化环境,改善旅游设施,使采石矶风景名胜区新老景点焕发出勃勃生机。 采石风景名胜区林散之艺术馆诗仙太白楼马鞍山三台阁万竹坞三元洞沿江栈道 |
采石风景名胜区 | 采石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居我国著名的“长江三矶”之首。它东起锁溪河,西达大江,界定面积约80公顷,是一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天然公园。绝壁临江,水湍石奇,历来又以其山水之险、风物之秀独领-,被誉为“天下第一矶”。“采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临吟咏,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最终长眠于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间,这里就建起了太白楼。登楼远眺,千里长江,尽收眼底,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凭吊,寻幽探胜。文才风流,至今不绝。 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发生在这里的著名战争二十余次。采石矶还是我国早期的佛教胜地之一,广济寺始建于东汉,为江南名刹。 如今,采石矶拥有全国最大的李白纪念馆,有驰誉江南的三元洞,气势雄伟的三台阁,引人入胜的万竹坞,有“当代草圣”林散之艺术馆,以及一些新开发的景点,如:沿江栈道等,还有一些待开发的景点,如:金牛洞、延园等。游人可泛舟于江上,赏“风荷疏影”;或策杖于古栈道,寻“大脚印”;恋“古刹禅林”,聆听晨钟暮鼓;或登上三台阁,瞰山种秀色,眺“天门晓日”,叹“大江东去”。如入世外桃源,流连忘返。采石矶是中外宾朋游览、观光、休憩的绝佳场所。 采石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核心景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平生涉历山川,迹遍天下,惟百年不忘采石。曾多次登临吟咏,在这里写下了《横江词》、《牛渚矶》、《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等脍炙人口的诗篇50余首。民间还广为流传他身披宫锦袍、泛舟赏月、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神话故事。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自古以来不仅以风物之秀著称,还以其扼守长江天险向为兵家所重,成为锁钥东南,江山易主的必争之地。山以诗秀,水以诗丽,物以诗华,景以诗名。继李白之后,历代名人雅士300余人来采石矶凭吊诗仙,寻幽探胜,文采风流,至今不绝。 “凤台东出无多地,牛渚南来第一矶”自东汉以来,历代发生在这的战争20余次。其中虞允文抗金兵、朱元璋占太平、太平天国守天京……多少英雄为其折腰,多少雅士为其讴歌,刀光剑影屡屡,亭台楼阁重重。历代战争留下的累累伤痕,妆点着今日关山,因此留下名胜古迹比比皆是:联壁台、李白衣冠冢、大脚印、赤乌井、伯牙台、然犀亭、峨眉亭、江山好处亭、怀谢亭、待归亭等,给采石矶增添了壮美的色彩,优美的传奇。 采石矶还是我国早期的佛教胜地之一。山上的广济寺始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年间,自古即是江南名刹。千百年来晨钟暮鼓,香烟袅袅,佛事频繁,给采石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采石矶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和集秀、奇、险、文于一身的独特风貌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在中华大地是不多见的。对此天然胜境,一位名人曾发出感叹:“国中园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绝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矣!” 1987年采石矶被批准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旅游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风景区的保护和相关设施的建设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注入活力,先后投资亿万元,硬化景区通道,恢复文物古建美化优化环境,改善旅游设施,使采石矶风景名胜区新老景点焕发出勃勃生机。采石风景名胜区 采石矶林散之艺术馆诗仙太白楼马鞍山三台阁万竹坞三元洞沿江栈道 |
朱然家族墓地 | 朱然家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然墓园,位于市区南部雨山乡境内,为三国东吴大将朱然之墓。发掘于1984年6月,出土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漆器填补了三国美术史的空白,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的、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墓园内有文物陈列馆。陈列馆为一座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馆以墓体为基础,古朴凝重。馆内大厅中央部分是墓穴,穴中置棺木一尊。四周陈列有墓0土的文物和有关朱然墓研究的图片、中外文献资料等。游客在参观中,可以领略到1700多年前三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墓道位于墓坑正南,为阶梯式,共26级,坡度19度。墓道长9.10米,土色与封土相同。墓坑在封土下,上口距地面深35厘米,墓坑形状不甚规则。坑底稍小于坑口,距墓上口深3.60米。墓壁不甚光滑,墓坑内填有灰白色土。 墓室位于墓坑正中,用砖砌造,由南至北依次为甬道、前室、过道、后室。从外部测量,总长8.70米,宽3.54米。内铺地砖,都作人字纹铺砌,墙体为“三顺一丁”的砌法。“四隅券进式”穹降顶,左右两侧各用两层砖垒砌祭台。室中置一漆木棺,为其妻妾的葬具。前后室之间的通道,位置偏左,形状、砌法同甬道。 后室中置一较前室稍大的漆木棺,为墓主朱然的葬具。木棺内外表面贴有一层麻布,上涂漆腻。棺外用黑漆,内用朱漆。朱然墓内共出土随葬器物140多件,有漆木器、瓷器、陶器、铜器等,其中漆木器约占57%。许多漆器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动植物纹图案。 背景资料:朱然,浙江安吉人,13岁过继给舅父为子,少年时与孙权同窗共读。三国争雄,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汉,生擒关羽,成为统领东吴全军的将领,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终年68岁。门票·开放时间 门票:7元。开放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夏)、14:30—17:00(冬)。电话:0555-2515857。交 通 地址:雨山区朱然路3号。市内乘坐131路公交车可达。 |
雨山湖 | 雨山湖位于马鞍山市中心地带,通过雨山河与长江沟通,水域面积1087亩,1959年开辟为城市公园,与临近的佳山和雨山共同构成了马鞍山城市景观中山水相依的特色。 雨山湖娟秀妩媚,周围有9座山峰远近错落,环湖而立,素有“九峰环一湖”之美称。其因湖而开辟的公园,则景色秀美、风光旖旎。环湖皆路,环湖皆树,环湖皆楼,其中湖北路程和红旗桥的临湖一带,是游人观赏湖光山色的园外之园;湖西路有依湖而建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富园贸易市场和近2万平方米的绿色游园;湖南路则是柳岸花堤,有近万平方米的旅游区,天水一色,是人们休闲憩息的佳处。 近年来陆续开发的南湖、北湖街边公园将雨山湖水系疏浚扩大,既提高了城市抗涝能力又增添了城市环境中的自然气息,成为人们假日休憩的绝好场所。 雨山湖及南湖、北湖公园景观的主要特点是绿草如茵,装点着各种乔木和灌木,形态各异的小桥、回廊和亭阁引导游人时而凌波赏荷,时而隔岸观景。 大湖中一个人工堆筑的小岛成为大雁、鸥鹭和鸳鸯等候鸟每年必来居留的宿营地。 整个马鞍山市的中心区依雨山湖而建,四条繁华的城市街道环湖修筑,沿路栽种的香樟、银杏、迎春花和悬铃木不仅给雨山湖增色,而且成为整个城市的绿肺。一年四季,这里秋冬有皑皑白雪覆压香樟红叶;初春有迎春怒放恰似黄金铺地;夏天里银杏那亮绿的叶子总是带给人们欢快的好心情,而悬铃木则伸展开树冠在骄阳下留出一片绿荫。门票·开放时间 免费。交 通 地址:雨山区湖南路中段29号。交通:火车站乘10路公交车可环湖游览。市内乘2、3、6、13、14、28、127路公交车即到公园处。 开放时间:6:30—22:00。 |
姚家寨生态园 | 姚家寨生态园是由马鞍山市姚家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生态园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三联村内(马向路马鞍山市林场旁),规划占地面积560多亩辐射面积1000亩。园区整体布局以生态农业开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同时园区内将建设康复疗养中心、休闲木屋、高档桑拿会所、跑马场、农家乐土菜馆、生态家禽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四季瓜果蔬菜采摘区、休闲垂钓区、花卉盆景园等功能模块,园区内将设由红树林、百竹园、桃花岛、荷花池等众多景点,使游客能尽情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品位地道的农家特色菜肴、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真正构件了一个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谈、生态人居三位一体现代化休闲度假胜地。 姚家寨生态园整体建设计划投资10000万元,按照“一次计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分两期两年内完成施工。2009年10月部分项目将完成全面施工,11月将迎接第一批入园的新主人。2010年将全面建设成一个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群岭争妍,花果满园,鸟鸣鱼跃和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的“人间天堂”。 整个园区建设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显现出浓郁的徽风皖韵。温泉洗浴文化、星光大舞台娱乐、垂钓棋牌等经营项目为一体。特色野味徽派餐饮、大小会议室、拓展训练场地、生态家禽养殖场、特种水产养殖场、花卉盆景园、土特产销售等休闲娱乐项目丰富多彩;园区内设有红树林、百竹园、桃花岛、荷花池等众多景点可供宾客参观游玩,感受徽风皖韵湖光山色之间的大自然美景。 |
小九华风景区 | 小九华位于马鞍山采石镇西北二里处,是从马鞍山驱车至采石(古镇)风景区的必经之地。山高百丈,周围15里。相传,地藏王曾到这里住过,留下许多神奇传说。早在古代这里就建有地藏王殿,辉宏壮观,游人不绝,千百年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进香者络绎不绝,由于山峦秀美,香火机盛,酷似百里外的青阳九华山,所以人称"小九华"。小九华原名望夫山,取市志、镇志有云:"清代方志中以小九华山为望夫山的记载颇详。其云:石高一人许,颇似人形。上刻有’望夫石’三字,大一尺六寸,似篆似隶。" 小九华风景迷人,有太白楼,蜗牛尾等景观,山上大树郁郁葱葱,在太白楼上可看到波涛汹涌的长江。又因为树木茂密,具有野生动物栖息及生活的良好条件:野兔、刺猬、布谷鸟、啄木鸟,它们和人类和平相处,鸟鸣声或清脆,或婉转,构成另一道风景线。 小九华原是临江而立的断崖山丘,历史上由于长江河道变迁,泥沙沉积而形成,她突兀江边,更显得一峰玉立,擎天镇地,独具奇观。小九华山紧毗著名的采石矶风景区,她俯瞰长江,北眺西山,小九华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凉,四季如春,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小九华山地处亚热带气候,植物资源非常丰富,针叶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并有人工林分布,具有观赏和栽培植、育种价值的植物很多,桂花、金银花、山梅等,还有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中药材等植物资源。 小九华准提寺是小九华的一处胜景,始建于唐代明清年间。明崇祯年间,建有准提庵,后改名准提寺,有园林云胜的美称。小九华寺屡经战乱,香火一直延绵不断,数次重修,民国23年采石富商增兄弟合资重修。直到建国初期仍保留地藏王藏、准提庵、大雄宝殿、古石阶等设施,实为江南佛教名山。解放前开始衰败,文革中被毁。1996年至1998年,在市有关部门和民间佛教信徒的共同努力下,由惟启法师主持重建。现建成金刚殿、千里千眼观音殿、客堂、素餐馆、斋房、僧尼房、停车场、放生池、水泵、地藏琉璃盖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朱户画窗,十分雄伟庄严,幽雅别致。1991年被定为市佛教活动中心,市佛教协会也设在这里。小九华风景区 |
马鞍山朱然陈列馆 | 介绍 朱然陈列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区南部的雨山乡境内,为三国东吴大将朱然之墓。从马鞍山火车站广场乘坐10路车可以抵达。 朱然墓发掘于1984年6月,出土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漆器填补了三国美术史的空白,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的、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三国朱然文物陈列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南雨山区,距六朝古都南京只有40多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本馆始建于1987年,经历年扩建,占地面积已达1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组仿-格的古典建筑群。目前有朱然墓室陈列厅、出土文物陈列厅、朱然生平浮雕长廊、仿古兵器馆、朱然家族墓陈列厅、望楼钟鼓等场馆对外开放,辅助设施,休息场所也十分完备。馆外群山遥峙,馆内绿草成荫,春天樱花烂漫,八月丹桂飘香。它既是一座展示三国东吴历史文化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一处探古寻幽,休闲娱乐的绝佳旅游胜地 。 安徽马鞍山 |
林散之艺术馆 | 林散之(1898至1989年),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江苏江浦。建国初,林散之当选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曾任江浦县(时属安徽,现改名为浦口区)农田委员会副主任、江浦县副县长。六十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1989年12月6日因病辞世,终年90岁。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因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他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人、画家,后人为其建立了纪念馆和艺术馆。 林散之的父亲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诚厚、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其个性与学养对林散之有直接的遗传与影响。林散之三岁即喜写写 画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入塾读书。自此至十三岁,七年间读完《百家姓》《千字文》、孔孟的经典及《左传》《古文观止》《诗经》《毛诗》《唐诗》等,又习作文、属对、作诗,习字则从描红入手,继临颜、柳名碑,十二岁已能为邻居写春联。课余又写生,或钩摹《绣像三国演义》《绣像水浒传》中人物,大胆而富有想象力。因其顽皮,童年时闹出不少趣事。 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人、画家,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决定建立林散之艺术馆,并于1991年10月15日在马鞍山采石风景区建成,了却了先生“归宿之期愿与李白为邻”的心愿。 林散之艺术馆是我国草书大家,有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陈列馆。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一生酷爱山林,早年受益于书画大师黄宾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临、吟咏、图貌之,得写生画稿八百余幅,诗作二百余首,尤精于书法。他六十岁起始作狂草,却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誉海内外,有一代宗师之誉。先生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贤,素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愿望,因此,在他百年之后,马鞍山市为他设馆于采石公园内,以遂其愿。 林散之艺术馆座落于马鞍山市采石矶风景区万竹坞,与李白纪念馆相邻,林散之艺术馆设计为园林风格,占地三千八百平方米,绿草茵茵的庭院里主馆、副馆和学术馆三个以茅草为顶,粉墙红窗的仿古建筑错落有致。主馆名之为“江上草堂”,内藏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一百余幅,大多为草书精品;他生前所作写生画稿及诗作手稿则保存于副馆内;值得一提的,是庭院里有几株史前时代的树木遗骸--硅化木默然伫立,与杜鹃同沐春光,与翠竹共享冬雪。联系草堂内先生晚年自述中曾以“散木”自号,然而散木不朽,便可一窥此艺术馆设计者的匠心了。 采石风景名胜区采石矶诗仙太白楼马鞍山三台阁万竹坞三元洞沿江栈道 |
诗仙太白楼 | 诗仙太白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楼位于古镇采石矶西南一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浓荫蔟拥是一座金壁辉煌,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腾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太白楼原名谪仙楼。旧志载,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因记载过简,不得其详。目前能够确认兴建较早的时间为明正统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周枕命广济寺僧修惠于寺前建清风亭的同时,在寺前建谪仙楼,肖太白像祭祀于楼上。清康熙元年,太平知府胡季瀛重建,易名为“太白楼”,又将神霄宫旁的李白祠移建于此,形成楼阁和璧的格局。咸丰年间,毁于战火。现存太白楼系光绪三年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捐资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周折修葺,面貌一新。1956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楼高十八米,长三十四米,宽十七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结构,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物有鳌鱼走兽,造型古补典雅,挺拔壮观,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 传说诗仙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最终醉酒捞月,乘鲸飞天,化为神仙。千百年来,享“满楼风光满楼诗”,“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曾在楼中高吟:“骑鲸客去今有楼,酒魂诗魂楼上头。栏杆平落一江水,尽可与君消古愁”。 李白 (701~762) 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 详细++采石风景名胜区采石矶林散之艺术馆马鞍山三台阁万竹坞三元洞沿江栈道 李白 (701~762) 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 详细++采石风景名胜区采石矶林散之艺术馆马鞍山三台阁万竹坞三元洞沿江栈道 |
马鞍山公园 | 古称仙弃山。位于柳江南岸的市中心,与鱼峰山东西呼应,是柳州市中心区的一座最高山峰之一,海拔270米,石山古老秀劲,形如马鞍而得名。在晨雾中似腾空奔马,有“天马腾空”之称。现已辟为马鞍山公园,对游客开放,从山脚沿石径到达山顶,放眼眺望,柳州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相传古代八仙中铁拐李和吕洞宾两位仙人曾在马鞍山上下棋,至今山上留有一尺多长的仙人足迹和“棋盘石”、“仙人洞”等。半山有洞,洞中有洞,有屏有室,钟乳石组成各种不同的图画,甚为美观。唐代起成为游赏之地,有宋、元、明、清石刻100余通,以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朱时晦题名最早,靖康元年(1126年)丘允《新开山路记》记载最详。登山顶瞻望,大小群峰于足下,飞鸟掠过,但见其背,柳江玉带,锦绣河山,一览无余。 马鞍山为柳州古八景之一,是历代游客寻幽探胜和登高望远的最佳去处,至今山上睬洞崖石刻还留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游客的诗文数十处。 |
翠螺山 | 翠螺山原名牛渚山、采石山。称作翠螺山,乃明清以后的事,山体俊秀,绝壁临江,江中遥望,“似翠螺浮于水面”,由是被称之为翠螺山。 翠螺山的形成可追溯到2亿2千5百万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那时长江下游广大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球的演变,地壳由于内引力和外引力的左右女冠发生剧烈变化,大部地方海底隆起,海水渐退,露出大片陆地。扬子准地台被周围板块挤压,形成局部。 翠螺山以秀丽称胜,而不乏奇险。山之西麓有“西大洼”,这里岩石裸露,崖陡谷深,草木葱茏。春天,梨花胜雪;秋日,红叶似火。一石一草,皆令人赏心悦目。“蜗牛尾”有临江巨壁,如刀斧削成,壁面纹理起伏,似一幅天然山水图画;崖端巨石数块伸出崖壁,如猛兽昴-啸。江水奔流,浪拍云崖,气势壮观,堪可称险。游人倚翠螺、瞰长江,听林涛与江浪共鸣,看沙鸥与白帆互逐,犹如置身仙境。交 通 位于采石风景区,火车站乘游1路公交车前往。 |
马鞍山市博物馆 | 马鞍山市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鞍山市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开发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近万件。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08年底,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其中展示面积3000平方米,基本陈列《马鞍山历史文化展》分为吴头楚尾、六朝遗韵、人杰地灵、山水诗城、和谐之城五大板块。通过大量的文物、雕塑、绘画和影像等艺术手段,展现了马鞍山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和当代社会建设的丰硕成果。新馆开馆以来,相继举办了《安徽省出土玉器精品展》、《江淮灵秀、玉魂久远——凌家滩文化出土文物特展》等临时展览。同时,新馆还在辅楼设有4D影院,组织拍摄了一部历史题材的4D影视片《江东名城马鞍山》,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感悟马鞍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活力。博物馆现对社会免费开放。 |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展示馆 |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展示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展示馆成立于2003年,2011年3月新馆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是一座展示马鞍山综合市情及未来规划的地方详规性展示馆。规划展示馆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4400平方米,分为三层,一层展示城市综合内容,主要设城市足迹、城市风貌、城市规划演变历程等6个展厅;二层注重总体规划,集中展示重要建筑、重要城市设计等;三层着重突出马鞍山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及新马鞍山全域地图。整体空间注重将建筑元素、地域文化与空间艺术相结合,体现了马鞍山山水生态城的城市特征。规划展示馆的核心展区是全域马鞍山的模型,该模型按1:1300比例制作,模型池面积近700平方米,后方设置了91平方米LED显示屏播放时长10分钟的宣传片,加深参观人员对模型内容的了解。 |
马鞍山三台阁 | 马鞍山三台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三台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江名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20世纪末得以重建。建成后的三台阁高五层约3O米,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项,飞檐翘角,气势恢弘。 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三台阁已成为采石砚风景区乃至马鞍山的新亮点。 三台阁,现马鞍山市人民悉心重建。气胜当年。此阁居高临下,俯瞰苍茫,应该比别处更能读懂万里长江。请看我们脚下这默默江流,千百年穿越过战火和霸业,浸润过富庶和贫瘠,营造过美景和灾象,谁能想到,它最终刻画在大地上的,竟然是一个伟大民族人格深处的诗性秘藏。 三台阁是采石矶的制高点,采石矶是万里长江的结穴处。此阁景观,尽在游人眼底,无须描述;此矶历史,已有碑联如林。马鞍山三台阁 采石风景名胜区采石矶林散之艺术馆诗仙太白楼万竹坞三元洞沿江栈道 |
佳山公园 | 佳山原名家山,位于雨山湖东,高百余米,与雨山遥遥想望。相传是佳郎的化身,而雨山则是他的妹妹。这一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年轻人,不顾父母亲反对,毅然相爱,却遭杀身之祸。他们的真情撼天动地,天神将他们化为两座山。人们说,两山间的湖水是他们的泪水化成。 山顶曾有一寺,抗战期间被日本人烧毁。后由南京一位施主四处化缘,在原处建“白云庵”一座,1958年被拆。 佳山四季常青,松树繁茂,有十多条道路直达山巅。山顶两则有望景台,可以观赏日出,也可俯瞰全市。每天清晨,登山者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唤醒了沉睡的山峦。交 通 位于雨山公园东侧,14、28路车均到。 |
地区 | 景点 |
---|---|
北山社区 |
---- |
石山社区 |
---- |
平山社区 |
---- |
西山社区 |
---- |
向阳村 |
---- |
杜塘村 |
---- |
落星村 |
---- |
南庄村 |
---- |
陶村村 |
---- |
石马村 |
---- |
锁库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