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马鞍山 >> 含山县

含山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褒禅山

褒禅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褒禅山历史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0,随着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留连忘返。  褒禅山,旧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进而处。因唐贞观年间(627至649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春夏往往风之。有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有袭女泉、白龟泉,泉水清洌,终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禅院(即华阳寺),为明人郑和所建,气势宏伟,后屡有修建。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毁坏。四周山势突兀,景色秀丽,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禅山记》文章中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今碑记尚存,众多洞天,泉水之胜,仍吸引游人。古人这里是“路入云堆,禅房四面,峰随意立座,野梅香满山。王安石在游记中记的华山洞,洞内轩敞开阔,石壁上满是记游者的字迹。洞内翠蝶绿裹,树木繁茂,树从中传出铮钲之声,象有人弄琴。次地真乃人间胜景。  唐贞观年间,慧褒和尚云游至此,见山中龙女泉、白龟泉等大小泉水,终年流泻,起云峰、鳌鱼岭等大小山峰,如列翠屏,心情大悦,遂结庐于此。死后其弟子将山名改为褒禅山,慧褒草庐后经宋高僧中会和尚扩建为褒禅寺,宋元裕和尚重修已初具规模。南宋哲学家叶适任沿江制置使,带兵路过这里,正值大旱,往寺祈雨辄应。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和州州守王大过亦因祈雨灵验,筑喜雨亭。此后,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因而名声大噪。褒禅山有华阳仙洞、褒禅烟雨的传说,“华阳仙洞”,传说仙翁往来此间,故名。华阳洞有天、碑、门、地四洞,其中碑洞洞深形特,洞内历代游客题记遗迹颇多。“华阳”两字系明代万历癸丑岁(公元1613年)海阳范惟美书。    环峰镇  环峰镇系含山县县政府所在地,也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18公顷,总人口110717人,下属8个社区居委会,30个行政村。曾多次荣获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巢湖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镇”、巢湖市“六个好”乡镇党委称号。 环峰镇矿藏丰富,有铁、铅、锰等金属矿,还有石灰石、白云石、粘土、萤石、煤等非金属…… 详细++

昭关景区

  含山昭关风景区位于含山县城北7.5公里处,东有马山、西有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由于昭关两峰对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真正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典型关隘,所以自古以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昭关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古战场,更主要的是这里曾演绎了一场流传百世的“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春秋时,昭关是楚国和吴国的交界口,关的北面是楚国,关的南面是吴国,古有“吴头楚尾”之称。楚平五七年(公元前522年),楚人伍子胥的父兄因蒙受0臣费无极的谗言而被杀,楚王害怕伍子胥报仇,欲斩草除根,于是下令官兵在楚国内四处通辑悬赏捉拿伍子胥。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只得北楚奔吴,逃之昭关,当伍子胥一路艰辛,逃到昭关时,发现关口上方悬挂着自己的画像,并且还有重兵把守,无法一时逃过此关。由于报仇心切,内心万分焦急,一夜之间急白须发。在这种情况下,他干脆将计就计,把自己乔装打扮成民间老者,在皇甫讷的帮助下才得以蒙混过关。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十万吴兵攻破楚都。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挖开楚平王的墓穴,用鞭子狠狠地抽打楚平王的尸体,以报深仇,自称“0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成语“日暮途穷”、“倒行逆施”即源于此。人们被他为父兄报仇的勇敢精神所感动,故在昭关设祠(伍相祠)以示纪念。  据《含山县志》记载,伍相祠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和州州守郭继芳重修,万历三十三年扩建。当时的祠为明三暗五的砖瓦青石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气势不凡,遗憾是古迹毁于战火。  现在,看到的伍相祠由1993年含山县委、县政府重修而成。它高16米、宽23米,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五开间的仿古建筑。整个建筑是由7000多块、100多种尺寸的青石所垒砌而成,所以异常的坚固。高高的圈门上方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赖少其手书的“昭关”二字。门洞上方由我省书法家葛介屏书写的篆书“雄居吴楚”四个字。祠内的伍子胥塑像高4.2米,代表着当时全县42万人口。历史上对伍子胥评价较高。“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故事,更是世代相传,家喻户晓。昭关风景区也由此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古昭关仿古一条是依照古昭关景区规划按徽派建筑风格设计建设,粉墙黛瓦,酒肆茶室分布其间。  该景区主要围绕“一关一街、二园十景”进行建设,一关即古昭关,一街即明清一条街;二园即嵊山公园和马山公园,十景即“跑马寺、嵊山寺、弓驽沟、弓石台、碑廊、观日亭、石壁、马踏泉、峰火台、鸣鼓楼”。  

太湖寺

太湖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太湖寺,也叫太湖禅寺,位于含山县南部的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是安徽省重点寺庙之一,因太湖山地名而得名。经过历代修缮,太湖寺已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一个寺庙建筑群。从山门到顶峰的天台呈一轴线,沿轴线分布天王殿、大雄宝殿、二圣殿、龙王殿和天台。太湖山北面,有一接引庵,筑于山腰上,环境十分恬静。  太湖寺于宋元丰二年(1709年),由高僧无用禅师创建。《高僧传》载:开山时无用禅师一人日夜开辟,日久感天灯下照。无用禅师不仅是该寺创建人,还著有《无用祖师语录》流传至今(省宗教志)。明洪武三年(1307年),僧行庆重建。清光绪八年(1882年)、二十五年均有修建。清普明和尚重扩建,又称普明禅寺。殿宇建筑代有兴废,寺内住持也时有替换。1927年,宏瑞住持太湖禅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底,日军烧毁该寺大部分建筑,并杀害和尚1名。1957年,该寺有和尚10名,云游僧和斋公出入频繁。“文革”期间,寺内经卷、佛像被毁。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僧人回到寺中。太湖山有钟山、鼓山、木鱼山。寺内有屋内塔、锅边井等奇景。太湖寺坐北朝南,整座寺庙置身在左钟右鼓怀抱木的自然景观中。天王殿置前,大雄宝殿居中,祖师殿位于其后。祖师殿中间为无用肉身塔,塔由岩石砌成,高4米,底径2米,故称屋内塔,也称普明塔。由于塔十分坚固,虽经兵荒马乱年代仍得以幸存,它是太湖禅寺两大奇景之一。  在祖师殿西侧的膳房内,有一井,人称屋内井、锅边井。传说为开山祖师无用用锡杖捣地而成,故亦称锡杖泉,井中泉水日取不竭,不取不溢,它是太湖禅寺又一奇景。太湖寺后约一里的山间有一殿,名曰二圣殿。殿宽三开间,中供地藏王菩萨,内有明宣德年间的香炉和清光绪年间的磬。现散失在民间。天台禅寺位于太湖山主峰的半山坡上,由天龙关、龙王殿、大雄宝殿组成。龙王殿内有一股清泉终年从石龙嘴中涌出,清澈甘甜,故称龙泉。大雄宝殿内由巨大的天然倒心石组成,更为奇观的是倒心石右侧有一株碗口大的灵芝。这曾是无用贤宽禅师-休息处。整座山上的灵气都集中在这里,故有“不到天台就等于没来”的说法。天台禅寺四面环山,前有溪水淙淙有声,后有山林郁郁葱葱,环境十分幽静。  接引庵与太湖禅寺隔山相应,为含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庵西边有双泉,泉水日取不竭,庵前有一古树,高13.5米,枝叶舒展,优雅别致。太湖山佛寺集中,布局合理,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它们组成了一个各具特色的庙宇群。其建筑风格类似九华山,故又称为“江北小九华”。  

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同时,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由此推断,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凌家滩遗址因其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上世纪中国100处考古遗址大发现之一。专家评价,凌家滩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凌家滩遗址是中国第一个以地势分层次建筑的聚落遗址,它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化,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凌家滩祭坛、红陶块遗迹和玉礼器的出现,对研究古代宗教的起源,国家的起源,原始哲学思想的起源,历法制度的起源,金属冶炼技术的起源,龙凤文化的起源,以及建筑史、工艺美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凌家滩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铜闸镇  铜闸镇位于含山县东南部,东邻和县。地形由太湖山山顶向牛屯河辐射成扇形,岗冲相向,地势连绵起伏,素有“九岗八冲,四圩两滩”之称。总面积76.45平方公里,18.3%是山区,39.3%是丘陵,42.4%是圩区。辖12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156个自然村,总人口33127人,农业人口29513人,耕地面积23760亩。镇政府所在地建于三国时期赤乌年间,距今已有…… 详细++

华阳洞

  褒禅山华阳洞位于含山县城东北环峰镇华阳行政村境内,山高481米。古称华山,当地人叫褒山。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峰林地貌,其中最著名有灵芝山、起云峰、鳌鱼岭等大小山峰。  有史记载,褒禅山的开发始于唐贞观年间,主要是祭祀活动。最早慧褒和尚结庐,死后弟子宋高僧中会建褒禅寺。南宋哲学家叶适任沿江制置史,曾来寺求雨如愿。宋庆元六年,和州州守祈雨后筑喜雨亭。北宋元和元年,舒州通判王安石回乡探亲,率其弟、友四人游览考察褒禅山,写出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此文被国内和港、澳、台地区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褒禅山分古寺、双塔、溶洞、矿泉四个景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级风景区,2002年为含山县旅游先进单位,列入巢湖重点开发景区。  褒禅山交通便捷,景区对外有公路通往诸多城市。褒禅山宾馆于2002年建成,住宿、餐饮高中低档齐全。  华阳洞位于含山县环峰镇褒禅山腰。北宋宰相王安石于至和元年,率弟、友游览此洞,写出千石名篇《游褒禅山记》,被大陆、港、澳、台选为语文课本。溶洞总长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中有河,河中泛舟。洞外山光水色,多名胜古迹。景区内有华阳洞度假村,食宿齐全。

褒禅寺

褒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褒禅寺  褒禅寺坐落于含山县城东北褒禅山中。唐贞观12年(公元624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20余年。圆寂后火化得五色舍利子若干,遂声名遐迩。宋仁宗致和元年(公元1054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慕名来游,写下了不朽名篇《游褒禅山记》,褒禅寺名扬海内外。  中,褒禅寺院被毁、高7层的慧褒和尚舍利塔被炸坍塌,舍利被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政府多方查找,终将慧褒舍利寻回,并-物专家鉴定确定为国家文物,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后由含山县政府请回归藏于褒禅寺内。  近年来,经含山县委、县政府的多方努力,褒禅寺于2001年10月动工重建,褒禅寺的重建得到了台湾、香港、澳门及内地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佛教界人士和善信群众的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500余万元。重建后的褒禅寺占地面积30亩,庙宇127间,佛像500多尊,国家一级文物———盛有当年慧褒禅师圆寂所获舍利子的银盒,也由省博物馆移回该寺。褒禅寺规模宏大,四周自然景色秀丽,加上当年王安石游览的华阳洞近在咫尺,当天就吸引了来自上海、深圳、广州及南京、芜湖、马鞍山等地的1万余名信教群众和游客。

佛慧寺

佛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佛慧寺又名佛慧禅院,位于含山县清溪镇周伏村,周围皆有清溪河水环绕,独南面一桥通陆,古称荷叶地。始建于唐,《高僧传》五灯会元记载:南宋年间,高僧绍隆禅师9岁在佛慧禅院出家,原籍含山,俗姓周,16岁受戒后,参访长芦、圆悟两大禅师而-,房禅门临济宗第十五世祖师。中年至苏州虎丘山兴建寺庙,弘扬佛法,声名大振,朝野闻名,遂以地名为号,曰:虎丘禅师。至南宋绍兴丙辰年(1077年),返归佛慧禅院留下遗嘱,自己端坐逝世,全体肉身安置缸内,葬于寺之西南隅。  民国十六年(1927年),县成立佛教协会,会址位于佛慧寺,负责人宏瑞。宏瑞,俗名边正刚,1896年生,安徽合肥人。曾参加北伐军讨袁,北伐失败后逃至九华山。1921年在祗园寺出家,1927年住持含山县清溪佛慧寺、太湖寺,任县佛教协会会长。1928年为祗园寺住持,1940年去巢湖西云寺参加抗日自卫团,散后仍回祗园寺。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宏瑞被选为第一届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生平善书法、精医术。1967年圆寂。    周伏村  一、基本情况 周伏村位于安徽含山县清溪镇,座落在美丽的苍山脚下,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现在的周伏村由原周岗和伏会合并而成,地域面积5.4平方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组,913户,总人口3247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9320元,设有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共有93名党员,其中女性14名,大专文化以上3名。2006年我村荣获县、镇两…… 详细++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湖山位于含山县铜闸镇境内。面积1800公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为砂岩、石灰岩、峰林地貌,有大小山峰20座,最著名山峰有钟山、鼓山、木鱼山、歪山等,主峰太湖山海拔450米。  1992年国家林业部将其定为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为县级文明单位,2000年被评为AA级风景区,2001年被评为县林业系统先进单位。  史料记载,太湖山开发始于宋代,主要为宗教活动。民国时期,日军烧毁大部建筑,杀死和尚。1966年“-”将寺内经卷、佛像洗劫一空。1985年1月,该寺被安徽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寺庙,专款维修,佛事活动日趋繁盛。目前已具备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能力。  太湖山以奇峰、怪石、寺庵“三绝”著称。该山西北麓月亮湖,面积8公顷,波光潋滟;九龙湾附近仙人洞有上、下洞似迷宫。天人洞,战乱数十山民在此避难,龙洞庵对面龙泉洞为水洞。而华东最大养鹿场——太湖山养鹿场占地70公顷,有梅花鹿、马鹿2000多头。年产仔鹿300多头,此外还种植木本中药材100多种,并研制开发出多种中药材和鹿系列产品,现已建鹿苑生态旅游区。  太湖山交通便捷,景区对外有公路通往大中城市,建有度假村。酒店较多(“三口塘”老鹅汤已注册商标),食宿方便。  华东地区最大的国有养鹿场——含山县太湖山养鹿场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巢湖之滨,国家森林公园太湖山南麓;南临淮南铁路,北接合巢芜高速公路;气候温和,交通便捷。该场始建于一九七一年,占地1000亩,其中种植各类名贵药材林500亩、苗圃300亩;梅花鹿、马鹿存栏2000头,年产仔鹿300头;固定资产2100万元。现已开发出一系列能促进人体健康的鹿产品:鹿茸片、鹿茸血酒、参茸酒、鹿胎膏、鹿鞭胶囊等,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药材生产先进集体”、“巢湖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近年来,利用场区内林壑优美、风景宜人的自然环境,开展了鹿业生态旅游;先后开辟了:百草园、洗心涧、雷鸣泉、观鹿台、特鹿园、相思树等一系列自然人文景观,使太湖山养鹿场成为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实体。  九龙峰,位于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内。海拔450米。太湖山主峰周围有9座秀峰,如九龙奔腾飞跃,古称“九龙戏珠”,九龙峰由此得名。登临峰顶,可远眺滔滔长江、浩浩巢湖。李白诗云:“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写得神妙。莽莽苍苍的森林公园,呦呦鹿鸣的养鹿场,古色古香的普明禅寺,还有神秘莫测的月亮湖、仙人洞如明珠镶嵌在九龙峰四周。太湖山

太湖山养鹿场

  太湖山养鹿场  华东地区最大的国有养鹿场——含山县太湖山养鹿场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巢湖之滨,国家森林公园太湖山南麓;南临淮南铁路,北接合巢芜高速公路;气候温和,交通便捷。  该场始建于一九七一年,占地1000亩,其中种植各类名贵药材林500亩、苗圃300亩;梅花鹿、马鹿存栏2000头,年产仔鹿300头;固定资产2100万元。  现已开发出一系列能促进人体健康的鹿产品:鹿茸片、鹿茸血酒、参茸酒、鹿胎膏、鹿鞭胶囊等,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药材生产先进集体”、“巢湖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  近年来,利用场区内林壑优美、风景宜人的自然环境,开展了鹿业生态旅游;先后开辟了:百草园、洗心涧、雷鸣泉、观鹿台、特鹿园、相思树等一系列自然人文景观,使太湖山养鹿场成为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实体。

淩家滩遗址

淩家滩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同时,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由此推断,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仙踪江淮桥

仙踪江淮桥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仙踪江淮桥位于安徽省含山县仙踪镇,始建于明嘉靖庚子年(公元1540年),距今有450多年,江淮之间大旱,仙踪老百姓捐款修 建江淮桥。桥体与引桥长53米,宽约6米,下有三个拱券,桥墩两侧均有分水墩,桥面左右各有栏杆护柱42根,都有雕刻纹饰,该桥造型古朴,结构合理,券下条石按镶嵌式传统制式,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也是江淮之间现存的唯一的一座大三孔桥,1987年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漕古镇

  运漕镇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含山县城南40公里,总面积70.3平方公里,4.4万人口。近年来,被列为省重点建设中心镇之一。运漕镇自然条件优越,东进长江,西通巢湖。裕溪河、牛屯河将其环抱,水上运输发达,又扼巢湖出江咽喉,是上游合肥、舒城、六安、庐江、无为、巢湖等地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出江的必经之地,历来就是商业重地。运漕镇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镇内名胜古迹较多。

昭关松针茶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伍子胥古道东起褒禅山,西到昭关伍相祠,全长7.5公里,目前可供游览的有10 多个景点。在伍子胥古道可感受户外的阳光,呼吸褒禅山的新鲜空气,寻觅大庙村的千年古迹,登临古昭关的雄伟,看看鳌鱼岭上仙人留下的大脚印,听听伍子胥过昭关、大唐高僧慧褒传道褒禅山、鳌鱼化身鳌鱼石那些令人回味的故事。

千古东关

  千古东关

大渔滩湿地

  大渔滩湿地位于陶厂镇十联圩境内,面积2000多亩,这里原来是一个面积较大、地势低洼的河湾,后来由于泥土淤积,大约在350年前形成了比较典型的滩涂湿地。

含山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环峰镇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凌家滩遗址 华阳洞 褒禅寺 佛慧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淩家滩遗址 仙踪江淮桥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千古东关
运漕镇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凌家滩遗址 华阳洞 褒禅寺 佛慧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淩家滩遗址 仙踪江淮桥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千古东关 大渔滩湿地
铜闸镇 凌家滩遗址 淩家滩遗址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华阳洞 褒禅寺 佛慧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仙踪江淮桥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陶厂镇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凌家滩遗址 华阳洞 褒禅寺 佛慧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淩家滩遗址 仙踪江淮桥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千古东关 大渔滩湿地
林头镇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凌家滩遗址 华阳洞 褒禅寺 佛慧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淩家滩遗址 仙踪江淮桥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千古东关 大渔滩湿地
清溪镇 佛慧寺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凌家滩遗址 华阳洞 褒禅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淩家滩遗址 仙踪江淮桥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千古东关 大渔滩湿地
仙踪镇 仙踪江淮桥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凌家滩遗址 华阳洞 褒禅寺 佛慧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淩家滩遗址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千古东关
昭关镇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凌家滩遗址 华阳洞 褒禅寺 佛慧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淩家滩遗址 仙踪江淮桥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千古东关 大渔滩湿地
含山经济开发区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凌家滩遗址 华阳洞 褒禅寺 佛慧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淩家滩遗址 仙踪江淮桥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千古东关 大渔滩湿地
褒禅山经济园区 褒禅山 昭关景区 太湖寺 凌家滩遗址 华阳洞 褒禅寺 佛慧寺 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湖山养鹿场 淩家滩遗址 仙踪江淮桥 运漕古镇 昭关松针茶 伍子胥古道 千古东关 大渔滩湿地

含山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