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钢城区辖镇。1958年设颜庄公社,1984年改称办事处,1985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北部,汶河南岸,距市区中心14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8万。磁莱铁路穿境,205国道、韩莱公路穿境。辖颜庄、南下冶、西沟、黄花店、郭家店、北下冶、莲花池、疃里、马官庄、唐家宅、吕家林、曹庄、沈家崖、上河沟、下河沟、牛马庄、三岔沟、澜头、野虎沟、埠东、桑梓峪、东南峪、孙家庄、柳桥峪、东当峪、中当峪、西当峪、木头山、邱家屋子、状元沟、北官庄、南官庄、西港、验货台、窑货厂、半壁店子、南港、王家港、上北港、下北港、东红埠岭、西红埠岭42个村委会。农业以小麦、玉米、林果、蔬菜为主,宜林荒山绿化被列为省级绿化达标单位。工业以建筑、资源开发、运输、水果蔬菜加工、饮食服务为主。.
山楂
颜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莱芜市东南部,是钢城的北大门,是连接莱城与钢城的纽带;交通十分便利,803省道、莱新高速公路、磁莱铁路贯穿南北,莱韩公路横穿东西,是货畅其流的枢纽城镇;全镇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白云石储量居全市前列,境内有莱钢、新矿集团等省地厂矿十余家。
-地理位置
颜庄镇 面积71.7平方千米,人口58004人。辖3个管理区,42个村(居)委会,49个自然村。 颜庄镇
颜庄镇境内多山区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部山区,中部丘陵,北部平原,山清水秀,风光优美。 历史悠久、是蓬勃发展的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历史文化
钢铁企业
颜庄镇位于汶河沿岸,据志-载,五六千年前先人早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勤劳耕作,繁衍生息。颜庄村古槐,九龙山奇松,花雨山翠柏,状元沟千年留苏树,就力证颜庄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颜庄境内山峰由东、经南、到西呈弧状排列,其山名由七语相连:“黄羊东边坐,山寨立西段,蜿蜒九龙南,披头老人笑,喜看万花山,猛虎西南卧,葫芦挂东南”,众山竞秀,风光秀丽;汶河从镇南面入境,缓缓向北,“汶水倒流”,千古奇观。镇址所在地颜庄村东临汶河,西靠岱山,依山傍水,虎踞龙盘,古为齐鲁大道要地。 明代嘉靖年间设驿铺。颜庄村花鼓锣子土生土长,名扬四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西当峪村莱芜梆子庄户剧团远近闻名,成立于1938年,能演出的传统剧目达48个,现代戏剧目达12个。
-自然资源
莱钢集团
颜庄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桑、棉,还有多种蔬菜。林木覆盖率为39%,经济林总面积为2.5万亩。鲜干果种类繁多,有樱桃、梨、栗子、核桃、山楂、柿子等。颜庄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粘土、石灰石、硷石等,是莱芜矿产种类较多、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煤、石灰石的储量居莱芜之首。 颜庄镇面积71.6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辖42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8万,其中农业人口3.5万。颜庄镇境内多山区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部山区,中部丘陵,北部平原,山清水秀,风光优美。镇内公路、铁路畅通,交通便利,莱新高速公路、803省道、莱磁铁路贯穿南北,莱韩公路横穿东西,是货畅其流的枢纽城镇,是历史悠久、蓬勃发展的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颜庄镇位于汶河沿岸,据志-载,五六千年前先人早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勤劳耕作,繁衍生息。颜庄村古槐,九龙山奇松,花雨山翠柏,状元沟千年留苏树,就力证颜庄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颜庄境内山峰由东、经南、到西呈弧状排列,其山名由七语相连:“黄羊东边坐,山寨立西段,蜿蜒九龙南,披头老人笑,喜看万花山,猛虎西南卧,葫芦挂东南”,众山竞秀,风光秀丽;汶河从镇南面入境,缓缓向北,“汶水倒流”,千古奇观。镇址所在地颜庄村东临汶河,西靠岱山,依山傍水,虎踞龙盘,古为齐鲁大道要地。明代嘉靖年间设驿铺。颜庄村花鼓锣子土生土长,名扬四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西当峪村莱芜梆子庄户剧团远近闻名,成立于1938年,能演出的传统剧目达48个,现代戏剧目达12个。颜庄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桑、棉,还有多种蔬菜。林木覆盖率为39%,经济林总面积为2.5万亩。鲜干果种类繁多,有樱桃、梨、栗子、核桃、山楂、柿子等。颜庄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粘土、石灰石、硷石等,是莱芜矿产种类较多、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煤、石灰石的储量居莱芜之首。
-乡镇建设
葫芦山
颜庄镇强力推进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制定并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确立了“一线三区0”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发展了旅游业,于2004年7月启动了九龙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受益口人达5000余人,规划建设了40华里的景区营林观光路和“一沟一岭一园”为主的钢城干杂果基地,争取到国家财政部专项建设资金60万元,一期投资500万元的九龙山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该镇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近亿元,新硬化道路100余公里,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起村级文明街13个,解决了42个村的“行路难”问题;打深井35眼,解决了19个村的“吃水难”问题;招商引建村级二三产业项目36个,解决了22个村“发展难”的问题。全镇超过一半以上的村集体收入过10万元,纳税过50万元的村3个。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8万人 | 76平方公里 | 371203100 | 271100 | 0634 | 查看 颜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艾山街道 |
艾山街道简介 艾山街道地处鲁中腹地,坐落于泰山东簏,位于莱芜市东南部,是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莱钢股份有限公司和钢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辖区面积78 平方公里,辖33个村(社区),总人口7.4万人。 -艾山街道地理优势 艾山街道区位优势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京福高速比邻通行,济南至青岛、泰安至莱芜、淄博至莱芜、新泰至莱芜四条高速路在此交汇,穿越而过的磁莱铁路南联全国大动脉京沪铁路、北联胶济铁路,是连接济南、青岛、日照港的交通中枢,具有承南接北、联东接西的便利交通优势,做到了1小时上天、2小时下海。艾山物华天宝、生态优良、物产丰富,富含金、铜、铁、煤、石灰石、白云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素有“钢城煤都”之称;以桃为主的林果业特色鲜明,是享誉省内外的“中国蜜桃之乡”;境内有九龙山、卧虎山、葫芦山水库、牟汶河等山水生态旅游区,3万亩的桃生态观光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最大的H型钢生产基地”工业旅游项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桃钢”旅游格局。 -艾山街道产业特色 艾山街道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后劲十足。境内莱钢集团公司是全国百强企业、中国钢铁十强企业和山东四大龙头企业,钢铁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莱钢生产的H型钢、特种钢位居全国钢铁企业之首。近几年街道与莱钢携手,大力发展钢铁加工、循环发电、三废处理、物流运输等产业体系,培植起了冷轧薄板、CCPP发电、煤化工等配套企业100多家,年钢铁深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物流运输能力达到350万吨。同时,依托背靠莱钢优势发展配套经济、依托地处城区优势发展服务经济、依托1万亩沿河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园区经济、依托西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依托九龙家园建设发展社区经济,逐步形成了块状经济发展模式,结构日趋合理,发展活力四射、后劲十足。 -艾山街道近期发展 近年来,艾山街道在各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2007年,艾山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5亿元,增长4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11万元,增长77%;招商引资完成10.3亿元,其中外资325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3元,增长10%。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上了新台阶,先后获得“山东省基层党建示范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综合考核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2008年,街道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和市、区“两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确定了“11252”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条主线,突出改善民生这一关键,充分发挥依城靠钢两个优势,狠抓招商引资、载体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升级和三产服务业发展五个重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稳定两项保障措施”,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确定的计划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2.4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完成7266万元,增长45%,力争突破1亿元,实现收入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增长40%;招商引资完成内资10亿元、外资400万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090元,增长18.1%。 |
里辛街道 |
莱芜市钢城区辖镇。1958年设郑王庄公社,1959年划归颜庄公社,1984年为颜庄办事处里辛乡,1985年建乡,1995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市区中心16公里。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5.1万。莱芜钢铁总厂的特钢厂、炼钢厂、轧钢厂、锻压厂设境内。韩莱公路穿境。辖里辛、玥庄、高家岭、张家岭、涝洼、冯家庄、南朱家庄、凤凰峪、茶峪子、三岔河、银山子、石家岭、郑王庄、潘家庄、小官庄、东田庄、西田庄、北田庄、桃行、黄崖、孙家岭、陈家山、黄金兰、石头湾、双龙峪、双口峪、大庙、小庙、前朱山、后朱山、黄家洼、焦家庄、杨家楼、碁山观、圈里、高家庄、东马泉、西马泉、中马泉、东峪、穆家寨、白冶子、北赵家峪43个村委会和南赵家峪居委会。农业以小麦、玉米、花生、林果、蔬菜和畜牧业为主。工业以钢铁加工、建筑安装、采矿、运输为主。1990年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明星乡镇”。. 钢城区里辛镇位于莱芜市东南部,距莱城25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7°48'33",北纬36°04'25",北与辛庄镇接壤,西与颜庄镇毗邻,东与县沂源交界,南与艾山街道办事处相邻。 历史沿革 明清时为莱芜县东乡棋山保、里辛保。 里辛镇 民国以后,属莱芜县四区(颜庄区)。 1941年4月,属莱东县(博莱县)。 1945年10月,又归属莱芜县颜庄区。 1951年4月,属莱芜县七区(颜庄区)。 1958年10月,为莱芜县郑王庄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属莱芜县颜庄公社。 1984年4月,属莱芜市颜庄办事处。 1985年11月,为莱芜市里辛乡。 1992年11月,地级莱芜市建立,为钢城区里辛乡。 自1995年10月,撤乡设镇,为钢城区里辛镇。 -经济状况 现辖44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6966人,其中农业人口35463人, 里辛镇 面积88.95平方公里,耕地29822亩。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到到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增长62%;财政收入2243.6万元,增长40%。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9亿元,增长21%。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0家、私营企业18家,其从业人员分别增长26%、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64元,增长11.3%。 -城市建设 里辛镇按照建设“精品城镇”的目标,投资1000万元,对小城镇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城镇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 里辛镇 修乡村道路5条7.8公里,开工建设梁桥9座。大力实施农村通水工程,铺开水利工程180多项,实行联村联片供水,解决了部分村的安全饮水问题。顺利完成王庄河流域1个国家级、王子山等3个市级山区开发项目开发治理土地8000余亩,新增耕地1500亩。以里辛、南赵、凤凰峪等村为试点实施旧村改造,投资3000万元,新建居民楼13栋。深入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 -社会事业 严格落实中小学公用经费,落实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投资200万元,加快里辛二中九年一 里辛镇 贯制学校辅助工程建设。抓好教育教学改革管理,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里辛一中、二中各项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投资100万元,新建830m2镇卫生院防保楼,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计划生育工作获全区考核一等奖,在全市名列第六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合法生育率达到100%。投资300万元,开工建设可容纳100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1处,继续为全镇65岁以上老人和60岁以上失地村老人发放生活补助57.8万元。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成绩。 -园区建设 里辛镇投入资金3700万元,新修道路3条8000米,完成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10千伏变电站1座,搭起了“四纵四横”的总体框架,达到了“五通一平”的总体要求,实现了与莱钢连接线的连接,园区承载功能明显提升。园区内先后引建富达钢业、源通板业等过千万元的钢铁精深加工项目10个,入园企业达到90家,形成固定资产4.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深加工为特色的专业化经济园区。支持服务莱钢、开发区建设。围绕莱钢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协调征地134亩,协调建设输焦通廊1条、输电通廊3条、道路16公里。做好莱钢3#高炉新征地及拆迁工作,保证了莱钢建设顺利进行。服务开发区建设方面,围绕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一横、二横道路建设服务协调工作,积极做好项目落地涉及的土地征用补偿、附属物清理等工作,保证了首批入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突出做好莱钢连接线建设协调工作,保证了工程全线顺利动工建设。 里辛镇 棋山花卉科技示范基地 棋山花卉科技示范基地位于省道韩莱路以北,棋山脚下,是钢城去规模较大,集花卉、新品种开发、花卉销售、服务于—体的花卉基地。该基地占地1200平方米,建有两钢筋骨架式花卉大棚,拥有固定资产20多万元,从业人员20人。花卉品种主要以西洋杜鹃为主,还有形态各异的果树盆景等,年创收益5万多元。该基地自成立以来,高薪聘请了莱芜组培中心花卉专家担任长期技术顾问,并定期举办花卉培训班,解决当前群众的养花中遇到的难题。目前,已举办培训班30多期,培训花技术人员200多人,有4户农民分别投资5万元建成了标准式花卉大棚,在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问题。随着花卉规模不断壮,效益不断提高。 里辛村芦荟科技示范基地 里辛村芦荟科技示范基地位于省道韩莱路以南,建成于2001年,是里辛规模较大,集芦荟种植、参观、培训。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芦荟基地。该基地占地3万千方米,建有大棚40个,栽植芦荟6万余棵,拥有固定资产60多万元,芦荟种植人员40人。品种主要为库拉索,年创收益180多万元,该基地是2001年,村里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文登参观学习引进来的,由村主任利成增带头,建起大棚3个,成立以来,高薪聘请了专家担任长期技术顾问,并定期举办花卉培训班,特别是2007年开展“五个一”工程以来,已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花卉技术人员20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有37户农民分别投资1.3万元建成了标准式花卉大棚,在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随着花卉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种植芦荟的热情也非常高涨,准备新规划大棚10个,以满足村民的需求、增加村民的收入。 里辛镇 -旅游资源 抗匪烈士碑 抗匪烈士碑,与棋山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相邻,为纪念鸿福山惨案而建。碑身高1.56米,宽0.65米,厚0.25米。鸿福山,位于里辛镇后朱山村东,海拔450米,山顶有山寨,寨南北长约200米,宽约100米,现残存寨墙和寨内多处房石墙基。1927年4月22日,棋山周围20余村人在山寨避难,凭险据守,土匪刘黑七部连攻数日不下,27日拂晓,一守寨炮手不慎将点炮香火掉进火药罐,0被引爆,炸坍了山寨西南角楼,匪徒蜂拥而入,惨杀398人,伤153人,掳走70人。为纪念这一惨案,后将山名改为红山。 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1941年7月7日,由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在棋山观村立,-题写碑名。碑呈亭状,高3.35米,碑身正四棱柱形,高1.97米,每面宽0.76米;碑帽为石刻的重檐亭形,高1.27米,四檐角呈飞翘状;角梁端部有龙头,面饰瓦纹,顶浮雕着四个左右相接且两相对的五角星;长方体碑座,横距3米,纵距3.5米,高0.8米。碑四面刻字密度大,碑阳有-同志题词“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九个楷书大字,上款:陆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纵队第一旅;下款: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七月七日。上眉是“精神不死”四个篆字。碑阴有山东纵队第一旅司令部的撰文。碑左右两面有纵队政委黎玉的题词和烈士姓名,楷书,阴刻。其中有洪涛、鹿省三等旅团级干部6名,营级 里辛镇 干部11名,连排级干部148名。为莱芜市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棋山后宫 棋山后宫庙,位于里辛镇棋山观村东南棋山山阴,占地南北长50米,宽22米,原有三部分建筑,棋山殿居中,0殿在南,阎君庙在北,现有泰山殿3楹,东西长10.86米、宽6.75米、高7.55米,四梁八柱,砖石墙,硬山顶,小黑瓦,面北厦门匾为“慈航普渡”四个行书大字,门联的上联是“门口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下联“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院内修庙碑四块。始建于清初,四次重修。建国后被毁,1999年仿古新修后,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佛洞子 佛洞子,位于里辛镇焦家庄村南岭上,东邻棋山,石窟和古建筑形式相结合,占地东西长约100米,宽约50米,分南北两石窟。南石窟,在院南岩石带上,分东西两处。西处有两个神龛,其一面北,高1.1米,宽0.83米,进深1.35米,佛台高0.2米;其二面东,高1米,宽0.90米,进深0.38米,原分别置观音菩萨和百衣奶奶泥塑像,东石龛1个,面北,原置观音菩萨像高1.25米,宽1.2米,进深2.5米。北石窟,有东西两个石龛。东石龛门口高1.5米,宽0.8米,龛进深2.2米,高1.8米,宽1.5米,龛北面有佛台,高0.45米,内东墙上有一小龛,高0.46米,宽0.65米,进深0.2米,龛门外上方刻有水槽,水槽上阴刻着“大小”两个楷书小字,西面龛门高1.2米,宽1米,龛进深3.2米,高1.9米,宽1.7米,北墙处佛台高0.5米,东墙有一小龛,高1米,宽6.5米,进深0.36米,佛台沿上有“尸之八经”字样,北墙上刻有“大观三年八月二十一日下壬十二月三十日毕”字样,楷书,阴刻。西石龛门外左侧有两处石刻,一处高1米,宽0.6米,刻有“圣宋八军守门,大观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字样;一处高0.5米,宽0.3米,有“土石匠潘巡”等字样,均为行楷,阴刻,字不规整。东西石龛之间原有三间庙,院东、西、南三面均有庙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被毁坏,2005年重建。 雪蓑碑 “玄之又玄”碑(雪蓑碑),位于棋山北麓棋山观村西,明朝嘉靖三十七年建立,碑亭为四柱形,高3.13米,宽1.18米,厚0.42米,碑文“玄之又玄”系雪蓑子所书,为阴刻,“之”字上部提到首位,为龙头状,一捺垂延至下端,如神龙掉尾,长2.62米,“玄又玄”三字在捺左,如蛟龙腾空,气势磅礴,布局豪放,别具一格。 大字之隙刻有草书小字,碑文有石匠和立碑人姓名等,因年久日远,字迹残缺不清。1947年-军队飞机将碑身炸出几条裂纹,现保存良好。 棋山风景名胜区 棋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钢城区里辛镇东部,海拔596米,面积12平方公里,紧靠韩莱路,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2003年3月,被山东省林业厅审批为“棋山省级森林公园”,4月7日(古历三月三)原莱芜市人大副主任何心振、原钢城区委-张柏成、莱钢总厂副厂长刘新芝、原里辛镇-郑德庆、镇长李智笃,为“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棋山管委会”挂牌。棋山风景区远近闻名,整个景区被各类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所覆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农业生态,各具特色,是游人观光、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每年接待游客38万人次。景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美,有棋山柯烂、一线天、石棋子、天生桥、望海石、双猴山、老鹰石、雪蓑洞等自然景观,以石奇、水秀著称。春天,山花烂漫,青山如黛;夏天,翠绿如滴,溪水潺潺;秋天,也果飘香;冬天,白雪皑皑,一派北国风光。 棋山文化历史悠久,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宋末之初的三清殿建筑群遗址、宋徽宗大观三年的佛洞子、始建于明正德八年的棋山后宫、明代书法家雪蓑道人的墨宝,玄之又玄碑、民国时期的抗匪英雄碑、抗日战争年代-元帅亲笔题词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等人文景观。棋山饮食文化颇具吸引力,已形成了一种品牌。现在,经营户发展到120多家,其中,炒鸡专业户92家,酒水批发部6家,棋山水经营户20多家。游客山上吃鸡、水边吃鱼,赏着自然风光,听着神话故事,品着美味佳肴,亲朋好友相聚,有着无比的惬意。里辛镇党委政府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修通了环山路15.5公里,步游登山台阶2800米,建设了办公设施和6000平方米的上下广场,完成了景点“棋山柯烂”的雕塑群,修建了仿古石门、凉亭、观棋台10座,配套了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休闲娱乐设施。棋山风景区形成了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饮食文化三位一体的独特旅游资源。 |
汶源街道 |
黄庄镇是牟汶河发源地,隶属山东省 莱芜市 钢城区。东依沂源,南临新泰,全镇区域面积100平方公 黄庄镇 里,辖4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8万人,其中行政人口3.2万人。黄庄地理位置优越,人流物流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便捷,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通柏油,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是钢城热点开发区域。 经济发展 黄庄镇致力于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建设全市经济强镇,全镇上下真正做到了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 黄庄镇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特色产业逐步壮大,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钢材销售、木器加工、商贸流通和林果生产为主的五大产业格局,发展起了年加工能力260多个品种、50万套的木器加工企业19家。拥有钢材销售企业42家,年销售钢材进百万吨,与俄罗斯、日本、乌克兰、朝鲜等国建立了 黄庄镇 国际贸易伙伴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钢材销售、木器加工、商贸流通和林果生产为主的五大产业格局,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2006年全镇新发展纳税过200万元的企业2家,新发展纳税过100万元的2家,纳税过50万元的企业15家。 农业特产 黄庄镇素以盛产蜜桃享誉国内外,是全国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栽植品种以蜜桃、晚蟠桃为龙头,囊括了江北四十多个名优品种,实现了一年四季有鲜桃。全镇拥有桃园8万亩,年产果品10万吨,纯收入90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收入3000多元,被国家林业部、省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蜜桃之乡,晚蟠桃取得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认证,并注册汶源牌商标。全镇拥有省外固定客户120多家,果品远销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10多个省市,并转销韩国等国际市场。村南有牟汶河自西向东流,沿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村西丘陵整成梯田,发展农业具有优良条件,盛产小麦、玉米、地瓜。栽植果树已有50余 黄庄镇 年的历史。韩(旺)莱(芜)公路穿村而过,黄金大道筑于村前。依托西邻莱钢的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种植规模越发展越大。该镇适地适树,集中成片,整村推进,实行区域化种植,品种化生产,做到局域内种植一个品种,每片栽植面积应在100亩以上。对新发展林果、改良品种、果品购销等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调动了群众发展林果的积极性,并加入了农业政策性保险,凡林果遭受自然灾害的,给予适当补偿,使群众发展林果后顾无忧。品种越改良越优。该镇不断加大优良品种引进工作力度,改良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和效益。全镇先后引进十余个新型品种,栽植品种囊括了江北六十多个名优品种,上市期从5月到11月,实现了一年四季有鲜桃。黄庄镇管理越来越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组织实施,以打造精品、名品为目标,大力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从常规管理到农药、肥料种类及用量,都严格执行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确保了黄庄蜜桃的无公害品质。目前全镇无公害果品基地面积达1万亩。销售渠道越拓宽越顺。该镇坚持两条腿走路,通过有形市场,完善市场设施,发挥果品购销大户的作用来促销;通过无形市场,强化 黄庄镇 宣传,扩大知名度来促销,全镇销售25万公斤以上的购销大户达到38家,并与省内外120多家客户建立了长期购销伙伴关系。 黄庄镇以打造生态镇为目标,积极创造天蓝、山青、水绿、气爽的居住环境。凡是带有污染的项目,一律不予准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层层拦,节节蓄,沟沟闸,充分拦截地表水,使黄庄的小流域治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坚持封山育林,建设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全镇初步形成春来花满山间,夏来郁郁葱葱,秋来果实累累,冬来银装素裹的生态格局,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生态建设 黄庄镇以打造生态镇为目标,积极创造天蓝、山青、水绿、气爽的居住环境。凡是带有污染的项目,一律 黄庄镇 不予准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层层拦,节节蓄,沟沟闸,充分拦截地表水,使黄庄的小流域治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坚持封山育林,建设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全镇初步形成春来花满山间,夏来郁郁葱葱,秋来果实累累,冬来银装素裹的生态格局, 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经济林发展 黄庄镇辖41个行政村,属地人口5.8万人,行政人口3.2万,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实现23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14元。黄庄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林果工作,特别是新的一届党委政府成立以来,始终把经济林发展作为富民强村的根本措施,以打造全国蜜桃强镇为目标,突出发展桃产业。全镇已发展经济林8万亩,年产果品10万吨,实现经济收入9000多万元,人均收入3000多元,该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蜜桃之乡”、“黄金桃之乡”。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四点。 一抓政策扶持。为把林果产业做大做强,新一届党委政府对新发展林果、改良品种、果品购销等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调动了群众发展林果的积极性。并加入了农业政策性保险,凡林果遭受自然灾害的,给予适当补偿,使群众发展林果后顾无忧。镇党委政府拿出10万元专门用于兑现奖励。对村级组织采取以奖代扶的政策,引导各村加大水利工程投入,采取层层拦、节节蓄、沟沟闸的形式,大力修建塘坝、谷坊、拦沙坝、扬水站,丰蓄枯用,低水高用。在道路建设方面,以环山路为框架,合理布局生产路,达到峪峪相通,岭岭相连,进得来,转得开, 黄庄镇 出得去。并逐年分步硬化,2006年投资300多万,硬化霞峰至沙岭子路段5000余米,计划用三年时间将环山营林路全部硬化。 二抓规模发展。按照适地适树,集中成片,整村推进,实行区域化种植,品种化生产,做到局域内种植一个品种,每片栽植面积都在100亩以上。目前全镇发展蜜桃两千亩以上的村二十多个,基本达到了村村有桃园。大力抓好示范园建设,镇上把那些发展欲望强、班子基础较好的村确定为果树基地,把那些想发展、果树管理比较好的农户果园确定为示范园,重点予以扶持。 三抓科学管理。坚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稳定传统品种,适当引进新品种、特别是引进适销对路的适宜加工品种,逐步淘汰老品种。全镇栽植品种囊括了江北六十多个名优品种,鲜桃上市期从5月到11月,基本实现了一年四季有鲜桃。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管理,以打造精品、名品为目标,制定了生长、管理、销售、贮藏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规程,从常规管理到农药、肥料种类及用量,严格执行有害物质控制标准,优先使用低毒农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了黄庄蜜桃的无公害品质。同时,大力加强技术培训。积极与省果科所、山农大等科研院校交流协作,根据农时和果树管理的关键环节,适时举办培训班。全镇基本达到村村都有林果协会,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抓销售流通。我们始终把搞活果品流通作为关键环节来抓,一方面,抓好有形市场的建设。突出培育产地规模集散市场和果品购销大户。全镇现已发展专业批发市场10多处,形成了以霞峰、沙岭子、北金水河等为主的三个组团式专业批发市场。并加大果品购销大户扶持,全镇发展购销果品50万斤以上的购销大户38户,与省内外120多家客户建立了长期购销关系。另一方面,抓好无形市场的建设。借助报纸、电视台、电台、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宣传,并注重采集果品生产信息,摸清上市果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时间,分析市场走向和需求状况,及时发布出去,吸引外地客商前来运销。特别是成功举办了四届桃花节,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提高了黄庄蜜桃知名度,坚持走好龙头+基地+农户的路子,依托艺景林果,结成对子,签订购销保护价,实施订单农业,使群众吃上了定心丸。目前我镇果品远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十多个省市。 旅游文化 春踏黄庄景观传说 黄庄镇地处大汶河源头,位于莱芜市东南部,东依沂源,南邻新泰,素以盛产蜜桃享誉省内外,走进黄 黄庄镇 庄,无论是高山峻岭,还是深沟险壑,都是堆翠流碧,桃树漫野,村落淹没在绿色之中,由此你会想到这里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又是亲近自然的人间仙境。以黄金蜜桃、汶源蟠桃为龙头的桃系列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桃园面积达8万多亩,林木覆盖率41.7%,从早春四月到寒冬腊月,一年四季有鲜桃。春来花满山间,桃红点点;夏来郁郁葱葱,流水潺潺;秋来果实累累,俏压枝头;冬来银装素裹,美景常在。“欲把黄庄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里山围水绕,山峻水媚,有生态镇之美誉。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北望棋山省级森林公园,郁郁葱葱,海拔596米,占据面积12平方公里。棋山之名源于“棋山柯烂”传说,《嘉靖莱芜县志》载,建元年间有樵子伐薪,见二人弈,其一人授之药一丸,樵子咽之遂在一旁久观其弈,至斧柯朽及归,无复时人,棋盘石子于今尚在。有诗为证:“流水行人世代殊,石棋山上有樵夫,至今传说樵柯烂,不识当年柯烂无”。历山位居黄庄东部,与棋山隔河相望,山势险峻,脚下有舜皇庙,相传舜居住耕作于此。 山势独特的沂蒙七十二崮,黄庄独占旋崮和青扬崮两崮。河流星罗密布,泉水润泽,集牟汶河源头之水,汇黄庄河、金水河、丈八丘河为一处,每一处景,每一点色,无不透出黄庄山水的灵气。站在霞峰举目环望,四周皆山,层峰叠峦,逶迤起伏,近者苍翠欲滴,远者含烟如黛,锦山绣水,自在深浅有无中。东南方向,遥观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旋崮,它海拨729米。在群峰环抱之中,旋崮山头突兀,分峦开障,独具一格,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相传此处是因海水打旋而托起的,故名旋崮。每年农历三月三举办庙会,沂源、新泰、蒙阴、莱芜方圆数十里的乡亲,扶老携幼,纷至沓来。或登高望远、交朋会友,或探春踏青、赏景遣怀。有时搭台唱戏,载歌载舞,人数最多能达千余众。站在峰顶极目北望,但见田畦成方,库水如镜。花椒树、柿子树,片片相连;苹果园、板票园,园园相接。山中石块各具奇姿,颇可令人欣赏玩味,有的如怪猴,有的像卧龟,或仰或立,或伏或跃,形态各异,不可胜指。山间高松如盖、亭亭玉立,一树一景,还以自然的原始风貌。面下俯瞰,村舍俨然,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间以看园人的砖墙红瓦,偶闻村落中的鸡鸣犬吠,疑是天堂落人间。 西南方向腊山屹立。古传云,在那荆莽深荒时代,旋崮山上蜜蜂特别多,大的如鹰似雁,小的也似燕如雀,多得遮天蔽日。再加上那时候植被特别好,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蜜蜂又是勤劳之族,所以,那蜂蜜就甭提有多么多了,天天象大河一样向莱芜方向滚滚流去。千百万年以后,那峰蜡象河水中的泥沙一样,经过沉淀、凝结和积聚,竟形成了一座大山,经过千百万年风雨雷电的洗礼,那些蜂蜡竟石化变成了一座蜡山。后来,人们见蜡山上的蜂蜡已不存在,便把“蜡”字改写成了现在用的“腊”字,这就是腊山的来历。 青杨崮,原名铁龙山,位于钢城区黄庄镇西丈八丘村西南2公里处,这里山清水秀,有饮马泉、朝阳洞、将军墓等景点。说起青杨崮,还有个关于葛大王的传说呢。相传在400多年前,朝廷-,昏君无道,又赶上连年干旱,颗粒不收,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一位叫葛龙的青年力大无穷,武艺高强,有百步穿杨的好箭法,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求生路,他拉起一帮弟兄来到青杨崮的朝阳洞中,占山为王,劫富济贫,打抱不平,深受乡亲爱戴,各地英雄好汉慕名投奔,实力倍增,人送外号“葛大王”。他准备着有那么一天杀进京城除掉昏君,拯救乡亲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皇上得知后,又喜又怕,喜得的是如葛大王归顺后,可以充当马前卒,帮助自己坐稳江山;怕的是如果葛大王率人揭竿而起,后果不堪设想。遂封有万夫不挡之勇的武将曹花荣为兵马大元帅,先行招降之计,如若不成则武力讨伐,斩草除根。曹花荣奉命率兵经数日行军,来到青杨崮前,劝前来迎战的葛大王进京做官,享受荣花富贵。葛大王听罢冷冷一笑,说:“我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决不替昏君卖命。”说罢,两个便摆开架式,走马过招,大战20多回合不分胜负,便决定比箭论输赢,由曹花荣先射,接连三箭均被葛大王一一躲过。接着葛大王搭弓在手,只一箭便中曹花荣的咽喉,曹花荣死于马下,所率人马溃败如山倒,纷纷逃命。皇上为笼络人心,命人在青杨崮下筑墓一座,人称“将军墓”,皇上见葛大王软硬不吃,便派官兵在年初一将葛大王的父亲抓住,逼其就范,正在饮马泉饮马的葛大王得知消息后,不禁仰天长叹,劝弟兄们完成其竞事业,自己则舍身救父,跪在峪中束手就擒,因拒不投降而被乱刀剁成肉泥。因而葛氏家庭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不吃肉馅饺子,以示纪念这位忠孝两全、视死如归的英雄,风俗流传至今。 黄庄镇是牟汶河发源地,隶属莱芜市钢城区。东依沂源,南临新泰,全镇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8万人,其中行政人口3.2万人。黄庄地理位置优越,是国有大型企业莱钢集团公司的生活区和办公区,人流物流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便捷,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通柏油,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是钢城热点开发区域。 黄庄镇致力于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建设全市经济强镇,全镇上下真正做到了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2006年财政收入完成1602万元,全镇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50元。依托莱钢,集中优势抓招商,集中力量抓招商,坚持以花为媒、以会招商,连续三年举办桃花节,扩大了黄庄的影响力、吸引力。 黄庄镇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特色产业逐步壮大,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钢材销售、木器加工、商贸流通和林果生产为主的五大产业格局,发展起了年加工能力260多个品种、50万套的木器加工企业19家。拥有钢材销售企业42家,年销售钢材进百万吨,与俄罗斯、日本、乌克兰、朝鲜等国建立了国际贸易伙伴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机械制造、钢材销售、木器加工、商贸流通和林果生产为主的五大产业格局,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2006年全镇新发展纳税过200万元的企业2家,新发展纳税过100万元的2家,纳税过50万元的企业15家。 黄庄镇素以盛产黄金蜜桃享誉国内外,是全国最大的黄金蜜桃生产基地,栽植品种以黄金蜜桃、晚蟠桃为龙头,囊括了江北四十多个名优品种,实现了一年四季有鲜桃。全镇拥有桃园8万亩,年产果品10万吨,纯收入90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收入3000多元,被国家林业部、省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蜜桃之乡、黄金桃之乡,黄金蜜桃、晚蟠桃取得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认证,并注册汶源牌商标。全镇拥有省外固定客户120多家,果品远销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10多个省市,并转销韩国等国际市场。 黄庄镇以打造生态镇为目标,积极创造天蓝、山青、水绿、气爽的居住环境。凡是带有污染的项目,一律不予准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层层拦,节节蓄,沟沟闸,充分拦截地表水,使黄庄的小流域治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坚持封山育林,建设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全镇初步形成春来花满山间,夏来郁郁葱葱,秋来果实累累,冬来银装素裹的生态格局,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 |
颜庄镇 |
莱芜市钢城区辖镇。1958年设颜庄公社,1984年改称办事处,1985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北部,汶河南岸,距市区中心14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8万。磁莱铁路穿境,205国道、韩莱公路穿境。辖颜庄、南下冶、西沟、黄花店、郭家店、北下冶、莲花池、疃里、马官庄、唐家宅、吕家林、曹庄、沈家崖、上河沟、下河沟、牛马庄、三岔沟、澜头、野虎沟、埠东、桑梓峪、东南峪、孙家庄、柳桥峪、东当峪、中当峪、西当峪、木头山、邱家屋子、状元沟、北官庄、南官庄、西港、验货台、窑货厂、半壁店子、南港、王家港、上北港、下北港、东红埠岭、西红埠岭42个村委会。农业以小麦、玉米、林果、蔬菜为主,宜林荒山绿化被列为省级绿化达标单位。工业以建筑、资源开发、运输、水果蔬菜加工、饮食服务为主。. 山楂 颜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莱芜市东南部,是钢城的北大门,是连接莱城与钢城的纽带;交通十分便利,803省道、莱新高速公路、磁莱铁路贯穿南北,莱韩公路横穿东西,是货畅其流的枢纽城镇;全镇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白云石储量居全市前列,境内有莱钢、新矿集团等省地厂矿十余家。 -地理位置 颜庄镇 面积71.7平方千米,人口58004人。辖3个管理区,42个村(居)委会,49个自然村。 颜庄镇 颜庄镇境内多山区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部山区,中部丘陵,北部平原,山清水秀,风光优美。 历史悠久、是蓬勃发展的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历史文化 钢铁企业 颜庄镇位于汶河沿岸,据志-载,五六千年前先人早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勤劳耕作,繁衍生息。颜庄村古槐,九龙山奇松,花雨山翠柏,状元沟千年留苏树,就力证颜庄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颜庄境内山峰由东、经南、到西呈弧状排列,其山名由七语相连:“黄羊东边坐,山寨立西段,蜿蜒九龙南,披头老人笑,喜看万花山,猛虎西南卧,葫芦挂东南”,众山竞秀,风光秀丽;汶河从镇南面入境,缓缓向北,“汶水倒流”,千古奇观。镇址所在地颜庄村东临汶河,西靠岱山,依山傍水,虎踞龙盘,古为齐鲁大道要地。 明代嘉靖年间设驿铺。颜庄村花鼓锣子土生土长,名扬四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西当峪村莱芜梆子庄户剧团远近闻名,成立于1938年,能演出的传统剧目达48个,现代戏剧目达12个。 -自然资源 莱钢集团 颜庄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桑、棉,还有多种蔬菜。林木覆盖率为39%,经济林总面积为2.5万亩。鲜干果种类繁多,有樱桃、梨、栗子、核桃、山楂、柿子等。颜庄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粘土、石灰石、硷石等,是莱芜矿产种类较多、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煤、石灰石的储量居莱芜之首。 颜庄镇面积71.6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辖42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8万,其中农业人口3.5万。颜庄镇境内多山区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部山区,中部丘陵,北部平原,山清水秀,风光优美。镇内公路、铁路畅通,交通便利,莱新高速公路、803省道、莱磁铁路贯穿南北,莱韩公路横穿东西,是货畅其流的枢纽城镇,是历史悠久、蓬勃发展的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颜庄镇位于汶河沿岸,据志-载,五六千年前先人早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勤劳耕作,繁衍生息。颜庄村古槐,九龙山奇松,花雨山翠柏,状元沟千年留苏树,就力证颜庄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颜庄境内山峰由东、经南、到西呈弧状排列,其山名由七语相连:“黄羊东边坐,山寨立西段,蜿蜒九龙南,披头老人笑,喜看万花山,猛虎西南卧,葫芦挂东南”,众山竞秀,风光秀丽;汶河从镇南面入境,缓缓向北,“汶水倒流”,千古奇观。镇址所在地颜庄村东临汶河,西靠岱山,依山傍水,虎踞龙盘,古为齐鲁大道要地。明代嘉靖年间设驿铺。颜庄村花鼓锣子土生土长,名扬四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西当峪村莱芜梆子庄户剧团远近闻名,成立于1938年,能演出的传统剧目达48个,现代戏剧目达12个。颜庄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桑、棉,还有多种蔬菜。林木覆盖率为39%,经济林总面积为2.5万亩。鲜干果种类繁多,有樱桃、梨、栗子、核桃、山楂、柿子等。颜庄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粘土、石灰石、硷石等,是莱芜矿产种类较多、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煤、石灰石的储量居莱芜之首。 -乡镇建设 葫芦山 颜庄镇强力推进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富民强村”工程,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制定并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确立了“一线三区0”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方案,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发展了旅游业,于2004年7月启动了九龙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受益口人达5000余人,规划建设了40华里的景区营林观光路和“一沟一岭一园”为主的钢城干杂果基地,争取到国家财政部专项建设资金60万元,一期投资500万元的九龙山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该镇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近亿元,新硬化道路100余公里,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起村级文明街13个,解决了42个村的“行路难”问题;打深井35眼,解决了19个村的“吃水难”问题;招商引建村级二三产业项目36个,解决了22个村“发展难”的问题。全镇超过一半以上的村集体收入过10万元,纳税过50万元的村3个。 |
辛庄镇 |
辛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境内磁莱铁路、博莱高速公路、颜苗路南北贯通,与莱马路东西交错,形成三纵一横的主要交通干线。 乡镇概况 2000年底撤乡并镇以来,镇党委政府适时规划,确立“依托交通优势,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两条线”“四大片”即在莱马路、颜苗路沿线形成的以餐饮、服务、加工、维修等两条经济带:秦家洼、桑园、百嘴红经济片,政府驻地经济片,墨 埠及南部矿区经济片和铁车经济片,并制定出优惠政策,鼓励沿线、沿路、沿片的村,依托优势加快发展,对不沿线沿片的村,放宽尺度到这些地方投资建设。为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自2001年开始,,规划建设了辛庄工业园区和后峪民营经济园区。辛庄工业园紧靠市开发区,在博莱高速公路以东,莱马路两侧规划土地600亩。到截至2005年,已有六个项目入园。其中,最大的引资项目一一莱芜千榕板业有限公司。后峪民营经济园区在乔店水库以北,紧靠莱马路、规划面积500亩。其中有林地带380亩,水域面积3亩,以发展饮食服务、旅游休闲为主。已有十家确定入园,并有三家出面协商一次性买断经营权,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 经济状况 辛庄镇坚持“工业兴镇”战略,全镇镇办工业7家,私营企业及个体业户达到1139家。产品门类繁多。主要产品有煤炭、铁精粉、铁球团、四氧化三铁、粉末冶金、耐火材料、服装、塑料拔丝、编织、印刷等。其中,辛庄煤矿是五十年代建矿的地方煤矿,总储量3千万吨,年生产能力21万吨,其煤质好、炉渣少、易燃、发热量高达6800大卡闻名省内外,被中国地方煤炭总公司命名为“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百嘴红村是塑料编织专业村,拥有四梭编织机100多台,年加工塑料编织4000吨,销售收入600万元,上交税金30万元,号称齐鲁塑编第一村;郭家沟村生产的“山沟沟”“山外山”等系列花生油,以香淳色正而畅销省内外各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山沟沟”花生油是山东省著名品牌,并获得国家内贸局食品流通开发中心授予的“国家级放心食品”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