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置的双水街道辖原滥坝镇广场社区、双水社区、黄家桥社区、小山社区、朝阳社区和法都村(丫口组、龙井组、大桥组、黄家寨组、木房组)、以朵村、严家寨村、白泥村、红山村、付家营村地域,街道办事处驻小山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6万人 | 98.23平方公里 | 520221002 | 553000 | 0858 | 查看 双水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双水社区 | ·水城县旅游·水城县特产·水城县十大特产·水城县十景·水城县 | 0 |
---- |
查看 双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朝阳社区 | ·水城县旅游·水城县特产·水城县十大特产·水城县十景·水城县 | 0 |
---- |
查看 朝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黄家桥社区 | ·水城县旅游·水城县特产·水城县十大特产·水城县十景·水城县 | 0 |
---- |
查看 黄家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双水广场社区 | ·水城县旅游·水城县特产·水城县十大特产·水城县十景·水城县 | 0 |
---- |
查看 双水广场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小山社区 | ·水城县旅游·水城县特产·水城县十大特产·水城县十景·水城县 | 0 |
---- |
查看 小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以朵村 | ·水城县旅游·水城县特产·水城县十大特产·水城县十景·水城县 | 0 |
---- |
查看 以朵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尖山街道 |
新设置的尖山街道辖原滥坝镇尖山村、白腻村、滴水岩村和法都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地域,街道办事处驻尖山村; |
双水街道 |
新设置的双水街道辖原滥坝镇广场社区、双水社区、黄家桥社区、小山社区、朝阳社区和法都村(丫口组、龙井组、大桥组、黄家寨组、木房组)、以朵村、严家寨村、白泥村、红山村、付家营村地域,街道办事处驻小山社区; |
老鹰山街道 |
老鹰山镇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区东部,距市中心区23公里,素有钟山区“东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63.7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56个村民组。总人口44321人,总户数13128户,其中城镇居民人口25512人,8160户,农业人口18809人,4968户。地貌以中、高为主,海拔1750—2200米,境内气候湿润,年均降雨量1239.9毫米,年平均气温12.30C,无霜期235天,冬无严寒、夏天无酷暑,气候宜人。全镇地处工矿区,境内有水城钢铁(集团)金河公司、观音山矿业分公司、观音山水泥公司、白云石矿、六盘水市鑫源公司、六盘水市佳联铅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小河水泥厂、滥坝油库等十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旗盛、昌兴、大器、泰隆等招商引资大型企业落户辖区。境内交通条件便利,四通八达,贵昆铁路、株六复线横贯东西,水纳公路、贵烟公路交叉穿越境内,村村公路相通。 老鹰山镇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水和光照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蔬菜、莲藕、豆类、花椒、核桃、板栗和花卉等作物。群众利用矿区接合部和山坡地发展规模大鹏蔬菜、肉鸭、生猪、肉牛、南江黄羊和爬山鸡;利用镇内丰富的水资源养殖鲫鱼、鲤鱼、草鱼等各类淡水鱼,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老鹰山镇境内天然林植被保护完好,有天然林退耕林6.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全镇矿资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30种以上,尤以煤、铅锌矿、硫铁矿、白云石、硅、石灰岩等最显优势。煤累计探明储量19620.9万吨,其中气煤10879.1万吨,肥煤8741.8万吨。 全镇95%以上组通路,70 %以上组通自来水,电、电话、广播电视实现组组通。现我镇已纳入六盘水市第三轮城市规划修编,六盘水市工业园区、煤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发展前景可观。. 2013年5月21日,《贵州省政府关于同意将钟山区老鹰山镇行政区域划归水城县管辖的批复》(黔府函[2013]105号):同意将钟山区老鹰山镇整建制划归水城县管辖,原老鹰山镇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钟山区、水城县行政区域界线做相应变更。 |
董地街道 |
董地街道地处毕纳公路线,距县城45公里,属撤、并、建以来的新建乡,是全县贫困乡镇之一。在县城西北部,乡政府驻地为东经105度11分。北伟26度55分。全乡总面积104.4平方公里,东接大方县猫场镇,南临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乡,北面与维新镇和厍东关乡接壤、西面与姑开、锅圈岩乡、昆寨乡三乡邻。 董地,系彝语地名,原意指象厢子一样的田。1941年前属大方县,后划规纳雍县,1958年成立董地人民公社,1984年建乡,1991年撤并建由原沙落、石关、董地乡合并建成董地苗族彝族级,乡政府驻地董地街上,辖17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35个自然村寨,4454户,19379人。全乡以种植业主要产业,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居住着苗、彝、穿青、汉、仡佬、布依、白、蔡等民族。 董地属高中山坡地类型,最低海拔1285米,最高海拔2139米。全乡地形由西向东呈梯次下降状态,由于受到山势海拔高度的影响,使全乡气候温凉,最冷月平均气温(一月)2.84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2度,无霜期248.5天,年降雨量1093.3毫米,乡境内主要山峰有雾戛梁子,蒲达达、大色山,正掌岩、大坡梁子等,均在1700米以上。 乡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无烟煤,尤其是罗戛村高煤洞一带,素以煤层高,煤质优良而著称,储量在1亿吨以上。其余矿产有大理石、硫铁矿等。 以农业经济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大豆、小麦、花生、烤烟等作物,共有耕地17682亩,其中田1780亩,土16902亩,粮食年产量在3400吨左右。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花生等。年种植4000亩,年产量800000斤左右,近年来,畜牧业生产有所发展,共有大牲畜5560头(匹)。森林覆盖率达13.2%。公路有毕纳公路、维南公路、乡村公路遍布乡境,照明覆盖率达61%左右。 全乡有34个教学点,一个中心小学,共有112名教师,2215名学生,有中心卫生院1所,2名主治医师,9名医士,有村卫生室10所,个体开业医1个。乡卫生院有两个门诊,建于1974年,共有6个床位,如含个体开业医、村卫生室则有23个床位。. |
比德镇 |
比德乡位于水城县东部,距县城50公里,平均海拔1516米,东与纳雍百兴镇隔河相对,南与化乐乡接壤,西与陡箐、董地两乡相连,北与纳雍县阳长镇毗邻。全乡总面积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30亩,荒山荒坡30700亩,宜林面积33400亩,宜枚面积21560亩。地势西高东低,境内高山峡谷,四面群山环绕,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分布于水库地、初脚、比德、青山、牛场等村,储藏量约4亿吨左右;锰矿分布立火中心,有家寨、沙沟等村,硅分布红旗、市拱、拉坝两村。比德素有“煤都”之称,煤炭产业是比德乡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境内气候温和,四李分明,无霜期217一263天,光照率43%,年降雨量800一900毫米,适应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洋芋、荞,牛场、瓦厂和比德三个村还产“五里香’,经济作物有花生、生姜、大蒜,经济林有桃梨、花椒、核桃、板栗、苹果、杜仲、黄柏、漆树,还产多种药材。 全乡所辖19个村121个村民组,2002年末总人口为27092人,主要居住汉、苗、布依族等10多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38.7%,2002年末农作物播种面积36855亩,粮食总产量6834吨,有大牲畜3050头,生猪存栏10832头,黑山羊3880只,人均占有粮353公斤,人均纯收入1200元。从1998年以来,财政收入每年保持20%的增长。. |
化乐镇 |
化乐乡位于水城县东南部,距水城县城35里,东与六枝特区牛场乡接壤,南与六枝特区新场乡接壤,西与水城县陡箐乡,北与比德乡毗邻 北与纳雍县百兴镇隔河相望,辖21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7346户2.8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43户1860人,有五保户 93户122人。2003年底人均纯收入1400元,人均占有粮335公斤。属少数民族乡(主要居住有汉、苗、彝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4%。全乡总面积86.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690亩(田3345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1700亩。 境内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900米,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零下2℃,年平均气温14.3℃,无霜期280天。 主要产粮以稻谷、玉米、小麦为主,洋芋、养子为辅,适宜种植蔬菜、生姜等多种经济作物。境内矿藏丰富,主要有煤、白莹石、锰等。目前,全乡有9对有证开采煤矿,是我乡的主要支柱产业。有村活动室18栋。全乡有1所中心小学、1所初中1所初级中学、有完小4所,7个点校,有专任教师185名,有在校生4800人。其中初中有学生1263人,小学有学生3537人。. |
蟠龙镇 |
蟠龙乡属水城县第二大乡,位于水城县东南部,距市中心54公里。全乡总面积 150.5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8197户,33771人,通公路村达85%,6064户通电,通电率达76%,森林覆盖率达24%,林草覆盖率达37%,电视覆盖率达50% ,30%农户饮用清洁自来水。有耕地面积23400亩。其中水田 2655亩,旱地 20745亩,林地面积6.5万亩,牧草地面积4.5万亩,在耕地中海拔区域内的耕地有2.2万亩。全乡海拔在1100—1800米之间,境内地貌是明显的喀斯特地形,具有明显的高原季风气候特点。雨水充沛,地处北盘江流域北岸,陡坡耕地面积14475亩;境内李家寨林场、坝子林场、官寨林场共5000余亩;水利资源丰富,百车河、木城河、冷饭河、雾农河穿乡而过,境内加开营、雾农河两座电站,发电能力1840千瓦,水源丰富,水质较好;矿产资源主要有硫铁矿和煤,现有有证矿井7对(正在新建的3对),机焦厂2个(正在新建的1个),年创税费400余万元;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有水黄路沿线的加开营水库,待市旅游部门开发的蟠龙乡落水洞、逍遥山庄、农家乐山庄、冷饭问大桥,待开发后,旅游景点集青山、绿水、大桥、幽谷于一体,奇观妙石,百态万于。 全乡交通便利,信息快捷,贵昆线、株六复线、镇水路贯穿我乡8个村,共21.8公里。水城至盘县东线路穿境而过。“两路”沿线上“粮仓、茶园、煤乡”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
勺米镇 |
水城县勺米乡位于水城南部,巴浪河流域。海拔850-1750米之间,东经104度53分,北纬28度27分与玉舍、纸厂、杨梅、米箩、盐井、阿戛等乡接壤,总面积115.92平方公里。全乡辖15个行政村,81个村民主,4406户18646人,有耕地面积11715亩。社会总产值2008.68,人均占有粮300多公斤。境内气候温和,适应农作物生长,主产玉米、洋芋、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水果。矿产资源有煤炭(系格木底煤田南翼中段),煤层气、大理石等,量大质忧,开采价值高。有学校17所,其中完小8所,点校8所、私立学校1所。 乡境内800米地处水城县玉舍森林公园,占地面积7万亩,拥有植物珙桐、红豆衫、冷衫、柏衫等,林间有国家保护动物白锦鸡、红腹锦鸡、白狐、香樟等。林木郁郁葱葱,原始森林间瀑布成群,泉水淙淙,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政府门前一条银河纽带似的水柏铁路横穿而过,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既投资开发环境好,也是渡假旅游的好地方。. |
都格镇 |
都格多位于水城县西南面,距县城48公里,东与杨梅乡相连,南与鸡场乡、发耳乡相通,西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相接北与工舍乡、平寨乡相邻,总面积702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96个村民组,6279户26115人,少数民族9140人占35%(其中布依族3917人占有15%苗族引3133人占有12%,彝族2089人占8%〕,总体地貌呈锅底形。 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是都格多民发展农业的一大自然优势。都格乡年均气温20℃,全年降雨量为1667毫米,全年日约为1700小时,属亚热带气候。特色产业主要有农业、煤炭资源、电能等。农业方面:主要以生姜、黄果、桔子、花生、蔬菜等为主,龙井生姜获出口免检产品,以翁早熟蔬菜每年都以一个“早字打入市场。保兴、通达、河边煤矿等3个矿井是乡镇企业发展主要支柱2003年的产量达10万吨以上,矿产资源除煤外,地下有丰富的其它矿产资源,龙井村松林坡有铜矿资源,黄泥村平寨组有铜、铅、锌矿资源,黄泥村干沟组有银矿,垭村有硫铁矿。. |
发耳镇 |
发耳乡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呈锅底形,山脉由北向南倾斜,东接杨梅、玉舍,北邻都格,南接新街,北抵鸡场,距县城86公里。最低海拔900米,最高海拔2300米,全年气候温热,雨量偏低,年降水量110一1200毫米。全乡共10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3315亩,其中水田面积11866亩,旱地面积11149亩,宜林荒山8000亩,森林覆盖面积占2%,全乡上下正在买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全乡共辖15个行政村,165个村民组,8265户,33743人,其中集镇人口8700人,非农业人口633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11人,初中文化程度4124人;小学文化程度10071人,脱盲6121人,完小6所,教职工175人,学生1448人;掌握1一2门农业适用技术18000多人。乡内主要居住有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45%,是个多民族居住的乡镇。 全乡了严资源主要有煤、铁、粘土。粮食作物3.2万亩,建成品种试验种植基地1个,品种13个,丰收工程示范基地5个,实施粮食丰收工程13388亩。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委、水果、早熟蔬菜。养殖业主要面生猪、鸡等。交通运输方便。. |
鸡场镇 |
在水城县西南部,北盘江上游西岸。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其中布依、彝、苗、仡佬等民族占40%。辖18村委会。1953年前属发贵乡,此后析设鸡场、安居、妥倮3乡。1958年撤乡并入发耳、龙场2公社。1984年设安居乡和妥倮、鸡场2民族乡。1992年合并设鸡场布依族彝族苗族乡。产生姜、核桃、油桐籽等。有中小学19所。乡人民政府驻地鸡场,在水城西南40公里。人口310,有汉、布依等民族。海拔 1 360 米。逢“酉”日赶场,故名。聚落依山分布。两水公路经此。. |
木果镇 |
水城县木果彝族苗族乡位于水城县北部,距六盘水市中心区34公里,辖24个行政村、125个村民组,7566户31857人,其中少数民族13380人,占总人口的42%,周边与赫章、威宁、钟两县一区和水城县发箐、保华、南开、金盆等乡毗邻,地处东径104018′北纬26050′,是一个农、林、牧、工业并举的乡。 木果乡境内最高海拔2439米,最低海拔1620米,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雨量900—1230毫米,平均气温12.7℃年平均日照时数960小时,无霜期220天左右,属亚热季风气候。全乡幅员总面积16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60亩,自然牧地4500亩,林地35600亩,森林覆盖率28%,目前尚有可开发荒坡荒山45600亩,可开发救地5600亩,种养殖业资源丰富,畜养殖潜力大,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价)1872.76万元,畜牧业产值1398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1905吨,人均占粮食333公斤,人均畜牧业收入533.52元,人均纯收入1368元。 木果乡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煤炭、铁矿、铜矿、铅矿等资源分布,其中以煤炭储量最为丰富,储量达3.6亿吨,且煤种多,煤质好。主焦煤、肥煤、气煤、瘦煤、可选程度高,发热量在7500大卡左右。目前,已有年产6万吨。. |
保华镇 |
保华乡由“建并撤”前的保华、双营两乡合并而成,政府驻地位于保华乡加河村三组,距市中心区25公里,全乡辖16个村,92个村民组,总面积83.32平方公里,总人口2313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7.9%,全乡己实现村村通电、通公路,电视广播覆盖率达100%,通程控电话的村达80%,境内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4.3亿吨.可开采量3.41 亿吨,具有煤质优良,煤种齐全,易于开采的特点。现有13对有证矿井,3家炼焦厂,4家洗煤厂落户我乡。 2003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09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566万元,财政税收430万元。2003年人均纯收入为1523元。. |
阿戛镇 |
在水城县中部偏东。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2.5万,其中苗、彝、布依等民族占15.6%。辖17村委会。1932年设通仲河等乡。1953年析设马场、阿嘎、牛场乡。1958年撤乡并入米箩公社。1984年设阿嘎、马场、仲河3乡。1992年合并设阿嘎乡。乡境富煤藏。产油桐籽、甘蔗。有小学18所。乡人民政府驻地阿嘎,在水城东南30公里,二官麻窝山腰。人口750。海拔 1 500 米。“阿嘎”系彝语译音,为古代彝族家支名。曾名兴发场。依山建村。设农贸集市。水城—倮摩公路经此。. |
玉舍镇 |
玉舍乡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区南部,距市中心区18.6公里,东与勺米乡接壤,西接坪寨乡与威宁县,南至杨梅乡与都格乡,北邻纸厂乡,总面积217.67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平均海拔1800米。 境内资源丰富,煤、铁、锰、铅、锌、冰岩石、氟石矿、白云石等矿产资源遍布全乡,尤其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探明储量约4.8亿吨,原煤开采已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丰富,距市中心区9公里的罗眯期生态旅游度假村已初具规馍,成为市中心区居民度假休闲的重要场所,国家级森林公园玉舍森林公园已颇有名气,逐步成为市内外游客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海坪彝族文化园正好位于玉舍森林公园的入口处,保持完整的历史文物钱家雕以及壮观秀美的玉源水库等,使玉舍乡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全乡辖31个行政村,134个村民组,共7681户31464人,非农业人口700余人,劳动力14699人,约占总人口的47%,汉、彝、苗、布依、蒙古等几个民族居住在全乡境内其中彝族、苗族是主体少数民族。. |
陡箐镇 |
陡箐镇位于水城县东南部 与六枝特区黑塘乡接壤距市中心区38公里,素有水城县“东大门”之称。地理位置在东经105035′一26029′之间,最高海拔2060米,最低海拔1300米,平均海拔1680米。境内山高谷深,北高南低,喀斯特中山峡谷地貌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11.1—14.3℃,年均降水量1010—1360毫米,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全乡总面积146.3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00个村民组,4733户,20995人。其中苗、彝、回等少数民族650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1%总耕地面积17910,其中水田1050亩,旱地16860亩,人均耕地面积0.94亩。 全乡现有炼锌企业3家,铅锌洗选厂1家,煤矿6个洗煤厂1个,选矿厂1个,矿泉水厂1个,焦化厂2家。株六复线、贵烟公路贯穿我乡,有15个村修建了村级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共有16个村通电,基本能满足工业用电,陡箐乡通讯联系十分快捷。 2003年全乡工业总产值完成24497.77万元,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4亿元,煤焦税费完成28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2千余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1634.01万元,全乡人口非文盲率为98.7%。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3%。. |
米箩镇 |
在水城县中部偏东。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2.5万,其中布依、苗、彝等民族占40%。辖21村委会。1949年为米箩乡。1953年析设倮摩乡、米箩乡。1958年改米箩公社。1984年改设米箩布依族苗族乡,倮摩、俄嘎2布依族乡和铜厂彝族乡。1992年合并设米箩布依族苗族彝族乡。有煤矿。产核桃、生漆、油桐籽等。有小学23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米箩,在水城东南31公里,巴郎河南岸大坪子坡下。人口600。海拔 1 420 米。原名绮罗场,系彝语译音。为古代彝族家支名。聚落依山展布。设农贸集市。有简易公路接水城—倮摩公路。. |
南开乡 |
南开乡位于水城县北部,总面积136.07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折芸豆、白大蒜为主。烤烟已成为乡的支柱产业,曾出口免检的白芸豆、白大蒜正逐步发展,畜牧业正在蓬勃发展,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锌、硫铁矿等,土地丫、神仙坡两大煤田储量达6.5亿吨,民族民间文化丰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苗族跳龙节,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并因此被省政府命名“苗族芦笙之乡”。2003年全乡社会总产值达7100万元。. |
青林乡 |
青林苗族彝族乡位于水城县东北面,距市中心50公里,东面同纳雍县的猪场乡、新房乡接壤,南面与本县的(下同)董地乡毗邻,西面与保华乡交界,北面与南开乡相连,是六盘水市“一山一河”地区的贫困乡之一。全乡总面积64.4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66个村民组。2003年全乡有3808户1620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105人,占总人口的37.7%。全乡总耕地面积15735亩,林地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0.84%,荒山荒坡 2.3万亩,适宜发展养殖业,现建成养牛专业村两个,牛品改点两个。乡境内有露大农贸市场三个,其中打磨石市场为全省第二大牲畜交易市场。最高峰轿子山,海拔2051米,最低点索桥河畔海拔140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760米,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2.4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28.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106毫米。全乡大面积属中山阴雨地带,土壤以龙头山玄武岩发育而成的小黄泥为主,同时伴生硅质沙壤土,主产高山小黄玉米、高淀粉米米洋芋、烤烟、土烟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适宜种植附子、半夏等多种药材。全乡有7个村煤炭资料储量丰富,可办年产15万吨的煤矿6个,但至今未-开采。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广播电视覆盖率为80%。乡通程控电话,建有移动网站1个,信号覆盖全乡11个村。有初中1所,完小8所;有卫生院1所,甲级村卫生室1个。. |
金盆乡 |
金盆乡为水城县东北部的一个边远民族乡,地处水城、纳雍、赫章三县边缘结合部.总面积107.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85亩,宜林牧荒山草坡4200亩,林木面积28962亩、辖16个行政村、106个构民组、5415户、21804人。居住着苗、彝、布依、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502户11257人,占总人口51.7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烤烟为支柱产业,经果林有杜仲、核桃、板粟、漆树等、面积为1.45万亩左右。境内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达1.4亿吨左右。有世界著名的天然溶孔桥天生桥,曾于此举办过国际攀岩比赛,并有摩鼻梁十里杜鹃林。. |
坪寨乡 |
坪寨彝族乡新建于一九九二年五月,由原来的坪寨、庆马两乡合并建成。地处水城西南面,距县城50公里,沿北盘江上游是立体状,全乡海拔高低不均,最高海拔2248米,最低海拔960米,高寒山区和低谷地相结合。全乡总面积96.64平方公里,有计税地面积4794亩,承包人口7449人。辖4个村50个村民组,2315户10556人,以汉、彝为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892人,占总人口的27.4%,劳动力4791人。人均纯收入850元,全乡无任何矿产资源,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主产玉米、水稻、洋芋、荞麦,济作物有生姜、芸豆、辣椒、烤烟、蔬菜等,经济林木有干桔、黄果、核桃、板栗、黄桅子及桃、李、杏、梨,用村林有松、杉等。养殖业有生猪、黑山羊、牛、马家禽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有野鸡坪草原风光和可渡河漂流。 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较为缓慢,目前仍有两个村未通公路,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4个村人畜饮水相当困难,基本农田建设有待进一步改造,没有村级文化室、卫生室,广播电视覆盖率低,通讯设施相对落后,农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发展思想不够明晰,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创新、发展的勇气和信心。正是由于以上客观、主观方面的诸多因素,我乡目前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全县二类贫困乡。. |
龙场乡 |
龙场乡位于水城县南部,距市中心沿水盘中线98公里沿鸡龙公路147公里。辖14个村99个村民组,4812户共20120人。境内居住着苗、白、彝、汉等民族。全乡总面积10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其中旱地3.01万亩,水田4815亩。平均海拔155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267天,土地壤为酸性黄壤;境内适宜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洋芋、荞子等粮食作物和生姜、烤烟、水果、药构等经济作物。全乡森林覆盖率高,环境优美;境内上法酿造的白酒被称为“六盘水小茅台”而享有成为盛名。 龙场乡是一个苗族、白族、彝族、汉族等多民族居住的民族乡,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友好、热情好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近年来,抓住国家改革开放和国家新时期扶贫政策的良好机遇,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历届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努力发展经济、社会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
营盘乡 |
营盘乡位于水城县南部.北盘江南岸 地处东经140°40′—140°47′,北纬26°8′—26°15′之间。乡政府驻地距市中心区公路130公里,铁路80公里。全乡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13个村民组,4139户16347人,分布着汉、苗、彝、白、布依、 仡佬、穿青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有劳动力8245个,有耕地8839亩,其中水田618亩,林地面积83165.2亩。 营盘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最高海拔2865米,位于贵州第二高峰一牛棚墚子处,最低海拔840米,位于高家渡索桥。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北盘江风景区和牛棚墚子风景区等经过专家评审认定的一级景区。分布着石林、石牙、石洞、石谷、峰林、瀑布、天生桥等地表岩溶形态,又有溶洞、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地下雄姿,堪称神奇、有丰富的珍稀植物资源珙桐、西康玉兰,珍稀动物林麝、锦鸡、鹿等;矿产资源主要有冰洲石矿。全乡经济产业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粮食作物有玉米、洋芋、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甘蔗、花生等;经济果林有桃、柑桔;养殖方面现种牧草6000余亩 水柏铁路在营盘乡境内碗延盘旋三圈有36.4公里,占水柏铁路的l/4长,创下八个世界之最。设有等草坪火车站渡船寨火车站和营盘火车站,有大小隧道13 个。. |
顺场乡 |
顺场乡位于水城县的西南,八担山东北面的北盘江南岸,东与花戛接壤,南与普安、龙场相连,西北与新街、野钟隔江相望,距城119公里,全乡总面积119.4平方米,辖11个村94个村民组,4267户1963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944人,占86.3%,贫困户1115户4795人,占总人口24.4%,是苗、彝、布依族为主的民族乡,乡内无工矿乡镇企业,属典型的农业乡,全乡总耕地面积11413亩,其中水田4000亩,人均占有耕地0.58亩,乡内海拔差异大,最高2433米,最低800米,切割较大,气候差异明显,年均温度13.8℃,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上质以微酸性黄壤和马粪砂土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洋芋、荞子,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生姜、花生、甘蔗、柑桔等。2003年人均纯收入1410元,人均占有粮365公斤,是水城县较为贫困的民族乡之一。. |
花嘎乡 |
在水城县南部。面积161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其中苗、布依、彝等民族占75%。辖18村委会。原属顺场乡,1953年析设置花嘎民族自治乡、者卡乡和搓播乡。1958年撤乡并入龙场公社。1984年改设花嘎、搓播、者卡3民族乡。1992年合并置花嘎苗族布依族彝族乡。产甘蔗、黄果、板栗。有小学14所。乡人民政府驻地花嘎,在水城南57公里,乌都河南岸鸡冠岭山腰。人口100,均为布依族。海拔980米。“花嘎”系彝语译音,意为石垭口。. |
杨梅乡 |
在水城县南部。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2.1万,其中彝、苗、回、布依等民族占41.4%。辖21村委会。1949年为杨梅乡。1953年析设杨梅、台沙、白牛3乡。1958年撤乡建杨梅公社。1984年改设杨梅乡和台沙、白牛2民族乡。1992年合并设杨梅彝族苗族回族乡。产生漆、茶叶。有中小学24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杨梅树,在水城南33公里。人口 2 300。海拔 1 760 米。昔日附近多杨梅树,故名。为县境南部重要农贸集市。附近煤藏丰富。两水公路经此。. |
新街乡 |
新街乡地处东经104°31′,北纬11°11′之间,沿北盘江北岸,略是带状。位于水城县南部,距县城76公里,东与野钟乡接壤,南与顺场乡、龙场乡隔江相望,西与发耳乡毗邻,北连杨梅乡。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崎岖,全乡总面积52.48平方公里,呈立体气候。平均海拔1365米,最低海拔815米,辖5个行政村,67个构民组,总户数2907户总人口12081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数8003人。劳动年龄内人口数是7045人,乡境内居住着彝、苗、布依等十多个民族。全乡属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主产小麦、玉米、水稻、洋芋、茶叶、生姜 、辣椒、土烟、柑桔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现五个村均通电、通水、通公路。乡现有完小4所,初小1所,教学点3个,初级中学1所,分布于全乡5个行政村,小学在校生1846人,初中529人,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公办59人,代课教师11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人,中师中专45人,高中1人,初中以下5人。 乡财政收入27万元,人均占有粮360公斤,人均纯收入1360元,乡境内无厂矿企业,是纯农业乡。. |
野钟乡 |
野钟乡位于北盘江北岸,东面与果布戛乡毗邻,南与顺场乡隔江相望,西与杨梅相交,北与米箩乡接壤。乡政府驻地距县城91公里。境内居住着十三种民族,是一个以苗族、彝族、布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乡域总面积141.9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总户数3135户总人口17063人,其中劳动力9442人。有林面积11000亩,耕地面积13583.65亩,其中旱地10993.65亩,水田2590亩。 全乡整体为西北高,东南低的深山峡谷带状地形,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668 米。 全乡土地宽广、肥沃、气候适宜,年均气温14℃最高气温35℃,年降雨量1230毫米,无霜、雪期260天。 境内有锌、铅、银、铁、磷、煤、冰洲石、高铃土、大理石等矿藏资源。主产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荞子等粮食作物。有烤烟、油菜、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十余种。经济林木有桃、板栗、生漆、油桐、柑桔、梨子及桉树、塔拉等。. |
果布嘎乡 |
在水城县南部。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1.4万,其中彝、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占55.7%。辖16村委会。1953年设高石、永福、罗盘3乡。1958年撤乡并入杨梅公社。1984年设永姑、常明、罗盘、高石4民族乡。1992年合并设果布嘎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有煤、硫磺矿。产核桃、油桐籽。有小学23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果布嘎,在水城东南39公里,月亮山东部谷中。人口200,有汉、彝等民族。海拔 1 800 米。“果布嘎”系彝语译音,意为大山垭口。南北均为高山,故名。马场—高石公路经此。. |
猴场乡 |
猴场乡位于水城县东南面,距县城42公里,处水城、六枝、晴隆、普安四县接合部。全乡辖11个行政村,109个村民组,4125户18641人,少数民族人口14269人,占总人口的92%。2003年,农业总产值898万元,工业总产值344.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40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50万元,财政总收入为129.7万元,粮食总产量为 6167吨,农民人均占有粮326公斤,人均纯收入1028元。 全乡国土面积15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3公顷,有林地3602公顷,牧草地4360公顷。水资源丰富,北盘江、打把河、古牛可穿境而过。海拔高低落差较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盛产玉米、水稻、小麦、洋芋等;经济作物有优质“红阳”猕猴桃、黄果、甘蔗、生姜、花生、核桃、李、杏;中药构有杜仲、黄姜等,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水黄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通信较为方便,有着古朴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