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素有贵州“高原明珠”、祖国“西南煤海”之称。水城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段,全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97公里,总面积3605平方公里。水城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除汉族外,有苗、彝、布依、水、回、仡佬等24个少数民族。
水城县隶属于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边缘,东邻六枝特区和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盘县和普安县,北与赫章县毗邻。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山高、坡陡、谷深,土地贫瘠,全县现有耕地80万亩,人均耕地1.18亩,其中人均占有基本农田0.45亩。境内山峦起伏,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3米,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毫米。全县辖32个乡,1个镇,3个开发区,485个行政村,总面积3584平方公里,总人口7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6万人,非农业人口1.31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15万人,占总人口的43.43%。
自然条件
境内地势呈梯级起伏,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5米,一般多在1400-1900米之间。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州总面积的68%。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大部分地区年日照为1300-1500小时,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量1018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
流经县内的河流主要有北盘江和三岔河。北盘江属珠江水系红水河上游支流,过境长79公里,其支流有响水河、可渡河、牯牛河、月亮河和乌河等14条;三岔河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支流,过境长77公里,其支流有连山河、阿勒河、万全河和化乐河等。由于河流的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7.51万千瓦,可开发量33.63万千瓦。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和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生姜、花生、白芸豆和大蒜。野生植物中,果树有矮杨梅、剌梨、猕猴桃、会甘子、山渣等;药用植物有三七、黄连、天麻、何首乌等。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叶猴;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岩羊、蟒、锦鸡、水獭、穿山甲等。
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是水城县的一大优势。现已探明的有煤、铅、锌、铁、铜、钴、锰、镍、萤石、砂岩、石棉、陶土、硫铁矿、稀土、铝钒土、白云岩、重晶石、高岭土、冰洲岩、油页岩、石灰石、粘土等。煤炭探明储量43.3亿吨;铅锌总储量64.4万吨;铁矿远景储量为5313万吨,工业储量为1649万吨。
旅游资源
水城境内山峦起伏,自然景观较多。县政府机关所在地就有“上下钟山”、“凤凰展翅”等12个景点。近年建成的钟山公园、清碧公园、水钢笔架山公里和地下公园,景姿各异,令人留连忘返。离城西北十公里的天生湖风景区,是旅游的佳境。密上水库和加开营水库,是垂钓的乐园。文物古迹有被命名为“水城人”的硝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有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高家波铁索桥;还有古战场遗址、摩岩石刻等。民族风情主要有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跳脚舞”和布依族的“盘花歌”等,形式独特。
水城县境内名胜古迹较多,有燕子岩古生物化石、硝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屯口古战场遗址等14处人类文化遗址;有雷礼禄墓、黄金印墓、著名书法家桂天香墓等古墓奇观;有马王碑、粮碑、中坝无字碑等石刻艺术;有东岳殿、观音阁、罗氏居宅等楼阁宅院古建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方兴未艾,丰富多采,创作日趋繁荣,苗族芦笙舞多次出国演出,民间绘画20余幅作品被国家收藏,有的还远销国外。1988年,国家文化部命名水城为“中国现代民族民间绘画画乡”。
红色遗迹
水城是一个革命老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2000余人在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的率领下,途经董地、茨冲、阿佐、法那、阿戛、米箩等地。红九军团掉队教导团团长兼政委尹自勇、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支队政委欧阳崇庭、战士朱云先等20名失散红军与当地人民组成“齐心会”,在与-势力进行武装斗争中,尹自勇等人不幸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打富济贫”、“打倒大土豪”、分粮食给饥民而被人民广为传颂。1998年,水城县被定为革命老区。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水城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历史沿革
水城历史文化悠久。秦时为汉阳县所辖,清雍正十一年(1733)设水城厅,独立建制,因春夏水拱城垣,故名,一说县因水城河而得名。1913年置水城县。1950年2月20日成立水城县人民政府,1966年置水城区。1970年改水城特区。后又改水城县,1979年复置水城特区。1987年原水城特区分设为水城县和钟山区。
2000年,水城县辖1个镇、3个乡、29个民族乡。
2003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3]99号)同意水城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办事处迁至水城县滥坝镇。
管辖乡镇及人口
2003年,水城县辖1个镇、32个乡(其中29个民族乡),1个经济开发区,486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74.8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38万人;非农业人口1.32万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7822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滥坝镇 24926;
阿戛乡 26896;
盐井乡 18013;
蟠龙乡 31381;
双戛彝族乡 8894;
纸厂彝族乡 10894;
坪寨彝族乡 9900;
发箐苗族彝族乡 8582;
陡箐苗族彝族乡 20813;
董地苗族彝族乡 15984;
比德苗族彝族乡 24753;
化乐苗族彝族乡 24401;
南开苗族彝族乡 36613;
保华苗族彝族乡 21097;
青林苗族彝族乡 15568;
金盆苗族彝族乡 21593;
木果彝族苗族乡 30705;
勺米彝族苗族乡 18389;
玉舍彝族苗族乡 32782;
猴场苗族布依族乡 17129;
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 18918;
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 17872;
杨梅彝族苗族回族乡 21824;
发耳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33699;
都格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24803;
鸡场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23484;
米萝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26018;
红岩布依族彝族苗族乡 15218;
顺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18399;
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16592;
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 16067;
新街彝族苗族布依族乡 11907;
果布戛彝族苗族布依族乡 14114。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74万人 | 3589平方公里 | 520221 | 553000 | 0858 | 查看 水城县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钟山区 |
|
六枝特区 |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西部,地处攀西---六盘水国家重点经济开发区的东南侧,是“江南煤都”六盘水市的东门,距省会贵阳174公里,与黄果树瀑布、龙宫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毗邻,全区总面积1792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总人口59.76万人,有汉、彝、苗、布依等20多个民族。 六枝特区辖5个镇、5个乡、9个民族乡:平寨镇、郎岱镇、岩脚镇、木岗镇、大用镇、新窑乡、落别布依族彝族乡、折溪彝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新场乡、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堕却乡、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乡、洒志彝族布依族苗族乡、毛口布依族苗族乡、龙场乡、新华乡、梭嘎苗族彝族乡、陇脚布依族乡。 历史沿革 1913年置郎岱县,1960年县治迁驻六枝区下云盘,改置六枝市,1962年改县,以境内六枝(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命名。1966年置六枝特区。 2000年,六枝特区辖5个镇、1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4176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平寨镇 120457 郎岱镇 30881 岩脚镇 47330 木岗镇 20716 大用镇 22902 新窑乡 34278 龙场乡 31487 新华乡 21010 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 16068 牛场苗族彝族乡 19380 新场乡 30037 堕却乡 22864 箐口彝族仡佬族布依族乡 12349 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35765 毛口布依族苗族乡 9512 洒志彝唉布依族苗族乡 14090 陇脚布依族乡 9861 折溪彝族乡 12859 落别布依族彝族乡 29916。 2003年,六枝特区辖5个镇、14个乡(其中9个民族乡),394个村委会、17个社区居委会。年末总人口63.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9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38万人。 经济发展 境内有市级经济开发区一个,有六枝工矿集团、六盘水煤机厂、一四二队、水源队、铁五局水泥厂等省、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有绿色食品厂、领先食品厂、家乡土豆片厂、犇鑫牛肉干厂、宏奇制药厂等区属企业和上规模的民营企业102家。工业基础坚实,乡镇企业发展前景良好。 六枝特区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5--15.2℃,无霜期294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平均海拔1350米,最低海拔609.5米,最高海拔2126.9米,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和烤烟、蔬菜、茶叶、中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是六盘水市的粮油和蔬菜生产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 社会发展 六枝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处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南有北盘江的上游牂牁江,北有乌江上游三岔河,东有黄果树瀑布的源头白水河。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六枝的交通发达、通信快捷。贵昆电气化铁路、贵(阳)至烟(堆山)公路横贯全境,株(洲)六(盘水)电气化铁路复线正在建设之中,已经动工建设的水(城)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共有各级公路48条,从昆明发往全国各地的各次列车均在六枝站停靠,已成为贵州西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通信设施先进,采用日本NEC交换机,已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因特网、160、168声讯台、180投诉台、可视电话,安装了用户自动查询系统,本地网建设完成传输从模拟向数字转化。平均电话普及率1.3部/百人,城市普及率5.8部/百人。 旅游资源 六枝特区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六枝的前身为郎岱县,因郎山和岱山而得名,郎山下临牂牁江,据《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区内有牂牁江、回龙溪、滴水滩瀑布、铜线洞等多处旅游景点;有新旧石器时代交替的桃花洞古人类遗址、独一无二的梭戛长角苗风情点、落别坝湾布依族风情点;有悠久的夜郎文化和独特的历史景观;中心区有公园2座。亭台楼榭、湖光山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更增添了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的秀色。 六枝特区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的源头就在六枝境内,距大瀑布50公里。在黄果树瀑布的上游白水河两岸有以铜线洞为代表的溶洞群,洞内晶莹剔透,奇瑰多姿;落别坝湾滴水滩瀑布群清秀典雅,令人留连忘返。雄伟壮丽的省级风景区牂牁江风景素有“小山峡”之称,矗立在牂牁江边上的郎山又叫老王山,峻峭挺拔,远远望去那王者的气度令人折服。新旧石器交替时代的桃花洞遗址和古夜郎驿道上的“岩疆锁钥”石刻都在向你讲述着一个个古老民族和国度的悠长历史。回龙溪岸上的美女峰,岸边二道水的竹楼水榭告诉你这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保护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角苗风情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六枝的人文自然景观,充分显示着它的不可替代性、独特性和神秘感,具有巨大的科研、考察、观光旅游价值。 矿产资源 六枝特区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有煤、铁、砷、铅、锌、莹石、冰 石、重晶石、硅砂、石灰石、石膏等十余种矿产资源。煤炭探明储量为25.5亿吨,煤种齐全、煤质好、易开采,现年产250万吨;瓦斯储量为69.5亿立方米。 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有河流25条,总长316.2公里,流域面积1370平方公里,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15.06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4.85万千瓦,投资8000多万元的阿珠电站已经贵州省计委立项。被誉为长寿村的六枝特区岩脚镇木贡村蕴藏丰富的富碘复合型矿泉水,经贵州深山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已打入市场,响誉省内外。另外,岩脚镇木贡温泉,新窑乡洗马河温泉已经有关专家考证,正待开发。 六枝不仅有富足的矿藏和丰富的水资源,而且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区内有草场3万余公顷,宜牧荒山2.4万公顷,牧草茂盛,无污染,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场所。经中国科学院论证,该区生产的富硒茶,对人体具有防癌和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已成片开发,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全区森林34.8万亩,林木19.03万亩,经济林木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5%。 |
水城县 |
水城县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素有贵州“高原明珠”、祖国“西南煤海”之称。水城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段,全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97公里,总面积3605平方公里。水城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除汉族外,有苗、彝、布依、水、回、仡佬等24个少数民族。 水城县隶属于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边缘,东邻六枝特区和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盘县和普安县,北与赫章县毗邻。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山高、坡陡、谷深,土地贫瘠,全县现有耕地80万亩,人均耕地1.18亩,其中人均占有基本农田0.45亩。境内山峦起伏,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3米,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毫米。全县辖32个乡,1个镇,3个开发区,485个行政村,总面积3584平方公里,总人口7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6万人,非农业人口1.31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15万人,占总人口的43.43%。 自然条件 境内地势呈梯级起伏,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5米,一般多在1400-1900米之间。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州总面积的68%。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县大部分地区年日照为1300-1500小时,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量1018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 流经县内的河流主要有北盘江和三岔河。北盘江属珠江水系红水河上游支流,过境长79公里,其支流有响水河、可渡河、牯牛河、月亮河和乌河等14条;三岔河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支流,过境长77公里,其支流有连山河、阿勒河、万全河和化乐河等。由于河流的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7.51万千瓦,可开发量33.63万千瓦。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和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生姜、花生、白芸豆和大蒜。野生植物中,果树有矮杨梅、剌梨、猕猴桃、会甘子、山渣等;药用植物有三七、黄连、天麻、何首乌等。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叶猴;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岩羊、蟒、锦鸡、水獭、穿山甲等。 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是水城县的一大优势。现已探明的有煤、铅、锌、铁、铜、钴、锰、镍、萤石、砂岩、石棉、陶土、硫铁矿、稀土、铝钒土、白云岩、重晶石、高岭土、冰洲岩、油页岩、石灰石、粘土等。煤炭探明储量43.3亿吨;铅锌总储量64.4万吨;铁矿远景储量为5313万吨,工业储量为1649万吨。 旅游资源 水城境内山峦起伏,自然景观较多。县政府机关所在地就有“上下钟山”、“凤凰展翅”等12个景点。近年建成的钟山公园、清碧公园、水钢笔架山公里和地下公园,景姿各异,令人留连忘返。离城西北十公里的天生湖风景区,是旅游的佳境。密上水库和加开营水库,是垂钓的乐园。文物古迹有被命名为“水城人”的硝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有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高家波铁索桥;还有古战场遗址、摩岩石刻等。民族风情主要有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跳脚舞”和布依族的“盘花歌”等,形式独特。 水城县境内名胜古迹较多,有燕子岩古生物化石、硝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屯口古战场遗址等14处人类文化遗址;有雷礼禄墓、黄金印墓、著名书法家桂天香墓等古墓奇观;有马王碑、粮碑、中坝无字碑等石刻艺术;有东岳殿、观音阁、罗氏居宅等楼阁宅院古建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方兴未艾,丰富多采,创作日趋繁荣,苗族芦笙舞多次出国演出,民间绘画20余幅作品被国家收藏,有的还远销国外。1988年,国家文化部命名水城为“中国现代民族民间绘画画乡”。 红色遗迹 水城是一个革命老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2000余人在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的率领下,途经董地、茨冲、阿佐、法那、阿戛、米箩等地。红九军团掉队教导团团长兼政委尹自勇、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支队政委欧阳崇庭、战士朱云先等20名失散红军与当地人民组成“齐心会”,在与-势力进行武装斗争中,尹自勇等人不幸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打富济贫”、“打倒大土豪”、分粮食给饥民而被人民广为传颂。1998年,水城县被定为革命老区。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水城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历史沿革 水城历史文化悠久。秦时为汉阳县所辖,清雍正十一年(1733)设水城厅,独立建制,因春夏水拱城垣,故名,一说县因水城河而得名。1913年置水城县。1950年2月20日成立水城县人民政府,1966年置水城区。1970年改水城特区。后又改水城县,1979年复置水城特区。1987年原水城特区分设为水城县和钟山区。 2000年,水城县辖1个镇、3个乡、29个民族乡。 2003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3]99号)同意水城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办事处迁至水城县滥坝镇。 管辖乡镇及人口 2003年,水城县辖1个镇、32个乡(其中29个民族乡),1个经济开发区,486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74.8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38万人;非农业人口1.32万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7822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滥坝镇 24926; 阿戛乡 26896; 盐井乡 18013; 蟠龙乡 31381; 双戛彝族乡 8894; 纸厂彝族乡 10894; 坪寨彝族乡 9900; 发箐苗族彝族乡 8582; 陡箐苗族彝族乡 20813; 董地苗族彝族乡 15984; 比德苗族彝族乡 24753; 化乐苗族彝族乡 24401; 南开苗族彝族乡 36613; 保华苗族彝族乡 21097; 青林苗族彝族乡 15568; 金盆苗族彝族乡 21593; 木果彝族苗族乡 30705; 勺米彝族苗族乡 18389; 玉舍彝族苗族乡 32782; 猴场苗族布依族乡 17129; 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 18918; 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 17872; 杨梅彝族苗族回族乡 21824; 发耳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33699; 都格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24803; 鸡场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23484; 米萝布依族苗族彝族乡 26018; 红岩布依族彝族苗族乡 15218; 顺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18399; 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16592; 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 16067; 新街彝族苗族布依族乡 11907; 果布戛彝族苗族布依族乡 14114。 |
盘州市 |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是贵州的西大门,地处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称。 具体位置在北纬25°19"36"--26°17"36",东经104°17"46"--104°57"46"之间。东邻普安,南接兴义,西连云南省富源、宣威,北邻水城。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 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人口86。4万。少数民族 人口占12.7%。非农业人口占10.9%。 发展历史 盘县历史悠久,有距今约3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盘县大洞(原名十里大洞)。古为夜郎地,汉属宛温。晋隶宁州,刘宋时置西安县,南齐称西宁县。唐初为训州地,贞观八年(634年)置盘州,天宝后至宋代为于矢部(齐弥部)地。元初置普安路。后升招讨司,继改宣抚司,复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卫府并设,改普安路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与卫同地分治。后普山府废,普安卫升军民指挥使司(后变废,复称卫)。永乐元年(1043年)设普安安抚司,十三年(1415年)安抚司废,改置普安州。 万历十四年(1586年),迁普安州与普安卫同城而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析州属三营三里地置普安县,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普安卫并入普安州。嘉庆十四年(1809年)升普安州为直隶州,十六年改普安州为普安直隶厅。宣统元年(1909年)改盘州厅。民国2 年(1913年)改盘县。解放后仍为盘县。 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为开发盘县煤田,于1965年由盘县划出9个公社,云南宣威划出3个公社设盘县矿区(后改称盘县特区)。1970年,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仍名为盘县特区。1985年末,特区辖17个区(镇),93个乡(镇);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1993年“建、并、撤”后,全县辖37个乡镇、747个行政村,后经合并为450个村。1999年更名盘县,县政府驻地搬迁红果,到2003年底全县有人口1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5万人。 自然条件 全境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中南部降起。北部的牛棚梁子主峰海拔2865米,东北部的格所河谷海拔735米。相对高差2130米。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2.4%,丘陵地占9.2%,坝地占2.4%。宜林宜牧土地373.5万亩(量算亩,下同),占土地总面积的61.3%,宜耕地面积145.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9%。其中较好的耕地仅4.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0%,多分布在海拔1000—1900米之间。 区境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2℃,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亦时常出现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涝、秋绵雨等灾害性天气。 矿产资源 区境矿藏资源丰富。金、银、铜、铁、铅、锌、汞、石膏、石棉、大理石、冰洲石、煤层气等均有分布。煤的储量为105亿吨,种类齐全,煤质优良,为江南诸省之冠。明初煤炭即已作燃料使用。“三线建设”中,国家决定开发盘县煤田。建设中,1966年来自全国20个省(市)、14个矿务局100多个单位1.5万余人的建井队伍投入建矿会战,70年代先后投产,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全国少有。至1985年,盘江矿务局共有5 个矿、6对井、2个选煤厂、1个水泥厂和其他附属单位。地方煤矿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盘县成了国家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1985年,全区原煤产量423万吨,选精煤142万吨,土焦64万吨,煤炭工业产值达12879万元,占工业产值的66.5%。 文物名胜 盘县文物名胜多。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盘县大洞。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县城南郊的碧云洞,自明代以来为文人青睐,留下许多诗文摩刻,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游记中详加描述。老厂有万亩竹海,山川秀丽。竹海中的泉水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进行化学调查和水质评价研究,并通过国家级鉴定,为特殊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各件下形成的极低矿化度、极度低硬度、超低钠、国际首次发现的一种天然优质饮料水。妥乐村的千株银杏形成独有景区。盘县银杏产量为全省之最。 行政区划 盘县辖20个镇、6个乡、11个民族乡:红果镇、城关镇、板桥镇、水塘镇、民主镇、大山镇、保田镇、老厂镇、玛依镇、石桥镇、平关镇、响水镇、火铺镇、乐民镇、西冲镇、断江镇、盘江镇、柏果镇、洒基镇、刘官、忠义乡、新民乡、普田回族乡、珠东乡、两河乡、滑石乡、鸡场坪彝族乡、松河彝族乡、坪地彝族乡、四格彝族乡、淤泥彝族乡、普古彝族苗族乡、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保基苗族彝族乡、英武乡、马场彝族苗族乡。 建置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盘州厅。1914年改县。据《兴义府志》:“(古盘州)因(盘)江以命名也。”1966年置盘县特区。 1999年2月28日,民政部(民发[1999]16号)批复同意撤销盘县特区,设立盘县,以原盘县特区的行政区域为盘县的行政区域。将盘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原盘县特区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迁至红果镇。 2000年,盘县辖20个镇、6个乡、1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07080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红果镇 72385 平关镇 24672 火铺镇 25947 断江镇 36106 盘江镇 29603 柏果镇 71241 洒基镇 23393 刘官镇 30304 马依镇 16923 老厂镇 24120 城关镇 44017 响水镇 24577 乐民镇 47175 石桥镇 19986 板桥镇 43804 西冲镇 21056 保田镇 19729 大山镇 34298 民主镇 30675 水塘镇 33334 两河乡 18600 坪地彝族乡 33068 四格彝族乡 21027 松河彝族乡 24599 鸡场坪彝族乡 38047 滑石乡 25428 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 31545 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 25014 保基苗族彝族乡 13318 淤泥彝族乡 26709 普古彝族苗族乡 22000 英武乡 17843 珠东乡 22829 新民乡 34153 普田回族乡 12256 忠义乡 17771 马场彝族苗族乡 13250 2001年,盘县辖20个镇、17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46个居委会、747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114.3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2万人,非农业人口17.54万人。 2002年,盘县辖20个镇、17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46个居委会、747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115.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7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2万人。 2003年,盘县辖20个镇、17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747个村委会、52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116.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2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