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坝村位于水城县正南方向,海拔约为1850米左右,距离市中心城区约15公里,与阿嘎、盐井和营田村接壤,总面积为8.3平方公里,全村所辖7个村民组,总户数为354户,1557人。分别居住有彝、苗、汗等族别。有耕地面积1312亩,境内气候温和、农作物主产玉米、马铃薯、大豆、烤烟、核桃等经济作物,林地面积为3180亩。
我村于2007年并村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修建了烟水配套工程大型水窖10个,小型水窖30个服务农户,完成茅草屋改造和危房改造暨美好家园建设80栋。沼气池70口,从1987年种植烤烟至今,不断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带领广大农户从贫困走向小康,2009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农业生产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农村危房改造暨美好家园建设先进集体,又被评为勺米乡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全村通过青年劳动力的输出和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为实现美好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总数:1557人 农业人口:155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苗,汗 发展口号:
--所辖村:野坞组,海坝组,叶家寨组,大唐组,龙井组,田坝组,罗家坪 生产总值: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烤烟,核桃 办公所在地:海坝村海坝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221106 | 553000 | -- | 查看 海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红布村 |
红布村位于勺米乡政府东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所辖7个村民组(冲口、包包营、半坡、红布、树林、箐口、河湾)东与果立普相邻、西与玉舍森林公园接壤、北与梭沙村连接、南接坡脚村地界,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农业村,全村面积5.8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仡佬等多种少数民族,全村总人口1826人,共475户,耕地面积1068亩,人均耕地0.5亩,现有大牲畜1052头,羊1612只,猪2080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年收入2050元,森林面积1万多亩,其中天然林面积4千多亩,用材林5千多亩,经济林1千多亩,种植茶叶2千多亩,板栗基地1个500多亩,属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纯农业村。 红布村在乡政府、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于2010年修建了红布村活动室,占地面积2120平方米,共投资50多万元,配备了办公用品,村活动室设施基本齐全,国策大院的完善,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好评,并配备了村卫生室和农家书屋,做到小病不出村,看书有阅读室,改善了村委的办公条件,使全村村民召开会议各种活动时有一较好的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1826人 农业人口:182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冲口,包包营,半坡,红布,树林,箐口,河湾 生产总值: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基地 名特产品:茶叶,板栗, 办公所在地:红布村 |
营田村 |
营田村位于勺米乡东北部,全村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所辖13个村民组,分别为元田、大寨、小寨、湾河、麻窝、山林,林场、王家寨、安家寨、鉢刀营、官寨、万福厂、 关炉下、现有村民761户,3349人,现有耕地2581亩(习贯亩),林地(包括自然林)9862亩,境内海拔1300—1800米,年平均气温12.8℃,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湿雾大。 种植业方面主要有玉米,洋芋(马铃署)、苦荞,经济经果:茶叶、杜仲、核桃、板粟、猕猴桃、土漆、桃子、布朗李、野生刺竹笋。 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牛、羊、猪、鸡、等为养殖业。 野生名贵中药材有野生天麻、龙胆草、七叶一枝花、金银花、路党参等。 --人口总数:3349人 农业人口:334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元田,大寨,小寨,湾河,麻窝,山林,林场,王家寨,安家寨 生产总值: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马铃署),苦荞,茶叶,杜仲,核桃,板粟,猕猴桃,土漆,桃子,布朗李 办公所在地:营田村元田组 |
果立普村 |
果立普村位于勺米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约20公里,东面与米箩乡接壤,南面与杨梅乡比邻。全村总面积约18.8平方公里,辖啊期寨、泥木底、岩上、果立普、严家寨、沙坝、小寨、石关口、箐上9个村民小组,全村569户,2405人,居住有彝、苗、仡佬、穿青等少数民族,全村通电,通水,除小寨、石关口、箐上组外,其余6个村民组均通公路。玉马公路与泥木底、啊期寨两组相邻,村内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全村总面积48523亩,林业用地面积 8921亩,其中有林地6971亩,灌木林地 1950亩,森林覆盖率35.3%。境内平均海拔高度在1200米---1950米之间,平均气温12 ℃,气候温凉,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玉米、马铃薯和各种绿色蔬菜。 勺米乡果立普村在撤、建、并以前称为和平大队,辖啊期寨、泥木底、岩上、果立普、严家寨、沙坝、小寨、石关口、箐上9个生产队。全村分土地人口为1776人,人均占有耕地1.2亩,各生产队均有自留荒山, 2007年,村第七届班子成员在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关怀下,2008年10月在泥木底组种植了100亩3个品种的布郎李。2009年在啊期寨组和岩上组各种植100亩清香核桃,同时鼓励群众试种多品种的绿色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养殖业主要分布在岩上、果立普、石关口箐上四个组,2008年初具养殖规模的农户已达3户:箐上组蔡甫军养黑山羊58只,岩上组杨学军养黑山羊46只,石关口组刘明玉黑山羊54只,单养牛、马上2(头、匹)以上的农户就有100多户,全村共有能繁母猪98头,单啊期寨组钱尚奎1户就有能繁母猪6头,并加之煮酒、种植各种适宜绿色蔬菜,这些农户紧抓“玉马经济带”这千载难逢机遇,凭自己的辛勤劳作、勤劳致富,正朝小康生活走近。2005年以来,全村共向外输出劳动力1000多次,单凭劳务收入就达150多万元。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782元,人均占有粮408公斤,村容村貌、村民习俗、文化素质、生活质量正逐年改善和提高,全村正走向以农促工,以工哺农的发展路子。 村有村级完小一所,原是一所比较破旧的石木结构楼房,在公路不通的情况下,经上级有关部门多方凑集资金,全村村民出义务工运砂石料和钢筋水泥,新教学楼于2003年动工修建,2004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现有在校学生246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8%,由于各方面工作比较突出,村2009年元月被乡党委、政府授予“两基”迎国检先进集体,村支部2009年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五好”支部。 2008年12月,修通了通村公路连接米箩乡公路,2009年底,由村经多方面协调,村民自愿出土地和土地附着物等,动工修建果立普村沙坝组经小寨组、石关口组至箐上组的进组公路,现公路基本雏形已完成,但因客观原因而未能全部修完。2010年底,323平方米村新活动室正式投入使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必将给果立普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带来较大的变化,必将给果立普村在今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人口总数:2405人 农业人口:240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啊期寨,泥木底,岩上,果立普,严家寨,沙坝,小寨,石关口,箐 生产总值: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果立普村 |
坡脚村 |
坡脚村位于勺米乡东南部,与风景秀丽的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相邻,距乡政府驻地约8公里,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水西盘、杉树脚、岩脚寨、坡脚、包包寨、生拉期),现有村民540户,2244人,人均占有粮402公斤,人均纯收入3680元。境内居住着汉、彝、苗、蒙古、穿青、仡佬等多种民族。全村现有耕地916亩(习惯亩),基本为旱地。境内海拔 1300—1650米,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10—250天,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湿雾大,村北岸有丰富的煤碳资源,现有年生产设计能力为30万吨的地方煤矿3对,年生产设计能力为240万吨的国营煤矿1个。村有注册资金200万元裕民种养植专业合作社一个。村南岸接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农业产品。有保持较好300至500年的古神树林一座小山林,零星神树6棵,珍稀抢物,有光叶珙桐、西康玉兰、杜鹃花、野生中草药丰富,动物有红腹锦鸡,麻母鸡、山鸡、野兔等。1996年全村通电,2004年全村通公路,2011年8月南北两岸实现通路。2005年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2006年建成村文明活动中心。有小学1所(一至六年级6个班),教师8名,在校生39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新教学楼正在建设中。全村现有党员26名,其中女党员3名,少数民族党员12名,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逐步年轻化,知识化。 --人口总数:2244人 农业人口:224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苗族,蒙古,穿青,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水西盘、杉树脚,岩脚寨,坡脚,包包寨,生拉期 生产总值: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水城县勺米乡坡脚村 |
范家寨村 |
范家寨村位于勺米乡东南部,与风景秀丽的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相邻,距乡政府驻地约150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一组、二组、小屋机组、纸厂组、大坪子组、二营组、大营组、五星组、沙冲组、龙井组、小山组、岩口组、保卫组、新华组),现有村民967户,4254人,人均占有粮405公斤,人均纯收入3680元。境内居住着汉、彝、等多种民族。全村现有耕地916亩(习惯亩),基本为旱地。境内海拔 1350—1750米,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10—250天,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湿雾大,村北岸有丰富的煤碳资源,现有年生产设计能力为60万吨的地方煤矿2对,年生产设计能力为240万吨的国营煤矿1个。 村南岸接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农业产品。全村现有党员39名,其中女党员5名,少数民族党员15名,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逐步年轻化,知识化。 2007年10月至今,村支书范永云,主任杨定海,副支书邹江海,团支书兼文书田辉,计生专干赵德国,民兵连长何仕江,妇代会主任杨雪梅。 勺米乡范家寨村村集体工作获奖情况 2008年10月被乡委乡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十二月被0六盘水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2010年元月荣获2009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一等奖。 2009年元月荣获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二等奖。 2009年元月被乡委评为2008年度组织党建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2月被乡委乡人民政府评为2009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11月被市委评为 年度五好基层党组织.。 2011年七月被贵州省委评为2010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人口总数:4254人 农业人口:4254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2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小屋机组,纸厂组,大坪子组,二营组,大营组,五星 生产总值: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煤炭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马铃署),苦荞茶叶,核桃,板粟 办公所在地:范家寨村一组 |
鱼塘村 |
一、地理位置、人口及自然资源情况 鱼塘村位于勺米乡政府东北部6公里处,辖区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由鱼塘、小箐、马尾河、三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现有779户村民、有3046人。分布于全村17个村民组。常住人口2817余人,流动人口229余人。拥有耕地面积近1766余亩,,退耕还林1089.2亩,25度陡坡耕地3600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2亩。种植专业户普及率达到92%以上,拥有核桃经济果林100余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元左右人民币。 二、村支两委组织情况: 村两委干部由7人组成,党支部5人:书记由谢传玉担任,支部委员由谢礼华、宁显学、蒋天飞、何仕贤组成;村民委员会5人:主任由秦明国家担任,村委委员由谢传莹、龙开富、蒋天飞、宁显学组成;另外聘用计生专干1名。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62名,目前,党员队伍中,高龄党员比例占到55%。近几年来,党支部注重年龄结构调整,已经陆续吸收10余名有事业心、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加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考察对象行列。2010年,有3名意识青年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有2名入党积极分子按期转为预备党员考察对象。 三、、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2008年建成100平米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实施了“村村通”工程、村部改造、村庄规划整治、新村建设、危房改造等工程 --人口总数:3046人 农业人口:304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6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寨组,鱼塘组,核桃寨组,杜家店组,大坡组,安家寨组,红旗组,箐脚组,民主组,干河组,仓脚组,发其组,元箐组,水井组,大湾组,小箐组,麻窝组 生产总值: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 办公所在地:鱼塘村核桃寨组 |
海坝村 |
海坝村位于水城县正南方向,海拔约为1850米左右,距离市中心城区约15公里,与阿嘎、盐井和营田村接壤,总面积为8.3平方公里,全村所辖7个村民组,总户数为354户,1557人。分别居住有彝、苗、汗等族别。有耕地面积1312亩,境内气候温和、农作物主产玉米、马铃薯、大豆、烤烟、核桃等经济作物,林地面积为3180亩。 我村于2007年并村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修建了烟水配套工程大型水窖10个,小型水窖30个服务农户,完成茅草屋改造和危房改造暨美好家园建设80栋。沼气池70口,从1987年种植烤烟至今,不断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带领广大农户从贫困走向小康,2009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农业生产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农村危房改造暨美好家园建设先进集体,又被评为勺米乡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全村通过青年劳动力的输出和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为实现美好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总数:1557人 农业人口:155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苗,汗 发展口号: --所辖村:野坞组,海坝组,叶家寨组,大唐组,龙井组,田坝组,罗家坪 生产总值: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大豆,烤烟,核桃 办公所在地:海坝村海坝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