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村村位于都格乡东面,俗称马龙大屯。距乡政府直线约5000米,海拔高度1600米,村委会设在屯中间,东面与发耳乡的江西村接壤,南面与都格村的坪子组相连,四面与都格村的岩脚组彼邻。本村辖22个村民小组,1354户人家,4849人。有汉族、彝族、布依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8%左右,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行政村,有荒山林地3450亩,有耕地3026亩,无水田。马龙是一个山高、偏僻,条件特别差的行政村,人多地薄,无开发资源,主产一年一度的玉米、洋芋。人均占有粮只有14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100元,贫困面大。为了生存,外出打工的人数占总劳动力的50%以上。用材林不多,经果很少,目前有100亩的核桃基地。水果主产桃子、蔬菜生姜为首。有发耳和都格至马龙两条乡村公路进村。全村境内组组通公路和组组有照明用电。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在上级部门的援助下,全村共修建了小水窖650个,吃水难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有沼气64口,在村内无工厂,无种养殖专业户。
--人口总数:4849人 农业人口:4701人 非农业人口:148人
--行政区面积:9.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4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马龙村街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221108 | 553000 | -- | 查看 马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龙井村 |
龙井村位于都格乡西南面,1130户,4325人,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4560亩,其中水田1800亩,平均海拔1050米,人均占有粮390公斤,人均纯收入3960元,日照时间1760小时。由于该村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现该村已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实施猕猴桃种植1098亩,并以农业合作社的名誉成立了泽能合作社,重点发展猕猴桃的种植。目前已实施1098。 --人口总数:4325人 农业人口:3945人 非农业人口:380人 --行政区面积:12.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3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猕猴桃基地,生姜,杨梅 名特产品:桔子,生姜,黄果等 办公所在地:都格乡龙井村武家街组 --自然条件: 资源:煤、铁、铜、锌 |
新盘村 |
新盘村距都格乡政府8.5公里,位于都格乡政府驻地西面,东与鸡场乡旗帜、高桥两村接壤,南与凹子、安居科村比邻,西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河谷村相望,最高海拔1900米,最低1300米,属典型的贫困边远山区,但村内交通畅通,响水电站大坝公路从中而过,全村总人口4975人,1423户,土地面积2067.68亩(其中田520.68亩,地1547亩)。党员31名,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村后备干部5名。养殖户20余户。 14个村民组都有通组公路,有年产120万吨的保兴煤矿一个。 --人口总数:4975人 农业人口:4780人 非农业人口:195人 --行政区面积:1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67.6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735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生姜,大豆 办公所在地:都格乡新盘村街上 |
都格村 |
都格村位于水城县48公里处,东与都格乡黄泥村连接,南与发耳乡拖坡村接壤,北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纳龙村隔江相望,境内条件气候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二、生态与自然环境属于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海拔900—1500米,农业主产:玉米、水稻、花生、生姜、蔬菜、甘蔗、水果等;牧业:可成规模养牛、马、猪、羊和鸡;矿产资源:储有大量煤、工业,本村辖区内有年发电量10万千瓦时泥猪河电站1座。 三、人口。全村辖13个村民组,1191户,3974人。各名族比例:汉族占总人口的54%,布依族占总人口的27.9%,苗族占总人口的10.2%,彝族占总人口的4.9%,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1.2%。 四、水、电交通。通水13个村民组、通电13个村民组、通路13个村民组。 五、公益事业、经济发展。村内有小学2所,村活动室1栋557平方米,占地980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粮食总产值为7307616万元, --人口总数:3974人 农业人口:3053人 非农业人口:921人 --行政区面积: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4.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798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花生,生姜 办公所在地:都格乡都格村街上 |
马龙村 |
马龙村村位于都格乡东面,俗称马龙大屯。距乡政府直线约5000米,海拔高度1600米,村委会设在屯中间,东面与发耳乡的江西村接壤,南面与都格村的坪子组相连,四面与都格村的岩脚组彼邻。本村辖22个村民小组,1354户人家,4849人。有汉族、彝族、布依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8%左右,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行政村,有荒山林地3450亩,有耕地3026亩,无水田。马龙是一个山高、偏僻,条件特别差的行政村,人多地薄,无开发资源,主产一年一度的玉米、洋芋。人均占有粮只有14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100元,贫困面大。为了生存,外出打工的人数占总劳动力的50%以上。用材林不多,经果很少,目前有100亩的核桃基地。水果主产桃子、蔬菜生姜为首。有发耳和都格至马龙两条乡村公路进村。全村境内组组通公路和组组有照明用电。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在上级部门的援助下,全村共修建了小水窖650个,吃水难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有沼气64口,在村内无工厂,无种养殖专业户。 --人口总数:4849人 农业人口:4701人 非农业人口:148人 --行政区面积:9.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4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玉米、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马龙村街上 |
黄泥村 |
黄泥村辖14个村民组,1432户,总人口4742人,耕地面积1364亩,是多民族村寨,有彝族、苗族、布依族、汉族,分布居住在各村民小组,海拔高2000米、低800米,是一个气温差距较大的村,有杨梅基地500亩。 --人口总数:4407人 农业人口:4103人 非农业人口:304人 --行政区面积:9.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90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58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黄泥村 --自然条件: 资源:煤、铜、铁、锌、锡 |
垭口村 |
一、地理位置:垭口村位于水城县57公里处,都格乡10公里处,东抵发耳乡双井村,南抵发耳乡河坝村,西抵本乡黄泥村,北抵玉舍乡大坪村。 二、村组人口情况:我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1153户,4438人,本村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汉族占本村总人口的52%,布依族占21.6%,彝族占18.9%,苗族占7.5%。独生子女有4户,儿女结扎户11户,五保户19户。 三、生态与自然环境土地状况:有耕地面积4358亩,田有364亩,退耕还林1722亩,生态林5864亩。 四、海拔与本村特产:本村最低海拔1160米,最高海拔1950米。主产:黄果、桔子、甘蔗、升降、花生、稻谷、玉米、玉米、小麦、马铃薯、荞子、花椒、辣椒、板栗、核桃、桃子、李子。 五、养殖类:有猪、牛、羊、马、鸡等,其中养猪大户13户,养牛大户有35户,黑山羊养殖户有40户。 六、交通方面:水柏铁路、水盘高速公路横穿于我村境内,乡村公路已通18个村民组,未通3个村民组。 七、矿产资源类:有煤、锰、铁、锌、铅、石灰石、悬武岩、优质水。原有文物类:1、青钢坡洞约50米、解放时期游击队员在此洞内驻扎约1个月;2、大落水洞约3000米;3、小落水洞月2000米;4、马落洞约1000米;5、凡独地大洞约1500米。6、小百岩洞约800米,解放前营头6座,古树10棵。由于该村内矿物丰富,环境美好,水源优质,导致我村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160余人。 --人口总数:4438人 农业人口:4367人 非农业人口:71人 --行政区面积:6.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35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54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核桃等 办公所在地:垭口村街上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