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耳村位发耳乡中部,东接大寨村,南临新联村,西连先进村,北与 店子村相邻。辖六个村民组,十九个自管小组。全村总户数757户,总人口2273人,其中常住农业人口1797人,非农人口265人,流动人口211人。地形南高北低,属斜坡型地貌。海拔高度为1000—1350米。总面积5.2平方公里。有三分之一属发耳乡小城镇建设规划范围。目前发耳城镇建设及先进村移民搬迁点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已成为发耳乡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主体民族有:汉、苗、布依、彝等民族。中,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它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全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年降雨量为11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4度,无霜期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积温高,水源丰富。适宜种养殖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有蔬菜 、瓜、果、花生、玉米、水稻等。水果主要有杨梅、桃、李、梨等。蔬菜主要有白菜、莴笋、辣椒、茄子、四季豆、黄瓜、空心菜、瓢儿菜、西红柿等二十多种。全村交通方便,公路畅通。主要交通干线有水盘线,我村至火车站及电厂二级公路,我村至发耳煤业公司水泥公路及街道硬化路等。已实现组组通公路,寨寨通公路。总耕地面积为2560亩,荒山155亩,水面1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50元。村内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 砖厂一个。
至2011年上半年,全村共有0正式党员34名,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9名。0员中60岁以上的有13人,40岁—60岁的有11人,40周岁以下的有1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人,初中文化程度有1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0人。有村干部12人。其中50—60周岁的有1人。40—50周岁的有2人。30—40周岁的有2人,20—30周岁的有7人,大专文化程度的有4人,中专文化程度的有6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人。配齐配强了小组长6人,自管小组长19人。目前,全村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村政治、经济、社会正扎实、有序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正逐步向小康目标 迈进。
--人口总数:2273人 农业人口:1797人 非农业人口:265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富民强村
--所辖村:“发耳”“刘家寨”“丫口”“田家寨”等六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3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甘蔗生姜”“蔬菜“桃子”“梨”早春蔬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发耳村丫口组
--自然条件:地形南高北低,属斜坡型地貌。海拔高度为1000—1350米。全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年降雨量为11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4度,无霜期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积温高,水源丰富。适宜种养殖业的发展。 资源:煤炭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221109 | 553000 | -- | 查看 发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白岩脚村 |
白岩脚村位于发耳乡西部,距发耳乡政府26公里,海拔1500多米,地形偏僻陡峭,土地肥沃,但山多地少,交通不变。地理条件比较恶劣,文化比较落后,经济收入低,我村是少数民族村,以苗族为主,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积极勤奋。还有民间遗留下来的古迹安仙易家银子洞,银子洞旁边有三十六道弯、七十二个拐,诗曰:石岩对石鼓,金银二万五,谁人识得破,马驼不用数。我村属于全县一类扶贫村,我村总人口2379人,共591户,耕地面积3280亩,由十二个村民组组成,粮食主产玉米、马铃薯,农产品有生姜、蔬菜、水果等,适应种植魔芋、花椒、金银花、桐梓、樱桃、核桃及各种中药材等,养殖有能繁母猪118头,仔猪925头,能繁母牛208头,主要经济来源除种植以外,靠外出务工等。 --人口总数:2379人 农业人口:2369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科学统筹,富民壮村 --所辖村:“白岩脚”“杨家坉”“罗家寨”等十二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65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生姜”“花生”“辣椒”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白岩脚村杨家坉组 --自然条件:海拔1500多米,地形偏僻陡峭,土地肥沃,但山多地少,交通不变。 资源:石灰石 |
营昌村 |
营昌村位于发耳乡东面,距乡政府3.5公里,东抵木角寨村,南抵杨梅乡,西抵大寨村,北抵马口村。 全村15个村民小组,842户,3050人,其中有劳动力1250人,全村总面积2928.1亩,其中田1490.04亩,地293.06亩,荒山1045亩,全村60%通水,100%通电,70%通路,平均海拔900m,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生姜、蔬菜、杨梅等,家禽主要有猪、牛、鸡,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特色产品主要是杨梅。 --人口总数:3050人 农业人口:15人 非农业人口:3035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28.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统筹兼顾,惠民强村 --所辖村:“营昌”“小寨”“柒门”等十五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13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甘蔗”“生姜”“蔬菜”“杨梅”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营昌村营昌组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250米,年降雨量在1100至12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24℃,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且生长周期短,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殖业为主 资源:煤炭 |
大寨村 |
大寨村位于水城南部 ,距六盘水市中心区76公里,常住人口4280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4250元。东邻本乡营昌村,南抵新联村,西连店子村,北抵马口村,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922亩,荒山面积1000亩。平均海拔1250米,年降雨量在1100至12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24℃,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且生长周期短,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殖业为主。大寨村是发耳乡经济文化中心,交通纵横,十分便利,有212省道、二级公路穿越其境。下辖龙家丫口、赵家寨、大寨、街上、横坡、小营和湾子7个村民组。是发耳乡人民政府、发耳中学、小学的所在地,发耳小城镇建设规划也在本村境内,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大寨村有两家民营企业(金农食品加工厂和祥胜砖厂)和两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耳四季鲜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养猪协会),小城镇建设规划区内有一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人口总数:4280人 农业人口:1150人 非农业人口:3130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发展、造福大寨百姓 --所辖村:“龙家丫口”“赵家寨”“大寨”“街上”“横坡”“小营”“湾子 生产总值:36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精肉飵”“鸡棕油”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大寨村街上组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250米,年降雨量在1100至12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24℃,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且生长周期短,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殖业为主。 资源:煤炭 |
新光村 |
新光村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乡西南部,北盘江上游。东邻新联村、民主村,西与新龙村接壤,南抵鸡场乡,北与先进村毗邻。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200亩。平均海拔1000米,212省道越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通组路均为土石路、路况差、总长9公里。新光村辖新坪、新光、发启3个村民大组,1个大组含9个村民小组,人口562户、2175人。居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的95%。新光村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过度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山峦起伏,海拔高,全年气温为26℃,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境内有北盘江越过,但淡水资源匮乏,原因是境内的原湾子煤矿和新龙煤矿不段开采,导致淡水资源落自地底下,现在新光村无完善的农业灌溉设施,农业用水也比较为困难。新光村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养殖业、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种植业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甘蔗和早春蔬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养殖业以蜜蜂养殖为主,以猪、牛、鸡、鸭、羊等为辅。全村有劳动力82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贫困户160户、500人,其中享受低保的73户,160人、占全村总人口7.8%。村内电力、电信、广播等设施覆盖率均为100%。建筑以砖混结构二层楼房为主、约占全村92%;石结构和土木结构的一层房屋约占全村8%。 --人口总数:2175人 农业人口:2165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 惠民强村 --所辖村:“新光”“新民”“发啟”等三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3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蜂蜜”“早熟蔬菜”“生姜”“甘蔗”“水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新光村新光组 --自然条件:新光村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过度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山峦起伏,海拔高,全年气温为26℃,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000米,212省道越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通组路均为土石路、路况差、总长9公里。 资源:煤炭 |
发耳村 |
发耳村位发耳乡中部,东接大寨村,南临新联村,西连先进村,北与 店子村相邻。辖六个村民组,十九个自管小组。全村总户数757户,总人口2273人,其中常住农业人口1797人,非农人口265人,流动人口211人。地形南高北低,属斜坡型地貌。海拔高度为1000—1350米。总面积5.2平方公里。有三分之一属发耳乡小城镇建设规划范围。目前发耳城镇建设及先进村移民搬迁点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已成为发耳乡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主体民族有:汉、苗、布依、彝等民族。中,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它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全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年降雨量为11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4度,无霜期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积温高,水源丰富。适宜种养殖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有蔬菜 、瓜、果、花生、玉米、水稻等。水果主要有杨梅、桃、李、梨等。蔬菜主要有白菜、莴笋、辣椒、茄子、四季豆、黄瓜、空心菜、瓢儿菜、西红柿等二十多种。全村交通方便,公路畅通。主要交通干线有水盘线,我村至火车站及电厂二级公路,我村至发耳煤业公司水泥公路及街道硬化路等。已实现组组通公路,寨寨通公路。总耕地面积为2560亩,荒山155亩,水面1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50元。村内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 砖厂一个。 至2011年上半年,全村共有0正式党员34名,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9名。0员中60岁以上的有13人,40岁—60岁的有11人,40周岁以下的有1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8人,初中文化程度有1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0人。有村干部12人。其中50—60周岁的有1人。40—50周岁的有2人。30—40周岁的有2人,20—30周岁的有7人,大专文化程度的有4人,中专文化程度的有6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人。配齐配强了小组长6人,自管小组长19人。目前,全村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村政治、经济、社会正扎实、有序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正逐步向小康目标 迈进。 --人口总数:2273人 农业人口:1797人 非农业人口:265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富民强村 --所辖村:“发耳”“刘家寨”“丫口”“田家寨”等六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3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甘蔗生姜”“蔬菜“桃子”“梨”早春蔬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发耳村丫口组 --自然条件:地形南高北低,属斜坡型地貌。海拔高度为1000—1350米。全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年降雨量为11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4度,无霜期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积温高,水源丰富。适宜种养殖业的发展。 资源:煤炭 |
双井村 |
双井村位于发耳乡北部,距乡政府中心区12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组,626户,2233人,有0党员26名,最高海拔2529米,最低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180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马铃薯、荞子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核桃、梨子、辣椒、花生等。人均纯收入2250元。 --人口总数:2233人 农业人口:2211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1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脱贫致富 --所辖村:“苏都”“官寨”“包包营”“黑山”“合包地”“田边”等十个组 生产总值:12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洋芋,核桃,梨子 办公所在地:田边组 --自然条件:最高海拔2529米,最低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180天。 资源:石灰石、草地 |
先进村 |
先进村位于发耳乡西部,距乡政府6公里,是发耳低海拔村之一,下接北盘江,左接店子村与都格接壤,上与新联、发耳两村接壤,右与新龙村接壤。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是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村寨,有人口2659人,660户,党员48人,预备党员四人。总耕地面积1443亩,其中田462亩,地981亩。仙人桥公路贯穿其中,连接鸡场乡、发耳乡、都格乡,交通与地理资源优势较好。全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年降雨量为11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4度,无霜期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积温高,水源丰富。适宜种植早春蔬菜与热带作物,特别是生姜、水果、花生、甘蔗等。先进村由于发耳煤业采煤影响,有三分之二范围属于采煤区,现在有四个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以搬迁208户,现在仍有不少农户急需搬迁。 --人口总数:2659人 农业人口:2649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4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富民强村 --所辖村:“先进”“拖坡”“新民”等十二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94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甘蔗生姜”“蔬菜“桃子”“梨”早春蔬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先进村进行组 --自然条件:全村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年降雨量为11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4度,无霜期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积温高,水源丰富。 资源:煤炭 |
店子村 |
店子村位于发耳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地处低亚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度,年降雨1200毫米左右,平均海拔900米,土地肥沃,气候亚热,面积3.9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全村户数608户,人口2474人,人均纯收入3680元,人均占有粮360公斤。其中妇女1241人,劳动力1300人,少数民族占71%,有效耕地面积1450亩,其中水田750亩,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等,主要种植有水稻、玉米、甘蔗,生姜、蔬菜、桃子、梨。早春蔬菜是我村的特色产品,年产量可达100万吨。养殖有猪,年出栏仔猪达3000头,肥猪1600头。鸡存栏数达10000只。在我村建有年产240万吨的发耳煤业公司,交通便利,有俄都发公路和发耳煤业进场路贯穿全村,每组通公路,开通了有线电话和宽带服务。是“十二五”时期村庄规划的重点村。 --人口总数:2474人 农业人口:2459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3.9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 利村利民 --所辖村:“店子”“湾河”“大寨”等九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256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煤矿” 名特产品:“甘蔗”“生姜”“蔬菜”“桃子”“梨”“早春蔬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店子村店子村组 --自然条件:地处低亚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度,年降雨1200毫米左右,平均海拔900米,土地肥沃,气候亚热。 资源:煤炭 |
木角寨村 |
木角寨村位于发耳乡东北部,距乡政府7公里,全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组,825户,总人口3259人。少数民族占45%。本村发马公路东西贯穿,水柏铁路、高速公路横穿境内,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耕地面积2022亩。粮食作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桃子、杨梅、甘蔗、西瓜、辣椒等。活动室一栋,370平方。一至六年级学校一所,有学生600余人,集贸市场一个。 --人口总数:3259人 农业人口:3244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1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2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抓好项目服务,带动经济发展 --所辖村:“木角寨”“四合头”等13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86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甘蔗”“生姜”“蔬菜”“桃子”“梨”“早春蔬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木角寨村木角寨组 --自然条件:本村发马公路东西贯穿,水柏铁路、高速公路横穿境内,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耕地面积2022亩。 资源:煤炭 |
民主村 |
民主村座落于发耳乡政府南部,距乡政府6公里,总面积11.59平方公里,辖区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09人,816户,族别:白、彝、苗、汉族等,海拔1500至1700之间,实有耕地面积2160亩,果林有杨梅、桃、梨、核桃1000亩,用材林1500亩左右,主要以核桃为主,年产干果150吨左右,村内交通便利串通17个村民小组。农民经济来源主要从种植和养殖 为主。种植主要以生姜、辣椒、花生、西瓜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养殖以养能繁母猪为主,年出仔猪15000头左右。村内有养鸡专业户3户,年出栏20万。荒山3000余亩、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属于压热地带。 --人口总数:3509人 农业人口:3501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1.5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民主”“和平”“四发啟”等十七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46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甘蔗”“生姜”“蔬菜”“桃子”“梨”“早春蔬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民主村 --自然条件:海拔1500至1700之间,荒山3000余亩、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属于压热地带。 资源:林地 |
新联村 |
新联村位于发耳乡政府东南部,距乡驻地0.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共635户,2478人,耕地面积1830亩,人均纯收入3860元,总面积5.6平方公里,本村属多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多种民族。海拔1100至1300米左右,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合各种农作物和水果种植生长,特别是发展种植早春蔬菜条件最为优越,水盘公路由东向西,水红铁路由北向南,形成十字形横直穿越本村境内,交通十分便利,给我村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发展条件。 --人口总数:2478人 农业人口:31人 非农业人口:2447人 --行政区面积: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9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提升科学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所辖村:“新联一组”“新联二组”“新联三组”等七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89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甘蔗生姜”“蔬菜“桃子”“梨”早春蔬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新联村一组 --自然条件:海拔1100至1300米左右,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合各种农作物和水果种植生长,特别是发展种植早春蔬菜条件最为优越,水盘公路由东向西,水红铁路由北向南,形成十字形横直穿越本村境内,交通十分便利。 资源:煤炭 |
新龙村 |
新龙村位于发耳乡西部,北盘江畔,距乡政府7.5公里,东北临新光村;南抵跃进村;西接鸡场乡。所辖7个村民组,全村土地总面积4.25平方公里;405户,1594人,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交错杂居的村寨(其中:布依族1034人,占总人口的67%;苗族493人,占总人口的31%;汉族65人,占总人口的2%;白族2人)。有耕地面积3188亩,其中水田2700亩、旱地488亩;非耕地3187亩。属全乡典型的亚热带地区,主要以农作物为主,有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有生姜、甘蔗、水果、花生、西瓜、杨梅、各种早熟蔬菜等农作物,特别是早春早熟蔬菜在全乡有独天得厚的天然优势。海拔高度为800——900米,属本乡海拔最低的村寨。水盘公路从本村境内穿过,交通便利。有发耳乡企业煤矿一个,和鸡场攀枝花煤矿相邻,流动人口相对较多。有电厂取水口征用闲置的土地90余亩。电厂取水口闲置的土地在我村原两个小村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好,便于村民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及大棚种植蔬菜的好基地。地势开阔平整,是我村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好条件。 --人口总数:1594人 农业人口:1582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4.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科学发展,强村惠民 --所辖村:“新龙”“小李寨”“大河边”等七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45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煤矿” 名特产品:“蜂蜜”“早熟蔬菜”“生姜”“甘蔗”“水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新龙村大河边组 --自然条件:海拔高度为800——900米,属本乡海拔最低的村寨。属全乡典型的亚热带地区,主要以农作物为主,有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有生姜、甘蔗、水果、花生、西瓜、杨梅、各种早熟蔬菜等农作物,特别是早春早熟蔬菜在全乡有独天得厚的天然优势。 资源:煤炭 |
跃进村 |
跃进村位于发耳南部,距乡政府11公里。平均海拔1220米,气候温和,适应种植黄果、桔子、甘蔗,北盘江岸上种植的黄果、桔子已进入了市场。300亩桃李种植已初步成熟,开始挂果。于2012年进入了市场,目前以上几种产品是我村特色产品介绍。 --人口总数:2657人 农业人口:2645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11.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1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践行科学发展、建设和谐跃进 --所辖村:“跃进”“元寨”“石板寨’等十二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13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蜂蜜”“早熟蔬菜”“生姜”“甘蔗”“花生”“水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跃进村元寨组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220米,气候温和,适应种植黄果、桔子、甘蔗。 资源:煤炭 |
马口村 |
马口村位于水城县南部,距六盘水市中心区76公里,离发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共有14各村民小组,745户,3060人,其中:男1561人,女1499人;劳动力1436人,其中男劳动力726人,女劳动力71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1.5%,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东邻本乡营昌村,南抵大寨村,西连店子村,北抵木角寨村,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840亩,荒山面积1590亩。平均海拔1150米,年降雨量在1100至12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24℃,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且生长周期短。年发电量240万千瓦的发耳电厂就坐落在我村范围内,村内交通纵横,十分便利,有二级公路、俄都发公路、运煤路、电厂进场路和发马公路等在我村境内通过。 --人口总数:3060人 农业人口:2970人 非农业人口:90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依托项目、致富群众 --所辖村:“马口”“大竹林”“小营”等十四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45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电力” 名特产品:“甘蔗”“生姜”“蔬菜”“桃子”“梨”“早春蔬菜”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马口村马口组 --自然条件:平均海拔1150米,年降雨量在1100至12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24℃,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且生长周期短。 资源:煤炭 |
河坝村 |
河坝村位于发耳乡政府西面北部,距离政府办公驻地十五公里 ,总面积4、8公里,实有耕地面积3500亩。辖区12个村民组 ,全村总人口2001人 ,少数民族杂居地区 ,居住有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主要民族有汉族和布依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方式生活在一起 。其中汉族占村咱总人口48% ,布依族占总人口46%,苗、 彝族占村总人口6% , 全村跟地以坡地为主。主产稻谷和玉米 ,经济作物来源于生姜、花生、辣椒等产品种植。 全村十二个村民组已通通村公路,交通便利 ,水柏铁路和水盘高速公路从我村境内通过,我村地底下煤碳资源丰富 ,开采条件优越 ,适合开办煤矿工业;河坝村有着特别的地理条件 ,除山坡梁子以外,还有一特别的地理优势 , 村内有约1、5平方公里的锅底形河坝 ,上有两条山河流入, 周围山坡环绕 ,下游一开口深度300米 、平均宽度200米的开口形流出出口 ,适合筑坝和修建水库,供给周边乡政生活用水和本村的农田灌溉、及经济作物的种植用水 ,这也就是“河坝村”的命名由来。 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齐抓共进 ,改变了我村面貌, 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加快转形 、 推动跨越;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中,在乡计生办、服务站的帮助指导下 ,计划生育工作正迈向法制轨道 ,以建设“合格村”为龙头 ,提高人口素质为目的,加快经济发展为目标, 村支书 、村委会主任总管计生工作,带领村的领导班子 、 计生主任、 育龄妇女小组长,主动承担计划生育工作, 长抓不懈 、齐抓共管、 求真务实,逐步形成 村(居)民治治的工作格局 。 --人口总数:2001人 农业人口:1995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布依族 ”“苗族”“ 彝族”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发展 增加村民收入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等十二个组 生产总值:95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生姜”“花生”“辣椒” 办公所在地:发耳乡河坝村 --自然条件:河坝村有着特别的地理条件 ,除山坡梁子以外,还有一特别的地理优势 , 村内有约1、5平方公里的锅底形河坝 ,上有两条山河流入, 周围山坡环绕 ,下游一开口深度300米 、平均宽度200米的开口形流出出口 ,适合筑坝和修建水库,供给周边乡政生活用水和本村的农田灌溉、及经济作物的种植用水。 资源:煤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