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六盘水 >> 水城县 >> 坪寨乡 >> 坪寨村

坪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坪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坪寨村简介

  坪寨村地处坪寨乡政府西南部,距坪寨乡政府8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总面积32.04平方公里,由11个村民组组构成,人口2734人。汉彝杂居,彝族人口占27.3%,耕地面积247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水田亩积较少。属于立体型气候。
  全村除红旗组外水、电、路三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主要是生姜、烤烟,其中有50亩柿子基地,已挂果。烤烟种植720亩,养殖业以猪及家禽为主。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相对较多,去年全年外出务工人员约530人。全村交通方便(除红旗组外)。
  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人口总数:3346人 农业人口:3309人 非农业人口:37人
  --行政区面积:30.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美好新农村
  --所辖村:上寨组,海子组,下寨组,王家包包组,彭家寨组,箐脚组,水井组 生产总值:48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烤烟,柿子,生姜,玉米 办公所在地:坪寨村街上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221214 553000 -- 查看 坪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坪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坪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坪寨村

  坪寨村地处坪寨乡政府西南部,距坪寨乡政府8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村总面积32.04平方公里,由11个村民组组构成,人口2734人。汉彝杂居,彝族人口占27.3%,耕地面积247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水田亩积较少。属于立体型气候。   全村除红旗组外水、电、路三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主要是生姜、烤烟,其中有50亩柿子基地,已挂果。烤烟种植720亩,养殖业以猪及家禽为主。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相对较多,去年全年外出务工人员约530人。全村交通方便(除红旗组外)。   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人口总数:3346人 农业人口:3309人 非农业人口:37人   --行政区面积:30.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4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美好新农村   --所辖村:上寨组,海子组,下寨组,王家包包组,彭家寨组,箐脚组,水井组 生产总值:48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烤烟,柿子,生姜,玉米 办公所在地:坪寨村街上组   

普联村

  普联村是坪寨乡政府所在地,在2003年2月由原普联村、德座村、余家寨村合并而成,有10个村民小组,包括徐家寨组、弯子组、龙家门组、鸡蛋山组、锅圈岩组、营后头组、上寨组、余家寨组、散弦组、姑姑组。全村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全村有595户村民,总人口2123人,少数民族363户、人口697人,占全村人口的33%,年人均纯收入1350元。全村群众以发展养殖业为主,其中德座村定为养牛基地,养殖已成规模。普联村所辖锅圈岩组、营后组、上寨组(原德座村)。属于水城县一类重点扶贫村。   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严重制约普联村经济发展,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次,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人口总数:2451人 农业人口:2344人 非农业人口:107人   --行政区面积:1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发展和谐坪寨   --所辖村:徐家寨,湾子,龙家门口,鸡蛋山,锅圈岩,营后头,上寨,寨子, 生产总值:49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烤烟,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坪寨乡普联村徐家寨组   

播落村

  播落村距坪寨乡政府5公里。平均海拔1600米。全村总面积29平方公里,由12个村民组组构成,人口3010人。汉彝杂居,彝族人口占26%,耕地面积280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无水田。常年雨量充沛,冬季较寒、雾大。属于立体型气候。   全村水、电、路三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主要是生姜、烤烟,烤烟种植970亩,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50人。   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村无活动室,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口总数:3249人 农业人口:3230人 非农业人口:19人   --行政区面积:2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3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百亩草原   --所辖村:小屯,野鸡坪,大麦地,播落冲,营脚,大寨,官寨,大湾子,松林 生产总值:5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烤烟,辣椒,蔬菜 办公所在地:坪寨乡播落村   

箐马村

  箐马村隶属于水城县坪寨乡,组建于2002年,由原来的白木楷、布联、吗嘎、河边四个小村合并而成,1992年撤、并、建前属水城县玉舍区箐马乡,地处两省(贵州、云南)三县(水城、宣威、威宁)交界处,东与玉舍乡相接、南接都格乡、西与宣威市普立乡隔河丰望、北接本乡播落村,海拔在960-2400米之间,沿北盘江上游呈立体状。村委会所在地距县城50公里,总面积33.6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654户、2748人,其中少数民族823人,占总人口的30%,耕地面积1520亩,人均占有耕地0.55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可产烤烟、生姜、花生等经济作物。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20元,人均占有粮食308公斤。   一、 党建工作   全村有党员56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女党员6名),其中35岁以下5名,36-50岁19名,51-60岁6名,61岁以上26名;大专文化程度2名,中专(高中)文化程度2 名,初中文化程度25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7名。有入党积极分子5名;村级后备干部5名,年龄均在30岁左右,其中大专文化程度3人,高中文化程度1人,初中文化程度1人。目前,共有村“两委”班子6人,村级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村级发展思路明晰,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 经济社会情况   全村境内无矿产资源,属纯农业村,主产玉米、洋芋,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核桃、烤烟,养殖业主要有生猪、黑山羊、家禽,全村有养猪6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户,20头以上的22户;2009年种植烤烟500亩;有集体林场9700亩,森林覆盖率达33%,林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林业股权已落实到农户;全村85%垢农户已用上沼气池;70%的农户拥有小水窖;“三改”项目覆盖60%以上的农户;实施完成2008年向扶贫部门争取投资15万元的核桃基地1个。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境内在建10.26万千瓦水电站(泥潴河水电站)1个,野鸡坪至河边19公里通村公路镶边工程正在实施,箐马至乡政府10公里通村公路已完成总里程的90%(观音岩峭壁无力修建),箐马至都格5公里通村公路已竣工投入使用。2009年完成村寨道路硬化5公里,完成村卫生室修建 平方米,村集镇建设初具规模。   四、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村办公场所不能满足工作需求。   2、村组公路存在晴通雨阴现象。   3、产业结构单一、全村无稳定的项目作支撑,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难度大。   五、需请求上级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   1、帮助协调解决村办公室修建缺口资金5万元。2008年,为改善村活动室的办公环境,村在修建卫生室时,建筑面积达180平方米,现在造成资金缺口,工程无法竣工。   2、帮助协调解决公路建设资金50万元。目前,全村境内公路路况差,尤其箐马村至乡政府公路,中间路段的观音岩峭壁(约200米)无力修建,给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总数:2977人 农业人口:2951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2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建设美好家园   --所辖村:上河,丫口,下河,观音岩,上、中、下寨,兴寨,龙家营,上戈特 生产总值:55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玉米,烤烟,辣椒,蔬菜 办公所在地:坪寨乡箐马村   


坪寨村特产大全




坪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