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省德州行政区调整,决定撤销陵县。更名 陵城区
陵县位于山东省西北缘,马颊河上游。总面积1213平方千米。总人口56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陵城镇,邮编:253500。行政区划代码:371421。区号:0534。拼音:Ling Xian。
行政区划
陵县辖9个镇、3个乡:陵城镇、郑家寨镇、麋镇、宋家镇、徽王庄镇、神头镇、滋镇、前孙镇、边临镇、义渡口乡、丁庄乡、于集乡。
历史沿革
汉置安德县。《今县释名》:“盖乡亭名也,隋因置将陵县,元为陵州,明改县。”
1991年1月14日,撤销陵县神头乡,设立神头镇。
1992年10月4日,将陵县的赵宅乡、赵虎乡、袁桥乡、抬头寺乡划归德州市管辖。
1993年9月28日,撤销陵县宋家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张习桥乡。
1994年9月26日,撤销陵县张习桥乡,设立张习桥镇。
1996年1月8日,设立陵县宋家乡,将张习桥镇的宋家、前宋家、前姜家、大李、小李、陈家庙、高牛、袁毛、侯楼、新庄、后姜、西孔、东孔、王庙、小姜、大姜、孙王、东孟洼、西孟洼、小陈家、管饭堂、祁家、西许里屯、徐家坊、贾庄、岳王庙、前蜂李、后蜂李、东蜂李、旭升屯、小苏家、两庄屯、小刘家、李堂家、阎家、马桥、河沟孙、白家、小杨家、东邢家、西邢家、东稽古堂、西稽古堂、褚集、杨家、蒙家、赵楼、王家、房家、小许家、东许里屯等51个自然村划归宋家乡管辖,宋家乡人民政府驻宋家村(鲁政函民字[1996]5号)。
1999年,陵县辖8个镇、12个乡:陵城镇、糜镇、前孙镇、滋镇、边临镇、土桥镇、神头镇、张习桥镇、刘泮乡、于集乡、郑家寨乡、凤凰店乡、碱场店乡、邓集乡、义渡口乡、徽王庄乡、官道孙乡、黄集乡、宋家乡、丁庄乡。
2000年6月15日,陵县撤销凤凰店乡、土桥镇、刘泮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陵城镇;撤销郑家寨乡、碱场店乡,合并设立郑家寨镇,郑家寨镇人民政府驻原郑家寨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习桥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糜镇;撤销宋家乡、黄集乡,合并设立宋家镇,宋家镇人民政府驻原宋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徽王庄乡、官道孙乡,合并设立徽王庄镇,徽王庄镇人民政府驻原徽王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邓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神头镇。
2000年,陵县辖9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29537人,各乡镇人口: 陵城镇 150728 郑家寨镇 42327 麋镇 46504 宋家镇 37649 徽王庄镇 38487 神头镇 50290 滋镇 34395 前孙镇 28788 边临镇 27236 义渡口乡 32211 丁庄乡 21101 于集乡 19821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陵县辖9个镇、3个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0万人 | 1213平方公里 | 371403 | 253500 | 0534 | 查看 陵城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安德街道 | - | - |
---- |
查看 安德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临齐街道 | - | - |
---- |
查看 临齐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郑家寨镇 | 约4.3万人 | 10平方公里 |
---- |
查看 郑家寨镇谷歌卫星地图 |
麋镇 | - | - |
---- |
查看 麋镇谷歌卫星地图 |
宋家镇 | - | 112平方公里 |
---- |
查看 宋家镇谷歌卫星地图 |
徽王庄镇 | - | 105.5平方公里 |
---- |
查看 徽王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
神头镇 | 约5.3万人 | 110.4平方公里 | 任集村 | 查看 神头镇谷歌卫星地图 |
滋镇 | - | 78平方公里 |
---- |
查看 滋镇谷歌卫星地图 |
前孙镇 | 约2.826万人 | 82.4平方公里 |
---- |
查看 前孙镇谷歌卫星地图 |
边临镇 | - | - |
---- |
查看 边临镇谷歌卫星地图 |
义渡口镇 | - | - |
---- |
查看 义渡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
丁庄镇 | - | - |
---- |
查看 丁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
于集乡 | 约2.0331万人 | 53平方公里 |
---- |
查看 于集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德城区 |
德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西邻河北省。总面积539平方千米。总人口57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53011。行政区划代码:371402。区号:0534。拼音:Decheng Qu。 行政区划 德城区辖5个街道、4个镇、2个乡:新湖街道、新华街道、天衢街道、东地街道、运河街道、二屯镇、黄河涯镇、宋官屯镇、赵虎镇、抬头寺乡、袁桥乡。其中,宋官屯镇、赵虎镇、抬头寺乡、袁桥乡由德州经济开发区管理;运河街道由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管理。 历史沿革 《今县释名》:“汉平原郡,有安德县,隋因置德州。1913年改德县。据《史记》:“汉高祖十二年封银侯刘广以德国为食邑。”以故国名县。1948年改德州市。 1994年,撤销德州地区和县级德州市,设立地级德州市。德州市设立德城区,以原县级德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德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原县级德州市人民政府驻地。 1992年10月4日,将陵县的赵宅乡、赵虎乡、袁桥乡、抬头寺乡和平原县的王村店乡划归德州市管辖。 1993年10月29日,撤销德州市二十铺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黄河涯乡。 1994年9月7日,撤销德州市黄河崖乡、二屯乡,设立黄河崖镇、二屯镇。 1995年6月20日,撤销德城区宋官屯乡,设立宋官屯镇。 1998年12月7日,将德州市德城区于官屯乡的东七里铺、林庄2个自然村和长庄乡的杨庄、小齐庄、杏园、孙家堤口、赵辛庄5个自然村划归宋官屯镇管辖(鲁政函民字[1998]35号)。 1999年,德城区辖5个街道、3个镇、8个乡:马市街道办事处、建设街道办事处、丰华街道办事处、盐店口街道办事处、东地街道办事处、二屯镇、黄河涯镇、宋官屯镇、于官屯乡、陈庄乡、长庄乡、抬头寺乡、袁桥乡、赵宅乡、赵虎乡、王村店乡。 2000年6月15日,德城区撤销陈庄乡、盐店口街道办事处,以原陈庄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运河街道办事处,将原盐店口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划归运河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原陈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于官屯乡、马市街道办事处,以原于官屯乡的行政区域设立新华街道办事处,将原马市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划归新华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原于官屯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建设、丰华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新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建设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撤销长庄乡,以原长庄乡的行政区域设立天衢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长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赵虎乡、赵宅乡,合并设立赵虎镇,赵虎镇人民政府驻原赵虎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王村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黄河涯镇(鲁政函民字[2000]46号)。 2000年,德城区辖5个街道、4个镇、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52445人,各乡镇人口: 新湖街道 67377 运河街道 82693 新华街道 42960 天衢街道 26865 东地街道 124216 赵虎镇 39473 黄河涯镇 55915 二屯镇 21729 宋官屯镇 47270 抬头寺乡 24199 袁桥乡 19748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德城区辖5个街道、4个镇、2个乡。 |
陵城区 |
2014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省德州行政区调整,决定撤销陵县。更名 陵城区 陵县位于山东省西北缘,马颊河上游。总面积1213平方千米。总人口56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陵城镇,邮编:253500。行政区划代码:371421。区号:0534。拼音:Ling Xian。 行政区划 陵县辖9个镇、3个乡:陵城镇、郑家寨镇、麋镇、宋家镇、徽王庄镇、神头镇、滋镇、前孙镇、边临镇、义渡口乡、丁庄乡、于集乡。 历史沿革 汉置安德县。《今县释名》:“盖乡亭名也,隋因置将陵县,元为陵州,明改县。” 1991年1月14日,撤销陵县神头乡,设立神头镇。 1992年10月4日,将陵县的赵宅乡、赵虎乡、袁桥乡、抬头寺乡划归德州市管辖。 1993年9月28日,撤销陵县宋家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张习桥乡。 1994年9月26日,撤销陵县张习桥乡,设立张习桥镇。 1996年1月8日,设立陵县宋家乡,将张习桥镇的宋家、前宋家、前姜家、大李、小李、陈家庙、高牛、袁毛、侯楼、新庄、后姜、西孔、东孔、王庙、小姜、大姜、孙王、东孟洼、西孟洼、小陈家、管饭堂、祁家、西许里屯、徐家坊、贾庄、岳王庙、前蜂李、后蜂李、东蜂李、旭升屯、小苏家、两庄屯、小刘家、李堂家、阎家、马桥、河沟孙、白家、小杨家、东邢家、西邢家、东稽古堂、西稽古堂、褚集、杨家、蒙家、赵楼、王家、房家、小许家、东许里屯等51个自然村划归宋家乡管辖,宋家乡人民政府驻宋家村(鲁政函民字[1996]5号)。 1999年,陵县辖8个镇、12个乡:陵城镇、糜镇、前孙镇、滋镇、边临镇、土桥镇、神头镇、张习桥镇、刘泮乡、于集乡、郑家寨乡、凤凰店乡、碱场店乡、邓集乡、义渡口乡、徽王庄乡、官道孙乡、黄集乡、宋家乡、丁庄乡。 2000年6月15日,陵县撤销凤凰店乡、土桥镇、刘泮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陵城镇;撤销郑家寨乡、碱场店乡,合并设立郑家寨镇,郑家寨镇人民政府驻原郑家寨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习桥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糜镇;撤销宋家乡、黄集乡,合并设立宋家镇,宋家镇人民政府驻原宋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徽王庄乡、官道孙乡,合并设立徽王庄镇,徽王庄镇人民政府驻原徽王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邓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神头镇。 2000年,陵县辖9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29537人,各乡镇人口: 陵城镇 150728 郑家寨镇 42327 麋镇 46504 宋家镇 37649 徽王庄镇 38487 神头镇 50290 滋镇 34395 前孙镇 28788 边临镇 27236 义渡口乡 32211 丁庄乡 21101 于集乡 19821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陵县辖9个镇、3个乡。 |
宁津县 |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邻接河北省。总面积833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宁津镇,邮编:253400。行政区划代码:371422。区号:0534。拼音:Ningjin Xian。 行政区划 宁津县辖9个镇、2个乡:宁津镇、柴胡店镇、长官镇、杜集镇、保店镇、大柳镇、大曹镇、相衙镇、时集镇、张大庄乡、刘营伍乡。 历史沿革 金置宁津县。据《河北通志》:宁津县“因城圮于水,徙治改名,盖寓颂祷之意。” 1993年10月8日,调整宁津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后王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宁津镇;撤销后魏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柳镇;撤销双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张大庄乡;撤销道口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相衙镇乡;撤销虎皮张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时集乡;撤销张鳌乡、西塘乡,将两乡的行政区域并入大曹乡。 1995年10月23日,撤销宁津县时集乡,设立时集镇。 1996年12月25日,撤销宁津县杜集乡,设立杜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58号)。 1997年12月26日,撤销宁津县相衙镇乡,设立相衙镇(鲁政函民字[1997]49号)。宁津县辖8个镇、10个乡:宁津镇、柴胡店镇、长官镇、大柳镇、保店镇、时集镇、杜集镇、相衙镇、小店乡、尤集乡、孟集乡、常洼乡、张学武乡、田庄乡、齐营武乡、张大庄乡、张宅乡、大曹乡。 1998年12月23日,撤销宁津县大曹乡,设立大曹镇(鲁政函民字[1998]37号)。 2000年6月15日,宁津县撤销小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宁津镇;撤销孟集乡、尤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柴胡店镇;撤销田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长官镇;撤销常洼乡、张学武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杜集镇;撤销张宅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保店镇。 2000年,宁津县辖9个镇、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32880人,各乡镇人口: 宁津镇 87354 柴胡店镇 55082 长官镇 37984 杜集镇 50652 保店镇 35758 大柳镇 27768 大曹镇 34934 相衙镇 23667 时集镇 27797 张大庄乡 31664 刘营伍乡 20220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宁津县辖9个镇、2个乡。 |
庆云县 |
地理位置:庆云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北部,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滨州、沧州、德州)北以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的盐山县、海兴县隔河相望,东与无棣县毗连,南与阳信县接壤,西与乐陵市交界,位于华北、胜利、大港三大油田中心,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北京、天津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进京门户”和“山东北门”之称。全县总面积501平方公里。东距渤海湾50余公里,县城距北京340公里,距济南154公里,距德州123公里。滨大高速已经开通,滨德高速正在修建,国道205线、省道315、246线相互贯通,加上县乡村公路,已经形成了一个便利的交通网。 隶属沿革:县境夏属兖州,商属蒲姑(亳姑、薄姑)国,西周武王时即有姜齐无棣邑(今于家店村北),春秋时为齐国北部渔盐之区。秦属齐郡。汉至南北朝,县境为阳信县地。汉属渤海郡,三国时属乐安郡,晋属乐陵国,南北朝属乐陵郡。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县,因古有无棣水和无棣邑,故称无棣县。县治在今庆云县于家店村北无棣古邑,于家店古城历经隋唐、五代、宋代前期和金泰和三年以后,除中间迁治时间外,先后为无棣县治530余年,为建县之始。北宋治干元年(1064年),县治迁至境内保顺军城(今无棣县信阳乡城角、花园一带)。元至元二年(1265年),无棣县并入乐陵县,1269年恢复无棣县。随即又割为东西两县,县境为西无棣,县治仍在原址。明洪武四年(1371年),无棣县废。洪武六年(1373年),县恢复,改名庆云,隶属沧州。县治迁于无棣古城西北四公里处(今河北庆云镇址),县名相沿至今。自置庆云县,300余年隶属沧州,近200年属天津府。中华民国时期又属沧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属山东德州,1953—1958年又属河北沧州。1958年盐山、庆云、孟村三县合并,称孟村回族自治县,不久改称盐山县,隶属天津市。1961年恢复庆云县。1964年本县由河北省划归山东省,县城迁至今址。 境域区划:西周时,今宁津、庆云、无棣属无棣邑。春秋时,今宁津、乐陵、庆云、无棣、惠民、盐山、海兴、黄骅皆属无棣邑。隋代,无棣县辖今庆云、无棣二县及盐山、海兴、沾化毗邻地带。后周时,无棣县辖今庆云全境,无棣中、北部及沾化、盐山、海兴部分地带。金泰和时,无棣县辖今庆云全境及无棣、盐山、海兴各一部分。元时,无棣县东西分治,西部隶属沧州,称西无棣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易名庆云县,境域即西无棣。全县分四乡,编户12里。清代全境东西广45里,南北袤55里。全县分四乡,辖385个村庄。民国初期,疆域面积约为560平方公里。全县设六个行政区,辖377个村庄。抗日战争时期,疆域区划错综复杂。1943年,疆域面积约为610平方公里,共512个村庄。1945年庆云解放后至建国前,经与周围县协商,调整了县与县间的行政区划及插花村与寄庄户,疆域面积约为588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隶属屡易,行政区划分合调整繁多。至1964年底,冀、鲁两省调整行政区域,以漳卫新河(原四女寺减河)为省界,河右岸归山东庆云县。到1970年,疆域面积501平方公里。全县16个公社,381个生产大队,358个自然村。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乡镇建制。1993年8月,16个乡镇并为11个乡镇,2000年10月并为8个乡镇,2005年随县城面积的扩大,增设渤海街道办。至今疆域未变。 河 流 河流县境地近渤海,古为九河入海之区,古传禹疏九河,本境就有鬲津河、胡苏河、钩盘河、马颊河四条。胡苏河、沟盘河今已淤塞殆尽。 无棣沟:距旧庆云城北7.5公里,现在河北盐山境内,古称无棣水(河),乃清河支流。春秋前即有此河,为齐国北界。秦时,方士徐福率干童(500童男、500童女)乘船由此河出海,为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后东渡日本。隋末,河道淤塞,唐贞观时浚之,辟水路码头,以通渔盐之利,为唐以后通商之河道。今为早时蓄水,雨季排涝的沟道。 马颊河:古传禹疏九河之一,水直人海。该河上广下狭,状如马颊,因以得名。周定王时,马颊沿河各国修筑长堤,以防水患。至秦,始皇联断补缺,民间有秦始皇走马修堤之传说。后黄河夺马颊河道,堤防浸毁,古河已湮。现马颊河,实为唐时疏浚,几经治理,以供转运海漕。旧志称简河或陷河,乐陵旧志则称笃马河。旧时,运漕淤塞,任水自流,沿河水灾惨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疏旧开新。1966年,对马颊河进行改道治理,现属海河水系,成为本县旱能灌、涝能排,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一条河道。 漳卫新河古称鬲津河:禹疏九河之一。水入渤海乃古之航道。元初,在河畔严家务附近有一冶剑营,冶铁打造,以应海运之需。新中国成立后,对河道多次进行治理并修建桥梁和涵闸,便历经几千年风雨沧桑的古河焕发青春,现属海河水系。1956年曾改名四女寺减河,1973年易名漳卫新河。 历史遗迹 无棣古邑:在今县城东北四公里,大胡乡于家店村北,是华夏古老的城邑之一。西周初(武王时)本地名无棣,城邑始建于何年,无籍可考,迄今已逾3000年。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立为无棣县治,至明初县废,历经隋、唐、宋、元几代,曾于元初毁城于战火,至元年间重筑,元末明初又毁于兵燹。该城周回八里,北有城于河,城有四门,今仍能稍显迹象。在一块长约100米、宽约20米、高约11米的墟址周围,地面仍残存碎砖瓦砾。据当地人说,该墟址曾多次出现“显城”(即海市蜃楼)现象。 庆云旧城:明洪武六年(1373),置庆云县。知县杨思义移县治于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北岸庆云乡址,草创城垣。正统二年(1437年),知县王恭,大加修葺,初具规模。“城凡四门,东西孔道皆有关旋,以南北二门地僻闭之。”成化二年(1466),知县张彪重筑,城墙周回四里,高一丈五尺,又浚池於下,宽三丈,深一丈。表立四门,东曰“瞻岱”、南曰“观澜”、西曰“拱宸”、北曰“望海”,南北二门仍闭。以后各代,或改四门,或建楼橹将台,多有修葺,不一一赘述。至1964年调整行政区划,建新县城,鬲津河北岸庆云城,为县治凡590余年。置庆云县时,因境内有庆云乡,以此名县并移县治于此。庆云乡址原称李太仆家。东二里许,有一条土阜,蟠踞鬲津河中流,蜿蜒数里,形如卧龙,名卧龙冈。卧龙冈四面环水,冈上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五彩祥云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卿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咸奉四年《庆云县志》有“如直棣庆云,地滨海滢,星次危分,嘘气成云,邑由斯而得庆”之说,崔旭曰:“无棣旧有庆云乡,明初因以名县永乐避讳之说,后人附会今以明史正之。”也就是说,庆云之名至少是与无棣的建制同时产生的。 李太仆家成为庆云一条街,后移至四合村。1964年,庆云县划归山东省,县城移至解家集,仍沿用庆云县名。原庆云县城改为盐山县庆云镇,俗称老庆云。 鬲津河中流卧龙冈在1956年、1962年三次疏浚河道工程中,已开挖殆尽。 古 建 筑 泰山行宫:位于今县治北10公里。现盐山县庆云镇西关西头,原鬲津河北岸。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相传姜太公保大周统一天下,各大小官员及眷属均封神位,泰山顶封让于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为西地长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宫,为其歇间,故名曰泰山行宫。为旧志庆云八景之一,曰“西山暮笛”群众有“庆云阁、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之说,泰山行宫主体——正殿,进深五间,面阔三间,单檐四柱。建筑在1.2米高的台基之上,四周沿筑矮花墙。青砖筒瓦,花卉滴水,龙纹瓦当。大脊两侧各有一只吞脊大兽,蟠屈上弯,北负宝剑。殿内6根朱柱布局合理。东西山墙的南北两侧各有一组镂空砖雕,均为神话人物,一组是“王母东巡”,一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珑独特。山墙属硬山小式造风格。殿内正位供奉泰山奶奶、东侧眼光奶奶、西侧送子奶奶,殿后面观世音菩萨。 铃铛阁:是泰山行宫的主要附属建筑,为楼阁式建筑,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殿宇式单檐歇山造,四檐角飞起,有檐柱18根。因四边椽头有108只铃铛,且四檐角又有4只大铃铛,微风铃鸣,萦纡耳畔,故称“铃铛阁”。阁内供奉玉皇大帝神位。下层是砖砌拱券式通道,为出入泰山行宫之门。通道两侧各有拱门,内建有迂回曲折的踏道可通达上层。铃铛阁是旧庆云县城的三景之一,即小鬼山、铃铛阁、一步三孔桥。 大成殿(文庙):位于原庆云城内东南角,古称学宫。明洪武六年鼎建,占地900平方米,大成殿脊以翠覆顶,两头砖雕龙头,顶挂鎏金瓦,四角飞檐。殿内有十二根明柱,粗达一围。基地高出地面1.6米,修有台基坡磴。殿内供孔子像。东西两侧厢房,高台基,前出厦,砖墙瓦顶,内供历代社会名流贤达塑像。院内有清康熙五年重修庙学碑一筒,七十年代又重修。 县衙二堂:在今盐山县庆云镇政府内。明洪武六年建,系原庆云衙的主体建筑之一,面阔五间,长16.5米,进深四间,宽9.5米。硬山顶,小式造。 卧 龙 冈 县境古属黄河冲积平原一部分。卧龙冈及老乌山是由黄河及其支脉迁徙动荡所形成。卧龙冈位于原后张乡东周村北鬲津河中,土阜隆起,蜿蜒数里,形若卧龙。卧龙冈上树木葱郁,五彩祥云缭绕,是旧庆云县的八景之一,龙冈晴岚。明洪武六年置庆云县,县治选址左近,至1965年建新县城,为庆云县治590余年。自1956年治理开挖鬲津河,卧龙冈被挖,部分滩地尚存遗迹。今马颊、德惠两河三堤处,中堤大有卧龙冈之势。古防洪堤(金堤、长城岭) 位于县城南部,尚堂镇、中丁乡范围内。西南从阳信县王坤兮入境,由西郎坞村北迤逦东行,经大勾村南、西仓村北、鹏鹳王南、李赤诚村南、堤南刘村北、仁和刘村南、后丁村北、文侯齐村南、杨和寺村中至梁家村前入无棣境,境内全长15公里,堤基宽约50余米,高度原筑约5米,现多已平毁,仅有个别地方还能看出旧址。据清咸丰旧志记载:一曰:神禹古堤;二曰:齐长城;三日:汉之金堤;四日:宋陈尧佐所筑。旧有北修长城挡匈奴,南修长城防洪水之说。 教 堂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天主教与耶稣教传人本县,并陆续建有教堂。天主教堂有七处:旧庆云城、常家、任家、黄花马、何家、大勾、纪王桥,均系法国人建;耶稣教堂有三处:姚千、寺后周、纪王桥,系英国人建。因民教纷争时有发生,清朝官吏媚外护教,导致本县义和团运动广泛兴起。1900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庚子赔款殃及本县,法、英、美国索取本县23万吊铜币。为此,全县每亩加捐600文。抗日战争爆发后,境内教堂停止活动。我党利用常家教堂建立抗日小学,为革命培养了不少人才。以后,教堂多坍塌或拆毁。现仅存常家教堂。 寺 庙 普照寺塔: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此塔十三层,八角形,砖石结构。第一层南北各设一拱顶券门,其余各层南面均设一拱顶券门。塔心内筑券形踏步回廊,逐层相通。后改为大觉寺宝塔。此塔原在范庵村前修建,已经建好了地基,后挪到了海丰,现无棣。元代,无棣分县后,该塔划为东无棣县。明初,易名海丰塔。1957年因有倒塌之险,遂拆平。1991年7月又重建。 海岛金山寺:位于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有关唐僧出生送往金山寺及去天竺取经的传说流传至今。明代,该寺僧侣胡作非为,寺院被毁,墟址瓦砾山积,今广约百亩仍高出平地半米左右,土中杂有古时陶片。 石佛寺:位于县城南偏西5公里,始建于元朝。相传有元龙、仁凤夫妻二人 流落于此处马颊河畔,搭茅棚居住。某年夏秋之交,天降大雨,洪水泛滥,两尊石佛和一口巨钟漂来,停于岸边。元龙夫妇遂各处募捐钱物,修一小庙供奉石佛。后来香火日盛,佛教弟子募化和社会各界捐助,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称石佛寺。寺院占地12亩,正殿3间,偏殿24间,供奉释迦牟尼-及石佛爷爷、石佛奶奶。有僧侣四、五名。前来祈福进香者络绎不绝。民国58年,该寺改名为石佛寺高小。1993年,庆云县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决定修复石佛寺。现有仁光、仁莲二位法师自庐山诺那塔来此主持修建。 天宫寺:在旧庆云县治西南。建于唐太和中,相传有大比丘飞锡而来,徘徊顾瞻,缚庐栖止,于兹厥后渐成巨刹,楼阁峥崂,钟渔互答于山光水色间,一时龙象固云盛矣。唐太和皇帝曾为该寺赐额。金末毁于战乱。元至大四年、明成化四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先后重修。寺僧洪秀戒律精严,兼工吟咏,有“蒲团-千山月,竹户闲栖一片云”句。弟子寿平,谷称小眼法师,博览释典。明代名臣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官司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因犯颜敢谏被谪寓此,曾于殿壁题三教(佛、道、儒)归一说,笔势飞舞,人皆慕而临之。左都御史邹元标与小眼法师寿平为方外交。(方外交即出使异域的使者)。 青龙寺:位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大宗村西一里半处。据传该寺唐代所建,庙宇占地约3亩,寺内尼姑很多。明代,该寺之尼姑因受地痞欺辱,都搬至范家庵。庙宇因失修而倒塌。 杨和尚寺: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相传该寺唐代所建。在明初时,有个主持僧姓杨,得寺名杨和尚寺。 全林寺(洪恩寺):位于县城东9公里,吕家村东北角。相传唐代所建,为天齐庙,寺院庞大,占地10余亩。周围树木参天,院内奇花异草,风景甚佳。在明正德年间,该寺主持僧空孟,武艺高强,手下弟子众多,不务正业,为非作歹,并偷盗了江南刘月鹤的“千里驹”。又与朝内奸臣刘瑾暗地勾结,刘瑾命主持空孟招兵积粮,藏兵三百余,日夜习武操练,修有地道机关,以备谋反。被正德皇帝率兵剿灭。被毁的还有和全林寺相勾结谋反的杨各尚寺、青龙寺、铁梁寺、肖家寺等寺院。 兴隆寺:位于县城东6公里,板打营街北头。相传唐代所建,在明正德元年重修。占地10余亩,大雄宝殿3间,高1丈余,面积约3000平方米。殿内供奉伽兰祖师,文殊、普贤、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有僧侣主持,直至1937年还有从福、宽伦二僧。1939年,日寇在此安设据点,1945年日寇被歼、寺被毁。 肖家寺:位于县城东北12公里,肖家寺村东半里处。相传唐代所建,该寺原名无稽可考,而从明代肖姓迁来此处定居,得此寺名。据说寺院宠大,僧侣众多 。在明代,寺内僧侣与全林寺,铁梁寺的僧人互相勾结,挖暗道、不务正业,为非作歹,引起民愤。群众将该寺的僧人埋在大道中心,用犁耕耙耙处死。寺院被毁。 铁梁寺:位于县城东北23公里,严务村东北3里的废墟处。据传该寺之处有一铁梁埋在地内,而得寺名。在百年前铁梁还露出地面。相传唐代所建,寺院庞大,占地面积约10余亩,僧人有10名。在明代,该寺的僧人胡作非为,引起民愤灭之,寺院毁坏。 玉皇庙:位于县城北4公里,齐家村北一里许的季札长之墓之上。在明代,因此处常有马驴车受惊、人失迷之事出现。为此,修一玉皇庙,立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有庙会。1929年,此庙被国民党扒掉,现今此处是新建占地300余亩海岛金山寺的所在地。 王母庙:位于县城东北 23公里,后庄科村东南角。该庙明代所建,庙宇秀丽壮观,占地约600平方米。供奉西王母,僧人数 名。清初时,白莲教的马开山师傅在此处传道,进行反清复明,为便利活动,立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为庙会,八极拳创始人神枪吴钟设擂台,会聚天下武林豪杰。非常繁华。同时,白莲教的王师傅在南临沂也利用三月三庙会,进行反清复明活动,故称“南临会”,相对此庙会被叫成“北临会”。1934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五)中共津南特委在北临会上发动了震动津南鲁北的马颊河大罢工。 泰山庙:位于县城西7公里,东辛店街北头。明代所建,庙宇整齐壮观,大殿周围方园80余米。殿内供奉碧霞元君、眼光奶奶、送子奶奶等神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有庙会,此庙1935年重修,1941年,日寇在东辛店安设据点,庙被毁。 观音庙:位于县城东北13公里,五黄邱村之间。据传:唐代所建,庙宇整齐壮观,大殿周围方圆60余米。供奉观音菩萨等神像。在清代,立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庙会。1929年,此庙被国民党改为学堂。 药王庙:位于县城东13公里,前王村北。相传明代所建,庙宇宏大壮观,周围方圆80余米。供奉药王神像,四大使臣、镇殿大将军及十大名医。两跨院为僧人禅堂,殿前有钟鼓二楼,东南角有奎星阁。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有庙会。1940年,日寇在此安设据点,1944年日寇撤走,庙被毁。 白衣庙: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后乔村前。建于明代,庙宇整齐秀丽,供奉白衣大士神像。于1914年,由大道王村举人王鸣周倡议,立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为庙会。因与本县的后庄科“北临会”同时赶,相对称此会为“南临会”。 铁菩萨庙:原庙在庆云镇原后张乡东周村内,铁菩萨庙是东周村原村名,在咸丰四年《庆云县志》中有记载,此寺距卧龙冈一里许的正南方向,此村内种植梨杏二树有几百亩,春季梨杏花开放时,如雪似玉、姹紫嫣红,秋季果实累累,是旧庆云八大景观之一,龙冈晴岚,该寺庙就座落于此地,据老人回忆,该庙内供奉观世音等七尊菩萨,以铁铸之,所以称铁菩萨庙,与东光县的铁菩萨齐名。因村中周姓较多,所以又称铁菩萨周家,后改名为东周村,铁菩萨庙香火旺盛,解放后大炼钢铁时毁了四尊菩萨,后三尊菩萨也因极左思潮遭毁。梨杏树在八十年代刨光。 三元庙(亦称三官庙):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大店村东头。据传:西晋所建,清康熙二十八年重修。庙宇宏大壮观,大殿周围方圆约60余米。供奉三元神像,即“天官”张角正月十五日生,为“上元”。“地官”张鲁七月十五日生,为“中元”。“水官”张修“十月十五日生,为“下元”。1929年庙被扒。 雹泉庙:位于县城北8公里。因该地一带常有雹灾。在明代,修一座雹泉庙,庙宇整齐壮观,周围方圆约30余米。供奉雹泉爷,两侧有风、闪、雷、雨等神像。并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庙会。1929年,此庙被扒。 古坟墓 延陵台:位于县城北4公里。齐家村北,原土阜高隆起处,为吴季札长子墓。上有玉皇庙,现在是海岛金山寺,延陵及玉皇庙碑现存于海岛金山寺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季札是春秋吴国国王之弟,被封为“延陵”。季札应燕国招聘,在赴燕时行至于此,长子病故。为不携棺之义,故葬于此处,古曰“延陵台”,当地称高墓台。 彦章坟:位于县城北偏西10公里。庆云镇贾戴村西南半里许土阜高隆处,据传是王彦章之坟。王彦章,字贤明,后唐时寿张人。少年从军,随朱温转战各地累立战功,以骁勇闻名,军中称为王铁枪,是后梁争天下的主将。曾任澶州刺史,郑州防御使等职,后封开国侯,授北面副招讨使。曾遭诬陷,后与后唐军作战,身负重伤被俘,劝其降唐不应被杀。传说本部将士每人一把土遂成高阜,称“彦章坟”。并立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此处有历会,直至1937年会至。至今仍有人说:“有李存孝不显彦章”,王彦章过不去十八寨,即前任寨、东任寨、西任寨、大孙寨、小孙寨、苟家寨、罗家寨、尹家楼( 以上八个寨仍属乐陵市辖)、石(十)家寨,1966年坟毁。 古树 庆云千年枣树:位于漳卫新河南岸,周、尹村之间。树干周长四米,高六米,主干朽裂、大部空洞,一主枝尚活,其长势仍很茂盛,每年可结枣百余斤。此树相传为南北朝所植。据传隋末罗成曾在此树拴过马燕北扫北之时,百姓避于树下,正值大雾弥天,幸免于难。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砍伐这一带树林,群众集此树下抗争,此树遂得以保护。 巴沽村古枣树:树干周长0五米,距今已有五百余年。 邓黄邱、杜树刘、万粮张、蔡王的古槐,都已几百年了。 古碑 三元庙碑:清康熙二十八年立,现在大店。 延陵台碑:清康熙六十年夏立,现在海岛金山寺内,另一筒,在西胡岭。 岁甘桥碑:清乾隆三十一年立,在老庆云。 郑敦碑:清宣统元年立,在县图书馆。 蒋耀奎碑:民国二十三年立,在刁黄邱。 北林庙碑:在后庄科埋存。 古烽火台 烽火台:古代边疆戍兵用烽燧(即烽火)报警而建筑的高土台,称烽火台。因烧烟常用狼粪,又名狼烟台(即现在的边防哨所)。县境内的三大陈村北一里许,歪柳树村北一里处,杨和尚 寺村南门外,严家务村西北处都有烽火台的遗址。 古井 刘古风:刘姓由明初迁来就有此井,该井水甘甜而旺,遇到很多大旱之年,此井水未干枯过。不慎落井多人,均被救起,今该井仍有。 杨和尚寺:寺前之井,明代前就有,今仍存。 菜张:村东北有明代前蔡二造的井,至今仍有。 李孝忠:村东头有一眼吃水古井。燕王扫北此井被填平,1983年,该井被挖出。 大黄丘:村西北原观音庙前之井,在明代前就有该井,至今仍存。 乾隆饮马井:位于崔口镇政府东南800米处,古水井口径五尺,深数大,井台周围及井壁部分用青石彻成,井壁内苔藓遍布。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行至崔口,坐骑饥渴劳乏,行路艰难,所寻之水马不饮用。打听邑人“何处有甜水?”答曰:“崔东南。”遂寻而去,找到此井。只见井水清彻透底,汲水饮马,马立刻精神抖擞,昂天长嘶。乾隆呷口品尝,果然甘洌清爽,禁 不住赞不绝口:“甜,真甜水也。”此后世代修缮至今。 《庆云县志》清咸丰四年版本的庆云村庄:东乡村庄104个是-石家庄、陈家庄、张家庄、小张家庄、西杨家庄、东杨家庄、香坊、陈三里庄、王三里庄、董三里庄、齐家庄、李太仆庄、大崔家庄、小崔家庄、前秦家庄、冯家桥、马家庄、小张家庄、王家黄邱、魏家洼、中马家庄、后马家庄、铁菩萨庙(即原后张乡周家)、贾家庄、刁家黄邱、郑家黄邱、邓家黄邱、撒家黄邱、小王家庄、西左耳庄、王母庙、前马家庄、于家店、前柳家庄、中柳家庄、小刘家庄、小魏家庄、李营家庄、波张家庄、关家庄、东左耳庄、柴林庄、冯家桥、严家务、波徐家庄、武家庄、单家屯、王皇亲庄、吕受益庄、小马家庄、西柳行、后柳行、前柳行、北齐家庄、洼刘家庄、张凤喈庄、刁家庄、纪家铺、小杨家庄、火烧铺(即二十里铺)、周家庄、史家坊、张巧家庄、徐家庄、冢胡家庄(即大胡家庄)、小胡家庄、萧家寺、梁家庄、郑家庄、任家庄、刘贵家庄、牟家庄、马受益庄、赵家集、大杨家庄(即灶户杨家庄)、小杨家庄、袁家庄(以上五庄俱名黄花村)、小袁家庄、大淀、小淀、西安家务、东安家务、后安家务、史皮道口、陈徐道口、霍家道口、胡家店、马古台庄、小杨家庄、孙家庄、郭家庄、田家庄、毕家新庄、张培元庄、新立庄、苏家庄、许家庄、李家庄、白家庙、小蒋家庄、段家庄、贾家庄、李家庄(以上三庄俱名挂甲口)、蒋家桥。 庆云的历史名人 李愚(?—935)字子晦,后唐渤海无棣县李太谱家(今庆云县)人。因倾慕晏婴(字平仲)为人,初名晏平。唐昭宗景福年间,代理安陵县主簿,去职后寄身关中。唐天复元年(901)冬,李愚应试中举,任河南府参军。三年(903),梁末帝即位后,拜李愚为左拾遗,后迁至崇政院直学士。后唐庄宗灭梁,拜愚为翰林学士。同光三年(925),以都统判官随魏王西征前蜀。李愚认为蜀主王衍荒淫无道政局不稳,仓促之间难于组织防御,急速进军为上策。西征军势如破竹,所至之处相继归降。李愚以军功升任中书舍人。后唐天成元年(926)6月充任太常卿,翌年4月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命为相。长兴四年(932)患病,明宗派宦官探视,只见室徒四壁,病榻之上只有旧毡破席。明宗闻后,感叹不已,遂赐以供帐之物。应顺元年(934),李愚任左仆射。同年5月,末帝即位,李愚充太徽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因与刘煦不睦,议事多不合,李愚仍守左仆射职,刘煦罢相。清泰二年(935)10月,李愚病故。李愚著有《白沙集》、《创业功百传》。李愚特别在在中国九经的传承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倡导下开始了雕版印刷,使得大量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存. |
临邑县 |
临邑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南临徒骇河。总面积1016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临邑镇,邮编:251500。行政区划代码:371424。区号:0534。拼音:Linyi Xian。 行政区划 临邑县辖3个街道、6个镇、3个乡:邢侗街道、恒源街道、临盘街道、临邑镇、临南镇、德平镇、林子镇、兴隆镇、孟寺镇、翟家乡、理合务乡、宿安乡。 历史沿革 南朝宋置临邑县。系侨置汉旧县名。据《史记》:“汉元朔四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光以临乐国为食邑”,县以故国为名。 1992年10月4日,撤销临邑县太平寺乡、张家寨乡,合并设立临盘镇,以原太平寺张家寨两乡的行政区域为临盘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临盘。12月26日,撤销临邑县夏口镇,双丰乡,合并设立临南镇,以夏口镇、双丰乡的行政区域为临南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夏口。 1995年9月27日,撤销临邑县林子乡,设立林子镇。 1996年5月3日,撤销临邑县兴隆寺乡,设立兴隆镇(鲁政函民字[1996]20号)。 1999年,临邑县辖6个镇、12个乡:临邑镇、德平镇、临南镇、临盘镇、林子镇、兴隆镇、满家乡、碱李乡、理合务乡、翟家乡、宿安乡、李家乡、孟寺乡、孙庵乡、赵家乡、沙河子乡、营子乡、田口乡。 2000年5月8日,临邑县撤销赵家乡、李家乡、沙河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临邑镇;撤销营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临盘镇;撤销满家乡、碱李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德平镇;撤销田口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兴隆镇;撤销孟寺乡、孙安乡,以原孟寺乡、孙安乡的行政区域设立孟寺镇,镇人民政府驻原孟寺乡人民政府驻地。 2000年,临邑县辖7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08213人,各乡镇人口: 临邑镇 143069 临盘镇 79161 临南镇 43607 德平镇 55078 林子镇 25430 兴隆镇 39599 孟寺镇 42449 翟家乡 27108 理合务乡 25671 宿安乡 27041 截至2002年12月31日,临邑县辖7个镇、3个乡。 |
齐河县 |
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与省会济南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8万亩,辖9镇5乡、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街道办事处,1012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3万。 据出土大物考证,早在四五千年前齐河境内就有氏族聚居,秦朝置祝阿县,宋称齐河县。县城驻地乃春秋齐国正卿晏婴封地,因此得名 “晏”,并筑城修宅,谓之 “晏城”。 齐河迎宾广场 齐河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距离济南最近的卫星城。京沪铁路、济邯铁路在此交汇;京福高速公路、济聊高速公路,国道308、省道804、001、014贯穿全县。到北京仅用4小时,到青岛港口3.5小时,出口货物3天可到达日本、韩国。从县城乘车历分钟到达济南市区,30分钟到达济南国际机场。 齐河物产丰富,县境内沿黄河62.5公里,年引黄河水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亿立方米,水质良好。电力供应充足,由济南、德州双向供应,且电价便宜。地下资源有煤、石油、铁、矿泉水等,其中煤储藏量60亿吨。齐河人杰地灵,古有晏婴,今有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时传祥、全国物价先进个人米英霞、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孟祥斌、全国十佳公务员李开运,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李润喜。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齐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41.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7元,在德州市的工作考核中,经济发展综合考核名列前茅,招商引资工作连续两年拔得头筹。曾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科普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时传祥纪念馆 时传祥(1915-1975),原籍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村。1959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接见;1964年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1966年被推选为北京市国庆观礼团副团长,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时传祥纪念馆坐落在山东省齐河县县城(晏城),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时传祥纪念馆建筑以八角形平面布局,寓意四面八方,象征“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采用山东民居形式,硬山对称,灰瓦白墙,表达时传祥朴素的人生;基座四面,三层跌落花池,含意为四季和十二个月,体现时传祥勇敢正直、勤劳无私的人品。纪念馆由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修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题写馆名,于2000年9月9日正式开馆。 齐河英雄孟祥斌,一个兵感动一座城 孟祥斌孟祥斌简历 孟祥斌同志(1979-2007) 1979年4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刘桥镇刘桥村一个农民家庭。1997年高中毕业后,怀着献身国防、保卫边疆的满腔热忱,参军到了兰州军区某高炮团;1999年9月,因工作成绩突出,经组织推荐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分院。2002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分配到驻金华某部司令部机要科工作。2005年9月,同样因为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被推荐考入某工程学院参加专升本学习。今年7月份学成归来,生前为驻金华某部副连职中尉军官。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同志因奋不顾身搭救一跳江女青年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自然地理 齐河地形以平原为主。境内为黄河冲积扇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齐河县境内沿黄河62.5公里,年引用黄河水2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亿立万米,水质良好。生活用水1.5元/立方米,生产用水1.9元/立方米,商业用水2.6元/立方米。 齐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4℃,降水量622毫米,日照2678.9小时,风速2.9米/秒,无霜期217天。大陆度是64.3%。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冷热季和干温季明显。 齐河县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铝、铁、铜等矿藏,其中煤储藏量为60亿吨。境内沿黄河岸长达52.5公里,年引用黄河水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和温泉充沛,总储量达25.12亿立方米。 耕地面积广阔,土地肥沃,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棉生产及出口基地。 历史沿革 金天会八年(1130年)撤齐河镇设县,始称齐河县。另,齐河县,因城临济水,济水又名齐水故名。 据出土文物考证,约在四五千年前齐河境内就有氏族聚居。夏商为兖州之域,西周属齐国地。春秋称祝柯,又名督杨。秦朝置祝柯县,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 196 年)改称祝阿县。新莽改祝阿县为安城县,东汉建武五年( 29 年)复称祝阿县。 东晋时祝阿升县为郡,南北朝时又撤郡复县。唐朝天宝元年( 742 年)改祝阿县为禹城县。乾元二年( 759年),迁城于迁善村,即今禹城市区。原县城称耿济镇,宋改耿济镇为济河镇,继称齐河镇。金天会八年( 1130年)撤镇改县,称齐河县,隶济南府。元,隶燕南河北道德州。明,隶济南府。清,隶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 民国,隶岱北道,继隶济南道。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分北、中、南三个人民政权统辖。分别隶属泺北专署、泰西专署、冀鲁豫区一专署。 1950 年隶属德州专署, 1956 年长清县河西部分并入本县,隶属聊城专署,1961 年复隶德州专署(1980年改称行署),1994 年 12 月撤消德州地区改称德州市,仍隶德州市。 经济概况 齐河县属黄河下游冲击平原,土质肥沃,土壤质地以中、轻壤为主。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5℃,日照2678.9小时,无霜期217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引进发展新品种。水资源充裕,水质好,地下水可利用时平均2.97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622mm左右,境内沿黄堤长62.5公里,年可引黄量平均2.52亿立方米。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 近年来,齐河县按照“五个围绕(围绕市场需求抓调整、围绕国家大的产业政策抓调整、围绕与大工业“联姻”和龙头企业配套抓调整、围绕当地资源优势抓调整、围绕农民群众经营习惯抓调整)”的方针,大力实施“1122636”工程(通过2—3年的努力,全县50万农民实现人均1亩林、1头牛、2只羊、2头猪、6分菜、3分桑、6分粮),构筑起以森达林工商有限责任公司、腾牧工商有限公司、齐鑫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晏婴蔬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林、牧、桑、菜四大产业化体系,培育起了林业、畜牧、桑蚕、蔬菜、水产、粮棉六大绿色主导产业,使全县已经形成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四柱擎天”的产业格局。 钢铁冶金:目前已成为齐河县的支柱产业,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是鲁西北唯一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过百亿,是齐河县及德州市工业企业的龙头,年上交利税5亿元,为中国私营企业纳税十强。 林业生产:按照“抓林业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工业、就是抓财源、就是抓小康”的“四抓”理念,实施了“绿色通道、大地林网、围村林、黄河防护林”四大工程,全县新植速生丰产林85万亩、9300多万株,有林面积达到100万亩,林木覆盖率已达到47.2%。同时积极探索推广林菌、林禽、林菜、林草等多种高效林间经济。 畜牧生产:大力实施“千区万户”工程,建立了黄牛、奶牛、生猪、肉羊、蛋鸡、牧草等六大养殖、生产基地。千头规模以上的高标准养殖小区25处,一级种猪繁育场3处,二级种猪育场7处。全县牛(奶牛)、猪、羊、禽存栏量分别达到47.5万头(3150头)、45.2万头、31.5万只、470万只,全县共发展养殖小区526个,培植大户5240个。 桑蚕生产:按照“科学规划、适当集中、重点发展”的原则,建立完善市场、服务两大体系,大力发展桑园建设,扩大基地规模。新植桑园面积8381亩,总面积达到8万亩,年收购鲜茧量100余万公斤。 蔬菜生产:全县绿色无公害蔬菜、精细菜种植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西瓜7万亩、脱毒马铃薯、大蒜、辣椒、圆葱、芹菜各2万计,韭菜1万亩,大中小棚总量保持在10万个左右,每个高温棚年均收入达到1万元。林菌间作面积105万平方米。 水产生产:大力实施“千村鱼跃、万亩荷香”工程,在全县构筑起一个“有村就有池,有池就有水,有水就有鱼,水中鱼跃,水上荷香”的水产生态养殖新格局。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9.14万亩,总产量实现12.52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养殖水面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养殖户人均增收400—500元。 粮棉生产: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扩大优质小麦、玉米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全县优质小麦、玉米基地面积分别达到90万亩、70万亩。2004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齐河县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及出口基地县;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传统工业、新兴工业齐步前进 齐河县目前拥有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煤炭采选业、食品加工业、织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等27个大类,70多种小类。 到2004年末,全县拥有工业企业户数36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4家,200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5亿元,规模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3亿元,实现利税8.6亿元,其中利润5.1亿元。全县初步构筑起以造纸、钢铁、医药、食品、化工、机电、煤炭、建材为主体的八大主导产业框架。 一是以莱钢永锋钢铁公司为龙头的钢铁冶金业,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目前具备了年产200万吨生铁、21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是山东螺纹钢的主要生产基地,其螺纹钢已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已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即将获得批准。 永锋钢铁二是以晨鸣纸业为龙头的造纸业。拥有规模造纸企业3家,年生产能力50万吨以上; 三是以坤华集团、瑞麦食品为龙头的食品业。拥有规模食品加工企业33家,年食品加工能力120万吨。 目前已拥有规模化工企业13家,主要产品有对甲基苯酚、硫酸、山梨酸、防火涂料、净水剂等几十个产品品种,其中瑞普化工为重点出口创汇企业,去年上年创汇进1400万美元; 五是以鲁抗生物农药为龙头医药业。现有规模医药企业3家,均为高新技术企业; 六是以金石集团为龙头的建材业,其“陨石”牌水泥为国优、部优产品,年生产能力60万吨; 七是以高新技术企业晏子精密铸造为龙头的机电业。共有6家企业,其中有台湾上市公司鸿运集团落户齐河的运达电子公司。 八是以邱休煤矿为龙头的煤炭业。全县拥有年生产能力60万吨的邱集煤矿,和正在建设中的济西煤矿、赵官煤矿3大企业,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280万吨以上。8大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总量的比重已升为85%以上。 服务业、物流业迅猛发展 2004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多亿元,较上年增长13.5%;占GDP的比重为28.5%,实现利税4500万元,较上年增长22%,其中上缴税金3600万元,较上年增长23.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3亿元,较上年增长15.4%;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员的30%。 市场建设培育步伐明显加快 截至2005年5月底,全县拥有各类市场109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2处,特色商品经营市场12处,综合农贸市场85处,占地总面积14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9.07万平方米,市场容纳经营门店和摊位20372个,固定经营业户3765家。全县已经形成了以家俱、粮食、建材、煤炭、农机、畜禽、蔬菜、副食品、五金家电、服装鞋帽等专业市场为主体的交易体系,年市场贸易成交额将突破50亿元。截止目前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2个,过5亿元的市场3个,过10亿元的市场1个。建材市场和东宋副食批发城两处专业批发市场被列为德州市28处重点调度的专业批发市场,粮食市场和宣章蔬菜市场两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被列为德州市30处重点监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市场。正在建设中的济北国际商贸批发大市场,总投资15亿美元,被省政府列为2004年5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已完成建设投资6.5亿元,一期一段、二段21万平方米营业设施基本完成,近期启动运营,三段正在紧张建设,整个项目于2008年上半年全部建成营业后,将成为全省乃至江北规模最大的,集商品批发、汽车展销、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会展中心和国际性商品批发城。 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方兴未艾。县粮食批发交易市场,采用电子商务,网上购销,突破了粮油产品现场交易的时空阻隔,扩大了市场经营空间。2004年完成各种粮食购销8.35亿斤,顺价外销4.9亿斤,其中网上交易量突破1亿斤,列全市同行业之首。宣章蔬菜批发市场,以电子商务开拓大城市和出口创汇市场,2004年完成批发交易额6.97亿元,其中采用网上交易形式实现成交额1.8亿元,完成出口创汇200万美元。目前,全县21处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已有10处装备了电子商务系统,广泛开展了业户检索、信息发布、资讯查询及网上交易经营。 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农资网络配送、连锁经营。以农资集团为龙头,以农资公司和鲁齐专用肥料厂为配送中心,以21处基层供销社农资分公司为龙身,以232处村级综合服务站为龙尾,建立起了全县农资县、乡、村三级农资配送连锁经营网络,实行统一签约进货,生产厂家直运配送,统一融通资金,分季结算货款,统一平衡销价。年配送化肥超过14万吨,连锁经营额1.2亿元。二是粮油超市供应、网络连锁配送。“金坤粮业”在全县建设了粮油、副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在城区和14个乡镇创办了51家连锁便民超市,实行统一价格、上门配送,连锁网启动运营以来,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三是实施放心肉工程。在严格生猪定点屠宰执法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食品企业屠宰定点加工,并按照“统一商业标识,统一肉品配送,统一市场监销,统一管理经营”的方式,在城区创办了7家、乡镇18家“天天鲜”放心肉连锁经营店。 2004年齐河县被列为“全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县”;今年5月,经市政府推荐,省政府审查,报国家商务部批准,正式被确定为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 行政区划 齐河县位于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与省会济南隔河相望,距济南市区H公里,全县辖9镇5乡,1014个行政村,总人口61万,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 Qihe Xian 0534 371425 251100 晏城镇 2000年,齐河县辖9个镇、5个乡。晏城镇、表白寺镇、焦庙镇、赵官镇、祝阿镇、仁里集镇、潘店镇、胡官屯镇、宣章屯镇、华店乡、安头乡、马集乡、刘桥乡、大黄乡。 2008年,齐河县仍是辖9个镇、5个乡。 晏城镇 表白寺镇 安头乡 宣章屯镇 大黄乡 华店乡 刘桥乡 潘店镇 仁里集镇 马集乡 胡官屯镇 赵官镇 焦庙镇 祝阿镇 |
平原县 |
平原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西临马颊河。总面积1047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53100。行政区划代码:371426。区号:0534。拼音:Pingyuan Xian。 行政区划 平原县辖2个街道、7个镇、3个乡:龙门街道、桃园街道、王风楼镇、前曹镇、恩城镇、王庙镇、王杲铺镇、张华镇、腰站镇、坊子乡、王打卦乡、三唐乡。 历史沿革 汉置县,据《尔雅》:“大野曰平,广平曰原,县西有平原津。”据《地理风俗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 1992年10月4日,将平原县的王村店乡划归德州市管辖。 1996年5月3日,撤销平原县王杲铺乡,设立王杲铺镇(鲁政函民字[1996]20号)。平原县辖5个镇、13个乡:平原镇、恩城镇、腰站镇、王凤楼镇、王杲铺镇、炉坊乡、寇家坊乡、张华乡、王庙乡、苏集乡、林庄乡、前曹乡、王打卦乡、十里铺乡、张士府乡、坊子乡、三唐乡、尹屯乡 1998年7月28日,撤销平原县张华乡,设立张华镇(鲁政函民字[1998]18号)。 1999年,平原县辖6个镇、12个乡:平原镇、恩城镇、王风楼镇、腰站镇、王杲铺镇、张华镇、芦坊乡、王大卦乡、三唐乡、坊子乡、张士府乡、前曹乡、尹屯乡、寇坊乡、林庄乡、王庙乡、苏集乡。 2000年6月15日,平原县撤销寇家坊乡、炉坊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平原镇;撤销张士府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王凤楼镇;撤销前曹乡、尹屯乡、林庄乡,合并设立前曹镇,前曹镇人民政府驻原前曹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十里铺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恩城镇;撤销王庙乡、苏集乡,合并设立王庙镇,王庙镇人民政府驻原王庙乡人民政府驻地。 2000年,平原县辖8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39701人,各乡镇人口: 平原镇 96800 王风楼镇 51206 前曹镇 52459 恩城镇 56244 王庙镇 34489 王杲铺镇 31177 张华镇 21615 腰站镇 24302 坊子乡 27692 王打卦乡 23669 三唐乡 20048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平原县辖8个镇、3个乡。 |
夏津县 |
¡¡¡¡¡¡¡°ÏĽòÏØ¡±Ò»´ÊÊôÓÚººÓïÕþÇøµØÃû¡£Æä±ê×¼¶ÁÒôΪ¡°x¨¬aj¨©n Xi¨¤n¡±¡£ËüËùÖ¸´úµÄÏØ¼¶ÐÐÕþÇøÓò£¨µØÃûʵÌ壩£¬Î»ÓÚɽ¶«Ê¡Î÷±±²¿£¬µØ´¦±±Î³36¡ã53¡ä¡«37¡ã10¡ä£¬¶«¾115¡ã45¡ä¡«116¡ã16¡ä£¬¶«ÄÏÓëÁÙÇåÊС¢¸ßÌÆÏØÏàÁÚ£¬Î÷ÓëºÓ±±Ê¡ÇåºÓÏØÒÔÔ˺ÓΪ½ç¶øÏàÍû£¬±±ÓëÎä³Ç¡¢Æ½ÔÏØÏà½Ó¡£Ãæ»ý871.9ƽ·½¹«Àï¡£ÈË¿Ú48.9Íò¡£ÏØÈËÃñÕþ¸®×¤µØÏĽòÕò£¬ÔÚÊ¡»á¼ÃÄÏÎ÷±±·½Ïò120¹«Àï´¦£¬ÎªµÂÖÝÊÐÏ½ÏØ¡£ ¡¡¡¡¶þ¡¢ÐÐÕþÇø»® ¡¡¡¡ÏĽòÏØÏ½10¸öÕò¡¢2¸öÏç£ºÒø³Ç½ÖµÀ¡¢±±³Ç½ÖµÀ¡¢ËÕÁôׯÕò¡¢ÐÂÊ¢µêÕò¡¢À×¼¯Õò¡¢Ö£±£ÍÍÕò¡¢°×ÂíºþÕò¡¢¶«Àî¹ÙÍÍÕò¡¢ËÎÂ¥Õò¡¢ÏãÕÔׯÕò¡¢Ë«ÃíÕò¡¢ÄϳÇÕò¡¢¶É¿ÚæäÏç¡¢ÌïׯÏç¡£ ¡¡¡¡Èý¡¢ÕþÇøÑØ¸ï ¡¡¡¡ÏĽòÖ®ÃûÀúÊ·ÓÆ¾Ã£¬ÏĽòÏØÊ¼ÖÃÓÚË忪»ÊÊ®ÁùÄ꣨¹«Ôª596Ä꣩¡£´ËΪ¡°ÏĽò¡±Ö®´ÊµÄʼÏÖ¡£´Ëǰ£¬ÏĽòÖ®µØÃ÷Êô¡°àgÏØ¡±£¬àgÏØÊ¼ÖÃÓÚÎ÷ºº³õÄêÊô¾ÞÂ¹ÏØ¡££¨¡°àg¡±sh¨±£©Ö®ÓÉÀ´ÎÞ¿¼£¬¾Ý´Ë×ֵĽṹ¿´Ó¦Êô³ÇÒØµÄרÓÃ×Ö¡£ºóÓÖÖÃÐÅÏçºî¹ú£¬ÓëàgͬÊô¼½ÖÝÇåºÓ¿¤¡£ººÖ®ºó£¨ÂÀïô£©ËÄÄ꣨¹«ÔªÇ°184Ä꣩Á¢ÏØÎªºî¹ú¡£Íõç¸ÄêìÎªÉÆÂ½£¨¹«Ôª9Ä꣩¡£¶«ºº¹âÎäµÛÖïÍõçÉèÖúî¹ú£¬·âÂíÎäΪàgºî£¬Èý¹úʱÆÚÊôκÇåºÓ¹ú¸ÊÁ꿤¡£Î÷½úʱÊôÇåºÓ¹ú¡£Ê®Áù¹úʱÊôÇåºÓ¿¤¡£Äϱ±³¯Ê±Êô±±Îº¼ÃÖÝÆ½Ô¿¤¡£¶«ÎºÊ±ÊôÇåºÓ¿¤¡£±±ÆëʱÊô¼½ÖÞÇåºÓ¿¤£¬ºó·ÏÏØ²¢ÈëÆ½Ô¡£Ë忪»ÊÊ®ÁùÄ꣨¹«Ôª596Ä꣩ÓÚ¹Åàg³ÇÎ÷ÄϽ¨ÏØ£¬ÏØÖÎÔÚ½ñÏØ³Ç£¬ÊôÇåºÓ¿¤¡£ÓÖÁíÖÃÏĽòÏØ£¬ÏØÖÎÔÚËïÉúÕò£¨½ñÏØ³Ç±±15¹«Àï´¦ÐÂÊ¢µê´å£©Êô±´ÖÝ¡£Ëå´óÒµÄê¼ä£¨605¡ª618Ä꣩ÏĽòÏØ²¢ÈëàgÏØÊôÇåºÓ¿¤¡£ÌÆÌ챦ԪÄ꣨742Ä꣩¸ÄàgΪÏĽòÏØ¡£ËδúÊôºÓ±±µÀ´óÃû¸®¡£½ð´úÊô´óÃû¸®Â·´óÃû¸®¡£ÔªÃ÷½ÔÊô¸ßÌÆÖÝ¡£ÇåÓºÕý°ËÄ꣨1730Ä꣩¸ÄÊô¶«²ý¸®¡£Ç¬Â¡ËÄʮһÄ꣨1776Ä꣩ÊôÁÙÇåÖ±Á¥ÖÝ¡£Ãñ¹úʱÆÚÔøÏȺóÊôɽ¶«¶«ÁÙµÀµÚËÄÐÐÕþ¶½²ìÇø¡£1945Äê9ÔÂ4ÈÕÏĽòÏØ½â·Åºó£¬ÏȺóÊô¼½Ä϶þרÊ𣬺âˮרÊð¡£1952Äê10Ô£¬¹éÊôɽ¶«Ê¡µÂÖÝ×¨Çø£¬1956ÄêÊôÁijÇ×¨Çø£¬1961Ä긴¹éµÂÖÝ×¨Çø£¬1995ÄêµÂÖݳ·µØÉèÊУ¬ÏĽòÏØÈÔÊôµÂÖÝÖÁ½ñ¡£ ¡¡¡¡ËÄ¡¢µØÃûÌØÕ÷ ¡¡¡¡ÏĽòÏØÀúÊ·ÓÆ¾Ã£¬¾³ÄڵĵØÃûÐγɶ¼ÓÐÆäÀúÊ·Ô¨Ô´£¬¾ÝµØÃûÆÕ²éʱ¶ÔÈ«ÏØ530¸ö×ÔÈ»´åÃûµÄÀ´Àú·ÖÎö£¬³ýÀõׯ£¨½ñÊôÒø³Ç½ÖµÀ°ìÊ´¦£©¡¢´Þׯ¡¢´ÞÂ¥£¨½ñÊô°×ÂíºþÕò£©µÈ¸ö±ð´åׯÍ⣬Æä¾ø´ó¶àÊý£¬½Ô½¨´åÓÚÃ÷³¯ºéÎäÄê¼äÒÔºó¡£ÆäÔÒòÊÇÒòԪĩÁ¬ÄêÕ½ÂÒºÍÌìÔÖ£¬¼æÖ®Ã÷½¨ÎÄʱµÄ¡°¾¸ÄÑ¡±Ö®ÒÛ£¨Ë׳ơ°ÑàÍõɨ±±¡±£©Ê¹Á½»´¡¢É½¶«¡¢ºÓ±±¡¢ºÓÄÏÖ®ÃñÊ®ÍöÆß°Ë¡£ÓÈÆäɽ¶«µÄ¸ßÌÆÖÝ¡¢¶«²ý¸®Îªµ±Ê±µÄÖ÷ÒªÕ½³¡£¬ÒѳɻÄÎÞÈËÑÌÖ®µØ¡£ÒÔÖÁÓÚ¡°´ºÑà¹éÀ´ÎÞÆÜ´¦£¬¶«µØÇ§ÀïÉÙÈËÑÌ¡±¡£¾Ý¾ÉÖ¾ÔØÃ÷ºéÐÎÎä¶þÊ®ËÄÄê¡°»§687£¬¿Ú4279¡±¡£ ¡¡¡¡Ã÷³¯¶¨¶¦£¬¼ÈʵÐÐÁË´óÁ¿µÄÒÆÃñÍÍÌï£¬ÒÆÃñ¶àÀ´×ÔɽÎ÷¶´ºéÓëɽ¶«½º¶«Ò»´ø¡£Òò´Ë£¬´ó¶à´åÂä¶àÓÚ´ËʱÐγɡ£ËùÒÔ´ø¡°ÍÍÌɫ²ÊµÄµØÃûºÜ¶à£¬ÏÖÓдø¡°ÍÍ¡±×ֵĴåÃû´ï52¸ö£¬È磺ÕŹÙÍÍ¡¢Àî¹ÙÍÍ¡¢»Æ¹ÙÍÍ¡¢ÖܹÙÍÍ¡¢ÕÅÀﳤÍÍ¡¢ÓÚÀﳤÍ͵ȣ¬²»Ò»¶øÊÇ¡£ÔÚÏĽò¾³ÄڵĴåÃûÖгý¡°×¯¡±¡°Õ¯¡±µÈͨÓõØÃûÍ⣬ÆäËû¶àÒÔµØÀíλÖúͽ¨ÖþµÈΪͳ³ÆµØÃû¡£ÃüÃûÕ߾Ӷ࣬Èç´¦ÔÀϻƺӹʵÀµÄ´óµÌÑØÅϵÄÓÐÂíµÌ¡¢¶ÅµÌ¡¢×óµÌ¡¢ÁõµÌµÈ£¬ÒÔ½¨ÖþÃüÃûµÄÓÐÂ¥¡¢Ìá¢ÃíµÈ£¬ÈçÀîÂ¥¡¢´úÂ¥¡¢ÃçÌá¢ÀîÌá¢ÁõÃí¡¢Ê±ÃíµÈ¡£ÁíÍâÓÐÒÔ¡°Íõׯ¡±ÎªÍ³³ÆµØÃû¶øÃüÃûÕߣ¬È磺ëÍõׯ¡¢ÓÈÍõׯ¡¢Ð»ÍõׯµÈ£¬ÕâÀà´åÃûÊÇÒÔÃ÷´ú»ÊµÛ´Í¸øÖîÍõµÄׯÌ¶øÓɹÜÀíׯÌïµÄͷĿ֮ÐÕ¶ø·Ö±ðÃüÃûµÄ¡£×ÜÖ®£¬ÏĽòÏØ´åÃûµÄÃüÃûÌØµãÊÇÒÔÐÕÊÏÃüÃû¼Óͳ³ÆµØÃû£¨È磺ׯ¡¢Õ¯¡¢µÌ¡¢¹µ¡¢Ãí¡¢Ìá¢Â¥µÈ£©¶øÐγɸ÷¸ö´åÃû¡£ÕâÀà´åÃûÕ¼È«ÏØ´åÃûµÄ95%ÒÔÉÏ¡£ ¡¡¡¡ÏĽòÏØÀúÊ·ÎÄ»¯»ýµíÉîºñ£¬¸÷´åÃûÖв»·¦ÒÔÀúÊ·ÃûÈË¡¢ÎÄÎï¹Å¼£ºÍÉñ»°´«ËµÃüÃûÕß¡£ÆäÖÐÓС°ÕÅ·¨Ë¡±£¬´Ë´åÊÇ´å¶«ÄϲàµÄ¡°´óÔÆìøË¡±¶øµÃÃû£¬¡°´óÔÆìøË¡±ÓÖË׳ơ°ÕÅ·¨Ë¡±£¬¾Ý¾ÉÖ¾ÔØ£º´óÔÆ·¨ËÂʼ½¨ÓÚÌÆ³¯£¬»ÙÓÚԪĩ¡£Ã÷ºéÎäÄê¼äÀ³ÖÝÒ´ÏØÈËÕŸ£¹ã·ò¸¾À´´Ë£¬¼û´óËÂËäÛÝ£¬ÆøÊƻֺ룬¹Êð§ÒÀ·ð¼Ò£¬Ê¸Ö¾Ä¼ÐÞ£¬ÈËÃÇË׺ô¡°ÕÅ·¨Ê¦¡±¹ÊÓÖÒÔÖ®³ÆË£¬ÔÚËÂÅÔËù½¨µÄ´åÒàÒòÖ®³Æ¡°ÕÅ·¨Ë¡±¡£ÆäÀϰéÒà¹é·ðÇåÐÞ£¬ÔÚ´óÔÆËÂÄÏÊ®¶þÀï´¦£¬½¨âÖÐÞÐУ¬ÈËÃÇË׳ơ°ÕŹÃâÖ¡±ºóÔÚâֲཨ´åÈËÒà³Æ¡°ÕŹÃâÖ¡±¡£¼ò³Æ¡°ÕÅâÖ¡±£¨½ñÊôÏãÕÔÕò£©¡£ÈçÎåÁúÌ㬾ݴ«Ò»Ä¸Ò»Ì¥ÉúÎåÌõÁú£¬¾ã³Ë·çÓê¶øÈ¥£¬ºóÐÞ¡°ÎåÁúÌá±ÒÔ¼ÍÄÓÚÌòཨ´å£¬Ãû¡°ÎåÁúÌᱡ£ÔÙÈçÍõÌ«À´×¯£¬Ö£±£ÍÍ¡¢¾ãÊÇÒԴ˵ØÃûÈË¡°ÍõÌ«À´¡±¡¢¡°Ö£±£¡±Ö®Ãû¶øµÃ´åÃûµÄ¡£ÒԹż£ÃüÃûµÄÓÐÍõÆÌ¡¢ÁõÆÌ¡¢Ê®ÎåÀïÆÌ£¬ÊÇÒԹŴúÉϹٵÀµÄ¡°ÆÌµÝ¡±£¨æäÕ¾£©¶øµÃÃû¡£ ¡¡¡¡ÔÚһЩµØÃû¶ÁÒôÖÐÒ²´æÓÐÌØÊâ¶ÁÒô£¬È硰ʱ¡±¶Á¡°chi¡±,¡°ÔÀ¡±¶Á¡°ya¡±µÈ¡£ ¡¡¡¡ÎÄ»¯ÄÚº ¡¡¡¡ ¡¡¡¡Ò»¡¢ÀúÊ·ÎÄ»¯ ¡¡¡¡ ¡¡¡¡ÏĽòΪǧÄê¹ÅÏØ£¬ÆäÀúÊ·ÎÄ»¯»ýµí·áºñ£¬ÔÚÕâ¿éÍÁµØÉÏ·¢¹ý²»ÉÙÖØ´óʼþºÍ³öÏÖ¹ý²»ÉÙÖªÃûÈËÊ¿¡£ËæÊ±¼äµÄÍÆÒÆ£¬´Ó¶øÔì¾ÍÏĽòµÄÓÆ¾ÃÉîºñµÄÀúÊ·¡£ ¡¡¡¡£¨Ò»£©ÎÄÎï¹Å¼£ ¡¡¡¡1¡¢¹ÅÒÅÖ· ¡¡¡¡£¨1£©¹ÅàgÏØ³ÇÒÅÖ· ÔÚ½ñÏØ³Ç¶«±±£¬Æ½ÔÏØ³ÇÎ÷ÄÏ35ÀïÖ®ãÛ¼Òׯ£¬ÓÐàgÏØ¹Ê³ÇÒÅÖ·£¬±éµØÍßÀù£¬²»Ò˸û¼Ú£¬Æä³ÇÖ·ÖÁ½ñÈÔÒÀÏ¡¿É±æ£¬ÈËÃÇË׳ÆÎª¡°³Ç×ÓÀ¡£Ôø³öÍÁ¹ÅÇ®±ÒÆÄ¶à£¬Ç®Ö®ÎÄÑùÔ»¡°»õȪ¡±¡£ ¡¡¡¡£¨2£©ÏĽò¹Ê³ÇÒÅÖ· ÔÚ½ñÏØ³ÇÒÔ±±15¹«Àï´¦ÐÂÊ¢µêÕòÐÂÊ¢µê´å£¬µØÊÆÓë½ñÏØ³ÇÏà·Â£¬´óÊ®×Ö½ÖΪµØÊÆ×î¸ß´¦¡£¾Ý¾ÉÖ¾ÔØ£¬Òò´ËµØµÍÍÝ£¬ÓöÓê¼´ÀÔ£¬Òò´ËǨàg³Ç£¬¸ÄàgΪÏĽò¡£´ËµØÏȺó³ÆËïÉúÕò¡¢½õ´¨Õò¡¢ÐÂÏØµê¡¢ÐÂÊ¢µê¡£ ¡¡¡¡£¨3£©ñ¼½¨µÂ±øÕ¾ÒÅÖ· ÔÚ½ñÏĽòÏØÖ£±£ÍÍ´å¶«±±Ô¼3»ªÀï´¦¡£ÏഫΪËåĩũÃñÆðÒåÁìÐäñ¼½¨µÂÍͼ¯±øÂíÖ®Ëù¡£ÓÖ¾Ý˵£¬Òå¾üÓëËå¾üÕ½ÓÚÁijǣ¬½¨µÂΪÐî»ýÉúÁ¦¾ü£¬¹Ê½«²ÎÕ½½«Ê¿ÂÖ·¬¸ü»»£¬Ôڴ˵ؼ¯½áÐÝÕû£¬ÒÔ±£³ÖÓÂÃ͵ÄÕ½¶·Á¦¡£1982Äê¾ÝÎÄ»¯²¿ÃÅ¿±²â£¬ÆäÒÅÖ·¶«Î÷³¤250ÓàÃ×£¬Äϱ±¿í200ÓàÃס£ÖÜΧ¸ß³öµØÃæÒ»Ã××óÓÒ¡£½ñÆäÖ·ÄÚÝï²Ý´ÔÉú£¬ÍßÀù±éµØ£¬²»Ò˸û×÷£¬ÎªÒ»Æ¬»ÄÒ°¡£ÖÁ½ñµ±µØÈËÈÔÏàÑØ³ÆÖ®Îª¡°±øÕ¾¡±¡£·¢¾ò´ËµØ£¬Ôø³öÍÁ²¿·ÖËåÌÆÊ±ÆÚµÄÌÕÆ¬¡£¾Ýµ±µØÅ©Ãñ˵£¬ÔÚ´Ë´¦Ôø¼ðµÃ÷»×Ó¶à¿Å£¬¸ÅΪµ±Äê±øÊ¿-Ö®Îï¡£ ¡¡¡¡£¨4£©ñ¼½¨µÂÍÍÁ¸²ÖâÚÒÅÖ· ÔÚ½ñÏĽòÏØÀϳǶ«±±½Ç£¨½ñ±±³Ç½Ö¶«Ê×£©¡£ÌÆÎäµÂ¶þÄ꣨¹«Ôª619Ä꣩´º£¬Å©ÃñÆðÒåÁìÐäñ¼½¨µÂÓëËå¾ü¼¤Õ½ÓÚÁijǣ¬ñ¼½¨µÂÒԴ˵ØÎª¾üÐèÎï×Ê¡°×ªÊäÖ®µØ¡±¡££¨¼ûÇåǬ¡±¾¡¶ÏĽòÏØÖ¾¡·£©¡£Ôø½«Á¸²Ý¶Ú»ýÓÚ´Ë´¦£¬ÒԼþüÓá£âÚ³¡¶«Î÷³¤400Ã×£¬Äϱ±¿í250Ã××óÓÒ£¬ÖÜΧÓÐË®¹µ·â±Õ¡£Ë®¹µÓÃ;Óжþ£ºÒ»Îª±£»¤âÚÁ¸£¬Ãâ±»-£»¶þΪÒÔ¹µË®·À»ð£¬ÆðÏû·À×÷Óã¬ÊµÎªÒ»¾ÙÁ½µÃ¡£¾Ý˵£¬µ±Ê±Ëå¾üÒòÁ¸²Ý½Ó¼Ã²»¼°£¬¾üÐĶ¯Ò¡£¬Õ½ÊÂʧÀû¡££¬¶ø½¨µÂÒò´Ë´¦Á¸ï÷µÄ½Ó¼Ã¶ø´ó»ñȫʤ£¬²¢ÇÜ»ñËå¾ü´ó½«ÓîÎÄ»¯¼°¡£´ËâÚ³¡Ö®×ݺáË®¹µ¼°·¶Î§ÓÚ70Äê´úÉÐÄÜÒÀÏ¡¿É±æ¡£ ¡¡¡¡£¨5£©´óÔÆËÂÒÅÖ· λÓÚ¶«ÀîÕòÕÅ·¨Ë´嶫ÄÏ¡£Ê¼½¨Óڽ𣬺óÒòÄêǸ±øìÞ£¬½¥´ÎË¥ÍÇ£¬ÆùÓÚԪĩ£¬µîÓîÇãÛܼ¸¾¡¡£Ã÷ºéÎä¶þÊ®ËÄÄ꣨1931£©£¬·¨Ê¦ÕŸ£¹ã£¨Ò´ÏØÈË£©À´´Ë¾ÓªÖØÐÞ¡£ÖÁÃ÷Ìì˳¹ï䣨1463£©¿¢¹¤£¬Àúʱ70ÓàÄ꣬ʼ½¨³É»Í»Í´óË¡£¹²½¨¸÷ʽ´óµîһʮ°Ë×ù¡£¡°Èý·ð¡¢»¤·¨¡¢´ó±¯¡¢Îå°ÙÂÞºº¡¢½ð¸Õ¡±ÖîÉñÏñ¾ãÈ«¡£É®·¿¡¢²Ö¿â¡¢Ô¡ÊÒ¡¢³ø·¿µÈÅäÌ×ÉèÊ©ÎÞÒ»²»±¸¡£¡°¶°ÓîÏÊÀö¡¢½ð¹âÁ÷Ó³£¬»ÍȻΪ¶«·ªÎ°¹Û¡±£¨¼ûÇåǬ¡±¾¡¶ÏĽòÏØÖ¾•ÒÕÎÄÖ¾¡£¡·£©Ê¢Ê±É®ÖÚ´ï°ÙÓàÈË£¬Îª·½Ô²Êý°ÙÀïÖ®Ãûɲ¡£Ã÷ɽ¶«ÌáѧʹÉòÖÓÔøÓÐÊ«ÔÞµÀ¡°¿ùÈ»èóɲÏĽò¶«£¬Íòľ´ÔÉîÒ»¾¶Í¨¡£Âú··ÉÏãÈýÊýÀï£¬ÈÆéÜÃùîì°ëÐé¿Õ¡£»ØÏèðÙº×ôæôæÏ£¬µ¼ÒýôÂôĸö¸öͬ¡£³ýÈ´ÁéÑÒ¿°²®ÖÙ£¬ÆäËûËöËö¸ÒÕùÐÛ£¿¡±¾Ý¾ÉÖ¾¼ÇÔØ£¬ËÂÖжÔÍâ×âÖֵĵزú´ï8300ÓàĶ¡£ËÂÖ·Õ¼µØ´ï16Íòƽ·½Ã×Ö®¶à¡£¿É¼ûËÂÔº¹æÄ£µÄ»ÖºëÆøÊÆ¡£ºóÒòÄêäÎÈվã¬ÊÀʲ×É££¬µîÓîÇãÛÜ£¬É®ÖÚÉ¢¹é£¬Ê±ÖÁÃñ¹ú¶þÊ®ÈýÄ꣨1934£©×óÓÒ£¬Æä½¨ÖþÒѱ»²ð³ý´ù¾¡¡£ÏÖÔÚÆäÖ·ÈÔÍßÀù±éµØ¡£³£ÓмÀìëÓõÄÌÕ´ÉÆ÷Ãó³öÍÁ£¬²¢³öÍÁÓÐÚPÁ£¬·½ÐÎű®µÈ¡£µ±µØÈËÏÖÈÔ±£³ÖÓС°´ó¸ó¡±¡¢¡°Ëþ·Ø¡±µÈµØÃû³ÆÎ½¡£ ¡¡¡¡2¡¢¹ÅĹȺ ¡¡¡¡°×ÁúÍõÃí´åººÄ¹Èº λÓÚÐÂÊ¢µêÕòµÄ°×ÁúÍõÃí´å¶«¡£ÉÏÊÀ¼Í80Äê´ú³õ£¬ÏØÎÄ»¯¹ÝÅÉÈË¿±²â£¬·¢ÏÖ¹ÅĹ¶à´¦¡£Éϱ¨Éϼ¶ÎÄÎï¹ÜÀí²¿Ãźó£¬Ôø×éÖ¯·¢¾ò£¬¾¼ø¶¨Îª¶«ººÔçÆÚĹÔá¡£³öÍÁÓÐÌÕ¼¦¡¢ÌÕ¹·¡¢ÌÕÂ¥×ӵȣ¬ÏÖ´æÓÚÏØÍ¼Êé¹Ý¡£·¢ÏֵĹÅĹ½ö2´¦£¬Ä¹Ö÷ϵһ°ãƽÃñ¡£ÆäËûĹÔáÉÐδ·¢¾ò¡£ ¡¡¡¡£¨¶þ£©Àúʷʼþ ¡¡¡¡ÏĽòÏØµØ´¦Â³Î÷±±µÄ¼½Â³±ßÚÒòÎ÷ÒÐÔ˺ÓË®ÔËÖ®Àû£¬½»Í¨±ã½Ý£¬ËùÒÔÀúÊ·Ôø·¢²»ÉÙÖøÃûʼþ£¬ÖîÈçÏÄÍõñ¼½¨µÂµÄ±øÕ¾¡¢µã½«Ì¨¡¢ÍÍÁ¸²Ö¡¢ÒÔ¼°ÒåºÍÍŶ·Õù¡¢¿¹ÈÕÕ½¶·µÈ¡£ ¡¡¡¡1¡¢ÕŽð³ÆÅ©ÃñÆðÒå Ëåì¾µÛ´óÒµÆßÄ꣨611£©£¬É½¶«Ç¸ÊÕ£¬¶öéè±éÒ°£¬°§ºèÂúµØ£¬°ÙÐÕÉú»î¼«¿à£¬ÊÇÄê10Ô£¬ÏĽòÏØÈËÕÅ½ð³Æ½Ò¸Í¶øÆð£¬°ÙÐÕÓ¦ÕßÔÆ¼¯£¬Òå¾üÉùÊÆ½¥´ó¡£Ëåì¾µÛÅɴ󽫶δïÌÖ·¥Òå¾ü£¬±»»÷°Ü¡£½ð³ÆÓÖ»áºÏ²³º£Å©ÃñËïÐûÑŲ¿¹²ÆÆÀèÑô£¬ÉùÊÆ´óÕñ¡£Ëå´óÒµ¾ÅÄ꣨613£©Ê®Ò»Ô£¬½ð³Æ¸´°ÜËå¾ü£¬ÇÜɱË彫·ëТ´È¡£´óҵʮ¶þÄ꣨616£©ÈýÔ£¬½ð³ÆÂʱø¹¥ÆÆÆ½¶÷£¨½ñºÓ±±ÇñÏØÎ÷£©¡¢Îä°²¡¢¾Þ¹¡¢ÇåºÓµÈ¿¤ÏØ£¬ÍþÊÆÒæ´ó¡£ºóÒòÇáµÐ£¬ÓÚ´óҵʮÈýÄ꣨617£©Ò»Ô±ø°Ü£¬½ð³Æ±»àgÏØÁîÑîÉÆ»áÇÜ»ñɱº¦¡£ ¡¡¡¡2¡¢ñ¼½¨µÂÒÔÏĽòΪתÊ䵨´ó°ÜËå¾ü ÌÆÎäµÂ¶þÄ꣨619£©´º£¬Å©ÃñÆðÒåÁìÐäñ¼½¨µÂÓëËå¾üÕ½ÓÚÁijǣ¬½¨µÂÒÔÏĽòΪÁ¸ï÷תÊ䵨ÒԽӼþüÓöø´ó»ñȫʤ¡£ÇÜ»ñËå¾ü´ó½«ÓîÎÄ»¯¼°¡£ ¡¡¡¡3¡¢ÏĽòÒåºÍÍųÉÁ¢ Çå¹âÐ÷¶þÊ®ÎåÄ꣨1899£©´º£¬ÏĽòÒåºÍÍųÉÁ¢£¬ÍÅÊ׺ÎÂåÓУ¬±¾ÏسÇÎ÷Õẉ̂¨½ñÊôËÎÂ¥Õò£©ÈË¡£ÍÅÃñ´ï¶þ°ÙÓàÈË¡£ÉÕ½ÌÌã¬Öð½ÌÊ¿£¬ÓëÍâ¹ú´«½ÌÊ¿¼°ÐÅͽչ¿ªÁ˼¤ÁҵĶ·Õù¡£ºóÀ´£¬ºþÄÏ·ï»ËÌüÈËÈÎÍõÊÏ£¨ÈËÃÇË׳ơ°ÈÎ̫̫¡±£©À´ÏĽò£¬ÓëºÎÂåÓй²ÁìÒåºÍÍÅÃñ¡£ÔøÂʲ¿²Î¼Ó¹¥´òÎä³ÇÊ®¶þÀïׯ½ÌÌÃÕ½¶·¡£Ò²ÔøÂʾü±±ÉϽø¾©²Î¼ÓÒåºÍÍÅ×ÜÊ×ÁìÕÔÈý¶à¡¢ãÆÊéÇÚ×éÖ¯µÄ·´Ñó½Ì»î¶¯¡£ ¡¡¡¡4¡¢»÷±ÐÈÕ¾üÊ®ÈýÏØ¹ËÎÊÖдå 1940Äê³õ¶¬£¬¹úÃñµ³µØ·½¾üÆë×ÓÐÞ²¿22ÂÃ3¸öÁ¬£¬¼Æ500ÓàÈËÀ´ÏĽò£¬½ø×¤¡°ÈýѼ´å¡±£¬£¨½ñÊôË«ÃíÕò£©ºó±»Î±Çø³¤¹ùÃ÷³ÉÃܱ¨ÈÕ¾ü¡£×¤ÏĽòÏØµÄÈÕ¾ü¹ËÎÊÖдåÓîÖ®Öú£¬Ç××Ô×éÖ¯ÏĽò¡¢ÁÙÇå¡¢ÇåºÓ¡¢Îä³Ç¡¢Ç寽¡¢ÔæÄϵÈÏØÈÕα¾ü800ÓàÈË£¬·ÖÈý·°üΧ¡°ÈýѼ´å¡±¡£22ÂÃÂó¤ÖÜÖÂÖÐÔÚµ±µØÏòµ¼µÄ´øÁìÏ£¬Âʲ¿ÀûÓÃÓÐÀûµØÐÎͬÈÕα¾üÕ¹¿ª¼¤Õ½¡£Õ½¶·ÖÐÖÜÂó¤Ö®µÜÖܶþ»¢ÓëÏĽòÈ˺îÕñÓñ¹²Í¬»÷±ÐÈÕ¾ü¹ËÎÊÖд塣ÊÇÒÛ£¬±ÐµÐ30ÓàÈË£¬ÖØÉË20ÓàÈË¡£22ÂýöÕóÍö1ÃûÁ¬³¤£¬4ÃûÊ¿±ø¡£ ¡¡¡¡5¡¢Ïı±Õ½ÒÛ 1945Äê8Ô£¬ÎªÉ¨ÇåÏĽòÏØ³ÇµÄÍâΧ֮µÐ£¬ÎªÔçÈÕ½â·ÅÏØ³Ç×ö×¼±¸¡£°Ë·¾ü¼½ÄÏÁù·ÖÇøÕþίÁõ»ªÇå¡¢²Îı³¤ÁõÃ÷¼ø×éÖ¯ÁËɨÇåÏĽò±±²¿Ö®µÐµÄ¡°Ïı±Õ½ÒÛ¡±¡£Õ½ÒÛ²ÉÈ¡¡°Î§µã´òÔ®¡±µÄÕ½Êõ£¬ÏȰüΧÏĽò³Ç±±µÄ¸÷ÈÕα¾ü¾Ýµã£¬ÔÙÉè·üÓÚÏÄ£¨½ò£©Î䣨³Ç£©¹«Â·Á½²àµÄÇàÉ´ÕÊ£¬·ü»÷ÏØ³ÇÔöÔ®Ö®µÐ¡£Õ½¶·½øÕ¹Ë³Àû£¬µÐÈËÓеÄǹ²»¼°Ï¼ç±ã±»»÷±Ð¡£ÊÇÒÛ£¬¹²ÏûÃðÈÕ¾ü70ÓàÈË£¬ÉË20ÓàÈË£¬±Ð·ýα¾ü200ÓàÈË¡£½É»ñÖØ»úǹ2ͦ£¬Çá»úǹ4ͦ£¬ÆÈ»÷ÅÚ1ÃÅ¡¢²½Ç¹300ÓàÖ¦¡£²¢»÷±Ðα¾üÆï±ø¶Ó³¤ÑîÓ¢ÏÍ¡£ ¡¡¡¡£¨Èý£©ÀúÊ·ÈËÎï ¡¡¡¡ÏĽòÏØÊÇһƬÈ˽ܵØÁéµÄÈÈÍÁ£¬Àú´úÓ¿ÏÖ³öÐí¶àÖøÃûÈËÎï¡£¹Å´úµÄÓб±ÎºÌ¨¸ó´ó³¼´ÞÏÈ¡¢Ê·Ñ§¼Ò¡¶Ê®Áù¹ú´ºÇï¡·µÄ±àÕߴ޺裬ËåĩũÃñÆðÒåÁìÐäÕÅ½ð³Æ£¬±±Ëδó½«ÂíÈÊÓí£¬½ð³¯Ê«ÈËÁõÌΡ¢ËξżΣ¬Ã÷´ú¼à²ìÓùÊ·ÖìÓ¦²ý¡¢¶¼ÓùÊ·¹ùËÄά£¬É½Î÷²¼Õþʹ˾ÓÒ²ÎÕþÀõÆî£¬½ü´úÓоÙÈËÀîÊ¿¿ü¡¢Êé·¨¼ÒÀîØ¹Ó¢£¬ÏÖ´úÓл¼ÒÕÅÖþÑÒ¡¢Êé·¨¼ÒÐí×Úº£¡¢¹ÅÎÄ×Ö¼Ò·¶²½å¡¢¸ïÃü־ʿÀî˼Т¡¢ÁõºúÀ¼Ê½µÄСӢÐÛËïºéϲ£¬µ±´úÓмݻú»Ø¹é׿¹ú´ó½µÄ¹úÃñµ³¿Õ¾ü½Ì¹Ù»Æ¸Ù´æ¡¢×÷¼ÒÁõÕæ¡¢½úÍÕ£¬»¼ÒÁõÈêÑô¡¢Öйú¹¤³ÌԺԺʿ¹Ü»ªÊ«µÈ¡£ ¡¡¡¡¡¡¡¡[¸ÐÐ»ÍøÓÑ"wsl_xycn"·ÖÏí´ËÄÚÈ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武城县 |
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缘,南运河东岸。总面积751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武城镇,邮编:253300。行政区划代码:371428。区号:0534。拼音:Wucheng Xian。 行政区划 武城县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广赟街道、武城镇、老城镇、滕庄镇、鲁权屯镇、郝王庄镇、杨庄乡、李家户乡、甲马营乡。 历史沿革 汉置东武城县。晋太康中去东字改武城县。据《临清直隶州志》:“夏禹七代孙芸,封公子武于此,因名。” 1993年10月9日,撤销武城县梁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武城镇。1993年10月27日,撤销武城县鲁权屯乡,设立鲁权屯镇。 1994年11月24日,撤销武城县滕庄乡,设立滕庄镇。武城县辖5个镇、9个乡:武城镇、四女寺镇、老城镇、鲁权屯镇、滕庄镇、大屯乡、马庄乡、甲马营乡、杨庄乡、李家户乡、郝王庄乡、祝官屯乡、董王庄乡、蔡村乡。 1996年6月3日,撤销武城县祝官屯乡,将原祝官屯乡的祖寨、梁寨、范庄、韩寨、陈衣庄、后王庄、冶庄、前王庄、祝官屯9个行政村划归老城镇管辖;田庄、董白三、徐庄、谭庄、北王庄5个行政村划归甲马营乡管辖,行政区划变更后,老城镇和甲马营乡的行政区域界线以德政发[1996]62号文所附的1:5万地形图上标绘的界线为准(鲁政函民字[1996]27号)。 1999年,武城县辖5个镇、8个乡:老城镇、武城镇、四女寺镇、滕庄镇、鲁权屯镇、杨庄乡、李家户乡、马庄乡、大屯乡、董王庄乡、郝王庄乡、蔡村乡、甲马营乡。 2000年5月8日,武城县撤销郝王庄乡、蔡村乡,以原郝王庄乡、蔡村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郝王庄镇,镇人民政府驻原郝王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四女寺镇、马庄乡,将原四女寺镇的行政区域和马庄乡的胡家洼、潘庄、代官屯、南郑庄、小史庄、张郭秦、小贾庄、朱庄等8个村划归滕庄镇管辖,将原马庄乡的其它村划归鲁权屯镇管辖;撤销董王庄乡、大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武城镇(鲁政函民字[2000]33号)。 2000年,武城县辖5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61179人,各乡镇人口: 武城镇 107450 老城镇 41313 膝庄镇 51678 鲁权屯镇 36484 郝王庄镇 40773 杨庄乡 20232 李家户乡 30282 甲马营乡 32967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武城县辖5个镇、3个乡。 |
乐陵市 |
“乐陵市”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lao ling shi”。它所指代的是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北纬37°43′—38°32′,东经117°11′—118°10′。东接庆云县、阳信县,西邻宁津县,南靠商河县、惠民县,北连河北省孟村县。面积1172.2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8 镇,4乡和4个街道办事处和1088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地市中街道办事处。在省会济南北方向100公里处,为德州市辖县级市。 《汉书地理志》载:“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平原郡,领县十九……乐陵。”西汉初建县,即名乐陵县。1988年撤县设市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新兴城市。 “乐陵”名称来历,旧志所载不同。一是燕将乐毅筑“重合”城得名说。《元和志》、民国年间《今县释名》,皆载此说。按:战国时期燕将乐毅伐齐筑城处,据《山东通志》和《中国历史地图集》载,为汉初重合县治,属渤海郡;而乐陵为西汉建县,治在“魏王城”处,属平原郡,二者互不相干。二是汉桓帝入继大统,奉祖父陵为乐成陵,县因得名说。按东汉桓帝以河间(献县)王入继皇位,尊祖陵为乐成陵(后献县曾因名乐成县),距西汉建县的乐陵,有三百五十余年;而“河间国”(郡),南邻渤海郡,再南始为平原郡乐陵地。时间与方位都不能相合,显与乐陵无关。《山东通志?建置》卷三载:“以乐成陵名县为乐陵者误。”三是安乐公(阿斗)的陵在境内五里冢,因以得名说。按:《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载:“景元五年……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故城在北京市顺义县。《历代陵寝备考》载:阿斗“薨(死)于洛阳。”《纲鉴会编》卷二十四载:建安二十一年,“始置名号侯”,即只虚封爵。而无户邑,被封的人并不身处封地。阿斗死于旧洛阳——汉魏洛阳城西北隅之金墉城。连封地安乐县也没去过,更不能来葬并非封地的山东乐陵。“五里冢遗址”,经山东省考古专家考证,此地为龙山文化遗址。 现据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按地理方位,核历史纪年,加以考辨,去伪存真。唯清乾隆《山东通志》载:“大阜曰陵;乐,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也”,立说较稳妥。秦汉之际,战争连绵,四民疲惫。汉初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措施,于是“四民用足,国乃安乐”。适在这时置县,而取境内大阜多的特征,缀成县名,即符情理又合当时的施政背景,今依此说。 行政区划 【面积】 1172平方公里 【人口】 65万(2005年底) 【区号】 0534 【代码】 371481 【邮编】 253600 【驻地】 市中街道办事处 【区划】 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 乐陵市设市中、云红、郭家、胡家4个街道办事处,朱集、郑店、杨安镇、黄夹、化楼、丁坞、孔镇、花园8个镇及大孙、西段、铁营、寨头堡4个乡,共1089个行政村。人口主要是汉族,还有回、满、蒙、瑶等少数民族。 历史沿革 乐陵历史悠久,据五里冢和惠王冢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千多年前,即有氏族部落聚居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当齐燕交界处,秦为齐厌次地,西汉始建县治。历代隶属屡更,县治数迁,资料参差,多处不清。现据史书、历史地图集和旧志所载及地下出土文物,整理考证,列述如下: 帝喾及尧、舜禹时期 属古兖州域。 夏、商 属青州地界。“乐陵地”(未置县前,“乐陵地”,指今乐陵地域,下同)属其域。 西 周 属幽州。“乐陵地”在其境之中部。 东 周 属齐国。“乐陵地”当齐燕交界。 秦 为济北郡地,属厌次县,“乐陵地”当其北境。 西 汉 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置县,为都尉治。清宣统《山东通志》载:“故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今名魏王城。”址在今刘武官乡大顾家村北。 东 汉 初治同西汉。至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置东陵郡,县随郡徙。清《续山东考古录·武定府古迹》载:“乐陵故城在今乐陵西南三十里,其墟高丈余,周三里。”明《嘉靖武定州志》载:“乐陵郡,领县三,日乐陵(带郡)……”,“为侯邑,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三十里。”按此,城当在今县治西南杨盘一带。 三 国 改群为乐陵国,治厌次(今阳信县邵城洼,县属之。治回“魏王城”。 1988年9月1日,撤销乐陵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乐陵市。 1988年9月1日,撤销乐陵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乐陵市。 1990年1月1日,商河县的奎台乡划归乐陵市管辖。 1993年12月10日,撤销乐陵市王寨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杨安镇;撤销乐陵市大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乡。 1996年12月25日,撤销乐陵市朱集乡,设立朱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58号)批复。 1999年,乐陵市辖5个镇、20个乡:城关镇、黄夹镇、孔镇、杨安镇、朱集镇、郭家乡、三间堂乡、西段乡、胡家乡、杨家乡、大孙乡、茨头堡乡、杨盘乡、丁坞乡、张桥乡、化楼乡、张屯乡、郑店乡、王集乡、花园乡、刘武官乡、铁营乡、寨头堡乡、双庙赵乡、奎台乡。 2000年6月15日,乐陵市撤销城关镇,以原城关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市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胡家乡,以原胡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胡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胡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双庙赵乡,以原双庙赵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云红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双庙赵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郭家乡,以原郭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郭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郭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三间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镇;撤销杨家乡、茨头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黄夹镇;撤销丁坞乡、杨盘乡,合并设立丁坞镇,丁坞镇人民政府驻原丁坞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花园乡、刘武官乡,合并设立花园镇,花园镇人民政府驻原花园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郑店乡、王集乡、奎台乡,合并设立郑店镇,郑店镇人民政府驻原郑店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化楼乡、张屯乡,合并设立化楼镇,化楼镇人民政府驻原化楼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张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孔镇。 2000年,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总人口615833人,各乡镇人口: 市中街道 66518 胡家街道 25666 云红街道 23083 郭家街道 21496 杨安镇 42593 朱集镇 56981 黄夹镇 63051 丁坞镇 35521 花园镇 42050 郑店镇 59327 化楼镇 37031 孔镇 47130 西段乡 25594 大孙乡 21739 铁营乡 24700 寨头堡乡 2335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 地理位置 乐陵市位于北纬37°26′-37°52′、东经117°21′-117°56′之间,山东省西北部。北临天津滨海新区,东依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半岛城市群)结合部,北京、天津、济南经济龙脉的中心位置,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和主要进京门户,素有“齐燕要塞”、“鲁冀枢纽”之称。 2006年被列为鲁北沿海开发城市。 境内有省级公路4条,干线公路19条,分别与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天津港、黄骅港、济南机场相接。正在建设的德东高速,列入山东省“十一五”规划的济乐高速、德龙烟铁路,均从乐陵穿境而过,是山东省重要的高速交通动脉,可实现“一小时到济,两小时达津,三小时抵京”。 地 貌 乐陵县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河冲积而成。地势平坦,海拔(黄海高程)10米至12米左右,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地面坡降为8千到1万分之一。县北部的大孙、杨家、西段、三间堂、大徐5个乡地势高亢,大孙乡素有“西北高原”之称,最高点高程13.7米;县东部的铁营乡,地势低洼,洼中心高程仅6.3米,为全县最低点。 县境内地貌形态,由古黄河的泛滥变迁所决定。据旧志载,公元前39年(汉元帝永光五年)黄河改道,行水时间达50年之久。因河水泛滥,歧流横生,泥沙沉积,北支沿现漳卫新河一线,形成杨家、大孙两张北部的决口扇形地;南支沿现前进沟一线,形成于林、齐河子、旧乐陵、铁营等串珠式洼地。1060年(宋仁宗嘉祜王年),黄河再次改道,流经现马颊河流域,行水时间21年,入乐陵后河槽狭窄,“两边坡地水势较大而宣泄不及,即有漫溢之虞”,故在河两岸近侧形成河滩高地,远侧则形成大小不等的洼地。两次黄泛,河流冲积物交错分布,高洼零乱,加之长期以来,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构成了高、坡、洼相间的微地貌类型。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相结合的原则分类,分为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和决口扇形地5个类型。 河滩高地 主要分布于漳卫新河以南及马颊河两侧局部地带,包括大徐、三间堂、西段3个乡的全部,大孙、杨家、胡家、朱集、双庙赵、城关、黄夹、郭家、孔镇等乡(镇)一部。面积416,551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4。土壤质地较好,潜水多属弱矿化水,地表和地下径流畅通,土壤水分运动以下渗为主,地势高而平,是粮、棉、枣生产的最好地区。 缓平坡地 处于河滩高地与浅平洼地之间,面积1,031,001亩,占全县总积的61.5%。分高坡地、平坡地和洼坡地。高坡地分布在杨盘到城关及孔镇、王集、花园等乡(镇),面积433,689亩;平坡地分布在刘武官、郑店等乡,面积298,432亩;洼坡地多在前进沟两侧及丁坞乡周围,面积与平坡地相等。高坡地潜水位低,宜灌宜排,是坡地中之最优,素有“粮仓”之称;平坡地地势平缓,质地良好,宜耕宜灌,是粮、棉产量较高的地区;洼坡地易涝宜碱,宜于发展林、牧、水产业。 浅平洼地 形如“碟状”,分布于县内几个大洼之中,面积为88,562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3%。洼中汛期时有积水,但土壤自然淋洗作用较强,洼底盐化土壤较少,边缘则盐化较重,称为内涝外碱。 背河槽状洼地 分布于三间堂、大徐、朱集乡和孔镇南部,面积38,500亩。盐渍化较重,汛期易成内涝,可有选择地种植苇子。 决口扇形地 分布于大孙、杨家、西段3个乡的北部,面积为100,501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质地为砂,漏水漏肥,是宜林宜果地区,历史上就被誉为“水果之乡”。 水 文 本县有马颊河、漳卫新河、德惠新河横穿县境,总流域面积为1,116.8平方公里。县内还有控制流域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的河(沟)21条。全县年径流总量5,528.1万立方米,人均109立方米/年。由于汛期降雨占年降雨时的79%,地表径流大部产生在汛期。 地下水,县境内地下咸水与淡水的分布极不规律。淡水少,中弱矿化水多,上部水质较好,深部水质较差。地下水质的变化,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相当复杂。 境内地下水位的变化,常带有明显的季节性。汛期升高,旱季下降有些地区引黄(水)灌溉时则有升高现象。据1975年至1982年对26眼井观测,地下水平均埋深2.33米,平均年变幅1.65米。地下水流向基本与地面比降相吻合,渗入和蒸发是自然状态下地水的主要运动方式。 经化验,地下水水质酸碱度一般为中性,pH值在7至8之间。总硬度普遍偏大,多在20至25度(德国度);含盐量一般在每升1至3克,盐类的化学成份,阳离子主要是钠,其次是重碳酸根、硫酸根。含盐量小于每升2克的以碳酸盐为主,大于每升2克的以氯化物为主。 地下水深层多为咸水,为防止揭穿水层,应控制开采。根据资料,按浅层淡水界面埋深、含水砂层厚度、单井出水量等情况,可将境内分为4个水文地质区: Ⅰ区 以浅为主区。主要分布在大孙乡西北部,耕地面积2.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2%。宜井深度25至35米,砂层厚度15至20米,单井出水里每小时大于45立方米。 Ⅱ区 浅深结合区。分布在茨头堡乡大部,黄夹镇西部,杨家、西段两个乡的西北部,大徐乡东北部,朱集大部,城关镇东南部及寨头堡、花园、郑店乡的局部地区。耕地面积12.7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2.2%。宜井深度15至25米,砂层厚度10至25米,单井出水量每小时35至45立方米。 Ⅲ区 以深为主区。分布在杨家乡的后张、李寿村以西,经茨头堡村至杨盘乡的辛庄一带;从茨头堡村经黄夹镇 邵家村至西段乡的刘会主、胡家乡的史家坟村一带;刘武官乡的大部、郑店乡的西北部、张屯乡的东部、化楼乡的南部。耕地面积31.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5%。宜井深度10至15米,砂层厚度5至10米。单井出水量每小时20至35立方米。 Ⅳ区 为咸水区。分布在三间堂乡东部,李庙、郭家、铁营乡大部,王寨子乡西部,孔镇西北部。耕地面积57.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5.1%,其中,有25.33万亩,勉强可以开采。宜井深度小于10米,砂层厚度3至4米,单井出水量每小时15立方米。 地质 地质构造 据1978年山东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队《德州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书》记载:“乐陵县在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台的东南部、辽冀台向斜二级单元的一部分。由于陵县——渤海农场等断裂带,使本县在三级构造单元上属埕宁隆断区。根据省地质队钻孔资料分析,陵县——渤海农场断裂带,在乐陵西南部入境,经马颊河以南部分乡(镇),穿向庆云县,在渤海农场附近插入渤海。 根据在郑店附近的钻孔资料,于917米揭穿第三系,下伏太古界的角闪石花岗片麻岩。境内普遍缺失老第三系,新生界厚度小。 自中生代白垩纪末期,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随着大断裂的发生,乐陵县逐渐形成沉降拗陷区,从此奠定了平原的基本轮廓。 地层 据省地质队有关资料分析,乐陵县自中生代,由于逐渐形成沉降拗陷区,大量风化物质随水面来,加之黄河冲泛淤积,构成了复杂多变的第四系地层,厚度达数百米。当黄河改道流经本县某一地带时,在较长时期内,形成了河道带的较为稳定的砂层沉积,由于河流泛滥和三角洲散流的影响,则又形成了不太稳定的窄条状砂层沉积以及大片地区的粘性土和薄层砂层相间沉积,因而在0至40米深度埋藏着厚度和分布范围各不相同的粘性土、粉砂和粉细砂层。 根据全县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0至4米和4至8米的地质岩性分别是: 0至4米地质岩性以砂粘互层面积最大,分布在张屯、化楼、王寨子、杨安镇、花园、郭家、城关、黄夹、大孙、杨家、西段、胡家、朱集13个乡(镇);其次是粘砂互层,分布在三间堂、大徐、城关、双庙赵、铁营、刘武官、花园、王集、张屯、孔镇、李庙、杨盘、茨头堡、寨头堡14个乡(镇)范围之中;还有亚砂土、粉砂土、粘土、亚粘土等。 4——8米地质岩性以粘砂互层面积最大,集中在王集、刘武官、寨头堡、花园、王寨子、杨安镇、孔镇、张屯、李庙、杨盘、郭家、铁营、西段13个乡(镇);砂粘互层面积次之,分布于郑店、化楼、李庙、杨盘、茨头堡、大孙、花园、朱集、胡家,大徐、三间堂、杨家12个乡(镇)。还有粉砂、亚粘土、亚砂土、粘土、细砂土。 本县境内砂层主要是淡水层。大于5米的较厚砂层,因受古河道影响,一般以规律性的从西南向东北呈条状带分布。在40米以上的不同深度,单层或多层并列存在着小于5米的砂层,但稳定性较差。深层淡水顶界面多埋藏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其基本趋势是西部埋藏较深,东部较浅。 土 壤 乐陵县土壤成土母质,为黄泛冲积物,耕层质地以轻、中壤为主。由于古黄河泛滥冲积,土层变化较复杂,土体构型以厚粘心、厚粘腰、均质壤为主。依据土壤发生学分类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及属性,将土壤分为潮土、盐土、风沙土三大类。潮土类 分布面积最大,占可利用面积的95.2%,是直接发育在河流冲积物上,受潜水作用形成的。成土母质颗粒粗细不一,中下部土层(80至150厘米)有明显的锈纹锈斑或有细小的铁锰结核。土壤多为中性至碱性,pH值一般在7至8之间。由于县境内潜水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作用下,潮土分成了3个亚类:在潜水条件大致维持土壤水盐平衡状况下,形成典型潮土亚类;在潜水条件变化,使土壤的水盐来量大于去量的状况下,形成盐化潮土亚类;在土壤水盐来量小于去量的状况下,形成褐土化潮土亚类。 1、典型潮土:分布面积遍及全县,面积较大的是杨家、西段、城关、孔镇、杨盘、郑店等乡(镇),占可利用土壤的70.18%。 潜水埋深平均2.71米,矿化度为每升1.83克。土体中、下部有锈纹锈斑,潜水位状况左右着这个亚土类的变化,出流减弱,水位上升,失去土壤中水盐平衡时,将导致土壤盐化,反之向好的方面发展。 2、盐化潮土:分布于铁营、王寨子、蛤蟆洼等大型洼地的边缘、丁坞、郭家、胡家、杨安镇、花园等乡(镇)的缓平坡地中、下端及洼坡地带,面积占可利用土壤的20.5%,轻、重度盐化潮土面积小,中度盐化潮土面积大。潜水埋深平均2.74米,矿化度为每升2.28克,土壤 中还有过量的可溶性盐分,氯离子达到了6.93ML/100克土,加之土壤容重偏大到1.38克/立方厘米,有机质含量低到0.7%,孔隙度小到47.9%,毛管孔隙度大到38.6%,造成土壤脊薄、板结、通气性差、蒸发量大、地表积盐过多,抑制作物出苗和正常生长。 3、褐土化潮土:分布在三间堂乡以以南、大徐乡以西、朱集乡以北的河滩高地上,马颊河沿岸也有零星分布,面积为58,224亩,占全县可利用土壤的4.45%。潜水埋深平均3.29米,矿化度为每升1.73克。地下水出流量大,表、心层淋溶作用强,没有盐化威胁,是农业土壤的精华。 盐土类 多分布于洼坡地、浅平洼地和槽状洼地上。铁营 洼边缘,胡家乡局部分布较集中,杨安镇、刘武官、张屯、寨头堡等乡(镇)有少量分布,可利用土壤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4.27%。根据盐分组成成份的不同,分为白潮盐土和油潮盐土:白潮盐土地表积有白结晶物,盐分组成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油潮盐土俗称油碱,盐分以氯化物或硫酸盐氯化物为主,吸湿性强,呈灰暗色,孔隙状况不良,土壤板结,水、气、热失调,不从根本上改良不宜耕种。 风砂土类 分布在决口扇形地上,由河流决口歧流沉积物形成。可利用土壤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0.53%。潜水埋深平均5.18米,矿化度每升0.89克,有机质含量很低,仅0.33%,土壤容重太大。土地脊薄,不保水保肥,风蚀严重,易受风灾和干旱威胁。 植 被 乐陵县按生态环境,属阔叶落叶林带。因耕作历史悠久,天然植被被破坏殆尽,以次生植物为主。据1982年农业资源调查,林木覆盖率为4.85%。 气候和土壤条件宜林,次生植被种类丰富。据统计,境内以杨、柳、榆、槐等用材树种为数最多,其次,桐、臭椿等,数量较大。在经济林中,枣树为大宗,遍及全县。此处,水果林、香椿林、枸杞林等在部分乡(镇)也占有一定地位。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地引进了许多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县境内河岸、村落以夏绿阔叶树木及乔木为主;盐碱地有盐生植物群落;荒地上多自然复苏的禾木科白草、黄管草(毛草)等。 乐陵风土文化 传统节日 春节 我国古代以腊月初八为年,南北朝以后改为岁末一天过年。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宣布使用公历,同时将旧历年正月初一改为春节。解放前,“除夕,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祀天地、祖先”,外出不归视为不孝。是日,早起去村头“请已故先人回家过年”;中午“供祭天地神灵”;傍晚凑柴于街前、村头点火,老幼围烤,谓之“烤末阳”以示延伸时日,象征兴旺之日;晚上全家聚饮,吃花生,谓之“守岁”与“分岁”,至半夜吃水饺,谓之“辞岁”。吃水饺前,幼辈叩拜父母尊长,谓之“拜年”,饭后同族乡里互拜,下午或次日清晨同族聚至祖坟烧纸叩头,鞭炮齐鸣,谓之“上年坟”。解放后,易门神,祭天地等迷信活动逐渐废除。除夕全家聚饮畅谈于半夜方眠,吃水饺多改为黎明。饭前,鞭炮齐鸣,幼辈给长辈拜年,饭后同族邻居互相走拜问好。机关、团体、学校于节前多举行春节茶话会,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等活动。正月初一多举行团拜或互相走访。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亦称上元节,始于西汉文帝元年。解放前,“元宵节张灯火,放花炬,酒筵乐歌竞为欢会凡三日。十四日主麦,十五日主谷十六日主豆,月明风,收灯也,有风为歉,无风为丰”。是日“女子以跳绳为戏,名日跳百索”。十四至十六日3天,男子盛饰游街登城过桥,日昕始散,名日“走百病”。富裕之家,晚上吃元宵。解放后,城乡多进行各种文娱活动,如龙灯、狮舞、高跷、秧歌、小戏、武技等。棉区则多放烟花以庆棉花丰收。亦有放灯者,但不普遍。 填仓日 解放前,于正月二十五日,“黎明罗灰末于院中,画地作囤,置谷少许于内为丰登兆,名日打囤,以糕祭仓神”。解入后,仍沿旧习,但不普遍。 二月二 解放前,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为“龙 抬头之日”,以菜因子谓之“龙球”,以面条或饴饷谓之 “龙须”供祭龙神。解放后,此节逐渐消除。 寒食节 汪明节前一天。解放前为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偕母陷于绵山,晋文公重耳求之不得,入火促其出山,不料焚死,故此日禁火寒食。是日,老幼习吃事前做的“炒面”。解放后,此俗逐渐消除。 清明节 解放前,为祭祖扫墓之日。解放后,家村仍有此习。而机关、学校为缅怀先烈,到革命烈士墓、烈士陵园举行纪念活动,已成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逝世纪念日,亦称天中节。解放前“戴彩符艾,虎节门符,插艾叶于户,以红绿线造百索系儿童臂,日“长命缕”,以竹叶裹黍糯做粽名角黍(粽子)相馈。饮葛莆-酒,用酒洒墙壁以避五毒,午时采面草为膏疗诸毒”。解放后,仍有吃枣粽子的习俗。 天贶节 解放前,每逢六月初六“曝书帙、及服,农家挂线于田间”以祭孙光赐福。解放后,该日在农村仍有曝晒衣物、粮食,以防虫蛀之习。 中元节 谷称七月十五。解放前,每逢农历七月十四(谓之鬼节)。祭祖先、用蒸包上坟。解放后,农村少数人仍有祭祖习俗。 仲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解放前,“设瓜果月饼祭月,婚姻家馈送瓜饼为应节时物,会亲朋月下欢尝”。解放后,仲瞅佳节,金家团聚,庆祝丰收,改善生活,夜间饮酒“圆月”,亲朋互相馈赠月饼的习俗很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解放前,“登高游玩,赏菊,饮茱萸酒,又用面为糕五色错杂”,以除“不祥”。解放后,多在此节前后举行物资交流大会,开展敬老活动等。 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解放前,“八日为腊,是日,杂五谷果食合而煮”谓之腊八粥,食之可“避灾去病”。讨饭人至可赐其一碗,亦称善粥。解放后,农村仍有以枣、粘米和诸豆煮粥吃的习俗。 小年节 农历腊月二十三。解放前,以麦芽糖瓜和枣粘糕祭灶王,祝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地隆吉祥”,谓之矢灶神,家人处出如有不归者不辞灶,节后清扫房间。解放后,祭灶活动逐渐消除,而农村逢此节蒸食枣粘糕,清扫房间,准备过年的较为普遍。 喜庆婚事 传统喜庆 民间的传统喜庆:一是“送喜”,即妇女生小孩后,亲朋携带鸡蛋等营养食品登门送喜庆贺。还有庆“十二”的习俗,即小孩生下12天,亲朋登门送喜庆贺。二是庆“百岁”,婴儿满一周岁,其外祖 将婴儿母子接去过生日,谓之走“百岁”和庆“百岁”。三是祝寿,老人到60岁后,每逢生日,其子女亲朋带酒肉和长寿糕等登门庆寿。 婚事 解入前,订婚靠“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其方式是“通媒的结姻缘,男家投启日通启,女家回启日允启,男家纳币女家日聘礼”,讲的是门当户地,论的是身世田园,并多系早婚,男十一二岁即娶,女十六七岁即嫁,有的贫家之女不足10岁就去婆家当童养媳。迎亲,男家备官轿各1乘,男乘官轿,伴随鼓乐到女家迎娶,谓之大娶。只备花轿1乘,无鼓乐则谓小娶。婚礼,在院内天地堂前设香案、置香斗、插弓箭、系红绸,新娘蒙头服、蹈红毯,拜天地后,方得入洞房行“合包礼”。二日拜家庙及翁姑与夫家尊长。三日拜同族与乡里,谓之“拜三”。“女家送酒馔进舅姑,谓之送大饭”等等繁杂礼节。解放后,青年男女逐渐做到婚姻自主,在工作或学习中建立感情,经他人介绍,互相了解。订婚形式,多数以互赠礼物,照订婚像,男女互相走房认亲,亦有沿用旧习的,谓之“过号”,借以酬谢介绍人。结婚仪式改为骑马骑骊,骑自行车。近年来,乘汽车结婚者渐多,也有的旅行结婚或举行集体婚冖,还有的女娶男。喜事新办的习俗,深受群众称赞。但也存有多要彩礼,设红柜收喜礼,大宴宾朋等不良风气。 社会新风 城关镇赵胡同村-卞建华,退役前在涴是军区某部任代理排长。1974年元旦,他在吉林省福松县万良公社向阳村值勤,听到在山上劳动的群众高呼:“猛虎吃人了”!他立即和战士 |
禹城市 |
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全市辖7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1007个行政村,总面积990平方公里,耕地99000公顷,人口49.8万。 禹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九州之兖州,周朝封为祝国,春秋战国时,改称祝阿。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设禹城县,意在纪念大禹曾在此率众治水。城西现有禹王亭遗址。199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禹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南依省会济南5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400公里,东离沿海开放城市青岛460公里。京沪铁路、济邯铁路、京福高速公路、308国道、1001、1009省道都在境内穿过,是鲁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禹城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总储量11.6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4.7亿立方米;电力供应充足,处于德州华鲁电厂120万KW电网之中,自有装机容量1.8万KW热电厂,新扩建的2.5万KW热电机组也已投入使用,市区已实现集中供热;邮电通讯发展快捷,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7.5万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国际传真构成了覆盖全国、伸向世界的现代化信息网。 禹城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盛产粮食、棉花、大豆、花生、果品、蔬菜、肉牛、肉鸡、肉兔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联合国棉花技术研究基地,是华北地区第一批农业引用外资项目市、全国黄淮平原农业开发先期试点市、示范市。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联合国组织前来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禹城先后同100多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禹城工业发展迅速,有限额以上的企业6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30家,形成了以轻纺、机电、化工、电力、建材、食品、造纸、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导行业,30多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的工业生产体系。DHA“忘不了”胶丸、低聚糖、木糖醇、豆沙馅、机引耙片等多种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禹城商业流通繁荣活跃,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拥有56个大中型商业网点和13个专业批发市场。远见划面积31万平方米的禹城商城和6.5万平方米的老城商贸街正在建设之中。建立有济南海关禹城监管仓库、国际货物运输公司,拥有中外合资企业21家、三资企业45家,13家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投资国别和地区涉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奥地利、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高档牛肉、脱水蔬菜、木糖醇、豆沙馅等远销假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已达10大类、20个系列、126个品种。 禹城市将把工业带动、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农业产业化、市场流通作为工作重点,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格局,走上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使工业形成轻纺、化工、机电、医药、食品加工等支柱企业和拳头产品,培植起以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第三产业更加繁荣,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使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把禹城建成富强、文明、开放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国内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禹城市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为此,禹城市从优化投资环境入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的优惠政策,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工业园和禹西生态与观光农业园,加强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自然地理 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徒骇河中游,地理位置:东经116°22′11″~ 116°45′00″,北纬36°41′36″~ 37°12′13″,南北长58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990.7平方公里。自东北部顺时针依次与临邑、齐河、茌平、高唐、平原五县接壤。该市地形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最高处26.1米,最低处17.5米,降比为1/8000~1/10000,属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质区。 禹城境内有主干河道、沟渠20余条,徒骇河、赵牛河、赵牛新河、苇河等纵贯全市,其中主河流徒骇河境内全长37.9公里,潘庄引黄总干渠流经全市36公里。 禹城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3.1℃,降雨量582mm,太阳辐射总量5225MJ/m-2,日照时数2640h,≥0℃积温为4951℃·d,≥10℃积温为4441℃·d,无霜期200d,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地下水资源丰富,引黄灌溉条件良好。该地区历史上干旱、渍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但生产潜力很大。 水利资源 禹城市境内主干河道26条,全长398公里,年均引用黄河水2亿立方米,年可开采浅层地下水1.47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全市共有80万亩耕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瓜菜、瘦肉型猪和鲁西黄牛生产出口基地。 矿产资源 禹城市地下贮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并已初步开发利用。 历史沿革 禹城历史悠久,是大禹治水之域,“龙山文化”发源地之一。夏商时属九州之兖州,唐朝天宝元年设禹城县,意在纪念大禹曾在此率众治水,城西现有禹王亭遗址。 1993年9月撤县设市。 1993年9月9日,撤销禹城县,以原禹城县的行政区域设立禹城市(县级)。 1995年9月27日,撤销禹城市安仁乡,设立安仁镇。 1996年5月3日,撤销禹城市召屯乡,设立石屯镇(鲁政函民字[1996]20号)批复。 1997年12月26日,撤销禹城市前油坊乡,设立前油坊镇(鲁政函民字[1997]49号)批复。 1998年12月23日,撤销禹城市袁营乡,设立袁营镇(鲁政函民字[1998]37号)批复。 1999年,禹城市辖8个镇、11个乡:禹城镇、伦镇镇、房寺镇、张庄镇、辛店镇、石屯镇、安仁镇、前油坊镇、十里望乡、廿 里铺乡、袁营乡、莒镇乡、李屯乡、辛寨乡、善集乡、大程乡、梁庄乡、来风乡、张集乡。 2000年5月8日,禹城市撤销张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店镇;撤销大程乡、善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房寺镇;撤销来凤乡、梁家乡,以原来凤乡、梁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梁家镇,镇人民政府驻原梁家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袁营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伦镇;撤销前油坊镇、辛寨乡,以原前油坊镇、辛寨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辛寨镇,镇人民政府驻原辛寨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廿里堡乡、禹城镇,以原廿里堡乡、禹城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市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禹城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石屯镇,以原石屯镇的行政区域设立禹石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石屯镇人民政府驻地。 2000年,禹城市辖2个街道、7个镇、3个乡。总人口494301人,各乡镇人口: 市中街道 123395 禹石街道 18212 伦镇 38427 房寺镇 67002 张庄镇 23126 辛店镇 34727 安仁镇 29430 辛寨镇 40993 梁家镇 40220 李屯乡 22579 十里望回族乡 32427 莒镇乡 2376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风土人情 花鼓是一种乞讨演唱形式,有一定表演程式。每个动作既独立成章.又可衔接为一体。唱词曲多属民间小曲。击鼓动作有15种;“苏秦背剑”、“一郎担山、“武二娘打水、‘金鸡独立”、”夜叉探海”、“金鸡0头”、‘古树盘根”、“黑狗掏裆”、“张飞骗马”。“前后隍步击鼓”、“燕飞山”、“狮子滚绣球”等。 传说尧舜统治时期天下洪水为害,尧命有崇氏首领鲧治水。鲧用堵塞的方法,结果失败,被舜殛死。舜又命鲧之子禹治水。禹接受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禹治水期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治平了洪水。禹的声望日隆,舜死后禹被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平治了水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这也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 经济概况 近年来,欣欣向荣的开放型经济使禹城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以生物制药、高档纺织、精密机械、木材加工、食品、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群体不断壮大;商贸流通繁荣 活跃,是鲁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禹城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国农业引用外资项目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人民生活 2005年,全市完成GDP 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7元。 工 业 禹城市突出发展“三大一高一名一外一群体”(建设大项目,培植大企业,膨胀大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培育知名品牌,强化外经外贸,壮大民营群体)战略重点,膨胀“三糖一药一机一木一‘黄金’”(生物技术与制药、机械制造、人造板深加工、羊绒深加工)和“三粮一棉一电一化一饮品”(粮食深度开发、棉花深加工、热电、化工、饮料)特色产业,工业经济呈现出规模总量持续扩张、传统产业技术进步、高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2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5家;培育出山东名牌产品6种、山东省著名商标7件。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亿元、销售收入104亿元、利税13亿元,分别增长41%、40%和30%。工业用电量8亿千瓦时。出口创汇7480万美元,始终居德州各县市区首位。贺友、保龄宝跻身全国制造业500强。光大电力集团、贺友集团、恒特重工、禹王公司、通裕集团、环宇集团、润田化工公司、禹王亭集团、龙力公司、亚纺公司、德州六合饲料公司10家企业列入德州市百强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总量、产业素质、经营水平跃上新台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均超过80%。规划建设乡镇民营育雏园,形成一批兴乡富民产业。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民营经济信用担保体系比较完善。 2005年9月29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正式授予禹城“中国功能糖城”荣誉称号,成为德州市“三大城市品牌”之一。保龄宝公司、龙力公司、福田公司等企业的功能糖产品在亚洲乃至世界都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是全国最大的“功能性糖源生产基地”。 农 业 坚持“反弹琵琶”抓“农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形成了玉米、畜禽、木材、大豆、蔬菜、棉花六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完善,拥有农业龙头企业近30家。不断加大投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95%的村用上了黄河水。 行政区划 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徒骇河中游,地理位置:东经116°22′11″~ 116°45′00″,北纬36°41′36″~ 37°12′13″,南北长58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990.7平方公里。自东北部顺时针依次与临邑、齐河、茌平、高唐、平原五县接壤。 Yucheng Shi 0534 371482 251200 禹城市人民政府驻市中街道。 禹城市辖2个街道、7个镇、3个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