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德州 >> 陵城区 >> 于集乡

于集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于集乡谷歌卫星地图)


于集乡简介

  全乡总面积 53 平方公里,管辖 41 个自然村, 38 个行政村。年底全乡总人口 2.0331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0.12 万人。
   1965 年 1 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边临镇、神头公社的部分村庄划出,成立于集人民公社,同时成立于集人民公社党委。 1984 年 4 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消于集公社,建立于集乡,同时成立0于集乡委员会。
   经济 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 960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 1 : 3.6 : 2.6 。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5 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000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650 万元。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026 亿元。其中居民存款余额 0.89 亿元,贷款余额 0.668 亿元。
   农 业 总产值 1555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0.263 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 0.477 万公顷,粮食总产 2.2 万吨,平均亩产 445 公斤粮经产值比 1 : 1.1 。肉猪、牛、羊出栏 0.337 万头。肉、蛋、奶产量 0.4646 万吨,水产品总产量 0.0018 万吨。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55000 万元,销售产值 53000 万元,职工 0.5 万人,限额以上企业 5 个,完成工业增加值 5250 万元。实现利税 2000 万元。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颜春集团优质棉布。
   建设 环保 城镇基本建设投资 3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50% 。完成更新改造投资 2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60% 。建筑业总产值 1800 万元,实现利税 20 万元,房屋建设竣工面积 5 万平方米。
   交通 邮电 邮政业务总量 110 万元,电信业务总量 120 万元,市话万户,农话 0.3435 万户,公路通车里程 60 公里。农用机械 75000 马力,其中汽车 400 辆。
   贸易 旅游 城乡集贸市场 2 个,商品成交额 7000 万元,进出口总额 160 万美元,其0口总值 160 万美元。
   科教文卫 各级各类学校 9 所,在校生 0.23 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 0.23 万人,教职工 0.0177 万人,其中专任教师 0.177 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0331万人 53平方公里 371403202 253500 0534 查看 于集乡谷歌卫星地图

于集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于集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安德街道

  安德街道,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安德街道下辖以下地区:   芦家坊社区、菜园社区、佟家寨村、孙家洼村、时家楼村、雨淋店村、金庄村、后王庄村、邱家村、祁家村、刘颜龙村、孙大汉村、范家村、邹家村、土桥村、袁庄村、刘家铺村、徐庄村、沙庄村、宋集村、杨集村、潭庄村、吕家庄科村、小王庄村、任桥村、后刘村、河南纪村、前刘村、李马村、张集村、李鸣岗村、刘玉台村、时庄村、前将军寨村、后将军寨村、西将军寨村、刘辛村、董家阁村、大马陈村、叶堤口村、宋堤口村、吕庄村、大刘村、小刘村、东蔡堤口村、西蔡堤口村、桃刘村、占庄村  

临齐街道

  临齐街道,(原陵城镇)是中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2013年8月德州市政府正式批复陵县临齐街道正式成立   2013年10月陵县临齐街道办事正式出台,  

郑家寨镇

  郑家寨镇位于陵县东部 , 与平原、临邑两县相邻。全镇面积 10 平方公里,辖 98 个行政村, 4.3 万人口。 104 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近几年来,郑家寨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三篇文章一起做”(工业、农业、小城镇),“两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思路,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该镇经济坚持“工业立镇”的思想,狠抓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两大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化工和棉花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 5 家,年初投资 5000 万元兴建的向椿植物油项目即将投产。    该镇农林并举,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业以粮为主,又大力发展了辣椒、麦、蔬菜等经济作物,粮经比例达到了 1 : 1 ,林业重点率达到了 15% ;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年初,镇政府驻地通上自来水,道路全部重新硬化,三座危桥改造一新,医院综合楼、中心小学楼相继完工,大大提升了城镇形象。南市场商贸小区和供销工业小区正在建设之中,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    郑家寨镇现已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陈学军携全镇人民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前来创业!.  

麋镇

  糜镇位于陵县城东28公里处,是鲁西北经济重镇和德州市中心镇,现有4.8万人,8.2万亩耕地,是全省棉花产业化示范基地。境内临南路、永馆路两条省道纵横过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适合创办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各类项目。尤其在棉花产业化上优势更加明显,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种植、收购、加工、纺纱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近几年来,糜镇充分利用本地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诚信糜镇""的口号,坚持走""棉花兴镇""的口号,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抓投入,抓管理,抓销售,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利税连年增长,目前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乡镇。    糜镇拥有各类大中型企业70家,其中棉花加工企业56家,榨油厂4家,纺纱厂2家,浸出油厂1家,与棉花加工业相关的饮食、维修等服务行业方兴未艾。2003年实现税金300万元,同比增长50%。   全镇棉花面积每年都在5万亩以上,今年又因势利导,棉花面积可突破6万亩。全镇从事棉花贩运的机动三轮车达2500多辆,从业人员达6000人。棉花加工企业除消化本地棉籽外,每年还吸引宁津、乐陵、德城及河北、河南、滨州等地的棉花110多万担,产值达3亿元以上。    近年来,糜镇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已引进县外项目18个,引进资金2亿元。个体工商户已突破2000个。糜镇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同民营经济相结合,以永馆路和临南路交汇处为中心,规划出战第4平方公里的城镇小区,新建东西4条、南北5条大街,开辟集贸市场1个,美化、绿化、亮化设施齐全,40栋样式各异,美观实用的楼房正拔地而起,成为糜镇对外交流交往的""名片""和""亮点""。    糜镇-朱洪瑞带领""一班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糜镇的明天更美好。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一、税收政策:1、凡在我镇民营经济园区内新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税收返还地方部分的50%。4-5年的30%,由镇财政奖励企业作为发展基金。2、凡在我镇民营经济园区内新上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自投产之日起,6年内税收返还地方部分的50%。由镇财政奖励企业作为发展基金。.  

宋家镇

  宋家镇位于陵县、临邑、宁津、乐陵四县市交界处,下辖 96 个行政村, 4 万口人, 10 万亩耕地,总面积 112 平方公里。    近年来,以镇-张志高、镇长李德仁为领导的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立足本镇实际,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开创了宋家镇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在经济建设方面,重点抓了棉花加工、纺织和畜牧养殖业, 2004 年全镇畜牧养殖业销售收入 3.5 亿元。民营经济发展红红火火,全镇拥有民营企业 68 家,其中棉花加工企业 35 家。招商引资成果颇丰, 2005 年引进县外项目 12 个,其中投资 1000 万元的木地板项目,投资 920 万元的电子项目,投资 800 万元的嘉诚工贸,投资 760 万元的洪泰工贸二期工程均投产运营。    为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条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 2005 年全镇全面突进村村通公路,投资 39 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广大群众的水浇条件。投资 68 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的实验小学,并对镇中学进行改造,提高了办学水平;制定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凡投资 600 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无偿提供土地使用 30 年,并提供优惠的税后返还政策,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  

徽王庄镇

  徽王庄镇现辖 92 个行政村,总面积 105.5 平方公里, 3.8 万人口, 8.2 万亩耕地,其中苹果 2 万亩,葡萄等杂果 1 万亩,是远近闻名的林果之乡。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实施素质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为有效载体,以爱民、便民、为民、富民、安民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夯实了农村稳定发展基础,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04 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5.6 亿元,财政收入 106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350 元。同比分别增长 40.5% 、 37% 、 16% 。步入全市一类乡镇系列,连续荣获“全市信访三无乡镇”,“全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近两年,该镇围绕“村村通”油路、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中心工作,励精图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和蓬勃发展。.  

神头镇

  神头镇总面积 1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1万亩。全镇辖98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镇政府驻地位于永馆路、神滋路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向开发区引进项目两个 ,一个是投资 3000万元的德州辉煌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由江苏泰州吕强先生独资开发,目前已开工投产,年加工各种型号不锈钢管5000多吨,实现产值7000万元,利税1000多万元。一个是总投资1.8亿元的恒隆气体有限公司,分两期工程投资,一期投资1.2亿元,已于6月10日开工兴建,明年6月竣工投产,届时可形成每小时3000m 3 氧气生产规模,年生产液态气体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800万元,利税4300万元;二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到2007年6月竣工投产,可形成10000 m 3 氧气生产规模,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气体公司。另外,引进的投资2800万元的锦华房地产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县城福星街南首东侧,总建筑面积7000 m 2 ,于9月底竣工。 总投资 500万元的商业步行街开发项目,该项目坐落于神头镇政府路,沿街开发面积为5800 m 2 ,建筑面积 4700 m 2 。预计 10月底竣工并对外出售使用。    神头镇属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农业镇。 1994年,该镇党委政府结合本地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养鸡业确定为该镇的一项主导产业,引导农民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路子。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建成迟家、南街、邓集等养鸡小区7处,形成了纪家、后圣、西店等38个养鸡专业村,一大批存栏量超万只的养鸡专业户为该镇养鸡业的发展起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搞好养鸡业的同时,该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蛋鸡深加工及相关产业,一大批农民通过鸡蛋贩运、蛋糕加工、活鸡宰杀等途径走上了富裕路。神头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养鸡专业镇。并且被农业部命名为“绿色产品生产基地”,饲养的小型肉食鸡被德州扒鸡公司指定为专用鸡。    民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继续突出农副产品加工这个重点,本着“抓大不放小,大小一齐上”的原则,进一步扩充企业群体规模,膨胀民营经济总量。 1--6月份,全镇新增私营企业12家、个体工商户90家,注册资金1.38亿元,实现民营经济总投入1.8亿元,该镇已形成塑料加工、棉花加工、造纸三大民营经济群体。.  

滋镇

  滋镇总面积 78 平方公里, 3.4 万人口,东临省道 249 线,西接省道 315 线,交通位置优越。今年 1—10 月份,全镇 GDP 实现 2.8 亿元,财政收入实现 246 万元,其中工商税收 210 万元。    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以镇驻地为中心,东向 249 省道延伸,西向神滋路延伸,规划工业用地 2000 亩,东西辐射五公里,已累计投入资金 340 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除新旧纺织项目外,还有一家投资 5000 万元的项目 ---- 宁波健康城农业开发项目正在洽谈之中。这两个 5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落再 249 省道西侧的主工业园区,占地 400 亩。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镇共落实超百万元项目 8 个,总投资 1.4 亿元。共向县开发区引进了昌达机械、星海饲料、乡园食品 3 个投资过 2000 万元的项目。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私营企业总数达到 68 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 6 家。油棉加工特色明显,企业总数达到 26 家。全镇民营经济年销售收入 2.2 亿元,利税 1800 万元。    小城镇建设迅速健康发展,以镇驻地政府路为主线,通过 3 年连续开发,累计投入资金 1400 万元,开发商贸楼房 15000 平方米,改善了投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有力地拉动了商贸经济的发展,建成了集百货、副食、农资、粮食贸易、个体加工等于一体的大型商贸物流中心,新增个体工商业户 120 户,成功地培育经济大户 16 个。全镇个体工商业户达到了 1160 户。我们的目标是争取 06 年成为省级中心镇。    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又立足实际,从党的建设(基层班子建设、稳定、精神文明等)、经济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财源建设、农民增收)和环境建设(治安环境、形象环境、投资环境)三个方面建设和发展滋镇。.  

前孙镇

  前孙镇位于陵县北 25 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向西距京福高速公路 35 公里,德宁路从境内穿越而过。镇域总面积 82.4 平方公里,人口 2.826 万,耕地 6.69 万亩,共有 71 个行政村, 2003 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 7.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316 元,财政收入达到 370 万元。全镇新修油路 78.5 公里,“村村通”个数达 69 个,占全镇村数的 97% ,基本实现“村村通”。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全力推动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突出抓好三项工作重点:   (一) 招商引资 。近两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内引外联,不断拓宽招商领域,共引进资金 2.5 亿多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 2 个,投资 1 亿元的环保木业有限公司、投资 2000 万美元的上海东尼斯电器有限公司、超过 1000 万元以上的大项目 6 个,项目的落成、投产,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 )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作为促进地方发展的基础经济、命脉经济,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审时度势,制定科学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明确落实责任,大力实施了镇村两级干部带头创业工程,先后建起了天龙衡器、马头王橡胶厂、和睦化工、杨庄塑料加工、源农棉业等十大镇骨干民营企业;发展了加工、运输、养殖等各类经济大户 260 户,个体工商户 500 户。   (三) 农业结构调整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分析,镇党委政府确定把粮棉、杂果、林业、畜牧四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1 、大力发展粮棉生产。积极推广优质麦生产,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模式,总面积达 5.2 万亩;大力推广光籽棉生产,发展优质棉 3.5 万亩,仅此两项农民人均年可增加收入 500 元;    2 、杂果生产。充分发挥以马头王为中心的小杂果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小杂果 3000 亩,建成了全市有名的“杂果之乡”;    3 、发展林业生产。近两年来先后实施了“百村环翠”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大地林网”工程三大工程,植树 100 多万株;实施了“百亩方田”建设工程,实现了塘田成方、路沟成框、林成网的布置格局,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边临镇

  德东中小项目区位于陵县边临镇西部省道 314 北侧、西与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距离德州市区 5 公里,东距边临镇驻地 4 公里。用地紧邻 314 省道,西距京福高速公路 4 公里,规划的-铁路站场 0.3 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该区域用地东西长 960-1020 米、南北宽 871 米,用地面积 96 公顷,现状用地为镇属工业存量用地。    规划紧紧围绕德州市开发区大工业群、大经济圈为依托,以德州市总体规划纲要( 2004-2020 )、陵县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边临镇总体规划( 1999-2010 )及有关规划编制办法为依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    规划拟订该项目区以工业项目为主,适当搭配服务于工业发展的行政办公、商业服务业、居住、研发物流和公共绿地,形成良好的区域环境景观。注重与上一层次规划的衔接,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用地布局上力求长远与现实相结合,以利形成良好的局面。    规划道路分为 3 个等级,德宁路、赵虎路为主干道,红线宽度为 50 米,每侧保留适当的绿化林带;次干道 3 条,红线宽度 15-20 米,每侧保留 5 米绿化带、支路红线 10 米左右。道路油面可分期建设,但宽度不宜缩减。    规划德宁路每侧保留 50 米宽绿化林带,杨家干渠每侧保留 30 米宽绿化林带,东西干渠每侧保留 15 米宽绿化林带,利用窑厂乱掘地建设中心公园。.  

义渡口镇

  陵县义渡口乡辖57个行政村,3.2万人口,耕地面积5.6万亩,现由民营企业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过千万元的义河正康植物油厂,2003年已竣工投产。粮棉油加工企业8家,木器加工企业6家,塑料加工企业3家,已形成以粮棉油加工为龙头、木器、服装加工、建材加工共同发展的民营经济特色。2002年至2003年,乡政府引进资金建设了高标准的民营经济工业区和商贸小区,为义渡口乡民营经济的发展打造了广阔的平台。义渡口乡是2002年市级文明单位,2000年全市党员教育先进单位,2002年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单位(县),2002年关系国防建设先进单位(县)等。    招商引资项目    1、项目名称:出口服装加工    2、项目主要内容:新建厂房1800平方米,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施外贸加工出口业务。    3、市场分析:我出有广阔的劳动力资源,有深厚的服装加工基础,由广泛的服装交易客户和销售市场。    4、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    5、经济及效益分析:项目达产后,年产服装800万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    欢迎各界人士来义渡口乡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丁庄镇

  陵县丁庄乡辖 27 个行政村, 1.77 万人口, 2.89 万亩耕地。 2004 年实现乡财政收入 46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470 元。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丁庄乡东临陵县经济开发区,西临德州经济开发区,南接平原县,北依 104 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通车的省道 353 东延接线(陵县段)分别纵贯、横穿乡境。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车里程达 90 公里。    电力充沛,水利资源丰富。 全乡常年供电负荷达 1400 千瓦;陵县引黄灌溉的新鬲津河、马颊河、平陵河以及笃马河流经本乡,同时毗邻蓄水量为 4000 万立方米和 6000 万立方米的华能德州电厂调蓄水库(仙人湖)、丁东水库(得月湖),可保证充足的项目开发用水。    旅游前景广阔。 占地 1 万亩的仙人湖和占地 1.4 万亩的得月湖两大湖,湖面荡漾、水质洁净、空气清新 、候鸟栖集,是避暑、度假的人间仙境。    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培植壮大。民营经济 2004 年实现总产值 3 亿元,限额以上企业达 6 家,颗粒、编织、软包装、彩印、覆膜等涉塑行业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板块;蔬菜业,全乡现有 2000 个大棚, 3000 亩小拱棚,畜牧业,全乡黄牛存栏 1.2 万头,奶牛存栏 500 头,禽存栏 20 万只,水产养殖面积达 6000 亩。    丁庄乡先后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示范乡、水产工作先进乡,连年被市、县评为经济强乡、蔬菜明星乡、招尚引资先进乡和信访工作“三无”乡等荣誉称号。.  

于集乡

  全乡总面积 53 平方公里,管辖 41 个自然村, 38 个行政村。年底全乡总人口 2.0331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0.12 万人。    1965 年 1 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原边临镇、神头公社的部分村庄划出,成立于集人民公社,同时成立于集人民公社党委。 1984 年 4 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消于集公社,建立于集乡,同时成立0于集乡委员会。    经济 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 960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 1 : 3.6 : 2.6 。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5 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000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650 万元。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026 亿元。其中居民存款余额 0.89 亿元,贷款余额 0.668 亿元。    农 业 总产值 1555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0.263 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 0.477 万公顷,粮食总产 2.2 万吨,平均亩产 445 公斤粮经产值比 1 : 1.1 。肉猪、牛、羊出栏 0.337 万头。肉、蛋、奶产量 0.4646 万吨,水产品总产量 0.0018 万吨。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55000 万元,销售产值 53000 万元,职工 0.5 万人,限额以上企业 5 个,完成工业增加值 5250 万元。实现利税 2000 万元。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颜春集团优质棉布。    建设 环保 城镇基本建设投资 3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50% 。完成更新改造投资 2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60% 。建筑业总产值 1800 万元,实现利税 20 万元,房屋建设竣工面积 5 万平方米。    交通 邮电 邮政业务总量 110 万元,电信业务总量 120 万元,市话万户,农话 0.3435 万户,公路通车里程 60 公里。农用机械 75000 马力,其中汽车 400 辆。    贸易 旅游 城乡集贸市场 2 个,商品成交额 7000 万元,进出口总额 160 万美元,其0口总值 160 万美元。    科教文卫 各级各类学校 9 所,在校生 0.23 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 0.23 万人,教职工 0.0177 万人,其中专任教师 0.177 人。.  


于集乡特产大全




于集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