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场村是猴场乡政府所在地,有9个村民小组,包括猴场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组、九组。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36米,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全村有800户村民,总人口3336人,少数民族456户、人口2356人,占全村人口的70%,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全村群众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严重制约猴场村经济发展,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次,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人口总数:3336人 农业人口:2580人 非农业人口:756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猴场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组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猕猴桃 名特产品:红心猕猴桃 办公所在地:猴场村二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221230 | 553000 | -- | 查看 猴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火把村 |
火把村距猴场乡政府15公里。平均海拔1480米。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由8个村民组组构成,人口986人。汉族苗族杂居,苗族人口占60%,耕地面积 120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常年雨量充沛,适合发展经济果树种植。 全村水、电、路三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主要是土豆、大豆、玉米,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约200人。 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口总数:986人 农业人口:980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火把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草养山羊 名特产品:杨梅 办公所在地:火把村五组 |
幸路村 |
幸路村距猴场乡政府28公里。平均海拔1430米。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由9个村民组组构成,人口1653人。汉族布依族苗族杂居,苗族人口占35%,耕地面积 135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常年雨量充沛,适合发展烤烟种植。 全村水、电、路三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种植500亩,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50人。 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口总数:1653人 农业人口:1647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幸路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组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草养山羊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幸路村七组 |
黄果树村 |
黄果树村距猴场乡政府15公里。平均海拔1430米。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由10个村民组组构成,人口1562人。汉族布依族苗族杂居,苗族人口占35%,耕地面积 130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常年雨量充沛,适合发展烤烟种植。 全村水、电、路三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种植500亩,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00人。 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口总数:1562人 农业人口:1556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黄果树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组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草养山羊 名特产品:梨 办公所在地:黄果树村三组 |
格支村 |
格支村距猴场乡政府23公里。平均海拔1330米。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由10个村民组组构成,人口1916人。苗族仡佬族杂居,苗族人口占85%,耕地面积 140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常年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养殖业。旅游业等 全村水、电、路三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约650人。 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口总数:1916人 农业人口:1900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格支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组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草养山羊 名特产品:土鸡 办公所在地:格支五组 |
双贡村 |
双贡村距猴场乡政府10.5公里。平均海拔1430米。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由12个村民组组构成,人口1345人。汉族苗族杂居,苗族人口占85%,耕地面积 160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常年雨量充沛,适合发展烤烟种植。 全村水、电、路三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种植450亩,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约430人。 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口总数:1345人 农业人口:1335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双贡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草养山羊,烤烟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双贡村三组 |
猴场村 |
猴场村是猴场乡政府所在地,有9个村民小组,包括猴场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组、九组。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36米,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全村有800户村民,总人口3336人,少数民族456户、人口2356人,占全村人口的70%,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全村群众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严重制约猴场村经济发展,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次,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人口总数:3336人 农业人口:2580人 非农业人口:756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猴场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组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猕猴桃 名特产品:红心猕猴桃 办公所在地:猴场村二组 |
补那村 |
补那村距猴场乡政府7公里。平均海拔1260米。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由9个村民组组构成,人口1782人。汉族布依族苗族杂居,布依族人口占50%,耕地面积 1806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常年雨量充沛,适合发展经济果树种植。现已开发的经果林有黄果,猕猴桃等。 全村水、电、路三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作物主要是生姜、黄果、猕猴桃,猕猴桃种植900亩,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50人。 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 --人口总数:1782人 农业人口:1775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苗,汉,仡佬 发展口号: --所辖村:补那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组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黄果,猕猴桃 办公所在地:补那村二组 |
小田坝村 |
小田坝村距猴场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包括徐小田坝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组。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全村有568户村民,总人口1968人,少数民族500户、人口1781人,占全村人口的90%,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 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严重制约小田坝村经济发展,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次,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人口总数:1968人 农业人口:37人 非农业人口:1931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仡佬,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小田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矿 名特产品:黄果 办公所在地:小田坝村三组 |
长寨村 |
长寨村是距猴场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包括长寨村一、二、三、四、五、六、七组。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38米,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全村有253户村民,总人口1635人,少数民族200户、人口1350人,占全村人口的80%,年人均纯收入1350元。全村群众以发展养殖业为主。 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严重制约长寨村经济发展,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次,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人口总数:1635人 农业人口:135人 非农业人口:1500人 --行政区面积: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长寨村一,二,三,四,五,六,七组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长寨村四组 |
红星村 |
红星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包括红星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组。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全村有581户村民,总人口2790人,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全村群众以发展养殖业为主。 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严重制约红星村经济发展,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次,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人口总数:2790人 农业人口:2700人 非农业人口:90人 --行政区面积:1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仡佬,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红星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 矿 名特产品:杨梅 办公所在地:红星村四组 |
打把村 |
打把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有8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8.6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常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全村有333,总人口1335人,年人均纯收入1350元。全村群众以发展养殖业为主。 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较缓慢,严重制约普打把经济发展,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次,农业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人口总数:1335人 农业人口:1300人 非农业人口:35人 --行政区面积: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仡佬,布依 发展口号: --所辖村:打把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组 生产总值:1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无 名特产品:油桃 办公所在地:打把村二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