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村现有人口248人,耕地面积566亩,群众以粮棉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民风淳朴。特色产业为养殖业和劳务输出,村内现有养狐厂一处,养殖规模500余只,每天输出劳力50余人,人均年收入2.6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1602013 | 256600 | 0543 | 查看 高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义和村 |
义和村隶属滨州高新区青田街道办事处,村域位置青田路以东,办事处以北。村区域面积为90亩,其耕地面积365亩,总人口为285人。近年来,义和村先后获得了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群众经济来源有三部分组成,大部分以种植业为主;还有部分已成规模的养殖业为支撑,主要饲养猪和鸡;剩余部分为建筑业。 |
姜街村 |
姜街村位于青田办事处北部,紧靠黄河大坝,以水稻和养殖为主导产业,全村人口612人,党员13人,耕地面积1318.32亩,现土地已全部流转给黄河文化公司,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土地流转费和外出务工收入,2012年人均纯收入9859元。 |
小街村 |
小街村位于青田办事处最北端,北靠黄河大坝,距离青田办事处约6公里。全村83户,346人,村庄占地面积103.8亩。2011年,全村土地已全部流转,群众收入主要以土地租金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主要以建筑业、服务业为主。 |
东常村 |
东常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以北4公里处,全村共有498人,149户;东常村占地面积148.49亩,耕地面积610.61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农作物、外出务工为主。也有从事家具加工产业。 |
西常村 |
西常村位于办事处政府驻地北4公里,总人口272人,总户数69户,总耕地面积372.3亩,党员16人,村主导产业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
彭王村 |
彭王村人口174人,村庄占地面积178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以水稻种植,特色产业水稻。 |
刘王村 |
刘王村人口96人,村庄占地面积190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以水稻种植,特色产业水稻。 |
营盘村 |
营盘村位于黄河以南,省道319沿线,在历史上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多有部队在此驻扎,因此得名“营盘”。村内现有总人口828人,占地面积1576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作物种植与劳务输出,以种植优质小麦远近闻名,是滨州市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泰裕麦业的定点供应地。 |
郑家村 |
郑家村位于青田街道永泰社区以北,临近田楼社区,村占地面积74.6亩,共有村民72户,人口318人;村民以种植粮食作物及蔬菜大棚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内民风淳朴,安定和谐;以韭菜种植为村特色产业。 |
博三村 |
博三行政村位于博孙自然村西南角,西邻高五路,南邻新兴路,全村人口142人;村庄占地面积140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部分村民从事运输产业,部分村民从事养殖业,特色产业为交通运输业,人文风俗同周围其他村。 |
辛家村 |
辛家村位于青田办事处北部,青田路以东,新五路以北,现有农业人口328人,总户数83户,耕地面积449.44亩,村庄占地面积120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依靠蔬菜种植和劳务输出,现有韭菜拱棚80个,100余亩,种植大白菜180亩。 |
拐沟李村 |
拐沟李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以北,南靠新五路,西靠青田路。拐沟李村总人口475人,129户;村庄占地面积99.51亩,耕地面积172.65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种植、外出务工,交通便利。 |
田东村 |
田东村位于黄河以南,浮桥路以西,姜田路以南,东南部是青田街道办事处驻地,2011年完成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由书记兼主任韩宪亮、村支部委员张爱军和耿彬、村委委员赵树军和刘建红5人组成,其中女委员1人。现有人口331人,现有耕地509.1亩,党员12名。经济发展主要依托蔬菜大棚种植、蛋鸡养殖、肉牛养殖及种植业为主,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 |
田西村 |
田西村总人口316人,共109户,土地451亩,田西村农民的劳动就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改变了传统的粮棉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广大群众通过土地”增减挂”改善居住条件,住上了楼房,提高了生活质量。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春节初一拜年实行集体团拜,改变了过去的旧风俗,倡导红白事从简。 |
邪地王村 |
邪地王位于高新区青田办北部,总人口184人,占地面积184.2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打工(建筑.工厂)种地,发展以蔬菜大棚为主的特色产业。邪地王村实行移风易俗,喜事新办,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响应党的号召一切从简。 |
耿家村 |
耿家村位于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田街道办事处西北部,北临黄河大堤。全村共有62户、人口264人,耕地面积808亩。党员10名,村民代表7名。耿家村土地已全部流转,群众以外出务工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6万元左右,主要是来自土地流转。村庄整洁,民风和谐。 |
举门村 |
举门村位于青田街道办事处办事处北部,黄河南岸,现有人口732人,184户,村庄占地面积186.55亩。村内耕地已全部流转,群众在每年领取土地补偿款的同时可以外出打工,增加了经济收入。 |
西牛村 |
西牛村,总人口159人,占地面积320亩,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建筑、工厂等),确保粮棉丰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户18户,以养鸡、养猪为主,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人均收入大增,精神文明齐发展,成立红白理事会,婚丧嫁娶一切从简,婚育新风蔚然形成。 |
小付家村 |
小付家村位于广青路以南,西与高青县接壤,现有人口736人,总户数209户,耕地面积685亩,村庄占地面积241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于蔬菜种植、经商和劳务输出,特色产业是蔬菜大棚种植,现有大棚50个,150余亩。 |
北新庄村 |
北新庄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中部,青田路与新八路口以西,现有人口549人,总户数137户,村庄占地面积176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是大棚蔬菜生产、煤炭经营和劳务输出,特色产业是蔬菜大棚种植,现有大棚50个,150余亩。 |
徐一村 |
徐一村现有人口312人,91户,村庄占地面积104.22亩,耕地429.48亩。群众多以农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 |
徐二村 |
徐二村总人口239人;占地面积399.4亩,群众主要以养殖、种菜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徐二村历史文化悠久,人文风俗浓厚,群众自发组织的旱船秧歌队、威风锣鼓队远近闻名,村内有五天一次的北徐大集,是当地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
徐三村 |
徐三村位于青田街道办事处旧镇管区,有人口267人,68户,村庄占地面积66.89亩,有耕地181.81亩。大部分群众以农作物种植为生,也有少部分群众将土地流转后外出打工,从事运输、餐饮等行业,增加了经济收入。 |
徐四村 |
徐四村位于青田街道办事处以北,人口313人,总户数80户,耕地面积560亩。在支部书记刘书玉的带领下,群众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内创办了食品加工企业玉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道口”系列产品注册了驰名商标,产品远销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及省内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
董集村 |
董集村位于青田办事处北部,全村现有住户197户,人口817人,党员16人,耕地面积1431亩。作为高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董集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董集村实际,找准发展切入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和特色农业,改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由原来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市级五好党支部”、“先进村居示范村”和“区级文明村”、“全方位目标管理先进村居”、“平安建设先进村居”等。2012年,董集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
王楼村 |
王楼村位于青田办事处北部,人口622人,168户,有党员17人,土地面积998亩,主要经济来源:农业收入与打工收入,民风淳朴,特色产业:有部分群众将养兔作为副业经营。 |
博四村 |
博四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以东2公里处,全村共有319人,94户;博四村占地面积77.61亩,耕地面积522.69亩。博四村位于青田办事处工业园区内,北靠新五路、西靠高五路、东靠高六路,交通非常便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靠进厂务工、种植农作物为主。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兵。 |
东牛村 |
东牛村位于青田街道办事处旧镇管区,共有人口444人,135户,村庄占地119.96亩,耕地587.43亩。群众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也有部分群众将土地流转后进城打工,从事纺织、建筑等行业的工作。 |
坡刘村 |
坡刘村 人口184 村庄占地78亩 群众主要经济来源:打工 特色产业:无 |
洪家村 |
洪家村位于青田办事处新兴路以北,总人口303人,79户;村庄占地面积77.32亩,耕地面积422.84亩;洪家村位于青田办事处工业园区,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进厂务工为主。 |
张庄村 |
张庄村位于工业园区内,距青田办事处2.5公里。全村现有人口258人,72户,已征用400亩,现有耕地256亩,党员7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1人。村民代表15人,村党支部班子1人,村委会3人,无人交叉任职。村主导产业以粮棉种植为主,近年来通过积极与周边企业对接,引导村内剩余劳动力赴企业务工,群众收入显著提高。张庄村是办事处确定的首批生态文明村,完成了村内东西主街道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村内环境整洁,民风淳朴。 |
博一村 |
博一村人口231人,村庄占地面积110亩,耕地面积320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 |
博二村 |
博二村人口232人,土地面积640亩,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务工。 |
彭沟村 |
彭沟村 人口127 村庄占地28亩 群众主要经济来源:大棚青菜、土地流转费 特色产业:大棚青菜 |
后刘村 |
后刘村,总人口405人,占地总面积900亩,其中耕地450亩,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以粮棉为主,特色产业以养殖为突破口,共发展养殖户28户,以养鸭、养猪、养羊为主。近年来,村两委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人均纯收入较大提高。 |
杏元马村 |
杏元马村位于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田街道办事处东南部,广青路以南,东临东干排。全村共有139户、人口462人,耕地面积1256.8亩。党员17名,村民代表15名。杏元马村群众以种养殖为主,外出务工,小作坊加工为辅。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棉花、芹菜等。村庄整洁,民风和谐。 |
道门于村 |
道门于村总人口505人,共110户,土地750亩,村民的劳动就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以传统的粮棉种植结构为主要产业,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移风易俗,改变了过去的旧风俗,倡导红白事从简。 |
高西村 |
高西村位于办事处以南,人口260人,总户数67户,耕地面积395亩,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是粮棉种植,村集体收入以承包地为主,特色产业为粮棉种植。 |
苏家村 |
苏家村位于青田街道办事处东南部,42户,176口人,耕地面积400亩。村两委班子一直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村内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 |
药丸村 |
药丸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以南部,全村现有总人口273人,72户。土地占用面积619.4亩,群众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粮棉为主。以外出打工、刮瓷、运输、劳务为主。有一户个体户主要经营农药、化肥销售为主。民风淳朴,祥和,安居乐业。 |
蝎子王村 |
蝎子王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东南6公里处,支脉河北岸,现有人口428人,126户,耕地面积1155亩,以种植粮棉为主。土地肥沃,水利条件极为便利。其次经济来源依靠常年劳务输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50多人,增加了农民收入。 |
南新庄村 |
南新庄村位于支脉河以南,东与小营接壤,西与高青搭界,南与洼里付相邻。全村人口317人;村庄占地面积360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农闲时节,男劳力大都从事木材生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树木采伐贩运产业,给南新庄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
樊西村 |
樊西位于滨州高新区青田办事处,户数为134户,总人口数516人,村居占地面积120亩,耕地面积1540.7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下一步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农民增收,生活宽裕,才是村两委最终的追求。樊西村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结合樊西村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在加快樊西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方面再作大胆创新和尝试。 |
西刘村 |
西刘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东3公里处,全村共有237人,耕地面积507亩,村两委共有4人组成,女委员1人,党员12人,民间艺术队1支30余人。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外出务工为主。西刘村西靠丰收沟,北靠广青路与高新区城区为领,位置优越,村民在种植小麦、玉米同时在高新区就近各个工厂打工上班,现西刘村投资120万元新修街道、巷道2250米,种植绿化树270棵,粉刷房屋3880平方米,建高标准健身广场一处,现西刘村房屋整齐统一着装,道路整齐,环境优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兵。 |
高东村 |
高东村现有人口248人,耕地面积566亩,群众以粮棉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民风淳朴。特色产业为养殖业和劳务输出,村内现有养狐厂一处,养殖规模500余只,每天输出劳力50余人,人均年收入2.6万元。 |
贺家村 |
贺家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东南5公里处,全村共有707人,耕地面积2002亩,村两委共有5人组成,村委女委员1人,党员27人,辖6个小队,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外出务工为主。现正在成立农业机械合作社一处,冬枣种植30亩,与泰裕麦业合作发展优质小麦1000余亩。贺家村南靠支脉河,西靠东干排,水浇条件便利,是一个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的村庄。 |
邱家村 |
邱家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东南6公里处,全村共有235人,61户;邱家村占地面积77.28亩,耕地面积526.6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劳务输出;邱家村西靠东干排,水浇条件便利。 |
霍家村 |
霍家村位于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田街道办事处南部,西邻青唐路(旧镇至唐坊)。全村共有47户、人口171人,耕地面积401亩。党员9名,村民代表5名。霍家村群众以种养殖为主,外出务工为辅。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棉花等。目前全村已完成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村庄整洁,民风和谐。 |
东徐村 |
东徐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东南4公里处,全村共有人口515人,耕地面积1224亩,村内党员有14人,村两委有5人组成,辖有8个小队。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外出务工为主。现东徐村有大棚4处,对外流转土地70亩,另有外出务工房屋内装人员达30余人。另东徐村土地北至广青路,西至丰收沟,东至东干排。其中支三沟、支五沟贯穿东西,灌溉条件比较好。 |
小刘村 |
小刘村总人口319人,110户,耕地面积920亩,群众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小刘村在环境改造上力度较大,村内路面全部硬化完成,环境得到了净化、美化。目前小刘村环境宜人、民风淳朴、秩序安定。 |
周家村 |
周家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东南6公里处,全村共有148人,43户;耕地面积433.9亩;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外出务工。 |
大刘村 |
大刘村位于广青公路以南,东干排以东,总户数70户,总人口309人,村庄占地96.5亩,总耕地970.1亩。是一个典型的农民聚居村庄,刘王两姓,家族单一。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粮棉的农业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人均年收入10000余元,民风朴素、民情淳朴、观念滞后,是目前形势下青田街道发展缓慢的村庄之一。 |
尧洼村 |
尧洼村位于青田街道东南部,距离办事处3公里,村庄占地约280亩,耕地面积4060亩,全村现有315户、1059人,其中党员35名,群众以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村内集贸市场、卫生室、群众文化广场等配套完善。 |
高彭庄村 |
高彭庄村位于青田办事处西12公里,30户105人,耕地面积432亩,其他资源包括林地、坑塘、荒地等小部分,均已流转。街道硬化100%,电话入户率100%,宽带入户率1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经济来源主要为蔬菜种植,外出务工、承包地及流转费用。 |
洼里付村 |
洼里付村位于青田办事处东南部和博兴庞家镇相邻,全村现有人口305人,占地面积733亩,主要以粮棉为主,其次,种植芹菜80余亩,和老粗布加工5户。其它经济来源依靠常年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
大道王村 |
大道王村 人口476 土地820 155户 全部土地流转,村民外出打工。 |
高官寨村 |
高官寨村位于黄河大堤向南1公里,全村共有41户,314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34亩,其中堤内流转给了黄河文化公司90亩,其余44亩人均种植小麦和玉米。经济来源主要是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全村党员9名,村风正气,从无-案件,村内环境卫生整洁,村容村貌很好,是一个较好的文明村。 |
三合村 |
三合村位于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田街道办事处西北部,距离办事处7公里,北临黄河大堤。全村共有138户、人口512人,耕地面积770亩,人均1.5亩。党员19名,村民代表15名。经群众代表审议,村民代表大会通过,2011年与黄河文化公司协调,土地全部流转,目前群众以劳务输出为主要产业,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10100元。村年集体收入4万余元,收入来源主要是为黄河文化公司其提供泵站供水以及土地流转费等。三合村民风淳朴,生活和谐。目前全村已完成村庄道路、街巷硬化工作,村庄整洁。 |
桑行赵村 |
桑行赵村位于青田办事处西北4公里,86户351人,耕地面积432亩,其他资源包括林地、坑塘、荒地等小部分,均已流转。街道硬化100%,电话入户率100%,宽带入户率1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经济来源主要为蔬菜种植,外出务工、高速路占地及流转费用。 |
任刘赵村 |
任刘赵村位于青田办事处西北7.8公里,70户268人,耕地面积380亩,其他资源包括林地、坑塘、荒地等小部分,均已流转。街道硬化100%,电话入户率100%,宽带入户率1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经济来源主要为蔬菜种植,外出务工及流转费用。 |
南李村 |
南李村 总人口:412人 占地面积:340亩 主要经济来源:粮食种植 人文风俗:民风淳朴、粗放 特色产业:无 |
毡刘村 |
毡刘村位于黄河南岸,浮桥路以南,青田办事处西北角;全村总人口229人,其中党员7人,总耕地面积670亩,村庄占地面积60亩,土地流转610亩,冬暖式大棚面积60亩,毡刘村农民收入主要靠土地流转、蔬菜种植及外出打工收入。 |
寺后于村 |
寺后于村位于办事处西4公里,人口421人,总户数128户,耕地面积640亩,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是大棚蔬菜种植,村集体收入以承包地为主,特色产业为大棚蔬菜种植。 |
庄子刘村 |
庄子刘村总人口202,总户数53户,总耕地面积217亩,于2011年土地流转给黄河文化公司,每亩补贴1300元,现在农民经济来源于外出务工、经商和个体加工业。由于土地的流转,使广大村民有了很多剩余时间,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他们利用这些时间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婚事丧事从简,并且建立了娱乐场地,让忙碌一天的工作人员和老年人有一个健身和娱乐的地方。 |
王官村 |
王官村现有人口151人(今年6月份新迁入10人,原人口数为141人),总户数54户,党员3名,耕地面积405亩(土地流转占200亩),年人均收入0.5万元,村民借助沿黄优势以种植水稻为主要产业(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还有部分户已养殖为主。王官村群众淳朴、善良,成立红白理事会,红白事一切从简,废除过年磕头的陋习,改为拜年问好。对困难户能互相帮助。 |
樊东村 |
樊东村人口503人,村庄占地220亩,总土地1702亩。群众主要经济来源种植粮棉和外出打工,特色产业是种植良种小麦和畜牧养殖运输。 |
南董村 |
南董村位于办事处以南,人口280人,总户数74户,耕地面积613亩,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是粮棉种植,村集体收入以油田占地为主,特色产业为粮棉种植。 |
大张村 |
大张村有人口676人,217户。耕地面积1972亩,土地肥沃,紧靠大道王干渠,水浇条件十分方便。以种植粮棉为主。2013年与泰裕麦业联合引进种植优质麦1300多亩,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特色养殖业,建野猪养殖场一处。常年劳务输出,有建筑业、装修、进厂务工等。民风淳朴,祥和,安居乐业。 |
小张村 |
小张村位于办事处东南3.5公里,人口265人,总户数70户,耕地面积840亩,占在面积1100亩,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是粮棉种植,村集体收入以承包地为主,特色产业为粮棉种植。 |
郭庙村 |
郭庙村总人口是116人,占地面积350.5亩,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以种地和打工为主,特色产业种植优质麦。郭庙村实行移风易俗.喜事新办,取消以前的大操大办的风气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为群众减轻负担排忧解难,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
尉口村 |
尉口村位于青田办事处西6公里,126户412人,耕地面积743亩,其他资源包括林地、坑塘、荒地等小部分,均已流转。街道硬化100%,电话入户率100%,宽带入户率1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经济来源主要为蔬菜种植,外出务工、承包地及流转费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