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西秀区 >> 龙宫镇 >> 蔡官村

蔡官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蔡官村谷歌卫星地图)


蔡官村简介

  蔡官村位于西秀区西南面,距安顺城区10公里,007县道穿村而过,是通往龙宫、新场乡的必经之路。全村现有人口1198人,296户,全村占地面积4351亩,耕地面积1607亩(其中:田656亩,地951亩),中心完小一所,有村卫生院一所,镇中心卫生院已在蔡官落成,有地戏陈列室。
  建有农贸市场,市场辐射人口3万多人,全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小商品交易相补充,农作物种植以水稻、玉米、大豆、高粱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葵花等,但由于人民群众知识文化较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导致经济、文化等较为落后,现村民人均收入2700元。
  蔡官古堡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蔡官屯中心。蔡官古堡于1986年在原有基础上改造修复。古堡高13.4米,占地40平方米,为方石所砌成;顶为双层垂檐,盖面曲线流畅轻佻,恍如能非一般。室内设有楼梯,可爬上顶层远眺,如今保存完好,是龙宫镇的古建筑物,也是蔡官村标志性建筑物。
  --人口总数:1198人 农业人口:1077人 非农业人口:121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傩戏面具雕刻 办公所在地:蔡官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02103 561000 -- 查看 蔡官村谷歌卫星地图

蔡官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蔡官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山嘎村

  山嘎村位于西秀区西南面,距龙宫镇政府17公里,距安顺市区10公里,辖猫场、茶叶井、山嘎三个自然村,7各村民组。总户数194户,总人口1215人,主要由布依族、苗族、汉族为主,全村总耕地1868亩,退耕还林173亩,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1550元,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嘎村利用水源优势,发展渔牧业,开办人工钓鱼场,吸引周边广大钓鱼爱好者来这钩鱼,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人口总数:1215人 农业人口:1190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猫场,茶叶井,山嘎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山嘎村   

新寨村

  新寨村地处安顺至新场的交通线上,距安顺市10公里,交通相对便利。全村辖新寨、对门寨、杨柳冲三个自然村,共有318户,1270余人,耕地面积668亩(其中:水田424亩,地244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53亩。新寨村多年来一直以单一的农业生产为主,因人多地少,经济发展受传统观念影响,全村经济发展缓慢,年人均纯收入在1550元以下,人均占有粮食560公斤,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远程教育是帮助群众学习相关农业技术和生活常识的地方,每当周三晚上村委喇叭喊着今晚学习内容时,很多群众不论学来能不能用都涌进村远教室,学习中通过与别的群众沟通了解了很多生产信息和知识,远教室真是群众的每周驿站。   --人口总数:1270人 农业人口:127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寨、对门寨、杨柳冲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新寨村   

小仡村

  小仡村位于龙宫镇中部,距安顺市城区约20公里,东临龙宫镇羊卜村,南与新场乡窝支村相连,西与龙宫镇石头村接壤,北与龙宫镇陇嘎村相连。全村共辖四个自然村,八个村民组,总户数268户,总人口1033人,总耕地面积730.91亩(其中:田591.46亩,地139.45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二00六年,人均占有粮食170公斤,全年人均纯收入750元。村内有小学教学点两个,计划生育办公室一个,综合服务室一个。是一个以布依族、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村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0%,同时,该村交通便利,原302国道横穿村内。小仡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寨,多年来,由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加之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水土不断流失,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缺乏,严重制约了全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1033人 农业人口:998人 非农业人口:35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0.91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小仡村   

响陇村

  响陇村位于龙宫镇西南面,距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1.5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村寨座落在半山腰上,村民主要以布依族、苗族为主。全村共辖响陇、老雄坡两个自然村,共三各村民组,耕地面积378亩(其中:田259亩,地119亩),总户数141户,总人口550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森林覆盖率达80%,且龙宫流出的清澈河水环绕老雄坡山脚,形成山高水低、山青水秀,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全村人均收入在1234元以下,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由于贫困人口面积大,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近年来随着我村人口老龄化,老人的生活已成为村委关的重点,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娱是烦绕大家的一个问题,针对老一辈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对知识渴望的现状,村委将老人们组织进了扫盲班,让老人们再一次获得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打发了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如今的扫盲班成为了老人们的一个驿站。   --人口总数:550人 农业人口:503人 非农业人口:47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7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响陇,老雄坡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响陇村   

陷塘村

  漩塘村位于龙宫风景名胜区漩塘景区“山不转水转”的漩塘旁,全村辖新寨、漩塘、桥窝三个自然村,面积共11.5平方公里,总户数196户,总人口771人,总耕地面积922.5亩,实际可利用耕地404.7亩,其余517.8亩,根据生态建设和景区植被建设旁需要已转为林业用地,村域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生态环境较好,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2010年来,全村人均收入为1500元,经济来源主要为农业生产、旅游服务,外来务工为主,三个自然村寨发展不平衡,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观音洞,位于龙宫漩塘景区内,总体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殿堂都是天然溶洞。人工雕刻佛像32尊,其中观音像高达12.6米,主殿上有一天然神似观音的钟乳石,天然和人造的佛像浑为一体。天下名山僧占多,而天然溶洞寺院实属罕见,其规模居全国之首。   2009年12月,村支两委不仅鼓励广大农户开办农家乐,而且还筹措资金40多万元(自筹10万元),开办起农家乐——“漩水山庄”,月收入达2万元。管理逐渐走上正规化,成为“行知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业学员实操基地”。   一个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圆塘,池水不借风力,日日夜夜、年年岁岁永不停歇地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着。景象珍奇,令游客陶醉,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走进科学》栏目特别就此进行过探密和报道。   --人口总数:771人 农业人口:706人 非农业人口:65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22.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新寨,陷塘,桥窝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餐饮服务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陷塘村   

下苑村

  下苑村位于西秀区西南面,距龙宫镇17公里,距安顺市区10公里。总人口1300余人,辖下苑、代帽、安心寨3自然村,6个村民组,总户数305户,总人口1300人。土地面积666.7亩(其中田376.7亩,地290亩)。人均吃粮800公斤,人均年收入1810元。下苑村主要居住汉族,文化资源丰富。007县道从村中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区域位置突出,一条小河从村前穿流而过。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居多为石头砌墙、石板盖顶的住宅,有屯堡地戏文化活动,面具雕刻艺术等民族和工艺技术。地形为喀斯特地貌,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依托龙宫旅游业的发展和下苑村旅游业,将有利于下苑村发挥良好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的田园风光等优势,推动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地方,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我村村委会前有个小院子,院子并不大但每当茶余饭后、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等等出问题时都喜欢到院子请大家来评评理,时间一长就成了群众聚会和解决问题的小驿站。   --人口总数:1300人 农业人口:1258人 非农业人口:42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66.7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下苑,代帽,安心寨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地戏脸谱雕刻 办公所在地:下苑村   

下屯村

  下屯村,距龙宫镇政府12公里,辖高坡、小寨、下屯3个自然村,总人口670人,168户,人均耕地0.8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1235元,属省级一级贫困村。下屯村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水资源更是独树一帜。今年五月,在党委政府支持下,该水已通过省级化验,属优质天然矿泉水。现已作为镇规划发展项目。   当我村老徐家享受了农村危房改造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平房,村里面群众看到了国家对农民的大力扶持,如今危房改造政策已成为村里住房困难群众的希望,是解决群众住房的驿站。      --人口总数:670人 农业人口:67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高坡,小寨,下屯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天然矿泉水 办公所在地:下屯村   

下板村

  下板村地处龙宫东南面,地势较高,距龙宫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总人口623人,总户数142户。该村森林覆盖率为75%,自然环境优美,各种自然资源尚未受到污染,全村因其所在地偏僻,村民主要收入主要是靠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没有工矿企业,是龙宫镇较贫穷的村寨之一,人多地少,矛盾突出,201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230元,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变,村内卫生环境和个人卫生成了群众关心的问题,村卫生室成了村内群众了解卫生知识、进行卫生检查的好去出。      --人口总数:623人 农业人口:62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7.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下板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0 办公所在地:下板村   

桃子村

   桃子村距龙宫中心景区仅2公里,去年上半年,当地全力打造桃子村示范点。按照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思路,围绕富、学、乐、美创建总要求,加强村寨规划、开展景观打造、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并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青岛对口帮扶等各方面项目资金,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对桃子村进行集中打造。短短半年时间,桃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桃子村依青山环抱、绿水围绕,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掩映在树荫之间,房前屋后山花烂漫。沿着蜿蜒的乡村小道,网媒总编、记者们从村口慢步走向村居集中的地方。大家发现村道左边有一片水草、鲜花丰美的区域,那里种满了美人蕉和菖蒲,于是驻足拍照。一问才知道,这是桃子村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一块“人工湿地”。   为了配合养生旅游业的发展,桃子村还打造了26家农家旅馆,其中5家为星级农家旅馆,成为景区内接待住宿游客的重要力量。据悉,桃子村今年接待了北京、湖南、重庆、成都等地及周边城市的旅客。   健康养生看安顺,安顺养生看“桃子”。养生不只要养身,还要养心,安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炭窑村

  炭窑村位于龙宫镇西南面,距离龙宫风景区3公里,是龙宫镇较边远、较贫困的村之一,全村主要以汉族为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四处环山。全村山多耕地少,村辖总面积3812.5亩,耕地总面积1151亩(其中:田585亩,地566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64户,总人口711人,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在800元以下,人均占有粮食285公斤,人畜饮水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通村公路路面凹凸不平,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多年来,由于该村贫困人口面大,自然条件恶劣,农业技术设施薄弱,加之受传统农业种植的影响,村民对农业生产投入上的严重不足,给炭窑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虽然在龙宫镇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该村的农业生产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经济起点低,缺乏整体规划和安排,使经济发展不平衡,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711人 农业人口:71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5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0 办公所在地:炭窑村   

羊补村

  羊补村地处安顺至新场的交通线边,距离安顺市城区17公里,交通不便。全村辖羊补、后寨、横坡、偏坡、竹子凹五个自然村,共有农户426户,人口1821人,耕地面积 930.8亩(其中:水田 553亩,地377.8亩),羊补村多年来一直以单一的农业生产为主,因人多地少,经济发展受传统观念影响,全村经济发展缓慢,年人均纯收入在1380元以下,人均占有粮食580公斤,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   过去每到农闲季节麻将成了村里人的娱乐必备,当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西部建设后,我村也迎来了自己的书屋,学习是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村支两委的促进下,群众告别了麻将走进了书屋,农家书屋真是个好地方,在帮助群众戒赌的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知识,真是群众贴心的驿站。   红色的活动室其实是说党员活动室,我村党员活动室除党员会议向支部开放时,平常在处理群众问题或相关民主事项研究聚会时也对群众开放,多年来群众已习惯性的将处理家庭、邻里等问题到党员活动室成为习惯,如今的党员活动室不但是党员的活动室,更是群众的一个驿站。   支书杨国志是一个和蔼且有着10年任届的老人,近年来随着村内各项基础事业不断发展,村内有了很多突显的矛盾和问题,当群众有问题时更多群众习惯了到老支书家去和老支书商量的习惯,老支书对每个求助者或有问题解决的群众都能耐心帮助,时间长了群众都爱上支书家去,如今的支书家每到晚上都客挤满堂,有事没事的群众都喜欢上了晚上到支书家窜门的习惯,支书家成了群众的一个热心驿站了。   --人口总数:1821人 农业人口:182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30.8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羊补、后寨、横坡、偏坡、竹子凹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羊补村   

上板村

  上板村位于龙宫镇东南面,距镇政府8公里,距西秀区23公里,全村共有95户,431人,总耕地面积619亩(其中:农田338亩,地281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5亩,但全部耕地非常贫瘠,并且普遍缺水严重。全村有山林100余亩,荒山200余亩,有200多亩较为平坦的草坡。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修通了进村公路,饮上了干净、清澈的自来水,并实施了6万元的种草养牛项目。但是上板村村民总体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还比较陈旧保守,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发展目标仅仅局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加之,耕地非常贫瘠,缺水严重,广种薄收,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发展,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吹芦笙:芦笙是苗族特有的吹奏乐器,用6根长短不同竹管按一定规律按插在一木制的葫芦上,木葫芦与插入的竹筒垂直,吹木制葫芦一端,而声调孔则在竹管上,竹管长者三尺五寸,短的一尺五寸。一般。每两只配为一对吹奏,同一尺寸的配对称“姐妹芦笙”,不同尺寸的称为“子母芦笙”。上板村苗族人大多数能自制芦笙,也都会吹芦笙,常在农闲、喜庆、节日吹奏,为苗族青年互述相思的工具。   --人口总数:431人 农业人口:43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9.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上板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0 办公所在地:上板村   

蔡官村

  蔡官村位于西秀区西南面,距安顺城区10公里,007县道穿村而过,是通往龙宫、新场乡的必经之路。全村现有人口1198人,296户,全村占地面积4351亩,耕地面积1607亩(其中:田656亩,地951亩),中心完小一所,有村卫生院一所,镇中心卫生院已在蔡官落成,有地戏陈列室。   建有农贸市场,市场辐射人口3万多人,全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小商品交易相补充,农作物种植以水稻、玉米、大豆、高粱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葵花等,但由于人民群众知识文化较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导致经济、文化等较为落后,现村民人均收入2700元。   蔡官古堡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蔡官屯中心。蔡官古堡于1986年在原有基础上改造修复。古堡高13.4米,占地40平方米,为方石所砌成;顶为双层垂檐,盖面曲线流畅轻佻,恍如能非一般。室内设有楼梯,可爬上顶层远眺,如今保存完好,是龙宫镇的古建筑物,也是蔡官村标志性建筑物。   --人口总数:1198人 农业人口:1077人 非农业人口:121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傩戏面具雕刻 办公所在地:蔡官村   

木厦村

  木厦村位于西秀区龙宫镇西南面,距龙宫镇政府12公里,村民主要以布依族为主,是龙宫镇较边远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全村辖木厦、周家桥两个自然村,共有三个村民组,总耕地面积545亩(其中水田294亩,旱地251亩),总户数145户,总人口573人,人均年收入在1236元以下,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村庄依山傍水,村民居住在龙宫风景区下游的木厦河畔,耕地多为山地,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民族民风淳朴。在农业生产上,该村虽有一条河流经过,但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偏僻,贫困人口面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农田水利设施不足,道路交通又不便,村民发展多以小农经济为主,主要从事单一的粮食生产,从而导致该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十分落后。虽然该村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经济起点低,投入力度不够,且缺乏整体规划和安排,致使该村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573人 农业人口:57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木厦,周家桥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0 办公所在地:木厦村   

满寨村

  满寨村位于西秀区西南部,距西秀区8公里,龙宫镇东大门的“龙头”,总户数131户,总人口630人,耕地面积560亩(其中田280亩,旱地280亩);全村居民均为苗族,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属贵州省省级一类贫困村。   满寨村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村寨,民族风情浓郁,文化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有“四月八”、“跳花节”等民族节日和民歌、芦笙舞、吹木叶民族文化活动,在苗族语言、服饰、芦笙歌舞、蜡染、刺绣、民族节日、婚丧礼仪等方面保持着浓郁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风情。走进满寨,独具特色的苗族特色的民居建筑随处可见,唢呐声、芦笙歌舞等风情表演悦耳动听、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表演队曾多次组队参加黄果树瀑布节、油菜花节、龙宫拉龙节等大型活动,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赞誉。民族风情园建在满寨村内,是一个村办的农家乐,开办两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并承办了西秀区2011年“四月八”活动。      --人口总数:630人 农业人口:63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满寨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蜡染 办公所在地:满寨村   

马头村

  马头村位于西秀区西南面,距城区23公里,座落在国家5A级风景区名胜区——龙宫风景区内,全村三个自然村(马头、白岩、三块田),(四个村民组)总户数233户,总人口960人,总耕地面积1025亩(其中田519亩,地506亩),人均耕地面积1107亩,人均年收入980元,属省级一类贫困村。随着1981年龙宫景区开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给马头村社会经济带来一定发展,首先旅游业解决该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再次部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搞起种植,养殖行业,村民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渐向纵度、深度发展,村民从事行业逐渐暴露出服务水平低,规模小,档次低,从而制约经济收入的提高。   马头寨及周围村寨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山多路险,但山间平地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夜郎王被打败后,带领一群败兵来到这里,没有房屋住,他们就住在洞里,没有粮食,他们就开垦这里的土地,土地肥沃,长出丰实的庄稼,这群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有一天,从北方飞来一条红龙和一些虾兵蟹将,对夜郎王说,造兵器、夜郎兴。夜郎王听说后,就在一个洞里开始升兴红红的炉火,日夜不停地打造兵器,附近的村民听说这事后,纷纷前来参加。不久,夜郎王在这造出很多锋利的兵器,招集到强壮的人马,于是就开始征战,一举创建了夜郎国。之后,这个造兵器的洞就被称为“打铁洞“。   --人口总数:960人 农业人口:824人 非农业人口:136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马头,白岩,三块田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家乐餐饮业 名特产品:0 办公所在地:马头村   

陇嘎村

  全村总户数548户,总人口2224人,14个村民组,辖陇嘎、大仡、新苑、雅河、狗场坡、大坡6个自然村,住有苗、汉、布依、白族4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0%,有村级完小一所,在校学生350人,全村耕地面积973亩,其中田773亩,地199.7亩,有2000亩缓坡可开发利用。   油菜湖景点:这里所指的湖仅指水面较大意。该湖位于陇戛村大仡佬自然村南,小仡佬村、石头寨村西。油菜湖水域宽洞:牛倒岩水面宽60米,长1500米;马口洞水面宽480米,长700米,总水域426000平方米。二个水面被湖中孤丘所隔,可垂钓立舟。   --人口总数:2224人 农业人口:222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7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陇嘎,大仡,新苑,雅河,狗场坡,大坡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业 名特产品:0 办公所在地:陇嘎村   

龙潭村

  龙潭村地处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境内多山,仅在山峦之间有沟谷和小块的平地,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400-1600米之间,地形起伏较大,土地利用率较低,以村民住宅用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植物生长,有利于农、林、牧业等的发展。全村共有龙潭、桥边、小苑、毛栗坡四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小组,现有192户886人。村内以农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水稻、水果等种植业及畜牧业,目前只有少数村民从事旅游服务行业,自发进行旅游商品的买卖。村民人均收入为3006元。   响水龙潭的由来:龙潭村位于龙宫风景区内,龙宫这里以前叫响水龙潭,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池,天池原为石地,石地沙锅内住着一些苗族人家。这些苗族人家有传统的忌讳、习俗,如生月妇女不能窜家,用过的水不能乱倒。有一位新来的媳妇在生月期间由于没有老人指点,不懂规矩,不知忌讳,将用过的水乱倒,结果得罪了地王龙神,一天晚上,突然四周轰鸣,天崩地裂,不一会,整个寨子连同地基一同沉陷,接着水漫上来,就形成了天池和天池边的龙门瀑布。因龙门瀑布水声雷鸣,因而叫响水龙潭。   --人口总数:886人 农业人口:520人 非农业人口:346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龙潭,桥边,小苑,毛栗坡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大棚草莓 办公所在地:龙潭村   

六万村

  六万村位于西秀区龙宫镇西南面,距龙宫镇政府8公里,是龙宫镇较边远的一个少数民族村,村民主要以布依族为主。全村共辖怀王、六万、懂油、大地、石头田、雷家屯、三岔河七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208户,总人口1011人,耕地面积610亩(其中水田452亩,旱地158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人均占有粮食260公斤,年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村民饮水主要为季节性井水。该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村民居住在半山腰上,耕地多为山地,可利用荒坡1500亩。该村虽有一条河流经过(常流水),但水利设施已经瘫痪,无法发挥灌溉能力和水产养殖,又加上该村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面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交通不便,村民发展多以小农经济为主,主要从事单一的粮食生产,导致该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十分落后,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1957年,安顺县政府在六万村建立了乐万疗养院。乐万疗养院是社会福利性质的专职医院,主要接收麻风病人。自建院以来,病房由建院时的2间发展到20多间,安装了电视,配备了打米机、打面机、抽水机等农机械。每逢节目,上级政府以及地方政府派人到医院进行慰问。      --人口总数:1011人 农业人口:101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怀王、六万、懂油、大地、石头田、雷家屯、三岔河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六万村   

克妈村

  克妈村位于距西秀区城区36公里处的西南面,全村共辖克妈、羊寨、纳庭、仡佬、大山5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总户数333户,共1358人。耕地面积966.2亩,其中地:629.3亩,田:366.9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人均年收入700元。集水、电、路等极为不便,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2009年12月,克妈村正式成立了以独角莲为主要驯化栽培,辅以各种短期中药品种栽培的的龙宫镇第一家农业合作社——克妈南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十三户。同时,克妈南源中药种植基地作为龙宫镇远程教育示范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如今,南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42亩规模,带动农户一百多户,种植有独脚莲、薄荷、头花蓼等六七个品种。现有大棚400平方,小棚200平方,办公设计设备基本齐备,还成立了一个独立于村委的支部——南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现在,合作社已经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了多家中草药研究机构的试验基地。同时,还与多家药草厂家签订了购销合同。看着蒸蒸日上的合作社,相信一定带领群众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广阔道路。   --人口总数:1358人 农业人口:135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66.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克妈,羊寨,纳庭,仡佬,大山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克妈村   

火麦村

  火麦村距安顺市城区约35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 东以龙宫镇克妈村相连,南与新场乡勇克村接壤,西与龙宫镇下屯村相连,北与龙宫镇木厦村相连,是一个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边远贫困民族村寨。该村共辖火麦、卡维、纳门、巴猫四个自然村,共有286户,104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698亩,其中:田429亩,地269亩,人均耕地面积0.63亩,人均占有粮食280公斤,2010年人均纯收入1456元。该村人畜饮水特别困难,火麦组虽建有人饮蓄水池一个,但其它自然组人畜饮水仍主要为季节性井水,村民一到雨季,吃水只能饮用浑浊的屋檐水,生命健康让人担忧。该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来源单一,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贫困面大,但该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荒山荒坡1000余亩)和矿藏资源(煤),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优势一直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全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属省一类贫困村。   火麦跳花坡是村民自娱自乐表演节目的场所,多在正月十五或其他主要传统节日期间表演,主要节目有丢花包,花包用青、白或花布,缝成一小方袋,装入绵籽、糖壳、小豆或细纱,四角各绣沙锅内一条彩带。正月十五或七月半、六月六等赶-时,姑娘们拿出自己的花包丢给意中人,如果小伙子接住啦,二人便可以成为情侣。丢花包盛行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之后渐渐消失,但跳花坡还是大家聚会的地点。   --人口总数:1048人 农业人口:104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火麦、卡维、纳门、巴猫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火麦村   

大田村

  大田村,位于西秀区南面,龙宫镇政府所在地正东8公里处,距离城区约15公里。现在全村有9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98户,总人口119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661.61亩,(其中:田218.88亩,地442.73亩)。经济收入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兼有传统的家庭养殖;今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有部分则利用农闲时节在附近打临工,弥补家庭经济开支。2010年人均纯收入仅1550元,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人口总数:1198人 农业人口:119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61.61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大田村   

石头村

  石头村位于西秀区西南面,距龙宫镇政府9公里,距安顺市区18公里,辖大苑、小苑两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总户数186户,总人口893人。属省级一类贫困村。石头村主要居住布依族、苗族两种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文化资源丰富。007县道从村中穿过,交通十分便利,一条小河从村中部穿流而过。民族特色鲜明,民居多为石头砌墙、石板盖顶的住宅,故名石头寨。有“三月三”、“六月六”、“跳花会”等民族节日,有民歌、舞蹈、吹木叶、祭神等民族文化活动。区域位置突出,地形为喀斯特地貌,石漠化较为严重。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群山环抱,年平均气温15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特别优越。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有布依族、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依托龙宫旅游业的发展和石头村旅游资源的良好配置,将有利于石头村发挥良好的自然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的田园风光等优势,推动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地方,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石头村没有村工业,服务业基本空白,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农业村寨;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出产水稻、玉米、油菜籽等农产品。养殖业以猪、牛等大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养殖为主,均为家庭传统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村民市场意识薄弱。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成立了奇石协会和种养殖协会。全村总耕地面积1088亩(其中:田626亩,地462亩),退耕还林775.17亩。2006年底我村年人均收入仅为710元,人均占有粮食也仅为268公斤,经济收入主要以粮食作物销售和外出打工为主。   --人口总数:893人 农业人口:89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苑,小苑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农业 名特产品:根雕 办公所在地:石头村   


蔡官村特产大全




蔡官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