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西秀区

西秀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秀区谷歌卫星地图)


西秀区简介

   西秀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总面积1704.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82.39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等。
  区人民政府暂驻黄果树大道东段,邮编:561000。代码:520402。区号:0853。拼音:Xixiu Qu。
  社会发展
  西秀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扼锁滇黔"之称,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建成至今,迄今也已达六百余年。
  西秀区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区,是贵州西线旅游中心,早在1985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周边环绕国家级四大风景区:西行45公里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及天星桥景区,南行27公里有"水上石林"龙宫,东行65公里是"高原明珠"红枫湖;北行157公里有"天下第一洞"织金洞。全区自然风光弘富,人文景观别致,民族民间风情多姿多彩,被誉称为"旅游线上的明珠"、"蜡染之乡"、"地戏之乡"、"屯堡文化之乡"。
  西秀区交通发达、便捷,是贵州中西部交通枢纽,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和清镇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军民两用黄果树机场,形成航空、铁路和公路协调发展的交通网络。
  西秀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水文资源。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前来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行政区划
  西秀区辖6个街道、10个镇、2个乡、5个民族乡:南街街道、东街街道、西街街道、北街街道、东关街道、华西街道、宋旗镇、幺铺镇、宁谷镇、龙宫镇、双堡镇、大西桥镇、七眼桥镇、蔡官镇、轿子山镇、旧州镇、新场布依族苗族乡、岩腊苗族布依族乡、鸡场布依族苗族乡、杨武布依族苗族乡、东屯乡、黄腊布依族苗族乡、刘官乡。 
  乡镇简介:
  其中宋旗镇、幺铺镇委托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此外,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辖西航街道,管委会驻西航大道1号。
  历史沿革
  汉为夜郎国,并置夜郎县。1913年置安顺县,寓意吉祥。1958年置安顺市。
  1990年,撤销原安顺市和安顺县建制,设立新的安顺市(县级),以原安顺市、安顺县的行政区域为其的行政区域,仍由安顺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安顺地区和县级安顺市,设立地级安顺市。安顺市设立西秀区,以原县级安顺市的行政区域为西秀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塔山西路。
  2000年,西秀区辖6个街道、10个镇、2个乡、5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76730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南街街道 19356 东街街道 18106 西街街道 19091 北街街道 21631 东关街道 76853 华西街道 66317 宋旗镇 21642 幺铺镇 50571 宁谷镇 36354 龙宫镇 22178 双堡镇 30614 大西桥镇 34661 七眼桥镇 49465 蔡官镇 48770 轿子山镇 45471 旧州镇 34893 新场布依族苗族乡 13913 岩腊苗族布依族乡 16589 鸡场布依族苗族乡 15427 杨武布依族苗族乡 22732 东屯乡 24134 黄腊布依族苗族乡 14843 刘官乡 13498 经济技术开发区虚拟街道 50198。 
  2003年,西秀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7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498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年末,西秀区共有人口82.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6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7.54%。
  安顺市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相部腹地,贵州省省会贵阳市以西90公里。是地级安顺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苗、布依、回、仡佬等民族80余万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80万人 1705平方公里 520402 561000 0853 查看 西秀区谷歌卫星地图

西秀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南街街道 0 0 图书社区 塔山社区 塔东社区 塔西社区 南华社区 查看 南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东街街道 0 .86平方公里 东街社区 民主社区 虹湖社区 朝阳社区 查看 东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西街街道 0 0 西街社区 市西社区 友谊社区 互助社区 查看 西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北街街道 约2.54万人 2平方公里 北街社区 人民社区 前进社区 武当社区 112社区 302社区 青山社区 查看 北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东关街道 0 0 轿监社区 安电社区 虹轴社区 马槽社区 凤凰社区 东郊社区 金钟社区 安大社区 湾子村 其林村 前进村 青苑村 杉树林村 商家庄村 石厂村 水溪庄村 跳花山村 马军屯村 团山村 核桃村 伍家关村 小龙村 新哨村 头铺村 飞虹村 永安村 新寨村 大龙村 大门楼村 大水沟村 大屯村 虹山村 董家庄村 罗仙村 干河村 关脚村 红村村 风门村 后山村 火烧寨村 东关村 查看 东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华西街道 0 0 新村社区 利达社区 南郊社区 太平社区 萝卜冲村 西瓦村 西山村 汪家山村 土地坡村 太平村 玉碗村 小坡村 门口村 胶泥村 欢喜岭村 华严村 黑石头村 管元村 二桥村 水塘村 查看 华西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西航街道 0 0 破木村 龙井村 西市村 西王山村 杉树村 王庄村 马厂村 西兴村 瓦窑村 甘苑村 对门村 土桥村 西花村 南马村 查看 西航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宋旗镇 约2.4万人 47.23平方公里 兴隆村 大云村 白果村 石板村 吕旗村 老凹山村 大坡村 赵家山村 张坪村 大寨村 洋界村 干河村 新屯村 下坪村 宋旗村 上坪村 青杠村 平寨村 猫洞村 龙旗村 打纸村 查看 宋旗镇谷歌卫星地图
幺铺镇 约5.1万人 97.72平方公里 付其村 支家村 立山村 下坝村 板凳山村 上头铺村 杨家桥村 石板村 陶关村 凉水村 河清村 尚兴村 青山村 南山村 大屯村 小屯村 邵小村 颜旗村 乌速村 四旗村 张胜村 小井村 河万村 关脚村 歪寨村 两罗村 三合村 龙屯村 大坡村 么铺村 幺蔬村 大堡村 偏石村 塔山村 小菜丘村 青苔村 羊场村 红旗村 牛蹄村 菖蒲村 安家村 对门村 荡上村 潘胜村 李家村 赵家村 方牛村 鲍家村 菜丘村 查看 幺铺镇谷歌卫星地图
宁谷镇 0 98.46平方公里 林哨村 张井村 洋海村 小呈村 下洋村 下哨村 五官村 上苑村 山井村 潘孟村 木山村 乌坎村 龙潭村 矿车厂社区 里板村 老石村 老塘村 胡军村 河头村 干河村 大寨村 大岩村 长冲村 白泥村 龙坡村 查看 宁谷镇谷歌卫星地图
龙宫镇 0 93.8平方公里 山嘎村 新寨村 小仡村 响陇村 陷塘村 下苑村 下屯村 下板村 桃子村 炭窑村 羊补村 上板村 蔡官村 木厦村 满寨村 马头村 陇嘎村 龙潭村 六万村 克妈村 火麦村 大田村 石头村 查看 龙宫镇谷歌卫星地图
双堡镇 约3.16万人 136.8平方公里 京马第一社区 双堡社区 京马第二社区 塘山村 张家山村 黑山村 左官村 张溪村 银子山村 所坝村 双堡村 塘上村 下苑村 许官村 仡佬村 张官村 植美村 双青村 石门村 上马牛村 山京村 平寨村 毛其村 落水岩村 花恰村 大坝村 鹁鸽村 毛栗哨村 水塘村 查看 双堡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西桥镇 0 72.96平方公里 马场村 小屯村 小白岩村 新寨村 杨家关村 中所村 下九村 西陇村 王家院村 石板房村 小寨村 三个山村 安庄屯村 九溪村 江常村 吉昌村 河桥村 狗场屯村 带子街村 背陇村 鲍家屯村 白泥寨村 三铺村 查看 大西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七眼桥镇 约5.3万人 103.5平方公里 七眼桥社区 小关口村 沙锅村 山岚村 石龙村 石家屯村 水硐村 孙家庄村 汤官村 塘房街村 王家庄村 吴家屯村 云山屯村 夏官村 齐家庄村 小山村 水桥村 新寨村 兴隆村 岩上村 鹞子岩村 元背村 云山村 章庄村 郑家村 丁默村 虾巴村 关塘村 左将村 竹林村 八角硐村 本寨村 曹家屯村 大坝村 大坡脚村 大石板村 大寨村 硐口村 仁岗村 高新水村 清凉村 河边村 猴场村 花园村 老塘关村 雷屯村 联农村 凉水村 两所村 猫硐村 牛硐村 坡上园村 二铺村 查看 七眼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蔡官镇 约4.8万人 116.1平方公里 安吉社区 新安社区 塘官村 龙天村 陇巴村 罗大寨村 马安山村 马官村 毛交坡村 梅家庄村 漠河村 潘家庄村 沙锅寨村 张家庄村 水塔村 老龙寨村 王家庄村 尾巴寨村 小屯街村 药寨村 驿马村 张官村 张家寨村 仲家坝村 樟树寨村 鼠场村 嘎岭村 贝家村 崩角村 蔡官村 长冲村 长山村 大荒村 大坡洞村 董官村 段家庄村 对门坡村 对沙地村 林场村 樊家庄村 冷家大寨村 格来月村 谷灯坝村 关口村 候家庄村 鸡场大寨村 尖山村 交椅村 可瓦村 浪河村 浪竹村 半屯村 发炸村 查看 蔡官镇谷歌卫星地图
轿子山镇 约5万人 84.3平方公里 轿监社区 小寨村 云盘村 跳蹬场村 屯脚村 下寨村 厦耳村 小硐口村 水塘村 小园村 水井坎村 张官村 新院子村 新寨村 郭家庄村 洋坪村 袁家屯村 小瓦窑村 尖山村 大洋村 大院村 大寨村 单家屯村 邓家村 各什村 讨兑寨村 河安村 大硐口村 金钟院村 镜子塘村 毛栗坡村 本寨村 平寨村 青山村 水洞村 郭家屯村 查看 轿子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旧州镇 0 98.5平方公里 旧州社区 汪寨村 苏吕村 松林村 平寨村 木叶村 猛贡村 濛村村 罗官村 陇灰村 龙潭村 浪塘村 保卫羊村 横水村 文星村 五翠村 西地村 新寨村 詹屯村 高坡村 高车村 甘塘村 朵嘎村 茶坡村 把士村 旧州村 查看 旧州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场乡 约1.45万人 69平方公里 花石村 勇克村 窝枝村 石泉村 三合村 桥头村 右江村 六角村 长树村 花嘎村 关口村 高杨村 干坝村 凤山村 场坝村 妈聋村 查看 新场乡谷歌卫星地图
岩腊乡 0 0 大猛沙村 高寨村 赖岩村 龙潭村 马陇村 青杠坡村 箐口村 泉峰村 三股水村 塘房村 土角村 五峰村 岩松村 查看 岩腊乡谷歌卫星地图
鸡场乡 约1.58万人 110.03平方公里 黑土村 鸡场村 孔旗村 老场村 连石村 蒙蓬村 磨石村 青山村 四方井村 王官村 朱官村 查看 鸡场乡谷歌卫星地图
杨武乡 0 0 蒙弄村 杨武村 杨平村 小寨村 翁庆村 塘寨村 顺河村 石头村 云合村 杉木村 白水村 猛邦村 毛栗村 老凹村 高家村 大屯村 长冲村 补董村 贬王村 石关村 查看 杨武乡谷歌卫星地图
东屯乡 约2.3万人 102.1平方公里 磨玉村 窑上村 秧地村 新寨村 小屯村 西屯村 王寨村 双子村 市梅村 石头村 玉山村 桥头村 八番村 梅旗村 毛口村 吕官村 金官村 高官村 东屯村 长寨村 扁山村 本寨村 半山村 山旗村 查看 东屯乡谷歌卫星地图
黄腊乡 约1.59万人 77平方公里 五星村 新平村 岩底村 白岩村 簸箕村 长土村 打寨村 黑秧村 腊寨村 玲珑村 龙青村 罗陇村 团结村 王官村 查看 黄腊乡谷歌卫星地图
刘官乡 约1.49万人 41.02平方公里 大黑村 大寨村 高福村 金齿村 刘官村 马场村 南翠村 水桥村 小黑村 新寨村 兴邦村 兴红村 鲊陇村 周官村 查看 刘官乡谷歌卫星地图

西秀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秀区

   西秀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总面积1704.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82.39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等。   区人民政府暂驻黄果树大道东段,邮编:561000。代码:520402。区号:0853。拼音:Xixiu Qu。   社会发展   西秀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扼锁滇黔"之称,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建成至今,迄今也已达六百余年。   西秀区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区,是贵州西线旅游中心,早在1985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周边环绕国家级四大风景区:西行45公里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及天星桥景区,南行27公里有"水上石林"龙宫,东行65公里是"高原明珠"红枫湖;北行157公里有"天下第一洞"织金洞。全区自然风光弘富,人文景观别致,民族民间风情多姿多彩,被誉称为"旅游线上的明珠"、"蜡染之乡"、"地戏之乡"、"屯堡文化之乡"。   西秀区交通发达、便捷,是贵州中西部交通枢纽,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和清镇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军民两用黄果树机场,形成航空、铁路和公路协调发展的交通网络。   西秀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水文资源。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前来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   行政区划   西秀区辖6个街道、10个镇、2个乡、5个民族乡:南街街道、东街街道、西街街道、北街街道、东关街道、华西街道、宋旗镇、幺铺镇、宁谷镇、龙宫镇、双堡镇、大西桥镇、七眼桥镇、蔡官镇、轿子山镇、旧州镇、新场布依族苗族乡、岩腊苗族布依族乡、鸡场布依族苗族乡、杨武布依族苗族乡、东屯乡、黄腊布依族苗族乡、刘官乡。    乡镇简介:   其中宋旗镇、幺铺镇委托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此外,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辖西航街道,管委会驻西航大道1号。   历史沿革   汉为夜郎国,并置夜郎县。1913年置安顺县,寓意吉祥。1958年置安顺市。   1990年,撤销原安顺市和安顺县建制,设立新的安顺市(县级),以原安顺市、安顺县的行政区域为其的行政区域,仍由安顺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安顺地区和县级安顺市,设立地级安顺市。安顺市设立西秀区,以原县级安顺市的行政区域为西秀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塔山西路。   2000年,西秀区辖6个街道、10个镇、2个乡、5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76730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南街街道 19356 东街街道 18106 西街街道 19091 北街街道 21631 东关街道 76853 华西街道 66317 宋旗镇 21642 幺铺镇 50571 宁谷镇 36354 龙宫镇 22178 双堡镇 30614 大西桥镇 34661 七眼桥镇 49465 蔡官镇 48770 轿子山镇 45471 旧州镇 34893 新场布依族苗族乡 13913 岩腊苗族布依族乡 16589 鸡场布依族苗族乡 15427 杨武布依族苗族乡 22732 东屯乡 24134 黄腊布依族苗族乡 14843 刘官乡 13498 经济技术开发区虚拟街道 50198。    2003年,西秀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7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498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年末,西秀区共有人口82.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6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7.54%。   安顺市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相部腹地,贵州省省会贵阳市以西90公里。是地级安顺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苗、布依、回、仡佬等民族80余万人。   

平坝区

  2014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贵州省调整安顺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60号):同意撤销平坝县,设立安顺市平坝区,以原平坝县的行政区域为平坝区的行政区域,平坝区人民政府驻安平街道中山南路58号。   平坝县位于贵州省中部。总面积998.9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5.07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布依、回等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561200。代码:520421。区号:0853。拼音:Pingba Xian。   平坝县辖6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城关镇、白云镇、高峰镇、天龙镇、夏云镇、马场镇、乐平乡、齐伯乡、十字回族苗族乡、羊昌布依族苗族乡。   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最高海拔1645.6米,最低海拔963米,年平均气温13℃—1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山长青,水常绿。   平坝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县城所在地东距省会贵阳市48公里,西距安顺市政府所在地39公里。贵黄高等级公路、滇黔公路、滇黔铁路横贯全境,堪称贵州中部的“黄金通道”。全县10个乡镇、192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通车里程达920公里。   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能源资源煤、水、电并存,水火互济;旅游资源多姿多彩,不可多得;历史文化神奇奥秘,古掘古朴;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价质高。资源优势明显,透出诱人的开发前景。   经济发展   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很快。截至2008年,全县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国民生产总值32.68亿元、财政总收入3.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0%、32.47%和33.21%。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煤炭、建材、铝化工、电力、制药、白酒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3亿元,同比增长48.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亿元,同比增长16.83%。协议引资项目13个,实际到位资金5.49亿元,同比增长74.1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11.38万吨,同比增长2.34%。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6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21%。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县第十一届-会第二次会议提出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965元,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4371元。县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有贵州高原不可多得的万亩大坝5个,有省级农场3个,全县耕地面积达27万多亩,草地达8万多亩,水域面积达4万多亩,水资源近50亿立方米,具备良好的种养殖条件,是贵州省重点粮食生产县之一,素有“黔中粮仓”的美誉。   县内工业基础良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个,其中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10个,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资产总额达48亿元。黎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推进建设将为平坝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旧城改造的全面启动将促进平坝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教育“两基”工作、“科技创先”工作、“三五”普法工作2008年已相继通过省级验收,社会稳定,治安良好。   基础设施   平坝通讯发达,基础设施良好。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图文传真、数据通信等在全县已普及,并开通了程控电话2.86万门,截至2008年底,电信入户率达到66.5%,互联网用户达到1.25万户,移动通信用户达到21.5万人,通讯网络覆盖面广、质量高。县内电力充足,电流稳定,电价合理,城区数字电视转化工作正在进行,闭路电视信号已基本覆盖全县城乡。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布的盆地坝子,集中的工厂农场,充足的煤电能源,便利的交通,优良的软、硬环境,为平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给生活在西部土地上的平坝36万人民带来了无限机遇,围绕把平坝建成黔中经济强县的目标,平坝正以满腔热情主动对接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开发氛围,以昂扬的斗志再铸辉煌。   旅游资源   平坝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天台山的建筑格调别具一格,邢江河、斯拉河、克仇水库、红枫湖南湖、珍珠泉、多缤洞的自然景观风光秀丽,高峰山、清真寺的宗教文化庄严肃穆,棺材洞、飞虎山的古代文化神奇奥秘,苗族、屯堡的民族风情绚丽多姿。等等这些,构成了平坝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平坝对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已提到重要位置上来认识,注重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把平坝建成贵州西线旅游群体的目标。坚持紧紧依托龙宫、黄果树、织金洞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利用地处贵州西线旅游通道的区位优势,以红枫湖南湖景区和斯拉河景区为龙头,以县城为中心完善各项服务功能,推动贵黄公路、滇黔公路以及平织公路沿线各景点开发和经营的发展思路,力争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旅游事业向旅游产业方向转变,实现从旅游点向旅游群体转变,实现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民族风情、探险、生态旅游等综合发展转变。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贵州建成旅游大省的战略目标,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平坝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平坝将竭诚创造条件,让旅游业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   平坝是“中国山地的普罗旺斯”。 天龙屯堡连片的石板房,丰富的文化积淀,自然山水景观和迷人的乡村风光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类同,集文化、自然、生活、休闲、度假为一体,是全国最迷人的乡村。   平坝是“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屯堡文化”是明朝初年在贵州腹地“屯田戍边”遗留下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屯堡村寨遍布全县6个乡镇,至今仍保留有明代古城堡30多座,明代风格民居村寨200余个,建有贵州傩文化博物馆1个,贵州地戏面具陈列馆1个,西南傩文化研究基地一个, 屯堡文化活形态村寨50余个,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民协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文化之乡办公室主任杨吉星到平坝考察时认为:“平坝屯堡文化最具有代表性”。2007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命名平坝县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屯堡文化研究基地”。   平坝是最早的彩色蜡染发源地。齐伯乡发掘的苗族五彩蜡染   百褶裙是北宋时期的人工制品。   贵州佛教发源地——高峰山   平坝是西南佛教发源地。194 3年高峰山创办了西南佛学院,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佛教弟子,贵阳黔灵山前主持惠海大和尚6岁即在高峰山万华禅院出家,山上有建文皇帝御笔亲题“西来面壁”四个大字。   平坝是个“恐龙国”。境内有贵州最大恐龙王国生态公园,   有株罗纪时代的恐 龙化石群。   平坝是个“百泉县”。县城有99口半水井, 最具代表性的是珍珠泉。   平坝是个“大观园”。境内还有被誉   为石头建筑“绝唱”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伍龙寺;   有碧波 荡漾、险峰峻岭的斯拉河; 有风光旖旎、妩媚多姿的邢江河;有被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曹禺誉为“中国 戏剧活化石”的屯堡地戏;有宋代最集中的棺葬 奇景齐伯乡下坝棺材洞;有发掘出旧时器时代石英石片的飞虎山古人类遗址。   历史沿革   明置平坝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5年)置安平县,因与云南安平厅重名,改称平坝县,以县地平旷得名。   2000年,平坝县辖6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395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47528 白云镇 39635 高峰镇 29473 天龙镇 20046 夏云镇 37459 马场镇 48093 乐平乡 37859 齐伯乡 16026 十字回族苗族乡 28016 羊昌布依族苗族乡 19824。   2003年,平坝县辖6镇、4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93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5.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2万人,少数民族9.6万人。  

普定县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1091.6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41.1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562100。代码:520422。区号:0853。拼音:Puding Xian。   普定县辖5个镇、2个乡、4个民族乡:城关镇、马官镇、化处镇、马场镇、白岩镇、龙场乡、鸡场坡乡、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补郎苗族乡、猴场苗族仡佬族乡、猫洞苗族仡佬族乡。   旅游资源   处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的普定县,境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古迹、名胜、洞穴与红枫湖、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一批国家级风境名胜区连成一片。省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蜿蜒42公里,水域面积21平方公里,湖光山色如诗如画,集山、水、林、洞、民族风情为一体,已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境内有一万六千多年历史的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莲花古洞、化处空山、玉真山寺、西堡古屯、猴场“平讼摩崖”石刻、“大明定南所”石刻等景点将随着普定旅游业的开发和兴起重放光彩。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共同缔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   自然条件   普定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风交替明显,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少,辐射能量低。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时数1164.9小时,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1378.2毫米,属全省三大降雨中心地区之一。农业气候具有春长、夏短、秋早、冬暖的特点。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众多的农副特产。朵贝茶(清代为奉献皇室的贡品)、鸡场茶、白旗韭黄闻名遐迩,优质大米、板田大蒜、特宝西红柿等各类无公害蔬菜倍受市场青睐。   矿产资源   普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大理石、石膏、石灰石、耐火粘土等10余种,煤炭是主要矿产,预测储量53.28亿吨,分布地区有补郎向斜、白果寨向斜、轿子山区、六枝向斜等4个构造单元。普定煤炭煤质好,发热量大,现已探明7.8亿吨。普定境内已建成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现代化火电厂――安顺发电厂,年煤炭需求量达400万吨,安顺发电厂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普定就建成了乌江干流上的第一座梯级水电站——普定水电站,该电站的大坝是我国第一座靠碾压混凝土自身防渗的大坝,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往东部广大地区,普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黔中电力重镇,西电东送的主战场之一。   历史沿革   元置普定县,属普定路。据《郡县释名》:普定“取普里底定之义也”。普里为部落名。   2000年,普定县辖4个镇、3个乡、4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380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66088 马官镇 44411 化处镇 42140 马场镇 32648 龙场乡 27044 鸡场坡乡 27979 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 22679 补郎苗族乡 18557 猴场苗族仡佬族乡 18420 猫洞苗族仡佬族乡 24610 白岩乡 29227    2003年,普定县辖5个镇、6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317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1.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7.76万人;非农业人口2.31万人。   

镇宁县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中丘原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5′—106°1′,北纬25°25′—26°11′。县域东接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自治县,南濒贞丰县、望谟县,西邻关岭自治县,北连六枝特区、普定县。全县总面积1717.3平方千米,南北最长83公里,东西最宽34公里。县政府所在地距省会贵阳市118公里,距安顺市25公里,距黄果树机场20公里,距幺铺火车站15公里,自古以来素有“黔滇锁匙”之称。   镇宁是多民族聚居县,全县共辖16个乡(镇),2013年总人口38万,其中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1.8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增加值完成9.28亿元,同比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4亿元,同比增长6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4亿元,同比增长15.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05亿元,同比增长3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56.7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4.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0元,同比增长13.8%。   镇宁自治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湿暖共节等特点。地域性温差较大,自北而南,气候随海拔降低而升高,降水量则相反。县域南片区海拔350—800米,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7.4—19.7 ℃,≧10℃始于2月23日—3月13日,终于12月7日—1月12日,初终间270—324天,积温5443.4—6755.2℃。年日照时数937.3—1246.5小时,日照百分率22—28﹪。辐射能每平方厘米77.79—86.65千卡。年降雨量1025.6—1193.3毫米,下半年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2.9﹪,水热同季。全县温度适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综合气候条件适于发展早熟蔬菜、亚热带经济作物和多种林草。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变化较大。县境东北部的茅草坡山主峰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678米,南端良田镇北盘江出县界处为最低点,海拔356米,相对高差1322米。镇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1098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57.8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3.93%和9.19%。岩溶地貌分布广,占全县总面积60%以上,是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境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共有河流31条,分属打帮河、清水河,总长580.82公里,总落差为525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4.4万千瓦。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其中重晶石3303万吨,大理石3000万立方米,煤炭10亿吨,白云石5亿吨,锑矿50万吨,铅锌汞矿4.4万吨。重晶石矿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条件较好,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目前重晶石矿已得到大规模开采,成为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镇宁工厂的原料基地。另外,石灰石、砂矿及石板材遍及全县60%以上的地区,目前石材产业发展迅猛,晨春石业、天韵石尚等企业已入驻,建成后的镇宁石材产业园区将成为西南最大的石材产业基地。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溶洞、地下河、瀑布、湖泊、泉水多样,堪称喀斯特王国。亚洲第一大瀑布、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在县域范围,距县城仅10公里;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龙宫距县城仅20公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洞风景区距县城21公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溶洞群景区,也是一个水旱相结合的溶洞。城关镇域范围内的犀牛洞、双明洞、环翠山(环翠公园)久负盛名。随着黄龙湖建成,使黄果树景区与龙宫景区的水路联系成为可能,库区范围也将被开发为旅游度假区。南部打帮河流域的原始森林和孟获屯、孔明塘等三国时期遗迹也极具有开发价值。   

关岭县

   关岭,关索岭之简称。相传三国时关羽之子关索随诸葛亮南征孟获曾屯兵于此,县以岭为名。    关岭位于贵州省中部,隶属安顺市,坐落于云贵高原东部脊状斜坡南侧向广西丘陵倾斜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辖8镇6乡,户籍总人口36.68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关索镇。县内居住着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彝族等33个民族。境内最高点位于永宁的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最低点在打邦河注入北盘江的三江口处,海拔37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之间。县城海拔为1025米。境内山脉属乌蒙山系,山体多起伏绵延。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形成岩溶地乳貌与常态地貌交错分布,地貌形态千姿百态,石芽、竖井、漏斗、洼地、谷地、盲谷、丘峰、峰林等到处可见,溶洞、暗河、地下廊道比比皆是,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之一。关岭境内气候呈立体状,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累计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6.9℃,最低气温15.4℃,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毫米,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40%,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1978年,关岭顶云农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在中国进行“定产到组、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造了“顶云经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与安徽凤阳并称为“南顶云,北凤阳”。    关岭交通区位优越。古有“上走云南十八站,下进京城七十二天”的美誉,清康熙帝曾赐“滇黔锁钥”之题词。县内过境沪昆高速公路、关兴高等级公路、水黄高等级公路、320国道、214省道纵横交错,已形成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为枝干,通村公路为网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全县公路里程达14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90公里。目前在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长昆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在距县城9公路处顶云乡设站,建成后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是贵州通往广西、云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将成为黔中经济区的西部门户和贵州西南部重要的物流人流集散地。    关岭旅游资源丰富。县境内有中国第一高桥坝陵河大桥,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木城河乡村旅游区,有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有层岩重叠的滴水潭瀑布、千古之迷的红崖天书、古夜郎的马马崖壁画等。特别是距今约2.2亿年的关岭古生物群,素有“古生物化石联合王国”之称。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江铁索桥、上关灵龟寺、三国古战场遗址、二战遗址等。目前,关岭旅游基础设施、城镇化发展步伐全面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德国霍恩洛厄县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关岭的国际知名度,发展空间全面拓展。    关岭县境内溶岩发育完整,洞穴成群,部分洞内有大量的古代石刻。1984年县科委和南京大学部分教授、学生连续三年暑假在关岭县进行实地考察,新发现的洞就有一百多个。县境内溶洞主要有:关索镇的关岭洞、妙明洞、关索洞、观音洞、高清洞、下岩洞、仙人洞、桃源洞;上关镇的品字洞、三星洞;顶云乡的桃花洞、胡家洞;普利乡的汉元洞、人硝洞等等。以上这些溶洞,多被记入《贵州省志、名胜志》中,尤其突出的是关岭洞,该洞是一个藏于关索岭中的特大溶洞,高宽莫测,内有暗河、瀑布。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西南部,隶属于安顺市。全县总面积1648平方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北、西北与镇宁自治县、六枝特区毗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望。交通优势特别突出。关岭县城距贵阳150公里,安顺70公里,贵黄高等级公路直达县城,国道320线和省道214线贯穿全境,长达114公里。关岭至兴义、黄果树至云南胜境关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公路建成后,关岭成为贵州西部覆盖广西、云南、兴义、六盘水、安顺的公路交通枢纽集散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关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自然地理与气候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坐落于云贵高原东部脊状斜坡南侧向广西丘陵倾斜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永宁的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最低点在打帮河注入北盘江的三江口处,海拔37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之间。县城海拔为1025米。境内山脉属乌蒙山系,山体多起伏绵延。地貌具有高低起伏大,类型复杂多样的特征,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形成岩溶地乳貌与常态地貌交错分布,地貌形态千姿百态,石芽、竖井、漏斗、洼地、谷地、盲谷、丘峰、峰林等到处可见,溶洞、暗河、地下廊道比比皆是。   关岭境内气候呈立体状,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主要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水热同季。境内12 .5%的低热河谷地区有“天然温室”之称。累计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6.9℃,最低气温15.4℃,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毫米,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   二、行政区划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共辖六乡七镇。六乡有:顶云乡、八德乡、普利乡、板贵乡、新铺乡、沙营乡;七镇有:关索镇、永宁镇、花江镇、坡贡镇、上关镇、岗乌镇、断桥镇。全县共有241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   三、文化发展   关岭境内具有悠久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历史。   文学创作有诗歌、民间文学。诗歌创作于明清两代并最为兴盛,至今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民间文学创作以少数民族民间叙事诗歌为主,解放后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诗。1958年,境内民间诗歌创作达到热潮。是年,各地俱乐部、宣传队创作的诗歌有26000余首。   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誉满海内外。艺术创作有清代的书法、解放前的音乐、解放后《声无哀乐论》等音乐学术论文的发表、摄影、美术、雕刻。有主要为苗族、布依族的织棉、蜡染、桃花、银饰等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有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地区和村寨的铜鼓、芦笙、唢呐、勒尤、姊妹萧、四弦胡、牛角二胡、月琴、木叶等民族乐器;有流行于或流传于民族间的木鼓舞、芦笙舞、花棍舞、踩堂舞、玩龙舞、狮子舞、地戏、歌剧、话剧等精彩的民间舞蹈。   

紫云县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黔中安顺市区,距省会贵阳市161km,县境东临长顺、罗甸两县,南与望谟县交界,西北与镇宁县接壤,北靠西秀区。南北长76km,东西长52km,总面积2280平方米公里,下辖5镇7乡,223个行政村,总人口3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万人,占93.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米公里137人。   目前,县境内有安顺至紫云、贵阳至紫云至望谟、紫云至镇宁3条主要干线公路。1999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及“西电东送”等一系列战略性发展部署,为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宏观政策背景,为此紫云县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为尽快脱贫致富,必须加强农业、能源、效能等基础生产及设施建设,尤其是以水电为基础的能源工业发展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自然条件   地处麻山腹地,有6个乡镇属麻山地区乡镇部数(24个)25%,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的56.58%,总人口(32万人)的54.63。全县国土面积2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6万亩,其中:稻田10.04万亩;旱地17.02万亩。境内最高海拔1681米,最低海拔623米,相对高差1058米,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比重大。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均气温15.3℃,无霜期288天,年日照时数1440小时,年降水量1337毫米,雨热同季,冬春干旱严重,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   植被物种   紫云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南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区——紫云至望谟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岩溶植被小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现有植被多为次生针阔混交林和灌丛草坡,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约为 24.2% 。境内分布的树种为暖性针叶及常绿或落叶阔叶树,共有 69 科 240 种,其中有银杏、带玉兜兰、硬叶兜兰、榉树、红椿、旱莲、鹅掌楸、红豆杉、棕竹、方竹等珍稀植物;牧草有 46 科 77 属 151 种,有中草药植物 1000 多种,名贵药材较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烤烟、薏仁米、油桐籽等。   县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鸟类等,其中猕猴、黑熊、猴面鹰、穿山甲、大灵猫、红腹锦鸡等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火花水牛、紫云黄牛、紫云山羊、宗地花猪等是我省优良的畜禽品种。   气象水文   紫云自治县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温和宜人,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 15.3 o C ,年无霜期为 288 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455 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337 毫米 ,相对湿度平均为 79% 。气候垂直差异大,山区小气候突出,干旱、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但影响不大。   紫云自治县河网密度较低,境内共有大小河流 228 条,总长度 1074 公里 。流域面积在 2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17 条,都是山区雨源型河流,有急涨暴落的特点。以贯穿南北的安望公路为分水线,东半部河流属格凸河水系,西北部属北盘江水系,南部属桑郎河水系,格凸河、桑郎河注入红水河,均属珠江流域。境内水资源分布差异悬殊,但河谷下切较深,地下水补给量大,天然落差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地形地貌   紫云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 77.8% 。境内地势南北高而中部平缓,东西两侧向外倾斜,西部山脉属乌蒙山系,其余为苗岭山系。最高点马鬃岭海拔 1681 米 ,最低点喜翁河出口处海拔 623 米 ,平均海拔在 1000 — 1300 米 。   县境内的地层以二迭系和三迭系分布最广,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沉积岩和碳酸盐岩体形成众多的溶洞群,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土壤主要有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水稻土、山地黄棕壤、潮土、紫色土和红壤土等 7 个土类,主要矿藏有煤、铁、汞、大理石、重晶石等。   地质矿产   紫云境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垭都——紫云深断裂贯穿县内,造成境跨二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多为紧密褶皱构造,境内背斜、向斜数量较多;地层分布窄密,如火烘槽子至新民乡的野茅哨附近,水平距离7公里,竟有16个组的地层出露;地层相交大,岩相类型多。境内典型地层剖面多,以紫云地名命名的地层有:泥盆系火烘组,二迭系晒瓦组、三迭系紫云组及新苑组,还有引起国际地质学界注目的石灰系——二迭系过渡剖面及二迭系有油气显示的海绵、水螅礁相灰岩。境内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占全县总面积的51.4%,并与非碳酸盐岩呈复域分布。   旅游景点    黄鹤营旅游区位于坝羊乡与猫营镇境内,距安顺仅 50 公里 ,距贵阳 150 公里 。黄鹤营乡村旅游区位于紫云自治县境北面,距离紫云县城 30 公里 ,中心旅游区范围 12 平方公里,属猫营镇、坝羊乡交界处。北起扎营关,南至打八河,南北长 6 公里 ,东西宽 2 公里 。从贵阳可经安顺、猫营进入 ; 可经广顺坝羊进入;可经惠水、长顺、板当、坝羊进入,基本的交通网络已形成。 这个彩色溶洞内的大厅初步探测面积达 1 万多平方米,可容纳 3 万余人。溶岩呈红、橙、黄、青 、蓝、紫等颜色。 洞中漂流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号称最长的山东洞中漂流仅有 1000 米 ,而且是人工开凿的洞。 黄平野洞河号称“ 中国洞中漂流绝景”, 大、小螃蟹洞分别也仅有 100 余米, 而黄鹤营的长度是 2000 米 ,长度适中, 洞内景观奇特,溶洞内平均高度 40 - 50 米 , 该系统呈南北走向,水流畅通、无虹吸现象,没有较大跌潭,伏流起端有巨大天窗相连,空气清新 ,水质优良,可供饮用,水流适中,水温常年保持 23 摄氏度 ,适于开 发洞中漂流。   大穿洞(燕子洞)   位于下格井村东南约 1 公里 处,是格凸河伏流的入口,海拔 930 米 ,泛舟进洞是 270 米 长的河湾。大穿洞口高达 116 米 ,宽约 25 米 ,呈拱门形。洞口两侧展布白岩绝壁,洞壁陡峭,从农历清明到九月重阳,洞内有数十万只燕子翻飞其间,筑巢栖息,因此俗称“燕王宫”。当地有艺人可沿陡直洞壁攀岩而上获取燕窝,奇功绝技,惊险刺激。穿洞山体有“耳桶山摩崖题字”,洞顶有“燕子洞摩崖题字”,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望天洞   在大穿洞内河湾的尽头,有一个穿过碳酸盐岩地的大竖井,深 370 米 ,宽 200 米 ,又称“通天洞”。仰望苍穹,好象开了一道天窗,一缕缕阳光倾泻下来,与洞顶滴下的状如银丝的岩浆水交织在一起,形成道道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奇妙无比。从天窗掉下的巨石,堆成一道天然堤坝,堵住河水,锁住蛟龙。堤坝中有一缺口,流水咆哮,破堤而下,水流越过源于天窗的混沌之后,穿行于 12 公里 长的暗河伏流和大小洞厅之中。   穿上洞   从大穿洞外沿陡峭小道或从通天洞壁攀岩而上可达穿上洞。此洞高 50 米 ,宽 70 米 ,长 137 米 ,洞若天桥,洞内顶壁景观奇特,洞外的坡谷上长满了亚热带植物,其中有一片野芭蕉和方竹林。在穿洞的侧面又是一个巨大岩洞,由此出口上至山顶。   盲谷   从穿上洞往里走约 500 米 ,面前展现槽形凹地,四周为崩塌型峭壁陡岩所围。盲谷是由古地下河遗址发育演变而成,可通过约 20 米 高的竖井洞进入,长约 1.8 公里 ,分为三段,宽 30 ─ 150 米 ,岩壁高 200 ─ 400 米 不等。盲谷内原始森林茂密,乔木、灌木、藤本等植物种类众多,是罕见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所在地。   响水洞   位于大穿洞与小穿洞之间,是格凸河伏流系统的枢纽,又叫“落水洞”。洞口位于格凸河顶部溶洼中央,呈椭圆形,是竖井天坑,直径约 200 米 ,深达 216 米 ,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深的竖井洞。洞上可听到地下暗河露头的迭水声响彻如雷。沿东边顶端的岩壁往下可到达暗河边。河流在竖井底部的岩块中开出一条水道后,咆哮旋转于甄穴中,形成地下巨大的环流景观,消失在水仓之中。   行政区划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坝羊乡、火花乡、达帮乡。   历史沿革   1914年置紫云县,以县境西有紫云源胜境为名。1965年改为自治县。   2000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734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松山镇 49313 水塘镇 20031 猴场镇 31380 猫营镇 36892 板当镇 37128 白石岩乡 13464 宗地乡 26156 大营乡 21204 四大寨乡 16463 坝羊乡 15920 火花乡 20416 达帮乡 8981    200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223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4.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3.31万人,非农业人口1.85万人。   


西秀区特产大全




西秀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