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西秀区 >> 双堡镇 >> 毛栗哨村

毛栗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毛栗哨村谷歌卫星地图)


毛栗哨村简介

  毛栗哨村位于双堡镇西侧,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党员15名,全村共有农户77户,总人口245人,劳动力人口122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35人,辖区耕地面积1345亩,林地765亩,荒山面积165亩。全村人均纯收入2887元。
  毛栗哨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毛栗哨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符合村情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辐射带动全村种植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一村一特的格局。
  
  --人口总数:245人 农业人口:213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上哨”,“下哨” 生产总值:32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玉米” 办公所在地:毛栗哨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5%,空气清新,风景怡人。 资源:土地、森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02104 561000 -- 查看 毛栗哨村谷歌卫星地图

毛栗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毛栗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京马第一社区

  山京畜牧场第一居民委员会,位于双堡镇西面,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毗邻左关村、石门村、黑山村、毛栗哨村,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0人,外来人口50多人。山京第一居委会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广阔,公路四通八达,空气清新,气候怡人。。   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和工作要求,居委会班子健全,有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党建活动,党员们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班子团结协作,逐步完善了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机制,社区已具备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居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人争做文明居民,户户争创星级家庭已蔚然成风。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得以进一步开展,给社区居民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便利、邻里和睦、治安良好、文化生活丰富的环境和氛围。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山京第一居委会将继续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用科学发展观去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      --人口总数:380人 农业人口:158人 非农业人口:222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文明、健康、和谐、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2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茶叶”,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京马场场部   --自然条件:。山京第一居委会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广阔,公路四通八达,空气清新,气候怡人。 资源:土地   

双堡社区

  双堡居民委员会,位于双堡镇集镇中心,常住人口328人,主要是政府各部门职工居多,外来人口20多人,多以经商为主。居委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安顺市城区为37公里,办公地点在供销社大楼内,这里空气清新,气候怡人。   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和工作要求,居委会班子健全,有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党建活动,党员们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班子团结协作,逐步完善了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机制,社区已具备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居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人争做文明居民,户户争创星级家庭已蔚然成风。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得以进一步开展,给社区居民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便利、邻里和睦、治安良好、文化生活丰富的环境和氛围。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双堡居委会将继续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用科学发展观去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      --人口总数:328人 农业人口:20人 非农业人口:308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文明、健康、和谐、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32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办公地点在供销社大楼内   --自然条件:居委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安顺市城区为37公里,办公地点在供销社大楼内,这里空气清新,气候怡人。   

京马第二社区

  京畜牧场第二居民委员会,位于双堡镇西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毗邻杨武乡村、鸡场乡,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8人,外来人口70多人。山京第二居委会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广阔,公路四通八达,空气清新,气候怡人。   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和工作要求,居委会班子健全,有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党建活动,党员们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班子团结协作,逐步完善了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机制,社区已具备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居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人争做文明居民,户户争创星级家庭已蔚然成风。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得以进一步开展,给社区居民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便利、邻里和睦、治安良好、文化生活丰富的环境和氛围。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山京第二居委会将继续以“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用科学发展观去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      --人口总数:328人 农业人口:156人 非农业人口:172人   --行政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文明、健康、和谐、发展   --所辖村: 生产总值:26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茶叶”“烤烟”, 名特产品:“茶叶”,“烤烟” 办公所在地:十二毛坡   --自然条件:山京第二居委会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广阔,公路四通八达,空气清新,气候怡人。 资源:土地   

塘山村

  塘山村位于双堡镇东南侧,东与东屯乡、南与鹁鸽村、西与塘上村、北与双堡村双青村接壤,距双堡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总幅员面积12542.9亩、其中耕地面积5289.5亩、牧业用地303.4亩、林地4750亩、森林覆盖率35%,荒山面积2200亩。全村辖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46名,全村共有农户338户、总人口1520人、劳动力人口738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330人。人口素质结构比例:小学文化834人、占55%、初中文化349人、占23%、高中文化56人、占3.7%、大专文化5人,占0.3%。2010年,全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8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00万元,烤烟100万元,畜牧业产值30万元,其他各行业产值5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500元。   塘山村农业结构以粮食、烤烟、养殖业为主,耕作方式以牛耕和微型机耕为主。   粮食作物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全面种植品种均为优质高产的杂交组合新品种,水稻平均单产在500公斤左右,玉米单产在400公斤左右,粮食总产17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1280公斤。   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和烤烟为主。油菜品种主要以芥菜型为主,平均单产100公斤左右,菜籽总产15万公斤;每年种植烤烟500亩,每亩能烘烤出优质烟叶120公斤,全村实现烤烟产值100万元。      --人口总数:1520人 农业人口:1475人 非农业人口:45人   --行政区面积:6.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289.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 农民素质有新提高 农村面貌有新变优 农民生活有新改善 农村文明有新进步   --所辖村:“大井”,“下窝”,“新塘山”,“老塘山”,“曾家院”, 生产总值:3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经果林”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塘山   --自然条件:塘山村自然资源丰富, 境内无大气污染, 气候宜人. 土质肥沃,交通便利, 森林覆盖率35%,是-个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   

张家山村

  张家山村位于双堡镇西侧,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下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党员18名,全村共有农户102户,总人口385人,劳动力人口177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35人,辖区耕地面积1323亩,林地233亩,森林覆盖率48%,荒山面积255亩。全村人均纯收入3029元。   张家山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张家山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符合村情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辐射带动全村种植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一村一特的格局。      --人口总数:385人 农业人口:361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张家山 生产总值:42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张家山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空气清新,风景怡人。 资源:森林,土地资源。   

黑山村

  黑山村位于双堡镇西侧,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交通便利。全村下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党员15名,全村共有农户88户,总人口288人,劳动力人口156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28人,辖区耕地面积988亩,林地226亩,森林覆盖率38%,荒山面积167亩。全村人均纯收入3020元。   黑山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黑山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符合村情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辐射带动全村种植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一村一特的格局。      --人口总数:288人 农业人口:255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黑山” 生产总值:3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黑山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38%,空气清新,风景怡人。 资源:土地、森林   

左官村

  左官村位于双堡镇政府西南面1公里处,007县道穿村而过,东与双堡镇张官村接壤,南与山京畜牧相临,西与双堡镇上马牛村毗邻,北与旧州镇罗官村相交,全村辖5个自然村,总户数404户1941人,水、电、路都通。   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他零散副业为辅,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68元。   全村共有土地6.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1.3亩,其中:基本农田2600亩,经果林50亩。   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2010年左官自然村主干道已水泥硬化,2011年又水泥硬化了李院至007县道挖沙关、刘院至077县道砖瓦厂处 。我村有小学一所,占地面积400㎡,有学生120人。有村办公室一栋,占地面积110㎡。有村卫生室一栋,占地面积108㎡,医生一人。通组道路有5条,一是从左官刘院至砖瓦厂,8M*700M,已硬化为水泥路面;二是从左官李院至007县道挖沙关,8M*320M,已水泥硬化;三是从左官李完至预制厂,8M*900M,为沙子路;四是麦腊至双堡幼儿园,8M*2000M,为沙子路面;五是麦腊至移民新村至007县道挖沙关,8M*1900M,为沙子路面。   位于左官自然村的西面500米处,有一卢凼水库,群山环抱,清澈见底,水库内有各种野生鱼,引来许多钓鱼爱好者。      --人口总数:1941人 农业人口:1915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农业生产有新发展、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文明有新进步、农民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李院”,“刘院”,“荡上堡”,“小堡”,“移民新村”,“麦 生产总值:42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烤烟”、“经果林”、“玉米”,。 名特产品:“优质水稻” 办公所在地:左关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达35%。 资源:硅矿   

张溪村

  张溪村位于双堡镇西侧,东抵下苑村、南达杨武乡顺和村、西连许官村、北与山京畜牧场比邻,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总幅员面积2108亩、其中耕地面积738亩、牧业用地200亩、林地1100亩、森林覆盖率52%,荒山面积100亩。全村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28名,全村共128户、总人口538人,境内民族组成为汉、苗、布依等。2010年实现人均纯收入4386.6元。   张溪村建国后至1991年间的不同时期,或隶属于双堡,或隶属于扬武,现双堡镇张溪村的建置始于1991年的撤区、并乡、建镇。其村始迁祖张氏的来历为:明初,明颖川侯傅友德之张雄部属张程奉调北征南入黔,程、雄具脉,程后因战失悉,其后裔部分迁居张溪湾。      --人口总数:538人 农业人口:521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1.4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3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农业生产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村文明有新进步。   --所辖村:张溪 生产总值:23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经济林”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张溪   --自然条件:张溪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2%,有丰富的牧业用地。境内民风淳朴,人文环境优良,具有悠久的文明史。 资源:木材、草地、地下水   

银子山村

  银子山村位于双堡镇西侧,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下辖1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党员16名,全村共有农户65户,总人口230人,劳动力人口78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29人,辖区耕地面积1523亩,林地365亩,森林覆盖率45%,荒山面积115亩。全村人均纯收入3210元。   银子山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银子山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符合村情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辐射带动全村种植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一村一特的格局。      --人口总数:230人 农业人口:201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银子山一组”,“银子山二组” 生产总值:41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玉米” 办公所在地:银子山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45%,空气清新,风景怡人。 资源:土地、森林   

所坝村

  所坝村位于双堡镇东南面,北邻双堡镇鹁鸽村,东邻长顺县新寨乡安乐村,南靠杨武乡大屯村,距镇政府10公里。8个村民组,451户,1995人。全村三面环山,水资源缺乏,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海拔1230.5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所坝村是一个纯布依村庄,世代依型江河而聚居,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业,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第二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双乐”公路穿村而过。   所坝村属于小丘岭地势,雨水适中,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所坝村位于西秀区长顺县交界处,素有“鸡鸣三县”的美誉,广大村民崇尚科学,酷爱文化,民风淳朴,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书法村”之美誉,古朴的地戏,欢快的对歌,精美的刺绣等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部分已经转化成产品走向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所坝村三面环山植被露较为丰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得山川之灵气,是以欣赏森林风光和领略纯朴民风为对象的乡村旅游地。      --人口总数:1995人 农业人口:1910人 非农业人口:85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8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应当,上所,下所,大地头,花鱼井,斗蓬,蒙档,长邻岗 生产总值:3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经济林” 名特产品:“李子” 办公所在地:下所村民组   --自然条件:所坝村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达72%,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煤碳.,水利   

双堡村

  双堡村位于双堡镇东侧,东与双青村,西、南与石门村,北与张关村接壤。是双堡镇政府所在地,是双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总幅员面积3726亩、其中耕地面积2245亩、牧业用地540亩、林地339亩、森林覆盖率10%,荒山面积602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39名,全村共有住户310户、总人口1310人、其中少数民族55人,劳动力人口735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50人。   双堡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生姜、辣椒等产业,加工业以粮油加工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猪、产蛋鸡为主。大牲畜年存栏260头;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574.8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   双堡村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土质肥沃、交通便利, 民风淳朴,森林覆盖率达56%,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独特的水乡特色,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以发展农家乐为主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相信不久,这里将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1302人 农业人口:1266人 非农业人口:36人   --行政区面积: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双堡,“笼头”,“芦荡” 生产总值:574.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粮油加工”,“餐饮业” 名特产品:“大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双堡村民组   --自然条件:双堡村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达56%,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硅酸岩、石矿等矿产资源。   

塘上村

  塘上村位于双堡镇东南侧,东与所坝村、南与扬武乡猛帮村、西与扬武乡猛弄村、北塘山村接壤,距双堡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交通便利,境内有较大流量的河流穿过,水资源丰富。总幅员面积9493亩、其中耕地面积5844亩、牧业用地731亩、林地2334亩、森林覆盖率25%,荒山面积584亩。全村辖8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25名,全村共有农户416户、总人口1771人,其中少数民族398人,劳动力人口712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216人。人口素质结构比例:小学文化610人、占41%、初中文化560人、占38%、高中文化102人、占7%、大专文化8人,占0.5%。2006年,全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6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98万元,其中烤烟68万元,畜牧业产值78万元,其他各行业产值11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450元。   塘上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宽广、天然林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境内有较大流量的河流穿过,水资源丰富,便于发展经济果林和淡水养殖。电力通讯、自来水入户率已达81%;有村级小学一所,教育设施比较完善;粮食产业基础比较好,烤烟支柱产业有土地轮换。      --人口总数:1771人 农业人口:1740人 非农业人口:31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84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文明有新进步、农民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塘上”,“火连井”,“蒙度”等 生产总值:3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烤烟”,“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水稻” 办公所在地:塘上   

下苑村

  下苑村位于双堡镇西南侧,东与山京村、南与张西村、西与山京畜牧场、北与山京村接壤,距双堡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安顺市城区42公里。   村总幅员面积4627.5亩,其中耕地面积2262.5亩、牧业用地82亩、商品林114亩、公益林面积2251亩,森林覆盖率51%。全村辖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82户、总人口731人,其中少数民族372人,劳动力人口380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115人。   下苑村民风淳朴,文明之风盛行。 2001年曾荣获西秀区“安全文明村寨”、2005年荣获市“2001—2005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2006年荣获全国敬老模范村、市“三无在有”先进村、”等荣誉称号。2006年十一月还成立了“下苑村老年协会”。近几年在双保镇党委政府及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狠抓两个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集体增效,加强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2008—2010完成了村组街道硬化及路灯安装;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烤烟种植,有效地带动了该村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西秀区政府评为和谐“五新”村。      --人口总数:731人 农业人口:717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1.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62.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农业生产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村文明有新进步。   --所辖村:“陈家院”,“吴家院” 生产总值:2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油菜”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陈家院村民组   --自然条件:下苑村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属典型的山区。境内有公益林及商品林2365亩,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51%。走进下苑村,四面环山,翠逼人眼,田坝里牛马悠闲的吃着草,仿佛走进了一个绿色的田园梦里。 资源:森林、石矿   

许官村

  许官村位于双堡镇南面,南与鸡场乡、西北面与大坝村、山京畜牧场接壤,距镇政府所在地8里。总幅员面积1500亩,总人口74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20%,劳动力人口371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126人。住有苗、汉、布依族等民族,所辖许官、鱼塘二个自然村组。主要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总产值418万元。   水资源丰富,境内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50%,交通便利,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人口总数:745人 农业人口:730人 非农业人口:15人   --行政区面积:3.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许官”“鱼塘” 生产总值:4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许官组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55%,空气清新,风景怡人。 资源:森林、水利资源   

仡佬村

  仡佬村位于双堡镇西北面,南面与旧州接壤,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村总幅员面积9200亩,其中耕地面积4900亩,人均5.35亩,牧业用地283亩,林地3095亩,森林覆盖率30%,荒山面积96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37名;全村总户数446户、总人口1722人,是一个汉族、仡佬族杂居的村寨,少数民族占28%,劳动力人口675人,外出务工人口586人,人口素质结构比例为:小学文化607人,占46%;初中文化943人,占5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6人,占5%。   仡佬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桃树、梨树、等产业,大牲畜年存栏920头;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480万元,人均纯收入2846元。   虽然仡佬村的道路还是黄泥路,每当下雨过后,路总是很难走,有时还弄得满身都是泥巴。但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条道路会也来也好。      --人口总数:1722人 农业人口:1634人 非农业人口:88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仡佬族”,“白族” 发展口号:勤劳致富,幸福之路,小康生活,我们创造。   --所辖村:“仡佬组”,”“连屯组”,“高堡组” 生产总值:4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仡佬村民组   --自然条件:仡佬除了交通不便以外,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土质肥沃、森林覆盖率达30 %,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土地   

张官村

  张官村位于双堡镇北面,007县道穿村而过,北面杨武乡接壤,西北面与宁谷镇、旧州镇毗邻。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相距安顺市城区仅为34公里,交通地理优势十分明显。   村总幅员面积1816亩,耕地面积1276亩,牧业用地540亩,人均0.69亩,全村辖1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31名;全村总户数424户、总人口1826人,是一个汉族、布依族、苗族杂居的村寨,劳动力人口810人,外出务工人口219人,人口素质结构比例为:小学文化307人,占46%;初中文化343人,占5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6人,占5%。   张官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粮油加工,餐钦服务等产业,大牲畜年存栏396头;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633万元,人均纯收入3468元。   张官交通便利、环境整洁、民风淳朴;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独特的水乡特色,近年来,在村干部正确指引下,村容村貌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不久,这里将成为环境优美,待色突出,风情浓郁和谐”五新”村.      --人口总数:1826人 农业人口:1700人 非农业人口:126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2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张官” 生产总值:3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 办公所在地:张官   --自然条件:张官村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无大气污染,,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硅砂   

植美村

  植美村位于安顺市城中心以东8公里,距双堡镇政府1.5公里,滇黔公路、贵昆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屯堡人生活、种植的理想之地。全村现有村民1045人,235户,以汉族为主,全村总耕地面积420亩,荒山林地52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万元,人均1800余元左右。   产业发展状况   植美村主要以水稻、油菜、玉米种植业为主,其中:水稻平均亩产52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19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320公斤。畜牧养殖以养猪为主,养鸡为辅,全村有22户从事生猪、肉鸡喂养,年出栏生猪600头,肉鸡5000只,村域内有纸厂2个,塑料厂1个,砖厂2个,采砂厂3个,从业人员150人,常年外出经商务工160人。农业生产以牛耕为主,机械化利用率低,劳动强度较大,成本较高。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植美村现有通村砂石路一条,机耕道3条,实现了电通、通信通(电话、移动、联通)、安顺有线电视信号通。私人诊所3个、小学一所,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和适龄儿童的上学难问题,农机电灌一个,蓝球场正在建设中。   全村没有自来水,饮用水较为困难,特别是年青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农户更为困难,通村道路年久失修,加上运砂重车重压,已凸凹不平,给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人口总数:1045人 农业人口:104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2.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4.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所辖村:里板克,冷水,云盘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无 办公所在地:植美村   --自然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资源:煤矿   

双青村

  双青村位于双堡镇东南面,东面与东屯接壤,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 村总幅员面积8216亩,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人均3.5亩,牧业用地300亩,林地2022亩,森林覆盖率30%,荒山面积86亩。全村辖6个自然村,设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37名;全村总户数446户、总人口1300人,是一个汉族、苗族杂居的村寨,少数民族占15%,劳动力人口675人,外出务工人口586人,人口素质结构比例为:小学文化500人,占46%;初中文化943人,占5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7人,占5%。   双青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桃树、梨树、等产业,大牲畜年存栏920头;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350万元,人均纯收入2846元。      --人口总数:1300人 农业人口:1210人 非农业人口:90人   --行政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农业生产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村文明有新进步。   --所辖村:“青天坡”,“水井山”,“青塔”,“水故冲”,“大双堡”,“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大米”,“鸡蛋” 办公所在地:水井山村民组   --自然条件:双青除了交通方便,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土质肥沃、森林覆盖率达30 %,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水库、石矿   

石门村

  石门村位于双堡镇西侧,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相距安顺市城区仅为37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党员28名,全村共有农户189户,总人口988人,劳动力人口456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88人,辖区耕地面积1226亩,林地332亩,森林覆盖率35%,荒山面积188亩。全村人均纯收入3328元。   石门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石门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符合村情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辐射带动全村种植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桃、梨及科技杨梅种植,初步形成一村一特的格局。      --人口总数:988人 农业人口:960人 非农业人口:28人   --行政区面积: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石门”,“姨妈寨” 生产总值:28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姨妈寨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35%,空气清新,风景怡人。 资源:土地、森林   

上马牛村

  上马牛村位于双堡镇西侧,东与山京马场、南与仡佬村、西、北与毛其村接壤,距双堡镇政府所在地15里。总幅员面积6825亩,总人口2021人,其中少数民族760人,劳动力人口750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752人。住有苗、汉、白民族,所辖上马牛、新院、豆豉寨三个自然村组。主要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总产值519.9万元。   水资源丰富,境内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65%,交通便利,是一个历史悠久,有民族传统,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人口总数:2021人 农业人口:2006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3.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骟马牛”、“新院”、“豆豉寨” 生产总值:519.9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优质大米 办公所在地:骟马牛组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5%,空气清新,风景怡人。 资源:土地、水利资源。   

山京村

  山京村位于双堡镇南侧,东与花恰村,南与杨武乡接壤,西与鸡场乡、北与山京畜牧场毗邻,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相距安顺市城区仅为30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40名,全村共有农户287户,总人口1357人,劳动力人口791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136人,辖区面积7365亩,其中耕地面积4470亩,牧业用地340亩,林地892亩,森林覆盖率14%,荒山面积342亩。全村人均纯收入3384.2元。   山京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茶叶、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山京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符合村情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以京盛果园为龙头,辐射带动全村种植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茶叶、桃、梨及科技杨梅种植。特色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初步形成一村一特的格局。      --人口总数:1357人 农业人口:1341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山京”,“哨头” 生产总值:3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山京组   --自然条件:山京村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土质肥沃、交通便利 ,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   

平寨村

  平寨村位于双堡镇西侧,东与大坝村、南与落水村、西与宁谷镇、北与水塘村接壤,距双堡镇政府所在地6.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辖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29名,全村共有农户456户、总人口1908人、劳动力人口850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123人。人口结构比例:小学以上1005人、占53%、初中721人、占37%、高中以上文化182人、占10%.2009年,全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83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88万元,烤烟46万元,畜牧业产值6万元,其他各行业产值15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960元。      --人口总数:1908人 农业人口:1868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文明有新进步、农民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平寨”,“江西寨” 生产总值:48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平寨组   --自然条件: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素有安顺“粮仓”之称,盛产的大米因米质优良、清香可口而享誉省内外。 资源:土地,山林   

毛其村

  毛其村位于双堡镇西北面,与我镇上马牛村、仡佬村、左关村相连,与旧州镇接壤。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属我镇较边远的村寨。   村总幅员面积2448亩,其中耕地面积1348亩,人均 0.94 亩,牧业用地100亩,林地 600 亩,森林覆盖率24.5%,荒山面积 400 亩。全村辖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25名; 全村总户数298 户,总人口1346人,农业人口1421人,是一个纯汉族居住的村寨,劳动力人口 648 人,外出务工人口430人,人口素质比例为:小学文化1040人,占80%;初中文化161 人,占 11%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3人,占 0.9% ;文盲人员有132人,占9.1%,主要体现在50周岁以上人员。   我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用材林等产业,大牲畜年存栏 560头;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402万元,人均纯收入2800元。   我村离市区33公里,离公路也有几里的路程,由于远离了市区和道路的嘈杂,同时也远离了工业污染源对我村自然环境的破坏,这里的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养生,休闲的良好场所。      --人口总数:1346人 农业人口:1321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大毛其”、“小毛其”、“青龙山”、“老欧寨” 生产总值:40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油菜” 名特产品:毛其大米 办公所在地:大毛其组   --自然条件:这里的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养生,休闲的良好场所。 资源:森林,煤矿   

落水岩村

  落水岩村位于双堡镇西面,007县道穿村而过,南面与鸡场乡接壤,西北面与宁谷镇、旧州镇毗邻。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相距安顺市城区仅为16公里,交通地理优势十分明显。   村总幅员面积9435亩,其中耕地面积2280亩,人均3.3亩,牧业用地283亩,林地6795亩,森林覆盖率72%,荒山面积77亩。全村辖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20名;全村总户数198户、总人口671人,是一个汉族、布依族、苗族杂居的村寨,少数民族占33%,劳动力人口371人,外出务工人口126人,人口素质结构比例为:小学文化307人,占46%;初中文化343人,占5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6人,占5%。   落水岩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生姜、杜仲、板栗、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大牲畜年存栏396头;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438万元,人均纯收入3846元。   闻名于安顺内外的九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就坐落于落水岩村境内,这里山水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环境整洁、民风淳朴;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独特的水乡特色,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相信不久,这里将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活动场所;      --人口总数:625人 农业人口:601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文明有新进步、农民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落水岩”,“鸡笼关”,“高寨” 生产总值:3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杜仲,板栗。 办公所在地:落水岩组   --自然条件:落水村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达72%,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煤碳,水利资源。   

花恰村

  花恰村位于双堡镇南侧,东与双青村、南与扬武乡塘寨村、西与山京畜牧场、北与石门村接壤,距双堡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交通便利。总幅员面积8087亩、其中耕地面积6607.5亩、牧业用地809亩、林地455亩、森林覆盖率15%,荒山面积215.5亩。全村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59名,全村共有农户445户、总人口2150人,其中少数民族450人,劳动力人口1075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580人。人口素质结构比例:小学文化700人、占40%、初中文化350人、占20%、高中文化88人、占5%、大专文化5人,占0.3%。2006年,全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0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80万元,其中烤烟70万元,畜牧业产值30万元,其他各行业产值12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100元。   花恰村农业灌溉用水以自然降雨和机电灌溉为主,农业结构以粮食、烤烟、养殖业为主,耕作方式以牛耕为主。   粮食作物主要生产水稻、玉米、全面种植品种均为优质高产的杂交组合新品种,水稻平均单产在500公斤左右,玉米单产在400公斤左右,粮食总产120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80公斤。   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和烤烟为主。油菜品种主要以芥菜型为主,平均单产120公斤左右,菜籽总产28万公斤;每年种植烤烟700亩,每亩能烘烤出优质烟叶120公斤,全村实现烤烟产值70万元。养殖业以零星养殖为主,没有形成养殖规模。   花恰村现有村级小学一所,教室7个,小学一至六年级现有3个班,在校学生共150 名;村级卫生室1个;全村现有协会2个,通电话的村有3个,固定电话195门、移动电话250台,电视320台,党员活动室1个,村办公室1个。   花恰村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宽广、交通便利、便于发展经济果林。电力通讯、人畜饮水已建成;有村级小学一所,教育设施比较完善;粮食产业基础比较好,烤烟支柱产业有土地轮换。      --人口总数:2150人 农业人口:2100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6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文明有新进步、农民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大花恰”,“小花恰”,“长田”,“火把寨”,“老广寨”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无花果”,“核桃”,“经果林”。 办公所在地:大花恰   --自然条件:花恰村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达25%,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土地,森林   

大坝村

  大坝村位于双堡镇西侧,东与毛粟哨村、南与许官村、西与鸡场乡、北与平寨村接壤,距双堡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辖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党员16名,全村共有农户138户、总人口598人、劳动力人口308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70人。人口结构比例:小学283人、占47%、初中89人、占15%、高中文化21人、占4%。2010年,全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15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95万元,烤烟40万元,畜牧业产值20万元,其他各行业产值6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3600元。   大坝村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一个在安顺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果林苗木基地,能够提供无籽刺梨苗、优质梨树苗、各种生态林苗木。在未来必将更有发展前景。   大坝村村风淳朴,村民善良好客,交通方便,风景自然,空气清新。村中有无子刺梨、优质鸭梨等果树,来到这里可以体验亲自劳动,采摘果实的乐趣。   工作了一周的人们走出城市的喧嚣,来到大山中的村寨,可以享受一份自然的宁静和放松。大坝村距离安顺只要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村中的环境自然优美,别有一番乡村风味。   村中的果园可以给大家一个休闲活动的场所,在春天花开时,空气里满是温暖清新的果树花香,在其中走一走,马上感到心灵的颤动。在秋天收获的季节,你可以提着篮子走进果园中,看那沉甸甸的过时挂满指头,摘一个直接咬一口,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人口总数:598人 农业人口:588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2.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7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彝族”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文明有新进步、农民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大坝”,“沙子关”,“马槽” 生产总值:21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无籽刺梨 办公所在地:大坝村民组   --自然条件:大坝村自然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达87%,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煤碳,水利资源。   

鹁鸽村

  鹁鸽村位于双堡镇东南面,南面与杨武乡接壤,东面与东屯乡毗邻。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   村总幅员面积9435亩,其中耕地面积2280亩,人均3.3亩,牧业用地283亩,林地6795亩,森林覆盖率72%,荒山面积77亩。全村辖1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28名;全村总户数383户、总人口671人,是一个汉族、布依族杂居的村寨,少数民族占85%,劳动力人口375人,外出务工人口286人,人口素质结构比例为:小学文化307人,占46%;初中文化343人,占51%;高中 以上文化程度36人,占5%。   鹁鸽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生姜、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大牲畜年存栏396头;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438万元,人均纯收入3846元。   离村子不远处有一口老井,自从村子里有了自来水,人们对老井的管理已不如从前了。从感觉上人们对老井的存在似乎已不那么在乎。直到今年,天干了,田开裂,人们才又想起还有一口老井。是呀!因为这口老井绿了一坝秧田。这一口老井养活了村子里几辈人啊!在人们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想起了她——村子边的老井。      --人口总数:1513人 农业人口:1472人 非农业人口:41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勤劳致富,幸福之路,小康生活,我们创造。   --所辖村:“鹁鸽”,“石浪”,“马洞”,“大冲”,“立新院”,“马鞍山 生产总值:3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板栗”,“核桃” 办公所在地:鹁鸽村民组   --自然条件:鹁鸽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土质肥沃、森林覆盖率达72%,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煤碳,资源。   

毛栗哨村

  毛栗哨村位于双堡镇西侧,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2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党员15名,全村共有农户77户,总人口245人,劳动力人口122人,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35人,辖区耕地面积1345亩,林地765亩,荒山面积165亩。全村人均纯收入2887元。   毛栗哨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毛栗哨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符合村情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辐射带动全村种植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一村一特的格局。      --人口总数:245人 农业人口:213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农业有新发展,素质有新提高,文明有新进步,面貌有新变化,生活有新改善.   --所辖村:“上哨”,“下哨” 生产总值:32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大米”,“玉米” 办公所在地:毛栗哨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5%,空气清新,风景怡人。 资源:土地、森林   

水塘村

  水塘村位于双堡镇东西面,东与旧州镇接壤,西面与宁谷镇毗邻。村委会距双堡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村总幅员面积9620亩,其中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1.5亩,牧业用地200亩,林地6570亩,森林覆盖率68.3%,荒山面积150亩。全村辖5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26名;全村总户数226户、总人口1036人,是一个汉族、布依族杂居的村寨,汉族占95%,劳动力人470口人,外出务工人口266人,人口素质结构比例为:小学文化520人,占50%;初中文化409人,占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8人,占2.7%。   水塘村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为主,并伴有茶叶、桃树、梨树、用材林等产业,大牲畜年存栏364头;2010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380万元,人均纯收入3667元。      --人口总数:1036人 农业人口:1016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勤劳致富,幸福之路,小康生活,我们创造。   --所辖村:“水塘”,“老杜冲”,“黄土坎”,“大凹子” 生产总值:3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茶叶” 名特产品:“茶叶”,“桃子” 办公所在地:水塘村民组   --自然条件:水塘境内无大气污染,气候宜人、土质肥沃、森林覆盖率达67.3%,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表植被完整、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寨。 资源:森林、煤矿   


毛栗哨村特产大全




毛栗哨村景点大全